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国家和半开化国家中的战争·第十四
作者:J·F·C·富勒·英国
出自————《装甲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百零六、 概述
世界上有许多地方是不发达的,实际上大部分地方迄今仍处于不发达状态,而且可能在一个长时期内还会维持这种状态。但是,半开化的地区也在受文明的影响。道路通了,经商贸易随之开展,奢侈与堕落象鬼似地随着贸易的开展应 运而生。
在不发达和半开化的这类地区,军事行动可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维持治安;(二)镇压叛乱。在这两种军事行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空间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在任何没有统一领导制度的地方,类似战争的冲突总是此起彼伏地不断发生。经济不稳、宗教狂热和氏族习俗都是迅速引起争斗的因素,如果距离遥远或通过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很长,可能连制止事端发生的准备还没有做好,整个地区或国家就已暴发了叛乱或暴乱。这种事情很象森林火灾。第一颗火星如果得到及时处理,一个人就可将其扑灭。如果没有风,火势将会缓慢地发展或熄灭。但是,如果正在刮大风,事先没有做好对付这类事件的充分准备,那么,就不能预料火会蔓延到什么地方才能熄灭。
许多士兵对于这类小规模战斗中使用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他们认为,当地的环境是原始状态的,他们镇压暴乱的手段也应同样是原始的。我曾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即尽管坦克在欧洲可以作为精良的武器,但是在亚洲很可能没有什么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合逻辑的。在亚洲军事体制确实必须调整,但是,总不能说在亚洲步兵和骑兵能比在欧洲走得更远或更快。正如我已经提到的,问题在于时间和赢得时间,因此,最突出的也就是机械问题,而现有的也就是飞机、摩托车辆和侦察坦克。
关于第二个问题,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每天的活动半径可能为徒步步兵的七至八倍。如果侦察坦克装载在六轮卡车上,我看没有理由说他们不具备同样的机动能力。1856年5-6月,在印度兵变期间,卫士兵团在二十二天内完成了近六百英里的强行军。若用周密组织的摩托化部队,我想没有理由认为这样的行军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能在三、四天内完成。
至于用卡车运坦克,多数士兵将不会同意我的这个意见。
[注:如今,十八吨以上的中型坦克,为了减少消耗和磨损,往往用运输工具实施远距离输送。]
1926年当我为研究坦克问题到印度去视查西北前线时,士兵们就不同意我的意见,其原因我看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印度这样的国家里,坦克的主要问题不在战术方面而在后勤方面,即实际上取决于保养和维修的条件。
[注:对于所有的交战国和战区来说,这个问题确是十分重要的,坦克与人或马不同,坦克可以被“击毙”,也可以“复活”。在1942年以前,德国的维修组织比我们有效得多。其后果是:在一九四一年北非的战役中,尽管隆美尔将军的坦克经常被“击毙”,但是,他在战场上一般还是能集中数量上占优势的坦克。]
距离远就意味着坦克消耗大和磨损多,特别是气候炎热和处在沙土地或尘土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这些国家里,每一辆侦察坦克都应该装裁在一辆卡车上,而且应配有三个由三名士兵组成的坦克车组,他们搭乘另一辆类似的卡车,携带帐篷、口粮、水、食油、汽油、弹药等全套物资装备。这样每辆侦察坦克,配两辆卡车,编九名士兵和一名指挥官,组成最小的战术单位。
现在从这些细节问题转到两个主要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国内安全问题。首先是组织当地力量,使动乱或叛乱就地解决,即由当地的警察及时处理。如果警察不能在二十四小时内予以镇压,就得由军队出面处置。对于摩托化部队来说,如果通信联络良好,他们必须处于一百五十英里之内;如果通信联络一般化,他们就得处于七十五至一百英里之内,
图二十 国内安全组织
