打造航空母舰·第十五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09-1945——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无疑奠定了航空母舰在舰队中的主力地位。其他的战舰主要在舰队中担任支援的角色——如果舰队有航空母舰的话。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山本五十六带着11艘在美军的炸弹和鱼雷袭击下毫发未伤的战列舰撤出中途岛行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上集结最多战列舰的一次行动。
虽然山本五十六已经带着依然强大的舰队返回日本,但轻型巡洋舰“长良”号还载着南云忠一和他的手下于6月9日和船队的旗舰“大和”号会合。一艘小船载着南云的参谋长草鹿任一(Ryunosuke Kusaka)和其他人也上了旗舰。航母部队的飞行指挥官源田实也转到了旗舰上,随后登上水上飞机飞往日本,开始重整第一航空舰队。南云忠一独自乘坐“长良”号返回日本,其上级还不知道这次战役的败绩,南云忠一丧失了向上级解释的机会。
由于大雨和浓雾的阻挠,“联合舰队”的主力部队没有进入广岛。1942年6月14日晚上,舰队在柱岛靠岸。在舰队参战的17天里,日本海军一共失去了4艘航母,航母上曾在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里为日军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舰载机也一并消亡。虽然美国航母的空中力量直到1943年中期才达到顶峰,但是中途岛之战刚结束,美国在太平洋的航母兵力就超越了日本。当时日军还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航母只剩下大型的“瑞鹤”号、中型的“隼鹰”号和“龙骧”号、轻型的“瑞凤”号以及先锋型的“凤翔”号。
6月20日上午,船队旗舰“大和”号在柱岛停靠,海军参谋部的高级官员、造船和飞行部门还有其他官员于下午1点在船上召开会议,讨论航母飞行队的将来。讨论持续了整整两天,作出了如下决定:加快航母建造,改善航母设计,加强灭火队和劳损小组的训练,加紧训练新的飞行员,重组航母飞行队。同时还决定像美国海军那样,让飞机在飞行甲板上补充弹药,加快行动速度。
“瑞鹤”号是中途岛海战后日军唯一一艘可以全力作战的航母。日军还有3艘可以作战的小型航母,而美军在太平洋则有4艘航母——“萨拉托加”号、“企业”号、“黄蜂”号和“大黄蜂”号(Hornet),现在这4艘航母都经过了战争的考验,而且都有能干的将领坐镇。同时美军造船厂的生产航母的能力也比日军要强。(《世界舰船》)
从1941年4月开始到中途岛战败,本身不是飞行员的南云忠一一直带领第一航空舰队,同时还担任航母突击队和新的第一航母分队的指挥官。南云忠一向在中途岛损失的航母诚挚道歉,他也获得了安慰奖——2000日元和继续担任航母指挥。同样不是飞行员的草鹿任一也继续担任他的参谋官。
1942年7月14日,第3舰队和另外两支航母分队一起成为突击队:第一航母分队有“祥鹤”号(修理中)、“瑞鹤”号和轻型的“瑞凤”号;第2航母分队则有差不多完工的“飞鹰”号(Hiyo)和轻型航母“龙骧”号。有2艘战列舰、5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和1支驱逐舰中队担任护航。这次重组实际上是重复第1空军舰队的概念,集中所有航母的力量,尽量减少护航船只。日本海军还没有准备好可以将战列舰为主的舰队转变为战列舰和航母平衡的特遣舰队。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高层制定了多项计划要尽快让航母下海,当中包括改装了一半的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上);在中途岛海战中受损的重型巡洋舰“最上”号进行了局部改装,已经完成(中)。20世纪30年代,日军曾设计在轻型巡洋舰的外壳上打造航母巡洋舰(下),但最后没有完成。(詹姆士·凯尔拉(JamesCaiella))
1942年中期,日本海军只有两艘航母正在构建中,一艘是2.93万吨的“大凤”号,另一艘是1.715万吨的“云龙”号。这两艘都是设计精良、高速强大的航母,预计分别在1944年6月末和1944年9月末完工。
另外3艘航母正在进行改装:“飞鹰”号1939年由豪华邮船“出云丸”号(Izumo Maru)改装而成,“出云丸”号的姊妹船“橿原丸”号(Kashiwara Maru)则改装为航母“隼鹰”号。“飞鹰”号重达24140吨,可承载53架飞机,1942年7月31日投入使用。
客轮“新田丸”号(Nitta Maru)正改装为1.45万吨的护航航母“冲鹰”号(Chuyo)。由于“新田丸”号要作为客轮运送日本代表团参加1941年末在北太平洋与罗斯福总统的会晤,所以它的改装被推迟。1942年6月-11月,“新田丸”号一直呆在造船厂,其姊妹船早前已被改造成护航航母“大鹰”号(Taiyo)和“云鹰”号(Unyo)。日军设计这批船只时已考虑到将来要改装为航母。
同样,潜艇母舰“大鲸”号(Taigei)在造船厂被改装为轻型航母“龙凤”号(Ryuho)。“大鲸”号曾在1934年初作为1万吨的潜艇母舰加入舰队,其设计专为后来改装成航空母舰而设。改装从1941年12月18日开始,原计划3个月内完工。但是后来因为要将柴油机换成蒸汽涡轮,所以改装的时间延长了。船上设有全距飞行甲板(没有岛式建筑)作为飞机保养设施,同时还有其他专门针对飞行的设计。作为潜艇母舰时船上就装有两台升降机。这艘船可以承载31艘飞机。1942年4月18日,哈尔西-杜利特尔袭击派出的一架B-25投放了一枚500磅/225千克的炸弹,击中日军造船厂内的“龙凤”号,但损坏并不严重。1942年11月28日,航母“龙凤”号完工。
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海军总参谋部经过研究,开始改变军械和军工生产的基本政策,主要目的是要加强空中军事力量,扩大航空母舰的生产。战前,日军曾计划改良“飞龙”号的设计,打造一艘1.71万吨的航空母舰,还要生产两艘经过改良的“大凤”级船舰(约重3万吨)。这个计划随后被取消。1942年6月30日,日军确定了制造航母的大计。一个全新的“第五版造船计划”诞生,该计划将生产20艘航空母舰。此外,一艘未完成的战列舰、几艘商船和海军辅助舰也会改装为航母。4艘已经完工的战列舰也会装上飞行甲板,每艘船承载22架俯冲轰炸机。
“萱场”(Kayaba)Ka-1型旋翼机从日本陆军的舰艇上起飞为陆军舰队提供反潜艇保护,不过徒劳无功。旋翼机一开始为航母护航时,美国海军将其看做反潜战的工具。(《世界舰船》)
几个计划中最宏大的工程就是改造未完成的战列舰“信浓”号(Shinano)。这艘船1940年4月7日开始改造,是第三艘“大和”级超级战舰:6.4万吨标准排水量,配备9门18.1英寸(459.74毫米)大炮。改造“信浓”号的工作一直按计划进行,直到1941年中期因为战争即将打响,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其他战舰。1941年12月-1942年6月,“信浓”号的改造一直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由于1941年12月7日和10日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战列舰在海上战争的未来争论不休。中途岛海战后,海军高层决定将“信浓”号改造成航空母舰。
