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的阴影·第十二
作者:拉迪斯拉斯·法拉戈·美国
出自————《巴顿将军》
出自————《战争通史》
巴顿急躁而轻率。在追逐命运的生涯中三番五次地冒犯神明。但他现在第一次得到大展宏图的机会,不再贸然从事。当年在摩洛哥,他起家时只打一支特遣部队和一个纸上谈兵的装甲军——这是美国当时能给他的全部兵力。即使后来在突尼斯,他手下也只有一个受英国人严密控制的由新兵凑合组成的第2军。
而这次则不然。
“赫斯基”战役将是美国第1集团军首次参战。虽然这个集团军仍然要受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并且要和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的第8集团军协同作战,但是巴顿希望多少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对一个军人来说,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即使闭目想象一番,心情也为之激动。他有幸率领第一支训练有素肿的全由美国人组成的集团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这也使他受宠若惊,即便是二十五年前美国大名鼎鼎的潘兴将军开始时手下也没有过这么庞大的兵力。
巴顿于4月15日上午离开第2军。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战争是干净利索、直截了当、残酷无情的。因此指挥指挥战争的人也应该是个干净利索、直截了当、残酷无情的人。”他无疑认为,他正是这种人。而“赫斯基”战役看起来也将是这种战争——干净利索、直截了当、残酷无情。战役的目的很明确——把轴心国的军队赶出西西里。另外还有一个理所当然的战略目标——控制把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隔开的墨西拿海峡。
然而,“赫斯基”战役并不象巴顿想象的那么简单。作战计划存在着一系列涉及方针、指挥、战略、战术等令人棘手的枝节问题。第一,它是丘吉尔“战术上的机会主义”的继续,即认为进攻欧洲的“软的下腹”比较安全,付出的代价也较小;在法国西北部的关键地区避免同希特勒正面对抗。第二,要和英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本人联合行动。与这么一位好冲动而又非常自负的名将相处,什么麻烦事都可能发生。
由于英国人正确而审慎地认识到自己军事潜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希望避开对欧洲大陆的正面进攻。他们宁肯走弯路取得胜利。他们坚信,消耗战能够削弱德国的军力,使其最后崩溃,“而英国的英美联军可以从海峡长驱直入,直捣柏林,这只需狙击手放几枪就可了事”。
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如意算盘,要使战争继续下去也有不少事要做。要想办法加快德军的消耗。因此,丘吉尔施出自己的宏图大略,经常不厌其详地鼓吹他的战略构想,常常把他的美国朋友弄得很不耐烦。举例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头头们“心里无疑认为……这位拗执的首相开口一谈……改变方向朝‘右’……他马上就重弹把战略方向从法国的北部转到欧洲东南部的老调”。
巴顿对这些互相矛盾的战略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这些战略似乎那么奥妙,而在他看来却实在可笑之至,因为他是对战争讲究实效的人。巴顿的主要兴趣是打仗;至于是在什么地方打——在意大利,在法国,还是在太平洋,这在他看来都无关紧要。
他对战术问题和指挥问题总是兴致勃勃。“赫斯基”战役既有战术问题也有指挥问题。由于巴顿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才十分警惕。他想起,在“火炬”战役中,多亏艾森豪威尔的强有力的干预和马歇尔的支持,才使他得以掌握了指挥权。他又想起,因为卷入了同海军的一场无谓之争,差点儿丢掉了指挥权。这次,他不愿意卷入关于战略问题的争吵,也不愿意因为得罪蒙哥马利而使自己参加“赫斯基”战役的作用蒙受损失。此时,巴顿仅仅是前途有望,而蒙哥马利则正处在最得意的时刻。
他下定决心,等待时机,暂时保持缄默甚至圆通。他既然已经等了那么长时间,他也能再等一段时间。
艾森豪威尔将军4月14日在盖塔尔决定让布雷德利接替巴顿任第2军军长之后,又呆着闲谈了一番,中间也谈了一些正经事,主要是与在北非的英国人合作的问题。他有些顾虑,也有一些不满,但总的来说,他对事态的发展是满意的。他对巴顿说,他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使这次联合行动成为战争史上最顺利和最成功的行动。接着他一本正经地说:
“我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不把自己看成是美国人,而看成是同盟国的人。”
这句话明白无误地表明了他的哲学思想,但巴顿听到这番言简意明的话,猛地退缩了一下。可是,他想到艾克给他讲过同英国人合作的重要性,因此觉得还是不和艾森豪威尔争辩为妙。
巴顿绝非是盲目仇外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他是多么的喜欢法国人,也喜欢其他国家的人,包括象北非柏柏尔族这种希奇古怪的人。我们将要看到他在“霸王”战役中同英国人处得多么和睦融洽。但他是一个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根据这个词在韦氏大字典中的本意。巴顿既不准备也不愿意放弃美国的尊严。他那种强烈的美国主义是他感情脾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同他的许多看来不近情理和充满偏见的看法一样,这种看法也有实际的一面。
他坚信性格是天赋的;性格具有一定的不变的特性。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美国人有美国人的方式;英国人有英国人根深蒂固的方式。而且他深信,人们是按照自己的民族性格去打仗的。他认为这个自明之理在计划战争时尤为重要。然而他感到伤心酌是,艾森豪威尔已经把很多(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话)计划权交给了英国人。结果,计划由外国人替美国人拟订,使自己的民族性格得不到适当的承认。
巴顿在突尼斯从第2军后勤补给上发生的一些麻烦中已经发现了这种做法造成的恶果。在为战役起草后勤计划时,安德森将军的计划人员估计,前方现有的装备只能为三万八千人提供给养。这个估计是按英国人的观点、英国人的能力和英国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提出来的。它没有把美国人干这些事的办法考虑进去,也没有事先想到“美国铁路工人的才智和美国后勤部队支持野战军从事车辆作战的惊人能力”。结果,第2军设法投入了九万二千人,并在攻势中自始至终提供了充分的给养。而英国人的估计只能为三万八千人提供给养。
英国计划人员只考虑自己的能力(按照他们自己的民族特性)和过低地估计美国的效率(按照美国民族特性)的作法给巴顿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制订任何作战计划,后勤补给是决定性的重要因素。一支军队只能做它的后勤支援所能保障它做成的事。由于巴顿的后勤补给是由英国计划,人员根据他们的狭隘的标准安排的,致使巴顿因给养不足而无法完成他实际上能完成的任务。
这是由英国人为美国人制订计划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害处。然而还有不明显的一面。这里民族性格的差异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巴顿6月23日在奥兰视察准备参加西西里战役的部队时,亚历山大将军谈及这个问题时说“把英国人和美国人看成一个样是愚蠢的”,这话倒使巴顿觉得高兴。
亚历山大了解,巴顿指挥军队方法粗暴,起码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有血性的美国人,带有美国西部的粗野味道。不过他把这一点也看成是巴顿一个人所固有的特性,因为亚历山大在其他美国将领身上看不到这种特性。事实上,亚历山大对他所称的“巴顿练兵法”非常欣赏,以至于请求艾森豪威尔将军把这位美国将军暂时借给他的英国军队搞训练。他深信,巴顿会把他的“粗暴”灌输一些给英国官兵,即使是典型的完全“美国式”的也没关系。
虽然亚历山大承认巴顿的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从不干涉他的某些作法,也因此不去过问他手下别的美国将领的种种怪癖,但是他对此感到非常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承认“美国人行事的办法”,使巴顿喜欢亚历山大,并使他全心全意地与之合作。结果,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下,战争进行得顺利和卓有成效。
至于蒙哥马利将军,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这位第8集团军的常胜将军坐下来研究西西里战役计划时,问题便暴露出来了。
每次战争都会产生它自己特有的英雄,每支军队都会产生它自己值得纪念的将领。这些卓越的领袖是战争胜利之本,因为胜利不是只靠武器精良,更要靠指挥有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为自己英雄的诞生等了很长时间,但是当这个英雄突然地、出乎意料地、甚至是偶然地出现在舞台上时,他的降临给战争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个人的痕迹。
