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散德尔瓦纳之战(1879年1月22日)·第二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伊散德尔瓦纳之战(1879年1月22日)·第二十

伊散德尔瓦纳之战(1879年1月22日)·第二十

作者:威廉·西摩 ·英

出自————《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切姆斯福德的计划是用3支主力纵队在开阔的正面(200多英里)发起进攻,驱赶祖鲁人,并向塞奇瓦约的首都乌伦迪合围。他认为如果只用一支实力强大的纵队直取乌伦迪,则很可能冒让祖鲁军队或其一部分跑到他的背后袭击纳塔尔的危险。右翼(第1)纵队由皮尔逊上校指挥,任务是在图盖拉河下游河口渡河,第一个目标是袭击埃绍韦。中央(第3)纵队由格林上校率领,在罗克渡口渡河,向东推进,越过边境并同邻近的2个纵队保持联系。切姆斯福德勋爵及其参谋人员随该纵队前进。左翼(第4)纵队由伍德上校率领,从乌得勒支方向向东南开进并渡过布拉德河。第四个(第2)纵队由邓福德上校指挥,开始时在图盖拉河中游的克兰兹科普留守,保卫边境地区;与此同时,第五个纵队留守在蓬戈拉河的吕纳贝格。

   前4个纵队的兵力分别为4750人,3871人,4709人和2278人,总共15608名官兵,756名赶车工,110匹马和285辆四轮货车。这几支纵队的编制情况大致都差不多,只是邓福德上校的第2纵队有些例外,它有一支火箭连,几乎全部是由土著人组成的。格林上校的第3纵队是主要参加伊散德尔瓦纳战斗的一支部队,它有6名参谋军官,辖皇家陆军第5旅纳塔尔炮兵(哈尼斯中校指挥),第24步兵团第1营(普莱恩中校指挥),第24步兵团第2营(德加彻中校指挥),第1骑步兵中队(拉塞尔中校指挥),纳塔尔骑警队(达特内尔少校指挥,后来转属司令部),纳塔尔马枪骑兵队(谢普斯通上尉指挥),纽卡斯尔骑兵步枪连(布雷兹特里特上尉指挥),布法罗边防警卫队(史密斯上尉指挥),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第3团第1营和第2营(分别由汉密尔顿-布朗和朗斯代尔指挥),还有纳塔尔土著人先锋团第1连。这个纵队中皇家和殖民地部队共1747人,土著人共有2866人,还有向导以及受雇负责220辆四轮货车和82辆二轮车的赶车工。

   仅从数字看,切姆斯福德指挥的是一支强大的部队,其中大部分人极其英勇,但一些土著人部队却不够理想。邓福德的巴苏陀人表现很出色,但是,纳塔尔的祖鲁人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靠(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不明智地强加给他们的严格的队形和训练很不习惯。切姆斯福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组织和管理这支部队,发布的规定几乎包括可能发生的每一种情况。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支纵队始终如一地认真执行这些规定。切姆斯福德本人一直向布尔人指挥官了解祖鲁人的各种情况,但是对这些情况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

   塞奇瓦约和他的伯父沙卡不一样,他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武士,并没有亲自统率过部队。但是,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严格禁止自己的部队打第一枪。他动员了他的整个军队。各团都集结在王家村落。他并没有为他们制订什么计划。酋长们必须伺机而动,绝对不得擅自越过边界,但是要把入侵者赶出自己的家园,而且要尽可能采用突然袭击和伏击战的方法。当切姆斯福德的部队于1879年1月11日越过祖鲁边界的时候,塞奇瓦约的武士们就准备进行决战了。

   关于第1和第4纵队的情况,本文将在以后作简要介绍。伊散德尔瓦纳战斗只涉及第3纵队及第2纵队的一部分。同敌人的第一场遭遇战发生在1月12日清晨,在河东约6英里的地方。当时,第24步兵团第1营加上一支土著人分队,同一部分从附近峭壁上赶来保卫西拉约(他的儿子们引起了这场麻烦)的村落的祖鲁人进行了交战。此仗并没有打多久,祖鲁人就被赶走了,并损失了30人。然后,该营烧毁了村落,抢走了500头牲口。第3纵队在这里停留7天,把功夫花在修路上,以便让四轮货车通行。道路充其量也是很不平整的,由于暴风雨持续不断,排水和修路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当修路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切姆斯福德和他的参谋人员便向前行进,选择下一个宿营地。他们选择的宿营地紧挨着形状奇特的伊散德尔瓦纳山。这座山山体狭长,山顶平坦,山壁陡峭,比周围的平地高出500英尺,南北走向,山顶长约300码,有一个山口或隘口,同南边小一些的一座叫斯托尼的山丘相连接。唯一有可能通四轮货车的道路便经过这个山口,因为其他地方路面破损严重,高低不平。这座山丘的东面,地势平缓倾斜,下面是一条正好与高地平行的无水峡谷。再向前,是一片宽约4英里,东西长约8英里的平原。往南,便是一片相当宽的开阔地,延伸到马拉加塔山。但是在北边,这块平原却在恩古图山的山脚下突然消失。恩古图山同伊散德尔瓦纳山一样高,它们的最近距离只有2000码。