最初日军并不打算将“信浓”号打造成航空母舰,而是一个浮动的“飞机基地”而已。它不会拥有自己的飞机,但是会接在地面基地和其他航母的飞机到船上补充弹药和燃料,或者进行维修。“信浓”号的改装还没完成前,有些人偏向更为传统的航母运作,他们认为这艘船应该承载一些自己的飞机。此事的争论结束后,最后决定给“信浓”号配备18架A6M“零式”战斗机、18架B7A1“优雅”(Grace)攻击机、6架C6N“莫特”(Myrt)侦察机和5架后备机——一共只有47架飞机。
日军水上飞机母船“千岁”号(Chitose)。这是中途岛海战后日军由海上辅助舰改装而成的几艘轻型航母之一。此类小型航母和护航航母都是匆忙改装而成,目的是补充日军舰队急需的大型航母。(福井静雄收藏)
除了搭载飞机的数量,“信浓”号在其他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艘“大”船,事实上它是1955年美国战舰“弗莱斯特”号(Forrestal)(CVA 59)完工前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的标准排水量为6.2万吨,总长度为872.75英尺(266.01米)。船的右舷设有岛式建筑,烟囱向外倾斜26°,因此船上排放的废气远离飞行甲板(这点和“大凤”号的设计相似)。船的速度为27节(50.00千米/小时),飞行甲板配有装甲(厚4英寸/101.6毫米),同时还配有强劲的防空武器。船的双管炮塔可以架载16门5英寸(127毫米)大炮,三管炮塔可以架载105门25毫米大炮(完成后船上增设了40门单管25毫米大炮和12门多管火箭炮作空中防御)。这艘战舰是世界上第一艘大型航母(CVB),预计在1944年12月末完工。
1943年秋天,日军护航航母“海鹰”号(Kaiyo)在濑户内海航行。请注意右舷上方的防空雷达天线。该船一开始是客轮,后来和其他几艘船一起被日军匆忙改装为航空母舰。从船只原来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们是由商船改装而成,直到中途岛海战之后才成为海军战舰:如1942年7月31日落成的“隼鹰”号(Junyo)和“飞鹰”号(Hiyo)以及1942年8月31日落成的“大鹰”号(Taiyo)、“冲鹰”号(Chuyo)和“云鹰”号(Unyo),它们都经过改名。(福井静雄收藏)
中途岛战役后改装的其他4艘航母分别是轻型航母“千岁”号(Chitose)和“千代田”号以及护航航母“海鹰”号(Kaiyo)和“神鹰”号(Shinyo)。“千岁”号和“千代田”号由1938年打造的同名水上飞机母船改装而成。改装从1942年秋天开始。作为航母,这两艘船的排水量为11190吨,总长631.5英尺(192.48米),可装载31架飞机,两艘船都为一线航母,使用柴油和蒸汽混合动力,速度为29节(53.71千米/小时)。“千岁”号于1944年首日完工,“千代田”号1943年10月31日完工。
“海鹰”号由高速商船“阿根廷丸”(Argentina Maru)改装而成,是“凤翔”号之外日军最小的航空母舰。“海鹰”号排水量为1.36万吨,总长546英尺(166.42米)。改装时花费了大量金钱和力气为这艘船配备了驱逐舰常用的蒸汽涡轮,试航船速为23.82节(44.11千米/小时)。1943年11月23日,“海鹰”号作为护航航母加入舰队,主要用来运输飞机和训练战舰。
1939年秋天欧洲战争爆发时,“信浓”号曾是驻守日本的豪华德国班轮。这艘船是从德国获得的——日本承诺战后按船造价的两倍赔偿给德国。改装从1942年9月开始。作为护航航母,“信浓”排水量为1.75万吨,总长650.75英尺(198.35米),电力驱动,速度约为22节(40.74千米/小时)。还是德国班轮“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st)的时候,这艘船曾作为高温高压锅炉(德国战舰常用)的试验船。这种锅炉让日军麻烦不断,1943年12月15日船只完工后很快就换掉了。“信浓”号将承载33架飞机。
除了正在建造中的2.93万吨“大凤”和1.71万吨的“云龙”号,中途岛战役后新的造船计划为日军添置了5艘船舰,其设计参考“大凤”号改进而成。还有15艘经过改良的“云龙”级船舰。(预计在1943-1944年建造3艘同级船舰的计划已取消。)
“第五版造船计划”将为日本海军提供22艘新的航母(详见表15-1)。
这样,如果所有计划都顺利完成的话,到1944年末日本海军将拥有7艘一线航母(包括“信浓”号、“翔鹤”号和“瑞鹤”号);1945年末为12艘;1946年末为15艘;1948年为23艘。“瑞鹤”号因为在珊瑚海被炸弹袭击,目前正在进行检修,另外加装了8门三管25毫米防空炮,灭火方面增加了更为有力的盐水系统,易燃装置已被撤除。最重要的是,这是第一艘配备全新21型防空雷达的航空母舰。日军航母随后全部装上了13型或21型雷达,有的甚至两种雷达都齐备。
落伍的“凤翔”号在余下的战斗里几乎都是作训练之用,偶尔也充当日军飞机和自杀式武器的目标。
虽然计划一直不停变化,但日本海军也在积极寻找别的护航航母。一艘ITL型油船被改装成辅助航母“速吸”号(Hayasui)。这艘速度为18节(33.34千米/小时)的航母保留了补充燃料的能力(美国海军油船改装为辅助航母26-29也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装有短式飞行甲板和发射器,装载6架轰炸机。“速吸”号于1944年4月完工后参加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之战,但是只作为油船和后备部队的旗舰参战。这艘船没有任何发射飞机的记录。
日本陆军也使用护航型航母,如图中的“秋津丸”号(Akitsu Maru),当时它的刚性吊臂已被拆除。日本陆军和海军在武器收购方面很少合作,反而常常在资源方面相互竞争,不像美国那样拥有指挥全局的联合参谋部。(《世界舰船》)
1943年的造船计划打算增加8艘辅助航母,船的外壳和储油量与ITL型油轮相似,这批航母将会用发射器往地面和其他航母发射飞机。不过最后没有一艘航母诞生。
日本陆军当时也有两艘航母——“秋津丸”号(Akitsu Maru)和“饶津丸”号(Nigitsu Maru)。这两艘船都是民间所有,只是归陆军使用,船上配有军用炮火和飞行人员。一开始这两艘船是按登陆艇航母设计的,和另一艘登陆艇“大松”号(Daimatsu)一起经过船尾的门轨卸货。两艘船分别于1942年1月和1943年3月完工。延伸到船尾的飞行甲板很短,船上装有大型货物起重机。飞行甲板末端设有升降机,可以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传送飞机。船上可承载约30架飞机。
因此可以用起重机将飞机送到船上,然后再用前方的飞行甲板将它们送到地面上。不过,船上的“萱场”(Kayaba)Ka-1型旋翼机一直在战斗中担任反潜艇的角色。两艘航母将要进行改装,船上的起重机会拆除,飞行甲板将进一步向船尾延伸,确保陆军的飞机可以在船上降落,也可以起飞。不过这些改装永远不会变为现实,因为1944年11月15日,美军潜艇“皇后鱼”号(Queenfish)击沉了“秋津丸”号,“饶津丸”号也在1944年1月12日被美军潜艇“狗鳕”(Hake)击沉。
在此期间,日本海军将“日向”号和“伊势”号两艘战列舰局部改装为航母,在船尾装上了飞行甲板和发射器,船上可承载22架舰载机(详见23章)。重型巡洋舰“最上”号在中途岛战役中严重受损,经过类似改装后可承载11架水上飞机。