他,就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父亲是英国圣公会一位主教。蒙哥马利惊人的指挥才能,对研究战史和心理分析学的学者来说,既感到饶有兴趣又觉得难以理解。军事著作家至今对他的功过仍在争论不休。艾伦·穆尔黑德称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而马丁·布鲁门森则认为他是“战争中被捧得最过分的将领”。心理分析学家或许会说,蒙哥马利特殊的指挥才能只补偿了他身上的一系列缺陷——身材矮小、体质文弱、童年生活不愉快。他从小就有个想法:他要给对他总是不满意的严母拿出个样子看看。正如蒙哥马利自己在回忆录中写的,“我的童年生活教我要有本事……也教我要相信天命,而我的确这么做了。”
蒙哥马利是个武断的至善主义者,他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但也要别人学他那一套。除了他自己的部队把他当偶像崇拜外,英国其他部队对他丝毫没有好感。当他离开他那纯粹的英国环境,进入英美联合的境地时,美国将军们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这些美国将军,有的从现在起要天天同他打交道,有的要受他领导。对艾森豪威尔将军来说,蒙哥马利是“可以合得来”的,因为他比其他任何美国人更了解他。但蒙哥马利却得罪了联军中的其他美国将军,包括那些在军事上非常尊敬他的美国将军。
“对他们来说,”切斯特·威尔莫特写道,“他的做法更使人反感,因为他是那么生性好指挥人,即便是在他最圆通的时候,也要行使他的权威,这样做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与别的军人不同,没有常人所有的弱点。他不近女色,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扑克。从不会有人‘拍拍他的肩’。由于他和几名副官和联络官住在一个很小的作战指挥所里,所以有人认为他离群(因此高高在上)。他的做法证明这个印象似乎是有根据的,他派参谋长戴古因甘德代表他参加各种会议,这使其他英军和美国人都很恼火。”
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将领中,蒙哥马利属于德国隆美尔血系,特别是在性方面,他的部队和普通百姓认为他有很古怪的性感。美军中许多人认为巴顿颇象蒙哥马利。但威尔莫特把蒙哥马利和巴顿作了一番对比,指出了两者的区别,尽管两人表面上很相似,但实质上根本不同。
他写道:“美国人对蒙哥马利的态度不能单说是因为有民族偏见,尽管这也是一个因素。如果美国人有他这样的举止和做法,也会一样被人讨厌。”
另一方面,威尔莫特认为,尽管巴顿的性格与麦克阿瑟或蒙哥马利一样古怪,而且更好出风头,但却没有引起象人们对蒙哥马利那样的反感。“他的行为举止使他在上层不得人心,但没人怀疑他搞独裁。在公众面前,他摆出一副‘铁汉子’的架式(臀部挎着两支枪柄上镶有珍珠的左轮手枪),这是人们熟悉的‘野性的美国西部’时髦的传统风度。虽然他总喜欢装成铁石心肠的样子,实际上他是个很重感情,心地慈软的人。每当深受感动时,他很易流泪。而且,他的一举一动给人的印象是,他是在显示个人的强硬,而不是在卖弄权威。虽然他的表现往往粗暴,但他是按美国方式带兵打仗,在日常会议上象‘民主’将领那样与参谋人员议论计划。他遵守这样的原则,即‘决不要对人们指手划脚,只要告诉他们应做什么,他们的才智会使你震惊’。”威尔莫特这样突出描写巴顿的性格,意思是,凡是巴顿身上具有的特点,蒙哥马利都没有。
蒙哥马利知道自己个性乖僻。他也知道自己的个性得罪了他的上司和同级。但是他完全相信这么做很得体,问心无愧,而且正是他行为上的美德所在。一个在沙漠地带在他手下服过役的士兵曾称颂第8集团军是个“兄弟大家庭”,他对蒙哥马利赤胆忠心,并为他带兵的本领所倾倒。后来,蒙哥马利自己也喜欢这个称呼。他写道:“我们是武装的兄弟大家庭,我们做我们爱做的事。我们穿我们爱穿的衣。要紧的是胜利。以最少的伤亡去赢得胜利。我是这个兄弟大家庭的头头。对待错误,特别是造成生命损失的错误,我是非常严厉的。我不允许背离总体计划的基本原则。但我准许下级军官按自己的想法去处置具体事宜,做错了我也不介意。”
在1943年春季以前,蒙哥马利和巴顿在事业上互无牵连,各奔前程。如今他俩聚合在一起了。在西西里,亚历山大将继续任总指挥,但在他属下的将是与他军阶相同的蒙哥马利及其战绩卓著的第8集团军,以及巴顿和他即将问世的第7集团军。
巴顿在突尼斯受挫以后,正期待着西西里战役,好象是一场冠军争夺赛。他心里完全拿定主意:即便不能毁坏蒙哥马利的形象,揭露他并不象所说的那样了不起,也一定要击败这个对手,使自己在蒙哥马利的联军中站稳脚跟。但这是以后的事。蒙哥马利当时还是冠军。因此他有权决定战役的打法。巴顿敏锐地认识到,在这个时候表现自己并要求别人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是不明智的。他想,还是让事实去讲话吧。让蒙哥马利作茧自缚吧。目前,让他自己去准备好在“赫斯基”战役中悬梁自尽的绳索。
