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付危局,关东军组建新部队·第一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走向末路·第七》
出自————《战争通史》
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至1945年,从关东军抽调出较多的部队,1944年调出的12个师团(内1个战车师团),主要是调至太平洋地区和我国关内战场(1个师团),以加强太平洋上的防御和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
1945年从关东军调出的10个师团(内战车师团1,飞行师团2),主要是调至日本国内和朝鲜南部与济州岛,以部署本土及朝鲜之最后防御。
凡是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朝鲜军以及日本国内调至东南亚、太平洋地区之日军部队,后来因海上交通已全被美国空军、海军所遮断,大量的运输船只被击沉,不少成建制的部队与装备被淹死或沉于海底而都没有返回。从1945年初,日军被迫不再向太平洋地区各岛增派陆军部队。原在各岛上之日军因无交通工具,相互亦无法往来,有些岛屿,美军为减少伤亡和增强进攻速度,则采用“越岛进攻”的战术,对困守在一些孤岛上的日军,只在一定距离的海上进行游动监视,迫使其坐以待毙。因此,凡在这些地区的日军,不是被全歼就是被饿死或最后投降。
(一)1944年关东军新组建之部队
1944年,关东军新成立了6个师团、3个旅团及其它特种兵部队,计有:
6月13日成立:
(一)第107师团
(二)机动第1旅团
(三)富锦驻屯队(阵地守备,设防于富锦及五卧虎立山)
(四)第14国境守备队(凤翔)
(五)第2游击队(该游击队所属分支较多,由汉、蒙族人员组成,大部由陆军中野特务学校毕业之军官控制)
6月26日成立:
(一)独立速射炮(反坦克炮)第17、18、21、22、23、24、25、26、27、29、30、31、32中队
8月5日成立:
(一)第108师团
(二)第111师团
(三)第112师团
10月11日成立:
(一)第119师团(由海拉尔第8国境守备队和原驻海拉尔已被调往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第23师团之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二)独立混成第73旅团(由原驻孙吴县但已被调往菲律宾中部宿务岛的第1师团之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三)独立战车第1旅团(由原驻勃利县己被调往菲律宾吕宋岛的战车第2师团之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四)独立野炮兵第13、14大队
(五)独立重迫击炮第23大队
(六)迫击炮第17大队
11月24日成立:
(一)第120师团
飞行部队,在东北的日军第2航空军,于1944年其各飞行师团、飞行团、飞行战队,大部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兵力已相当薄弱。后来日军大本营确定,关东军所属之航空部队,大体上维持目前之状况,有事时予以增强。并确定以关东军驻区较稳定之环境与诸多之机场,作为培养新飞行员和提高飞行人员战斗技能的基地。此时,日本国内昼夜遭到美军大机群的空袭,新飞行员的训练已难以正常进行,因而陆续将一些训练机构迁来东北。
1944年,关东军成立之飞行部队,计有:
3月8日成立:
(一)第101教育飞行团,该团辖以下8个教育飞行
第23教育飞行队 强击机 驻勃利县青山堡机场
第24教育飞行队 重轰炸机 驻齐齐哈尔机场
第26教育飞行队 战斗机 驻佳木斯以东蒙古力机
第42教育飞行队 侦察机 驻齐齐哈尔大民屯机场
第4练成飞行队 “一式”战斗机 驻沈阳机场
第13练成飞行队 “一式”战斗机 驻长春机场
第22练成飞行队 “九九式”强击机 驻熊岳机场
第5练习飞行队 “九五式”教练机 驻绥中、兴城、锦州机场
以上之教育飞行队,是训练驾驶术完成后的新飞行员分科基本战斗技术,在高级教练机和“九七式”战斗机上进行,其训练时间通常为4个月;练成飞行队是改装战斗机种,训练战斗课目,准备补充部队,其训练时间亦为4个月;练习飞行队为训练新飞行员。
5月4日成立:
(一)第1独立飞行队(重轰炸、强击机各1个中队,作执行特殊任务之用。先驻于公主岭机场,以后即移驻至延吉以西之敦化北机场)