连“日向”号、“伊势”号和“最上”号在内,日军计划共有10艘战列舰和13艘巡洋舰进一步改装,完全变为航母。战列舰可承载55架飞机,巡洋舰承载30架飞机。但是,根据计划,战列舰改造需要18个月,巡洋舰改造则需要9个月。这个时间太长了,当时的战斗也急需巡洋舰。最后这个计划被搁置了。
与此同时,日本也重新安排了航母计划,加紧训练飞行员。学员的飞行时数减少,课程合并,挑选的过程也没有以前那么严格。尽管如此,每年有2000名飞行员毕业的日本海军在战争开始时也仅在1942年增加了2300名飞行员,1943年则是2700名。改变训练带来的结果是可怕的:1944-1945年,日本海军毕业飞行员的飞行时数为100-120小时,他们只掌握了基本的飞行技巧。而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学生则要飞行400小时,当中约有一半学生都拥有战斗飞行的经验。
另外,虽然日本海军的空中力量在个别领域有所增强,但它的飞机产量远远落后于战斗和训练中损失的舰载机数量。
表15-1 1942年中期,日军航母项目修改版 | ||||||||||||||||||||||||||||||||||||||||||||||||||||||||||||||||||||||||||||||||||||||||||||||||
|
总的来说,日本海军的飞机产量和战斗力与美国海军比较,实在是望尘莫及。
美军航母计划
中途岛战役后,美国拥有5艘可以作战的航母:“企业”号、“大黄蜂”号、“萨拉托加”号和“黄蜂”号驻守太平洋,“突击者”号则依旧在大西洋出没。此外还有护航航母“长岛”号(Long Island)和“战马”号(Charger),后者原属英国所有,1942年3月3日开始作为飞行器护卫舰30(AVG30)归美国调遣。此类舰艇自1942年8月开始改称“护航航空母舰/ACV”,1943年7月开始也用CVE称呼护航航空母舰。CVE泛指同类所有相同体积的舰艇。(详见本书第二卷附录B。)
美军造船厂正在日夜奋战,完成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珍珠港袭击发生时,有5艘2.71万吨“埃塞克斯”号(Essex)级航母正在建造中,其余6艘也准备动工。珍珠港被袭一周后,也就是12月15日,另外两艘设计相同的航母(CV20和CV21)也开始动工——共计13艘舰艇。
表15-2 日本海军飞机兵力 | ||||||||||||||||||||||||||||||||||||||||
|
“埃塞克斯”号虽然比“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体积小,外形也没有它们优雅,但是它可以有效运作100架飞机,而且速度快、武器精良,同时还有出色的劳损控制设备。“埃塞克斯”号的设计由“大黄蜂”(CV8)改良而成,装有巨大的飞行甲板,设有两台中轴升降机,甲板边上还有一台升降机正对着岛式建筑。巨型甲板前方有两台发射器(起初是几艘船共享一台),机库甲板上还有一台。后者主要是向港口输送飞机,这样就算飞行甲板上停有飞机,也可以继续进行飞机发射。这次只有6艘“埃塞克斯”级的舰艇装上了机库甲板发射器??,这批舰艇完工一年后这些发射器被拆除。
“埃塞克斯”号的岛式建筑前后都有5英寸(127毫米)/38口径双用炮,用双管炮塔架载。飞行甲板的左舷前后各有两门单管炮——这类用处极大的武器船上共有12门。双管炮可以穿过飞行甲板开火。岛式建筑和飞行甲板分别装有40毫米波福斯双管高射炮和20毫米厄利康速射炮。战争开始后轻型防空炮的数量将有所增加。
“埃塞克斯”号航母另一个骄人特点是它们的储油量:它们可以存储4.38万桶“黑油”供4台蒸汽机使用,每艘船还可以为100架飞机提供231650加仑(880270升)飞行汽油。而体积较大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只能提供132264加仑(502603升)。体积较小的CVL型航母可以提供122243加仑(464523升)飞行汽油。
完工后的“埃塞克斯”号有两个主要的空中搜寻雷达:较大的SK雷达装在前桅的平台上,较小的后备雷达SC-2则装在右舷的平台上,与船的烟囱平头。SK雷达的前身是CXAM,舰队于1943年初开始引进SK,与CXAM相比其性能更加可靠。SK的天线自动旋转,其PPI(平面位置指示器)可以显示以船只为中心的同心圆,这样既可以显示出目标的距离,也可以显示出目标的方向。SK可以探测到100海里(185.20千米)以内、1万英尺(3048米)以下的中型轰炸机,而较小的SC-2则可以探测到80海里(148.16千米)以内的飞机。此外,船上还装有小型SG航空雷达和两个Mk4炮火控制雷达,Mk4雷达与5英寸(127毫米)大炮的瞄准器相连。美军航母在任期内一直不停增加和重置雷达设备。
使用雷达对敌军空袭作早期探测并在最佳截击位置安排防御战斗机是航母战斗机指挥官的责任。这位指挥官和他的助手,还有雷达操控小组都在一个叫做雷达标的船舱里工作,后来改称“战斗信息中心”(CIC)。早期“埃塞克斯”级航母的CIC都塞在狭小的岛式建筑里面。后来CIC移到了船尾下甲板的顶部,刚好在飞行甲板下面,邻近岛式建筑,CIC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有一定的装甲保护。
到1941年底,共有13艘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在建造之中,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但是据估计,就算夜以继日地赶工,从下单订制一艘航母到它可以投入战斗至少要花费3年以上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美国海军决定将轻型巡洋舰改造为航母。
这样的改造已经讨论了很久。海军的军官委员会曾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尝试将1万吨的巡洋舰改装为航母,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10多年来海军一直没有留意这个级别的航母。直到1939年,“突击者”号的舰长兼指挥官约翰·麦凯恩(John S. McCain)重新提出用至少8艘这样的“袖珍”航母组成舰队,航母的飞行甲板长500-600英尺(152.40米-182.88米),速度为34节(62.97千米/小时)。这样的船只与舰队一起作战时不必打乱队形就可以迅速发射和回收飞机。每艘航母可以承载24-30架飞机,所有飞机都在机库里准备就绪,随时起飞。有3台升降机负责将飞机送往飞行甲板,每分钟可输送4架。除了甲板起飞外,还有两台发射器作支援。麦凯恩舰艇的飞行甲板配有装甲,除了“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外,当时其他美军航母都没有这个特点。
