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号作战·第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捷”号作战·第一

“捷”号作战·第一

作者:坂本金美 ·日本

出自————《日本潜艇史》《菲律宾、冲绳作战·第六

出自————《战争通史

   一、“捷”号作战计划

   由于马里亚纳群岛失守,联结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台湾及菲律宾的要地便成为国防第一线了。

   1944年7月21日,大本营海军部就“联合舰队当面作战应遵循的作战指导方针”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达了指令,

   其要点如下:

   1、尽量保持并充    分利用现有的战略态势,以期在削弱敌兵力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歼灭敌舰队和来犯之敌。

   2、密切协同陆军,确保国防要地。

   3、确保日本与南方资源地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在上述大本营的作战指导方针中,对潜艇作战作了如下指示:

   1、潜艇部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

   (1)潜艇部队的作战任务以大部分潜艇实施截击作战,或相机实施奇袭作战;以部分潜艇进行侦察,切断敌之补给线,以及对我前方基地进行补给;

   (2)潜艇部队的作战样式尽可能实施奇袭作战,尤其要不失时机地在敌前进基地附近海域,袭击并削弱敌舰队。

   以潜艇、飞机及特攻兵器开展各种奇袭战。

   有重点地集中部署奇袭兵力,尽力在海上歼灭敌舰队和来犯之敌。

   2、潜艇在各海区的作战。

   (1)使用部分潜艇或者相机以部分水面舰艇,在印度洋沿岸海域及澳大利亚以西海域活动,侦察和破坏敌补给线。

   (2)积极协同德国潜艇在印度洋进行破交战。

   7月26日,大本营对“捷”号作战作了如下规定:

   “捷-1”号,预定在菲律宾海区进行决战;

   “捷-2”号,预定在九州南部、琉球群岛及台湾海区进行决战;

   “捷-3”号,预定在本州、四国、九州海区,或者根据情况在小笠原群岛海区进行决战;

   “捷-4”号,预定在北海道海区进行决战。

   上述大本营指示中,所谓使用特攻兵器的奇袭战,就是进行特攻作战。日军当局认为,如不采用特殊手段,就难以挽回败局。

   8月4日,在联合舰队下达的作战要点中,对作战方针作了如下指示:

   1、依据大本营“捷”号作战的作战指导方针,联合舰队协同陆军部队在“捷”号作战海区,截击并歼灭来犯之敌,确保不败的战略态势。

   2、坚信英明的统帅,树立必胜的信念,指挥官要身先士卒,参谋善断,以期在决战中歼灭敌人。

   另外,在作战要点中有关潜艇部队的指令如下:“若对敌之来袭已有所预料,潜艇部队则依据特别命令集中于指定海域待机,在敌登陆之前,主要是捕捉并消灭其登陆输送队;尔后,则袭击、消灭敌之后续输送舰船。”此外,指示特攻部队:“水面及水下特攻部队,由大本营指挥,按照特别命令进行作战。主要突击目标是敌运输船只和登陆舰艇,尤其要集中主要兵力突击敌登陆第一梯队。”

   另外,在8月1日下达的关于联合舰队兵力部署的命令中,规定先遣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截击作战和奇袭作战;对敌进行侦察和搜索,保护海上交通线,进行战斗补给,做好训练和备战工作。

   (一)先遣部队的作战计划

   7月中旬后,大本营对潜艇部队的战时编制逐步进行了调整。对损伤严重的潜艇部队重新进行了编组,撤消了第7、第12、第22、第51潜艇队的番号。9月12日第6舰队的编成如下(下落不明的潜艇未编在内)。

   直属:第15潜艇队(“伊-26”号、“伊-36”号、“伊-37”号、“伊-38”号、“伊-41”号、“伊-44”号、“伊-45”号、“伊-53”号和“伊-54”号,共9艘潜艇)和第34潜艇队(“伊-177”号、“吕-41”号、“吕-43”号、“吕-46”号和“吕-47”号,共5艘潜艇)。

   第7潜艇战队:“伊-361”号和“伊-362”号潜艇。

   第8潜艇战队:“伊-8”号、“伊-165”号、“吕-113”号和“吕-115”号潜艇。

   第11潜艇战队:“长鲸”号潜艇供应舰、“伊-12”号、“伊-46”号、“伊-47”号、“伊-56”号、“伊-363”号、“伊-364”号、“伊-365”号、“伊-366”号、“吕-49”号和“吕-50”号潜艇。

   截至10月15日,由第11潜艇战队调出,编入其他潜艇部队的潜艇如下:

   编入第15潜艇队的有“伊-56”号、“伊-46”号和“伊-47”号潜艇。

   编入第7潜艇战队的有“伊-363”号、“伊-364”号、“伊-365”号、“伊-366”号和“伊-367”号潜艇。

   调归第6舰队直接指挥的有,“伊-12”号潜艇。

   作了上述调整之后,先遣部队的兵力部署如下。

   旗舰:“筑紫丸”,负责全面指挥。

   第1潜艇部队:直属于先遣部队,编有“伊-12”号潜艇和第15、第34潜艇队。前者的任务是破坏交通线。后者的任务是袭击敌舰船,进行警戒和侦察;破坏交通线,捕捉并歼灭敌特混舰队及输送船队;进行战斗输送,以及在濑户内海西部进行训练和备战工作。

   第7潜艇部队,由第7潜艇战队司令指挥,所属兵力是第7潜艇战队,在中太平洋遂行战斗输送、袭击敌舰船等任务。

   第11潜艇部队,由第11潜艇战队司令指挥,所属兵力是第11潜艇战队,在濑户内海西部进行训练和备战工作。

   8月20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向先遣部队下达了作战大纲,并对以往使用潜艇兵力的方法进行了检讨。可以看出丰田长官在此生死攸关的决战中,对潜艇作战所抱的决心。

   根据这个作战大纲,又下达了“先遣部队的作战指导方针和指挥要点的细目”,但现缺少这方面的资料,不了解其内容。联合舰队下达的作战大纲如下:

   1、当敌特混舰队或登陆部队来犯时,先遣部队则在其来袭之正面预先展开,待机截击之。

   2、敌人来袭时,先遣部队的兵力使用、进入待机地域和出击的时机以及展开部署的基本要求,通常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规定;进入阵地的要领以及展开部署的细节,则由先遣部队决定;根据敌情的变化而移动展开阵地事项事宜,也由先遣部队指挥官相机行事。

   3、在“捷-1”-“捷-4”号作战过程中,水面舰艇部从实施突击时,先遣部队不必死板地守在展开阵地上,而要主动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上述情况下,出现一些混乱也是难免的。

   4、先遣部队选择攻击目标的顺序是,航空母舰(包括辅助航空母舰)、战列舰、登陆输送队。但鉴于潜艇机动性能较差,可不必墨守上述顺序,而要尽力取得最大的突击效果。

   5、先遣部队虽应尽量隐蔽地进入展开阵地,以收奇袭之效,但在水面舰艇部队投入战斗时,则应转入强攻(下略)。

   这个作战大纲,与过去的潜艇用法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

   1、展开部署由线改为面;

   2、决战时,不顾可能误击己方兵力而令潜艇积极参战。但在选择攻击目标和水面舰艇部队交战时潜艇实施强攻(即从水上实施攻击)等方面,与过去是一样的。

   (二)作战准备

   关于停止潜艇在中太平洋的战斗活动和采取措施减少潜艇的损失等情况,前面已有所叙述。当时考虑到的减少潜艇损失的措施大致如下;

   1、全部潜艇急速装备雷达(在“阿”号作战中,装备雷达的潜艇生还率达75%,未返回的仅占18%)。

   2、全部潜艇安装反雷达装置。

   3、使用防震胶垫,以降低噪音。“吕-500”号潜艇在各种机器的底座加上胶垫后,噪音大为降低。

   4、采用防回波涂料。这种涂料是由吴港造船厂实验所研制的,可防止产生水下回波。

   5、安装斜行反射板。为改变敌雷达波的反射方向,在舰桥侧面安装了一块上部较宽的倾斜铁板。

   6、在艇内的有关部位涂上夜光材科,以便停电时易于作业。这也是“吕-500”号潜艇提供的经验。

   为了试验上述装备和进行相应的训练,潜艇部队从8月25日起,集结在山口县北部的油谷湾,历时约10天。可是,当时的潜艇除装备了雷达(大部分潜艇也有反雷达装置)外,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关于“回天”人操鱼雷的战备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二、第34潜艇队的战斗行动

   1944年9月10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接到敌人在达沃一带登陆的报告后,命令全部中型潜艇和“伊-177”号潜艇出击。但是后来查明这个报告不实,便暂时停止出击。9月16日,盟军开始在帛琉群岛的佩勒刘岛及摩罗泰岛登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第34潜艇队出击,先遣部队指挥官则于17日令其进入待机海域。“吕-43”号和“吕-47”号潜艇于17日,“吕-41”号于18日,“吕-177”号和“吕-46”号于19日相继从吴港出航。