8月19日成立:
(一)独立飞行战斗机第25中队、轻轰炸第41中队
另外,在1944年关东军还成立了13个飞行场大队(场站),第28、第50两个航空基地司令部,第11航空情报联队,7个对空无线电通讯队。这一年还从日本国内调来战斗机第104战队驻沈阳,企图抗击美军轰炸鞍山、沈阳、本溪、大连等地的第20航空队。
关东军直属单位,在1944年新成立之部队有:
(一)通讯第27、31联队
(二)野战高炮第85、88、90、91、92大队
(三)独立野战高炮第55、56、57中队
(四)鞍山防卫司令部(以高炮部队为主)
(五)关东军野战铁道队、铁路工务队、铁路桥梁队
(六)大陆铁道队
(七)关东军特种情报队
(八)关东州2个警备队
(九)鞍山、本溪、抚顺警备队本部
(二)1945年关东军新组建之部队
1945年关东军新组建的部队,计有16个步兵师团、13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战车旅团及其它特种部队,即:
2月26日成立:
(一)第121师团(由28师团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二)第122师团;
(三)第123师团(以独混第73旅团为骨干编成);
(四)第124师团;
(五)第125师团(由57师团留守人员与法别拉第13国境守备队编成);
(六)第126师团(由庙岭第12国境守备队及25师团留守人员编成);
(七)第127师团(由珲春五家子第9国境守备队为骨干编成);
(八)第128师团;
(九)独立混成第77旅团(由骑兵第3旅团改编);
(十)独立混成第78旅团(由71师团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十一)独立混成第79旅团;
(十二)独立混成第80旅团(由23师团留守人员为骨干编成)。
关东军于7月10日接到成立以下新部队之命令时,其国内外之形势已很紧张,德国已于5月8日向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投降;距日本本土很近的冲绳岛已于6月21日被美军攻占;由史巴兹上将指挥的美国战略空军总司令部已移至西太平洋上的关岛,其所属之各重轰炸航空队亦分别进驻于关岛、冲绳及塞班和提尼安岛,集中轰炸日本本土,并向朝鲜湾及日本海南部沿岸海域布放了3678颗水雷;为挽救日本帝国之垂死命运,奉命向国民党军队进行和平试探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已于7月9日至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集与第10战区第15集团军总司令何柱国进行接触;7月10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根据裕仁天皇7月7日之旨意,决定派遣特使去苏联,请求苏联居间调解结束日本之对外战争。按7月10日命令,关东军新组成之部队为:
(一)第30军司令部(驻长春)
(二)第134师团(由凤翔第14国境守备队,富锦驻屯队,独立混成第78旅团编成)
(三)第135师团(由绥芬河第2、虎头第4国境守备队主力,第46兵站警备队,独立混成第77旅团编成)
(四)第136师团
(五)第137师团
(六)第138师团
(七)第139师团(由第77、79、50兵站警备队编成)
(八)第148师团(由第62兵站警备队为骨干编成)
(九)第149师团(由第74兵站警备队一部为骨干编成)
(十)独立混成第130旅团
(十一)独立混成第131旅团(由第74兵站警备队一部为骨干编成)
(十二)独立混成第132旅团(由东宁第1、绥芬河第2、鹿鸣台第3国境守备队各一部为骨干编成)
(十三)独立混成第133旅团
(十四)独立混成第134旅团
(十五)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十六)独立混成第136旅团(由霍尔莫津第5、瑷珲第6、黑河第7国境守备队各一部为骨干编成)
(十七)独立混成第137旅团
(十八)独立混成第138旅团
(十九)独立战车第9旅团(由在四平教导战车旅团一部编成)
(二十)关东军第2、第3特别警备队(由情报部队、宪兵、兵站部队、治安等部队编成,在编成中苏军已攻进东北)
(二十一)第9、第12游击队
(二十二)野战重炮兵第30联队(10.5加农)
(二十三)独立重炮兵第19联队(24榴)
(二十四)独立重炮兵第21大队(15榴)
(二十五)独立重迫击炮第27大队
