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公元1935年迄今)·第二十五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空战起源
从神话和民间的传说中证明,自人类进行有组织的战争之后,从空中进行攻击一直是人们渴望的梦想。骑上飞马的勇士,训练有素的天鹰运载着部队,这样的故事难以数计,更不必说骑着炮弹飞越敌人阵线的那些过于夸大其词的神话了。
自从1782年热空气球首次飞行成功以后,专业军人和军事学的初步涉猎者梦想把部队或弹药从空中运往敌后方敏感地区,就有了实现的可能。1794年在莫伯日的法国革命战争中,气球首次用于军事。美国内战中,气球广泛应用,但成效不大。当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巴黎被围四个月,共有65个气球在巴黎煤气厂充气后,执行向城外单程空运任务,共运输了23485磅急件,164名人员和381只信鸽。
正是这次任务表明战争中不能用气球进攻,因为这样做几乎肯定要失败。许多巴黎气球降落在德国阵地之内,有些飘落出海,至少有一个气球已飘到挪威。很清楚,气球必须有了更加容易控制上升和推进的方法之后,才能梦想飞到敌人后方去。
1903年莱特兄弟的发明找到了更好的路子。从第一次动力飞行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才间隔11年时间,飞机已发展成为战斗武器。第一架飞机意在补充信鸽进行通信和加强骑兵侦察。1907年美国陆军为此目的建立了陆军通信兵所属航空小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
从一开始,美国军人和军事航空人员就在考虑使用飞机遂行直接作战任务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有参战军队都想使用飞机。从仅能进行观察的侦察机演进到战斗机,是在飞机上装置机枪之后不久的事。机枪可以由驾驶员或观察员射击。这样,虽然军用飞机的主要用途仍是侦察,但飞机已具备了积极作战的能力,从此在战场上获得制空权就成为机载武器的任务了。
飞机里安装机枪的想法在战争中双方早有酝酿,但当时的飞机和武器有许多缺点,机枪需装置在螺旋桨翼旋转的半径之外,如装置在机翼上下,但这样很难进行有效地射击。解决的办法是把机枪安装在驾驶舱飞行员的旁边,这样飞机头部和武器可同时瞄向地面或空中的敌人。但是麻烦在于机枪子弹碰击螺旋桨,会很快把桨翼打坏。
法国人临时想出了一个原始的解决办法,即在螺旋桨翼上包一层钢板,这样本来要穿透桨翼的子弹就可弹跳出去。德国人从缴获的法国飞机上看到了这粗糙的防弹装置,进而在福克尔型单翼机上安装了性能良好的固定机枪,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快就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机枪射击时与螺旋桨旋转同步,子弹可在旋转的螺旋桨翼之间射出。后来在此基础上,法国人在纽波尔特飞机上安装机枪时,又作了改进。机枪装在机翼上的做法,当时还很少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三种不同的军用飞机:即侦察机、战斗机和更为笨重的轰炸机,轰炸机通常装置多个发动机。大多数是双翼机,也有三翼机和少数单翼机。
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队长休·特伦查德将军于1917年发展了合成战斗轰炸机,这是最重要的进步。把战斗机稍作改动,携带四颗轻型(25磅)炸弹,用以支援地面战斗,而战斗机的性质未变。这样,战斗机夺取空中优势的主要目的达到之后,就可以单独使用机枪,也可投掷轻型炸弹以支援地面部队。1918年使用战斗轰炸机,对于德国大规模进攻获得初胜是有贡献的。英国的战斗轰炸机在抑制德方进攻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英国的索姆河反攻(1918年8月)和美国的圣米耶尔进攻中(1918年9月),首次大规模使用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进行航空火力准备。
空军领导人员,尤其特伦查德将军强烈要求组建独立的空战军种,就象陆战有陆军,海战有海军一样。1918年初,特伦查德将军获得如愿,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改编成了独立的皇家空军。当然,应否独立这个问题还是可以争论的,但采取空军独立方针的英国和别的国家,总的看来,更加有利于灵活而大胆地使用空军。
空军的热心倡导者
20年代、30年代关于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军事理论家当中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有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等学英国的样子,建立了独立的空军,使空军与陆、海军平起平坐。但大多数国家还是把军事航空部队作为陆军的组成单位,在多数情况下,如像在美国,把军事航空部队分别编入陆军、海军。
