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原则·第四
作者:约翰·柯林斯 ·美国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在战争中死守教条的指挥官必败。
尤利塞斯·格兰特:《个人回忆录》
战略家和战术家都是从事一种难以捉摸和难以估量的工作。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都以作战原则为指导。这些作战原则是多少世纪以来积累起来的基本经验。
作战原则的起源
根据拿破仑的看法,作战原则就是“指导那些功绩已经载入史册的伟大将领们的原则。他们是: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古斯达夫·阿道夫 [ 译者注:古斯达夫·阿道夫,即古斯达夫二世,1611-1632年瑞典国王,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曾与丹麦、波兰和俄国作战。在三十年战争中屡败天主教联盟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 ] 、蒂雷纳 [ 译者注:蒂雷纳,1611-1675年法国著名元帅。 ] 、欧根亲王 [ 译者注:欧根亲王,1663-1736年奥地利元帅。在奥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屡建战功。 ] 和腓特烈大帝。他们指挥的历次战役如果作了详细记载的话,就是一部完整的论述战争艺术的著作;进攻战和防御战所应遵循的原则就会自然地从中产生出来”。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早期的战略家虽然尊重那些原则,但没有将它们有条理地记载下来。因此,对他们每个人贡献大小的评价,随着传记作者们的偏见而有很大差异。
提出明确作战原则的似乎开始于克劳塞维茨。他在一八一二年为普鲁士王太子所写的备忘录中阐明了五条原则。这些原则最初作为他所著《战争论》的附录问世的。至少还有三条原则是作为《战争论》第三卷的“组成部分”发表的。继克劳塞维茨之后,提出作战原则的有麦金德、马汉、福煦、杜黑和列宁等人。富勒显然是美国现代作战原则的先驱。他提出的原则最早出现于陆军部一九二一年颁布的训练条令(10-5)中。
各国的作战原则不同。例如,英国规定了十条 [ 译者注:表上只有九条。 ] ,俄国只有它的一半(见附表)。此外,各国的作战原则还在不断地变化。如一九四七年美国空军从陆军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军种后,陆军就将“协同原则”改为“统一指挥原则”,而珍视独立性的空军则仍保留原来的“协同原则”。尽管如此,许多原则仍保持着相当的稳定。只有少数原则明显地不一致。如赤色中国主张的“歼灭战”,在大多数其它国家的作战原则中是没有的。
。 | |||||||||||||||||||||||||||||||||||||||||||||||||||||||||||||||||||||||||||||||||||||||||||||||||||||||||||||||||||||||||||||||||||||||||||||||||||||||||||||||||||||||||||||||||||||
|
[ 注:表中左栏中的“,”用于分隔,第一部分对应右栏第一行,第二部分对应右栏第二行,依此类推。(由于制作时技术上无法实现,权宜之计。) ]
作战原则的效能
对任何作战原则效能的看法,长期以来就是有争论的。有些权威人士怀疑作战原则的价值,其中包括利德尔-哈特(虽然他本人对其中几条表示认可)。他说:
现在的倾向是寻求能用一个词来表达的作战原则,然而需要用千言万语加以解释。即使这样,这些“原则”仍然太抽象,以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它们的价值还要看各人对战争的理解而定。人们越是不断追求这种万能的抽象的东西,就越糊涂。这些东西,除了作为一种智力练习外,就象海市蜃楼一样,既达不到,也没有用处。
确实,没有一条作战原则是永恒不变的。就象物理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某些定律一样,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一定的结果。作战原则也不是那些稍有违犯就要罚款的严格规定。不是每条原则都适合各种情况,而且有些原则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然而,作战原则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作为一种依据,帮助那些制定和鉴定战略理论、方针和计划的人进行正确的判断。只不过使用原则的人应该认识到,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具体条件运用原则。
多年来,作战原则主要由军事战术家来解释。而研究大战略的人则需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对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关系作特别的解释,除武装力量而外还要考虑许多别的方面。现从国内外一些常见的作战原则中选出十二条稍加修改,排列如下。除前四条外,其他各条没有按特定的次序排列:
1 目 的 7 突然性
2 主动权 8 扩张战果
3 灵活性 9 安 全
4 集 中 10 简 明
5 节 约 11 统一指挥
6 机 动 12 士 气
对作战原则的逐条探讨
一、目的
大多数国家的作战原则都是从目标原则开始的。正如第一章所指出的那样,目标这个词容易引起混乱,因此将目标原则改为目的原则较为妥当。目的原则是政治目的加上军事目的。
