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五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五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三、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

   若米尼认为,兵法,除了上面所阐述的问题外,还包括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基础战术和工程艺术五个部分。他要研究的只是前三部分。他说:“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九十二页)战略为战争艺术五大组成部分之首,它与大战术、后勤密切配合方能使战争取得胜利。如何选择战场、战场的设置与运用,以及决定在何处采取行动等属于战略筹划和指导的问题,都被视为战略。

   大战术是巧妙组织和指挥交战的艺术。大战术要求军队统帅: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把主力投到决定点上;巧妙指挥各兵种为胜利协同作战。大战术研究的内容包括:战斗中选择阵地和防线;战斗中采取攻势(积极)防御;决定攻击敌人防御时的战斗队形和机动样式;两军遭遇交战和不预期交战;对配置在野外的敌军的突然袭击;指挥投入交战的号令;对阵地和营垒的攻击;进行突袭等。

   战争勤务,也可叫作军队移动的应用艺术,它包括遂行行军、编组战斗队形和宿营等技术性细节问题,换言之,也就是战略和大战术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战略、大战术和后勤的区别之处在于:战略决定在何处采取行动,大战术就是决定如何调动军队和实施作战的方法,后勤则保障把军队送到各个指定地点。

   总的来看,若米尼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很有特点。在战略与战斗的区别上,以作战活动的空间特性为依据,战略是研究战争区内的战争艺术,而战斗则研究构成战局的各个现实冲突点的范围内的战争艺术。战争勤务是联结战略与战术的中介,实质上是调动军队,使战略活动得以在战斗中具体实现的实用艺术。但他倾向于将作战战略的内容仅仅或主要地看成是一种“战略计谋”,对作战的战略指导却未加涉及,这不能不说是其理论的缺陷。

   积极防御能取得巨大成功

   若米尼对进攻和防御各自的类型、利弊等问题作了较为有益的探讨。他认为,一旦要决定进行战争,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就是,采取进攻行动还是采取防御行动。

   他先探讨了进攻,认为进攻可分三种类型:进攻敌国的全部领土或大部领土的入侵战争;只进攻敌国一个省或一个有限防线的普通进攻;只进攻敌军某个阵地、只限于一次作战的主动运动。

   继而他又结合这三种类型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分析了进攻的利弊。他认为,从政治上看,进攻总是有利的,因为它可把战祸带到敌国领土,使本国免遭战争破坏,减少敌方的资源和增加自己的资源,提高己军的士气并打击敌军的士气。但进攻有时也会激起敌人的抵抗怒火,尤其是维系对方国家命运时更是如此。

   从军事上看,进攻则有利又有弊。在战略方面,如果进攻达到入侵战争的程度,使己方作战线伸入敌方领土则总是危险的。在敌国境内的山、河、隘路和要塞等一切障碍,总是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的;当地居民及其国家当局也不会任入侵军摆布当驯服工具。不过,假使进攻获得成功,就能直接打击敌人的心脏,剥夺其军事资源,从而促使战争早日结束。

   如果所采取的是为争取主权而实施的进攻,则进攻总是有利的。实际上,战争艺术就在于把主力用到决定点上,从而夺得主动权。显然,谁夺取主动权,谁就能明确了解自己的行动和目标,谁就能率主力到达应实施突击的地方,反之,谁只等待进攻,谁就会被动。因为敌人可能将其各个击破,而它则不知敌人将从哪里进攻,也找不到合适的防御方法。

   在战术方面,进攻虽也比较有利,但又不及战略方面。因为作战的地域不会很大,所以即使夺得主动权,也不能完全隐蔽自己的行动,而敌方则可迅速发现我方行动,并立即使用强大的预备队预防危险。此外,攻方为达到敌人防线,总要超过当地许多不利的地形障碍,这就致使攻防的利弊几乎完全相当。

   无论在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进攻如何有利,但不可能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一直保持进攻。于是,若米尼又由此转入了对防御的探讨,并侧重论述了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的问题。

   防御也是既有利又有弊。一般说来,守方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它往往难以判断敌人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攻势行动,会从哪些方向进攻,自己相应采用什么样的应敌之策等等,因而难免备多力分,常常被敌人所击败。

