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爪哇海战的一些看法·第三
作者:F·C·范·奥斯滕 ·美
出自————《爪哇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2月27日,双方使用飞机和潜艇的情况
“这场雄伟的爪哇海战就这样结束了,这是盟军全体官兵尽最大的努力,以自己所有的武器与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的一场海战。”
——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E·J·金海军上将
从上面所叙述的内容来看,很显然,爪哇海战中,一方大量使用了飞机,那就是日本人。他们充分利用了他们的飞机。而另一方,盟军仅仅只使用了几次飞机。如:海战初期,盟军第27轰炸机大队的第91中队的3架A-24俯冲轰炸机由10架P-40战斗机伴随曾对日军的部队运输舰艇进行了一次轰炸。这些轰炸机部署在玛琅,战斗机部署在布林宾。16时45分,轰炸机投下一枚300公斤的炸弹和两枚250公斤的炸弹轰炸日军舰艇。整个攻击时间才两分钟,战果为零。日舰17时04分奉命向西撤退,但17时30分又改变航向,向南航行。后来日舰掉转航向,形势才变得明朗了,那天夜间日舰不会再来实施其登陆计划。这就是前面已经提过的,赫尔弗里希将军未能得到美、英、荷、澳联合空军司令部通报关于轰炸敌人侵舰队计划的那一次。
根据日方资料,日本海军在马威安附近有两艘飞机供应舰,它们可以对近距离支援护航运输队的飞机进行补给,它们是“瑞穗”号、“山阳丸”号和“赞岐丸”号3艘供应舰中的两艘。日侦察机通常是在投完炸弹后返回基地;在天黑之前17时30分可看到它们对联合突击编队发动的攻击。
为什么2月27日杜尔曼的部队没有很快就遭到攻击呢?原因是早在2月4日和2月15日,他的舰艇分别在甘尼安和邦加以北已遭到过攻击。此外,当时日军还另有一支没有任何防卫的盟军舰队可作为其攻击目标。特别是泗水,每天都遭到从肯达里起飞的日军飞机的轰炸。如果日轰炸机发现了盟军舰艇正在通过清扫过水雷的海峡时,那么,这些没有充分防卫能力的舰艇是没有生存希望的,形势也将完全不同。在2月27日这一天,虽然日军没有对泗水进行轰炸,但空袭警报却发生了3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之一可能是,日军出动了约27架飞机对在芝拉扎以南的美轻型航空母舰“兰利”号实施了攻击。攻击飞机是从肯达里起飞的,因此,就没有足够的飞机对泗水进行轰炸了。
“兰利”号在午时沉没,这对盟军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随“兰利”号一同下沉的还有32架P-40战斗机。虽然这些飞机对战争的结局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它们可以给进攻者造成一定的损失。
日军未对联合突击编队实施攻击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先遣登陆部队与空中作战行动之间未能协调一致。也可能是因为即将进行登陆,在2月27日这几天不便进行空袭,以免误伤己方的舰艇和部队。
至于盟军使用舰载飞机的情况如下,“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埃克塞特”号和“佩思”号可携载两架飞机。这些舰艇中,只有“爪哇”号未装备飞机弹射器。“休斯敦”号可携载3架飞机和装备了两个弹射器。“威特·德·威思”号和“科顿纳尔”号驱逐舰各携载一架飞机,但实际上它们均未携载飞机,因为怕影响两门后甲板主炮的使用。此外,与“爪哇”号一样,它们均未装备飞机弹射器,因此只能用起重机吊放飞机。显然,从以后的行动来看,“爪哇”号与这两艘驱逐舰没有携载飞机是非常失策的。“埃克塞特”号有一架“海象”式水陆两用飞机,但被日轰炸机的近弹炸伤,不能使用。