   宿营地安排在伊散德尔瓦纳山最东面的高地上,这样,山就可以作为其后方防卫的依托。这座山形状奇特,第24团的官兵们感到它的形状象是作为他们团徽章的斯芬克斯。这场战斗的主要一幕不久将在这座雄伟的山岗附近和布满乱石的高地上展开。切姆斯福德因为选择了这里面受到指责:北面的山离他太近,肯定使人不舒服,却为敌人提供了充足的隐蔽藏身之处。但是,这里也有其优点,只要有恰当的保卫措施,其理想程度不此周围任何其他地方差。

   大部分部队都是在1月20日中午到达宿营地的,尽管一些四轮货车由于牛疲劳不堪而不得不留在1英里以外的地方。宿营地从左到右依次为:纳塔尔土著人分队2个营,第24团第2营,炮兵,骑兵和第24团第1营。没有人下令挖壕沟设防或用货车把宿营地围成车阵,尽管几天以前攻占西拉约的村落时,一位布尔人指挥官就曾认真地建议切姆斯福德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在设立宿营地的时候,切姆斯福德同一个警卫向东南方向实施侦察,因为据报告那里有祖鲁人的一个据点。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便于下午6时30分返回。

   不过,那天傍晚当他接到在东南方向出现一个祖鲁武士团队的进一步报告后,他便决定在第二天派出大批人员进行侦察。共出动了三支部队:由朗斯代尔指挥的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的2个营,凌晨4时30分离开宿营地,去马拉加塔山南侧执行任务;1小时之后,由达特内尔少校率领的150名骑警出发,任务是沿着切姆斯福德前一天走过的路线进行侦察;其后,一小队骑马步兵前往伊西佩西山进行了短促侦察。

   这天下午早些时候,切姆斯福德在宿营地收到一份报告,内容是达特内尔已同朗斯代尔取得联系,尽管他的部队遇到了几百名祖鲁人,但他们很快就被打跑了。但是在下午4时,正当切姆斯福德同格林骑马查看几个前沿骑哨时,达特内尔又送来报告说,在他正前方的山里出现了祖鲁人的一支大部队。因为当天时间太晚了,他无法采取行动,因此他打算先露营,到第二天再进行战斗。同时他询问,能否向朗斯代尔和他的部队运送食品和毯子?切姆斯福德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他自然非常生气,因为给达特内尔的命令是实施侦察后返回,而不是留在那里进行战斗。

   22日凌晨1时30分,切姆斯福德被人叫醒,阅读了达特内尔的另一份报告,感到更为恼火。报告说祖鲁人的部队太强大,他对付不了,要求立即给予增援。尽管事实证明这个情报不正确,因为这些祖鲁人是前去同主力部队会师的一支小部队,但是,它的确证实了早些时候的报告:乌姆西乔团准备在伊西佩西山附近集结。切姆斯福德下令增援部队作好准备,天一亮就由格林上校率队出发。增援部队中有第24团第2营的6个连、骑马步兵中队、哈尼斯上校的4门火炮以及纳塔尔土著人轻工兵部队。切姆斯福德将随同前往,因为无论如何他都要侦察下一个宿营地。

   这样,这个宿营地里只留下一支欧洲人和土著人组成的混合部队,包括2门火炮和70名炮手在内,共有1200余人,其中欧洲人为800余人,由普莱恩中校指挥。不过,切姆斯福德在离开宿营地之前,曾命令邓福德上校(他同他的第2纵队部分人马留在罗克渡口)率所属5支巴苏陀骑兵部队、火箭连、纳塔尔土著分队第1团的2个连队以及10辆四轮货车前往宿营地。这些部队于当天上午9时46分抵达伊散德尔瓦纳。当时,宿营地内一片平静。

   格林的增援部队在切姆斯福德及其参媒人员的陪同下,于当天上午6时30分到达达特内尔的阵地上。接着发生的令人奇怪的一连串互相联系的事件,错误和误解,对这场不久将吞没伊散德尔瓦纳宿营地的灾难有着肯定的(尽管不是直接的)关系。达特内尔和(指挥骑马步兵的)拉塞尔这两位校官带上4门火炮按命令向前开进,目的是查明前一天夜里所看见的祖鲁部队的配置和实力。他们打了一场追击战,因为祖鲁人的这支小部队似乎很想牵着他们跑。尽管他们打死了80余名祖鲁人,他们并没有取得什么胜利。