然而,直到战争开始,美国海军才接受了小型或轻型航母的概念。重1万吨、配有12门6英寸(152.40毫米)大炮的“克利夫兰”(Cleveland)级轻型巡洋舰将接受改装。1942年1月11日,新泽西州卡姆登的纽约造船公司受命将“阿姆斯特丹”号(Amsterdam)改造为航母。这艘610英尺(185.93米)的战舰从1941年5月1日开始建造,预计在1943年11月15日成为轻型巡洋舰。造了8个月的“阿姆斯特丹”号主甲板已完成,但很多内部设施都要拆除。由于飞行甲板有可能使船变得“头重脚轻”,所以最后决定拓宽船体。船上加了不少防雷隔堵,原来63英尺(19.20米)的巡洋舰船梁增至76.75英尺(23.39米)。左舷的防雷隔堵里会倾注水泥,以平衡小型岛式建筑和右舷的飞行甲板。岛式建筑本身非常狭小,楼梯和通道都设在外部。4个方形烟囱负责排放4台蒸汽机产生的废气,烟囱在船的右舷凸起,向右倾斜。通过使用轻型巡洋舰的蒸汽机动力,这艘航母速度可达31.5节(58.34千米/小时),足以和舰队一起并肩作战了。因为巡洋舰式的船头很狭窄,所以飞行甲板比船头短50英尺(15.24米)。两台升降机和一台独立的飞行甲板发射器可以发射船上承载的30余架飞机。
表15-3 美国轻型巡洋舰改装 | ||||||||||||||||||||||||||||||
|
26门40毫米炮和数门20毫米炮可以提供近距离防御。除了首先完成的“独立”号(Independence)(CVL22),其余船只的4门5英寸(127毫米)/38口径双用炮还是沿用原来航母的设计。“独立”则在船头装有1门5英寸(127毫米)/38口径双用炮,后来又改为四边形40毫米炮。和较大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一样,这批轻型航母也装设了外部雷达和CIC战斗机指挥中心,当然,指挥中心比大型航母要小得多。
美军战舰“埃塞克斯”号是第一艘和轻型巡洋舰成功配合的航母,美国因此获得了太平洋海面的绝对控制权。图中是1943年2月1日“埃塞克斯”号刚完工不久,停靠在弗吉尼亚的汉普顿锚地。注意甲板边上的升降机(岛式建筑对面)正在上升,为通过巴拿马运河作准备。飞行甲板上排列着防空炮。岛式建筑前后都设有双管5英寸/38口径防空炮,左舷前后则设有单管5英寸防空炮。(《美国海军》)
1942年2月16日,卡姆登船厂又接到命令,这次要将做了一半的轻型巡洋舰“塔拉哈尔西”号(Tallahassee)和“纽黑文”号(New Haven)改造成航母。3月中旬,卡姆登再次受命将建造中的“亨廷顿”号(Huntington)、“代顿”号(Dayton)和“法戈”号(Fargo)3艘巡洋舰改造为航母。收到命令那天,“法戈”号刚架起龙骨,因此它的改造最为简单。由于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的教训,1942年7月11日,美国海军部下令船厂将建造中的巡洋舰“威尔明顿”号(Wilmington)以及还没动工的“布法罗”号(Buffalo)和“纽瓦克”号(Newark)一并改造为航母。
这样,共有9艘船将被改造为轻型航母。最初由巡洋舰改造成的航母也称作“航母”(CV);1943年7月变成了“轻型”航母(CVL),后者泛指相同体积的航母。早期的海军舰艇和战斗也使用CVL,例如当年较早前失去的美军舰艇先锋“兰利”号就尊称为CVL27。
美军曾考虑将“巴尔的摩”号(Baltimore)级重型巡洋舰改装为轻型航母。这批大船排水量为13600吨,装有9门8英寸(203.20毫米)大炮。最终这个计划并没有付诸行动,战争期间美军共完成了12艘“巴尔的摩”巡洋舰。不过,后来“塞班”(Saipan)级(CVL48)舰艇采用了“巴尔的摩”级CVL的布局。
同样是因为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的教训,1942年8月美国海军订造了另外9艘2.71万吨“埃塞克斯”级航母(CV31,33-40)和1艘4.5万吨“大型”航母。后者恰如其分地被命名为“中途岛”(Midway)(CVB41),这艘船其实是来自海军军官委员会的提议,委员会计划打造一艘大型航母,它的飞行甲板配有装甲,甲板下面设有专门修复战斗损伤的舱位。早在1942年3月委员会就为这个“战斗型”航母的计划召开了听证会,1942年7月国会通过提议,同意打造这艘大型航母的先锋之作,9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计划也在此次通过。
“中途岛”大型航母的历史错综复杂。1942年8月,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批准了1943-1944财政年度的合同,批准建造690艘新船,当中包括4艘大型航母CVB41-44。但是,8月12日罗斯福总统写信给部长表示合同的其他内容可以通过,就是不赞成打造那4艘4.5万吨的航母。总统之所以反对,原因是打造这4艘航母所花的时间太长,不如将资源投放于2.7万吨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来得划算。舰队指挥官对大型航母的兴趣也不大。
6艘“埃塞克斯”级的航母在机库甲板上都装有发射器,当飞行甲板上停有飞机时可以用它来发射飞机。图中是一架TBF型“复仇者”从“约克城”(CV10)的机库甲板飞出。船只完成一年后这些发射器被拆除。(《美国海军》)
罗斯福的密友爱德华·科克伦(Edward L. Cochrane)显然对他影响甚大。科克伦1942年11月出任船舶局局长。由于“蒙大拿”(Montana)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取消,科克伦相信将其中两艘大型航母转交给纽约海军工厂打造应该不会影响其他航母的建造。弗吉尼亚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纽约海军工厂都开始打造大型航母。
罗斯福总统最终同意打造大型航母。诺克斯在1942年12月29日的备忘录中批准建造两艘大型航母(CVB41-42),1943年5月26日罗斯福批准建造第3艘(CVB43),1943年1月11日正式取消第4艘CVB44的建造计划。
“中途岛”号是美国战争期间打造的最大的战舰,其总长达到986英尺(300.53米)。船上将安装3台升降机、两台发射器,可以承载137架飞机。这艘船的火力强劲,有18门全新的5英寸(127毫米)/54口径大炮以及40毫米和20毫米枪炮负责近距离防御。船的速度将高达33节(61.12千米/小时),比日本的航母“信浓”号快6节(11.11千米/小时)。
“中途岛”号船梁宽136英尺(41.45米),是美国第一艘因为外形过大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110英尺(33.53米)水闸的航母。虽然1940年批准建造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也有120英尺(36.58米)宽的船梁,但是这个计划已经在1942年5月被取消了,所以它们再也不会出现了。(“埃塞克斯”级航母只要移走右舷的40毫米枪托,收起左舷的升降机就可以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水闸。3艘第一次世界大战年代的战列舰在珍珠港袭击后也进行了改装,将船梁由原来的108英尺/32.92米增加到114英尺/34.75米。)
美国战争期间的航母计划还有第四种船舰——护航航母。美国第一艘护航航母为“长岛”号(AVG/CVE1),改装自一艘商船,1941年7月30日下海。其姊妹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射手”号(Archer)(BAVG1)1941年11月17日根据美国国会的租借法案“借”给了英国皇家海军。1941年下半年,另外4艘C3商船船体受命改装为英国护航航母,4艘船分别为“复仇者”号(Avenger)(BAVG2)、“欺骗者”号(Biter)(BAVG3)、“战马”号(Charger)(BAVG4)和“冲击者”号(Dasher)(BAVG5)。这批护航航母于1942年春天和夏天完工。