   24日,先遣部队指挥官对潜艇部署作了部分调整,指令配置在帛琉海域的潜艇于28日,“吕-41”号在月底到达巡逻海区。以通过科罗尔岛(在帛琉群岛中部)的东西线及南北线为界,划分4个巡逻区:东北区由“吕-46”号,东南区由“吕-47”号,西南区由“吕-43”号,西北区由“伊-177”号巡逻。摩罗泰岛附近由“吕-41”号潜艇巡逻。

   10月2日,先遣部队指挥官指令活动在帛琉海域的潜艇变更部署,但次日又命令各潜艇于4日18时撤出巡逻海域返航。3日凌晨,“吕-42”号潜艇用鱼雷袭击了以3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美国特混舰队,听到四声巨响(据9日报告:击沉击伤航空母舰各1艘)。据美方记载,有1条鱼雷命中驱逐舰,该舰在拖带中沉没。

   配置在帛琉海域的潜艇和“吕-41”号潜艇,在巡逻海域分别逗留6天和4天后返航。

   7日,“吕-46”号潜艇奉命去侦察乌利西岛,发现该地停泊有航空母舰1艘、运输船13艘、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0艘。在此次战斗中,“伊-177”号和“吕-47”号潜艇未能返回。第34潜艇队司令松村宽治上校乘“伊-177”号潜艇出海,也与潜艇一起葬身海底。

   三、菲律宾海战

   (一)台湾海域的空战与潜艇部队的出击

   美国特混舰队于10月9日和10日相继袭击了南鸟岛和琉球群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在判断来犯之敌是美国特混舰队主力后,便命令“岸基航空兵进入待战状态,准备实施‘捷-1’号作战和‘捷-2’号作战”,命令先遣部队“除参加‘玄’号作战(回天作战)的潜艇之外,其余潜艇做好立即出航的准备”。

   12日,美国特混舰队空袭了台湾岛。于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岸基航空兵实施“捷-1”号和“捷-2”号作战,并令先遣部队派出第1潜艇部队(参加“玄”号作战的除外)前去截击来袭之敌。按照上述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规定了各潜艇的出航日期及其部署。

   各潜艇从濑户内海的出航日期如下:“伊-26”号和“伊-45”号潜艇为10月13日,“伊-53”号潜艇为10月19日,“伊-54”号和“伊-56”号潜艇为10月15日。“伊-37”号潜艇原地待命。

   潜艇阵地以南大东岛以南约100海里的海域为基点,向230°方位成矩形展开。

   各潜艇按预定日期出航南下。

   美国特混舰队对台湾的空袭持续到14日。这期间,日军岸基航空兵连日进行猛烈的抗击。据岸基航空兵报告,这次战斗的战果相当可观:12日击沉敌航空母舰6-8艘,13日又击沉3-5艘。由此判断,敌特混舰队损失过半,仓皇逃走。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岸基航空兵全力追击,同时指令第2游击部队(以第5舰队为主)出击。

   在这种情况下,先遣部队指挥官于14日以“伊-26”号、“伊-45”号、“伊-53”号、“伊-54”号和“伊-56”号潜艇组成甲潜艇部队,15日将展开阵位沿150度方位向前推进300海里(“i”展开阵位)。原地待命的“伊-37”号潜艇尚未出航,在做参加“玄”号作战的准备。

   “i”展开阵位是根据美特混舰队将向东南方向规避的判断而设置的。但根据16日的敌情判断,甲潜艇部队又改用第三配置方案(在“i”展开阵位的西北方,成正方形展开)。

   预计各潜艇(除“伊-53”号潜艇外)到达新阵地的时间为17日或18日。然而,17日美军开始进攻菲律宾,在甲潜艇部队到达指定阵位之前,战场已转移到菲律宾以东海域。先遣部队在台湾海域的空战中,无所作为。但是,这次出动对下令实施“捷-1”号作战和潜艇部队进入决战部署却起了促进作用。

   (二)美军在莱特岛登陆

   10月17日,美军在莱特湾入口处的苏禄安岛登陆,联合舰队下达了准备实施“捷-1”号作战的命令,先遣部队奉命急速做好出击的准备。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伊-44”号潜艇出击(9时从吴港启航),并指令横须贺的“伊-47”号潜艇和携带回天人操鱼雷的“伊-38”号、“伊-41”号、“伊-46”号潜艇紧急备战备航。另外,按照大本营指示,将原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指挥的“吕-109”号和“吕-112”号潜艇,编入第34潜艇队。17日,据陆军侦察机报告.9时16分在西表岛方位130度220海里处发现残存的美特混舰队(航空母舰3艘等),于是先遣部队向甲潜艇部队下达了如下命令:

   “伊-26”号和“伊-45”号潜艇前出到美特混舰队前方,强行实施突击。

   “伊-54”号潜艇,在北纬21°、东经132°海域占领阵位。

   “伊-56”号潜艇,在北纬18°、东经123°海区占领阵位。

   18日,发现敌扫雷艇在莱特湾扫雷,还有其他艇只在侦察地形,说明即将实施登陆。于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下达了实施“捷-1”号作战的命令。先遣部队于18日16时28分下达了第177号电令,其主要内容如下。

   1、由“伊-41”号、“伊-38”号、“伊-44”号、“伊-46”号、“吕-41”号、“吕-43”号和“吕-46”号7艘潜艇组成乙潜艇部队;以“吕-109”号和“吕-112”号2艘潜艇组成丙潜艇部队。

   2、从濑户内海西部出航的日期如下:“伊-41”号、“伊-46”号和“吕-43”号潜艇为19日,“吕-41”号、“吕-46”号潜艇为20日,“吕-109”号和“吕-112”号潜艇为23日。

   3、各潜艇分别强行进入下述阵位(矩形阵位)。

   A展开阵位:“吕-46”号、“伊-46”号和“伊-41”号潜艇。

   B展开阵位:“吕-41”号、“吕-43”号、“伊-38”号和“伊-44”号潜艇。

   “吕-109”号和“吕-112”号潜艇原地待命。

   A、B展开阵位设置在吕宋岛以东约800海里处。

   接着,命令甲潜艇部队采取以下行动。

   “伊-26”号和“伊-45”号潜艇前出到敌特混舰队前方。

   “伊-54”号和“伊-56”号潜艇以180°航向航进,强行实施突击。

   当时,第15潜艇队的兵力为12艘潜艇,第34潜艇队为5艘潜艇,除了未及时完成出航准备而转入特攻作战的3艘(“伊-36”号、“伊-37”号和“伊-47”号)外,其余14艘潜艇均参加了“捷-2”号作战。

   甲潜艇部队进入阵位的时间预定在18日,但在12日下达命令以后,先后4次改变部署,因此,各潜艇的行动与司令部的估计相差甚远。

   19日,在莱特湾发现敌方登陆输送队,在莱特岛东南海域又发现敌方登陆部队的重兵集团。此外,在莱特岛以东海域似有2个特混大队,在吕宋岛以东海域也似有1-2个特混大队。而且,甲潜艇部队尚未找到溃败的美特混舰队。因此,联合舰队于14时36分命令先遣部队采取下列行动:“甲潜艇部队继续遂行原定的任务,乙潜艇部队立即转移到甲三展开阵位”。

   按照联合舰队的命令,先遣部队下达了第179号电令,内容如下:

   1、“伊-53”号潜艇由甲潜艇部队调出,编入乙潜艇部队。

   2、甲潜艇部队进入第四展开阵位。

   3、乙潜艇部队进入甲三展开阵位。

   甲三展开阵位,位于莱特湾以东约180海里处,是一个南北向的矩形海域。第四展开阵位在甲三展开阵位以东,是一个东西向的矩形海域。当天,乙潜艇部队所属“伊-41”号、“伊-53”号、“伊-46”号、“伊-38”号和“吕-43”号潜艇从吴港出航。

   20日,联合舰队又命令潜艇部队变更部署。因为美国特混舰队和登陆部队均在莱特岛附近活动,所以,命令潜艇部队全部向莱特湾以东海域集中。据此,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乙潜艇部队在莱特湾以东,甲潜艇部队在乙潜艇部队以南,丙潜艇部队在乙潜艇部队以北,成正方形配置,以袭击敌人。

   这天,“吕-41”号潜艇从吴港出航,“伊-44”号潜艇因事故而返回。21日,“吕-46”号潜艇从吴港出航,除“伊-44”号潜艇外,甲、乙两潜艇部队11艘潜艇都开往莱特岛以东的预定阵位。而丙潜艇部队所属2艘潜艇则按第2号电令行动。

    “吕-109”号潜艇改为23日出航,“吕-112”号潜艇改为29日出航,驶向前述的配置水域。

   (三)菲律宾海战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10月20日下达的作战要领,屡经修改后的内容是:

   1、第1游击部队所属第1、第3部队(第2舰队主力),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经由萨马岛以东海域,于X日(25日)拂晓进入莱特湾,第2部队(以第2战队为主)因航速低,从莱特湾南面的苏里高海峡突入莱特湾,以策应第1游击部队主力作战。