   在切姆斯福德等人离开的时候,普莱恩于上午8时5分给他发了一份报告,切姆斯福德于上午9时收到了这一报告。普莱恩得到一个骑哨的报告说,祖鲁人的一支大部队正从恩古图山方向向宿营地推进。切姆斯福德仍然认为他正面的才是敌人的主力武士部队,因此,他很难相信这个情况。但他派副官海军旅的米尔恩中尉到一块高地上进行观察;在那儿,他通过高倍望远镜可以看见宿营地。米尔恩报告说似乎一切都正常,帐篷仍然立在那里。这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遇到危险时是要拆除帐篷的。

   普莱恩的报告并没有向他暗示情况的紧迫性,而且也是个二手情报。切姆斯福德刚派汉密尔顿-布朗率领他的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的一个营回去协助普莱恩拔营启程,不管怎么说,邓福德的人此时应该赶到伊散德尔瓦纳了。让部队返回宿营地至少要用3个小时,而且切姆斯福德并没有忘记他的主要目标是乌伦迪,他的直接目标是让这支纵队赶到下一个宿营地。因此,他决定继续前进。要是他返回的话,他本来是有可能及时赶到解救这个宿营地的。这样,也就不会发生罗克渡口之战了,许多英勇的行为也就不会出现。但是,这不能被看成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会象他那样做。

   由于达特内尔和拉塞尔的部队无法迫使敌人进行决战,切姆斯福德便命令他们后撤;整个部队,除火炮外,均向打算在曼盖尼河源头处设立的新宿营地前进。现在的时间约为12时30分。人们可以清楚地听到从原宿营地方向传来的枪炮声。这时,切姆斯福德亲自骑马到附近的一个山梁上,他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宿营地的帐篷依然立在那里。在枪炮声平静下来的时候,他想必定是普莱恩击退了一小股武士部队,因此也就没有理由大惊小怪了。但是,离宿营地比较近的部队不久就产生了另外的想法。

   由于地形的原因,在赶往新的宿营地的途中,哈尼斯上校带着他的火炮往回走了2英里。正当往回走的时候,他们听到伊散德尔瓦纳方向传来枪炮声,看到在他们和原宿营地之间有一大队土著人。原来这些人来自汉密尔顿-布朗的部队,正在赶回宿营地去,他们要求哈尼斯同他们立即会合,因为他们相信宿营地已被包围了,而且即将被占领。切姆斯福德的高级副官戈塞特少校当时正和哈尼斯一起赶路,他强烈建议哈尼斯执行自己原来受领的命令去同切姆斯福德重新会合,因为他认为汉密尔顿-布朗的报告是夸大其词。但是,哈尼斯却不听他的劝告。于是,戈塞特骑马回到了切姆斯福德的身边。他是否向切姆斯福德或者他的参谋克里洛克上校报告了汉密尔顿-布朗迫切请求援兵的情况,这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不论怎么说,他给哈尼斯带回去的命令是让其调头赶往新的宿营地。

   汉密尔顿-布朗在其部队被哈尼斯发现之前已经给切姆斯福德发了两份紧急报告,这两份报告差不多是在戈塞特可能轻描淡写地向切姆斯福德作汇报时送到他手里的。切姆斯福德仍然不相信宿营地会有这么严重的事情出现。但是,他仍决定骑马回去亲自查看真实情况。他是于下午2时左右出发的,带了拉塞尔的骑马步兵作警卫。过了1个半小时之后,他遇到了汉密尔顿-布朗的营,因为该营的土著人士兵在无援军的情况下,拒绝再往前走。因此,他命令他们整队跟在骑马步兵后面。几分钟以后,吓破了胆的朗斯代尔指挥官策马而来。他是在侦察马拉加塔山的时候脱离自己的部队的。他身体不舒服,由着他的马把他带回宿营地的饲料桶。他昏昏沉沉地打了一会盹儿,醒来才发现自己到了宿营地,周围竟是一片被杀害的黑人和白人的尸体,白人的尸体都被开膛破肚了。他立即拨转马头,只是由于他策赶那精疲力尽的马逃命,才免于一死。

   对于部下九死一生的经历,切姆斯福德似乎完全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一行差不多可以看见宿营地了。他简直不能相信,居然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他立即命令格林的部队返回,并同汉密尔顿-布朗的纳塔尔土著人分队一起成战斗队形,向前推进到离宿营地3英里以内的地方,在那里等候格林的到达。当他到达这片被蹂躏的宿营地的时候,夜色已经把这片恐怖的情景遮盖起来了。

   那么,伊散德尔瓦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邓福德一到达便从普莱恩的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凭的是资历,如果不是根据直接命令的话——人们对他是根据命令接过指挥权的说法有些怀疑)。邓福德1848年进入皇家工兵部队服役,在30年服役期中积累了许多同土著人部队交往的经验,他非常尊重土著人部队,土著人部队也很尊重他。他是一位杰出的战士,有能力而且特别勇敢,但是他喜欢自行其事,讨厌人家不让他参加战斗。他在克朗斯科普时曾率第2纵队独立行动,使那位通常很温和的切姆斯福德非常生气,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因此,有些人后来断言,邓福德在伊散德尔瓦纳的行动至少是这场灾难发生的部分原因。