虽然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创建了独立的空军,皇家海军却坚持要继续控制海上的飞机,尤其是舰载机。所以海军航空兵隶属于皇家海军,而不是皇家空军的组成部份。美国海军同样坚决要求控制海上空中力量,因美国的其他军事航空部队仍然置于陆军控制之下,这个问题争议不大。
最著名的空军倡导者是意大利飞行员朱利奥·杜黑。他在1921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做《空中指挥》。有些人把他比拟为伟大的美国海军倡导者——称他为“空中的马汉”。世界上的空军人员,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空军人员是同意杜黑下述论点的:即在未来战争中,将依靠空军取胜,空军需要袭击敌国后方地区和地面战线。早在严阵以待的敌方地面部队作出反应之前,敌方工业国家的作战能力已被破坏,人民受到恐吓,继续作战的意志已被摧毁,杜黑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中,空军占据第一位,而陆、海军已沦为空军的支援部队。无怪乎大多数将帅不同意这种观点。当然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空军人员和一些军事战略方面的文职著述家是同意这种观点的。
有趣的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之际,美国空军虽然还在陆军控制之下,却像英国皇家空军人员一样,热情地采纳了杜黑的主张,同样有意思的是,德国空军虽然是个独立的军种,但只作为陆军和海军(一定程度上)的助手在使用,从未真正试验过杜黑的论点。许多英国人把特伦查德的理论,许多美国人把米切尔的理论和杜黑的论点是等量齐观的。
事实上,诚如我们所见,空军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指挥和结局的影响,比大多数将帅在战前的估计要大,但还达不到杜黑、特伦查德和米切尔所预料的那种程度。事实很显然,如果武器的杀伤力能够达到极大数量级,战略空军理论才能成立。高爆炸药可以造成惊人的破坏,但炸药本身还不能如杜黑所言,可以摧毁某个国家及其作战能力。原子弹的使用(这一点杜黑并未估计到)才给他的理论赋予了真正的意义。
技术和飞机的发展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技术进步,尤其在发动机和飞机结构上的进步,明显增大了飞机的速度、航程和运载能力。这期间出现了现代高速战斗机和近程、远程轰炸机样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殖民地边界战争或种族战争中把飞机看作是一种效果极好的惩罚性武器,使用飞机不仅对地区暴乱能作出快速反应,而且常常因此而避免了代价高昂的地面讨伐战。
英国的飓风,尤其是喷火式战斗机是下单翼单发动机的典型机种,在德国,梅塞施密特Me109是典型机种。这些飞机在机翼上安装了多达6挺或8挺机枪,改装后并可运载轻型炸弹,起到轰炸机的作用。其飞行速度每小时达350到400英里。
双发动机的下单翼轰炸机(道尼尔、海因克尔、布伦海姆等各型号)也出现在这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现代轻型、中型轰炸机的样机。这些飞机的航程、速度、载荷量都有提高,可以装载更多的杀伤武器,航程可达500英里。这些飞机在当时已可大批量生产。
1935年,美国生产了战略轰炸机样机,设计者意在实现杜黑、特伦查德和米切尔所预言的那种战争。B-17或“飞行堡垒”是第一种现代化的四发动机远程轰炸机。B-17和基本相似的B-24“解放者”和更先进的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B-29“超级空中堡垒”,在击败德国和日本时起了主要作用。
1939年,英国雷达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战斗机的引导方法。无线电通讯和控制中心发展后,就能够十分有效地使用战斗截击机。新引导系统增大了英空军单机或多机作战的效果,为英国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质量稍优于Me-109,实际上在英国战役中,喷火式战斗机尚未充分发挥潜力。大部分喷火式战斗机装备有甚高频无线电,但因有些喷火式战斗机中队和大部分飓风战斗机中队尚未装备无线电,所以只能以高频通讯实施无线电指挥。
德国空军和闪击战
新型战斗机和轻、中型轰炸机性能日益提高,为创建第一支现代战术空军——德国空军提供了手段。西班牙内战为地面武器及其原理的发展提供了试验场地,同样也为飞机和空战提供了试验场地。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对于飞机的战术运用都获得了相当的经验。当时德国和意大利支持佛朗哥将军的西班牙“叛乱者”;苏联帮助“忠于共和政府者”部队。后来,德国空军与装甲师、步兵师互相协同,才得以快速蹂躏波兰、法国、巴尔干半岛各国和苏联西部。德国进行闪击战,几乎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就能决胜。
