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招致突然袭击——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第一
作者:岩岛久夫 ·日本
出自————《突然袭击的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所谓罗斯福计谋论
促使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获得成功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计谋。支持这种所谓“罗斯福计谋论”的人,即使在专家中也很多。尤其是日本人从减轻日本开战责任的心情出发,也倾向于这种说法。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最高决策集团,在日美开战前破译了日本最绝密的外交密码。根据这一密码情报,美国完全知道日本的动向。在边查明日本开战的意图,边故意地诱使日本发动进攻,并且作为美国参战理由的同时,成功地将其作为团结美国国民奋起的诱因,动员全部力量对日本进行谴责。在珍珠港事件40周年之际出版的美国普利来奖金获奖作家约翰·特兰德的《袭击珍珠港》一书认为,罗斯福知道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故意不把情报传送到现场(没有确凿的证据,主要是从当时的有关人士那里听来的)。可以说,该书的作者是“罗斯福计谋论”一派的代表。
但是,在美国人中,也有不少权威人士反对这种说法。已故的歌德·普兰盖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其遗稿《在我们沉睡的黎明时刻》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美国预测到战争的开始和日本的突然袭击将取得成功”。也就是说,他认为美国由于破译了密码及获得了其他情报,预测到了战争一定会爆发,但却没有想到日本会对珍珠港进行攻击。笔者分析了这几年美国解除秘密公布的密码文件及其他大量的秘密文件后得出结论,认为应该支持普兰盖的观点。
其理由很多,但笔者主要是根据以下三点推论的。第一,当时美国的方针是“首先对付德国”,而把日本放在后面,以全力“压制希特勒”。为此,要全面援助丘吉尔。这是罗斯福脑子里经常盘旋的一个念头。所以,尽管获得了破译日本外交机密电报的“魔术”密码情报,了解日美谈判中日本的行动,但对“魔术”密码情报中出现的德国的动向却更加关心。同美国破译日本密码将其称为“魔术”情报一样,英国将其破译的德国“谜语”密码称为“超级”情报,并且进行了灵活运用。但据最新资料表明,在日美开战之前,这两个密码情报曾进行了对接。美国之所以将得到的情报原封不动地送到英国,无非是证明罗斯福对欧洲非常关心。
斋藤真教授(国际基督教大学)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同关心对付日本相比,美国人更关心对付德国。教授的一个熟人告诉他,在太平洋战争中,一个在特种训练中学习日语的美国军人,听到德国投降的消息后便认为战争结束了(实际上美国对日战争更加激烈,以后将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决战,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就把日语教科书烧掉了。这个故事如实反映了在美国人的头脑里,德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尽管日美两国正在进行谈判,但美国却没有更多地注意日本的情况。
第二个理由是,美国还根据破译的密码得知,日本当时怀疑自己的外交密码被破译,并进行了调查。为此,美国对后来日本仍然继续使用的同一密码,多少有些警惕。有趣的是,日本怀疑密码是否被美国破译,是因为其驻德大使大岛在柏林受到了德国的注意。起因是德国驻苏大使在莫斯科根据来自美国的情报得知,苏联已经知道德国进攻苏联的意图。但大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发往东京的密电会被破译,所以迅速报告说日美谈判的电文被破译。结果,野村大使受到调查。
这个插曲可再次证实前述第一个理由。美国总想压制德国,所以马上把大岛电报中得知的德国进攻苏联的意图通知了苏联。美国在以此离间苏德关系的同时,努力讨好苏联,这也表明美国对德国和欧洲非常关心。