   当然,普莱恩是会问邓福德报告在他抵达前的2小时有人看见东北方向有祖鲁人的情况的,而且这可能促使他在宿营地前不远的地方派兵布防。在此之前,他已经命令一支巴苏陀人部队回去保卫尚未到达的四轮货车,而且还派2支部队在左侧向恩古图山方向实施侦察。与此同时,他本人同余下的2支巴苏陀人部队、火箭连和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第1团的1个连向平原推进。他曾要求普莱恩借给他2个英国连来加强自己的实力。但是,普莱恩没有同意,并提醒邓福德说,上级的命令是保卫宿营地,部队如此分散已经很危险了。邓福德并没有强求他。但是,在离开之前,他命令由卡瓦耶率领的第24团第1营的1个连前往宿营地以北的一座高约1500码的高地,而在上午8时警报之后做好战斗准备的其他部队却被解除了戒备状态。

   邓福德率部队策马东行,来到一座叫科尼克尔山的南面。在此之前,他已经派了一些巴苏陀人爬上高地,进行侦察。他的部队起初看到的只是一群牛,就想把它们围捕起来。但是,在他们走上山梁的时候,他们非常吃惊地发现,在下面的山谷里有一大群祖鲁人。这些人完全成战斗队形,正在休息,然而还有一大群人正在向北移动。这是祖鲁人的主力武士部队,下属各团正在悄悄地,巧妙地进入阵地,准备在第二天发动进攻。既然已经暴露,他们就不可能实施突然袭击了,于是乌维团——几乎肯定没有接到命令——仓促进攻,其他团也跟着干起来了。

   离宿营地约4英里处的邓福德此时位于正在巡逻的巴苏陀人的侧前方。然而他已经不需要他们向他报警了,因为此时他可以看见祖鲁武士部队“左角”的巨大人浪正在山梁上翻动。首先承受祖鲁人强烈攻击波的是那支被抛在后头的火箭连。他们很英勇,想方设法发射火箭。但是只发射了一枚火箭,一队祖鲁人就扑了上来,在肉搏战中,除4人外,火箭连连长拉塞尔少校和他的部下全部阵亡,火箭炮也只得抛弃了。与始同时,邓福德及其部队夺路返回位于宿营地前800余码的无水峡谷。他们大约是在祖鲁人的各个团向宿营地合拢的时候(下午12时30分左右)到达那里的。

   人们对邓福德的指责,是他从普莱恩手中接过指挥权的时候,就违背了普莱恩从切姆斯福德那里收到的命令,对于这个命令他本来应该自动服从的。他的做法分散了普莱恩掌握的兵力(普莱恩必须在前沿部队受到攻击时派2个连击保卫他们)。他离开宿营地以及后来的撤退,在防线的右侧,即在他的部队和波普中尉的部队之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而且他过早地同祖鲁人进行交战使他们的进攻时间提前了12个小时以上。

   毫无疑问,邓福德犯有不服从命令的罪过,切姆斯福德也主要以此为自己进行辩解。这肯定使普莱恩的任务更难完成。但是,就这件事本身来说,它几乎是不可能影响到战斗的结局的。因为如果祖鲁人相信凶兆,确实是按预定的时间在23日凌晨发动进攻的话,他们的进攻会同样具有破坏力,而且很可能会结束得更快,因为切姆斯福德的部队在遭到进攻时正在拔营。

   普莱恩首先是从顾问乔治·谢普斯通上尉那里得知发生了严重麻烦的,因为谢普斯通是随罗中尉的巴苏陀部队行动的。这支部队在离宿营地三四英里处的高地上进行侦察时追击了一队放牛的祖鲁人。结果他们同邓福德的部队一样,都发现自己几乎突然站在一大群正向宿营地径直前进的敌人的上面,而其他祖鲁人(“右角”)正在向后方迂回。罗和卡瓦耶两位中尉向后退却。但是,卡瓦耶的连队同敌人的“右角”进行了远距离的交战。就在切姆斯福德下命令拔营的同时,谢普斯通带回了这个使人惊恐的消息。很明显,切姆斯福德的命令不可能执行了。但是,普莱恩犹豫了一阵之后(因为他的部队已经分散,处境非常危险),同意从自己的营(第24团第1营)里抽出2个连队,分别由莫斯廷上尉和扬哈斯本上尉指挥去支援罗和卡瓦耶的部队。宿营地又一次非常仓促地进入了战斗准备,那些不担负警戒任务的部队奉命在离帐篷500码左右的地方构筑了一道面向东北和正东方向的防线。