第一个纯属公式化的例子,如果某有关国家与美国中西部很相似,城乡按方格系统布局,这就成了一个纯属几何图型的问题(见图二十)。假如这一地区长八百英里,宽四百英里,包括四十五个城镇,每个城镇的角上有一个,那么,则需要八个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如图二十中的a点所示。如每一个a点代表二百五十人,每一个b点代表二百名飞行人员和八百名后备役士兵,那么二十二万平方英里的地区总共将需四千人。这当然只是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但我认为在这样大小的地区,上述数字与实际数字不会相差太远。
所以只要这么少的人员,完全是因为人员输送工具机动性能的问题。武装警察在执行任务时,通常不需要很多人。少量人员迅速赶到动乱地点,并按指令行动,往往就能控制住最难平息的骚乱人群。在城市的动乱中,坦克对克服路障最有效。如果坦克装备有催泪弹,在清除暴乱者的房屋和据点时几乎总是成功的,电动装甲车也已不止一次证明了它在驱赶暴徒方面的作用。
在平息骚乱和类似的动乱中一般不使用武力,因为其目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恢复警察的控制。一般应使用非致命性的毒气和烟雾,只有在无法取得必要效果的时侯,才使用致命杀伤武器。如果印度十五年前就采取了这一政策的话,那么只会有很少的人丧生,至今骚乱也就可能完全平息了。如今,为了镇压骚乱就枪杀民众,如同不用麻药就动手术切断人的一支胳臂或一条腿一样惨无人道。
让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即平息暴乱或边境战争的问题。这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不是治安问题。不发达国家可分为适于使用摩托化部队和不适于使用摩托化部队两类。前者属于沙漠战和平原战,后者属于山地战和森林战。在沙漠和平原作战中,显然摩托化部队十有八九比非摩托化部队有利,在山地和森林地作战中,摩托化部队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其原因是大多数士兵在考虑山地战的问题时往往被忽略了水源的山顶所烦恼。
山顶确实具有战术价值,但是没有多少或者根本没有后勤价值。你可以从山顶向外观察和进行射击,但是你难以在山顶找到可供饮用的水,你也不能在山顶种庄稼。山顶的后勤基地在山谷,如果能切断山谷与山顶的联系,山顶上的那些人就会下到山谷来投降。到目前为止,呆在山谷并不是一项令人愉快的任务,因为山顶上的敌人可以有效地对他进行射击,能防护山顶上敌人的射击,山顶就会成为一个陷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用防弹装甲来完成。山地战实际上是一个误称,它的正确名称是山谷战。
一百零七、 山地战
总的来说,山地战本身——即沿山坡向上攀登,与敌人在山坡上和山顶作战——显然是一种不适于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样式。但是,在山谷作战却居于另一种情况。就我所知,在印度的西北边境,坦克能通过其大多数的山谷和峡谷,其中还有许多山谷和峡谷能通过摩托车。因此,坦克能对许多座落在山谷和峡谷中的村庄实施攻击。
在我的《野战条令讲义(二)》第十四讲中,非常详细地论述了坦克在峡谷和村庄作战中的战术,对此无需赘述。然而,我将对空军战术谈一点意见。
[注:见附录二。]
到目前为止,飞机已证明它是山地战中最重要的侦察工具,但是也存在着一种绝然否定的意见,认为在山地战中飞机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而且认为飞机使用高爆弹这种杀伤力大的武器是十分离奇的。要从子弹打不着的高空命中方圆一、二英亩的小村庄并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这个村庄被击中了,也未必会有三四个或更多的男人,八九个妇女和孩子以及一些山羊被杀伤,因为,如果战争正在进行,大多数作战人员肯定不会呆在村里;相反,应该设法做到的是每一颗投下的炸弹都落到村庄附近,“命中”村里的每一个男人、女人、小孩和山羊,而不对他们中的任何人、畜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毒烟,它将引起牙齿持续几个小时的巨痛,如果使用了这种化学弹,而不是高爆弹,就会发生如下情况:
宣战了,战士告别了妻子和孩子。他们爬上山坡,潜伏在那里,等待着敌军队伍的通过,但是,敌军没有出现,只有孤零零的一架轰炸机装着半吨牙痛混合气飞过村庄的上空。飞机顶着风,在上风处投下药剂。战士们饿了,回去吃晚饭,但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咖喱羊肉和果酱饼,而是一群哭哭啼啼的妇女和孩子对他的咒骂。这些话对他们士气的影响比子弹或炸药的作用更有效。经过六次这种“口头轰炸”,战争结束了。三吨毒气和一点汽油,可能只值一百英镑,在几天内就完成了入侵者要花二百万英镑,用三个月往往也不能做到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不采取这种人人都懂的方法呢?因为我们缺乏想象力,也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正视公众舆论和敢于这样做。
