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新四军向敌新占领区挺进·第十八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打通大陆交通线·第六》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8月以后,日军为了继续打通大陆交通线,将主战场南移至湘、赣、粤、桂地区,其原在华北、华中、华南占领区及铁路沿线的新占领区的兵力,已很薄弱。有些县城或据点已改由伪军进行守备,与此同时,日军在缅甸北部和太平洋战场上的马里亚纳群岛正节节败退。英军和我国的远征军即将从缅北攻向以南的仰光,美军也准备在菲律宾和冲绳岛登陆,以逐步接近日本本土。为了作最后的挣扎,日军大本营于9月下旬,确定了在非律宾、冲绳岛、本土中南部、本岛北部——北海道作节节抵抗的“捷号作战”计划。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此时已指日可待。
在欧洲,英美盟军于6月6日在法国诺曼第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后,此时正配合东欧的苏联红军,攻向法斯西德国的巢穴——柏林。
面对以上新的形势,中共中央确定,除了继续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之外,立即迅速向敌刚占领的河南,湘、赣、粤、桂边的五岭,苏浙皖边等地区派去部队,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以确立敌后新的战略态势。为此,中共中央先后发出指示;要八路军的太行、太岳军区各以一部兵力进入豫西;冀鲁豫军区扩大平汉路以东新黄河两岸的豫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以一部沿平汉路北上,进入豫南。新四军的第4师主力由淮北的津浦路东,西进至徐州附近的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地区,恢复豫皖苏边的抗日政权;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新四军第3师应牵制敌军,策应第4师作战;八路军第120师359旅组成南下支队,进至湘、赣、粤、桂边的五岭地区,与在广东的东江纵队取得联系,以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在粤东罗浮山地区的东江纵队向粤北发展,接应359旅,新四军第1师及16旅(已在江南)进至江南,沿南京至杭州的公路附近,开辟太湖西南的苏浙皖边区,新四军还应从第1师、第2师、第3师中抽调第2、第3批部队准备南下,新四军在西进与南进的任务中,以南进为主;浙东游击队从四明山区逐步向南发展,加强金华、义乌、兰溪、桐庐等地的游击战,接应南下的第1师;浙南游击队向浙闽沿海交界的敌后,发展游击战争,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
根据中共中央以上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相继开始行动。
(一)多路进入河南敌后
位于湖北礼山县(现大悟)的新四军第5师,以约1000人的部队,组成豫南游击兵团,于7月29日开始北上,在信阳东北的孙庄、陡沟以西一带北渡淮河,先进至明港车站以东约20公里的胡冲店、李大庄、兰青店、大罗庄一带。在此开展了正阳、确山、汝南三县地区的敌后游击战,多次打击了敌115师团驻确山85旅团所属在明港的独立步兵第29大队、在确山的独立步兵第28大队、在驻马店的独立步兵第27大队、在遂平的独立步兵第26大队的扫荡。后来新四军第5师又向该地区增调部队,并将原在铁路以东的主力进至铁路以西确山的竹沟和泌阳县的沙河店、板桥镇一带,粉碎了敌115师团的多次扫荡。10月间,新四军在竹沟东南约15公里的郭仙寨,帮助建立了两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新四军第5师新增调的部队到达后,即向北挺进,于11月初进至叶县西南约20公里的罗冲、温庄、彦岭、三皇寺一带地区,并发动群众组织了抗日政权。之后,进入豫南的新四军部队被改称为豫南兵团,并成立了豫南行政公署。至1945年春,新四军5师在豫南的部队已达6个团。半年间歼敌、伪军数千人,建立了豫南平汉路两侧7个县的抗日政权,还派出一部从铁路以东向北进至上蔡、临颖地区活动,以策应冀鲁豫军区至新黄河以西的部队。另以一部活动至敌战车第3师团驻区的襄城、郏县一带,以迎接从延安南下途经河南去广东的359旅。