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海军获准将另外24艘C3商船改造为护航航母,还有1艘将归英国皇家海军所有(HMS“追踪者”Tracker/BAVG6)。由于使用柴油驱动的“长岛”号和早期英国改造的船只速度都很慢(16.5-17节,即30.56-31.48千米/小时),新的C3改造船将使用蒸汽机动力,速度为19节(35.19千米/小时)。飞行甲板长442英尺(134.72米),宽81英尺(24.69米),每艘船可承载30架飞机,配有1台发射器和2台升降机。
不过,只有21艘蒸汽驱动的C3船体可以马上进行改装,其余4艘为新船。这样,有4艘舰队油船将加入改装行列,共有25艘船实施改装。这4艘油船分别是“切南戈”号(Chenango)、“桑加蒙”号(Sangamon)、“苏万尼”号(Suwannee)和“桑提”号(Santee)(重7192吨,长553英尺(168.55米),速度19节,即35.19千米/小时)。这批油船1939-1940年曾作为海军商船使用,因此美国海军很快就将它们准备就绪。除了大小和速度上的优势,这些油船还装有双螺桨轴,储油量是C3船体的2倍,非常适合担任护航的补给舰艇。但是,改装后的油船就会变得跟单桨的C3一样,极易遭受鱼雷攻击,因为两个涡轮机都在同一个舱内。改装为护航航母后,船上会有1台发射器和2台升降机,承载30余架飞机,飞机的体积稍大于C3船上的飞机,主要是用F6F“地狱猫”(Hellcat)取代F4F/FM“夜猫”战斗机。
“埃塞克斯”级航母是首批雷达外置的航母。随着战争的进展,船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直到几年后像“列克星敦”那样在岛式建筑上面出现了天线林立的场面。当中最突出的天线分别为(左起):Mk37炮火指引器上面架着Mk4炮火控制雷达,SM系列战斗机控制雷达,飞机归航信标(半圆形天线)和SK系列空中搜寻雷达(“平面”天线)。(《美国海军》)
珍珠港袭击后选来改装为护航航母的商船中,有10艘改装完毕后会连同12月7日以前批准的4艘船一起送往英国。另一艘战前制造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战马”号(BAVG4)1942年3月3日重新落入美国手中,以同样的名字担任美国海军的第二护航航母(CVE30)。这样,到1942年春天,美国海军有“长岛”号和“战马”号两艘护航航母可供使用,另外还有13艘船在进行改装。1942年夏天,美国海军又订制了74艘护航航母。第一批的24艘是以“威廉王子”号(Prince William)为首的C3涡轮船。然而除了“威廉王子”号,其余船只在1943-1944年完工后将全部送往英国(美国编号为CVE32-54)。其中两艘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富翁”号(Nabob)和“打孔机”号(Puncher)除飞行部门外将交由加拿大皇家海军使用。这个安排主要是给加拿大提供运作航母的机会,战后他们才有能力掌管航母。
第二批50艘护航航母由凯撒公司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温哥华的造船厂为美国海军打造,但美国海军并不接受这批航母的设计。罗斯福总统对小型航母比较感兴趣。1941年8月,罗斯福乘坐“奥古斯塔”号(Augusta)出海观看刚完工的“长岛”号演习。美国工业家亨利·凯撒(Henry J.Kaiser)早前曾和罗斯福讨论过护航航母的制作,亨利提到有一种设计很适合海军吉布斯科克斯建造公司正在准备的大规模航母生产,总统对此印象深刻。虽然海军并不满意,但总统对此设计却大表支持,建造工程由海事委员会负责。这批船总长498.83英尺(152.04米),排水量为9730吨,由往复蒸汽机推动,速度为18节(33.34千米/小时)。第一艘船于1943年2月完工。虽然打头的“卡萨布兰卡”号(Casablanca)(CVE55)到1943年7月8日才开始执行任务,凯撒船厂已经感到比原定计划晚了很多。第50艘船于1944年7月8日完工,比第1艘船出厂晚了一年。这样的战舰制造速度,也许是大规模生产技术才能达到的成就。凯撒制造的船和C3一样,也装有2台升降机、1台发射器,承载30架飞机,作为飞机运输船的时候也可以将90架战斗机打包上船。
“独立”号(Independence)是美国海军第一艘“轻型”或者说“小型”航母(CVL)。它和8艘姊妹舰艇都以“克利夫兰”(Cleveland)级轻型巡洋舰的船体为基础进行建造。“独立”的岛式建筑很小,右舷的4个烟囱向右倾斜;两个烟囱之间装有1个SK系列空中搜寻雷达。船上载有F6F“地狱猫”(Hellcat)战斗机和SBD“无畏”(Dauntless)俯冲轰炸机,后者的机翼不能折叠。(《美国海军》)
战列舰改装
美国同样考虑过将6艘“依阿华”(Iowa)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海军副部长詹姆斯·弗莱斯特(James Forrestal)让船舶局看有否可能改装4.5万吨的战列舰(船体编号BB61-66)。6月13日,船舶局回复说如果改装成航母,这批船的飞行甲板和“埃塞克斯”级船舰类似,飞机承载量也差不多(约100架)。这6艘“依阿华”的前两艘在1940年开始改装,不过由于经费严重超支,后面的改装只能暂时搁置。另外两艘1941年开始改装,但船舶局认为应该考虑最后两艘战舰的改装费用,这两艘的改装也没有完成。最后这些船几乎什么都没改,只是订购了一批机器和材料而已,还不如采用已经通过的设计打造两艘全新的航母来得划算。不过弗莱斯特还是坚称“我觉得改装BB63和BB64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最终美国海军没有完成任何战列舰的改装。
美国还考虑过改造6艘“阿拉斯加”级适合战斗使用的大型巡洋舰(CB1-6)。这批2.75万吨的船只于1940年订制,装有12英寸(36.58米)大炮,1941-1943年每年开始改装一艘。美军同时还讨论将部分或者全部“阿拉斯加”级舰艇实施类似“克利夫兰”级舰艇的改装。“阿拉斯加”级航母最早的改装设计草图在1942年1月3日出现,这意味着关于改装的讨论起码一个月前就开始了。
护航航母“布洛克岛”号(Block Island)是其中一艘采用C3-S-A1设计的货船改装品,这批改装的护航航母有11艘归美国海军所有,26艘归英国。“布洛克岛”号的岛式建筑很小,飞行甲板两边都有和甲板等高的发动机排气管。它的飞行甲板边上装有20毫米“厄利康”(Oerlikon)大炮,同时还有40毫米“波福斯”(Bofors)炮和两门5英寸(127毫米)/38口径大炮。所有美国护航航母都有两台升降机连接机库和飞行甲板。(《美国海军》)
由于“阿拉斯加”级的船体和动力设备的特殊设计,将它们改造成航母有一定的技术困难,这个计划最后被取消了。虽然体积比“埃塞克斯”号小,但作为航母也足够了,而且“阿拉斯加”级调头所需的空间也会小一些。
这样,在结束中途岛战役之后的一个月里,美国共拥有131艘各种不同类型的航母,有的在建造中,有的在改装,有的刚下了订单:
1艘CVB 大型航母
22艘CV 舰队航母
9艘CVL 轻型航母
99艘CVE 护航航母(其中34艘完工后送往英国)