(二十六)独立重炮兵第6中队、独立重迫击炮第1中队
关东军之直属单位在1945年新成立的部队有:
(一)关东军通讯部队司令部1个;
(二)通讯第37、42、54、55、56、57、58、59联队;
(三)独立铁道6个大队;
(四)独立汽车第111、112、113、114、115、116大队;
(五)关东军兵工厂、兵器补给厂、航空厂、被服厂、粮秣厂、军需品厂、卫生材料、兽医资材厂增编。
(三)关东军航空部队
1945年,关东军飞行部队只成立了第57、58两个地面航空地区司令部,和7个飞行场大队。此时因其国内各航空工厂,均遭美军致命性的轰炸而中断生产,致无新飞机装备部队,在太平洋前方有些飞行战队因得不到飞机补充,而被迫解散加入步兵进行作战,因此,关东军从这一年开始直至投降,没有成立新的空中部队。
因东北地区暂时尚处于稳定,日军大本营根据这一情况,将其国内陆军航空士官学校第59期的新生转来东北,进行初级飞行训练。该单位由其学生队长立山武雄率领,总人数约为4500名,于1945年的4月,从日本的富山县伏木港,经日本海至朝鲜元山港上陆,以后即经图们进入东北。其驻地分布为:
陆军航空士官学校派遣队队部 驻牡丹江
航空材料厂 驻牡丹江
第21中队 驻白城子地区之镇东、镇西
第22中队 驻勃利县杏树屯
第23中队 驻温春、东京城(均在牡丹江市以南)
第24中队 驻白城子以西之平安镇
第25中队 驻牡丹江及其以西之海林县
陆军航空士官学校派遣队,共有约690架各种教练机。其中“九九式”高级教练机150架,“一式”双座教练机40架由日本飞至东北;另外“四式”初级教练机约500架由海上运至东北。当时日本从印尼及婆罗洲已很难运回石油,因1945年的1月10日以后,美海军海尔赛的第3舰队已进入菲律宾以西的南海,10日在海上截住日军从西贡开往菲律宾增援的船团及护航舰队,在离西贡约160公里的海面进行了海空战,海尔赛的旗舰“密苏里”号以9门40公分口径的主炮与各舰的火力一齐向日军的护航舰队及船团攻击,结果日舰25艘被击沉,13艘被击伤,飞机39架被击落,其它日舰退回西贡。号称“雄牛”的海尔赛接着于11日对西贡进行炮击,日本海军均退避港内。继而美军第3舰队北上,对海南岛、广州、汕头进行了空袭,以后又驶至台湾海面,至此日本与东南亚海上运输,已直接受到威胁。从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文莱、海南岛等地运向日本的石油、锡、橡胶、矿石、大米等物资,已被迫中断。日本对此亦预有准备,以部分代用品来解决一些奇缺物资,采用配给制,对重要物资进行控制。
为解决石油不足,日本陆军在1944年的12月8日即已下令规定:陆军航空学校训练新飞行员,全部以酒精代替汽油;一般机种之战斗飞行部队,须使用80%的酒精;新型机种之战斗部队,使用各为50%的酒精和汽油。
转至我国东北的日本陆军航空学校之新飞行员,根据以上规定,即全部使用由抚顺工厂生产的无水酒精,作为航空燃料进行训练。这批飞行学员有些从5月20日开始,飞“九九式”(即1939年定型生产)高级教练机,预计8月上旬结束。可是在8月上旬,苏军的大部队已从东、北、西三个方面攻进了东北。
1945年的4月5日,苏联通告日本,苏、日中立条约不再延长。5月初德国亦被迫投降。根据以上情况,日军大本营即开始增强关东军和朝鲜军之兵力。5月30日调中国派遭军驻北平的川岸健一中将之第63师团、驻新乡的铃木启久中将之第117师团、驻武汉的佐佐真之助中将之第39师团至我国关外战场,归关东军建制。调驻汉口的栉渊鍹一中将之第34军军部、调驻济南的藤田茂中将之第59师团,归朝鲜军(第17方面军)建制,并布防于咸兴地区。同日还命令关东军、朝鲜军、中国派遣军做好对苏联之作战准备,并调其国内之第42师团,前出至千岛群岛的得抚岛布防。
关东军的部队经调出、新编、调入之后,当8月9日苏军进攻东北时,关东军辖有两个方面军、5个军、22个师团、12个旅团(以上不包括朝鲜军的两个军、9个师团、3个旅团);第2航空军仅有1个战斗机战队(104战队,飞机45架)、1个独立战斗机中队(“二式”双座战斗机25架)、1个独立侦察第81中队(“百式”侦察机约10架)、羽攻击队,轻、重轰炸机各10架。也就是说关东军的正式空军到最后仅有1个战队、1个攻击队又两个中队,作战飞机共约100架,其余就是陆军航空士官学校和教育飞行队约700架教练飞机。
关东军的这些部队共约70万人,但大部为新兵和年纪较大的再次入伍兵,装备又非常缺乏,均是在处于整个战事失利的情况下组成的,人心极度纷乱。
(四)关东军之人事变动与战备之今昔
东条内阁因太平洋战争失利而遭到追究,被迫于1944年7月18日进行总辞职,小矶国昭于7月22日组成了日本第41届新政府。