“赫斯基”战役于1943年1月在伦敦开始起草,工作时断时续,以致盟军当初预定6月10日发动的进攻难以实现。于是把计划工作转到北非,由艾森豪威尔亲自来抓。地点在阿尔及尔圣乔治饭店第141号房间,工作开始步子迈得不够大。此后,计划参谋人员被命名为“141小组”。这个小组人员不断增加,饭店的一套老房子不够用,便迁到阿尔及尔郊区波扎利亚的师范学院。至此,计划工作才有了一点进展。
“141小组”的参谋长是个英国少将,名叫查尔斯·亨利·盖尔梅纳,年纪有45岁。他爱打马球和驾游艇,在皇家骠骑兵里当过差。1941年在中东因搞计划而出了名。他指挥过第6装甲师,有实战经验。在他的领导下,计划小组拟出了一系列计划——从“赫斯基1号”到“赫斯基7号”,但一个也不能为各有关单位都接受。时间越来越短。一天天、一周周过去了。对西西里开始进攻的日子渐渐临近了。而在突尼斯同非洲军团的战斗还在拖下去。“141小组”手忙脚乱,拟出了4号、5号、6吁、7号计划,随后又一个个放弃了。现在时间太晚了,无法于6月开始进攻。于是整个战役改至7月10日。
4月中旬,盖尔德纳的“141小组”完成了“赫斯基第8号”。在与这次行动有关的高级将领——艾森蒙威尔、坎宁安海军上将、特德空军上将——看来,这个计划搞得很出色。西西里作战有许多问题。这是第一次向强敌坚守的滩头发动大规模两栖进攻,计划人员无先例可循。进攻部队要克服滩头陡坡和海潮等一系列艰难的障碍。西西里岛地形崎岖不平。平地较少,山地多而险恶。计划人员要把这些情况全考虑进去。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要想取胜,从攻击一开始就至少要夺取两个主要港口,以便给在纵深地区作战的部队提供给养。
墨西拿不单是西西里的一个主要港口,由于它邻近意大利本土,现在成为西西里战役中的战略要地。它在这个奇形怪状的三角岛的顶端,海峡只有两英里宽,可以在这儿把德军装进口袋围困住;不然,他们也会从这儿跑掉。
然而,墨西拿不得不排除在外,因为有重兵守卫,距意大利本土太近,敌人可以得到迅速和大量支援;对盟军的战斗机来说,距离也太远。选择了另外两个港口——东面的锡拉库扎(由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车攻占)和西北角的巴勒莫(归巴顿的第7集团军夺取)。
选择这两个港口是合情合理的。历史本身已证实锡拉库扎的重要性。在古代,该城市曾击败过最强大的两栖进攻。公元前415年,埃尔西比亚德斯 [ 注:埃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公元前450年-404年),是古代雅典的大将。 ] [ cdhyy注:谢德风译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译为“亚西比德”,参见本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在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说过:“如果锡拉库扎 [注:谢译本为“叙拉古” ] 失陷,整个西西里就会失陷,紧跟着意大利也会失陷。”在锡拉库扎海港内,雅典人和西西里人用三层桨的战船互相厮杀过,结果打成僵局 [ cdhyy注:错!雅典远征军全军覆没! ] 。海港虽然比较小,但具有扩建的各种条件。
巴勒莫港有良好的港口设施,供船靠岸的岸线很长,易遭受我方战斗机的攻击,防守也薄弱。从心理战上说,巴勒莫也是个重要目标,因为它是古代西西里王下榻的地方,又是西西里岛的首府。
这就是当时巴顿离开突尼斯去重新策划“赫斯基”战役并准备向巴勒莫发动进攻时的计划。照亚历山大将军的说法,这是个最完美的计划;‘但是,在巴顿还没来得及着手拟订自己作战计划时,这个计划就被推翻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是蒙哥马利不喜欢这个计划。
蒙哥马利对“赫斯基8号”计划只了解到一点皮毛,但这也足以使他对亚历山大说,“就他所知,”他不认为这是个好计划。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局外人为他拟订的计划;这倒不仅是因为他有什么高见。他是个个性很强的军人,无论何事,只能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办。换句话说,他不能适应别人草拟的不熟悉的计划。但是,亚历山大看得很清楚,并且直言不讳地说过,蒙哥马利也对计划具有的宣传价值动了心。巴勒莫是一块亮晶晶的宝石。拿下巴勒莫,会使蒙哥马利自己在西西里岛东端的战绩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阻止第7集团军夺取这个引人注目的目标,改在南面的滩头登陆。另一方面,按亚历山大的话说,“把夺取锡拉库扎、奥古斯塔乃至墨西拿的出风头的任务交给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