美国的航母建造计划比日本要成功得多。美国最终获得所有建造所需的原材料,但日本的大部分原材料都要通过海外渠道才能拿到,很容易发生变化。美国的造船厂则不用担心受敌军攻击,而且美国飞行员和航母成员的训练计划与航母制造改装计划同步。不过这个庞大的航母队伍如果要上战场,起码还要等上整整一年。在此期间,只能使用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遗留下来的舰艇。
1943年出现的护航航母“苏万尼”号(Suwannee)由极为成功的海军商用油船改装而成。这个级别的4艘舰艇有一个特点非常有价值——它们可以为护航舰艇补充燃料。后来出现的“吉普”式舰艇“科芒斯曼特湾”号(Commencement Bay)(CVE105)复制了“苏万尼”号的设计。
战争期间,有两艘使用明轮推动的训练航母“狼獾”号(Wolverine)和“黑貂”号(Sable)加入美军舰队,但两艘航母都没有参加战斗,也没有留在美国的水域。1942年,由于海军飞行员的训练项目大规模扩充,需要增加训练航母支援。1942年3月12日,海军购入1913年建造的485英尺(147.83米)舰艇“海蜂”号(Seeandbee)。该船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边轮汽船,一直在大湖区行驶。在纽约布法罗改装成训练艇后改名为“狼獾”号(IX64),1942年8月12日开始为美国海军服务。改装后拆除了部分上层结构,加装了飞行甲板和宽大的右舷,船上没有机库,也没有飞机支援设备和武器。
“狼獾”号在密歇根湖行动,船上的飞机来自芝加哥城外的格伦维尤海军机场。冬天湖面结冰,要使用破冰器破冰后“狼獾”号才能继续在湖面行驶。“狼獾”号在训练飞行员和运送通信官方面非常成功,因此海军再次购入1923年建造的边轮汽船“大水牛”号(Greater Buffalo)进行同样的改装。“大水牛”号长519英尺(158.19米),已取代“海蜂”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边轮汽船。在布法罗改装完毕后命名为“黑貂”号,1943年5月8日为美国海军服务。
和日本海军一样,美国海军也曾考虑将临时改造的航母投入战斗,不过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否决了。曾被考虑过的包括未完成的低一级战列舰(A)和“阿拉斯加”(Alaska)级大型巡洋舰(B)。两个计划最终都没有实施,因为当时的资源都正确地投入到“埃塞克斯”号和“中途岛”级舰艇改造中。美国海军利用巡洋舰船体共改造了9艘轻型航母。(劳拉·纽森(Laura Newsom))
两艘航母都贡献颇多,17820名飞行员在“狼獾”号着陆6.5万次,“黑貂”号着陆5.1万次。“黑貂”号还创造了一天内训练出40名飞行员的记录(每位飞行员至少起飞6次,着陆6次)。它们的飞行甲板大约比水面高出26英尺(7.92米),因此起飞和着陆困难而危险。据说如果一个飞行员可以通过明轮航母的飞行训练,其他所有航母的飞行任务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黑貂”号还曾用作TDN-1无人操纵进攻的发射测试。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无人操纵航母发射,现在称作无人操纵飞行器。
美国在加速建造航母的同时,虽然战列舰的制造有所减少,但并没有完全停顿。1937-1940年华盛顿定制的17艘舰艇中,有6艘于1942年夏天完工。剩下的11艘战列舰有4艘“依阿华”级舰艇于1943-1944年完成。另外两艘“依阿华”舰艇于1944-1945年冬天开工,但最终没有完成。1940年批准的6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中,最终只完成了两艘,命名为“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Guam),大概是用来取代“埃塞克斯”级航母,1944年两艘舰艇加入海军舰队。
随着新舰艇的诞生,船上也出现了大批新的飞机和飞行员,美国成了航空母舰的霸主。海军飞行员训练项目(大部分由当时担任舰长的阿瑟·雷德福特Arthur W.Radford建立)的规模和庞大的飞机生产也是盛况空前。
“黑貂”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密歇根湖行驶的两艘明轮训练航母之一。“黑貂”号和“狼獾”号没有升降机,没有机库,也没有发射器;岛式建筑前方的弦外支架用于清走受损的飞机。一架F4F“野猫”(Wildcat)刚刚在船上降落。
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
英国皇家海军直到1944年还在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航母“阿戈斯”号(Argus)、“鹰”号(Eagle)和“暴怒”号(Furious),可见皇家海军对新航母的渴求有多迫切。1937年打造的4艘装甲甲板航母“可畏”号、“无畏”号、“光辉”号(1llustrious)和“胜利”号(Victorious)到1942年已是战场的老将,其中两艘还遭受了德国俯冲轰炸机的重击。
1939年2月,设计相似的“怨仇”号(Implacable)开始动工,逐渐成形。但1939年11月动工的姊妹舰“不倦”号(Indefatigable)却几乎是零进展。1940年春天,大部分大型战舰的建造都搁置了,所有资源和造船厂的设备都集中到反入侵和反潜艇的项目上。“不倦”号、两艘战列舰以及一批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建造都受到影响。1941年初,海军部希望继续建造大型战舰,但是到了1941年3月2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此刻我们不会考虑任何在1942年无法完成的大型战舰建造项目”。
表15-4 美国海军飞行队伍扩充 | ||||||||||||||||||||||||||||
|
在密歇根湖行驶的“狼獾”号,岛式建筑和烟囱的设计很容易将它和“黑貂”区分开来。有了这两艘船,在进行基础航母训练时就不必再使用护航航母了。(《美国海军》)
1941年10月2日开始建造、速度为29.5节(54.63千米/小时)的高速战列舰“先锋”号(Vanguard)是个例外。船上的大炮已经准备就绪,其主要武器是库存的8门15英寸(381毫米)大炮。大型轻型巡洋舰“勇敢”号(Courageous)和“光荣”号(Glorious)改装成航母前曾使用这批大炮。海军部计划主任查尔斯·兰比(Charles Lambe)少将在1942年6月曾提议将“先锋”号打造成航母:“如果‘先锋’号改装为航母,那到了1945年我们的舰队发展会更加平衡。”这个改装最终没有实施——英国战舰总设计师大卫·布朗(David K. Brown)写道:“改装只会带来一艘平庸的航母,但我们将会失去一艘优秀的战列舰。”直到1946年4月“先锋”号才开始执行任务,其标准排水量为4.45万吨,满载排水量为51420吨——这是当时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最大的一艘。
1940-1944年,英国建造了6艘改良自“光辉”号设计的航母,“怨仇”号(右)和姊妹舰“不倦”号是最后两艘。为了增加机库旁边的装甲,这两艘船的机库只有14英尺(4.27米),比之前的16英尺(4.88米)要低。后来证明这是个很大的限制。“不倦”号同样使用四驱轴,速度为32节(59.26千米/小时),之前使用三驱轴的船只速度只有30.5节(56.49千米/小时)。(皇家海军/昂立·马松收藏)