接替东条为参谋总长的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于7月18日飞离长春,后任关东军司令官为原训练总监山田乙三大将,关东军参谋长仍由笠原幸雄中将担任。
小矶新内阁的对苏外交方针是:继续维持中立关系。进而谋求邦交的好转。实际无论是从常识方而或日本国力方面看。此时的日本己不敢与苏联公开为敌。日军大本营在对苏的军事方针已有所考虑之后,于1944年8月上旬,即令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草地贞吾中佐回国详细研究了关东军对苏作战的两种进攻,四种防御方案,具体是:
第一方案:由满洲里方向出击,攻向赤塔、乌兰乌德、到达伊尔库茨克。这还是1940年以前的想法;
第二方案;对东面、北面进攻,在西面的海拉尔进行抗击。这是1942年所定的方案;
第三方案:扼守住完达山至沈阳以东的地区,与朝鲜联成一片,放弃西满地区;
第四方案:扼守住长春至图们一线以南、长春至大连一线以东地区,使后方与朝鲜相连;
第五方案:扼守朝鲜北部边境,全部放弃东北;
第六方案:对东北全域进行防守。但由于兵力不足,交通不完备,仅靠关东军自身力量难以实现。
关东军对苏战备方面尚有一个不利因素,就是驻蒙军未能按1943年7月15日其大本营的“蒙疆方面作战准备要纲”中建成预定防御工程。这个防御工程要求在阴山山脉的前方地域各要点上筑成据点式的坚固防御阵地,并进驻一定数量的部队。另在张北地区增设三处机场,以备进驻4个战斗机战队,轻、重轰炸各一个战队。
这一庞大的军事工程,目的在于从侧面支援关东军对苏进攻:对北方的苏蒙军进行战略警戒,确保华北。
为建筑这样的工程,驻蒙军在6月间即成立了由吉冈善四郎少将为首的筑城部。后来因此项工程太大,材料不足,加之在1944年的3月驻包头的第3战车师团南调,参加大陆交通线的打通作战,7月间驻内蒙的第26师团又调至菲律宾,整个战局都起了变化,因而该项计划也作了改变,将其缩小。
日军大本营根据草地贞吾的回报,根据东、西两战场的情况,以及根据美军逐渐接近日本本土、苏军当前还不会对东北进攻等情况之后,于1944年9月18日向关东军发出:大陆命第1130号命令,内容是:从今年以后,要集中力量击溃美军主力,对苏应极力防止发生战争。
关东军从1934年开始即着手对苏战备,10年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虽然此时苏联还在欧洲对德进行殊死作战,但日本由于自身陷入我国、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很难自拔,而不得不放弃他传统的对苏侵略计划。
从1934年开始,为了加强对苏战备,关东军与伪满政府,强征大批东北民工,掠夺了东北大量物资,先后在东北的边境建成了有山内坑道联系着的筑垒地域15处;建成了7条战备铁路以适应大量军运的需要;在东部地区、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建成了161处机场等等,即:
(一)边境筑垒地域,从珲春的五家子开始,沿国境线至黑河和海拉尔。除海拉尔筑垒地域(主要是市北的北山山内的多路水泥坑道和地下人员居住房间与弹药仓库等)为内地防御性质外,其它全为进攻出击时的战术支撑点,以掩护步兵出击。
在这15处筑垒地域内共驻有步兵102个中队,炮兵56个中队,工兵26个中队,有各种火炮509门,其中包括15榴、15加农、24榴、30榴和40榴炮。使炮兵与步兵达到2:1的比例。筑垒地域的分布是:珲春五家子(第9国境守备队,下同)、东宁三岔口(第1)、绥芬河市南鹿鸣台(第10)、绥芬河(第2)、绥芬河市北观月台(第11)、鸡东半截河(第3)、密山庙岭(第12)、虎头(第4)、凤翔(第14)、孙吴的霍尔莫津(第5)、瑷珲(第6)、黑河(第7)、黑河北法别拉(第13)、海拉尔(第8国境守备队)。诺门罕事件之后,日军在白城子西部的阿尔山口还建筑了一处守备阵地,驻有步兵10个中队,炮兵4个中队,工兵1队。
(二)建筑战备铁路。这些铁路建造目的,一是便于向边境调动部队、进行出击,一是为了迂回苏联的沿海州地区。新建的铁路有:——图们经牡丹江至佳木斯;——林口经鸡西市、密山、虎林至虎头;——绥阳经东宁、老黑山、北荒沟、雪岭、荒沟、庙沟至汪清;——绥化经铁力、南岔、汤原至佳木斯;——北安经孙吴至黑河;——嫩江经霍龙门、双峡至黑河(后已拆毁);——白城子经五岔沟至阿尔山。为了东部军事运输的需要,将从哈尔滨经牡丹江至绥阳的509公里铁路建成双轨。
