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影响·第二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地理的影响·第二十

地理的影响·第二十

作者:约翰·柯林斯 ·美国

出自————《大战略》《特殊考虑事项·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地理知识,对于一个将军来说,犹如步枪之对于步兵,数学公式之对于几何学家一样重要。他如对地理一无所知,非铸成大错不可。

腓特烈大帝:《给将军们的训词》

   那些误解、误用或忽视地理对国家安全事务的重大影响的、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战略家,往往在国家的威望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之后,才痛苦地吸取教训。

   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有:邱吉尔,他在意大利的加利波利陡峭的海岸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希特勒,他后期在俄罗斯的严冬中蛮干,结果败下阵来了;赫鲁晓夫,由于坚持要染指难以进入的古巴,结果搞得声名狼藉。

   战略大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既承认受其制约,又尽量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

   地理因素

   韦氏大辞典给地理学下的定义是,“研究地球及地球上生物的一门科学,专门描述陆地、海洋、空中的状况,包括人类及其生产活动在内的动植物的分布,以及这些不同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为了运用方便起见,战略家可以把这个包罗万象的科学定义压缩为十个基本方面。这十个方面如理解得当,便能使战略家们对于地理环境对战争的计划和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空间关系      ┐

   二、主要的陆地形态   ├──自然地理

  、气候        │

  、天然植被      ┘

  、资源(包括农业与森林资源)  ┐

   、工业            │

   七、人口数量和分布       ├──经济与人文地理

   八、重要部门的分布       │

  、交通网           │

  、通信网           ┘

   关于局部地区的地形、江河流域、气候以及城市集中情况等,本书涉及较少,因为通常战术家比战略家更关心这些问题。战略家主要抓大问题,而不关心这些细微末节的问题。

   上述诸因素构成了加强国家力量的地理成份。它影响到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力量如何使用的问题。如果要充分了解上述诸因素的意义,就必须按其在全球的、区域的以及当地的情况来加以分析。

   全球战略观点

   海洋学派、大陆学派和航天学派(参阅第三章)等三种传统的战略思想,对地理环境的看法迥然不同。这三派的早期代表马汉、麦金德和德塞维尔斯基提出的看法,仍可说明各派学说的继承者之间的基本分歧,尽管他们的继承者为了适应当前的情况已将三人原来阐述的细节作了改动。

   一、海洋学派

   大力鼓吹依靠军事力量的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域上,即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上。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他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其力量如果足以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财富,从而统治全世界。他认为,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作为辅助的强大海军,是取得世界霸权的主要先决条件。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效果,马汉的学说是立足于他的《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提出的几个要素之上的。他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一个地处中心的战略地位,这个地位既具有安全可靠的陆地边界,又有可进入一个或数个公海的通道,这些基本的地理条件还必须加上拥有深水港和利于防守的海岸线。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海洋没有感情,对经商缺乏才能,就不能大力推行海洋战略。最后,政府的政策必须积极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促进海上力量的发展。

   二、大陆学派

   继马汉之后不多几年,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了与海洋学派相对立的学说,强调大陆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他在一九○四年出版的《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一书中,认为欧亚大陆中部是世界中枢(见附图)。最初的枢纽地区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俄国的亚洲部分。人们公认,这一地区能为地面部队实施机动提供广阔的范围,但从人口数量和物质财富等条件来考虑,它还不能作为力量的基地。因此,麦金德最终把东欧的大部分加进枢纽地区,并改称为心脏地区。他最后划定的范围包括的陆地能使机动范围与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欧洲和亚洲的其余地区构成“内部的或边缘的新月形”地区,有时亦称为“边缘地带”。美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澳洲以及象英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大岛,则构成“外部的或岛屿的新月形”地区。随着这个概念的演变,欧亚大陆和非洲合起来被称为“世界之岛”。麦金德从这个总的理论中引出了他的基本设想: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区。

  谁统治了心脏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之岛。

  谁统治了世界之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三、航天学派

   空军的出现开辟了第三个领域。亚历山大·德塞维尔斯基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学说。他所依据的前提是,取得全面的空中优势而不只是局部的或暂时的空中优势是可能的。他于一九五○年在洲际弹道导弹问世之前所写的《空军:生存的关键》一书。就对海外基地的作用表示怀疑,认为它们是“防守不住的”;他贬低海上战斗和地面战斗的重要性;并且毫不含糊地指出,“美国的命运显然是在天空”。他从以北极投影为基础的地球观出发,设想东西方的对抗将越过北冰洋,而不是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见附图)。他以当代轰炸机五千哩的活动半径为半径,以美国为同心,划了一个蓝圈。又以苏联为圆心,用同样的半径,划了一个黄圈。这两个圆圈在决定性地区重叠。他指出:

