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层次·导言
作者:爱德华·鲁特瓦克·美国
出自————《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战略的层次·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我们已经看到了反常逻辑变化程序的顶点、衰落和转化这一连续过程是如何渗透在战略领域中的。它既制约着整个国家间的竞赛和斗争,又同样地制约着武器和对付这些武器的手段之间的最具体的相互影响,因为这种逻辑既在各种战争中又在平时的敌对外交中表现自己,既在宏观上表现自己,也在微观上表现自己。这种逻辑的共同源泉是敌对意志的不断发展的抗争;这种源泉是永恒不变的,但它所限定的因素却因斗争的层次不同而不同。具体某些武器和对付这些武器的武器在技术上的互相作用通常依赖于使用那些武器的部队的战术作战行动,依赖于这些部队本身的强弱点,而这些强弱点来源于与武器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全然不同的各种无形和有形的因素。发生完全独立的战斗行为是可能的(“突击队”袭击的含义也正是如此),但是各方武装部队特定单位的战术级行动通常仅是有许多部队参加的更大规模行动一战役行动——的附属部分,战役层次的考虑决定着战术层次的各种行动。在战役层次,这种逻辑所限定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具体的地形和部队部署此时不见了,而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的整个相互作用关系则成为主要的东西。
战役层次上发生的事件在规模上可以很大,但绝不是不受其他事件制约;正像战斗仅仅是战役的组成部分一样,它们同样又爱整个战区各武装部队之间更加广泛的互相作用的制约。单个战投行动在攻防作战全局中的作用只有在更高的战区战略层次才感觉得出来——在战役层次很少能看出那些最高的军事目的,因为防御一方可能发动空中战役,入侵一方则可能忙于防空;发动进攻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防守某条战线,而进攻战中常常要求在某些地段上采取牵制行动。
整个作战的实施和平时的战争准备,又从属于最高的层次的大战略上所表现的国家总体斗争,其中一切军事性质的活动都发生在更加广泛得多的国内治理、国际政治、经济活动及其附属因素的环境之中。由于最终目的和基本手段都只有在大战略层次上才表现出来,于是在这一层次上确定军事行动的资源限额,在这一层次上确定军事行动的真正意义:即使最成功的征服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暂时的成果,这一成果也可能因更强大国家的外交干预而被毁掉,甚或因国内的政治决策而被放弃;另一方面,甚至军事上的重大挫折有可能困为它引起的政治变革而得到补救,或者因为得到新的盟友而得到补救——弱者得助是势力均衡机制中常见的现象。
战略的这五个层次构成了固定的体系,但是不可把结局一厢情愿地看成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变化的结果,因为各个层次是以双向的形式互相作用的,技术效果只有对战术产生影响时才算得上重要,而战术一级的行动反过来又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效能。正像战术上的许多事件构成战役级行动一样,战役级行动决定着战术事件的意义。同样,所实施的战役行动对战区战略产生影响,而战区战略则规定着战役的目的。整个军事活动则对大战略一级的事态发生影响,虽然整个军事活动的范围是由最高的大战略层次决定的。
由此可见,战略有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在纵向上,各个不同的层次互相作用,在横向上,动态逻辑同时在每个层次中展开。前面的分析研究是从横向开始的,在需要提到这个层次或那个层次时只简单地提了一下,未作系统的阐述,以免在初次谈到军事行动中的反常逻辑及其有时出现的惊人结果时涉及问题太多。
对战略的这五个层次搞出一套简洁的定义,每个层次的定义都用慎重严谨的言词表达并用适当的表格形式列出,现在看来似乎是适宜的。但是,我们的主题像人类生活那样是很复杂的,往往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受制度、习惯和动机的制约;被每次冲突的时间和地点方面的不确定的具体因素笼罩着,所以用抽像的词句来搞一套有关战略诸层次的定义,只能抓往战略的肤浅空洞的形式,而抓不住其变化多端的实质内容。战术和战略的其他层次的定义现在已有许多种,但是对其中的任何一项定义稍加研究,便可立即发现一系列的例外。如果要想用繁琐的细分类法进一步下定义,来把这些例外包括在内,势必需要使用一整套词汇来提醒我们注意自己所使用的术语的含义,但却无论如何都无益于增进自己对战略的实质内容的理解。
因此,就让我们的研究直接抓住战略冲突的本质,把战略分解成几个层次。在我们最后返回来对战略的动态总体进行研究之前逐一对每个层次认真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将揭示冲突现象的自:然层次的分界线。这样,当我们确实要下定义时,我们就不会摘出一套自造的堆砌词汇的东西来,而只是表述我们观察到的现实。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又举一个大型的例子——西欧的防御,在以后的章节中,逐个层次地对它进行探讨。一开始,我们可以考虑现今时常听到的一种观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下简称“联盟”)的军队能够依靠“高技术”非核防御力量成功地抗击苏联在欧洲的进攻,所以联盟不再需要现在已部署的昂贵的装甲与机械化部队,尤其是不再需要核武器,除非是为了劝阻苏联不使用自己的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