   祖鲁人采用了他们通常使用的战术,即以“胸膛”(主力)向前推进,“两角”同时包抄进攻,企图从伊散德尔瓦纳山路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包围宿营地。位于前沿的2个英军连队以及罗中尉指挥的土著人部队,以准确的齐射射击冲过来的祖鲁武士,暂时阻止了他们的攻势;但是,部队受到的压力太大了,而且有时弹药需要装填补充。因此,他们就在在其后面不远的阵地上进行防守的扬哈斯本连队的有力支援下撤了下来,同宿营地前的部队会合。

   现在,宿营地形成了一道直角形防线。最北面从左到右,依次为扬哈斯本、莫斯廷和卡瓦耶等人的部队,在他们的右边形成支点的是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第1营(罗的部队刚刚撤到那儿去)。纳塔尔土著人分队的南面是炮兵,接着是第24团第1营沃德尔上尉和德加彻上尉的2个连以及第24团第2营波普中尉的连,他们都是面东排列。在邓福德的部队退守到防线之前,右侧是由纳塔尔骑警防守的。帐篷和四轮货车就留在离这些部队后方不远的地方。这条防线长约300码,要用它来抵挡准备包围宿营地的那黑压压一片的祖鲁人,力量真是太单薄了。

   就在普莱恩的部队准备迎战祖鲁部队以乌姆西乔团和诺肯克团为中央、以昂迪团和诺德温古团为左翼发起的第一个冲击波的时候,邓福德的部队正在那条陡壁峡谷里同恩戈巴马霍西团进行殊死搏斗。这里的地形特征使他的部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保护。不久,峡谷前面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祖鲁人的尸体;但是邓福德部的弹药打光了(他们一再提出补充弹药的要求,但没有得到答复),而且敌人的“左角”似乎要切断他部队的退路。他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性,因此把部队撤向伊散德尔瓦纳山和斯托尼山之间的高地上。到这个时候,他手下的一些土著人士兵感到支持不住,开始逃散;但是巴苏陀人却坚守阵地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守卫在防线的右侧,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邓福德的部队几乎是在祖鲁人开始雪崩似地突破防线的同时到达斯托尼山的。这些大无畏的祖鲁武士,满怀着民族的自尊心,个个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一队接着一队冒着训练有素的英国士兵用2个队列轮流进行射击的可怕火力,沉着坚定、勇往直前地投入战斗。当这群祖鲁人离英军防线大约有200码的时候,走在前头的纵列顷刻间犹豫起来了,因为死伤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就在这时,发生了两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一是英军开始缺乏弹药。四轮货车停在后面只有几百码远的地方,但英军没有组织起人力运送这些弹药。就在这火力的间歇期间,祖鲁人又鼓起了新的勇气。现在他们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一边前进到标枪投掷的距离以内。这种情况并不是纳塔尔土著人分队能够应付得了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而且他们自己就是祖鲁人的一支。他们败了下来,四散而逃,这就成了两个致命的不幸事件中的第二个。

   这条防线就在紧要关头被突破了。守卫者利用剩余的弹药继续射击,两门火炮发射了几发没起多大作用的炮弹;接着,短柄标枪代替了长柄标枪,刺刀代替了子弹。黑人通过两个突破口(一个在结合部,另一个在波普和邓福德的部队之间)涌了进去,黑人和白人很快便混成一团,投入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战斗。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但是只有一小批英国人活下来向人们叙述这些故事。后来,还是祖鲁人自己对此作出了最高的评价,他们光明磊落地承认自己遭到了惊人的还击,承认那些进行还击的人具有高超的技能和勇敢精神。到下午1时30分,正好是这个武士部队下山后的1个半小时,左右两个“角”实际上已经会师了,这个宿营地便落入祖鲁人的手中。

   此时作进一步的抵抗是没有希望的。因此一些人便设法突围,前往距布法罗河最近的渡口。但是,地形崎岖不平,祖鲁人却行动迅速。因此,在前往布法罗何的路上和实际渡河期间又出现了许多英勇行为。泰因穆斯·梅尔维尔中尉(第24团第1营副官)决心努力保住英军的团旗。他带着团旗策马奔向河边,跃入河中。他的马淹死了,他也被河水冲走了。后来,他得到希金森中尉的帮助时,手中仍抓住团旗不放。他是被石头卡住的,当时他已精疲力尽。科格希尔中尉当时已安全渡过布法罗河,到了纳塔尔一侧。但是,当他看见梅尔维尔的处境危险时,便立即骑马跳进湍急的河中。尽管他自己差不多因为受伤而支持不住,仍然设法把梅尔维尔救上了岸。不过,河水此时已经把梅尔维尔手中的团旗冲走了,他和科格希尔两人累得几乎不能动一步,不久都被祖鲁人杀害了。28年以后,他们都因这种勇敢行动而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 注:过了一两天,哈福德上尉(及另外两人)从上游冲下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中找到了这面团旗。该团(后来改名为南威尔士边民团)自豪地把这面团旗一直扛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然后这面旗就被珍藏起来了。 ] 。第24团第2营的军旗在进攻时存放在帐篷里,后来也丢了。在那些奇迹般地死里逃生的人中,有史密斯-多林中尉(即后来的霍勒斯爵士将军),他是少有的几个幸运者之一。共有1329名士兵在战斗中或逃生时丧命。当然,有2000名,可能还要多一些的祖鲁人也战死在这片被鲜血浸透了的土地上,另有不计其数的祖鲁人惊恐万状地逃回了自己的村落。