英国的航母建造已经严重滞后。事实上,1939年秋天-1942年春天,舰队航母是英国海军唯一没有建造新船的项目。相对于航母,海军部更愿意打造战列舰,因为战列舰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作战,白天黑夜都可以行动。在北海和北冰洋水面作战时这些因素尤为重要,德军说不定会突破防线抢进大西洋或者袭击护航舰艇,战斗的关键时刻可能会受天气影响而被迫中止。而且直到1941年12月,还没有飞机在海面击沉战列舰的先例。海军部虽然也想拥有更多的舰队航母,但是考虑到以上情况和1941年11月“皇家方舟”号(Ark Royal)沉没的教训,只能暂时推迟建造新航母的计划。
英国皇家空军也反对建造新的航母。1942年8月,主管空军的国务大臣阿奇博尔德·辛克莱曾质问:“有了航空母舰真的就能确保胜利吗?尤其是像中途岛海战那样,在敌军地面基地飞机的攻击范围内行动它们一定会成功吗?”和很多美国陆军飞行队的高级官员一样,他也认为地面基地轰炸机才是打击日军航母部队的主力。
1942年中期,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6个月的太平洋战争也进一步展现了航母的价值。海军部对航母的热情大大提升,准备打造13-20艘舰队航母。1942年,海军计划建造4艘“勇敢”(Audacious)级大型航母(3.68万吨)、10艘“巨人”(Colossus)级轻型航母(13190吨)和6艘“威武”(Majestic)级航母(1.4万吨),还有32艘护航航母会由美国的造船厂建造。
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型航母源自1941年12月30日的指示。当时海军总指挥向海军工程部主任下令,说要研制“可以支持战斗机的舰艇”,这艘没有武装的航母至少可以承载15架战斗机,速度为25节(46.3千米/小时)。船上有两台升降机,用机库存储战斗机(这是当时英国的一贯做法),然后将飞机送往更大的航母。该设计迅速发展,最后成了长682英尺(207.87米)、可承载24架战斗机的“巨人”级舰艇。不过,由于英国急需多功能航母,这批舰艇在海上主要担当“平衡”空中部队的角色。
因为急需轻型航母,1942年海军部下令船厂取消4艘轻型巡洋舰的建造,改为生产轻型航母。先生产“巨人”级,然后是“威武”级,海军部一共订制了16艘轻型航母。
1943年,另一项造船项目获准通过,计划打造两艘更大的“直布罗陀”(Gibraltar)级航母(4.53万吨)和8艘“竞技神”(Hermes)轻型航母(1.83万吨)。舰队空中武装历史学家大卫·霍布斯(David Hobbs)认为,这批航母的设计“大部分源自美国”。“直布罗陀”级航母的大小和美国“中途岛”号的大小差不多,船上设有装甲飞行甲板。和英国拥有相同保护设施的航母不同,“直布罗陀”级的机库有部分是露天的,飞机可以在机库甲板上进行热身;也是世界上首批拥有4台升降机的航母,前后各有一台居于船体中心线上,左舷的甲板边缘还有两台,这也是英国航母首次采用的设计。然而,船上只会装载85架飞机,沿用英国的一向做法,全部飞机都存放于机库。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航母和以前的舰队航母不同,它们的机库并没有装甲。大型航母将采用可替换的四轴或五轴发动机。
“直布罗陀”号的主要火力是16门双机关炮塔架载的4.5英寸(114.3毫米)双用大炮。船上的防空火力在美国看来属于“小儿科”,只有4门八管炮和8门六管40毫米波福斯。
连同1944年完工的“怨仇”号和“不倦”号,到1943年,英国皇家海军共有30艘不同种类的舰队航母和32艘护航航母在建造之中,其中有12艘护航航母在美国打造。32艘护航航母有6艘将留给美国海军(BAVG4/CVE30,CVE9、11、13、16、18)。这样,共有38艘美国建造的护航航母或者说“伍尔沃思”(Woolworth)航母在战斗时会交给英国皇家海军。送往英国的美国制造护航航母共分三类:“射手”号(Archer)(船体编号BAVG1-3,5,6);“攻击者”号(Attacker)(CVE6-8、10、14、15、17、19、22、24)和“统治者”号(Ruler)(CVE32-54)。全部都在1941-1944年出发。
英国海军部手里还有4艘未完成的商船,总体设计相似(1.2万-1.4万吨,速度17或18节,即31.48千米/小时或33.34千米/小时),完工后成了护航航母“活动”号(Activity)、“坎帕尼亚”号(Campania)、“奈拉纳”号(Nairana)和“文德克斯”号(Vindex)。随后英国没有进一步生产护航航母,因为美国的大规模生产可以为皇家海军提供一部分航母。为了避免重复生产,英国船厂转为生产其他种类的船舰,主要是反潜战舰艇和登陆艇。
不过,英国部分高级官员希望可以拥有更多“伍尔沃思”航母。1942年12月,兰姆(Lamb)少将提议将另外10艘货轮改装为护航航母。他预计到1946年末(太平洋战争仍在继续)英国将需要83艘护航航母。其中54艘将走“贸易航线”,并且“不时”需要完成水陆双栖的任务。另外29艘主要进行组装、补充和运输。
由于1942年急需航母为空中战机提供保护,但是完成护航航母所需费时,英国被迫为单机发射武装商船(CAM)提供别的舰艇协助,例如商用航空母舰(Merchant Aircraft Carrier)或者MAC舰艇。有9艘运粮船和油轮被改装。MAC舰艇只能用大型船只改装,但是会去掉商船常用的舱口和钻塔。这批船会继续运送商品,船上除了海军飞行员和飞机维护人员外,还会有商务官员和水手。海军部对首批MAC舰艇的最低要求是速度达到14-15节(25.93千米-27.78千米/小时),有足够的空间容纳490英尺×62英尺(149.35米×18.90米)的飞行甲板。但后来为了迁就正在改装的商船,只能降低要求,速度为11节(20.37千米/小时),飞行甲板为390英尺×62英尺(118.89米×18.90米)。有6艘运粮船和4艘油轮改装为商用航母,9艘现成的油轮改装为MAC舰艇。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文德克斯”号是英国打造的少量护航航母之一。停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是“海上飓风”(Sea Hurricane)和“箭鱼”(Swordfish),随后美国制造的“野猫”取代了“海上飓风”。很多英国护航航母都使用美国制造的“野猫”和“复仇者”。(帝国战争博物馆)
两种船主要分别是运粮船有升降机和小型机库,而油轮则没有,只能像“大胆帝国”号(Audacity)那样将飞机停放在甲板上。每艘MAC舰艇配有4架“箭鱼”。详情如下:
【前运粮船 前油轮】
“麦可派帝国”号 “麦凯帝国”号
“麦肯德里克帝国”号 “麦克尔帝国”号
“麦肯德鲁帝国”号 “麦马洪帝国”号
“麦德莫特帝国”号 “麦可比帝国”号
“麦可里帝国”号 “阿克瓦斯”号
“麦可伦姆帝国”号 “阿杜拉”号
“阿勒西亚”号
“阿玛斯亚”号
“安塞鲁斯”号
“嘎迪拉”号
“魔驹”号
“米拉达”号
“拉普纳”号
“嘎迪拉”号(Gadila)和“魔驹”号(Macoma)插的是荷兰旗,这是首批MAC舰艇归荷兰使用。第一批MAC舰艇从1942年10月开始改造,1943年5月第一艘舰艇完工。