至于其他3艘舰艇“德鲁伊特尔”号、“佩思”号和“休斯敦”号,它们首先考虑的是:第一,有飞机就必须携带燃油,而储藏燃油的部位又最易遭受攻击。由于考虑到火灾的危险,特别在预期要进行炮战时,舰艇携载飞机就被认为是不可取的,第二,可能会有夜战,而舰载机在夜战中是无能为力的;第三,未来的交战地区位于泗水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内,无需舰艇携载飞机。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遗憾的决定。这极大地耽误了对日海军部队的侦察,飞机不能及时提供侦察情报,旗舰也就迟迟收不到有关侦察情况的报告。
爪哇海战中,日军和盟军双方的潜艇都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前所说,赫尔弗里希将军曾试图在爪哇海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几艘潜艇。在战区及其周围也曾出现过英国“特鲁安特”号潜艇(但不归赫尔弗里希直接指挥)、荷兰O-19和K-8潜艇、美国S-37和S-39潜艇。这些潜艇中,只有O-19目睹了这场战斗的情况,但它未能进入攻击阵位。此外,杜尔曼将军对这些潜艇没有指挥权,不能指挥它们。由于联合突击编队没有机会去组织一支训练有素的潜艇部队,因此,潜艇作战的可能性也就不予考虑了。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自1941年12月以后美国的潜艇主要是用于侦察,这些潜艇(由于缺乏鱼雷,而且鱼雷的质量也很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
日军的潜艇也未参加战斗,因为这一时期仅有少数几艘日潜艇在印度尼西亚水域内活动。无疑,它们没有在登陆突击舰队附近活动对其更为有利,这可避免被美国警戒舰艇击沉的危险。
在谈到战区内布雷行动时,必然要涉及到的是“高登·莱乌”号布雷舰的活动。布设防御性雷区这一行动只限于在敌可能登陆的地点附近进行。第一个设置雷区的地点是马都拉北岸附近20米等深线以内水区,关于这个雷区没有什么值得可谈的。第二个雷区于2月26日—27日夜间,布设在图班湾20米等深线内。泗水的海军指挥官用电报把这一情况报知荷兰海军司令和O-19、K-8潜艇。根据电报可知,水雷布设在南纬6°47′50″、东经112°04′50″与南纬6°51′10″、东经112°18′之间。杜尔曼在2月26日的会议上得知要采取这一行动的消息,因此他是十分清楚雷区布设情况的。“高登·莱乌”号布雷舰完成布雷任务后,泗水的海军指挥官通报了这一情况,然而,2月27日21时25分,“丘辟特”号驱逐舰就在该危险区的边缘触雷爆炸。当时,这艘驱逐舰约在15米的水深处。虽然英舰触雷爆炸的这一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触雷的机会确实存在。据后来的报告证实,该雷区布设的位置不十分精确,因此其水雷的所在位置也不象电文中报知的那么准确。据了解,还有小部分水雷在入水之前就开始起动。要深入了解一位期待他去完成而又没有完成任务的舰长的思想是很困难的,如果有人想要批评这位舰长,那最好请他记住莎士比亚《“以牙还牙”》第二幕,第二场戏中的一段话:
“如果他作为一名最高审判官
象你审判他一样来审判你,
那你该怎么办呢?”
结局
“我不行了,鼓起你们的勇气吧!”
