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中

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中

作者:H·古德里安 ·德

出自————《坦克—前进!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地形性质和气象条件对于地面作战和部队的战术运用,时常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从前,只要到了雨季或者是开始下雪以后,军队就住进了营房。现代的军队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在野外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由于气候条件的突然变化,往往会使大规模的战役遭到失败。在许多情况下,要以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车辆武器的大量损耗为代价才能取得胜利。军队逐渐实现摩托化以后,地形和气象条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就更大了。

   下面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在这方面的作战经验作一归纳。

   地形的影响

   尽管履带车辆通行力较高,但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在不便通行的地形上,不仅是人畜运动缓慢,就是车辆的行驶速度也要降低。坦克在这样的地形上行驶,受敌人火力伤害的机会就多一些,而且油料的消耗也大。油料消耗大,坦克的行程就要缩短,对补给工作也增添了困难。理论上也很难计算,坦克为完成某项任务究竟需要多少油料和时间。坦克的各种战术技术性能(车底距地高,徒涉能力,越过垂直墙和壕沟的能力等)也只能作为计算的概略依据,因为还必须考虑土壤的性质,气象条件的影响等因素。如果指挥官有组织能力,并且有经验、有办法,再加上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高,就可以克服许多困难。因此,这些条件对坦克的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判断地形情况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所有的公路和土路对坦克都很有用,因为这样的道路不伤发动机,并能使坦克迅速进入战斗,同时也节省燃料。但是在使用这些道路时必须记住,道路首先供轮式车辆使用。只要路面遭到破坏,就会间接地影响坦克部队的战斗行动,因为这样会使乘坐轮式车辆的后方分队的行动感到困难。

   、在没有侦察好的地形上行动时,坦克应尽量避免通过隘路、谷地和渡口,因为这些地方容易有地雷障碍物,并且常会遭到敌军的空袭。

   、小树林或独立建筑物一般都有敌人炮火控制,因此应避免在这些地方通过。但是较大的森林却是坦克的良好掩蔽地,特别是选择森林作为行军休息地和出发位置更为适宜。坦克在森林中配置时,应尽量远离林缘,否则易被敌军观察员发现。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就不要破坏稠密而低矮的灌木丛,因为这样常会使坦克的位置暴露。

   、坦克长时间停歇时,必须配置在掩蔽地或掩体里,以防空袭。

   、一些不大的凹地、石墙和灌木丛,可以部分地掩护坦克,妨碍敌人观察,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火力效果降低。

   、如果不是十分必要,坦克不要通过不坚固的束柴路和桥梁,因为这些路和桥梁遭到破坏,就会影响轮式车辆的运动。

   、坦克扬起的尘柱会暴露坦克的行动,但有时也会掩护其行动。灰尘可以妨碍敌人对坦克的观察,但也妨碍己方火器由后方对坦克的支援。

  八、荫蔽地形是坦克接近敌人的良好条件,但是也便于坦克歼击手活动。另外,荫蔽地形妨碍观察和协同动作。

   、坦克部队的数量越大,在战术上判断地形情况的意义也就越大。因此,在准备进攻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预计的进攻地带,在宽度和纵深方面是否便于坦克部队行动。

   (2)进攻地带内的土质如何(沙地,中等硬度,坚实或松软泥泞),地面上生长有何种植物;

   (3)进攻地带以外的地形性质如何;难行地段或障碍物附近有无绕行路;

   (4)有无足以使兵力分割的较大障碍,例如居民地,小树林和森林、谷地、河床、沙丘以及沼泽等。

   、在判断地形情况时,应注意研究敌人是否会利用某些地段来组织对坦克防御。例如敌人容易以反坦克火炮控制隘路,并在隘路附近设置地雷场和反坦克壕。如果翼侧有便于坦克行动的地形,敌人可能用以实施反冲击。敌人还可能利用居民地、丛林和小树林作为支撑点。

   对坦克进攻有利的条件是:地形稍有起伏而开阔,便于接近敌人并易于选择发射阵地;土质坚硬,便于坦克行动或对坦克障碍不大;地势有缓缓的下坡,并有若干明显的方位物。不利条件是:密林、高大的农作物(麦田和玉米地等)、陡峭的高地和水障碍等,因为这些都会使坦克的运动速度大为降低,并迫使坦克寻找迂回路。

   防御时情况也大致如此,因为在防御中也需要发挥坦克的机动性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翼侧的天然障碍物对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上,要预先选定若干个集结地域,准备好接近这些地域的道路,并确定反冲击的出发位置。

   气象条件的影响

   士兵无论经过怎样周密的准备,在酷热、严寒、暴风雨和阴雨天作战,都会感到很大困难。如果对天候情况判断有误,天气预报不及时,就会对人员和车辆武器更加不利,从而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