以太行军区所属第3团、第35团组成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其任务是建立宜阳、伊川、登封、巩县、密县、临汝地区的抗日根据地。9月初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从豫北的林县南下,绕过很多敌伪据点并击退沿途之敌,9月22日从济源县西南约25公里的蓼坞口渡过黄河,到达孟津县的西河清、西苗庄、周家庄一带,然后突破敌1100师团163联队第1大队的封锁,经新安以西越过陇海路,涉洛河、伊河,从洛阳以西和以南的伊川而进入临汝县东北部的大峪店、东西白栗坪的箕山和青山地区。
当时驻于河南之敌,是内山英太郎中将的第12军4个师团和1个骑兵旅团。其进驻态势为:
第12军 司令部 郑州
第117师团 司令部 新乡
第87旅团 开封
独立步兵203大队 开封
独立步兵204大队 新乡
独立步兵205大队 兰封
独立步兵206大队 阳武
第88旅团 郑州
独立步兵第388大队 郑州
独立步兵第389大队 新乡
独立步兵第390大队 修武
独立步兵第391大队 原武
第115师团 司令部 郾城
第85旅团 确山
独立步兵第26大队 遂平
独立步兵第27大队 驻马店
独立步兵第28大队 确山
独立步兵第29大队 明港
第86旅团 周口
独立步兵第30大队 周口
独立步兵第385大队 西平
独立步兵第386大队 许昌
独立步兵第387大队 舞阳
第110师团 司令部 洛阳
第110联队 孙旗屯(洛阳西南郊)
第1大队 洛宁
第2大队 新安、铁门
第3大队 宜阳
第139联队 临汝镇
第1大队 车坊、白沙、伊阳
第2大队 临汝县城
第3大队 水砦、登封
第163联队 洛阳
第1大队 横水、孟津
第2大队 洛阳
第3大队 巩县、偃师
战车第3师团 司令部 襄城
战车第13联队 己去湘桂地区作战
战车第17联队 已去湘桂地区作战
机动步兵第3联队 鲁山、宝丰
机动炮兵第3联队 襄城
炮兵第1大队 已去湘桂地区作战
炮兵第2大队 襄城
炮兵第3大队 叶县
速射炮队 郏县
搜索队 叶县
工兵队 王庄(襄城北约30公里)
辎重兵队 颖桥(襄城北约40公里)
骑兵第4旅团 商丘
骑兵第25联队 淮阳
骑兵第26联队 商丘
骑炮兵第4联队 商丘
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到达大峪店一带后,虽遭到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残留于该地国民党军队的骚扰,但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袭击了巩县西南附近的黑石关及偃师东南的回郭镇日、伪军,建立了嵩山地区四个县的抗日政权。1945年2月初,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继续向洛阳以东的陇海路沿线出击,攻克了偃师县洛河南的缑氏、鲁庄、府店等日、伪军据点,使南部箕山与北部的嵩山地区联成一片,并在该地成立了河南省军区的第1军分区。
当豫南游击兵团、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河南敌后取得进展时,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太岳军区,以第18、第59团等,组成豫西抗日游击支队,于11月6日南渡黄河,在洛阳以西的新安、渑池、陕县的陇海铁路南北地区,展开了抗日游击战,建立了以上3个县的抗日政权。以后即在该地成立了河南省军区的第2军分区。
1945年2月中旬,原在陕甘宁地区的385旅770团和警备第1旅之第2团所组成的豫西抗日游击第3、第4支队,进至宜阳西南之东赵堡一带后,除留下一部与当地的抗日武装组成伊、洛独立支队外,两个支队则东进至登封城南约15公里的东西白栗坪,与在该地的第1军分区部队会师。月底,成立了河南行政公署与河南军区,由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3月下旬,太行军区又以第13团组成第6支队进入豫西。这时的豫西抗日根据地已成立3个专区、20个县的政权机关。
