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者:戈登·W·普兰奇 ·美国
唐纳德·M·戈尔茨坦 ·美国
凯瑟琳·V·狄龙 ·美国
出自————《中途岛奇迹》
出自————《战争通史》
反败为胜是美国人最感亲切的情节模式。但是美国的国力、疆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她在最近的一百年中很少有幸处于那种地位。然而,中途岛海战就是其中的一次。
日本人在珍珠港得手还不到半年,就派出由88艘 [ 注:本书第十四章中说是86艘。 ] 久经战斗的水面舰只 [ 注:这些数字不包括用于同时进行的阿留申群岛战役的舰只,但包括随同日军主力部队出航的警戒部队。 ] 组成的庞大舰队去完成攻取中途岛及诱歼已遭削弱的美太平洋舰队这两项使命。日本拟以此拉开第二阶段作战的战幕,力争拿下夏威夷,孤立澳大利亚。
然而,战局并没有按照日本人预定的模式发展。先进的密码破译和无线电侦听及时发出警告,使数量上大大劣于日方、但配有精兵良将的美海军部队(仅有28艘水面舰只)得以迅速驶过中途岛,在日军的侧翼设伏。
结局如何,战前并无定论。日方先头部队中有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的久经战斗的航空母舰“赤城”、“加贺”、“飞龙”和“苍龙”。就是这位将军指挥包括这4艘在内的6艘航空母舰在12月7日袭击了珍珠港;此后,南云特混部队在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连战皆捷。
在中途岛海域,南云和他的航空母舰舰长、航空兵们打得机智勇敢,美国轰炸机对日舰的一次次进攻都未能奏效,这时,突然之间,美方指挥官的高明决定、俯冲轰炸机的准确轰炸,加上一点儿运气,同时发挥了作用。战斗结束时,日方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飞机300余架。不过,此次战役也可能会有另一种结局。现在美方虽然取胜,但也损失了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和驱逐舰“汉曼号”。
中途岛之战对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如果日本人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没有得手,他们必败无疑──提出了严肃的质疑。当时,美太平洋舰队已经知道日军正在逼近,知道日军将于何时发起攻击(几乎准确到分),还知道日军的进攻地点和所投兵力,而且,美国舰队在公海上可以随意机动,并拥有突然进攻的优势,而美国却胜得如此勉强。因此,我们认为,把本书定名为《中途岛奇迹》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遵照事实。海战中,美方陆基轰炸机进攻无效,舰载轰炸机进攻同样无效,只是因为最后一分钟的会合和俯冲轰炸机成功的轰炸,才保证了战役的成功。鉴于美方指挥官、军舰及舰员们在珍珠港事件后经过了六个月的实战锻炼这一事实,否则人们不能不怀疑:如果12月7日美太平洋舰队出动迎击南云特混部队,结果即便不会更糟,但也不会好。海军上将尼米兹就持这种看法,他坦率地认为当时海军上将赫斯本德·E·金梅尔的舰队不在海上而在其泊位,实在是“上帝大发了慈悲”。
中途岛之战与珍珠港被袭在某些方面情况恰好相反。这一次,日本人思想上过份自信,计划上粗枝大叶,训练上马马虎虎,对对手轻视、贬低,而美国人头脑冷静、机智,情报准确。战役结束后,美国上下兴高采烈,感到珍珠港之仇至少是报了一部分。然而,这次战役的意义远非如此而已。人们普遍认为,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虽说此后还得苦战三年多,但是美国人毕竟已经夺取了主动权。战役开始前,日本人打的一直是旨在征服的侵略战争,不断扩大其“大东亚共荣圈”;而战役开始后,日本人考虑的问题变成了如何保住已有成果,如何守住日渐缩小的势力范围,直至最后被赶回进攻的出发点,甚至更远。
中途岛之战向世人提供了许多机会和诱惑去戏谈这段迷人的“如果──然后──但是”的历史,特别是有关美国方面的。假如尼米兹没有坚持他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日军主要目标是中途岛,而同时对阿留申群岛的攻击只是牵制行动,战局将会怎样发展呢?当时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都企图迫使尼米兹拒绝相信夏威夷岛上的作战情报局向他提供的情报。尼米兹手下的一些参谋人员也感到很难相信不好对付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竟会集结这样庞大的舰队来攻打中途岛,更不用说基斯卡岛和阿图岛了,因为这样做无异于用鱼叉去叉小鱼小虾。夏威夷司令部的指挥官很有把握地断言,这一次山本将大举攻打瓦胡岛。陆军部的部分高级将领认为日本人将向西海岸进逼,轰炸加利福尼亚南部的飞机制造厂。
尼米兹并不固执,他彬彬有礼地倾听了各方意见。但他一旦下了决心,就立即全力以赴。他为美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任何大规模战役都是错综复杂的,中途岛战役也是如此。许多情况在同一时间发生,甚至连参战者都看不到,也许参战者最不可能看到整个战局的进展情况。现在,真正有争议的问题所剩无几,虽然关于某些决定是否明智的问题可以永远争论下去,某些战术行动被激战的硝烟所掩盖已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必然会有一些读者不同意我们的调查结果和结论中提出的这一点或那一条。这对我们没有坏处。戈登·普兰奇从不认为自己已看到了一切,通晓了一切,作为教授的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就更欠缺了。
如果他还在世,他一定会要我们把这本书奉献给太平洋两岸勉力帮助我们写成此书的所有朋友。我们满怀感激之情把此书奉献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