当然,闪击战大大得力于德国人有效而彻底地改革了战术空中支援。他们从闪击战的原理出发,把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组合成一个战术武器系统进行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和英国都试验过战斗轰炸机空中战术支援的原则。但实施这个原则最成功的第一个战例还是德国入侵波兰之战。德国人在此次入侵中,飞机和装甲车辆的协同也是成功的。这一点早在20年前就为某些英国人如斯温顿和富勒所预见。
在飞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支援之下,装甲纵队的包围行动体现了战术空军的三个基本功用,就是:(1)击败空中之敌,摧毁和压制敌空军基地以取得空中优势;(2)遮断交通线以断绝敌方增援和供应;(3)用航炮对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火力支援,攻击战场目标。德国起先最强调第二方面。因为德国第一个对手在空中只能进行微弱抵抗,而德国空中武器对于暴露的静止目标最为有效。经过西线八个月的“假”的战争僵持局面之后,德国继续对荷兰、比利时、法国进行了同样的闪击战。上述战争中斯图卡和梅塞施密特飞机大力支援地面部队行动,尤其对于交通中心和车辆集中地区是个致命的威胁,这些飞机还承担侧翼掩护的任务。
英国和美国空中支援的基本原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和美国也想要发挥空中支援的潜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空中支援方面最重大的发展是在中东战场。1943年英空军在阻止隆美尔向埃及进攻的战斗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空中和地面部队之间灵活协同的程序由英国战场司令官制定。司令们在这时候才能第一次搞清楚德国人早已实施的战术空中支援三大任务。英国和德国在方法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空、地指挥关系问题。按德国的体制,空军指挥官隶属于地面指挥官,并按地面指挥官的要求部署部队。如无重大空战,这样也无多大问题。但英国人发现在与凶恶之敌较量中,若要夺取或阻止敌人取得空中优势,空军将顾不得地面战斗如何,只能把夺取空中优势作为第一位目的。因此,空军指挥官必须从最适宜于空战的原则出发来部署和使用部队,对地面目标则顾及甚少或不予关照。
美国参战后,起先是按德国的体制行事的,但在突尼斯早期空战和地面战斗中遭受严重损失之后,美国采取了英国体制,成了美国认可的空战原则。战后,根据飞机的急剧变化,对于上述原则是否正确,又引起了许多争论。不过从1942-1945年的飞机和武器情况看,当时采取这种原则,无疑是最好地发挥了现有能力。
在对日本的战争中,确定战斗机的首要任务从未象在北非和欧洲作战中那样成为严重问题。部份原因是,经过几个月的交锋之后,日本在空中的抵抗不象德国在西线那样激烈。因而在太平洋和亚洲大陆战场上,陆军飞机、海军飞机和海军陆战队飞机的作用与早期欧战中德国空军的战术支援作用十分相像。太平洋地面战斗中飞机的最佳使用是对敌滩头防御实施猛烈轰炸和支援两栖登陆。在中太平洋作战中,航空火力准备的任务以及随后对地面战斗的紧密火力支援,主要由舰载机执行。
在西南太平洋,空中支援任务通常由第五航空队的战斗机执行,其机场在离滩头堡500英里之内。只在霍兰迪亚和莱特湾登陆战中,突击部队起初依靠舰载机支援。两次登陆战斗空中支援效果都很好。只是莱特湾海战时,日本陆基飞机在滩头与虚弱的美国舰载航空部队较量中,一度短暂地占有空中优势。由于美军快速改建了岸上机场,陆基战斗机迅速到达,加上航空母舰的增援,形势立即有了改变。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地面部队再未遇见严重的空中抵抗。
在缅甸和中国作战中,1941年底和1942年初,日本具有空中优势,但到1943年,情况有变化,主要因为日本被迫把绝大部份空中力量部署在太平洋上以对抗美国,这样盟国完全控制住了缅甸上空,盟国飞机在华南和华中上空也很少受到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类主要武器(空中格斗武器除外)与对地战术空中支援有关。第一类是防空武器,这是地面部队用以回击进攻飞机,以限制其夺取空中优势;第二类是飞机用以攻击地面目标的武器,这有助于夺取空中优势。
防御空袭
首批防空武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兵的步枪和机枪,用以对抗扫射的战斗机。这些武器一般用处不大,仅仅对维护受到惊吓的部队士气有所帮助。后来使用了特别装配的0.3英寸和0.5英寸口径的机枪,附有粗糙的瞄准装置,可以使机枪对攻击飞机作“前置瞄准”。也还使用了附有类似粗糙瞄准装置的轻型火炮。这些火炮发射装有瞬发引信和定时引信的高爆弹。可是这些防空武器效果仍不理想。