在豫东,冀鲁豫军区以约1个营的兵力,与原在新黄河以东的独立团合并,并活动于睢宁、杞县、太康、淮阳、西华地区,多次粉碎了敌骑兵第4旅团古泽末俊大佐的骑兵第25、山下彦平大佐的骑兵第26联队和驻开封、兰封敌87旅团部队的扫荡后,在1944年7月间建立了睢、杞、太3个县的抗日政权。1945年1月,该地被编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军分区,辖第28团(由军区调来)、第30团(原独立团)。5月14日,第28团从扶沟东北约10公里的吕潭,渡至新黄河以西,随之从平汉路以东地区南下,到达商水、上蔡地区,并攻占了漯河车站以东约25公里的砖桥,西平车站以东约10公里的五沟营等敌伪据点,建立了6个县的抗日政权,与在该地铁路两侧的新四军5师河南挺进兵团取得了联系。6月间,冀鲁豫军区继续向新黄河以西增调部队,攻占了扶沟等地,并在新黄河以西,成立了水西军分区。
(二)恢复豫皖苏边的抗日阵地
徐州西南附近的豫皖苏边一带,是新四军部队活动过的地方。当时驻于徐州的敌65师团,其第71旅团亦驻于徐州,警备苏北境内的陇海路与津浦路至蚌埠的淮河北岸;第72旅团驻于淮阴,所属各大队、中队,分驻于苏北各县、镇据点。另外在该地区的尚有国民党顽固派的暂编第一军及苏北挺进军等约3个军的部队,并不时与北面的八路军、南面的新四军进行磨擦。
为了策应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南下的部队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边地区,使这一带与河南、山东抗日根据地构成了直接联系。新四军第4师以约5个团的兵力,于8月15日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现雪枫)出发,8月20日从徐州以南的敌松田缓治中佐独立步兵第59大队桃山集据点附近,越过津浦路西进至萧县以南地区时。首先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阻止。为打开通路,新四军第4师的11旅,9旅及师属骑兵团,在21日于萧县以南约20公里的时村、小朱庄(朔里附近)一带,首先消灭了制造磨擦的顽军王传授支队,并打退了附近日、伪军的扫荡。9月11日又在河南省夏邑县以东的八里庄,反击并消灭了顽军李光明支队。但在战斗快结束时,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在工事外观察骑兵部队的战斗情况时,不幸遭流弹击中胸部当即牺牲,由张爱萍继任师长。
为彻底打开萧县、永城、夏邑、商丘、亳县等地的抗战局面,反击顽固派军队连续制造的磨擦,10月间,新四军第3师的7旅3个团亦到达该地,并在芒砀山区的保安山一带,与4师的部队共同消灭了在该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主力。其时冀鲁豫军区的3个团,也到达附近的陇海路。10月20日,顽军撤向以南的涡阳一带。至此,恢复了淮北津浦路西8个县的抗日根据地,并成立了淮北第二专员公署和由第11旅长张震、政委赖毅兼任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第2军分区。
(三)向五岭地区远征
在敌冈村宁次大将指挥第六方面军所属在衡阳的第11军、在广州的第23军,由湖南的衡阳与广西的梧州,向桂林、柳州进攻,以图最后打通至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时,国民党军因未能阻止日军的多路迂回进攻而相继后撤。
为了深入南方敌后,开辟湘、赣、粤、桂边五岭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在延安的八路军第359旅根据指示,以一部4000余人,组成了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南下。其编成为:
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 司令员 王震
政治委员 王首道
副司令员 郭鹏
副政治委员 王恩茂
参谋长 朱早观
副参谋长 苏鳌 邹毕兆
政治部主任 刘型
政治部副主任 李立
第一大队 大队长 陈外欧 政治委员 李铨
第二大队 大队长 陈冬尧 政治委员 罗章
第三大队 大队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涤
第四大队 大队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廖明
第五大队 大队长 贺炳炎 政治委员 廖汉生
第六大队 大队长 文建武 政治委员 张成台
[ 注:第五、第六大队共约九百人 ]
