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太平洋大举进攻·第十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从中太平洋大举进攻·第十一

从中太平洋大举进攻·第十一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美国

出自————《大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了望台”战役开始以来,麦克阿瑟将军已经想好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打败日本的战略设想。

   1943年初,他将这一设想写成书面计划,呈报参谋长联席会议。麦克阿瑟主张,一经占领或封锁了腊包尔,就可横渡太平洋,取道新几内亚和菲律宾,向日本    发动进    攻,而且应由他所统辖的部队来实施。用麦克阿瑟的话说,就是应该沿着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发动攻势,并且主要依靠陆军来完成,海军的任务不外乎是从海上把地面部队运到一些要地,然后在陆军飞机的掩护下实施登陆。海军除了运输和遣送登陆部队之外,还应担任炮击海岸目标、保护海上交通线、封锁日占岛屿、掩护进攻之陆军部队的翼侧等项支援任务。

   麦克阿瑟强调指出,他所提出的这条进攻路线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可以利用盟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已经建立的一些基地;

   2、 可在澳大利亚与中太平洋的日占岛屿之间建立一道防线;

   3、 这是一条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支援的唯一进攻路线;

   4、 由于这条进攻路线经由西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一些面积很大的岛屿,盟军部队就可迂回日军重兵设防的一些要地,占领其抵抗兵力比较薄弱的地方。

   反对沿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发动攻势的一些人,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这是舍近求远,绕道向日本进兵。沿这条轴线进兵,既浪费兵力,又必须有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交通线。而且,进兵的速度会相当缓慢,因为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战斗机以及轰炸机(也要有战斗机为其护航)活动半径的限制。只从一个战略方向发动进攻,日军容易判断下一攻势的矛头所向,便可在盟军的进兵路上集中兵力予以抵抗。此外,地面部队还会受到疟疾以及其他热带丛林疾病的威胁,并且必须经过敌人可以相互支援的一些军事要地。这条进兵路线的翼侧、后方和交通线等,也将受到盘踞在中太平洋的日军的袭击。

   自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海军就面临一个怎样防守和收复菲律宾的问题。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这是美国海军早已得出的结论。在中太平洋没有面积较大的岛屿,可供争夺的目标不过是许许多多的小岛和环礁。盟军从中太平洋进攻对整个日本帝国这个岛国都有很大的威胁,将使日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它部署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各个据点。

   当然,进攻这样一些据点(小岛)的盟军部队,必须在敌人有设防的地点登陆,但是,可以集中相当优势的兵力去攻占某一海岛或某一群岛。由于这些群岛相互之间的距离甚远,所以一般说来,守岛日军难以相互支援;一旦遭到美国航空母舰部队的封锁,日军就无法实施增援。从中太平洋进攻,不仅气象条件较好,运输线较短,而且也比较节省地面部队和舰船。从中太平洋进攻,既可切断日本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此外,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舰队进行决战,也许会使日本本土遭到袭击。

   美国海军已经预科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将会采取沿中太平洋轴线发动进攻的战略,因而早在美日开战前后,就定购了22艘新型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到1943年就已交付舰队使用。若用这些航空母舰去支援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的作战,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如果这些航空母舰不担负这种单纯的辅助性任务,就可以活动在广阔的海洋上,不断扩大掌握制海权的范围。以这些堪称海上活动基地的航空母舰为前锋,中太平洋的部队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对日占的某些岛屿实施越岛作战,并能有效地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线。

   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其有关的下属机构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慎重的研究后,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不顾麦克阿瑟的强烈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仍然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轴线,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但是,考虑到澳大利亚方面的意见加之盟军在南方的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进攻,盟军应沿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谈中,金海军上将提出了上述新的作战设想。英国的陆、海、空三军参谋长对此感到惊异。他们担心,如此加强对日攻势,将会缩小欧洲战区的作战规模,而欧洲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主要战场。但是,马歇尔将军保证说,新的对日攻势,使用太平洋战场现有兵力即可实施,无须再从欧洲战场抽调,因而得到英国的赞同。后来,参谋长联席会议又进一步研究了“打败日本的战略计划”,并在5月的华盛顿会谈中,把这项计划提交给美英联合参谋部讨论,得到通过。

   这项计划虽然要求英国和中国的军队予以配合,但是因为这一要求暂时难以实现,所以在最后落实的1943-1944年战略计划中,仅就以下几点作了规定:

   1. 北太平洋部队将日军驱逐出阿留申群岛;

   2. 中太平洋部队从珍珠港向西进攻;

   3. 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首先协同进攻腊包尔,尔后由西南太平洋部队沿新几内亚岛的北海岸向西推进。