   那天夜里,已经走到前头的切姆斯福德勋爵及其部队在战场上露营。在他们的四周,到处都是一堆一堆血肉模糊的尸体。对这些勉强逃脱其同伙命运的人来说,这必然是一个冷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晚,充满着恐惧。天还没有放亮,切姆斯福德已经让这些人赶往罗克渡口了,因为谁也不知道祖鲁人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他们下一次进攻何时发起。这片平原成了一个大屠杀场,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死尸昧。但是至少在行军的时候,部队是不会感受到这种悲惨的恐怖气氛的。

   实际上他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就在他们赶到罗克渡口之前,英军历史上壮丽的插曲之一已经发生了。一支由104名官兵(另外35人正在住院)组成的小部队顶住了昂迪部队4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在这个漫长的夜晚,医院和传教站里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英雄行为。第二天,这支小部队便阻止了祖鲁人的进攻并把他们赶了回去。

   昂迪部队是祖鲁人部署在伊散德尔瓦纳“右角”中的右翼团,他们的进攻方向使他们来到了伊散德尔瓦纳山的西侧。按估计,他们在这里是有可能截住逃跑的英军的。但是,大多数英军却走了通往布法罗河的近路,尽管道路崎岖不平。因此,昂迪团的指挥官达布拉曼齐决定改变计划,进攻罗克渡口处的奥斯卡堡传教站 [ 注:这违反了塞奇瓦约的命令。达布拉曼齐要不是国王的兄弟,很可能就因为不服从命令而被处死了。 ] 。查德中尉是在其上级前往海尔普默卡尔的时候担任指挥的,他没有时间来临时加强这些建筑物的防御,因为他们在下午4时30分就发现了祖鲁人。战斗进行了12个小时,祖鲁人不止一次地突破了防线,但都被打退了。当切姆斯福德的部队上午7时到达的时候,院子前面躺着350多具祖鲁人的尸体;与此同时,守军中有15名士兵阵亡,另外12人受伤(其中2人后来也死了)。查德中尉以及这支由军人和老百姓组成的混合小部队,可能已挫败了祖鲁人对纳塔尔的一次重大进攻。在这场史诗般的保卫战中,他们作战勇猛顽强,因此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多达11人。

   英军在伊散德尔瓦纳遭到溃败,他们对祖鲁兰的进攻因此也暂时停止。英军中土著人的士气严重涣散,有4个营已经自行解散,因此迫切需要部队增援,这也是英国政府终于承认的一个事实。第3纵队撤到海尔普默卡尔,并负责那里的防务。就在伊散德尔瓦纳战斗发生的同一天,皮尔逊上校的第1纵队在因耶泽恩同祖鲁人的一支大部队进行了战斗。在战斗中,他的部队战果出众,使祖鲁人遭受重创。第二天,他到达埃绍韦(这是他的第一个目标),可是他的纵队却在这里被祖鲁人的一支大部队包围了,直到4月3日,切姆斯福德勋爵才把他们解救出来。

   伍德上校的左路纵队(第4纵队)遭到了两次严重的失败,但在3月份却打了一场大胜仗。第80团的1个连负责护送一大队满载着给养的四轮货车,3月12日在因通比河两岸被祖鲁人的1个团打了个措手不及,仅仅因为吕纳贝格的驻军(第5纵队)偶然赶到,才未被歼灭。结果,有62名英军和17名赶车工被杀。后来,切姆斯福德在去救援埃绍韦时曾命令伍德进行转移,但伍德的纵队却于28日捅了有2万左右祖鲁人的“马蜂窝”(其中就有在伊散德尔瓦纳打了胜仗的几个团)。

   他把部队一分为二,艰难地爬上陡峭的因洛巴纳山。雷德弗斯·布勒上校(后来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率领的一队人马,在山顶几乎被切断退路,12名军官和8名士兵被打死。如果不是布勒上校指挥若定。巧妙地让他的人下了山,这支400人的部队就有可能全部葬身于山顶。一支武士部队后来进攻伍德在坎布拉的宿营地,但是祖鲁人的一个逃兵及时把这个消息通知伍德,他便用四轮货车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阵地。尽管如此,祖鲁人仍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在整个战役中,这一仗打得最艰苦。不过,伍德取得的胜利也是最彻底的。