这支部队于11月9日从延安出发,下旬在葭县(现佳县)的螅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的临县,之后即穿行于敌第1军在山西各部的大小据点之间并多次打退敌伪军之前堵后追。向东南方向越过吕梁山区,汾河、同蒲路,然后沿沁河两岸的沁源、唐城、安泽、沁水南下,于12月17日在豫北济源县西南约45公里的毛田一带,从多年少见的坚冰上步行至黄河南岸,进入敌第12军在河南的占领区,然后从渑池县以东的千秋镇跨越陇海路,接着徒涉洛河、伊河,穿过敌在汝阳,临汝、宝丰、鲁山、叶县、舞阳、遂平各县的大小据点,进至新四军5师在豫南的根据地,并于1945年1月19日从确山以南,进至平汉路以东,随之经信阳、罗山,于1945年1月29日到达新四军第5师驻地礼山(现大悟)。
2月14日,这支部队在5师14旅张体学旅长所率第40、第41团的配合下。继续南进。第4大队于2月19日由黄冈的巴河镇南渡长江,主力于23日在广济县田家镇以北之新桥、亚口渡至江南,会合后即由阳新县以北地区西进。27日在三溪口以西约10公里的大田畈,打退了敌中尾小六少将第9野战补充队(驻九江)所属驻大冶第3大队一部的进攻,并歼灭其100余人。3月3日与5师的第40团协同,攻占了大田畈以西约25公里的大幕山及附近之泉山口、东坑、西坑、周冲等地。以后在大幕山西南约45公里的金塘、大江源,留下一部,去岳阳、临湘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主力于3月6日由崇阳经江西省修水县的全丰,向湖南的平江前进。
此时敌第六方面军因需集中兵力防守铁路沿线和打通粤汉路南段及破坏江西遂川、赣州、新城机场,故在2月间即将平江等地的部队撤走。3月26日,南下的独立第一支队进入了平江城。随之,根据指示将部队番号改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由4个大队扩编为6个支队,并成立了平江县的地方政权。以后因国民党军向平江附近集中,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才于4月15日撤离平江,返回通山、崇阳地区。5月间,成立了湘鄂赣行政公署和军区及3个专署、3个军分区,13个县的抗日政权。军区由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为在日军战败后,国民党如发动内战时,能以南方一翼进行有力牵制,决定在湘鄂赣的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继续南进至五岭地区,并令在延安的359旅第二梯队和警备第1旅一部,组成了以刘转连为司令员、张启龙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游击第2支队,以文年生为司令员、雷经天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游击第3支队,亦向粤北远征。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于7月7日从咸宁县以东的大幕山出发,为了迷惑敌人,部队时而在湘江以东,时而在湘江以西,向粤北的南雄、始兴地区前进。开始,部队从敌占区铁路附近的蒲圻、崇阳、临湘、岳阳、湘阴等地南进,当到达长沙东北约20公里的福临铺时,开始右转向西,越过敌封锁的公路、铁路,7月24日从长沙西北的铜官,经战斗后西渡湘江,然后即在长沙与宁乡、湘潭与湘乡之间地区南下。7月30日到达湘潭西南约20公里的石潭、方上桥等地,留下第4支队于方上桥以南之锦石,盐铺一带,以开展这一地区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8月5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从湘潭的盐铺、黄家湾左转向东,6日晚在株洲以南约40公里的龙船港,又渡至湘江以东。
部队到达湘江以东不久,日本宣布投降,原先留在湘潭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第4支队,已无此项任务,乃电令该部随后向粤北前进。
湘南的铁路以东地区,自日军占领长沙、衡阳、郴州等地之后,即成为薛岳第九战区的后方。日军投降后,第九战区的部队开向铁路沿线,接受投降,所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已不能再沿铁路附近地带行军。从8月中旬开始由安仁县的西部地区转向东南,经永兴县以东进至资兴县的四面山。
因国民党已发现这支南下的部队,故第九战区及在广东的第七战区,即调动较多的部队前堵后追。8月20日南下部队在四面山冲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后,从四面山以南的开山、田庄、壕头继续向东南前进,经汝城县境于8月22日到达了江西省崇义县以西约30公里的丰洲。