当然,蒙哥马利这种纯属投机的想法还没有用赤裸裸的话说出来。当时,蒙哥马利以战术上的理由对作战计划提出强烈的保留意见,掩饰了他的虚荣心造成的不安心理。4月19日,即蒙哥马利的集团军开始对突尼斯的昂菲达维尔的坚固阵地发动精心筹划的进攻的那天,他放下手中一切工作,飞到阿尔及尔与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会晤。他迫不及待地要向他们指出他压根儿没仔细看过的作战计划的缺点。结果,他只能泛泛而谈,说什么“为了使我们从眼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可能有必要作某种妥协”;“战役的准备工作必须扎实稳妥,切实可行”。
最后计划如何定,会上并没有拿出具体主意。现在离修改后的开始进攻的日期只剩八十一天了,但蒙哥马利来开会的目的已达到了。首先,他把“赫斯基8号”计划说得一钱不值;其次,他对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进行了恫吓。在他离开前线时,他的第8集团军的攻势受阻。等到他4月21日返回前线时,攻势糟糕透顶,致使他当晚决定重新部署兵力,把攻势局限在沿海地区,但并没有奏效。重新发动攻势再也不行了。然而,他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得到的胜利超过了他这次攻势蒙受的损失。
成竹在胸,蒙哥马利飞往开罗,第一次听取盖尔德纳将军向他作“赫斯基8号”的汇报。他的主意已定,于是电告亚历山大,说他不能接受这个计划,要提出自己的计划。接着,他指示参谋人员按照他预先的构想拟订一个对应计划。但计划只提出他的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战役中担负的任务。他后来写道:“关于美军登陆问题,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但我认为尚未到提出来的时候。”
4月14日,巴顿离开突尼斯的加夫萨,在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过了一夜,随后在斯帕茨将军的陪同下,飞往阿尔及尔,与艾森豪威尔会晤。“赫斯基8号”计划进一步被肯定了。巴勒莫依旧是他进攻的目标。根据他主管下在拉巴特制订的作战计划,部队要在西西里岛西北部登陆,抢占巴勒莫港,并以此为补给基地,一鼓作气向东推进,在墨西拿与蒙哥马利的部队会师。
4月16日,巴顿到达拉巴特,并立即投入工作。计划人员被婉称为第1装甲军司令部(代号为342特遣部队)。巴顿未来之前,计划人员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现在巴顿亲临监督,计划人员才打起精神干。4月26日,巴顿把司令部从拉巴特迁到穆斯塔加奈姆,这座城镇座落在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在奥兰以东约三十英里。他把司令部设在一座法国营房内,四周有围墙,只有一个入口,容易警卫,是个很合适的地点。
巴顿在新司令部里刚呆了一天,当晚10时,亚历山大打来电话,请他出席定于次日中午在阿尔及尔的圣乔治饭店举行的高级军官紧急会议,研究“赫斯基”计划。他所以要巴顿参加这次会议,特别是因为蒙哥马利也要来参加。这至少是亚历山大在会前十四个小时的想法。巴顿准时到会,不料有人告诉他:蒙哥马利正巧患流行性感冒,不能到会。他已拍来电报,准备派他的参谋长弗朗西斯·戴古因甘德少将代他参加。对此没人感到意外,因为戴古因甘德素来代替上司出面,上司本人则喜欢躲在幕后指挥。随后,又发来一份电报,说戴古因甘德的飞机在埃尔阿达姆被迫降,改派奥利弗·利斯将军来参加会。利斯又因雾受阻,亚历山大索性把会期改至次日上午。
4月29日上午10时,亚历山大宣布开会。在地中海边一间屋子里,他身边坐满了高级将领,场面光彩夺目。显然,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必须在这次会议上想办法解决“赫斯基”这个燃眉之急的问题。要不然,整个进军计划就会陷入危境。
与会的人除了亚厉山大、利斯和巴顿外,还有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赫斯基”战役的海军指挥官);英国皇家空军上将特德;英国皇家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负责将第8集团军运到目的地的海军特混舰队指挥官);英国皇家空军少将考宁安(他是艾森豪威尔盟军司令部的空军司令);英国皇家空军少将霍勒斯·欧内斯特·菲利普·威格尔斯沃思;英国皇家海军准将罗耶·迪克(海军上将坎宁安的参谋长);弗雷德里克·勃朗宁少将(著名小说家达夫妮·杜莫雷的丈夫,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空降兵顾问);盖尔德纳少将(“141小组”的参谋长);阿瑟·理查森准将(盖尔德纳的副手);阿瑟·内文斯准将(艾森豪威尔的参谋)。