   2、第2游击部队(第5舰队主力)于X日拂晓,从苏里南海峡突入莱特湾。

   3、机动部队,相机向巴士海峡以东海域航进,以策应第2游击部队突入莱特湾;在诱敌北上,牵制敌人的同时,抓住有利战机进行突击。

   4、西南舰队司令长官负责指挥集中于菲律宾的全部海军航空部队,协同第1游击部队,对敌航空母舰编队和登陆部队实施突击。第6岸基航空部队于24日出动主力部队,对特混舰队发动总攻。

   5、先遣部队仍按原作战命令行动。

   22日,第2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指挥的第1游击部队主力及第2战队司令西村祥治率领的第3部队,从文莱出击,分别向莱特湾开进。23日,第1游击部队主力在巴拉望一带遭到美国舰艇的袭击,24日又遭美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突击,除“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外,还有4艘重巡洋舰被击沉或击伤,兵力显著减少,而且行动时间比预定时间迟了6个小时。

   第3部队按照预定计划于25日拂晓通过苏里高海峡,单枪匹马闯进莱特湾,遭美国鱼雷艇和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后,又受到舰炮攻击,几乎全军覆灭。接着,从苏里高海峡突入的第2游击部队,在稍一交锋之后也只得撤离战场,这样,从南方突入莱特湾的作战行动失败了。

   另一方面,第1游击部队的主力于25日0时30分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经由萨马岛以东海域南下,前往莱特湾。6时45分,发现敌方编队(包括6艘航空母舰)即开始追击,一直追到9时。据报告,击沉敌方航空母舰4艘。战斗结束后,重新集结起来的第1游击部队的主力再次向莱特湾开进。然而,栗田长官于12时36分取消了突入莱特湾锚地的计划,企图北上去突击美特混舰队,17时18分决定驶往圣贝纳迪诺海峡,因而撤出了战斗。

   小泽率领的机动部队于20日从丰后水道出航,在巴士海峡以东海域航行过程中,于8时21分遭到美机的突击,损失4艘航空母舰而向北规避。在这次菲律宾海战中,第1游击部队(包括第3部队)损失惨重,仅被击沉的就有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1艘及驱逐舰6艘;而且,没有达到突入莱特湾的目的。岸基航空兵为支援水面舰艇部队突入莱特湾的战斗而实施的突击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这样,菲律宾海战终以日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四)潜艇部队的战斗活动

   23日,当潜艇部队即将投入菲律宾海战时,先遣部队指挥官下达了指令:“现在投入‘捷’号作战的时机已迫在眉睫,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先遣部队要协同友军,倾注全力勇猛战斗,充分表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24日,遵照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电令,先遣部队下达如下命令(第3号电令):“全军转入突击,各艇按下述部署强行实施突击,歼灭来犯之敌。”

   各潜艇预定于25日13时之前进入莱特湾入口附近的规定阵地。又于25日,根据第1游击部队的战况,将潜艇的配置作了部分调整。

   “伊-56”号潜艇于24日在棉兰老岛以东海域攻击了美国的登陆输送队,据报告击沉运输船3艘以上。接着,25日22时34分在塔克洛班方位125度距离170海里(315公里)处发现高速东进的美国特混舰队,并对其进行跟踪和实施鱼雷攻击,听到爆炸声4响。据报告,击沉大型航空母舰和大型驱逐舰各1艘。该艇仅剩下3条鱼雷(其中1条有故障),27日奉命返航。

   27日,联合舰队命令先遣部队:将大部分潜艇配置在莱特湾以东海域,部分潜艇配置在拉蒙湾东面海域。因此,先遣部队指挥官下达了以下命令:

   1、甲潜艇部队改由“伊-26”号、“伊-38”号、“伊-41”号、“伊-45”号、“伊-46”号、“伊-53”号和“伊-54”号潜艇组成。乙潜艇部队改由“吕-41”号、“吕-43”号、“吕-46”号、“吕-109”号和“吕-112”号潜艇组成。

   2、各艇按下列配置遂行袭击敌特混舰队和破坏海上补给线的任务。

   (1)甲潜艇部队进入第1展开区(扇形),以苏禄安岛为基点.以100度方向线为基线,扇面展开角为左右各50度,距离60海里。“伊-26”号、“伊-53”号、“伊-45”号、“伊-38”号、“伊-54”号、“伊-46”号和“伊-41”号等艇,分别按“I、Ro、Ha、Ho、He、Li、Nu”的顺序占领各自阵位。将此配置称为“C”展开区。