(三)建筑机场群。——从东部的延吉地区向北沿铁路两侧经东京城、宁安、牡丹江、鸡西、密山、虎林、勃利、佳木斯、依兰、宝清、富锦等地建成了多处机场群及多处油料、弹药等地上和地下大型仓库。东部是日军计划对苏作战的主攻方向,所以机场也多,共有79处,其中勃利杏树屯中心机场为最大,共有4条不同方向的水泥跑道。即主跑道长度为2000公尺,其它两条各为1500公尺,一条为1000公尺;——北部在北安、龙镇、孙吴、讷河、嫩江、黑河这带地区,建成了43处机场,其中心机场,位于嫩江东北约15公里,共有4条不同方向的水泥跑道;——西部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从白城子至阿尔山这带地区,共建成了39处机场。
根据日军大本营1944年9月18日“对苏全面持久作战计划”的命令,关东军制定出了它的防御作战方案,其内容主要是参照草地贞吾向大本营回报的第4方案和第6方案作成。即当苏军进攻时,国境守备部队及部署在边境地区的部队。首先进行坑击,并利用东满、北满、西满地区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御,以迟滞苏军的进攻和消耗其有生力量,最后扼守长春至图们以南、长春至大连以东的山岳地带,以朝鲜为战略后方。
关东军从成立之日起,其各种各样的对苏进攻作战计划、方案,终于在全世界反侵略的新形势下,被迫自行弃毁。
(五)对苏侦察之种种
已遭到削弱的关东军,在对苏军的侦察方面,则更为加紧,而直接担任该项任务的,仍为关东军司令部第二课和驻于哈尔滨的关东军情报部。
关东军司令部下设四个课,即分管作战、后方、通讯的第一课;分管情报、宣传谋略、防谍的第二课。担任军事训练和教育的第三课,负责对伪满洲国进行工作(政务)的第四课。
掌管情报工作的第二课,共二百余人,由课长一人、参谋四名领导此项工作。这个课所属各班之具体分工为:
庶务班:一般生活事务、会计、打字、印刷
军情班:有关远东方面苏军之编制、装备、作战方法、人事、筑城、后勤补给、训练、兵团配置以及部队调动等
兵要地志班:苏联远东之地形、铁路、公路、通讯、水路、港湾等
经济班:有关经济、产业等
民情班:人口、国民生活等
气象斑:全面气象情况
谋宣班:宣传、谋略、防谍
翻译班:苏联、英国及其它国家语言、文字之翻译和无线电之收听。
关东军对边境(苏联、蒙古)地区的情报搜集,采用分区负责制,即各师团、各独立守备队,负责各自当面苏、蒙军之情报搜集,并随时以直通电话,报告至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第二课。
各师团、各独立守备队搜集情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边境观察和密派人员,混入苏联境内之浅纵深地区,和审讯越境人员。而关东军司令部则将有关苏、蒙军情况,及时以电话上报东京的参谋本部第二部第五课(负责苏联情报)。
日军在侵略我国继而又发动对英、美、印度、荷兰、菲律宾、澳大利亚的战争之后,非常警惕他北方的苏军动向,因这时苏军之行动,会直接影响到日本的国运。
搜集苏方的军事情报,重点是对东部乌苏里江、黑龙江对岸的苏方铁路沿线地区,因日、苏双方之重兵,亦长期集结于该地,进行了多年的对峙。
1、边境观察
就苏联沿海州的地区来说,从伯力市向南,其城市、村镇,主要是散在于乌苏里江东岸狭长之平原地区,铁路、公路亦由该地通过。向东则为锡霍特阿林山区,直达日本海沿岸,该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侧后易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
从海参崴至伯力的铁路,其长度为480公里,这段铁路是俄国建造西伯利亚大铁道分区施工时最早完成的一段。即从1891年3月起工,1897年完成通车至伯力。这条铁路起点的海参崴以西和沿乌苏里江岸的区段,因部分是处于平原地区,所以在我国东部边境线上之珲春五家子、东宁之郭亮船口,可以直接目视到海参崴港口以及在虎头、饶河当面,则可看到这条铁路部分地段的运行情况,因而日军把这段的海港和铁路沿线,作为对苏方进行观察之重点。
其观察方法,是在漫长的边境沿线,选择若干个便于观察的地点,在各点上以角钢建成约20公尺高的钢架,在其顶端设一观察室,以高性能望远镜,将观察范围内看到的一切,以电话告诉地面的记录人员并予以汇总。所以,在他们当面的任何情况,如南去、北往之列车,公路、水上运输之车、船数量和通过之时间,都有详细记载。