   但是,防御战争,如经周密计划,不走极端,也有其有利的一面。若米尼指出:“防御通常可分两种:一种是情性防御,或称消极防御;另一种是积极防御,即同时也要实施突然进攻的防御。消极防御总是极为有害的,而积极防御则能取得巨大成功。”(97页)

   在他看来,一支军队只有在遭到失败、或敌人在兵力上占过大优势时,才可采取消极防御。但在这种防御中,应在地形掩护下,利用天然和人工障碍,尽量设法恢复均势,并加强一切能抵抗敌人的障碍。而被迫采取防御的指挥官则必须明确,决不能采取单纯的消极防御,决不能在固定的点上停留不动,静待敌方的打击,反之,它应使自己的作战行动加倍活跃,并争取主动,利用一切机会攻击敌人的弱点。

   若米尼还从实施战略战术防御和进攻的可能性上分析道,从战略上看,谁把主力用于决定点上,对敌实施突击,谁就能夺取主动权,处于极大的优势。反之,谁在阵地上等待敌人进攻,谁就往往遭到出其不意的攻击,受到敌人行动的左右,处处陷于被动。

   从战术上看,进攻不如战略方面有利,攻防的利弊几乎是均衡的。因为此时的作战地域没有那么大,主动进攻者无法隐蔽自己的行动,而守方军队却能及时发现攻方军队的行动,并用精锐的预备队立即进行调整补充。此外,还由于进攻者必须克服一些地形障碍,方能到达守方阵地,也将大大增加攻方进攻的阻力。

   若米尼由此阐述说,许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证明了一条更重要的真理:“任何一支军队,假使它只在阵地不动,专等敌人进攻,那么久而久之它终究会被敌人击溃;反之,假使它能充分利用防御的长处,把攻方的优势变为它的优势,那么它就有希望取得最大的胜利。”(222页)一位将军假使像个木头人,专等敌人进攻,只在阵地上英勇抵抗,别无任何主见,他就终将被敌人击败。而另一位将军,则在等待敌人进攻时,采取大胆机动,并靠进攻行动将主力用于最重要的点上,就能取得精神上的优势。

   总之,“一个将领的最大才智,就是善于交替运用这两种作战体系,特别是善于在防御交战最激烈的时刻重新夺取主动权”。(98-99页)“一个将领在交战中,不论采取进攻或防御,都可能同样获得成功。但是,为了取得成功.他必须……不限于消极防御,而善于及时转守为攻。”(222页)

   作战计划绝不可忽视优良的基地

   若米尼认为,作战基地一般来说也就是补给基地。一个完善的作战基地,一定要有两三个已经设防的据点,具有足够的容量,可以当作巨型的补给站用。其野战军可以从这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增援和补充。当采取攻势时,它以此为起点,必要时可退回这个地区;当采取守势时,它可获得这个基地的支援。

   一国边界上之良好的天然和人工的要塞,是一种最优良的作战基地,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取守势时,最好在国境线以内再建第二道作战基地。以海岸线作基地要考虑它的利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凡没有制海权的国家,以海岸为基地的军队都有被赶下海去的可能性。英国人在欧洲陆上作战,可以以海岸线为基础;大陆军队的基地,应该远离海岸线,以免受到被切断的威胁。

   要建立多道基地。一个军队可能有一连串作战基地,如法军在德境作战时,第一道作战基地在莱茵河,如不幸败退时,可能在塞纳河和罗里河设第二、三、四道作战基地。

   关于双面(双重)基地的作用。一个完善的基地不一定都要和敌人的基地平行,而和敌人的基地垂直实际上更为有利。因为彼此垂直的基地,己军作战正面恰好与敌人的作战线平行,很容易断敌退路。完善的基地是:己军同时控制着战场上相邻的两个边,依此建立两条互相垂有的基地,即双面作战基地,其中一条应与敌人的基地平行,而另一条则与敌人基地相垂直。在作战使用上,以小部分兵力据守平行基地,牵制敌人;主力部署在垂直基地的顶点上,从翼侧向敌人的作战线猛攻。这种双面基地,容易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和退却线,而又能确保己方的交通线和退却线,并能压迫敌人向不利方向(海岸或中立国)撤退。1800年的摩劳将军、1806年的拿破仑都是占据双面基地,主力从垂直基地顶端出击,深入敌后,获得大胜的。