   上述的第1项和第3项的前一阶段作战,上一章已经讲过。本章再把第二项即中太平洋部队开始进攻的情况作一介绍。

   上述第2项作战与第3项作战相互配合,又形成一个新的钳形攻势。这个钳形攻势的规模,比对腊包尔的钳形攻势要大得多。盟军双管齐下,从两个作战方向向西推进,使日军再次居于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美国新型航空母舰的威力及其机动能力足以抵消日军的上述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从两个方向实施进攻,既可保护新几内亚-棉兰老轴线的翼侧和交通线的安全,也可迫使日军分兵防守。由于许多情况变幻莫测,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过早地作出具体决定,以使这项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俟时机成熟,再确定如何具体实现这一战略计划。

   有些海军军官建议:从两个方向实施的进攻只有相互支援,密切协同,才能取得最大战果,因此,应将整个太平洋战场置于尼米兹将军的统一指挥之下。这个建议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明确规定,中太平洋的进攻是盟军的主要作战方向,西南太平洋部队必须支援中太平洋部队的作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建议未被采纳。陆军的声誉和麦克阿瑟将军的显赫地位,对这个问题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麦克阿瑟已经许下了保卫菲律宾和打回马尼拉的诺言,并为此而受到全世界的崇敬。另一方面,至少在这个阶段,参谋长联席会议还不想把全面指挥的大权交给麦克阿瑟,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不同意麦克阿瑟的战略。

   这样,尽管在太平洋战场上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但两个作战方向上的进攻,仍在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挥下向前推进着。

   新的进攻兵力

   中太平洋进攻的规模之大,在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美军怎样才能攻克星罗棋布的日占岛屿,横渡大洋,大踏步地把战线向前推进呢?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历史经验可供借鉴。发动这一新的攻势,既要在训练方面采用新的方法,在战斗、支援、补给和维修方面采取新的措施,还要研制出一整套新的武器装备。尽管这样,到1943年秋,即在袭击珍珠港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中太平洋发动进攻的准备工作即将就绪。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丰功伟绩。

   中太平洋部队的主力,是美国的第5舰队 [ 注:到1944年初,中太平洋部队才被正式命名为第5舰队,但本书为了便于记述,从1943年,自中太平洋部队开始进攻起就把它称为第5舰队。 ] 。这支舰队是由兵员以及舰船和飞机组成的一支合成部队,是为了实施远程突击而组建的。该舰队的组建,是从1943年春,即从第一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空母舰(27000吨,32节)驶抵珍珠港而开始的。接着,11000吨的第一艘“独立”级快速轻型航空母舰也开到珍珠港。到1943年秋,第5舰队已辖有大型航空母舰6艘、轻型航空母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8艘、新式战列舰5艘、老式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56艘、运输舰和货船29艘,以及大量登陆艇只。这支强大部队的司令官是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他是一位才略过人,要求严格的海军军官。他在海军参谋学院任教时成绩卓著,并被誉为战略家。中途岛海战证明,他作为一个战术家也是精明强干的。后来,他调任尼米兹的参谋长,协助制定各项作战计划。

   第5舰队的突击兵力是它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这支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支援登陆作战,诸如为封锁登陆地域而实施远程突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前对登陆地段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对登陆部队实施战术支援,对威胁两栖作战舰船的空中和海上敌人进行截击等等。这支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通常编为4个特混大队。每个特混大队一般辖有大型航空母舰和轻型航空母舰各2艘,并配有快速战列舰1至2艘、巡洋舰3至4艘、驱逐舰12至15艘为其担任护航。当特混大队处于巡航状态时,由驱逐舰组成外层反潜警戒幕,但当出现空袭危险时,则令驱逐舰加入由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内层环形警戒幕。这些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与其它部队协同作战,亦可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它可从其中抽调部分舰只编成水面舰艇突击编队执行特别使命。这种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就是海上浮动的航空基地,它可以为横渡太平洋、进至日本海岸开辟道路。但是,查尔斯·波纳尔海军少将于1943年所指挥的那支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只不过是后来全歼日本航空兵、摧毁日本联合舰队的庞大舰队的一个雏形而已。

   第5舰队的登陆作战兵力,是里奇蒙·凯利·特纳海军少将指挥的第5两栖作战部队。为实施登陆作战,这支两栖部队编有运输船、货船、登陆舰艇、船坞登陆舰等。为了组织护航和担任直接支援任务,还辖有驱逐舰、护航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旧式战列舰等。这支部队在作战中通常分为两至三个梯队,往往还派遣部分兵力去执行特殊任务。若战术上有某种需要时,还派遣以火炮为主要武器的快速舰只,或与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一同行动,或与登陆编队一同行动。后来,不断总结经验,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常常将阻止敌人反击的任务交给快速航空母舰及其警戒舰只担任,而把对地面部队进行战术支援的任务交给两栖作战部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和以炮火为主要武器的舰只去完成。