  1941年,德军在俄国作战就有这方面的经验。行军纵队最初陷在沙地里,随后又陷入淤泥,最后又被冰雪所阻。结果,闪击战提前破产了。泥泞季节到来以后,使德国士兵步履维艰。为不致被淹没在泥泞的海洋里,并渡过随之而来的严冬,德军不得不付出最大的精力进行搏斗,特别是当敌人在战线的某些地段构成兵力兵器上的优势时,德军的处境就更不妙了。武器和技术装备,尤其是汽车不断损坏。只有预先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还能有些帮助,但古德里安在他的《一个士兵的回忆》一书中写道:“对过冬准备工作是很不足的。”

   在俄国作战的第一年几乎完全是在严寒及随之而来的泥泞中渡过的。严寒和泥泞要比土生土长而适应这种条件的俄国士兵可怕得多。不管是哪一个兵种的德军士兵都可以说出与俄国大自然搏斗的一段艰苦过程。俄国的严冬赢得了决定性会战的胜利。

   春秋两季,道路上到处是积水的坑洼,人员的两腿和马匹的四肢都沾满了污泥,车辆在泥泞里行驶,常常陷下半个轮子。即使是坦克发动机也时常无能为力。德军士兵同东线的大自然展开了英勇的斗争。陷在被冲毁的道路上的车辆的驾驶员,整天甚至整个星期不能出驾驶室。千百台车辆和它们的驾驶员只能靠空运补给。摩托车通信兵创造了奇迹。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士兵发挥了使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才能,他们出自高度的责任感,发挥了互助友爱和英雄主义精神。

  1941年秋,德军坦克兵的处境更加困难了:第一,德国的窄履带坦克只能以1918年坦克的速度行驶;第二,敌方已经拥有新式的T-34坦克,这种坦克在通行力、装甲厚度和火炮穿甲能力方面,都比德国坦克优越得多。

   德军士兵熟悉了俄罗斯的特点以后,许多困难才得以克服,许多错误才得以纠正。如果德国士兵在战前就得到锻炼并获得实际经验,克服上述困难会容易得多。

   根据德军的教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士兵要比城市士兵更易于适应恶劣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在现代条件下,士兵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善于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变不利为有利。在敌人享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即可利用阴雨天作战。不过要记住,不能墨守陈规。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都要慎重决定,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以便能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为此,必须正确判断敌情、我情以及自然和气象条件。

   物资技术保障

   军队的物资技术保障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它对装甲兵来说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大战期间我们的物资技术保障水平是不很高的。德军为执行艰巨的任务而必须得到的支援,远远不能如愿以偿。每一个德军坦克兵对于战时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的困难,都有一些痛苦的回忆,特别是对北非和东线(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进攻)泥泞和严冬条件下的作战,更是不堪回首。对于军队指挥官来说,解决物资技术保障问题时常比执行战斗任务还要困难。

   在需要进行远距离转移的大规模战斗中,摆在负责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人员面前的,常常是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难题。补给品欠缺,运输车辆也时常不足,这就要求寻找各种补救办法。为此,物资技术保障勤务必须灵活地加以组织,后勤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组织能力。做好这件工作,除同大自然展开不懈的斗争以外,还要同游击队和突入后方的敌人进行斗争,另外要为后勤分队加强对空防御的兵力和兵器。

   补给品的前送

   坦克的最重要的补给品是油料、弹药和备件。

   大战期间,油料补给是坦克指挥员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整个军队后勤保障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油料常常十分欠缺,因此,派出执行某项任务的军队数量,不是根据对敌军兵力的判断来决定的,而是根据有油料保障的战斗车辆的数量决定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部队申请的燃料不足以完成受领的战斗任务,因为计算燃料所依据的条件是难以预料或者是根本不能预料的。根据多变的战斗情况,或因在前进途中遇到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必须实施迂回机动时,消耗的燃料就无法预料。

   另外,随着战争的发展,敌人的对坦克防御不断加强,德军坦克数量不断减少,这给坦克的行动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无论何时,参战的坦克都应随时准备交换阵地,甚至在停车时,发动机都不能熄火。经常要有一些燃料储备,以便能在急需时出动坦克。这就要求计算的燃料消耗量要比标准量多两倍。

   把燃料储备在坦克附近,以便能利用战斗间隙给坦克油箱加燃料,这是不可能的。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有在夜间才能前送燃料。这对西方国家的坦克来说,不算什么难题,甚至对俄国坦克来说也没有多大困难。因为他们的多数坦克上都装有柴油发动机,他们的坦克的行程约为我军坦克行程的二至三倍。另外,俄军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地方运输工具前送燃料。

   弹药补给情况稍好一些。通常,在离战线不远的地方都设有大量储存各种弹药的仓库。但是,也有这种情况,偏偏是最需要的弹药,却往往数量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储存百分之十的紧急备用弹药。这些弹药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遭到突然袭击时才能动用。坦克部队一般都是自想办法:分队之间互相调换弹药,或利用已损坏坦克的弹药。