   (2)乙潜艇部队进入第三展开区(方形),将此配置称为“D”展开区(参见图)。

   31日,西南舰队要求将1-2艘潜艇配置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东北海域,据此,“吕-41”号和“吕-43”号潜艇分别配置在“Nu、Yo”和“Wa、Ka”区,并将“C“展开区改为“E”展开区。后来,各展开区内潜艇的位置也有所调整。

   11月3日23时20分,“伊-41”号在马尼拉方位95度距离约600海里(1111公里)处,攻击了美国特混舰队,据报告,击沉航空母舰1艘。

   11月7日后,各潜艇奉命撤出战斗,相继返航。“伊-56”号于11月4日返回本土,其他潜艇于16日至21日先后返回本土(“吕-112”号返回马公)。但是,“伊-26”号、“伊-45”号、“伊-54”号、“伊-41”号、“伊-46”号和“伊-38”号等6艘大型潜艇没有返回,据战后调查,这期间潜艇取得的战果如下:

   10月24日,“伊-56”号重创坦克登陆舰1艘。

   10月25日,“伊-56”号重创护航航空母舰“桑提”号(但因在时间上有出入,被认为是航空兵的战果)。

  10月28日,“伊-45”号击沉护航驱逐舰1艘。

   11月3日,“伊-41”号重创巡洋舰“雷诺”号。

   3、“捷-1”号作战中潜艇的使用方法

   根据吉尔伯特群岛作战及“阿”号作战的经验教训,日本潜艇部队在“捷-1”号作战中开始采用展开区的战法。可以看出,在潜艇作战的指导上是煞费苦心的。现将潜艇在“阿”号作战与“捷-1”号作战中的战果和损失情况比较如下。

   在“阿”号作战中,参战潜艇34艘,损失18艘,未获得任何战果。在“捷-1”号作战中,参战潜艇13艘,损失6艘,击沉护航驱逐舰1艘,重创坦克登陆舰和轻巡洋舰各1艘。

   对于上述状况不能仅作简单的比较,之所以造成这样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作战指导上有如下不同之处:

   (1)在“阿”号作战中,大部分潜艇集中于马绍尔及特鲁克以南海域,难以迅速向马里亚纳海域集中。在“捷-1”号作战中,由于判断美国特混舰队因台湾海区空战损失严重撤退而进行追击,结果集中得过早。

   (2)在菲律宾海战中,潜艇开始使用展开区。

   (3)马里亚纳海战时,为避免混乱,限制了潜艇的机动,而在菲律宾海战中没有这种限制。

   这样,潜艇的使用方法固然有所改进,但是对“阿”号作战中的失误并未很好研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展开问题在“阿”号作战中实施截击时,是将潜艇配置在成直角的三条展开线上。而在“捷-1”号作战中,则采用展开区的配置方法。两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未在敌补给航线上纵深配置潜艇。在敌航空兵的反潜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展开线与展开区的配置方法,并无根本区别。

   (2)要地附近配置潜艇问题将潜艇配置在严密警戒的要地则近,虽然可望取得一定战果,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大的,这是第6舰队在吉尔伯特作战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这一点与“阿”号作战大致相同。

   (3)潜艇的隐蔽问题潜艇的展开线移动过频,易于暴露潜艇的伏击区。这也是吉尔伯特作战中的教训。在“捷-1”号作战中,潜艇部队连日奉命变更展开阵位,而且常常要强行实施攻击,这就使潜艇丧失了隐蔽性。

   四、菲律宾海战后的潜艇作战

   (一)菲律宾的战局已定

   为消灭在莱特岛登陆的美军,大本营10月26日决定向该岛派2个师团和1个旅团。在增援部队输送过程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12月7日,美军在日军加强防守的奥尔莫克登陆,势必在莱特岛进行决战。12月15日,美军在民都洛岛登陆。12月19日,日军放弃在莱特岛决战,而转到吕宋岛上与美军进行争夺。

   1945年1月9日,美军在仁牙因湾登陆,展开了吕宋岛的攻防战。2月9日,美军开进马尼拉,2月底结束了该岛的战斗。吕宋岛失守后,日军转入持久作战。由于菲律宾作战的失败,连结日本与南方资源地的海上交通线即被切断。

   参加菲律宾海战的潜艇,11月下旬回到本土或台湾的马公。大型潜艇转而进行“回天”特攻作战,中、小型潜艇则继续在菲律宾海域坚持作战。

   1944年11月初,第34潜艇队的兵力为“吕-41”号、“吕-43”号、“吕-46”号、“吕-109”号和“吕-112”号,截至1945年1月4日,又有“吕-49”号、“吕-50”号和“吕-55”号编入该潜艇队,共计8艘潜艇。