   第5两栖作战部队所属的一切地面部队,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一律编入第5两栖作战军。其军长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霍兰·史密斯。他对玩忽职守的行为决不宽容,因而得了一个绰号:“严厉的史密斯”。“严厉的史密斯”和“可怕的特纳”一样,也是一位倔强而爽直的人。他们两人都是登陆作战的专家,彼此了解,相互信任,训练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

   第5舰队还辖有一支岸基航空部队,其中包括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三个系统所属的飞机,在作战方面,由约翰·胡佛指挥。起初,这支岸基航空部队的任务主要是辅助航空母舰执行登陆前的航空侦察和空袭登陆地域等任务。后来,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和第5两栖作战部队,没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可完成支援登陆作战的任务,而且越打越有经验。所以,就把胡佛部队的名称改为中太平洋前进地域航空队。这时,它的任务是,进行空中侦察,摧毁敌方基地,以及保卫盟军新占的基地等。

   为了迅速横渡个太平洋,并能一面向前推进一面掌握制海权,第5舰队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机动能力和势如破竹的战略势头。象100年前的舰队那样,由于需要补给、装载燃料和维修而被束缚在后方基地附近的情况必须摆脱。为使已经占领的要地免遭日军的袭击,并能反复袭击日军,以便给下一步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必须能在海上(或前方)长期逗留。第5舰队有无持续作战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利用某些环礁的礁湖以及其它比较隐蔽的锚地,迅速建起前进基地。因为需要进行海上补给,战局越向前发展,越需要建立更多的前进基地。

   由后勤支援部队所属的供应舰、修理舰和浮动船坞等组成后勤供应舰编队。这种编队既能对前方作战的全部舰船进行补给,也能对破损舰艇(除受重创须进厂大修者)进行修理。第5舰队的舰只,在下一战役开始前,总要有计划地进入后勤支援部队设在海上或岸上的前进基地,对舰艇进行维修,使舰员得到休息。战线逐步向西推进,后勤供应舰编队也随之向适当的锚地转移,以便在靠近作战海域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的前进基地。

   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在航行中即可由补给舰群进行重要物质的补给,因而可将其在前进基地驻泊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每天只从作战海域抽出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与补给舰群会合,其余的几个大队仍可继续同日军作战。

   与补给舰群在海上会合后,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立即补给燃料,补充弹药、食品、各种备件、飞机和人员,领取寄来的邮件,并将重伤员送到医院船上。然后,返回作战海域,替换另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于次日到会合点进行补给,海上补给舰群为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补给完毕之后,将各补给船上的货物集中起来,令空船回到前进基地再行装载。在此期间,新装上补给品的船只又从基地出发,进行替换。

   这种复杂而周密的海上补给,只是整个计划、建造、订购、训练、输送和维修等项工作的一个侧面。这种海上补给,既可使美军把这支合成部队变成快速而强有力的突击力量,又使美军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从珍珠港送到菲律宾。

   作战计划与作战准备

   最初的计划是,中太平洋的进攻从攻占马绍尔群岛开始。但是,华盛顿和珍珠港负责拟制作战计划的一些参谋人员,从战略和后勤支援方面越仔细考虑,越觉得这个计划不够妥当。

   如同中太平洋的其他许多岛屿群一样,马绍尔群岛也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每个比较平坦的珊瑚岛都处于暗礁环抱之中,暗礁的内侧形成一个礁湖。马绍尔群岛约有35个环礁组成,其中多数环礁都可由一个或数个小岛修建成机场。吉尔伯特群岛、东加罗林群岛和威克岛都位于马绍尔群岛日军岸基航空兵的战斗活动半径之内。马绍尔群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日本托管,1935年以来,此地一直不准外国人进入。在对外封锁的这段时间,日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这些岛屿建成一些坚固的要塞。据美军的情报机构分析,该群岛至少有6个航空基地,但是无法证实。因为自1942年初哈尔西对马绍尔群岛进行“打了就跑”的袭扰性空袭后,盟军部队再未进入这一海域活动,而且盟军在这附近也没有什么机场可以用飞机对马绍尔群岛进行侦察。

   参加拟制作战计划的人员,依据可用的一切情报,越研究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太平洋部队既缺少必要的兵力,又没有经验,不宜于1943年去攻占马绍尔群岛。当然,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能够使用的地面部队,有一大部分部署在各基地担任防御任务,有一部分派去参加阿留申方面的作战,还有一部分正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对腊包尔发动攻势。美国第5舰队的实力虽然已逐渐加强,但其兵力离计划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另外,在1943年夏季前后,谁也不知道在星罗棋布的日军要地附近,应该怎样使用航空母舰部队去对付敌方的岸基航空兵。同时,美军这时还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登陆作战经验,因为1943年夏季以前,美军所实施的几次登陆作战都是在无设防或防御薄弱的海岸实施的。