两次大战之间,所有国家的高射炮都有极大改进。由于加强防空的需要,军用电子技术大为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有了较为精巧的计算装置(与现代光学设备相结合),可以精确追踪飞机,预测飞行路线,测算距离、高度和高爆弹到达拦截射向点的飞行时间。通过这种计算装置可以电动调整火器的左右高低射向。这些改良,对于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确是致命的威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飞机性能已有提高,那些改进后的武器,精度相对又显得差了。所以这次战争中飞机损失率虽极高,原因还不在于此。
无线电引信或者延炸引信的发展(见第24节),大大增进了高射炮的杀伤力。由于雷达跟踪设施和电子装备的发展,高炮对于低空飞机的杀伤力进一步增大,然而为抵销新技术效果的反措施又跟着出现。如1943年盟国轰炸机进攻时,撒布“金属干扰带”或者无数金属箔片以干扰德国电子防御设施。具有“机载导航雷达”系统的飞机,高速、高空飞行能力日益提高,能够用雷达发现并指示目标。这就大大抵销了新的防空技术的优势。
防空武器的近期发展包括大型火箭发射的自动寻的导弹或电子制导导弹。
航空武器与地面目标
谈到空对地武器,至少直到50年代,主要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过的两种,即机枪火力和小型杀伤高爆炸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增加了很重要的两种,即凝固汽油燃烧弹和火箭。这两种武器增强了空中支援的实际效果,亦有助于增长己方士气和瓦解敌军士气。
空中对地面目标的袭击效果,就摧毁杀伤力而言,不能尽如人意,而人们对一架较小的飞机能集中装载数量惊人的武器弹药,曾寄以更大的希望。飞机历来在发现和攻击远距离目标时精度差,飞越目标时速度高,飞机作为射击平台与地面相比不太稳定。不过当炮兵支援有限,或火力不能有效打击目标时,飞机常常在支援地面部队时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支援飞机对地面部队的士气影响极大,对被攻者可使其士气消沉,对被支援者可使其士气振奋。
空军和后勤
飞机的后勤支援潜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尚未被完全认识,但使用运输机进行空降突击,许多国家在战前就认识到了,德国人和俄国人曾进一步发展了空降作战原则。使用运输机对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后勤支援,大量地面部队的战略性空中转移,日常的和大规模的空中后送伤员等等,这些做法都是美国人在英国大力配合下首先实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缅、印战场上,最广泛实施的是空中运输。史迪威将军在北缅的作战部队(最后战斗实力超过六个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全由空运解决供应。能远程突进温盖特的钦迪特旅全是依靠了空军进行突击、空中战斗支援和空中后勤支援。斯利姆将军的第14军在中缅进攻的胜利高潮中,主要依靠的也是空中供应。与此同时,在更靠北的地区,中国人和美国人也是靠空中供应进行作战的。上述种种显示了飞机惊人的空中后勤支援能力。
空降作战
空中突击部队如同装甲师,是属于20世纪型的部队,它的特点、训练、武器和技术等方面都需从特定任务出发加以考虑。部队的使用原则必须和其特点和所执行的任务相一致。不仅空降部队内部要协同,还必须和执行共同任务的其他作战部队协同。例如在空降突击的情况下,有一条主要原则是:空降部队必须迅速和配备有重武器的常规部队会合,这就是协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机件不可靠,载荷能力有限,起飞性能不稳定,这样,作战中就不能用飞机运载部队作战术上的调度。而且,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时,普通的和驾驶员专用的降落伞才得以改进完善,这种降落伞能快速张开,便于携带,牢固结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部队进行空运的必需条件已开始趋于成熟。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结束,美驻法勤务部队的威廉·米切尔准将,已准备于1919年进行空降作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德两个政治上具有明显侵略性的国家曾坚持不懈地试验过空降作战,或许这也是自然的。苏联在1930年就进行过试验。德国自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也跟着进行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苏、德两国已拥有师规模的伞降部队和空运部队。
当时其他西方国家这方面的进步不太显著。美国在1928年的陆军训练中,曾用降落伞投降过少量人员和装备,随后,还偶尔进行伞降训练,但直到1938年才将空降作战列入陆军条令,到1940年才开始整编和训练空降部队。英国虽然早在1927年已进行试验,但也是到1940年才组建了空降部队。法国和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还没有空降部队。