排除罗斯福计谋论的第三个理由是,如果仔细研究“魔术”密码电文,就可以知道,可能译错了重要的地方,怀疑美国方面是不是把这理解为开战的前夜,充满了紧迫的危机感。美国认为最多不过是在东南亚地区采取军事行动,而对于日本袭击美国本土的胸口——珍珠港一事,华盛顿根本没有想到。此外,在驻华盛顿的日本外交官之间,也没有露出开战前夜的危机感。日本方面“递交战书”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的责任,现在怎么说也没有用。重要的是,在日美关系恶化的最后阶段,驻华盛顿的日本外交官员还作出一副东京在日美关系决裂之前仍抱有希望的姿态。
笔者近几年来研究了“魔术”密码电文和有关的记录,结果认为,日本能够突然袭击珍珠港的真正原因,不在于罗斯福的计谋,而是在于发动突然袭击的一方和被袭击的一方,即在日美双方的人们之中(不是罗斯福这样的领导者个人)。也就是说,进行突然袭击一方的意图及其活动,即使被袭击一方知道,突然袭击也不可避免。
所谓突然袭击不可避免论
根据这种观点,笔者对曾在美国获得班克罗夫特奖的罗伯塔·沃尔斯特德女士的《珍珠港——警报与决心》一书的看法,给予很高的评价。该书认为,即使依靠破译密码及其他手段知道了日本攻击珍珠港,但从分析判断当时的情况来看,突然袭击也是不可避免的。该书的这种看法不仅仅是历史性的记述,同时也适用于现在核时代的理论研究。这本书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突然袭击研究的古典名著”,世界上一旦发生什么突然性的事件,就会立即被引用。但奇怪的是还没有翻译成日文。
沃尔斯特德的著作告诉我们的是“能够进行突然袭击的人的因素”。即使掌握了大量情报,建立了严密的警戒体制,但人的机能不能经常百分之百地保持警惕。纵然是在珍珠港的情况下,如果当时把应该作的事情都做到了,本应能够防御日军的攻击,但由于人的错误,还是遭到了突然袭击。一言以蔽之,沃尔斯特德的“突然袭击不可避免论”,就是根据这种逻辑推论出来的。这是被突然袭击一方的理论。我想,在这里归纳一下其要点,也是有意义的。
突然袭击不可避免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的错误是,在大量的情报中,真假判断失误。用沃尔斯特德的话说,就是“对珍珠港突然袭击的预测失败,不是因为有关的资料不足,而是由于无关的资料和情报太多。”如前所述,美国先入为主地认为同日本相比,德国才具有“优先考虑的价值”,日本即使发动攻击,也是在东南亚方面,决不可能直接攻击美国的领土。结果,美国在情报判断上失败了。战争结束后,在最早召开的议会查问委员会上提出的记录中,有大量的证据证实这个问题。
华盛顿最初把11月30日设想为开战日期,后来终于预测到袭击珍珠港的日期为12月7日。事先并不是没有情报,驻日大使格尔发来了情报;海军的通信情报部发出了警报;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发出了警告。但是,美国直至遭到突然袭击之前还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
沃尔斯特德指出的第二个重要的人的错误是,中央(华盛顿)同现场(檀香山)在思想认识和行动姿态上存在差距,就是说华盛顿和檀香山之间对危机的感觉全然不同。华盛顿根据破译的密码,知道很快就要开战,但却没有把这个“魔术”情报通报给檀香山。华盛顿曾于1940年6月17日、1941年7月25日和同年10月16日三次发出“警报”。可是,三次都落空了。
有人指出,这三次警报的发出方法、途径和内容有问题,但从华盛顿传到檀香山的警报,在檀香山现场却没有理解为“真正的的危机”。檀香山的有关人员即使抱有象听到童话中“放羊孩子的喊叫声”似的心理,也没有什么可笑的。另外,“魔术”情报的破译机没有设在檀香山,也加大了华盛顿和檀香山的差距。据说,华盛顿当初也想把这个密码破译机器设置在檀香山,但为了帮助英国,而把准备设在檀香山的机器交给了他们。如果这是事实,那就更能证明笔者前述的罗斯福对德国的偏向性。