   因此,华盛顿和珍珠港的参谋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进攻马绍尔群岛应该象对腊包尔发动的进攻那样,采取逐步接近的方式,使美军的岸基航空兵能够进行充分的空中侦察,并与航空母舰上的飞机相辅相成,协同作战。马绍尔群岛同腊包尔的情况一样,也有一条借助于岛屿可以逐步接近的路线。如同俾斯麦群岛一样,马绍尔群岛也位于所在岛链的西北端,这个岛链的东南端是英美共管的萨摩亚群岛,在岛链的中间,有英属的吉尔伯特群岛和埃利斯群岛 [ 译者注:图瓦卢群岛 ] 。盟军在英美共管的萨摩亚群岛和坎顿环礁建有航空基地。坎顿环礁位于萨摩亚群岛以北,吉尔伯特群岛以东,与这两个群岛的距离均约为800海里。

   马绍尔-吉尔伯特-萨摩亚岛链与所罗门群岛大致平行,这个岛链早就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立即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并在马金环礁修建了水上机场,把这个群岛变为对东南太平洋进行侦察的一个基地。1942年8月初,美军曾以潜艇遣送海军队战队的一个营袭击了马金环礁(这次袭击的具体情况将在后面介绍)。据日军判断,这可能是大规模登陆的前兆。

   另一方面,为了阻止日军从吉尔伯特群岛进犯,美军部队从萨摩亚出发沿岛链北上,进至邻近的埃利斯群岛,在离塔拉瓦环礁700海里的富纳富提修建了一个停泊场和一个轰炸机基地。当日军决定不经由马绍尔-吉尔伯特-埃利斯-萨摩亚岛链,而取道萨摩亚和新赫布里底,开始对美澳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实施进攻时,美军勿忙向南调动兵力,以便与其它盟国的军队一起,阻止瓜达尔卡纳尔岛一带的日军继续前进,并进行反攻,迫使日军退回腊包尔。在此期间,富纳富提的设防就无暇顾及了。

   卡萨布兰卡会谈(1943年1月)后,尼米兹接到准备从中太平洋进攻的指示。便在富纳富提环礁重新开始施工。1943年6月中旬,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尼米兹下达命令,把准备进攻的目标改为吉尔伯特群岛。7月,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工兵营进占埃利斯群岛北部的努库费陶和纳诺梅阿两个群岛,并在那里为轰炸机开始修建简易机场。9月初,一个航空工程营登上吉尔伯特群岛以东480海里的贝克环礁,并在那里修建了一个战斗机机场,以便与坎顿环礁的机场实施协同作战。

   新组建的第一支后勤供应舰编队首先进驻富纳富提停泊场。胡佛指挥的岸基航空部队,分别部署在富纳富提、努库费陶、纳诺梅阿、坎顿和贝克等地。这支航空部队的主力,是陆军第7航空队的90架B-24重型轰炸机,拟从埃利斯群岛对敌进行空袭。这时,驻防新西兰的海军陆战第2师和驻防夏威夷群岛的步兵第27师,正在进行登陆作战演练,准备随时投入进攻吉尔伯特的战斗。

   截至此时,“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等新型快速航空母舰,以及“普林斯顿”号、“贝劳伍德”号、“考佩斯”、“蒙特里”号、“独立”号等轻型快速航空母舰,已与久经沙场的“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等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并肩作战。另外,新建造的各种支援舰只完成试航后也立即派到舰队服役。派到珍珠港的一些新舰均编入特混大队去执行战斗任务,以期在实战中进行训练和提高作战能力。9月初,一个以3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袭击了南鸟岛,使日军军事设施逃到严重破坏,多架日军轰炸机被击毁。

   9月18-19日,另一个以3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协同驻坎顿环礁和富纳富提的陆军第7航空队,空袭了吉尔伯特群岛。这次空袭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塔拉瓦环礁和马金环礁上日军飞机的战斗力,以减轻日机对埃利斯群岛的美军航空基地的压力。这次行动取得的成果比预期的要大。此后,日军仅在马金环礁上留下4架侦察用的水上飞机,其余飞机立即从塔拉瓦环礁全部撤走。另一重要情况是使日军守岛部队消耗了大量弹药,这些弹药是难以再补充的。同时,还对塔拉瓦和马金两环礁拍摄了非常理想的照片。

   18天后,由6艘航空母舰编成的一支强大的航空母舰部队对威克岛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摧毁了岛上的全部飞机。因此,日军必须从马绍尔群岛派飞机进行增援。最后,如前所述,谢尔曼和蒙哥马利两位将军率领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于11月初空袭了腊包尔,以便支援哈尔西对布干维尔岛的进攻。