俄国在空降部队的发展方面超过所有其他欧洲国家,虽然就空降作战而言,他们是微不足道的。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并不令人满意;接着1940年,空降部队在芬兰的作战也令人失望。所以大家都不再重视空降作战,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分别在荷兰和克里特岛空降成功,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也使苏联恢复了对空降作战的兴趣。德国对苏侵略时(1941年6月)苏联有三个前出的军,每军配属了一个空降旅,装备齐全。以后几次主要作战中,苏联空降部队屡遭挫折加上飞机缺乏、作战又有紧急需要,所以就把空降部队作为常规地面部队使用了。
1940年以后,德国空降部队的发展情况很少透露,但成效显著。德国在大战之初,空降战获得成功,不仅因为实事求是地估量了空降部队的局限性,而且还能冷静地对待任务和客观地估计他们的能力。所以除一、二次例外德国人一般不给仅装备轻武器的空降部队分配不适当的任务。他们在条令上规定空降部队应与装备重武器的常规部队迅速会合,条令中最后特别强调了要充分利用突然性的作战原则。
1940年春天,德国以经过训练的空降兵4500人组成第七空降师。该师隶属于空军,而不归陆军领导。德国空降师下设三个步兵团、一个通信营、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营、一个反坦克营和一个高炮营。辅助部队和其中的一个步兵团是由滑翔机运输的。
德国为增进空军空降师的能力,对陆军第22步兵师(12000多人)进行了机降训练。用来进行空降作战、投伞空运、滑翔机牵引和部队运载的飞机都是容克52式运输机,这是一种能装载22名武装士兵的三引擎单翼机。1940年时的滑翔机是DSF230式,能载9名士兵。
从现代意义上说,上述两个师中只有一个才是空降师,另外一个是可以机降的步兵师,这就是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西线进攻时所拥有的全部空降力量。考虑到德国空降部队人数不多,其所获战绩已很辉煌,主要原因是他们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富有胆识,战术上足智多谋。例如德国人用了投降假伞兵的办法把敌方注意力引离实际投降地域,并在这些地域造成增大实力的印象。另外一个办法是对空降地域实施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有可能时,也进行炮兵火力准备。1940年5月10日德国实施空降战,主要针对荷兰,只留下500名士兵的预备队用于比利时。对荷兰实施空降战的主要目标是鹿特丹、多德雷赫特和莫尔地克的桥梁。海牙只作为第二位目标。四个伞兵营、一个空降团进攻三个主要目标,获得完全成功,损失极小。一个伞兵营、二个空降团进攻海牙,伤亡惨重而导致失败。
德国在比利时的空降作战获得险胜,但战绩出乎意外地辉煌。此次作战的目标是“马斯特里赫特附属地”以西阿尔贝河上的两座桥梁和埃邦埃米尔堡,该地扼守空降地域翼侧。攻占运河上的桥梁和要塞是场漂亮仗,并不费事。但荷兰人成功地炸掉了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桥,滞迟了自东而来的会师部队,但并未影响最后结局。
此外,德国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进行了四次空降作战,其中克里特岛是一次大规模的空降战,是历史上唯一仅由空降部队进行的主要战役。德国空降部队和飞机的损失十分严重,从此再也无法进行重大的空降战。
进攻克里特岛是由第7空降师在希腊第五山地师支援下进行的。按计划此次登陆战可以立即得到舰载部队的支援,但海上支援遭受英国海军阻挠。该岛英国战斗机的防御十分微弱,空降第7师着陆是在德国空军严密掩护下进行的。但空降部队着陆后受阻,遭受严重伤亡,于是决定第5山地师着陆。若不是冒着英国人的炮火,在表列梅机场着陆成功,山地第5师的增援也要失败。表列梅机场着陆成功为最后进攻获胜奠定了基础。
德国空降战虽有局限性,但对所有参战者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以后又为盟国的经验所印证。空降作战中突然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达成突然性,就必须迅速猛烈地扩大战果,不给敌人以喘息和作出反应的机会。
空降作战中陆军和空军各自分开指挥会造成困难,因为伞兵和滑翔机降部队不可能装备齐全,以对付地面的顽强防御,尤其缺乏装甲车辆和反坦克武器,使情形更为困难。所以,空降部队着陆后,必须迅速在短时间与常规部队会师,这一点对于取得胜利十分重要。最后要注意,空运要和地面部队的行动相适应。
随着战争的进展,美国、英国在进攻中经常实施空降。部队经常由飞机空运,然后伞降到地面,或者由滑翔机运载,进行“摔机”着陆。
在海上,飞机对于水面部队的支援,其原理与陆上相似,虽然在某些重要细节方面有不同之处。两次大战接近结束之际,专家们对于空军能力及其局限性的看法,意见极为分歧,但空军已成为战斗部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在这一点上,大家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