   坦克备件的补给是最棘手的问题。在东线开始作战以后,才弄清楚坦克的哪些零、备件最容易磨损,有多少备件才能使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尽管在工厂和射击场对车辆进行过多次试验,但多数情况下,车辆的技术缺陷都是在战场上发现的。对车辆效能最好的检验,是长时间使用车辆,不正规的进行技术检查以及研究驾驶员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时对车辆使用的影响。车辆究竟有多大的装甲防护力,只有在战场上才能检验出来。

   下面列出几条只是在战场上才发现的技术缺陷:

   、使坦克起火,不只是由于炮弹的直接命中,而常常是由于漏汽油或机油。漏油的原因是衬垫损坏或发动机磨损。只要有漏油现象,燃料就可能落在发动机上而造成起火。

   二、坦克的底部和尾部最弱(特别是怕地雷,因为这些部位装甲最薄。

   三、行动部分被炮弹直接击中或在难行地段行驶受到磨损,都可能损坏。

   四、炮塔、火炮、机枪和车门被炮弹甚或是弹片击中,可能被卡住而不能使用。

   、在非洲和俄国作战(特别是在夏末),开始发现空气滤清器滤尘不灵。后来,使空气滤清器吸取车内的空气,情况才有了根本的好转,但在冬季这对乘员的健康是很有害的。

   、在俄国冬季条件下作战,开始时发动机常常发动不起来。后来采用了给水和发动机加温的加温器,情况才有所好转。

   、德国坦克的履带太窄,容易脱落。防滑齿只能用于雪地。由锻造铸铁制成的履带板在严寒时容易断裂。

   物资技术保障勤务的组织

   包括修理和抢救勤务在内的物资技术保障是坦克营的职责,即使营在团编成内行动时也要担负这方面的任务。营的所有物资技术保障问题都要在各连专业人员的参加下解决。

   战争开始时,大部分的运输车辆还都编在坦克连里。在执行特定的任务(如行军等)时再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但这样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坦克连的编成及其对运输车辆的需求是根据战斗任务和地形条件决定的,常常还需要把某一连的补给品转给另一个连。因此,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间,坦克营都编了补给连,把一些特种车辆、运输车辆以及野战炊事车都集中在这个连里。该连还编有一个修理组。当某坦克连配属给另一个部队时,就把这个连应配的运输车辆带走。为此不需专门下达命令。

   营里编了补给连以后,营长就可以根据作战的需要组织好本营的物资技术保障工作。运输车辆集中掌管,专业技术人员也便于开展工作。

   补给连长通常由资深而较有经验的坦克连连长担任,他同时也是副营长。补给连长的工作需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他必须与营指挥所保持不间断的通信联络。通信工具一般是电台,如有可能也可直接会晤。

   实战证明,这种编制是切实可行的,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改变。采取这样的编制,能够更加科学、灵活而节省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为能不间断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必须将营属各连的需求及时通报给补给连长。另外,还必须将战斗情况和未来的作战行动及时告知补给连长,以便于他事先计划好自己的工作。但是,不管后勤机构工作怎样出色,如果指挥官不支持这一工作,或在定下决心时不考虑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的能力,也不会取得什么成效。

   补给连根据师后勤处的指示在后勤仓库领取补给品。坦克连向相应的后勤机关请领必需的物资和技术方面的补给品,在战斗过程中也可向指挥机关提出申请。根据情况,师后勤处可派出一些车辆或补给纵队送发补给品。为了做好补给工作,通常让负责军需的一些军士同某些连队保持固定联系。这样就可以使这些连队及时得到补给,这对保障作战胜利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因素。譬如说,如果从补给连派出四名军士负责坦克连的补给工作,他们往往能顺利完成任务。

   图九:坦克营物资技术保障组织要图

   修理勤务

   团的修理连是主要的修理勤务分队。营只有半个修理排,统帅部预备队的独立营,如“虎”式坦克营,才编有修理排。每个连则通过修理组和本连的技术员同修理分队保持直接的联系。

   营内的全体修理勤务人员归营的工程技术主任领导,他负责监督修理分队的工作。营修理勤务方面的任务与团修理连的任务无法细分,各分队完成的修理任务根据情况和进行修理工作的条件而定。当团驻止休整时,为便于分工完成修理工作,常常要把全团的修理力量集中在修理连里。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要根据战斗经验进行安排。总的来说,各坦克连修理组的工作很象医疗急救工作。经常观察坦克的状况,排除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故障以及安装分配开关等等,这一切工作多数情况下都要在现地完成。

   坦克连修理组的成员都受过卫生勤务训练,能对负伤的坦克乘员进行急救。一吨的牵引车最适于修理组使用。去掉炮塔的缴获坦克也很好用,常常用以加强坦克抢救排。

   坦克乘员跟飞行员不一样,飞行员进行战斗飞行以后就把飞机交给地勤人员,而坦克乘员则要亲自保养车辆,并对本车的战斗状况负责。修理分队只给予技术援助。坦克送修时,乘员即一同前往;坦克报废时,其乘员即编入补给连,待接受新任务后再调出。修理连和补给连用这些乘员担任警戒或值班。