   若米尼认为,对一支大陆国家的军队来说,其选择基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应依托远离海的正面,这个正面应能保障军队处于军事力量和民众的中心位置。如果犯了大错,背海作战,就会陷入孤立,被切断退路。而一个强大的岛国在大陆作战时,当然应作相反的考虑,但是仍应遵循同样的要求:作为基地的各点,应使得能获得一切军用物资的支援,而且同时又能有可靠的掩蔽部。只有在海上和陆上是同样强大的大国,它众多的舰队足以控制邻近战区的地区,才可以海岸作为少量军队的作战基地,以保障能有良好的掩蔽地带和各种补给。

   若米尼也承认有例外的情况。有时不按上述原则,背海作战也可能有利。出现这种例外情况必须是:敌人在陆上形成的危险不大;拥有绝对的制海权,从海上补给比从国家腹地补给容易。尽管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情况很少,但是在1828年和1829年的土耳其战争中,仍然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瓦尔纳和布加斯,而对舒姆拉则只限于进行监视。若米尼认为,如果对欧洲军队作战,决不可采取这种方法,否则,即使能控制海,也是冒着失败的很大危险。

   除了永久性基地以外,还有一种暂时性和偶然性基地。前者通常建在本国境内,或至少是在可靠的盟国境内。而后者的建立,则决定于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进展情况。

   当攻入某一个敌国时,可以,甚至必须要建立一些临时基地。这种基地当然不会像在本国的基地那样坚强可靠,然而可作为短时间的基地使用。一切河川,凡是有桥头阵地的,其沿岸有一个或两个可免遭突然袭击的大城市的,有掩护良好可用于军队补给和预备队集中的广大场地的,都是最好的临时基地。然而,假使敌人就在附近,足以威胁到由这一基地到本国边境内真正基地之间的作战线,那么这条线当然就不可以作为临时基地使用。

   由于在敌国境内被击败的任何一支军队,其与本国边境的联系,总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所以一支军队若要在该国坚持下去,就必须承认,这些距离遥远的临时基地,只能当作一种临时性的依托点使用,而不能算是真正的基地,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属于临时性防线的范畴。

   若米尼说,无论如何,决不应指望在敌国境内总能找到安全位置,既可避免被突然袭击,又可用作建立临时基地的有利依托点。在此种情况下,可以用战略预备队来代替临时基地。

   必须正确选择战场的决定点

   若米尼认为,存在着一种适用于战争中所有军事行动的基本原理。这条原理应该支配一切军事计谋,以使成为巧妙的计谋。这条原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利用战略上的行动使军队的重量连续地投掷在一个战场中的决定点上面,同时也投掷在敌人的交通线上面,而尽可能地不危及自己的交通线。(二)设法用以大吃小的办法来击败敌军。(三)在战场上,要把军队的主力用在决定点上,或是用在最先击破必要的一部分敌军的战线上。(四)应该作这样的安排,使这些主力不仅用在决定点上,而且还要切合时机,并且具有充分的力量。

   若米尼认为,这种战争基本原理适用于一切环境,是永远不变的。战争基本原理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是正确选定战场上的决定点。军队的主力正确投掷到决定点上,才能达到打击敌人的一部分的目的。因此,要求一名将领一定要学会怎样确定“决定点”。什么是决定点呢?凡是位居要冲的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地和出于双方军队的机动而偶然产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要点都是战略点。但这些战略点并非都是决定点。凡是足以对于整个作战的结果或是一阶段的作战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点才是战略决定点(亦称战场上的决定点)。要认清哪一点才是决定点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依据地理上的形势、局部的形势及其同最后战略目标的关系,以及双方军队所占领的位置,来正确选定战场上的决定点:

   二是正确选择最有利的行动方向。战场上每一个战区、每个作战正面、每条防线,都可以区分为两个极端和一个中央。对于这三个区域,其中一定有一个对于我方的攻击是最有利的,有一个是次有利的,而另外一个则是比较不利的。一切战略行动,其最后的问题,就是决定行动的方向,到底是向左、向右或向前方的问题,这是战略的基础。要根据敌人的位置和战场的地理来选择最具有决定性的打击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敌人若败则会受到极大的损失,若胜却不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若米尼认为,战略点有永久性地理战略点和机动战略点之分。凡是交通中心,或是重要军事设施和筑城所在地,实质上都是地区性的或地理性的战略点,它们在战区上都有重要价值。而且,战略点的形成,总是以它本身的性质为基础,甚至有的战略点在战争开始时,似乎离作战区很远,没有多大价值,但是一旦战局发生突然变化,它就会显示出一般应有的重要性来了。

   有的战略点只有次要价值,有的战略点则具有永久性的很大价值,后一种战略点叫做战略决定点。

   若米尼说,战争的中心问题是选择最有效的作战线,把最大兵力投掷到决定点上;而指挥员最重要的目标是支配这个战场,迫使敌人在不利条件下作战。

   那么什么是作战线呢?若米尼说,作战线表示军队在这个大部分地区中沿数条或一条道路(路线)遂行作战任务的那一部分地区。这就是主要作战线,即军队主力经过的路线;在这些路线上应该建立兵站,设立梯次弹药库和给养库;必要时,这些路线还可用作退却路线。若米尼认为,确定这些线的选择、设置和方向时所依据的打算,可能是战争计划的最主要部分。

   根据与敌人不同的位置关系、战略地区的交通情况及作战计划,区分不同类型的作战线,计有:单一作战线、双重作战线、内作战线、外作战线、向心作战线、离心作战线、辅助作战线、偶然作战线、临时作战线和最后作战线等。

   关于作战线的选择。假使战争艺术就是要把最大可能的兵力用到战区的决定点上,那么,作战线的选择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良好作战计划的重要基础。拿破仑的两次进军为部队规定的方向就证明了这条规律。

   关于作战线方向的选择。作战线方向的选择,不仅决定于战区的地理形势.而且还决定于敌军在这一战略棋盘上的兵力配置。然而,作战线的方向只能指向敌军中央或其两翼之一。除非在兵力占无限的优势才可以同时对敌军的正面和两翼采取行动,否则,在任何情况下,假使对敌军正面和翼侧同时采取行动,那都是犯了极大的错误。假使敌人犯错误,兵力分散,正面过宽,那么机动线的最佳方向就是指向敌军配置中心。但在其他情况下,只要有选样的自由,作战线的方向就应该指向敌军的翼侧,进而指向敌军防线的和作战正面的背后。这是一条普遍原则。

   在敌人作战正面的一翼取胜,即可毫无危险地向敌人后方猛冲,因为进攻部队在采取此种行动时,其交通线也可能被敌人切断。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必须正确选择作战线的方向,以使军队能在自己的后面保持一条安定退却线,或者必要时能从作战正面的另一面控制一条可向自己的基地速退的退却线,其方法是改变作战线。拿破仑在每次企图切断敌人退路时,对于自己的退路总是事先有妥善的安排。这种行动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已成为一个总司令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才能之一。

   关于单一作战线与双重作战线。所谓单一作战线,即在边境的一个方向上作战,而不从其编成内往外派出大独立部队的一支军队的作战线。而双重作战线有两种情况:两支相互独立的军队在同一个边境上作战;沿之行进的部队,分成两个几乎相等的部分,由一个指挥官指挥,但却相互距离很远,长时间地独立作战。对此,在同一战区中使用同样的兵力,那么,一个单独的作战线总是比双重的作战线更为有利;有时由于地形限制或因敌人已采取了双重作战线,我军必须分兵迎击时,就应采取双重作战线;假使我军兵力处于绝对优势,虽分兵两处,但都有击败敌人的把握,那当然应该采取双重作战线。此时如若只用一条作战线,则大部分的兵力都挤在一起,反而无法发挥它的优势威力。不过两条作战线的重要性,由于地形、敌情的不同而不完全相等,应注意对担负最重要任务的方面予以有力的支援。