   以上各潜艇主要配置在“D”展开区,遂行攻击敌舰船的任务。但在1月上旬美军在仁牙因湾登陆以后,则配置在吕宋岛以西海域。截至1月底,各艇的战斗活动情况如下:

   “吕-49”号,11月16日从吴港出发,配置在“D”展开区,12月7日返回吴港。1月1日再次出航,前往吕宋岛以西海域活动,1月底返回本土。

   “吕-50”号,11月19日从吴港出发,配置在“D”展开区,12月17日返回吴港。1月23日再次出航,前往吕宋岛以东海域活动。

   “吕-41”号,12月24日从德山出航,配置在“D”展开区,1月31日返回吴港。

   “吕-43”号,12月8日从吴港出航,配置在“D”展开区,1月4日返回吴港。

   “吕-46”号,1月4日从吴港出航,驶往吕宋岛以西海域活动,2月4日返回高雄。

   “吕-55”号,1月17日从吴港出航,开往吕宋岛以西海域。

   “吕-109”号,12月18日从佐世保出航,配置在“D”展开区,1月12日返回佐世保。

   “吕-112”号,12月初从高雄出航,配置在“D”展开区,28日返回吴港。1月12日又离开吴港,前往吕宋岛以西海域活动,2月7日返回高雄。

   据报告,在此期间,“吕-50”号11月25日击沉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吕-49”号1月12日击沉战列舰1艘,“吕-46”号1月30日击沉油船1艘。但据战后调查,仅“吕-46”号重创美运输船(7800吨)1艘,其余战果均无记载。

   五、各海域的潜艇战

   1、“伊-12”号的战斗活动

   “伊-12”号潜艇于1944年10月4日结束服役前的训练,编入第6舰队,成为舰队的一艘直属潜艇。9月30日联合舰队下达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派遣‘伊-12’号于10月上旬出发,前往美国西海岸及夏威夷海域进行为期2个月的破交战”。10月4日,依照联合舰队的命令,先遣部队指挥官发令:开始实施这次破交作战。

   “伊-12”号于10月4日从濑户内海西部出发,经日本海于7日夜到达函馆附近海域,稍事停留,8日驶离函馆开往美国西海岸。该艇出发后便失掉联系,其活动情况及所获战果,只是根据通信情报所作的推断。

   据战后调查,于10月30日在北纬29°55′,西经141°25′海域击沉美国运输船1艘。(7176吨)

   2、第7潜艇部队的作战运输活动

   “阿”号作战后,8月15日撤消了第51潜艇队,所属“吕-109”号和“吕-112”号编入吴港潜艇战队,“吕-113”号和“吕-115”号编入第8潜艇战队。同日,“伊-361”号和“伊-362”号编入第7潜艇战队,第7潜艇战队专门遂行运输任务。

   第7潜艇战队司令官为了便于同上级联系,将其司令部设在横须贺潜艇基地,以便指挥所属潜艇为死守孤岛的部队进行作战运输。

   此后,丁型潜艇相继建成,并先后编入第7潜艇战队:“伊-364”号于9月6日,“伊-363”号于9月15日,“伊-365”号于9月30日,“伊-366”号于10月2日,“伊-367”号于10月15日,“伊-368”号于11月2日,“伊-369”号于12月15日,“伊-370”号于11月4日,“伊-371”号于12月6日,“伊-372”号于翌年1月8日先后服役。

   但在“捷-1”号作战中,大型潜艇损失很多,能携带“回天”鱼雷的潜艇显著减少。因此,决定使用丁型潜艇装载“回天”鱼雷进行特攻。1945年初,开始对丁型潜艇进行改装。

   从1944年8月到1945年2月,潜艇进行作战输送的情况如下(启航与返航基地均为横须贺):