   航空母舰的兵力已经大大增强,所以这时已不再派遣单艘航空母舰与其它舰只编队出海作战。数艘航空母舰同在一个警戒幕内行动,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要牺牲一些灵活性的。不过,因为可以集中使用战斗机加强空中掩护,以及集中使用高炮与之配合,这个不足之处是完全可以弥补的。

   古贺司令长官得知美国航空母舰袭击中太平洋日军要地后,曾于9月和10月两次率领联合舰队的主力前途马绍尔一带进行截击,但均未发现美特混舰队而返回特鲁克基地。11月上旬,古贺从特鲁克派出了其大部分航空母舰舰载机去加强腊包尔的防御。可是,受到了美军所罗门航空队和谢尔曼、蒙哥马利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袭击。结果,这部分飞机被击毁三分之二,并损失二分之一以上的飞行员。在此期间,日军由于在腊包尔遭到空袭,在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中失利,巡洋舰有的被击沉,有的遭重创,大部分不能使用。由此可见,在美军从中太平洋开始进攻之前,盟军对腊包尔发动的攻势使日军联合舰队大伤元气,已无力抵抗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继而又在马绍尔群岛发动的进攻了。

   美军这时还未发现日军舰队已失去抵抗能力,所以,周密地制定了一个实施奇袭的计划,以便能在古贺发起反击之前就攻下吉尔伯特群岛。为使敌人无法判断这次攻击的目标,于11月中旬以前,胡佛所属的B-24重型轰炸机持续不断地对吉尔伯特一带进行空袭。就在这个时候,第5舰队已经出发,正在向吉尔伯特群岛前进。

   夺取吉尔伯特群岛

   美国第5舰队的进攻目标是马金环礁、塔拉瓦环礁和阿贝马马环礁。用以进攻马金环礁的是从珍珠港出发的北部突击部队,其兵力是步兵第27师的一个团战斗队。特纳第5两栖作战部队的其余舰船,搭载美军陆战第2师,组成南部突击部队,从新西兰的惠灵顿出发,开往新赫布里底进行登陆预演,尔后驶往塔拉瓦环礁。“鹦鹉螺”号潜艇遣送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对防御薄弱的阿贝马马环礁进行侦察,决定在攻下马金和塔拉瓦两个环礁之后,再去进攻阿贝马马环礁。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以及中太平洋的各次对日作战,都是美国部队实施的。

   在登陆输送队向登陆地域航渡时,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4个特混大队全都及时出动,以便进行支援和掩护。其中,有两个特混大队从珍珠港出发;另有两个特混大队完成对腊包尔的空袭任务后,从南太洋赶赴战场。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对吉尔伯特群岛及其附近的日军要地进行空袭时,北部和南部的两支突击部队在海上会合,并以平行航向驶向马金和塔拉瓦,准备于1943年11月20日晨同时在两岛实施登陆。

   特纳和史密斯两位将军虽然知道塔拉瓦环礁是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防御重点,但是,他们对马金环礁的登陆作战都很重视。因为马金环礁是离马绍尔群岛最近的一个日军基地,相距仅190海里,比塔拉瓦环礁近100海里。马金环礁比较暴露,估计用一天时间就可攻下来,支援舰队很快就可撤回。美军认为,马金环礁的主岛——布塔里塔里岛是一个设防较差,守军较少的小岛,决定派遣6500名地面部队去进攻这个小岛。实际上,在布塔里塔里岛有日海军陆战队284人,由一名海军中尉指挥,另有水上飞机地勤人员(飞机刚撤走不久)、日军的工兵和朝鲜的劳工等,共计不超过800人。

   布塔里塔里岛的形状象一个铁锤。美军计划先在该岛突出部实施牵制性登陆,以便把日军从它构筑在锤柄约三分之一处的主要设防地带吸引出来。2小时后,美军在日军的主要设防地带进行第二次登陆,以便将日军拦腰截断。但总这一企图未能圆满实现,因为日军基本上留在主要设防地带未动,准备伺机对美登陆部队进行反击。美舰炮火力支援和舰载机的航空火力支援都很得力,上陆战斗没有遇到多大抗击。但是,地面部队刚一上岸,就陷入了困境,这使霍兰·史密斯将军非常恼火。按原定计划,只用一天时间肃清岛上的日军是不行的,光把日军驱逐出其主要设防地带就用了两天时间,将其压迫到锤柄的一端,又用了两天时间。

   这次作战进展缓慢的原因是,指挥不力,第27师的训练也欠妥。该师长期担任夏威夷的警备任务,首次参加实战。该师的军官年龄较大,脱离现实,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大陆作战方式来训练部队。他们的战术是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前进,而在敌战斗力未被炮火摧毁之前不能前进。这是不符合岛屿作战要求的。在岛屿作战中,必须迅速夺取胜利,以便尽快地把担任支援的舰队解脱出来。而且,如果预定攻占的地域狭小,物资消耗不会超过补给能力的话,速战速决就会打乱敌人的阵势,使其次去坚决抵抗的机会。在这种情势下,对负隅顽抗的孤立之敌可围而不攻,留待后续部认歼灭之。