   4月份,大批增援部队赶到了,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法国的皇太子,但是,他在6月1日的一次巡逻中饮弹身亡,真是悲惨得很。切姆斯福德对这一战役的指挥起码说是不出色的,但他不失尊严地承担了这些不幸事件的责任。伊散德尔瓦纳之战以后,他提出辞职。当时他的辞呈并没有被接受。但这时,加尼特·沃尔斯利爵士将军正在前来接任的途中。不过,在他到达之前,切姆斯福德设法完成了重新整饬部队的任务,并在最后一次胜利中为他以前的过失作了一些弥补。

   现在,他指挥着一支兵力达17,528人的部队,其中英国步兵9,000人以上,英国骑兵1,190人。他们分成两支主力纵队,6月份开始向祖鲁兰挺进,一路行动谨慎。由克里洛克少将指挥的第1师向沿海地区推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长驱直入,到达邓福德港;与此同时,由纽迪盖特少将指挥的第2师从敦提向东,直捣塞奇瓦约在乌伦迪的老窝。

   7月4日清晨,最后一仗开始了。纽迪盖特的部队组成了一个中空方阵向前推进,方阵由4000名英国步兵、1000名土著人步兵和12门火炮组成,还有骑兵作掩护。布勒事先选好了最适合于作战的地形。因此,到了这个地方后,方阵停止前进,等候对方的攻击。大约2万名祖鲁人以惯有的勇气发起了进攻,但是,他们遭到的还击火力使他们实在难以承受。战斗不到1个小时便结束了。武士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英军只有12人阵亡,88人受伤。

   战争结束了。英国差不多损失了1000人,500万英镑。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在祖鲁兰本土内以及在与布尔人的关系方面引起很多麻烦,同布尔人的纠纷直到1901年才结束。最后一场战斗结束之后,塞奇瓦约的村落荒无一人,6个星期之后,他就被抓住了。后来他又在一个四分五裂的王国里当了国王,但在一次内战中被赶走了,并于1894中死去。当年他手下那些杰出的武士——装备如此简陋而战斗得那么英勇——已不再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了。不过,许多人在一段时间内,仍让他们手中的长矛在激烈的自相残杀的争斗中染满了鲜血。

图38: 1879年时的祖鲁兰

图39: 伊散德尔瓦纳之战(1879年1月22日)

   伊散德尔瓦纳悲剧发生后不久,切姆斯福德便下令组织一个调查法庭。但是,大多数证据都已在战场上消失,一些关键人员已阵亡,作战命令和笔记本都在战斗中被烧掉,有的也在后来发生的抢劫中丢失了。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才找到一个笔记本,其中提到切姆斯福德命令邓福德负责宿营地的指挥;但是,这对战斗的结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切姆斯福德本人及其参谋人员和一些幸存者提供的证据,以及后来诺里斯·纽曼(《旗帜报》战地记者)和参加战斗的一些祖鲁人提供的补充情况,是我们研究这次战斗的唯一窗口。

   从上述这些人员介绍的情况来看,很明显有两个严重的失误——宿营地未采取防护措施以及弹药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这实际上就决定了这支英军部队肯定要被消灭。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祖鲁人的武士部队的进攻是完全有可能被阻止和打垮的。

   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未能为宿营地提供适当的防护。没有哪一支欧洲军队会象英国军队那样具有在一个敌对的土著人国家里作战的丰富经验。每一座营盘,不论其大小,也不论要驻扎多久,都必须有适当的防护,以免受到突然袭击,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切姆斯福德勋爵在作战开始之前对宿营地的防卫问题作过非常全面的指示,但出于某种原因,他却没能设法使他的这些指示在伊散德尔瓦纳宿营地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此外,保罗·克鲁格以及另一位有经验的布尔人战士曾明确地提醒过他,需要用四轮货车围成临时防御阵地,需要设法构筑某种沟壕,而且需要向远处派出侦察巡逻兵,因为祖鲁人行动异常迅速而且擅长隐蔽。三个必要条件中的前两条都被置之不理,第三条也只是部分地办到。

   用货车构筑适当的临时防御阵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御措施。四轮货车排成方形或圆形,车轮用铁链连接在一起,其中的间隙堆满树枝或任何可找到的其它东西。然后就把牛和马小心地拴在车阵内。当然,在伊散德尔瓦纳是不可能构筑这样完美的车阵的,因为四轮货车在白天得赶往罗克渡口拉给养,而第一天夜里到达的货车很少。但是,第二天夜里,宿营地里有大量的货车,而且在战斗打响的那天上午,让它们离开的命令也取消了。可是,谁也没有用它们围作哪怕是部分的防御阵地;货车停在那里,大多数车的牲口都没有卸套,杂乱无章地停在部队的后面。为了减轻这种疏忽大意的责任,一定会有人提出辩解说,用货车构筑一个有效的临时防御阵地,是一件既费时间又费劲的工作,而且切姆斯福德清楚地知道,用这些走得很慢的牛运给养,他的部队要用近3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乌伦迪。但是,还有其他一些防卫手段也被忽略了,或者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挖掘任何形式的堑壕工事都是困难的,而且要挖也只能挖得很浅;另外,即使有时间,也找不到充足的材料构筑十全十美的防线。但是,在没有伊散德尔瓦纳山作依托的山口一带的防线是可以加强的。可以肯定,警戒哨是设了,骑兵哨也派了,但巡逻距离却不够远;在夜间,除一个前哨外,其余的岗哨都被撤到离宿营地不远的地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通常都是首先把帐篷拆掉,因为支着账篷会严重妨碍防御。当普莱恩接到在恩古图山里发现敌人大部队的报告时,他却没有这样做。顺便说一句,这对切姆斯福德决定不回宿营地是有关系的。