灌木丛林战
一百零八、 在灌木丛林和森林国家中影响作战的条件
与矮小树林地作战不同,在灌木丛林地作战,不宜使用摩托化部队,原因是树与树间隔小,树丛密,影响其行动。正如我已经谈到的,侦察坦克能在许多丛林中开辟出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要它们迅速穿行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类作战行动中,它们要在轻步兵的密切协同下才能不减速地执行任务。
森林地作战可分两种类型:(一)在整个战区都由树林复覆的地区作战,如在俄国的北部地区;(二)在被一个森林带隔开的地区作战,如1864年格兰特指挥的弗吉尼亚战役;原野地区战斗或在被许多彼此不相连的林地割裂开的土地上作战,如1866年格尼希格雷茨战役,1914年的阿登战役等。
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避不开森林,轻步兵应该走在坦克前面,坦克跟在后面起支援作用。如果轻步兵受阻,坦克就应该运动到前面。一旦清除了障碍,它们又应该跟在后面执行支援任务。可参考《野战条令讲义(二)》第154-155页上的一些战斗队形图。
[注:见附录三。]
在第二种情况下,森林地是可以避开的,这就是说,可以找到一条绕过森林地的路。如果确能找到这样一条路,通常是避开森林前进,用饥饿、轰炸或施放毒气来削弱森林中的游击队,比清扫他们更为有利,清扫他们,往往是一个缓慢的作战行动。绝不要浪费时间,在战争中,时间比人的生命更宝贵。
一百零九、 护卫队营地
补给问题一直是不发达国家的主要问题。部队通常担负守备任务而不是战斗任务。因此在行军路上和休息时保卫后勤部队、补给纵队等,就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行军休息时,通常的办法是设立有防卫的营地,非战斗人员在中间,战斗人员在四周或组成预备队,随时作好准备出击突入警戒线之敌,使用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时,防御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是使用他们的方法更加简易。首先,补给车辆应围成一个圆圈或摆成一个方块形,车头朝里,以免遭弹丸射击,非战斗人员就在这临时围成的防御阵地中间宿营。防御的外围应由装甲车分队组成,其间有侦察坦克巡逻,坦克预备队聚集在临时防御阵地内。
图二十一 摩托化部队的临时防御阵地
图二十一是这种临时防御阵地的非常简单的示例。补给车围成的阵地见a,它们由四个翼侧的棱堡b直接防卫。外围是圈d,是侦察坦克巡逻的地区,配有四个装甲车棱堡c。
一般来说,在洼地构筑临时防御阵地是有利的,便于隐蔽,不至于被直接观察到。如果敌方有坦克,就应该寻找天然的障碍物;如果敌人有飞机,防空部队应该配置于c的位置上。
沙漠地战斗
一百一十九、 一般原则
在沙漠地作战,由于水和敌人的运动速度是两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摩托化部队显然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因为水可以用水罐装运,摩托车辆、装甲车和侦察坦克的运动速度,一般能超过骑兵。
[注:这已经证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鉴于这两个有利条件,再配以飞机实施侦察,未来的沙漠地作战就会是十分简单的战斗行动。
我建议采取以下战术:在战术上需要簸箕和扫帚两类不同的部队。
[注:隆美尔将军在1942年5-6月的进攻行动就属这种类型,他的计划如下:
(一)用他的左翼(簸箕)在盖扎拉攻击敌方的右翼,并逐渐迫敌后退。
(二)用他的右翼(扫帚)在比尔哈凯姆横扫对方的左翼,即切断英军与东部的联系,英军没法北逃,就由东向西把英军扫进了簸箕。]
图二十二 沙漠地战斗战术
战术上的簸箕由摩托化轻步兵组成,两翼各配一组装甲车辆作为支援力量,扫帚包括两个由装甲车,侦察坦克和摩托化轻装步兵组成的纵队,分别配置在簸箕两侧便于前进和出击之处。请看图二十二。根据飞机侦察报告,敌人在a处,簸箕b立即行动,慢慢地向敌方前进。同时两把扫帚(c1和c2)在敌人翼侧视界以外向敌后方行进,并展开成半圆形队形;然后转为向心突击,将敌方扫向簸箕,如果敌人企图在b的翼侧实施突破,两个装甲车队d1和d2则封锁翼侧,或把敌人赶回包围圈。这些战术只是对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塞西亚人作战时所采用的战术的改进;我在《野战条令(二)》中已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