   关于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所谓内线作战,是指一支或两支军队在对抗几支敌军时所采取的路线,其构成与方向的选择,应保障能在敌人集中主力对我采取行动之前,迅速调动和集中全部兵力对付敌人。外线作战则可造成相反的结果。凡是一支军队同时向敌军两翼或多部分作战,其所采取的作战线,均属此种性质。在我分兵迎击敌军双重作战线的进攻时,内线总比外线有利,因为我军可以在敌集中之前,就已先行集中了,凭这一点就可能决定整个会战的命运。在整个配合得当的战略计划之下,一支军队可以集中兵力,连续地用各个击破的方式,以击败敌军的各个部分。但当我兵力过分强大时,仍采取内线作战就会丧失它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想把极大量的兵力都同时投入战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支配是非常困难的;其次,所需物资供应、交通工具都要成比例的增加,使部队的机动性大为减弱。

   关于向心作战线与离心作战线。军队从彼此相距很远的各个不同点出发,然后集中于基地前面或后面的同一个点上。而沿着离心作战线行动的军队,开始是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分开几个部分,分别向不同的目标前进。两条向心的作战线,总要比两条离心的作战线更为有利。前者比较适合于战略的原理,而且具有可以掩护交通线和供应线的利益。但当敌军的重心已经被击破,并且它的兵力已经分裂成几块时,那么,此时采取离心的作战线则可以更促使敌军兵力的分散。

   不能说哪一种方式绝对好,这完全要看敌我两军所处情况而定。当我军主力集中在某一点,而准备把在外线上作战的两支敌军加以各个击破,就应该采取离心作战线;反之,当我军分散得很远,而想在敌人到达之前先行赶到某一点集中,或当我兵分两路而以同一点为进攻目标时,则采取向心的作战线就自有其价值。

   关于深入作战线与辅助作战线。深入作战线,就是由基地出发、延伸距离较大的作战线。而辅助作战线,是指彼此可以相互支援的两支军队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于偶然作战线。这是由于战局发生变化,必须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变换新的作战方向时所必需采取的新作战线。这种作战线是很少的,但却是很重要的。只有知识渊博、心底活跃的天才,才能正确使用这种作战线。

   关于临时作战线与最后作战线。前者所表示的线可供一支军队完成最初决战行动,以便初战获胜后再选择一条更重要、更直的作战线。但是,看来这些线既属于偶然性的战略线,又属于作战线。

   许多规律,如单一作战线比双重作战线有利,内线比外线有利,向心作战线比离心作战线有利等,它们的利弊不是绝对的。兵无常势,情况条件变了,利害关系也随之变化。如在兵力相当优势时,取双重作战线更为有利;兵力过分强大时,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即会丧失;向心作战线有其有利方面,有时却酿成大祸。必须依据当时的环境,活用战略原理,万不可以过分受战略原理的束缚。考虑到战争情况的复杂性,要有两手准备,如选择最有利的作战行动方向时,必须想到要有安全退却线;主要作战线一般不宜轻易变动,但要有机动线的准备等。

   集中主力攻敌一翼是全部战争科学的锁钥

   若米尼通过对战争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一些伟大统帅在战争中大获全胜的秘密就在于,善于“集中他的主力去攻击敌人的一翼”。(19页)他确信,如果在战略上都采用这种作战原则,“那就将发现全部战争科学的锁钥”。(19页)由此他指出:“分散兵力是兵家的大忌”,(256-257页)“只要兵力集中,就能取胜”。(256页)

   若米尼还多次通过总结拿破仑的作战经验论述了集中兵力的原则及方法问题。在若米尼看来,拿破仑所惯用的作战方法就是,正确而迅速地判断各个作战地区的利弊;把主力集中用于最有利的作战地区;认真了解敌军兵力的配置。假使敌军兵力分散,就以闪电速度猛烈突入敌军的中心;假使便于切断敌交通线,实施迂回分割,就向敌军翼侧突击;在敌败退后,实施坚决追击,迫使其向离心方向退却,直至将其全部歼灭或击溃。若米尼称拿破仑这种集中主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方法是一种消灭敌人军队的“最好的方法”。(115页)