—— 1653年8月10日斯赫维宁根战役中牺牲的马尔滕·哈珀茨宗·特尤普海军上将的遗言
随着“埃克塞特”号、“波普”号和“因康特”号的沉没,盟军在东印度的海上力量就此一蹶不振。他们曾竭力想把日本的陆军入侵部队拒之于爪哇岛岸之外看来是徒劳的。严格地来说,结局在1942年2月27日17时8分英舰“埃克塞特”号遭到袭击,被迫撤离战场时就决定了。因为这在盟军舰艇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同时使杜尔曼追击日运输舰队的计划也不得不取消。盟军所取得的唯一成果是使日军的登陆时间推迟24小时,推迟到1942年3日1日。日军是在默拉克(孔雀港)附近,万丹湾、埃雷坦维坦和克拉甘4个指定地点登陆的。由于盟军陆军缺乏必要的空中支援,因此这场战斗就成了一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战斗。
3月2日,赫尔弗里希根据荷兰总督的命令,离开荷属东印度前往科伦坡。如第一章中所说。总督按其职务来说,是东印度荷兰部队的总司令。3月3日,总督接到在伦敦的荷兰政府的命令,要他把指挥权交给新任的荷兰皇家海军司令和陆军司令。3月4日举行交接仪式。这时,整个形势已急趋恶化。3月5日,普尔顿将军得出的结论是,要认真地考虑及早投降的可能性。
总督明确地表示,他不希望在万隆或万隆附近发生战斗,因为那里居住着大批难民。3月7日,日军司令官通知荷兰司令,他希望与荷兰司令和总督于次日举行会谈。这个要求的后面还附带一个威胁性的条件,即,如果拒绝会谈,那就要对万隆进行轰炸。于是,3月8日13时,双方在卡利查蒂举行了会谈,会谈期间,荷属东印度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敌对行动于3月9日午前停止。整个战斗结束。日军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全占领了荷属东印度,而他们原先估计是要用6个月的时间。
为了防止盟军舰艇和人员从爪哇撤走,日军向印度洋派出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在爪哇南部水域巡逻。这支海军部队于2月25日离开肯达里,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他们击沉了盟军17艘舰艇,其中有美驱逐舰“皮尔斯伯里”号和“埃德索尔”号、炮艇“阿什维尔”号、油船“佩科斯”号,英驱逐舰“堡垒”号和澳大利亚轻型护卫舰“雅拉”号。3月5日,这支日特混部队的舰载飞机又攻击了芝拉扎;击沉了17艘舰艇并彻底摧毁了芝拉扎港。这支海军部队在炮击圣诞岛两天后于3月9日返回肯达里。
盟军失败的几个原因
“这是命运。”
—— 山梨腾之进海军上将
盟军为保卫荷属东印度的最后这一场海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非常明显的一点是在这一期间内根本没有侦察情报。战斗成功的可能性虽然很少,但并不是完全不存在。可是,以下的一些因素使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日本方面转化。
(1)盟军的最高指挥机关不能协调一致。最明显的就是当杜尔曼海军少将要求飞机支援时,他未能得到满足。然而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一小批飞机,是可以而且应该提供的。
(2)日军占有空中优势,而盟军所能提供的飞机数量却非常有限。荷兰和美国的水上飞机损失很大,所剩寥寥无几。陆军的飞机损失也很大。由于长期缺乏战斗机,因此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其结果是突击编队在海上不断地受到日军空袭的威胁和攻击。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所能提供的战斗机要首先用于防卫重要基地和机场。此外,舰上高射炮无法对付日军的轰炸机,因为这些日机通常在12000英尺 [ 编者注:1英尺=0.3048米 ] 的高空飞行。这些,都影响盟军官兵的士气,这一情况联合突击编队司令曾多次向赫尔弗里希将军报告过。在爪哇海战爆发时,盟军约有30架作战飞机,但其中大部分都急待修理。其他的战斗机均还在去爪哇的途中,如“兰利”号航空母舰上的32架P-40战斗机虽已作好战斗准备,但不幸的是,象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它于2月27日在芝拉扎南面被日机炸沉。另外一艘美舰“西威奇”(海上女巫)号虽于2月23日携带27架P-40飞机进入芝拉扎港,但这些飞机都比较陈旧,使用前还需要重新装配。
巴厘与古邦被占领后,直接影响到从澳大利亚向爪哇运输所需的飞机。由于飞机活动半径太小,从2月20日以后便无法通过这条航线派出战斗飞机。
(3)盟军没有进行联合演习的机会。一个致命的弱点是,联合突击编队一直到1942年2月初才建立,当时,战争已进行了近2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日军又对泗水进行了轰炸,联合突击编队不得不立即投入战斗,因此,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讨论和演习。后来,就连可供演习的安全水区也找不到了。最后一点是,如前面材料所说的,联合突击编队的编成还变动了数次。
(4)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例如在通讯和火控系统方面,盟军的舰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海上作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他们没有机会通过一些会议来达成一个统一的原则。
(5)通讯手段很不完善。根据赫尔弗里希将军的指示,盟军舰队应使用一种统一的信号手册,如:
(a)英-法密码,这是为了能将电文迅速译成密码而专门编写的,可用灯光信号将其发出去,不需要再次译成密码。这是一种包括各种不同战术信号的字母密码。这份密码手册中还有一个破译敌方情报的特殊章节。
(b)空军的密码专供飞机使用。密码是由明电码组成,适用于所有的盟军舰艇。并规定,所有盟军部队均应用明电码发送侦察信号。
然而,据另一些可靠材料说明,盟军各舰没有统一的信号手册,也没有统一的旗语通讯规则。这一缺点只有在旗舰上配备英、美信号兵后才能得到部分解决。此外,舰上特高频接收发射机经不住炮火的猛烈振动。“德鲁伊特尔”号上的探照灯,可用于发送信号,但却被自己舰炮的气压打坏。手操信号灯成了唯一的通讯工具!