  在这个决定性地区内,将展开争夺整个制空权的斗争。……我们今天为保证在战时取得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而在黄圈内进行的任何投资,都是纯粹的浪费。苏联为了同样的目的而在我们的蓝圈内进行的投资,同样是不现实的。常识要求我们把经济上的准备,只放到我们能够成功地保卫的地区内。

   认识需要统一

   问题的真相是,上面谈到的几种战略,没有一种是万应灵药,尽管一些有影响的战略家仍然坚持一种而排斥其它。例如,海洋战略对于在广阔的区域里扩张国家势力来说是很理想的,就象今天苏联人的行动所表明的那样。但它不大可能削弱象美国和赤色中国这样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无论谁统治了心脏地区(任何心脏地区,不一定是麦金德所描绘的那个心脏地区),如果他缺乏在特定的大陆以外进行有力打击的能力,他就不能控制世界的其他地区。航天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陆上的基地。象阿基米德 [ 译者注: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古希腊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冢。他在一篇力学论文中讲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世界搬动。” ] 一样,飞行员们要想搬动世界首先需要有一个立足点。要取得现代大国的地位,就需要在海、陆、空三个领域都有积极活动的能力。

   核心地区和重要地形

   战略家们,不管属于哪一学派,都发现以武力或武力威胁为基础的任何战略,几乎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地理环境上。

   进攻战略寻求控制或摧毁对方极端重要的资产。这些资产通常可以标在地图上。甚至象国民意志和士气这种无形的东西,也可以和人口密度联系起来。防御战略则旨在保护这些国家资产。

   大多数重要资产,包括称之为“主要活动机构”的国家机构和武装力量,都属于本章开头所列举的经济与人文范畴之内。象工业设施、交通枢纽、指挥与控制中心这样的重要地物,构成未来的打击目标。战略家通常把这些地物综合起来组成核心地区。例如,欧洲包含一个由法国的大部分地区、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组成的大陆核心。东北大西洋共同体的政治、军事、工业、商业、财政、交通、电信和文化等中心,就在这个核心地区之内。每个国家包含一个或数个次要核心,其数量、范围和组成不大相同。象美国和苏联这样幅员广大的国家,就拥有好几个极不相同的次要核心。苏联的主要核心由列宁格勒-敖德萨-库兹涅茨克这一三角地区组成,它本身又可以分成六个左右的次要核心:如莫斯科、乌拉尔南部和整个顿涅茨盆地等。巴库油田、贝加尔开发区和苏联的远东部分,则是主要核心周围的一些卫星地区。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象新加坡这样只包括一个战略地区的小国。

   象直布罗陀和苏伊士港这样一些咽喉要地,仅仅由于其战略地位而具有重要性。其它的重要地物只有暂时的价值。象美国在一九四二年八月开始的横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越岛作战中提供方便条件的那些平时毫无价值的小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多数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从来就没有听到过布干维尔、布纳米森或比阿克,但是这些岛屿的名字都已载入史册,因为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提供了方便的地理位置。相比之下,城市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城市在战略计划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并且被当作战争的抵押品,这是不足为怪的。特别是首都更是真正的财产。以哥本哈根或哈瓦那为例,二者都占其本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是国家整体的主要部分。如果脑袋被砍掉了,躯体必定死亡。

   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涉及到大陆和海洋的位置、范围和形状,它把大陆和海洋看作是去掉了一切自然特征的光滑的表面。距离、直接接触、边界和分散状态等,都与核心地区是否易于被敌人所接近以及是否易于遭受敌人打击有密切关系。

   一、距离

   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距离仍然是一个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现在,美国本土不象在十八世纪时那样容易受到武力的入侵,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支敌军能有效地跨越将我们和潜在的侵略者隔开的海洋。赤色中国是亚洲的一个难以对付的大国,对于在远东的苏军是个很大的威胁,但是中国军队不会马上去侵犯遥远的俄国心脏地带。只有当我们谈到飞机和导弹时,距离的屏障效用才开始消失。

   二、直接接触

   是否易于被敌人接近以及是否易于遭受敌人打击,既取决于距离的远近,也取决于进攻部队和目标地区之间的直接接触。每当我们设想在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发或者柏林作战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与赤色的偏净天 [ 译者注:印度神话中的一位大力神,这里指苏联。 ] 相比,我们有很多不利条件。苏联能在决定性时刻,迅速投入部队,并能通过短距离的内线维持这支部队。因此,如果双方部队从东、西方对抗的地区撤出,则前景将是暗淡的。共产党人在欧洲或亚洲从陆上只后撤数哩就够了,但他们能够在几小时内再返回来。美国则不得不长途跋涉撤退到北美洲,或者撤退到由空中或海上距离危机地区数千哩之外的遥远的基地上去。