由于日军具有这些观察条件,因此,边境上的观察站,不仅可以经常看到一艘又一艘悬挂着苏联国旗的大型美国远洋货轮,在海参崴港连连卸下的大批卡车、武器、火车头等援苏物资,而且这些物资何时经过虎头当面的伊曼、饶河当面的比金铁路运向欧洲,都看得一清二楚,因美国的火车头、卡车、武器及大型之装箱,外表都为绿色且有英文注记,而这些火车头,有时以三辆编组西开。
当1945年的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黑海边的雅尔塔会晤之后,日军在中苏边境的观察人员,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即苏方往常铁路运输,主要是将大量的远东物资和进口装备西运,但从2月26日开始,发现大批苏军及装备连连东开之列车;之后,在边境地区的苏军,也改变了往日的谨慎态度,在日军观察到的地方集合部队、点验装备,进行演习和实弹射击。
2、进行密侦
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经过连年内战和数国的武装干涉,特别是日军,从1918年的8月开始,对他的远东地区进行了为期4年的占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和遭受了重大的牺牲,所以他们在国家逐渐稳定后,首先是加强国防和推行和平外交政策。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工业建设方面,首先是加强重工业的钢铁和机械工业,以充实国防。使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取得和平建设的保证。
重视国防的苏联,对其边境之警备亦相当严密,不仅部署了边防部队,注意边境的动态。在远东则时刻警惕着日本的关东军。为此,他在边境的纵深和要点,配备了机动部队和构筑了堡垒群,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也在边境的各点,建成若干观察的铁塔进行了望;还在其边境地带,定期用拖拉机翻耕那条较宽的平坦松软地带,以检查是否有人偷越国境;并建成多道的高、低铁丝网和埋设了地雷;还不时派出人员带领警犬进行巡逻。
日军派往这些地区的密侦人员,为便于活动和取得掩护,主要是利用汉奸和白俄,相机潜入苏境。其任务是实地观察地形、道路、各种建筑、铁路与公路运输及拍摄所见之照片。在军事方面,主要是了解指定地区苏军之数量、装备,指挥官特别是师长、团长之姓名、军衔、籍贯、性格、特长及其妻子和儿女之情况。
但苏军也不时派出人员,潜入东北地区,对关东军进行侦察。
3、航空摄影
为及时了解当面苏军在浅纵深内之部署,以及公路、铁路、桥梁、机场、兵营、仓库、通讯枢纽和工厂等情况,关东军还以第二航空军之侦察部队,适时在边境沿线,以中空或高空对苏方进行垂直和倾斜摄影,并与以前所拍之照片进行对照,而掌握苏军在边境地区之变动实况。
苏方也对日军进行同样的空中侦察,特别是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了对太平洋和东南亚战争之后,有时则飞达大纵深的日军基地上空。
4、关东军情报部之活动
位于哈尔滨的关东军情报部,由关东军总司令官直接指挥,情报部长由将级军官担任,并在沈阳、大连及边境地区设有分支部,支部长为大佐或中佐。最后一任关东军情报部长,为1938年7月当过日本陆军东京中野学校首任校长的秋草俊少将。
关东军情报部主要是系统的搜集苏联军队及民间之情报;研究、分析苏联出版之图书、报刊、杂志,以了解苏联各方面之动态;进行无线电傍听和录音,破译苏军之密码电报;对苏军之无线电台,进行测向、定位,以确定苏军各指挥机关之位置;进行战时宣传与谋略工作之准备;训练相当数量之破坏部队,准备潜入苏联境内,破坏苏方赖以维持陆上与欧洲进行联系之西伯利亚铁路,和准备向黑龙江中施放漂雷,炸毁伯力市附近之黑龙江大铁桥;指定空军一部,准备以炸弹或鱼雷轰炸难以修复之贝加尔湖南岸断崖下临湖铁路及沿线之铁桥。
该部还通过去苏联之旅行者、驻苏武官和外交人员及驻欧洲各国之外交官等所发回之电报(经参谋本部转),与苏方之逃出人员,了解苏方情况。
5、定期入苏作现地侦察
这类情报人员,由关东军和日军参谋本部指定,每月派出两组,每组为两人。其入苏与返回之路线为:从满洲里进入苏联,在赤塔下车,住入伪满洲国之领事馆(当时伪满洲国在苏联之领事馆为两处,即赤塔与海兰泡,苏联在伪满洲国的亦为两处,即哈尔滨与满洲里),等待由海参崴开赴莫斯科之快车;从莫斯科返回时,即直达海参崴港口,然后乘船回国。以做到对苏联东部和驻于赤塔的后贝加尔军区司令部、驻于伯力的远东军区司令部之情况,进行侦察。
当时苏联全国划分为16个军区,而后贝加尔、远东这两个军区,因与关东军直接对峙,故日军的侦察人员,对他尤为注意。