使突然袭击能够成功的第三个重要的人的错误是,人的“惰性”。也就是说,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如果当时把事都做得万无一失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华盛顿传达了准确的情报,如果檀香山做了不限那天做的事情,“如果……”这种事情很多。陆军担任沿海警戒的飞机,那天一架也没有起飞;沿海的警戒雷达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在遭受袭击前几个小时就停止了工作;海军的远洋巡逻飞机进行了巡逻飞行,但却以为日本特混舰队会在其巡逻路线的北方海面上活动;通信传递系统也没有保持正常的机能。
包括这些内容在内,沃尔斯特德将美国方面的原因总结归纳为以下八点:(一)被“虚假警报”所麻痹;(二)把注意力放在欧洲而忽略了迫在眉睫的“真正的危机”;(三)敌人的情报过多,未能很好地掌握运用;(四)在过多的情报中真假混杂难分;(五)固执于过去对德国方向的偏向,未能根据“新的变化”采取应付措施;(六)华盛顿和檀香山基层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不畅通;(七)警报电文含糊不清,未能明确地表达意思;(八)由于政府机构和军队内陆海空三军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各自固有的思想未能疏通。
沃尔斯符德指出的这几点,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
日本的突然袭击行动
那么,日本方面为了使袭击珍珠港取得成功,又是怎样想的和如何行动的呢?如果沃尔斯特德所说的是“被突然袭击一方”的理论,那么日本的行动则给“突然袭击的一方”的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材料。对于这个问题,过去(1969-1970年)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曾进行过研究。巴顿·乌埃利博士写成了《军事战略——战争中的欺骗与突然袭击》一书。该书简要地描述了日本为袭击珍珠港而动了很多脑筋,其内容同笔者在海军学校学习时教官所讲的袭击夏威夷成功的说法大体一致。
在1941年1月以前,日本舰队袭击夏威夷的计划还未形成。那仅是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个人头脑中的想法。据森存说,山本命令参谋人员对这个想法的现实性进行研究是在1941年1月底。这件事在同年8月海军大学召开战术研究会之前,一直是仅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海军大学战术研究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因其风险和代价太大,军令部总长永野保留作出决定。陆军接触这个计划已是9月以后了。
10月18日东条内阁组阁后,日美谈判和平解决的希望越来越小,海军同东条妥协,开始踏上战争的道路。但同时,海军把珍珠港纳入攻击目标的想法得到了东条的批准,并且在有关石油和钢铁的分配上海军成功地取得了最大的优先权。11月5日,山本发出了联合舰队机密作战的第1号命令,其中包括以美国、英国和荷兰为作战对象。11月10日,山本同南方军队总司令官寺内对同时攻击珍珠港和东南亚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11月7日,暂定12月8日为开战日。12月2日,特混舰队收到了决定性的指令。
日本这样做是对命运的孤注一掷。为了使这个庞大的计划取得成功,日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乌埃利研究的结果。笔者故意不使用日本的文献,而使用美国人的记述。因为日本人的叙述,总有为自己辩护的地方。当然,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也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在了解前述沃尔斯特德的研究情况的同时,了解一下受害者美国人对于加害者的看法也是很有意义的。乌埃利对于“日本的突然袭击行动”指出以下几点:
(一)日本的想法是,为了提高突然袭击的效果,不是对单一目标而是对珍珠港、菲律宾和马来亚三个地区的大量目标同时进行攻击。最初是逐次攻击,后来特意改变为同时攻击,企图最大限度地取得袭击珍珠港的效果。
(二)将攻击日选定在周末。巧妙地利用周末美国舰队一般都返回海港,大部分船员上岸休假的习惯。
(三)11月1日的联络会议上决定对美开战以后,仍然使美国感到日本有谈判的诚意,战争的危机还很遥远。