   已经上岸的各部队,受到几名狙击兵或者一两挺机枪的阻击,就几个小时不能前进。夜间,偶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神经过敏,甚至开枪射击,放弃阵地。这从经验不足、训练不当的角度来看是不足为奇的。直到11月23日,美军占绝对优势的登陆兵才以死64人、伤152人的代价,占领了布塔里塔里岛。日军除陆战队1人、工兵和劳工104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在布塔里塔里的战斗中,美军与日军的兵力对比是23:1。从这一悬殊的兵力对比来看,美军的伤亡率未免太大了。

   马金登陆作战的最大损失不是已上陆的登陆兵,而是担任支援的舰艇人员。11月20日实施舰炮火力支援时,旧式战列舰“密西西比”号的炮塔爆炸,被炸死43人,炸伤19人。24日,舰队未按原定计划撤离马金海面,一艘日本潜艇驶进这个海面并实施鱼雷攻击,击中“利斯科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该舰因航空炸弹爆炸而舰体折断。燃烧着的重油从破损的舰体中流出,在900多名舰员中有近650人被炸死或烧死。在登陆作战中,对海军关于速度问题的主张,马金岛之战已经作出了肯定的结论。

   日军部置在中太平洋的飞机,由于前去保卫腊包尔,已经受到很大消耗。因此,美国航空母舰足以保护吉尔伯特登陆部队的安全,使其不因空袭而受到任何损伤。在实战过程中,没有一架日机飞临马金环礁上空;日军虽对塔拉瓦进行两次小规模空袭,但未获得战果。在最初6天中,日军唯一的一次较大的空袭是,20日晚从马绍尔群岛起飞16架鱼雷轰炸机,袭击了当时位于塔拉瓦以西约30海里的蒙哥马利航空母舰特混大队。日机被击落11架。但有1架飞机投射鱼雷,击中“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有17人死亡、43人负伤。弹药舱、锅炉舱和后机舱进水,不得不驶往富纳富提抢修。25日晚,日军从特鲁克派来增援飞机,由马绍尔群岛起飞,空袭了当时还在马金海域的特纳北部突击部队和阿瑟·雷德福海军少将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特纳采取了巧妙的规避运动,使日机一无所获。雷德福的舰只发挥了对空炮火的威力,也击退了空袭的日机。次日夜,雷德福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再次受到日机的袭击时,则派出3架装有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升交迎敌,使日机陷入混乱。雷达安装在飞机上,这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创举。在11月25-26日的日机空袭中,没有一艘美舰被击中。

   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和一艘潜艇,在小小的阿贝马马环礁上,创造了另外一种类型的登陆战例。美军虽已估计到夺取阿贝马马环礁并不一定很难,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实施舰炮火力准备,不按常规的作战方法实施登陆就能成功。海军陆战队的侦察兵从“鹦鹉螺”号潜艇上岸后,发现岛上仅有25名日本兵,便请求潜艇实施火力支援,接着发起进攻,一举夺取了阿贝马马环礁。

   在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中,美军的注意力集中在塔拉瓦环礁。在塔拉瓦战斗中,美军作出很大的牺性,但学会了怎样进攻中太平洋的一些布防坚固的岛屿。美军在进攻塔拉瓦之前,参战海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吸取了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作战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登陆作战训练。塔拉瓦环礁竟成为美军经受严格锻炼的一个练兵场。

   哈里·希尔海军少将率领的南部突击部队,以塔拉瓦环礁中唯一设防的贝堤奥岛为其主要进攻目标。贝提奥岛细而长,全长为2海里,是日军在吉尔伯特群岛的一个据点,也是当地的一个行政中心。岛上约有2600名日本海军队战队。此外,岛上还有1000名日军的工程兵和1200名朝鲜劳工。其中有一部分工程兵受过军事训练,配有武器。因此,该岛日军部队应估计为3000名。美军的登陆部队是朱利安·史密斯率领的海军陆战第二师,约有16000人,是个加强师。这个师大多数人是经过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考验的勇士。该师留一个团作预备队,以便根据需要去支援马金或塔拉瓦的登陆作战。其余两个团全部用于进攻塔拉瓦,由其中的3个营担任突击上陆任务,以另外3个营作为后续梯队。各营的登陆兵均为900人左右。内此可见,登陆部队的兵力是不足的。突击上陆的兵力至少要比抗登陆的兵力多2倍。这已成为一条军事原则。