   修理连根据需要和可能,从专用仓库领取备件。这些仓库为加速坦克的修理,时常在前线附近组织补给站。坦克同轮式车辆是分开修理的。修理尽量在拥有坦克修理间的就近部队进行。其它兵种所属分队的轮式车辆在师修理所修理。只有缩短坦克的送修时间和简化送修手续,才能保障在较短的时限内修复车辆。由于修理工一心要协助上级和战斗分队的战友修好坦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个出色的修理连能做出怎样的成绩,可以由下表中看出,表中的数据是由某坦克团的作战日志中摘录的。

坦克状况 战前数量 战中的最小数量 战斗后不久的数量
完全处于战备状态 109 30 97
14日内可以修好的 4 68 11
修理期超过14日的 28 19 9
报废 4 28 28
合计 145 145 145

   修理连的编制和任务

   修理连就是活动的修理所,可以完成各种机械修理任务,还可以更换坦克的部、机件,甚至可以更换发动机和变速箱。因此,连内编有各种专业人员:电工、焊工和悬挂装置修理技师等。连通常编有一个指挥组、二或三个坦克修理排、一个军械修理排、一个坦克抢救排和一个备件补给班。

   坦克修理排的任务是,发挥有经验的修理技师的作用,多数情况是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期限内执行连修理组不能完成的修理任务。他们时常要日以继夜不停地工作,以争取尽快修复损坏的坦克,给予战友有力的支援。这些修理排的修理能力要比平时预料的强得多。

   军械修理排的任务是修理那些不能在分队内修复的损坏了的各种武器。坦克连的军械军士也要参加修理武器。各种武器保持完好,是在战斗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

        坦克抢救排负责把损坏车辆拖到修理连。十八吨的牵引车将坦克直接拖到修理连,或者拖到收集所,由坦克修理排或整个修理连到收集所修理损坏车辆,修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少拖运,尽量在损坏现地修复车辆。为实现这一原则,在战争快结束时,曾在坦克炮塔上安装吊车,以便能在现地更换发动机和动力传动装置的部件。前进牵引坦克时,坦克炮塔转向后方;后退牵引坦克时,炮塔朝向前方。这是为了不致损伤炮身。

   备件补给班负责携带全部修理武器和车辆所必需的零件。班由后勤仓库领取备件。

   修理分队的战术使用

   抢救和修理损坏的坦克对作战行动有很大影响。因此,抢救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战术原则。从这方面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战术和技术的密切关系和同等的重要性。由于坦克数量不足、抢救困难和必须节约油料,因而要求尽量在现地修复坦克。德军装甲兵在这方面是走在前面的。我们的修理分队发挥了不怕牺牲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坦克修复非常及时,坦克分队经常保持着战斗力。

   行军时,连的修理组通常在本连的后尾跟进。必要时,修理组的部分人员留在损坏车辆的现地。修理连以跃进方式前进,以便经常能有一个排完成修理任务。坦克抢救排随本团前进。在道路情况很差(泥泞、冰雪地等)的条件下,抢救排预先按需要分配在团的纵队内,以便能在谷地等难行路段及时支援坦克。

   在行军休息、占领出发位置和在战斗中的中间地区停留时,修理分队要检查车辆、武器和电台的状况,并帮助乘员使车辆处于战备状态。只有技术上没有故障的坦克才能参加战斗。

   战斗进程中,修理组紧随本连跟进,同本连保持无线电联络。修理组的任务是紧急援救在营进攻地带内行动因损伤而掉队的坦克。遇有特殊情况,修理组即向营工程技术主任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调来牵引车,指示所有损坏坦克集中在某地,或者拨出备件就地修理。

   为能使修理组及时发现损坏的单辆坦克,乘员应及时摆动呼救小旗;如在不易被发现的地形上,则为牵引车插出明显的标牌。当坦克连临时脱离本营独立遂行任务时,则尽可能给它配一辆牵引车,以使坦克连能在必要时自行拖救坦克。这当然也能说明,把坦克兵分割成小分队使用是不利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条件常常迫使坦克兵非分割使用不可。

   修理分队最怕军队退却,因为这时敌人会接踵而来,不能把损坏的坦克留给敌人。如修理分队来不及修理和抢救,即使损坏不大、很容易修复的坦克也可能落入敌人之手。这种情况下,常要使用战斗坦克执行抢救任务。损坏的坦克的乘员应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把坦克拖走,例如主动轮或诱导轮坏了,就要设法把履带直接缠在负重轮上。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实在无法拖救时,才能炸毁象坦克这样的贵重车辆。每辆坦克上都有爆破器材。