   为此,必须善于将主力用于战场的决定点上。每次交战总有一个决定点,必须力求把力量集中用在这个点上。一切战略行动,都必须通过巧妙的行军,把主力连续地投到敌人作战正面的决定点,以主力各个击破敌人。拿破仑在1976、1806、1809、1814和 1815年的战例都说明,“拿破仑善于把原来分散在各地的纵队很快集中到作战地幅的决定点上,其精确程度令人吃惊。他就是靠这种指挥保证战局胜利的”。(296页)为了打败敌人,必须采取坚决的战略,坚持把主力投到决定点上,力求对敌翼侧实施迂回包围,同时从正面进行闪电突击;当不可能从敌翼侧采取迂回包围时,则应从正面坚决突破,先将敌军孤立分割成几部,而后予以各个击破;初战获胜后,应适时转入坚决连续追击,以求全歼或彻底打垮敌军。

   此外,若米尼还通过总结拿破仑作战经验,涉及了消灭敌人军队的战争目的问题。若米尼在论述作战目标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统帅所具有的最可贵的才能,和要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就在于是否善于选择消灭或瓦解敌军的目标。而“拿破仑的最明显的长处就在于此。他推翻了陈旧的理论,不满足于仅仅攻下一~二个要塞,或占领一个不大的边境省份。他深信,创造伟大战绩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分割和消灭敌人的军队。他认为,不论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省份,只要它们失去了有组织的部队,就必然会自行陷落”。(114-115页)若米尼还认为,作战目标的选择,通常决定于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性质或政府的企图,以及敌我双方所拥有的兵力兵器。把作战目标局限于获得某些局部利益应是慎重的,如只攻占少数几个城市,或肃清边境不大省份内的敌人。否则,就应不惜冒险取胜,“像拿破仑那样把作战目标确定为消灭敌军”。(115页)

   若米尼还强调应善于根据敌情采取军事行动。他指出:“战争中实施巧妙机动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无疑是在下达命令之前,必须切实掌握敌人行动的情报。”(300页)他一方面认为,对于情报,无论是从哪一个来源,也无论用什么方法得来,都不应完全相信,必须保持存疑的态度。另一方面又认为,只要采取兼收并蓄、细大不捐的态度,采用沙里淘金的方式去搜寻,那么不管得来的资料是如何的不完全和矛盾,又总还是可以获得真正可靠有用的情报的。不过,他也认为,搜集情报是一种最困难的工作,并把它看作是战争的理论和战争的实践之间所以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预备队在现代战争中有很大作用

   若米尼认为,预备队在现代战争中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点,在过去几乎没有人能认识到。而现在,从筹备国民后备军的政府起,直至一个步兵排长,都想能有自己的预备队。

   凡是英明的政府,除了这种国民后备军而外,都必须聚积精良的预备队,以补充作战军队。而指挥官则应善于使用自己所控制的预备队。一个国家,应有自己的预备队。一支军队,也要有自己的预备队。每个军、每个师,甚至每个支队,也都应保障有一支预备队。

   一支军队通常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预备队:(一)在战斗线上准备战斗的预备队;(二)用于补充军队的预备队,这种预备队在继续完善其组织的同时,可以在战争区占领要点,同时也可成为战略预备队。当然,在很多战争中,有的根本没有考虑过预备队,最后也取得了胜利。预备队的建立,不仅应根据兵力的大小决定,同时还应根据本国边境的天然地势以及作战正面或作战目标至作战基地间的距离来作决定。

   一支军队一旦决定入侵别国时,自然应想到有被迫转入防御的可能性。所以,假使能在基地与作战正面之间建立一支中间预备队,这支预备队就能同作战军队的预备队带来同样的益处,因为它可用于增援任何受敌威胁的地点,不会因此削弱正在作战的军队的力量。诚然,建立这样的预备队,必然要从作战军队的编成中抽出几个团的兵力;但是不能不看到,任何稍大规模的军队,都总会得到国内的支援,都必须训练新兵和动员来的民兵,都必须利用团补给站和归队人员。因此,若能为准备弹药和装备而组织中心补给站体系,使军队的来往过路支队在补给站聚集,并给补给站补加几个强营,以使其更加稳定,则可建成很有益处的预备队。