巴顿后来酸溜溜地说,他和内文斯是与会的“仅有的外国人”。特别显眼的是,“赫斯基”战役美国海军指挥官休伊特将军和地中海美国陆军航空兵指挥官斯帕茨将军由于未受邀请而没来参加会议。
会议把巴顿推到了绝望的边缘。他返回自己的司令部以后,立即召集参谋人员开会,向他们介绍了事态的最新发展——会议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激烈争论陷入了僵局。
从巴顿当时对参谋人员谈话的内容看,他似乎指望会议取得重大结果。他强调说:“会议甚至有可能导致领导层彻底改组。”他说话的口气表明,他确信这种改组来得越早,对战争越有益。
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竟使巴顿使用如此强硬的措词呢?据蒙哥马利说,什么情况也没发生。他写道:“会议没有取得成果。特德说,如果最初规定的桥头堡范围不包括科米索和杰拉两处的飞机场,他的空军就不能有效地支援战斗。坎宁安接下去就说,除非空军能把敌机拦截住,否则海军护航船队就无法行动。亚历山大无法使各兵种之间达成一致意见,会议没作出任何决定就散了。”
使巴顿感到忧心忡忡的是会议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点他从会议一开始就清楚地看到了。他觉得,亚历山大将军召集这次会议,旨在使“赫斯基”战役计划按照蒙哥马利的要求去筹划,找理由用银盘子托给他所要的一切。巴顿认为这纯粹是一次英国人把持的会,目的太明显了,就是要把“赫斯基”战役中一切有利的条件都留给第8集团军,让美军听从蒙哥马利和敌人的摆布。会议的这种险恶用心使巴顿惊愕不已。
他尤为不安的是艾森豪威尔将军未来参加会议,他认为,这是总司令对亚历山大将军屈从蒙哥马利行为的默许,是对巴顿事业(他把它看作是美国事业)的背叛。他想,如果马歇尔将军得知此事,决不会同意这种叛卖活动;要么指示艾森豪威尔坚持“赫斯基8号”计划的规定方针,要么叫他不要参与这些鬼把戏。因为这显然不是出于任何正当的军事理由,而仅是为了迎合蒙哥马利的私心。
尽管巴顿猜准了会议的目的是想把“赫斯墓”计划拼凑起来,但是他把会议称之为“英国人搞的一次阴谋”却错了。其实,与会者站在他一边的比站在蒙哥马利一边的多。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一起抨击了“赫斯基8号”;艾森豪威尔让他的代麦内文斯将军参加会议,暗示了他对这个“阴谋”是支持的。内文斯表示,艾克改变了对“赫斯基8号”的看法,有点儿同意蒙哥马利的“复活节计划”。之所以叫“复活节计划”,是因为他让参谋人员于复活节的周末在开罗草拟的。
这次会议得罪的决不只是巴顿一个人。空军上将特德激烈反对采纳蒙哥马利的计划,因为,正如他着重指出的,“这会使十三个机场落到敌人之手,使我们无法以空中行动来有效地压制敌人。”特德直截了当地对亚历山大说,“除非能尽早控制这些机场为我方所用,不然他反对全盘作战计划”。
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第二个起来反对。他的话措词更激烈。他坚持认为,“为了确保滩头一线航运的安全,关键是尽早取得这些机场的使用权”。更重要的是,坎宁安指出,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新计划会把美国人送入狼口,并且由于没有港口作依托而使他们的作战行动受到危害。
会议一结束,坎宁安就打电报给他的上司伦敦的第一海军事务大臣海军上将达德利·庞德,试图得到他的支持。他写道:“我个人认为,这个计划是靠不住的。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里的人拿不出个意见一致的确定计划,而距开始发动进攻之日只有两个月了,指挥官们还在七嘴八舌。即使我们最后能取得一致意见,也会有人执行一个他不完全赞同的计划。面对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战役,这不是取得胜利的办法。”
但是,伦敦和华盛顿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亚历山大仍固执己见,蒙哥马利的主张越来越得势。亚历山大专程到突尼斯蒙哥马利的司令部,把会议的情况告诉了他。两位将军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不单是同意按蒙哥马利的心意来安排“赫斯基”计划,而且也商定了迫使美国人接受这个计划的办法。