   当有大量坦克损坏时,修理连修复这些坦克需要很多时间,因而常常要掉队,赶不上快速前进的本团部队。所以,在和平时期就要考虑给修理连装备中波电台。在战斗过程中,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团的各分队彼此经常会拉开很大的距离。有了电台,拉的距离再大,或是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彼此也不至于中断联系。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情况变化很快,在后方修理的坦克有遭到突入后方的敌人坦克突袭的危险。有时,这些坦克和修理人员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脱险。

   坦克乘员的服装

   战斗分队坦克兵的军服是黑色的,其它战斗和后勤分队的军服都是发灰的保护色。实践证明,坦克兵穿的紧腰短服和紧腿长裤是很实用的。穿着这种服装的坦克乘员可以在车内自由活动,在快速进出车时不会挂住什么地方。战时着黑色军服不很合适,因为这种颜色很突出,容易暴露坦克。

   皮鞋的底子上没有钉子,后跟也不上铁掌,否则会影响乘员在光滑的甲板上活动。有些乘员喜欢穿皮靴,这在冬季和泥泞地是有其优点的,但是夏天穿皮靴未免太热,而且在腿脚受伤时还要割开靴筒。每人还有一付短皮裹腿,但很少有人用它。

   坦克乘员头上戴的是黑色船形帽或滑雪帽,和平时期戴的是圆形军帽。滑雪帽有硬帽檐,特别是坦克指挥官的帽子都有帽檐,这不但可以防止雨水直接打在脸上,也可以防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其缺点是,帽檐常常碰装甲车体。

   坦克乘员在战斗过程中几乎从来不穿大衣,以免妨碍活动,但是,乘员只穿短上衣又不足以防寒,坐着的时候甚至不能把整个背盖起来。我们有些乘员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皮背心,在俄国的严冬是非常适用的。宽敞的毛线衣也很防寒。

   我们的军服内衣,赶上好天气还算可以,在俄国过冬天,这种内衣未免太薄。因此,乘员们只好穿缴获俄军的棉衣,或者穿由家里寄来的绒衣。

   夏天穿军服上衣是很热的,尤其是在南线(高加索等地)更受不了,因此允许乘员穿短袖黑布衫。这时军队符号就直接钉在衬衫上。在非洲作战的坦克乘员着适应当地特点的茶褐色军服。

   每个坦克乘员都有两个盛东西的布口袋,一个由后勤分队携带,另一个装内衣之类的必需品,放在坦克里。换穿的军服和皮鞋究竟放在哪里,是很不好办的,反正坦克内部是没有放这些东西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坦克的尾部携带一个木箱,有的在炮塔尾部携带一个铁箱。但是,箱内的物品时常遭到子弹或弹片的破坏,有时整个箱子脱落丢失。

   每人都有一块雨衣篷布,下雨时可作雨衣用,也可用以进行伪装。

   坦克乘员在坦克内不扎武装带,也不带匕首,这些东西和手枪套一起放在易取的地方。手枪总要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都能用以自卫。遗憾的是,我们的手枪太大,装不进裤子的兜里。

   车内没有放钢盔的地方。钢盔通常固定在坦克炮塔上,但这样容易丢失。没有钢盔又不行,因为下车后,尤其是进行徒步战斗时,它可以防止弹片伤及头部。这种钢盔对于由炮塔内探身出来进行观察的指挥官来说,虽然也是很需要的,但并不适用。

   给养补给

   坦克兵的给养补给,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紧急备用品和二、三日份的给养,存放在无线电员旁边弹药下边的箱子里。在艰苦的战斗中,还要给坦克兵发放特别口粮。这种口粮包括含有大量维生素的糖果、巧克力、葡萄糖和甜点心。大多数的坦克兵都喜欢抽雪茄烟,而不愿意抽卷烟。偶尔也供应一些付现钱的商品。

   行政管理和财务主任负责给养补给、组织售货、发放服装和津贴以及邮政事务。这些负责人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军人,他们能及时把给养送到部队,以改善战友们的前线生活。有时,在情况多变的条件下,把一些贵重的物品丢掉了,一般也怪不得他们。使人惊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如此重要的、事关军人健康和福利的任务还是完成了。坦克兵和其它兵种一样,每个分队都有一套野炊具,尽可能装载在通行力较高的卡车上。这个车上的炊事员和司机都要不倦地工作。连里的司务长都关心使野炊车尽可能靠近战斗分队。在战斗间歇时间,坦克乘员常常能吃到热食,有时还能保证有几个菜。如果野炊车没有跟上战斗分队,用保温筒将热食和热咖啡送到前面。

   医疗卫生勤务

   医疗卫生勤务也应当根据机动作战的行动特点来组织。援救及时,贡献加倍!遵循这一原则,挽救了许多坦克兵的生命。因此,卫生员几乎同修理工差不多,也要乘坐装有电台的装甲车辆,随进攻部队之后跟进,在战斗过程中要急救和后送伤员。遗憾的是,不是随时都有卫生车,这时只得利用普通汽车或其它输送工具。卫生勤务军官和军士不惜个人生命,奔跑在炮火之下,因此伤亡最大。从战场抢救伤员常常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坦克停在敌火之下不能开动时,抢救伤员就更加困难。如进攻部队前进速度较快,这一切困难就很容易克服了。这时,救护车就在进攻部队之后跟进,迅速把重伤员抢救到师救护所或送到野战医院,以便进行必要的手术。