   当在一个具有双重作战正面的地区行动时,这种预备队特别有利,可以遂行双重任务:一方面可以监视第二正面;另一方面,当敌军威胁到我军翼侧,或者我军主力因失利而向预备队方向撤退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协助主力作战。当然,必须避免分散兵力,防止危险。什么时机建立预备队,要由将领根据国家的状况、作战线的纵深、设防地点的特点和与敌国的距离来作决定。同时,将领还应决定预备队的配置位置,应注意尽量不要削弱作战部队的力量,假使抽调精锐的师来组建预备队,那就必然减弱作战部队的力量。

   应通过巧妙行军把主力投到决定点上

   若米尼认为战略运动是战争中所必不可少的。他说,拿破仑军队的高度机动性,以及由此产牛的运动战的新体系,开创了战争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旧式的战争都是采取阵地战的形式,一方固守,一方进攻,军队住在营帐里面,补给物资就在身边,一切井井有条,交战时彼此可以看得见。这种旧式静态的阵地到法国大革命时,才被拿破仑的新的战争体系所突破。拿破仑的战争体系,就是军队迅速的行军机动,实施运动战;就是每天行军几十英里,再作战,然后再静静地宿营。由于采取了运动战的体系,军队既没有营帐,也没有了现成的补给,他们到处宿营,就地补给。因此,军队的机动性大大提高了。这在战争艺术上可以说是有了极大的进步。

   巧妙的行军也就是解决如何把军队主力投掷在决定点上的问题。拿破仑的军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能够进行一连串的行军和战略行动,将主力连续地投掷到敌人正面的各个点上,对于战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法军征服意大利半岛和征服奥地利军队,都是靠行军速度来赢得胜利的。

   大军采取战略性翼侧行军是近代战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要己军后方安全能基本得到保障,选择的作战线不太长,其翼侧不面对敌人,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危险性。拿破仑惯于以翼侧运动这种战略行动来击败敌人。

   从拿破仑采取的运动战体系中,认识到一个真理,即军队的实力愈强大,则愈需要行动迅速和效采分明的作战体系。这就是:使部队保有最大可能的机动性和活力,使它们能够连续地使用在不同的重点上,把敌军各个击破;迅速而连续的行军,可以增加己军的力量,抵消敌军的力量;一位主将能够迅速而连续地运动他的主力,而又能保持正确的方向,那么他就可能有很大的把握获胜。

   制海权对战争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若米尼思考的重点在陆战理论,但由于战争实践中陆战与海战并不完全是相互孤立的领域,因而若米尼在研究战史中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了制海权这一新的领域,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首先,若米尼对制海权在民众(民族)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指出,“制海权对入侵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人民一致奋起,控制着绵长的海岸线,并且拥有制海权,或是与一个拥有制海权的强国缔结了同盟,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抵抗力量就会增加几十倍,这不仅是由于起义的烈火便于得到支援,也不仅是由于敌人可能在所占领的地方都受到袭扰,而且还由于敌人从海上输送给养可能困难。”(五十二页)这就是说,在民族战争中,制海权的获得,不仅对入侵者大为不利,而且使反侵略的民族占据更有利的态势,争取最后胜利。

   其次,他认识到制海权对于维持政治均势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海上均势是欧洲政治均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论述大体与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格局的现实是一致的。拿破仑战争的最终失败,与当时的法国未能获得海上优势有一定的关系,而英国的优势与其海上霸权的建立与维持是紧密相关的。

   最后,若米尼认为,在作战基地的选择中,要赋予海岸作战基地以最佳方向。对一支大陆国家的军队来说,其选择基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不是应依托远离海岸的正面。但对于拥有绝对制海权的国家来说,如果陆上危险不大,从海上补给比从国家腹地补给容易,这样就可以海岸为基地。在谈到登陆作战这一特殊的混合作战战法时,若米尼指出:“要登陆作战,必须有由战列舰编成的强大舰队支援,而且这支舰队要能始终控制着制海权,或者至少要在登陆结束前能控制着制海权。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登陆作战任务的。”(281页)若米尼著作中的海权思想,虽然并不成体系,且是在以陆权、陆战为主的思想基础上的偶尔涉及,但对后世特别是对马汉的“海权论”却有较大影响。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