5月2日又开了一次会。蒙哥马利到会了,亚历山大却未到会。蒙哥马利利用上司不在场的机会,在阿尔及尔四处游说,兜售他的计划。他想亲自向艾森豪威尔谈谈自己的计划,希望直接得到他的同意。但是,他到处找不到艾克。于是他转而到司令部找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将军,结果在厕所里找到了他。蒙哥马利后来追述当时的滑稽情景时说:“于是乎我们当即在厕所里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说,美军在巴勒莫附近登陆的计划应该取消;全部美军要放在西西里南部海岸……这样第8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将并肩登陆,在整个战役中协调行动。”
史密斯向蒙哥马利担保,执行他的计划不存在什么问题。蒙哥马利说:“我们随后走出厕所。他去找艾森豪威尔商量,艾克表示喜欢那个计划。”有几件事没告诉这位总司令,比如他的参谋长是在哪里被人扣住并被说服接受那个计划的。很久以后,艾克到西西里,在塔奥米纳与蒙哥马利会见。蒙哥马利回忆说,“记得当时我问艾克,他是否知道西西里战役计划的最后定案是在阿尔及利亚的一间厕所里提出来的!他听了捧腹大笑起来。”
不仅如此,蒙哥马利还说服了史密斯趁亚历山大不在之机开一次“参谋会议”,以便抛出他的计划。这些情况的变化,史密斯和艾森豪威尔都没有征求过巴顿的意见。现在史密斯认为无须照亚历山大的作法请巴顿来参加会议。蒙哥马利完全控制了会场,他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坦然自信,什么都谈,什么也不保留——甚至谈了自己对美军登陆的看法。他声调谦和地说:“我很清楚,不少人认为我这个人讨嫌。我想这或许是实情。我很想不惹人讨厌;可是我发现这场战争中的错误太多了,造成的灾难也太多了,因此我迫切想使我们今后不要再犯错误。而这样做往往意味着惹人非常讨厌。假如我们在西西里遇到灾难,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但随后他突然以最后通牒的口吻说:“我必须在这儿把话说清楚,毋庸置疑,在这次西西里战役中,我决不会把我的部队‘分散使用’。”(所谓‘分散使用’,他指的是,他在锡拉库扎登陆,而巴顿在巴勒莫登陆。)
他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要求别人要么全盘接受,要么拒绝,没有别的选择。
他说;“第8集团军最理想的登陆地点是在锡拉库扎和帕基诺之间。”鉴于特德和坎宁安持反对意见,并急于把他们争取到他这一边,于是他解释说:“这个计划符合每一个要求……只有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达到。根据这个计划,在科米索和杰拉之间的广阔地域搞不到足够的飞机场。”
此时,他感到使巴顿就范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说:“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美军从巴勒莫调到杰拉湾,从杰拉两侧登陆。”
会议一结束,蒙哥马利便返回突尼斯的司令部,“等待结果”。5月3日午夜,亚历山大通知他,他赢了。特德和坎宁安屈服了。艾森豪威尔同意了。巴顿在巴勒莫登陆计划被撤销。第7集团军少了一个可以依托的港口,而且被指令在杰拉东西两侧的滩头开阔地带登陆,这正是蒙哥马利的主意。
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同意蒙哥马利的作法,尽管他俩心里完全明白,他们派给第7集团军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隐藏着风险灾祸。特别是亚历山大,在这个问题上很坦率。他在西西里战役的报告中写道:“风险没有平均分担,差不多全部风险都落在第7集团军头上。”他接下去说:“从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军的任务出力大,得名小。他们登陆的滩头比第8集团军登陆的滩头暴露得多,而且其中有些地段还有沙洲障碍。他们只有一个小港可资补给。第8集团军得到的是美差:夺取锡拉库扎、卡塔尼亚、墨西拿这些明显引人注目的目标。名字登在报上,要比杰拉、利卡塔、或西西里中部的无名小镇,标题的字体要大。我和我的参谋们都觉得,这种分摊任务的作法,可能会引起某些不满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该由亚历山大把计划变动的情况告诉巴顿,这并不是件愉快的事。他写道:“要美国将领一古脑儿放弃他呕心沥血制定的计划,照英国上司的命令承受他已经了解的更艰巨的任务,美国人的反应如何?对此,我自然感到焦虑。”
不过亚历山大从亲身经验晓得,巴顿不是蒙哥马利那号人。海军上将坎宁安转弯抹角地说:“从突尼斯战役中,亚历山大将军认识到,巴顿将军是个遵纪守法的人,巴顿不会抗拒他的命令的。”
亚历山大怀着窘迫不安的心情向巴顿下达了新的命令。这位美国将军的反应果然不出他的“英国上司”所料。亚历山大下达完命令,巴顿当时似乎已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亚历山大问道:“唔,乔治,你也可以对我谈谈——你对为你的第7集团军定的新计划同意吗?”