   当邓福德在上午10时赶到时,他不仅带着他的大部分部队策马离去,而且不顾有人报告说祖鲁人在集结兵力,竟然下令第24团第1营的1个连、2个土著人连和一支巴苏陀骑兵出去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这样就进一步分散了守军的兵力。另一方面,他也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来保卫宿营地。但是,他至少还是派了一个土著人步兵哨到伊散德尔瓦纳山顶上去观察敌情。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也被忽略;很明显,这是一个最好的观察哨。

   在调查法庭上以及后来的一些时间里,有人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诸如第一天部队太疲劳,无法构筑防御工事;宿营地本来只是暂时作为补给站;该死的是,没有想到附近会有祖鲁人的武士部队。这些借口中没有一个能为这种渎职行为开脱罪责。切姆斯福德、普莱恩和邓福德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尤其是邓福德,人们总以为他非常了解祖鲁人,知道祖鲁人行动迅速,善于出其不意,因而一定会对他们高度警戒,采取全面的严密防范措施。

   未能补充后备弹药,显然同未能形成严密防御有关系。伊散德尔瓦纳之战后,祖鲁酋长们曾谈到,英国士兵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效齐射对他们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个战线曾一度动摇,有些领导人开始认为战斗的代价太大了。但是,当英军火力因为缺少弹药而减弱的时候,他们又振作起精神来了。普莱恩的部队在四轮货车前几百码的地方进行战斗,如果组织得当,本来是不会影响弹药供应的,因为有许多搬运人员可运送弹药箱,尽管防线长达300码,运送补充弹药比较困难。但是,即使有充足的弹药,其结果可能同样是失败。因为,在持续不断的致命火力的打击之下,祖鲁人的“胸膛”(主力)即使有可能被压制住,但是,正在迂回过来的两个“角”也会把守军击溃的。

   然而,如果普莱恩一发现有危险时就拆除帐篷,组成一道较短的防线,背后主要以山作依托来进行防守,并利用近在身边的四轮货车提供充足的弹药,那么,祖鲁人的进攻差不多肯定是会失败的。这就是切姆斯福德后来说的他曾希望普莱恩去做的事情;这也许是普莱恩本来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他接到明确的命令而且不为困难(其中一些困难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所困扰的话。

   但是,不管防守有多么严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弹药补充,防守也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当时负责宿营地指挥的普莱恩必须对这个失误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四轮货车上堆放着大量的成箱弹药。不过,弹药箱都被铜带和6只螺丝钉牢牢地封住。似乎只有两位军需官带着螺丝刀。本来已正式申请进一步补充弹药,但是,单据在纳塔尔时就出了偏差。从火线上派回去的士兵迅速地撬砸铜封带,但是,这也无济于事。

   在战斗进入自热化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一位军需官模范地“忠于职守”的事情:在史密斯·多林终于撬开了一个弹药箱并企图向非常吃紧的第24团第1营部队赶运弹药时,第24团第2营的军需官却强烈抗议他撬开了属于他们营的一个弹药箱,说这完全是违反规定的,因为他没有提交申请批准单!最后,所有这些弹药都被祖鲁人拿走了,连签名都不用签;祖鲁人还拿走了许多能使用这些弹药的很好的步枪。

   在所有这些错误中,情况判断错误,随第3纵队一起投入战斗的高级军官的误解以及未能向作战部队提供弹药,是最不应该的,也是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伊散德尔瓦纳发生的实际上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斗,而是一场屠杀,它是因人为的失误而造成的。在大英帝国鼎盛的那些日子里,英军中的一些军官总是坚定地认为,土著人的部队,无论多么强大,是不可能打败他们那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的。甚至连印度的兵变都未能把这种虚幻的翳影从他们的眼睛中除去。伊散德尔瓦纳进行的战斗是漫不经心的:命令正确地下达了,却没有认真地保证命令得到切实的执行。这个灾难的发生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指挥官无法控制的行动,而是因为有人不服从命令,漫不经心,尤其是骄傲自满。这是指挥官失误的一个实例。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