国民党军队经四面山战斗后,知对手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即继续增调部队,从汝城地区向东作迂回包围。第七战区的部队亦在韶关及以东的始兴、南雄集结,并在南雄附近牵制住了北上的东江纵队。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在丰洲以南的文英圩、聂都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后,继续南进,8月26日在江西省大庾县以西约20公里的右源开始向南翻越大庾岭,经过帽子峰,当27日进至广东省南雄县的百顺、白云圩、上[石+多]一带时,敌情更为严重。东江纵队历经千辛万苦和连续战斗已到达南雄、始兴地区,并与在就近地区的359旅互通电报,但因遭到国民党的重兵阻止而无法会合。第九战区欧震第四军的薛仲述第90师已进至牛[石+多];第七战区黄国梁的65军所属张光琼第187师,正从南雄及其以西之古市向西北的上[石+多]、百顺前进。
359旅从去年11月由延安出发,长途远征,历经战斗,不怕牺牲流血,其第2大队长陈东尧和不少干部、战士在战斗中牺牲。这支部队还饱受严寒、酷暑、饥饿、疲劳之苦,并数次,越过天险。王震旅长、王首道政委,就是在这样条件下,不负中央的委托,以无畏精神力歼来犯之敌,前后作战74次,并渡过黄河、淮河、长江、湘江,穿越7省,终于到达了南国五岭之一的大庾岭。然而由于形势突变,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加之难以和东江纵队会合,为防止被动,于8月27日晚,毅然由百顺地区北撤。29日在电告中央时,建议返回湘鄂边,向新四军5师靠拢。当日,中央回电指出:因时局变化,确已难于完成原定任务,同意由现地自选路线北上与5师靠拢。
359旅在北上时,又遭到国民党军梁汉明第99军、傅翼的第72军、李棠第37军所属黄保德的第60师及欧震第4军等的堵击。但这支在八路军中有战斗力的部队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终于冲破了层层封锁,按照中央军委的电令,于9月27日北渡长江,回到了新四军5师的礼山县驻地,恢复359旅的番号,并与新四军5师、豫西支队,组成了中原军区,359旅加入了中原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的序列。
由刘转连、文年生所率的八路军游击第2、第3支队,南下后到达洛阳以西的新安地区时,日本已宣布投降,随即奉命开往山海关外的东北地区。
(四)向苏浙皖边的敌后进军
1944年秋,日军在太平洋及缅甸战场连连败退之后,为防止美军在我国沿海登陆,敌驻上海的第13军,相继增强了连云港、长江口、杭州湾华中沿海的防御,并占领温州、福州等地,加强了厦门、金门岛的兵力。防守在这些地区的第三战区部队,未作有力抵抗而相继西撤。
为扩大江南抗日根据地,为今后收复京、沪、杭等地创造条件,新四军1师根据中共中央9月27日指示,经准备后,由粟裕师长率领3个团,于12月29日渡江南下,1945年1月上旬,到达了太湖西南的长兴(湖州)一带,与在该地的16旅会师,随之于1月13日组成了由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的苏浙军区,下辖3个纵队。第1纵队位于敌后的莫干山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第2纵队巩固四明山、会稽山区的根据地,并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第3纵队进至湖州以西的泗安和安徽的广德,配合第1纵队行动。
当时在苏浙皖地区的日军,为驻上海永津佐比重中将的第13军部队,其防区北接山东、西抵大别山和鄱阳湖以东,南抵赣东北和闽北(包括温州、福州、厦门、金门),所属为4个师团又4个旅团,即:第60师团驻苏州,第61师而驻南京,第65师团驻徐州,第70师团驻杭州,第4野战补充队驻扬州(5个步兵大队),第11野战补充队驻宁波,独立步兵第6旅团驻安庆(5个步兵大队),独立混成第62旅团(4个步兵大队驻福州、1个步兵大队驻厦门、金门)。
驻于苏浙军区当面京沪杭敌军之大致分布为:
第60师团 师团长 小林信男 中将 苏州
参谋长 安藤忠雄 少将
第55旅团 旅团长 梨冈寿男 少将 温州(少部在无锡留守)
独立步兵第46大队 大队长 大森胜一 少佐 苏州、吴江、常熟、太仓、昆山