这种定期派人进入苏联作现地侦察的做法,不少情报人员认为,平时经办了不少苏联方面的情报,但总是人云亦云,纸上谈兵,因而感受不深把握不大,经实际入苏之后,确是百闻不如一见。
入苏进行侦察的人员,为了改变军人的形象。首先要留头发和穿便服。其次是根据旅行侦察任务,须物色专家同行,如侦察铁路运输情况,则应有铁路方面的专业人员;侦察空军须有飞行人员同往。
至1944年和1945年,苏联因对德战争,生活物资已相当缺乏,所以日军派往苏联的侦察人员,首先要为自己准备途中若干天的面包,以及各种罐头和腌菜等。为了便于和苏方人员来往交谈,在哈尔滨还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俄斯克”烈性酒和咖啡、方糖,以及妇女们爱用的各种化妆品,也准备了消灭旅途卧车内臭虫的药物。
对苏联远东地区之地形、物产、工商、交通、气象、政区、民情、军事等情况,日军的参谋本部,早有详细的资料,而他还经常派出情报军官以外交人员的身份,定期至苏联旅行,主要是为了掌握苏联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德军已从苏联向西败退;英、美已在法国的诺曼底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美军在中太平洋上正对马利亚纳群岛上的日军,发动强大的海、空攻势时,苏联的对日动向。
1944年夏,关东军的情报参谋完仓寿郎中佐,在已经留好了头发和作了各项准备之后,被派往苏联作旅行侦察,其侦察重点是苏军之铁路运输状况。为使其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特挑选一名铁路专家随其同行。他们在莫斯科停留了两个星期及途中往返共为一个半月。
完仓从满洲里过境后,换乘苏方之火车至赤塔,再从赤塔经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到达莫斯科。在这一途中,随时都有两名轮流在其前后穿便衣之苏方安全人员,对他们进行严密监视,这些人员有男有女。当完仓一行,进入睡铺房间时,苏方的安全人员,有时即坐于其门外,几乎是寸步不离。
车至赤塔后,完仓等即住入伪满洲国在该地之领事馆,名义上是等待换乘由海参崴开往莫斯科之快车,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实地侦察在赤塔的苏军后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之情况。
开始这两人一进入苏联国境的小站,即去边境机关办理入境手续,约三个小时回到车内后,发现所携带的书籍、报纸、杂志、记事册、物品等,已被人作了检查。在赤塔,他们外出时,无论是乘车或步行,苏联的安全人员均紧随其左右。
一面是日方的侦察,一面是苏方的反侦察,双方针锋相对。所以关东军的情报参谋,一进入苏联之后,即感到自己像是被看押的囚犯。但他也很清楚,苏联人已知道了他的身份,因而处处小心,唯恐对方寻机向其下手。他也深深的感受到,苏联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心和统治意识极强,一个大国做到这种程度,其力量足以使人惊倒。
在赤塔期间,完仓发现其所住之领事馆经常停电,而以蜡烛照明,以后知在海参崴的日本领事馆也同样,原因是苏联对这些领事馆采取专线供电。以致有时周围住户灯火通明,而日方之领事馆则一片漆黑,并直接影响到无线电台的使用。苏联安全机关这些周到的用心,使完仓等惊奇不已。
完仓这次入苏旅行,其观察所得,主要有:
①在乌兰乌德以西之贝加尔湖南岸,临水、陡崖下的险区铁路,一旦被炸,修复需相当长的时日。
②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车站,发现美国大批援苏战斗机,正以火车西运。用火车装运卸开之飞机,这在日本极为少见。
③在莫斯科附近,发现苏方为了加强对西线之军事运输,竟在双轨铁路上作同向行驶,约5分钟在两条铁路上向西开出十组列车;以后又在这两条铁路上,同时向东发车,作反向行驶。
④在德苏战争中,苏联伤亡亦大,该列车上有一列车员,其子及亲戚的两个儿子,均牺牲于战场。
⑤苏联在战争中,生活物资甚缺,在鄂木斯克附近一小车站,完仓给卖物之老妇两块方糖后,这位老人竟一膝跪地以手在胸前划十字而表示感谢,并称从1941年夏发生战争以来,即不易买到食糖,她要将这两块糖带给她的孙子。
在车上如请列车员喝一杯“俄斯克”酒或一杯咖啡,他们则相当感激。
如送女列车员一双袜子或一盒口红、一块香皂、一瓶发蜡,她们均由衷的表示感谢。
