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者:太平洋战争研究会 ·日本
出自————《日本最长的一天》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正午十二时,日本同时发生了两个历史事件: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晓谕自己的臣民,他们的国家打了败仗;日本人民听到了天皇的声音,这对大多数国民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本书详尽记载了这次广播之前的二十四小时内——从决定投降的御前会议到宣布投降——所发生的种种事件。这是日本人民经历过的最漫长的一天。
对我们太平洋战争研究会年轻的同仁们来说,编写这部史料的想法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此生似乎无缘再亲眼目睹自己的国家再次经历如此严峻的时刻。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标志着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百年史上的高潮,日本人民和日本国的整个未来完全取决于这一天。
我是太平洋战争研究会里最年长的成员,但在天皇宣告投降的那一天,我还只是个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如此,我却一直在为战争出力。我被选派到一家生产二十毫米口径机关枪子弹的兵工厂工作,后来这家工厂被B-29轰炸机夷为平地,跟我一起做工的许多同学被炸死。前线甚至已经伸展到了我们脚下,但我依然盼望着日本赢得胜利。所以,在八月中旬的那天中午,我的心里交织着一种悲哀与愤懑的感情,夹杂着一种绝望的徒劳感。因为我们听说,随着日本被占领,我们将不得不沦为亡国奴。
那天,我平生第一次抽了烟。这是校方绝对禁止的事,但我决计承担一切后果。尽管我还很年轻,但我似乎觉得,剩下的时间好象已经不多了——我做任何事情,总是兴味索然。我们当中那些战争幸存者们,无论在国内抑或在前方,多少都尝到过战争恐怖的滋味。人与人之间残酷无情这种常见景象,必然使我们变得冷酷起来。虽然八月十五日结束了某些这种惨无人道的现象,但对日本人民来说,战败无疑是一场浩劫,其影响之大甚至今天都很难估量出来。日本现在仍未找到抚慰战死者亡灵之道——在她真的觅到这种途径之前,就很难说日本究竟是忘却了过去,还是一味沉湎于现在。是什么导致成千上万人丧生?从这长达二十四小时的戏剧性事件中的主人公们所思所行,人们便可以找出某些答案。这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一。
在日本,为国捐躯几乎一直被视作一种宗教义务。对一个民族来说,要抛弃一种古老的、根深蒂固的信仰,二十年时光也许并不算长。但是,倘若日本人民想要生活在今天的而不是昨天的世界里,他们就必须抛弃这种信仰。这也许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二。
在某些当事者依然健在的情况下修撰当代史,困难之多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会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史书来。我们访问了当年日本战败时最后一幕中的每一个依然在世的当事人——唯一的例外是这出戏剧的主角,日本天皇本人——自然,我们披阅了所有发表过的资料,但我们的报道依据的却主要是那些访问记。我们再现了当年的各种行动、感情和心境,所有这一切都由我们访问的那些人赋予了血和肉。
当时,这一事件中的许多主人公都已是耄耋老者,有的现在已经去世多年。有些人就死于当天,还有的人至今不愿开口。在我们采访当年的内大臣木户幸一侯爵的时候,他始终一言不发。
日本争取投降的斗争是一场地震,至今人们仍可感觉到它的余震。详细追述战败的悲剧性情节,必然会勾起种种令人不快的记忆,但同时也有助于为日本的新生铺平道路。或许这就是我们撰写本书的最主要的缘由。
太平洋战争研究会
半藤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