MAC舰艇并不攻击潜艇,但是曾经有过一次意外悲剧。自由法国的潜艇“明珠”号(Perle)独自从费城海军工厂驶向英国,中途遇到护航航母ONM.243。虽然“明珠”号已经发出改变航向的信号,但是来自“麦可伦姆帝国”号(Empire Maccallum)和“麦克尔帝国”号(Empire Maccoll)的“箭鱼”已经发现了潜艇并且开始进攻。最后“明珠”号沉没,船上的60人只有1人生还。
英国皇家海军拥有的最后一艘小型航母是“比勒陀利亚城堡”号(Pretoria Castle),由1938年建造的商船改造而成,毛重1.7万吨。战争开始后改成了带武装的商用巡洋舰。1943年,该船改装为护航航母,设有机库和飞行甲板,船的前方有1台升降机和1台发射器。这艘船主要用作训练和设备测试。1943年10月-11月曾装载“海上飓风”(Sea Hurricane)和“箭鱼”护送DS.46从冰岛出发至克莱德。
冰山航空母舰
谈到英国航母发展,还有一个要提的是“冰山”航空母舰,这是英国一个叫“联合行动”的组织提出的,这个组织主要掌管两栖武器的技术发展。为了缓解航母紧张的情况,“联合行动”的一位科学家杰弗里·派克(Geoffery Pyke)在1942年9月提出打造浮动平台,用的是他称作“派克泥”的材料,一种海水和锯末的冰冻混合物。实验表明,当“派克泥”融解时,里面的纤维会迅速形成一个毛皮状的外壳,像导体一样延缓融解。比普通的冰块要强得多。实验还显示出炸弹和鱼类对其伤害不大,就算被击中,只要在海面上就很容易处理。
海军部在加拿大制造了这种“冰山航母”的几何模型,主要考虑到有6种用途:1.为长距离飞行的飞机提供接力的浮动基地超过3000英尺(914.40米);2.航空母舰2000英尺(609.60米);3.战斗机基地1250-1500英尺(381-457.20米);4.货船;5.油轮;6.综合以上5种用途。这艘航母被看做“永不沉没”的航母。
海军部派出肯尼斯·巴纳比(Kenneth C. Barnaby)和罗杰·桑尼科罗夫特(Roger Thomycroft)两位海军工程师前往加拿大测试模型,看看这个概念最终是否可行。测试后,两人认为这款航母“为这种特殊材料提供了最佳使用方法”。这艘“派克泥”打造的航母以《圣经》中一位希伯来先知的名字“哈巴谷”为代号,详情如下:
排水量 202万吨
总长 2000英尺(609.60米)
宽 300英尺(91.44米)
深 200英尺(60.96米)
干舷高度 50-46英尺(15.24-14.02米)
草图 150-154英尺(45.72-46.94米)
“哈巴谷”轴功率为2万马力,空船速度为6.5节(12.04千米/小时)。在海上行驶一年后速度降为4.75节(8.80千米/小时)。不过,很快轴功率就加大到170000马力,空船速度达到12节(22.22千米/小时)。当然,这艘船永远不能离开水面清洁船舱,只能考虑用别的办法将船拖上岸,不过船上必须供电才能实施飞行任务。
打造这艘船大概需要300万立方码的“派克泥”。但是仅材料费一项估计就要花费750万-1500万英镑,还不包括绝缘、冰冻、机械设备和船体外壳等项目。
MAC(商用航空母舰)舰艇是护航航母中的一个变种,它可以在满载的情况下运载少量“箭鱼”作自卫。MAC既没有升降级也没有机库。图中是其中一艘MAC舰艇“麦可派帝国”号(Empire MacAlpine),414英尺(126.19米)的飞行甲板上停有4架“箭鱼”。(皇家海军航空兵博物馆)
事实上,“哈巴谷”这个构思从各方面来说都非同寻常。为了停泊这艘船,驳船里要装上混凝土沉到海底做锚,但是又无法使用传统的绳索绞盘或者起锚机。要打造这艘船,要么在巨大的空隔舱里施工,要么就从外部组织大量木制平底船或驳船进行组装。所要花费的成本和空隔舱所需的规模几乎等同一个大型发电站水坝工程。大型船底需要大型造船厂配合才能进行木制组装。有几个建造点定在加拿大,还有一个在美国纽芬兰。设计这艘船至少需要9个月,至于建造时间就无法估算了。
“哈巴谷”的作者在最终报告里提到“到目前为止,所有制造和安放‘派克泥’的方法都还处于实验阶段。正式运用它们之前还需要进一步使用模型测试它们的工作状态”。报告最后写道:
考虑到提议建造的航母具有严重的局限性……还有由此可能产生的高额成本,我们觉得还不能断定这艘航母的假设性优势是否值得在目前这种战争形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这样一艘船。
丘吉尔对很多打破传统的武器都非常感兴趣,这个项目也不例外。怀着巨大的热情,他给参谋长委员会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
没有什么技术或成品带来的战略影响能比得上拥有数个浮动的空军燃料补给站,何况它们还可以根据某个特定的军事行动而随心所欲地移动。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攻打“木星”(挪威)时如果有两三个这样的燃料补给基地,其作用该有多大。还有,如果有两三块这样的踏脚石帮助我们穿过孟加拉湾通往“毛瑟”(苏门答腊)又是什么情形?到时所有的航母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保护其他舰艇和掩护登陆了……战斗机也可以在海湾里多转三两圈,参加战斗的飞机数量也可以大大增加。而且这种浮动平台看起来比制造传统的航母要便宜得多和快得多。
联合(英美联合)参谋部讨论过这个计划,1943年8月在魁北克召开的英美资源集团高峰会议还因此发生了一件怪事。“联合行动”的指挥官路易斯·蒙巴顿(Louis Mountbatten)在联合参谋部召开行政会议时拿着两块冰走了进来,一块是“派克泥”,一块是普通的冰。
根据丘吉尔所说(当时他并不在场),阿诺德(H.H.Arnold)将军拿起削冰器,摇了一下,割下一块普通的冰,然后一拳就把冰打碎了。他再微笑着回过头,拍了拍手,再次拿起削冰器,朝着“派克泥”走去。他将削冰器对准“派克泥”割下去,突然发出痛苦的叫声。因为“派克泥”几乎毫发未损,但阿诺德的手肘却被震伤了。
接着蒙巴顿拿出一把左轮手枪向普通的冰块开火,冰块碎了。丘吉尔继续描述:
然后他朝着“派克泥”开了一枪,“派克泥”非常坚固,子弹被弹了回来,差点打到飞行参谋官马绍尔·查尔斯(Marshal Charles)的脑门。
在门外等候的官员对里面的打斗声和阿诺德将军痛苦的叫声非常担心,左轮手枪的枪声把他们吓坏了,其中一个甚至叫了出来,“天啊!他们已经打起来了!”
“派克泥”航母最终只停留在研究阶段。它实在是太昂贵、太复杂、太新颖了。传统的航空母舰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军空中行动的主角。
MAC(商用航空母舰)舰艇“安塞鲁斯”号(Ancylus)在海面行驶,461英尺(140.51米)的飞行甲板前方载着两架收起机翼的“箭鱼”,船上共有3架这款多才多艺的飞机,飞机主要在飞行甲板上执勤。1945年6月28日,海军航空兵飞机从另一艘MAC舰艇“麦凯帝国”号(Empire Mackay)起飞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这些船也用做飞机渡轮。(帝国战争博物馆)
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积极建造和改装航母,首先建造的几艘航母都非常先进,飞行员训练也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航母都装上了雷达。但这些措施都已经大晚了,无法改变战争的走向。图中是1943年10月在横须贺改造的航母“飞鹰”在实施防火演习。注意船上倾斜的烟囱和21型雷达天线。(《世界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