   当然,这些困难不仅美国一方有,苏联也有类似的问题,中国也有。因此,他们至今既没有在与铁幕或竹幕不相邻的任何地区打过仗,也没有在控制那些地区方面取得多大成功,这绝不是偶然的。在古巴、刚果和其它麻烦的地区,共产党已经让步。甚至他们对“人民战争”和“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支持也遭到了挫折。他们取胜的地方主要是在赤色边缘区的周围,因为在那里颠覆和暴乱分子容易得到补给和增援。

   三、边界

   人为的边界对于敌人能否接近也是有影响的。享受特权的庇护所,是现代有限战争的奇怪的副产品,它使处于劣势的敌人能按照古代格言行事,即“打了就走者,改日可以回来再打”。在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期间,满洲 [ 译者注:指我国的东北。 ] 、老挝、北越和柬埔寨都曾一度成为共产党的安全避难所。美国任何时候想向这些恼人的疖子开刀都很容易,仅有的障碍就是政治上的限制和地图上的界线。

   四、分散状况

   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分散状况,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包括它在边界以外所占有的土地。但是,领土面积并不总是一个精确的指数。细长的智利长两千六百五十哩,而没有一处宽度超过二百五十哩。就土地面积而论,智利是圆形的乌拉圭的四倍,但是乌拉圭从东到西的宽度却是智利的两倍,或三倍。六个幅员广大的民族国家(苏联、加拿大、赤色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几乎占世界土地面积(除冰封的南极洲以外)的一半。但是,除了两个国家之外,其余各国的核心地区都非常集中。如果象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所做的那样,为弥补这种情况而重新安排国家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将是既费钱又费时的事情。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做到。

   地形

   自然地理方面的考虑在决定敌人是否易于接近时也很重要,因为它们使空间关系具有特定的形式和内容。

   地面形状是各种露天戏剧进行表演的基本舞台。高山峻岭,丘陵溪谷,高原与低地平原都随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邦维尔 [ 译者注:位于美国犹他州。 ] 的盐碱地和奥凯费诺基 [ 译者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 ] 的沼泽地,可能基本上都在同一等高线上,但是它们的表面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性质。同样地,撒哈拉和邻近的西奈半岛上的沙丘,与雨水充沛的内华达山脉上被红杉覆盖的山坡相似之处也微乎其微。这些区别的军事含义显然大不一样。

   地形可构成战略障碍,也可构成战略走廊,这主要取决于地面的形状和看问题的角度。

   例如,苏联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西部的核心地区,其北部和东部有绵亘的针叶树林做防护,而其南部和西部,则有崎岖的山脉、沙漠和内海遮断了通道。最理想的入侵路线(希特勒和拿破仑曾采用过)是从波兰长驱直入,但是即使这条路线也还必须绕过以平斯克城 [ 译者注:位于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境内。 ] 为中心的四万平方哩的荒芜的沼泽地。总之,从防御角度来看,除了要对付来自空中的袭击外,苏联的地理位置差不多可以说是很理想的。

   这种条件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守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该地区被一条包括德国北部平原、比利时和整个法国西部在内的明显的走廊分割开了。

   交通线

   研究交通线时,必须区分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为的。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机场和深水港口,无论是其中一种或数种结合在一起,都是现代军事力量必不可少的。交通能力的不足,会引起种种不利的后果。在远隔万哩供应不足的越南,我们因未能迅速集结物资而受挫,就是一例。稀疏的公路和铁路网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无法将其军队以及有关的物资沿他们的边境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苏联不得不依靠象一根带子似的、极易遭到破坏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作为它迅速向远东增援或补给的主要交通线。空中航线在某些情况下能弥补陆上或海上交通的不足。但是,在进行战线很长、持续时间很久的作战时,空中航线是不能用来代替陆海交通的。

   气候

   在我们指出了空间关系和自然条件对于敌人是否易于接近以及是否易于遭受敌人打击的关系之后,我们还必须提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北极地区、沙漠、热带和温带作战,要求有不同的作战方式。

   酷热、严寒和狂风,特别是暴雨对军事行动的时机、实施和支援,都有重大的战略影响。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军队陷入没膝深的泥泞之中,舰队被吹离航道,轰炸机象呆笨的大海鸟一样被暴风或大雾困在地面上。以下两例足以说明气候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脉贯穿越南全境。由此而造成的气候条件制约着印度支那的一切军事计划。十月中旬到三月初,东北季风袭击安南海滩,将沿海平原变成一片沼泽,这时,柬埔寨和老挝却是旱季。五月到九月刮西南季风,情况正好相反。因此,作战计划必须根据这些情况来制订。