   分队也采取一切措施护理伤员,伤员也力求在康复后及时返回本连。为不致失掉同本连的联系,许多坦克兵都在团卫生所进行医疗。

   小结

   本节只是综述了对坦克部、分队的战术有一定影响的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几个重要方面的经验。目的是想说明技术装备和物资技术保障对坦克分队战斗运用及其指挥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坦克乘员要使坦克能起到活动的战斗兵器的作用,就要设法让自己的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并得到一切必需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装甲坦克兵装备有非常昂贵的战斗车辆,补充损失要遇到很大的困难。工作很协调的专业人员也难以替补。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须在技术和战术方面正确使用后勤分队,合理分配补给品和保障后勤分队不受空中和地面敌人的袭击。战斗分队和物资技术保障分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使它们保持密切的协同,除了要有经验以外,还要能互相援助。战斗经验和战友间的支援,能使坦克发挥出战斗力,从而促进战斗的胜利。

   文中使用的专用术语和数据

  一、燃料

   行程(活动半径)——坦克加满燃料以后能在公路上行驶的距离。

   燃料消耗定量——坦克每行驶一百公里理论上消耗燃料的公升数。每团每辆坦克的燃料储备为两个半定量,每辆轮式车为五个定量。

   根据地形情况,上述燃料消耗定量可能增加一倍。在持续很长的战斗中,燃料消耗还要大得多。坦克携带附加油桶(每桶20升)或200升的油箱,可以大大增加坦克的行程。

燃料计算
坦克型号 油箱容量(公升) 行程(公里) 消耗定量(公升)
T-Ⅳ 470 130 300
T-Ⅴ(“豹”式) 730 145 400
T-ⅥA(“虎”式) 570 80 650
T-ⅥB(“虎王”) 660 100 550

   运载能力

   3吨汽车可运载110桶或11箱燃料2200升;4吨半汽车可运载180桶或18箱燃料3600升。

   二、弹药

   坦克可以携带炮弹的数量:T-Ⅳ坦克——87发;“豹”式坦克——79发;“虎”式坦克——92发。

   穿甲弹和榴弹所占的比重,根据情况和当时各种弹药的供应数量而有所不同。烟幕弹规定占8%。坦克乘 员所带的炮弹常常超过规定的基数。编40辆坦克的坦克营运一个基数的弹药,需要用31辆4.5吨的汽车。

   三、给养

   每个士兵都要领到干粮。此外,坦克内还要携带三日份的专用食品。每辆野炊车还要储存一日份紧急备用给养(包括主副食)。给养补给车还应携带五日份的储备食品,但是这条规定常常执行不了。

   侦察和警戒

   侦察同时也是很好的警戒手段。侦察和警戒要占用许多兵力兵器,在一场激烈战斗之后,侦察和警戒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德军士兵的疏忽大意,再加上兵员不足,有些必要措施往往不能实现。侦察和警戒不力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战斗失利的原因。

   侦察

   随着现代反坦克兵器火力威力的加强,进行地面侦察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及时查明敌人企图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拥有摩托化部队的敌军可能突然地出现并迅速变更部署。

   在战时,不经战斗进行侦察一般是不可能的。由于反坦克兵器数量的增加,坦克侦察也越来越困难。只有在机动作战过程中或已在敌人防御中打开突破口时,地面侦察才能取得超越出局部地区的情报。在这些情况下,由侦察营派出的坦克侦察群往往能够渗入敌人配置地,并在数日内对敌人进行侦察,及时将敌人的重要活动情况报告给上级。在敌人组成绵密的防御正面时,只能派遣步兵侦察群,获取关于敌军前沿的一些情报。坦克群或由坦克和炮兵支援的强击群实施的战斗侦察,可以获取较为详细的情报。因此,侦察的组织和实施越发要依靠航空兵和专门的侦察机构。侦察飞机和专门侦察机构的情报,以及战斗侦察和地形勘察的结果,都是装甲兵拟制作战计划的依据。

   如没有得力的侦察机构,为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有时(特别是在接敌或在机动防御中)要使用坦克。但是,这种迫不得已的作法,实践证明是不合适的。从坦克的行驶速度和行程来看,它难以迅速接近和绕过敌人,并在敌人防御纵深进行侦察。另外,坦克履带的轰鸣会暴露它的行动。坦克电台的工作半径也较小,因此坦克侦察群出动时还必须配一辆中波电台车。坦克还要携带补充的燃料,有时是坦克自己携带,有时还要专门派出油料车。在观察不便和难以通行的地形上(例如东线),往往要派出工兵或摩托步兵分队支援坦克。这一切都使指挥感到困难,并使坦克分队的机动受到很大限制。这样的侦察群不能同敌人保持接触。完成战术侦察任务,利用侦察营的装甲汽车较为适宜。如果没有装甲汽车,可派出军官侦察群,乘坐通行力较强的吉普车进行侦察,或派出坦克营工兵勘察排的班进行侦察。但是,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而且常常是不必要的损失。