   在这次登陆作战中,海军陆战队既需要在兵力方面超过敌人,也需要在支援兵力方面胜过敌人。为从海上夺取贝提奥岛,对进攻的一方提出了一个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这个小岛的防御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守岛部队的质量和数量,还与该岛难以接近的天然条件有关。在这个小岛的四周,散布了一条宽宽的珊瑚礁。低潮时,海水刚好可以淹没这些珊瑚礁。日军使用水泥、珊瑚、钢筋和铁蒺藜等,在该岛四周的礁盘上构筑了障碍物,迫使登陆艇必须通过日军岸炮控制的航道才能靠近该岛。日军还沿着高潮时的水线,在海滩上构筑了一道4米高的壁垒。这道壁垒是用椰子树圆木构筑的,极其坚固,只有使用重炮才能将其摧毁。在壁垒后面,构筑了许多火炮掩体。有些掩体是用椰子树圆木和砂袋构筑的,也有些掩体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有堑壕与后方相通。工事里的火炮和机枪可从壁垒后面对登陆艇只射击,以控制航道。此外,在壁垒上还设有射口,可对进至水际滩头的敌人进行射击。岸上配备有野炮、高炮和203毫米的岸炮。在岸滩防御工事的后面,特别是在机场附近,设有半地下掩体。这些掩体是用角钢和椰子树圆木构筑起来的,在圆木和波纹铁板的上面,再覆盖1.8米厚的砂土,看上去很象爱斯基摩人的雪屋。在掩体之间,构筑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指挥所,其壁部和顶部厚1.8米。

   日军使这个海岛完全要塞化以后,守岛部队指挥官柴崎惠次海军少将便夸口说,就是来100万人,用100年,也攻不下这个贝提奥岛。

   要在这个设防坚固并有重兵把守的小岛实施登陆,当然不会不遭到抵抗,也不会仅仅受到一些轻微抵抗就轻易取胜。美军本应首先占领该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以便配置火炮,支援上陆战斗。但因舰队必须从支援上陆战斗的任务中迅速解脱出来,而未能这样做。因此,海军陆战队必须完全采取强攻的方式来夺取登陆场。这样一来,制定计划时,对登陆场的选择,必须予以周密的考虑。从飞机拍摄的照片中,看不出哪里是贝提奥岛的防御弱点。然而,进攻者还可根据其他因素来选择登陆场。该岛的南海岸略呈凹形,日军可以利用其抗登陆火炮,从翼侧进行射击。西海岸过于狭窄,突击上陆的第一梯队难以展开。南海岸和西海岸都濒临大海,与濒临环礁湖的北海岸相比,这里的布防较强,而且水中障碍也设置得比较严密。因此,决策人决定,以该岛位于礁湖一侧的1400米长的海滩作成登陆地段。

   对突击上陆来说,准确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是很重要的。但是,美军登陆部队对贝提奥岛的潮汐情况却没掌握与实际相符的资料。对一般的登陆挺只来讲,至少要有1.2米的水深才能航行。可是在美军选择的上陆时间正好潮差最小,礁盘上面的水深充其量也不超过0.6-0.9米。美军各部队一直寄希望于可以抢滩的坦克登陆艇和车辆人员登陆艇等类大型上陆工具。但是贝提奥岛附近的水深是否允许,尚无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则积极设法获得履带登陆车这种新式装备。因为大家认为,履带登陆车就是一种能在海面浮动,且便于抵摊岸的水陆坦克。但是,直到开始进攻之前,能够用于贝提奥岛登陆作战的履带登陆车只有125辆。这对于输送第一梯队通过礁盘抢滩上岸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美军指挥官们研究了空中侦察照片之后,得出如下结论:要想避免受到严重损失,造成锐不可当之势,进攻部队必须在开始突击上陆之前摧毁贝提奥岛的大部分防御工事。有经验的军官们,既对胡佛部队B-24型轰炸机所实施的为期一周的轰炸不寄于厚望,也对快速航空母舰待混舰队所实施的直接航空火力准备也未抱多大希望。他们主要寄希望于希尔将军率领的3艘旧式战列舰和5艘巡洋舰所进行的近距离直接舰炮火力准备。

   11月20日4时,驶抵贝提奥岛附近的南部突击部队下令“开始放艇”。30分钟后,运输船所搭载的大部分登陆艇已经放到海上,并在登陆艇会合区进行环形运动。突击上陆的第1波登陆兵已经进入坦克登陆舰运来的履带登陆车。5时刚过,贝提奥岛上的日军岸炮开始开炮,希尔的炮火支援舰群立即回击,压住了敌人的岸炮火力,并使敌人的弹药库和木造营房起火。按原定计划,天一亮舰炮就停止射击,然后由蒙哥马利的南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舰载机对贝提奥岛进行交袭。但是,蒙哥马利的舰载机未能按时出击。蒙哥马利已通知希尔,他的飞机因故推迟到6时10分日出时开始突击。但是,希尔的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首次齐射时,收信机就被震坏,既未接到上述通知,也无法同蒙哥马利进行联系。希尔的炮火支援舰群停止射击时,日军岸炮射来的炮弹在附近爆炸,因而不得不向后撤退。日出时美军舰载机按计划飞来,对贝提奥岛进行数分钟的稀疏轰炸后离去。