独立步兵第47大队 大队长 后藤学 少佐 溧阳3个中队(一部在温州)
独立步兵第48大队 大队长 北原岩男 大尉 无锡(大部去湖南省作战)
独立步兵第49大队 大队长 小泽千寻 少佐 常州及该地东西铁路沿线
第56旅团 旅团长 有富治郎 少将 上海
独立步兵第50大队 大队长 濑尾浩 大佐 淞江(大部去温州)
独立步兵第112大队 大队长 西里正温 少佐 海门(长江口北岸)
独立步兵第113大队 大队长 原武治 少佐 金山卫
独立步兵第114大队 大队长 山本茂雄 中佐 南通
第61师团 师团长 田中勤 中将 南京
参谋长 山下哲夫 大佐
步兵第101联队 联队长 羽岛长四郎 大佐 合肥
步兵第149联队 联队长 桥场常次 大佐 滁县、镇江
步兵第157联队 联队长 南部外起 大佐 南京、芜湖、南陵
第70师团 师团长 内田孝行 中将 杭州
第60旅团 旅团长 西胁宗吉 少将 嘉兴
独立步兵第102大队 大队长 山根次郎 大佐 笕桥、杭州、临平
独立步兵第103大队 大队长 大场信平 少佐 嘉兴
独立步兵第104大队 大队长 野村懋 中佐 嘉兴(大部在温州)
独立步兵第105大队 大队长 山口宪三 大佐 湖州
第62旅团 旅团长 原田久郎 少将 金华
独立步兵第121大队 大队长 大野静雄 大佐 诸暨
独立步兵第122大队 大队长 板仓靖雄 大佐 金华
独立步兵第123大队 大队长 山口清 大佐 武义
独立步兵第124大队 大队长 田边新之 中佐 杭州
第10野战补充大队 队长 岩本高次 少将 宁波,
率第1大队及其它大队一部参加湘桂作战
第二大队 大队长 原田清人 少佐 宁波
第三大队 大队长 久米川猪平 大尉 蟹浦、镇海
第四大队 大队长 冈淑郎 大尉 余姚
京沪杭三角地带,是日军侵华的主要兵站线之一,其在武汉地区之部队增调、武器装备之补充,都经该地水路——长江西运,且该地亦为工商业物资的集散地,加之敌侵华(关内)陆、海军之最高指挥机关及汪伪中央政府等均在这一地区,所以敌第13军对该地的治安非常重视,连年迸行各种规模的扫荡和“治安作战”与“清乡”,强化保甲制度,在各集镇和水陆交通的要道口构筑据点,检查行人,并建立隔离线,以图消灭抗日力量。
新四军1师南下时,曾遭到铁路沿线敌、伪军的阻击,进至苏浙地区时,对70师团及伪军发动的多次扫荡均予以有力的反击并打击伪化,鼓舞了人民的胜利信心,而逐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但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依然执行反共政策,1945年2月初,以陶柳的20军及忠义救国军一部共5个团向在这一带的新四军部队发动进攻。苏浙军区第3和第1纵队,从2月14日至18日进行了有力的自卫反击,打退了陶柳的部队,并占领了孝丰城和控制了天目山的以北地区。
不久,第三战区又调集28军张乃鑫的第52师及忠义救国军等12个团,于3月1日进攻孝丰。苏浙军区的第1、第3纵队,于3月6日开始反击。至27日又打退了52师等部队的进攻,且控制了东西天目山区和临安城与苏浙皖边的10个县广大地区。
为增强苏浙军区,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第1师副师长叶飞率教导旅3个团及地方干部数百人继续南下。教导旅于4月间进至江南,被编为第4纵队,叶飞担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以后第三战区于5月下旬又发动大规模的磨擦。以李觉的第25集团军司令部进至淳安,进行统一指挥作战。先头的段霖茂第79师、张乃鑫的第52师、戴传新的第146师从临安、于潜、宁国分路攻向孝丰。苏浙军区的部队6月19日以7个团在孝丰西北山地首先打击了其中突出的一路。52师主力及独立33旅一部遭到歼灭性的打击而溃逃。接着6月23日,又在孝丰以东的白水湾,歼灭来犯的国民党军另一路的大部,从而结束了在天目山区的第3次反磨擦战役。
当新四军第1师在江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时,新4军第3师奉命组成由覃健任旅长、冯志湘任副旅长、石瑛为主任的独立旅(辖两个支队,支队以下为团),进至新四军7师的皖江地区。这个旅于1945年4月4日从江苏测阳县以北的里仁集出发,从洪泽湖以南经盱眙、来安、滁县,打退了沿途敌伪军阻击,在新四军7师部队的接应下,于4月23日从滁县以南的赤镇,渡过滁河,进入皖江地区的和县与巢湖以南的沿江地区待机,任务为:策应一师在天目山区的行动,并准备与王震的部队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