   坦克部队实施战术侦察的原则同于其它兵种。战术侦察的任务由部队指挥官直接下达。侦察群以跃进方式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前进。侦察坦克在前进中以火力互相掩护,接近敌人的战斗队形。在规定时刻或在到达某一地区后,有时是随时将观察到的有关敌人和地形情况用无线电报告给上级长官。

   最基本的一种侦察是战斗侦察。战斗侦察通常由司令部连的轻型坦克排实施,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由坦克连的建制坦克排实施。轻型坦克排起初装备的坦克只装有二十毫米炮;后来装备了普通坦克连所装备的坦克。这样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有些指挥官为使更多的火炮参加战斗,常把侦察坦克用来执行战斗任务。

   经验表明,部队如果不组织好侦察和警戒,常会遭到很大损失。在不派出侦察的情况下,前方和翼侧警戒则会起到很大作用,为此要派出若干坦克排。

   实施战斗侦察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经验丰富而机智的排长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担任战斗侦察的坦克派出的距离,根据地形条件而定,但要使第一梯队坦克和伴随炮兵能够支援它们。为侦察地雷场的情况,可使用以无线电制导的小坦克。派出这些小坦克的目的,首先是使“虎”型坦克营能够通过敌人的防御阵地。由于无线电制导的坦克生产数量有限,而且损失也很大,因此不是所有的坦克营随时都配有这种小坦克。

   在执行战斗侦察任务时,即使没有补充命令也要进行地形侦察。在发起进攻之前进行地形侦察时,为便于伪装,只能利用汽车或徒步完成任务。

   战时如何搞好地面侦察问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关于敌人的全面情况,只能在进攻过程中取得。

      警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止敌人的空中和地面的袭击,无论在正面和深远后方都要派出警戒。防御时,时常没有绵亘的防御阵地,这就需要在正面上加强警戒,因为突破前沿的敌军坦克,以及伞兵和游击队随时都可能进到距前沿很远的地方。

   战争过程中,坦克部队的对空防御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空袭时,运动中的坦克分队采取疏开队形;驻止的坦克分队则分散配置,进入掩体并采取伪装措施。各种高射兵器要一齐开火。事实证明,在坦克炮塔上安装高射机枪并不是好办法。专门的防空坦克一直没有研制出来,直到战争快结束时才生产出几辆样车。

   行军警戒

   坦克部队行军中警戒的组织,要比步兵警戒的组织简单得多。由于坦克易于做好战斗准备,不必把坦克纵队分成先头支队(前卫)和主力。为保障坦克纵队顺利前进,需要派出前方尖兵(一个加强排或加强连)。

   前方尖兵的行动如下:

  、担任前方尖兵的排以疏开队形前进,坦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的大小依观察条件而定,但必须保证坦克能互相支援。

  、受到最大威胁的前行坦克,必须得到跟进坦克的火力掩护,因此,跟进的坦克应与前行坦克错开一个角度,以便在必要时能立即开火。为首的两辆坦克的火炮应装填好穿甲弹,以对付突然出现的敌军坦克。

  、在转弯处、高地棱线之前,以及在森林或居民地的出口处,必须作短暂的停顿,以便进行观察。在其它地段要加速运动,以弥补用于在这些地方进行观察的时间。

   、运动中,前面的两辆坦克向前方观察,跟进的坦克则向左、右观察,必要时还可向后观察。

   、排长位于排的中央,确定排的行进方法。根据情况,排可采取跃进的方式或交互跃进的方式前进。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排长应在前面行进。担任前方尖兵的坦克连连长,在先头排之后行进,航空兵联络军官、各加强排的排长和炮兵连连长,与坦克连连长一起行进。在出现复杂情况时,连长应随先头排一起行进。

  、在接近可能遇到敌人的居民地、高地、渡口或森林地时,先头行进的半个排占领阵地,以便进行观察,另半个排则绕过这些地点继续前进,小心地接近可能遭遇敌人的地点。

   图十:担任前方尖兵的坦克排的行动

   、若前方尖兵与敌遭遇,并与敌展开火力战时,后面跟进的分队应迅速予以支援;当遭遇优势兵力之敌,而有可能或需要绕过这股敌人时,即应派出新的前方尖兵,原来的前方尖兵则支援其前进。