明确的和可以达到的目的决定了任务,而战略则是完成这种任务的行动方针。为了能收到成效,每项计划和行动都必须有助于达成各种现实的目的。次要目的决不应影响主要目的。
最终目的往往是以武力、经济、心理或其它手段对敌方实施某种程度的控制。控制的形式、期限和强度的范围很广,从使敌人作较小的让步,到无条件投降或被彻底消灭。和平时期规定的目的到了战争时期很容易改变,因为在战争时期人们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战略家应当随时准备调整目的。
二、主动权
进攻行动是赢得并保持主动权和行动自由以实现既定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进攻行动能使指挥官按照他所希望的样式,在他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与敌人作战。防御战略应是在伺机夺取或恢复主动权时才主动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大战略不仅重视斗力,而且重视斗智。积极探求革新思想、发动外交攻势、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和竭力争取人心,这些只不过是少数可供选择的、可用以代替激烈战斗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看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方法。既可以退为进,也可以进为退,时而可以采取进攻性的防御,时而可以采取防御性的进攻。
无论战略的范围有多大,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掌握主动权的一方能迫使敌人被动应付,无法主动行事。正如亨利·哈勒克将军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忠告那样,他说,进攻战
是在外国的土地上(实际的或比喻的)进行的,因此损害不到进攻的国家,进攻战增加了己方的资源,同时却减少了敌人的资源;进攻提高了己方(人民)的士气,而打击了敌人的士气。
三、灵活性
灵活性原则承认,目的、政策、计划和程序不可避免地会有变化。这就导致了怀利海军少将提出的基本前提:谁也不可能肯定地预言战争将以何种样式进行。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根据其性质、迫切性、重要性和可能性,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一种战略的一方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它的对手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弱点而采取对策。必须有一系列灵活而机动的战略,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预料不到的情况。为不确定的情况制订计划并不象看起来那样危险;军事毕竟象人类的其它事务那样,也有某些规律可循。但是,死守着固定的情况制订计划倒是一切……错误中最大的错误。
令人遗憾的是,物质上的能力同智力上的计划相比,前者发挥灵活性的余地不如后者大。把物质的重点放在哪里是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必须按轻重缓急的顺序来确定。不管最后怎样决定,这种决定应该是富于想象力的。战略上的墨守成规等于犯了第八条大罪。 [ 译者注:天主教中有七大罪,即骄傲、贪婪、好色、发怒、贪食,妒忌、懒惰。作者在这里将墨守成规看成是与这七大罪同样严重的一大罪。 ]
四、集中
为了达到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是平时和战时顺利进行国家安全事务所必不可少的。总的数量上的优势,或者甚至质量上的优势,并非先决条件。正确的集中可以使劣势一方获胜。
首要的重点必须放在最优先的计划和最严重的外来或内在的威胁上,这样才能集中己方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拥有主动权的一方具有特别有利的条件,因为它能集中力量于已知的目标,而对方必须为准备应付紧急情况而分散力量。
五、节约
可使用的现有力量,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决不是无限的。因此,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使用力量,意味着必须在其它方面节约使用力量。
有节制地使用力量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次要方向上使用最低限度的人力物力;其二是从经过选择的某些的主要地区转移力量,但这要冒一定的风险。前者是最常用的办法,但对两种方法都要反复权衡。
在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领导人宣布自己的目的和有关政策时,必须掌握分寸,这样才能既保证达到自己的目的,又防止出现或者浪费或者无效的两种极端现象。常有可能仅仅以不“败”而勉强取“胜”。
六、机动
机动是实现集中的手段。机动是与思想上的僵化或物质上的静态相对立的。它意味着将战略重点迅速从一种方式转到另一种方式的能力,这同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调整部署一样重要。