巴顿碰了一下脚根儿,敬了个礼,只说了一句:“将军,我不搞计划——我只服从命令。”
事实上,巴顿怒火中烧。当他返回穆斯塔加奈姆的司令部后,对参谋人员说:“这就是你们的总司令不做美国人要做盟国人而使你们所得到的东西。”
亚历山大很想知道巴顿对这次打击的反应。整个圣乔治饭店里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坎宁安与休伊特和巴顿会晤的事。在这次会晤中,坎宁安直言不讳地责备了蒙哥马利,并要美国将军们起来反对更改“赫斯基”计划。但是巴顿却说:
“不,去他的,我在部队干了三十年,每次上司下达命令,我都是回答:‘是,长官!’然后尽力去完成。”
这与英国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为了损人利己,一个将军提出的反对意见可以打乱一次战略部署。海军上将坎宁安直到临死还深信,还是原定的计划好。英国海军上将莫里森说:“还有许多人也认为原定计划好。”
亚历山大想用说好话的办法平息这场争论。五年后,他在伦敦《政府公报》上发表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中写道:“我希望在这里说明,巴顿将军即刻同意了我的新计划,这个新计划在军事上的优越性他和我都是清楚的。他和第7集团军的任何人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这是盟军间精诚合作的典范,这种精神灌注于我在地中海地区参加过的各次战役之中。”
亚历山大为后人写的这篇裹着糖衣的文章内容并不完全属实。诚然,巴顿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但是,说他同意该计划的所谓“军事上的优越性”,那纯粹是瞎说。
坎宁安将军提供的情况更符合历史事实。他也指出,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蒙哥马利的计划可能给第7集团军造成各种困难和危险,并使其胜利处于未卜之中。坎宁安在向伦敦第一海军事务大臣汇报这次会议的结果时忧心忡忡地写道:
“我认为,你应当了解这里在接受‘赫斯基’战役计划的最后方案后的气氛。西线特遣部队的休伊特和巴顿两位将军对这个方案非常不满……毫无疑问,三个师的补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这涉及滩头地带的补给,靠一个小小的港口,也许要搞几个星期,每天输送三千吨,谁也弄不清休伊特能不能办到。
“休伊特曾斩钉截铁地对巴顿说过,他认为办不到;但是巴顿的态度已定,既然命令他在那里登陆,他就照办。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发生意外,是可以办到的,我已担保全力支援他们。”
这的确是体现出了几个星期以前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白屋机场向巴顿话别时说过的那种“伙伴情谊”。“伙伴情谊”在巴顿身上显得更为突出。实际上,在圣乔治饭店盟军司令部的英国分遣队全体人员都站在巴顿一边,支持他。而他的美国朋友反倒缄默不语。
尽管如此,没人怀疑巴顿会占上风。在争论最激烈、人们都在议论蒙哥马利简直使第7集团军在“赫斯基”战役中毁掉之时,艾森豪威尔麾下的计划官员、英国准将塞西尔·萨格登却对一位美国朋友轻蔑地说:
“我说,老兄,你不必担心。照那样部署法,老巴顿很快就会让可怜的蒙哥马利陷入重围之中!”
萨格登对蒙哥马利施展阴谋诡计的行径感到愤然不平。他嘴里嚼着口香糖,操着牛津腔,说了一句美国成语。
“巴顿这家伙,”他说,“肯定会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