   、关于战斗情况应及时通报给前方尖兵的指挥官,让他知道侦察群获得的情报以及空中侦察所获得的情报。

   九、前方尖兵必须得到工兵的加强,以便能在行军和在战斗中得到工兵的援助。

   、前方尖兵与主力纵队保持不间断的无线电通信联络,迅速向跟进的分队通报关于敌人、地形、道路和桥梁的情况,并通报俘虏的供词。

   十一、行军休息时,前方尖兵继续执行警戒勤务,在继续行军开始以前,应更换前方尖兵,以使其补充油料和给养。

   大战期间,坦克兵团除派出前方尖兵外,还常常派出先遣支队。先遣支队的任务是,以积极的行动保障主力顺畅前进,并夺占战术上有利的地区。先遣支队至少要提前一、二小时出发。其编成依战斗情况和受领的任务而定。在法国,当道路良好并有可能绕过敌人时,通常由摩托车营或步兵营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而在东线,抢占有利地形的任务主要由坦克担负。

   宿营警戒

   驻止、行军休息和位于出发阵地的坦克部队,按下列原则组织警戒:

   一、警戒分队至被警戒部队的距离,应使警戒分队能在受到敌人优势兵力的袭击时得到及时的支援。通常,派出警戒的距离决定于其编成,被警戒部队的战备程度以及地形和战斗情况。

   二、警戒分队行动地段的宽度,根据地形情况和敌人袭击的可能性来确定。在没有很多道路的开阔地形上,警戒地段可以宽一些,警戒阵地要配置得远一些,尤其是由一点就能通观整个地形(如草原或荒漠地等)时,更应这样配置。在荫蔽地形上,警戒机构的兵力要强一些,派出的距离要小一些。

   、警戒分队与被警戒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应顺畅而可靠。为了保密,只有在开始射击后才能进行无线电联络,因此,为进行通信联络,最好使用专门派出的汽车,而在警戒分队长时间值勤时,还可利用有线通信工具。

   、在开始射击以前,警戒分队应注意不要暴露,警戒阵地必须周密伪装,这在地面植物不高,起伏不大的地形上是不难办到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暴露坦克的外形。在开阔而平坦的地形上,担任警戒的坦克无论是设伏或是在掩体内,均应随时准备按派出的观察员的信号驶向发射阵地。

  、关于开始射击的顺序,必须下达专门的指示。在开阔地上,当优势兵力的敌军接近时,应掌握好开始射击的时机,以便能及时预告被警戒的部队关于敌人袭击的情况,并使其有采取对抗措施的时间。当小股敌军接近时,应尽量推迟开火的时间,争取全歼或俘获敌军。可能突然出现敌人的地域内的明显地物至警戒分队的距离,应预先加以计算,以便在射击时不致浪费时间。

   图十一:坦克营夜间和昼间宿营警戒的组织

   、必须事先准备预备阵地,并迅速而隐蔽地占领这些阵地。随时转移阵地,可以迷惑敌人,使其难以弄清警戒分队的编成和兵力。同时还应对后方阵地及其荫蔽接近路进行侦察。为迷惑敌人,使其不知在开阔地上担任警戒的坦克的阵地具体位置,可布设坦克模型或土堆,这些模型或土堆彼此间应保持相当的距离。在平坦地形上,总会有能部分掩蔽坦克的凹地,应尽量加以利用。

   、担任警戒的坦克应进入掩体,至少要把履带部分防护好,以防被炸弹或炮弹炸断。坦克应倒车进入掩体(炮口朝向敌方),以使坦克能迅速转移阵地。

  、警戒分队值勤时,每辆坦克要留部分乘员在车内。警戒时主要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在开阔地上由坦克内进行观察。设伏时,由树上或高地进行观察,这时要及时更换观察员。

   、夜间或雾天,警戒阵地要转移。这时,高地已不象昼间那样重要,重要的是道路,谷地和渡口。能见度不良时,要加强警戒,并使警戒靠近被警戒的部队。担任警戒的坦克分队应由步兵加强,或由其它徒步行动的分队,如工兵勘察排等加强。为防止敌人侦察群的夜间袭击,布设地雷和铁丝网是很好的办法。就近的基准方位物的距离和方向,应在昼间判定。如无特别需要,不可启动发动机,因为夜静时发动机的噪声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

  、每个分队除派宿营警戒外,还应组织直接警戒,为此可派出警戒哨或派出单辆的坦克。警戒哨的任务是及时预报空袭情况,向联络人员指示指挥官的位置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坦克都要有警戒。由于坦克部队在行军休息或驻止时,总要对车辆进行技术保养,因而先要抓紧把一个分队的车辆保养出来,以便在必要时能有一个完整的分队立即投入战斗。

   十一、坦克部队由配置地域前出时,担任警戒的坦克位于行军纵队的尾部。

   十二、坦克分队执行警戒任务时,不应使乘员过于疲劳。为此必须利用其它兵种的分队,主要是利用步兵和反坦克分队。

   无论组织什么警戒,都要遵守一条老规矩:军队需要警戒,但不要占用兵力过多,还应集中全力执行主要任务。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