(四)有关其攻击开始的时间、地点和样式,日本海军即使对外交部也隐瞒着。因此,日本外交官自己也以为是真心为了和平而进行日美谈判。关于11月5日御前会议后东京的动向和决定,野村和来栖两位大使也都被蒙在鼓里。
(五)11月30日,东条首相尽管知道外交谈判已到最后阶段,攻击夏威夷的特混舰队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已经出港4天,但仍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野村大使正在进行谈判。
(六)海军为了对外部和内部隐匿夏威夷攻击计划,予以最慎重的注意。首先,在11月5日联合舰队第1号密令中,有关夏威夷作战的话一句也未提及。只是用抽象的和一般性的表达方法简单地谈到即使对美国舰队也可进行战斗的意思。据说这个命令是七零零部制定的,但有关夏威夷作战的重要内容,只以口头形式直接传达给极其有限的几个负责人。
(七)12月1日,日本海军所有舰船的电台呼号全部改变。这使以美国为首的外国情报机关一时搞不清楚日本舰船的位置(反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八)为了隐蔽攻击夏威夷的主力特混舰队,11月10日以后禁止同其舰船直接进行通信联络。因此,11月16日以后美海军情报部一点也不知道日本航空母舰所在位置。
(九)为了自始至终隐蔽特混舰队的活动,停泊在吴市、横须贺和佐世保等海港内的舰船发出假电报,使人产生特混舰队在内海或近海的错觉。据说,由于让特混舰队所属舰船的通信兵专门从事假电文的发报工作,所以连特混舰队的收报人员都搞错了(利用通信兵敲键的孤僻动作)。
(十)为了让人们以为特混舰队在日本,组织缀有相同标志的许多水兵在横浜和东京上岸休息。
(十一)为了隐蔽作战地区,对补给物资的装载也作了精心策划。也就是说,将货船集结在寒冷的单冠湾,而实际却在炎热的夏威夷海域进行作战。这样就不会由于接受补给物资而被敌人发觉。
(十二)为了隐匿自己的行动,特混舰队所属的32艘舰船,分别在11月10日到18日期间从内海单舰、单船出航,驶向集结地点,最后一艘舰船到达单冠湾是11月21日。
(十三)集结后仍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例如禁止特混舰队的所有人员上岸,禁止将垃圾投入海里,绝对禁止发射电波(只收信)。
(十四)11月25日特混舰队接到作战命令离港后,仍非常注意隐匿自己的行动。严格遵守下列规定,即封闭电波,离开民用船航线,避开美国的空中巡逻,在航空母舰的前方和周围派出驱逐舰进行警戒(为了及时发出有充裕时间的预先警报)。
(十五)11月25日日本外交部宣布,从美国和巴拿马撤回的日本人将于12月2日乘日本邮船“龙田丸”离港。“龙田丸”遂按宣布的日期离开了港口。当时日美关系尽管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但根据这个报道,美国认为至少“龙田丸”在海上航行期间不会成为敌对关系。但是,这是从一开始就经过精心策划的欺骗活动。在离开横滨港的时候,海军情报军官交给船长一个贴有封印的手提箱,上面写着12月8日上午零点启封。船长在规定的时间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有一支装着子弹的手枪和命令“立即返回海港”、实行“无线电静默”的文件。“龙田丸”立即转向日本,船上的23名美国人就这样进了收容所。
(十六)控制通信,以便使外国情报机关误认为日本的可能行动方向是南方。主要是对通信量和比率加以控制,使日本海军使用的200电波波道的主要方向好像在南方和日本本土之间,至少不隐瞒同这个方向的通信(如前所述,同特混舰队之间的通信是绝对禁止的)。
乌埃利指出的这几点(无论在外交上还是在军事上,日本都是企图进行突然袭击而展开的欺骗活动),实际而明确地描绘出了突然袭击一方的理论。这就是,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地搅乱对方,或者使对方产生误解。就这一点来说,日本进行的突然袭击和下一篇所讲的日本遭受的突然袭击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可笑的是,日本给苏联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突然袭击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