孙子在许多世纪前就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 译者注: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战斗中,攻击方法不外直接与间接两种;二者结合起来就引起机动方面的无穷变化。 ] 根据计划、压力或意料不到的时机等情况,机动性不仅是军事的,也可以是政治的、经济的和心理的。无论如何,聪明的战略家应尽量依靠一切可以想象到的方法,避免实施要付出重大代价的正面攻击,力求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部署毁灭性的力量,以求迅速达成重要的目的。正确地计划和实施运动,直接有助于获得行动自由、扩张战果、避免失败和减少弱点。
七、突然性
突然性如能与秘密的、快速的、欺骗性的、创造性的和大胆的行动相结合,就能决定性地改变力量对比,为以极小代价换取极大胜利创造条件。没有必要完全出敌不意,只要使敌人看不到我们行动的全部重大意义,以致来不及采取有效的对策就行了。
达成战略突然性可以有许多形势。在军事上达成突然性的传统手段,包括易于识别的各种部队和众所周知的各种程序,可能是防御者最不担心的。达成突然性的其它手段,如果条件成熟,能收到更大的战略效果。西哈努克被废黜,使印度支那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可算是在政治上达成突然性的典范。珍珠港事件前,由于美国突然禁运废钢铁在经济上达成的突然性使日本不知所措。一九六八年河内发动的春节攻势在心理上达成的突然性导致约翰逊总统下台,并使和平主义席卷美国。在技术上达成突然性同样能起极大的作用。如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众所公认,达成突然性不会带来胜利,但它大大增加了胜利的可能性。
八、扩张战果
扩张战果可以加强锐势。它可使己方部队扩大与巩固战果,使敌人乱了阵脚而处于守势。聪明的战略家选择通向重要目标而抵抗最弱的路线,在敌人动摇时猛施压力,扩张战果,从而避免失败。
战略上的扩张战果远远不限于利用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它还同样地利用政治、经济或心理上的优势以及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九、安全
安全可以保存力量,并可减少敌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行动严重侵犯或干扰我方重大利益、财产、计划或行动的可能性。安全措施可以减少己方的弱点,从而可以增加行动的自由。
物质上的安全是指保护国家实体的重要部分(居民、机关、设施、资源和武装力量)不受国内外任何暴力的破坏。反情报活动通过准确地发现可能的破坏和颠覆活动以及制止敌人的间谍活动,有助于达成上述目的。执行积极的情报计划可以获得有关敌人能力和企图的重要情报,从而可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安全原则绝不意味着过分的谨慎,或者避免风险。好的进攻往往就是最好的防御。夺取并保持主动权能够破坏敌人的行动。
十、简明
简明的思想和明确而扼要的命令可以减少误解和由此造成的混乱。非常复杂的理论和任务通常能变为通俗易懂的词句。不论要求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总是越简明越好。
十一、统一指挥
不恰当地集中力量能妨碍基本目的的实现。统一指挥原则包括目的、行动和指挥的一致。它集中全部精力、手段以及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活动,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参战的全部文职人员和军人自愿合作,就能达成较好的协同。然而,由于人们通常具有机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特性,因此只有将必要的职责和权力赋予指挥部门,才能较好地保证良好的协作。
十二、士气
最后的一条原则,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士气。归根结底,战争,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最终都要成为一场对意志的考验,不仅是对武装部队的考验,而且是对全体人民的考验。竞争的强烈欲望一旦消失,一切就都完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五日,乔治·马歇尔将军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三一学院演讲时,把士气说成是
一种精神状态。它是坚强性、勇气和希望。它是信心、热情和忠诚。它是锐气、团结精神和决心。它是毅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必胜的意志。有了它,一切都可能办到;没有它,计划、准备、生产等一切的一切都等于零。
领导、纪律、友谊、自尊心和对事业的无限信心,都有助于提高士气。奇怪的是,痛苦和贫困也可能起相同的效果。心理上的攻势可为武力铺平道路,但反之却不行。拿破仑深信:“战时,士气与武器成三与一之比。”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大,但是,精神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作战原则的含义
以上简略的探讨可以归结到一点:成功的战略家决不会故意违反作战原则,除非他们事先对风险和代价进行过估计。用这个观点来衡量历史上任何一次冲突或国际紧张局势的读者,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有人会提出异议):这些作战原则是实用的,而且的确是有意义的。历史证明:胜者基本上都重视作战原则,而败者(不包括那些纯粹由于人力和物力原因而被击败的)则基本上不重视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