⑥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开始发现不少被苏军所俘的外国军人,在进行劳动。
⑦由莫斯科返回,途经远东伯力市以西之黑龙江大桥时,特别注意观察了通过黑龙江底地下铁路隧道的位置,但仅见通向远方已生锈之路轨,未见隧道入口之确切位置。另在大铁桥附近地区,系有防空气球。
⑧日军的情报机关,往日对德国之军事力量估计过高,而对苏联的军事力量则又估计过低,以致影响到对这两个国家的正确决策。
日军和日本外务省经常派出人员,至苏联进行现地侦察或旅行,并不全是一帆风顺,也有失败的时候。
至1945年的4月中、下旬,这时无论是德军或日军,皆已先后接近覆灭。苏军强大的机械化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于4月24日突进了德国的首都柏林;英军在缅甸的第四军团,已沿曼德勒铁路两侧及伊洛瓦底江两岸南下,并于4月22日攻占了铁路线上的东瓜(同古)。日本的缅甸方面军于当天放弃了仰光城与锡唐河以西地区,与缅甸的巴莫伪政府,退至萨尔温江口南岸的毛淡棉,一部沿着新建筑之军用铁路,继续后退至泰国;4月中旬,美军已占领了冲绳本岛的北部,仅残存在该岛南部的日本第32军,在牧港、那霸、首里、与那原、佐敷等地作绝望的抵抗。4月27日,驻汉口的日本第六方面军,根据其大本营收缩战场的命令,撤退其在广西、湖南的部队以增强华北及京、沪、杭沿海地区对美军之防御。
在此情况下,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根据苏军已大批东调等情报,4月19日派驻苏副武官浅井勇中佐回国报告。浅井于4月27日在赤塔下车,住进伪满洲国领事馆,随之将沿途所见大批苏军源源东调之情况,用领事馆的电台发出经关东军转东京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之电报,提出:根据他的判断,苏联对日参战已不可避免。
到了这种时刻,日本外务省在4月仍旧派出情报人员去苏旅行,而这次苏方对进入他掌握之中的日本情报人员,则采取了断然的做法。
这两名外务省情报人员,从赤塔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快车,4月29日,一名很热情的苏联中年男子,以乘客名义带来酒和咖啡,进入了他们的卧车,声称今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国内都在祝贺,他要和日本诸君共饮,以表示对天皇之敬意。这两个日本人,一听是为天皇祝寿,在激情之下,竟忘记了一切而先后举杯。不久,一名日方情报员剧然难受并很快死去;另一名因短时未死,经抢救才得以复生而抵达了莫斯科。但其随身所带之电报密码及重要文件,都被苏方暂时予以“代管”而拍成照片。
事后,日本外务省及日军机关,对此事作了研究,认为这次派出的两人,应付特殊情况的能力太差,不沉着欠思考,完全落入了苏方人员所设下的陷阱,而未完成观察苏军大批东调和专送密码与文件的任务。
4月29日,是日本裕仁天皇的生日(1901年),日本称之为“天长节”,而进行大规模之祝贺与“遥拜”。3月6日,是裕仁皇后良子的生日(1903年),日本称之为“地久节”,民间并不普遍庆祝。这种全民祝贺国家领导人生日的做法,在欧美等地并不多见,正如这些国家的民众,不知道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是哪一天生日一样。
一个苏联人,居然要对连年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天皇生日,表示祝贺,这本身就有疑问,但日本的情报人员,没有引起警惕。
就苏联来说,按照雅尔塔三国首领的协议,很快就要发动对日作战,日本侵略者即将寿终正寝,所以提前给这些日本情报人员一次小小的惩罚,使日本连抗议也不敢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日本这些对苏联有相当研究的情报人员,不少则为美军和国民党军队服务。如关东军的情报参谋完仓寿郎中佐,他曾受美军之聘,担任驻日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情报部顾问,以后又任大陆研究所之研究员,并成为对苏联军事之研究专家。专门从事过搜集、研究苏军情报的土居明夫将军、辻政信大佐等,则被国民党军队留用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