   在地球另一面的俄国,天气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九四一年六月,执行巴巴罗萨计划 [ 译者注: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九四一年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军事计划的代号。 ] 的趾高气扬的德国先头部队,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很快遭遇到泥泞和严寒。到十一月,残缺不全的卡车和履带车车队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圣诞节前,轻兵器、润滑油和汽车上的水箱都冻得结结实实。屠宰刀剁在硬得象石头般的马肉上立刻弹了回来。奶油要用锯子锯开。这些细节似乎是战术性的,但在战略上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核战争象常规战争一样,对天气条件也很敏感。尤其是受风影响的放射性回降微粒,可能招致战略上灾难性的后果。

   在地下、地面和低空爆炸核武器时,大量碎片被卷进蘑菇云的烟柱。颗粒最大、沾染最严重的放射性灰尘在爆炸后几分钟就降落在爆心投影点附近。但是,高空风把致命的放射性灰尘吹送到几百哩甚至几千哩以外,然后才降落到地面。由此造成的放射性回降微粒的数量、形状和杀伤力,随风速和风向的不同而悬殊极大。由于地形的掩蔽、侧风或当地降雨的影响,在各个扇形扩散面上会不规则地出现放射性最强之处和最弱之处。

   图8是博尔特兹曼和特克两枚核试验弹爆炸后记录下来的微粒回降图。这两枚核弹是在不同时间从内华达沙漠的同一个试验塔上进行爆炸的。一枚核弹的回降微粒大体上集中在东北方向,另一枚的则集中在西北方向。博尔特兹曼核弹图显示出在离爆心投影点约七十哩处有一个每小时五百毫伦琴的放射性最强的地区,它几乎位于每小时一毫伦琴的等高线的顶上;而特克核弹则没有那样大的偏差。

   能否推算出这些不稳定的回降微粒的散布图,取决于能否取得从地平面到同温层之间各层风力结构的数据。因此气象预报员必须估计到在不同高度上风向飞风力和剪切力的变化。但是,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预测也容易产生重大的误差。

   自然资源

   最后,如果不略微提一下自然资源——动植物和矿物资源,那么对地理的制约作用的叙述就不够全面了。

   在二十世纪,国家力量取决于多种经济基础。但不幸的是,世界上的人类社会却不公平地分成了“富国”和“穷国”。每个国家都缺少一些资源。但是,有些国家的情况比另一些国家更为严重。许多国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和平地增加他们的财富。有些国家则企图用强制手段弥补其短缺,它们造成了严重的战略问题。

   粮食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其次是原料以及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的手段等。汉斯·摩根索在他写的《国家间的政治》一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尽管(一个国家)拥有国家力量中的其它种种成份,……但是,长期地缺乏粮食,将迫使它在外交上处于软弱的地位,而不是强有力的地位。……

  粮食是如此,那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尤其是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当然也是如此。……

  今天,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在现代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方面,几乎完全能自给自足,而且至少控制着取得它们本身不生产的那些原料来源的途径,这一点并不是偶然的。

  因为对国家力量所需的原料进行控制的绝对重要性,已随着战争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所以某些原料在重要性方面超过了其它一些原料。……仅仅在几年前,能否控制铀矿对于一个国家的力量全然无关。……

  然而,铀的例子却说明了国家力量中的另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即工业能力。刚果拥有大量的优质铀矿。这一事实提高了该国作为战利品的价值,因而从军事战略观点来看,也提高了它的身价。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这并没有增强刚果的力量,因为刚果没有使这些铀矿能用于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工厂……

  由于现代化战争的胜利取决于公路、铁路、卡车、舰艇、飞机、坦克,以及从蚊帐和自动步枪到氧气面罩和导弹等各种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因而各国之间的实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生产更大、更好和更多的武器装备的竞争。

  因此,主要的工业国家必然是强国,而工业水平的变化,不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必然会引起实力方面的相应变化。

   日本近来已跃为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在许多人心目中,它也是世界上第三个超级大国。但日本表现出一种很有趣的反常情况:这个国家既有平时的巨大实力,又有战时不可克服的弱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上的虚弱实际上支配了日本的战略——东条首相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可以发起进攻,以及他可以打多久。在过去三十五年里,情况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事实上,日本对于外贸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了。结果,在四十年代导致日本在军事上失败的致命弱点仍然存在,就是说日本本国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也缺乏诸如动力燃料,铁与有色金属,石墨,钾碱,棉花和盐等原料。

   总之,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拥有庞大军事力量所需的经济潜力和国家安全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变化的观点

   再进一言。与一般的荒诞说法相反,地理总是随着季节性的、周期性的和偶然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位战略家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一项分析,签署“批准”字样,然后束之高阁。国家利益、目标、政策、局势或当代技术方面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新的地理上的相应变化。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