       艇名     目的地  卸载日期  备注

     “伊-361”号  威克岛  9月7日   卸货86吨,撤下30人

     “伊-362”号  瑙鲁岛  9月14日  从特鲁克岛撤下

              特鲁克岛 9月21日  83人

     “伊-363”号  特鲁克岛 10月21日  卸货10吨

              梅雷昂岛 10月28日  卸货80吨,撤下75人

              特鲁克岛 10月31日  卸下重油22吨,撤下82人

     “伊-364”号  威克岛        既未到达,也未返回

     “伊-361”号  威克岛  10月29日  卸货67吨,撤下5人

     “伊-362”号  南鸟岛  10月30日

     “伊-367”号  南鸟岛  11月6日  卸货61吨

     “伊-365”号  特鲁克岛 11月15日  返航途中失踪

     “伊-366”号  帕甘岛  12月14日  卸货51吨,撤下49人

     “伊-367”号  威克岛  12月17日  卸货81吨

     “伊-363”号  南鸟岛  12月17日  卸货108吨,撤下60人

     “伊-371”号  特鲁克岛 1月8日

              梅雷昂岛 1月25日

              特鲁克岛 1月31日  出发返航途中失踪

     “伊-362”号  梅雷昂岛 1月1日   出港后失踪

     “伊-361”号  威克岛  1月22日

     “伊-369”号  南鸟岛  1月21日

     “伊-366”号  特鲁克岛 2月12日

              梅雷昂岛 2月16日  撤下42人

   3、西南潜艇部队的结局

   1944年5月,西南潜艇部队的兵力,除执行访问德国任务的潜艇外,只剩下“伊-8”号、“伊-37”号、“伊-165”号和“伊-166”号4艘潜艇。“伊-37”号4月底在槟城海峡触雷(8月返回本土),“伊-166”号7月17日沉没。这样,能够在印度洋遂行破交任务的潜艇只剩下2艘。

   8月15日编入第8潜艇战队的“吕-110”号和“吕-115”号艇,从10月下旬起,以槟榔屿为基地,在孟加拉湾进行战斗活动。“伊-8”号、“伊-165”号艇分别于10月上旬和中旬返回本土。因此,在印度洋海区只有2艘小型潜艇活动。“伊-8”号11月5日后由第6舰队直接指挥,“伊-37”号9月12日编入第15潜艇队,“伊-165”号12月15日编入第19潜艇队(练习潜艇队)。

   “捷-1”号作战后,菲律宾方面的作战兵力极少,1月下旬将“吕-113”号、“吕-115”号编入先遣部队,因战时编制的修改,将其编入第34潜艇队,同时撤消第8潜艇战队。这样,西南潜艇部队的活动便告结束。

   这期间,各潜艇的活动概况如下:

   “伊-8”号,从6月(日期不明)至8月20日在印度洋进行战斗任务,击沉敌船2艘(14118吨),10月9日回到横须贺,但其战斗活动无记录可查。

   “伊-165”号,5月底从苏腊巴亚出发,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域遂行战斗任务,7月上旬返回苏腊巴亚;7月24日由苏腊巴亚出航,经安汶岛向比阿岛输送物资,但后来停止执行输送任务,便于8月19日返回苏腊巴亚,10月17日回到佐世保。

   “伊-166”号,7月16日从槟榔屿出发,在开往新加坡途中被敌潜射鱼雷击沉。

   “吕-113”号,以槟榔屿为基地,从10月25日到11月13日在孟加拉湾活动,击沉敌船1艘(3827吨)。接着,从11月28日到12月下旬又在孟加拉湾活动,据报告击沉商船2艘,但无记录。1月20日又从新加坡出发,在吕宋岛以西海域活动,2月7日进入高雄港。

   “吕-115”号,10月25日和12月7日先后两次从槟榔屿出航,在孟加拉湾活动(返回日期不明)。1月19日又从新加坡出发,2月3日到达吕宋岛以西海域,尔后便失掉联系,未能返回。

   六、宿务基地特攻潜艇的战斗活动

   从1944年8月到12月,为把特攻潜艇投入防御作战,在宿务基地配置6艘,在三宝颜和达沃各配置2艘潜艇。

   宿务基地的特攻潜艇,由西南部队第33特别根据地队司令官指挥,三宝颜的2艘特攻潜艇也于1945年1月调到宿务,归该司令官指挥。第33特别根据地队司令官原田觉少将,曾经搞过特攻潜艇艇员的训练工作,开战时是特攻潜艇母舰“千代田”号的舰长。

   1944年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莱特岛抗登陆战斗中,特攻潜艇曾在奥尔莫克海域进行战斗,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尔后又在棉兰老海和苏禄海遂行战斗任务。1945年3月26日,美军在宿务岛登陆,特攻潜艇即全部自沉。

   据战后生还的艇员回忆,这期间所获战果(美方资料中没有记录)如下:12月8日,在棉兰老海击沉驱逐舰1艘;12月18日,击沉运输船2艘;1月3日,击沉驱逐舰1艘,并因运输船队混乱撞沉运输船2艘;1月5日,击沉驱逐舰和舰种不明的舰只各1艘,据估计还击沉巡洋舰1艘;1月28日,击沉水上飞机母舰1艘;2月13日,击沉大型驱逐舰1艘;2月21日,击沉重巡洋舰1艘;3月17日,击沉运输船2艘;3月21日,击沉运输船1艘。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