(6)舰员们过度疲劳。对海军和陆军的飞行员、观察员以及其他机组人员提出的要求过高。这些人员的耐力和土气已降到了极点。2月18日左右,布里尔顿少将接到了轰炸机司令部医务参谋关于飞行人员的健康状态很差,士气也很低落的情况报告。
(7)盟军对日军远程鱼雷的威胁未予重视。因此,日军在技术上惊人的进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8)值得指出的是,日军能很好地掌握联合突击编队的动向。从11时10分起,突击编队的所有航向和速度的变化都被日军侦察飞机传送给他们的舰艇。这样,盟军就没有可能利用突然性这个重要因素。
最后要提到的是盟军方面的严重伤亡情况,特别是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和“爪哇”号上的伤亡情况,这两艘舰上的死亡人数分别占70%和96%,“休斯敦”号的死亡人数为65%;“伊莱克特拉”号为62%;“佩思”号为55%;“科顿纳尔”号约为37%。在这场战斗中,导致大批人员死亡的原因是:
①当“爪哇”号下沉时,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
②“德鲁伊特尔”号上40毫米炮弹爆炸造成了大批的伤亡。
③德鲁伊特尔”号的舰员在舰未停舰之前就弃船,因此,许多人死于从舰上流向四处的燃油发生的大火中。
④舰员们的精神和体力消耗殆尽,许多人可能已无力为保护自己生命而战斗。
⑤2月28日6时19分,“奥普·坦·诺特”号医院船奉命驶往“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因康特”号和“科顿纳尔”号等舰的遇难地点。但在14时40分,该船在马威安以南约40英里处被两艘日驱逐舰截住,根据日本人的报告,这两艘日舰是“天津风”号和“村雨”号。“奥普·坦·诺特”号医院船被下令驶往马威安岛北岸的一个地方进行检查。舰上的无线电设备被捣毁,两天之后,才准许该船驶往马辰。
⑥在2月26日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上,杜尔曼将军对舰长们下达的口头指示说:如果一艘舰艇失去战斗力,它将会尝到敌人的苦头。这样,“因康特”号奉命去营救“科顿纳尔”号上的幸存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这艘英国驱逐舰的燃油也已耗尽,无论如何也得补充燃料,而且,它也无法与其他4艘巡洋舰保持航速。
这里最后须要指出的是日军能在东印度群岛迅速推进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机场。战前,盟军陆、海军之间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陆军主张在这些岛屿中间分散建造大量的机场,供岸基飞机使用,这些飞机可用于摧毁怀有敌意的潜在对手。但海军则反对这一计划,他们预计,敌方的空军首先会袭击这些机场,摧毁那里的飞机,然后占领和利用这些机场。为此,海军认为,应该使用水上飞机去执行轰炸和侦察任务。这样做的优点是使各基地不易被敌人发现。需要的是对飞机进行必要维修的修理船。这些飞机修理船的代价无论如何要比一个附设各种建筑物的机场的要少得多,而且修理船对敌轰炸机来说也是比较难以捕捉的目标。
荷属东印度战争的整个进程证明:陆军的观点是错误的,尤其明显的是那些正在使用中的机场,防御能力十分薄弱,而且预先没有采取足够有效措施来炸毁这些机场,以免落入敌人手中,为敌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