   6时20分,开始实施突击上陆前的舰炮火力准备。希尔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按照新近总结出来的舰炮火力准备方法,对贝提奥岛进行两个半小时的炮击,倾泻将近3000吨炮弹。舰炮射击的距离不等,最远的为14000米,最近的为1800米。美军井然有序地对贝提奥岛进行75分钟的破坏射击。美军企图以此来破坏日军的防御工事,摧毁它的火炮阵地、火力点、掩蔽部以及设在地堡里的指挥所等。然后,炮火支援舰群转到登陆地域的正面,对水际滩头进行长达45分钟的猛烈射击,以便把日军驱逐出阵地,让敌人精神沮丧。在第一波登陆兵抵岸前5分钟,战斗机对水际滩头实施猛烈的扫射,而炮火支援舰群则向纵深转移火力。美军以为这样便能使贝提奥岛失去防御能力。

   猛烈的炮击显得格外壮观,整个海岛化为一片火海,弥漫的硝烟如同一个巨大的棺材罩扣在贝提奥岛上,滚滚翻腾,直冲云霄。贝提奥岛确实遭到了破坏,但是并不十分严重。许多日本官兵战死,一些岸炮、高炮和反登陆艇炮被摧毁,大部分地面工事遭到破坏,伪装的掩蔽物也被烧毁。尤其严重的是,日军赖以进行通信联络的电话线完全被炸断。但是,日军设在地堡里的指挥所、掩体、隐蔽的火炮阵地几乎都未受到严重的破坏。守岛日军仍可使用小口径火炮、机枪和步枪封锁岸摊,对企图接近的美军登陆部队进行射击。

   正当实施舰炮火力支援时,有两艘扫雷艇在烟幕的掩护下向岛岸接近,清扫进入礁湖的航道。然后,一艘扫雷艇留在礁湖内,负责标定突击上陆部队的出发线;另一艘则返回去引导两艘驱逐舰前来对登陆地段进行炮击。有一艘驱逐舰中弹两发,但炮弹末爆炸。另有4艘装载坦克的船坞登陆舰也安然开到这里。

   这时,登陆艇已由礁湖外的会合区出发,正向礁湖内的出发线前进。但是,由于顶风、浪大、退潮和履带登陆车发生故障等原因,行动非常迟缓,希尔不得不把原定的上陆时间推迟。8时25分,第一波搭载登陆兵的履带登陆车,分为3个登陆队,按3分钟的间隔,陆续离开出发线,向离5500米远的岸摊前进。第2波搭载登陆兵、坦克和小口径火炮的机械化登陆艇和车辆人员登陆艇,也分为3个登陆队,在第1波后面跟进。第4、5、6登陆队共输送3个营的兵力,由西向东,分别在“红1滩”、“红2滩”、“红3滩”登陆,各海滩的宽度均为350米。

   当第1波驶离出发线时,舰载战斗机飞临登陆地域上空,进行登陆兵抵岸前的最后一次扫射。由于“马里兰”号战列舰的收信机再次发生故障,希尔没有接到推迟上陆时间的通知。但他考虑到第1波登陆队至少要在45分钟以后才能抵岸,因而决定再次推迟上陆时间。8时45分,浓密的烟幕遮住了火力支援舰群的视线,希尔已经看不到正在向敌岸急驰的登陆队,他担心误击登陆艇,则命令礁湖外的火力支援舰群停让射击。这时,第1波的第1登陆队再过15分钟才能抵岸。

   在美军耽搁的这段时间里,日军从其阵地的掩体和掩蔽部里出来,在壁垒的后边集结,准备对正向这里运动的美军第1波突击部队进行反击。显然,由于炮火支援舰群从西面炮击,礁湖内的驱逐舰和扫雷艇也不断射击,贝提奥岛上的日军不得不把兵力集结到两个主要防御阵地上,因而最右侧以及左侧中部的防御就比较薄弱。美军已经判明,这个“弱点”就是夺取贝提奥岛的关键。

   美军的履带登陆车刚一离开出发线,就受到日军的猛烈射击。美军所担心的是,礁盘的水深只有0.6-0.9米,履带登陆车只能从一个地方通过礁脉,因而必然遭到步枪、机枪和反登陆火炮的猛烈射击,使各登陆队陷入混乱。当时出现的另一不利情况是在通过礁盘向岸滩接近时,预定在“红1滩”上陆的一个营遭到很大损失。这是因为,该营的履带登陆车处于日军两侧抗登陆阵地的侧射火力之下,多数履带登陆车在途中中弹失击机动能力,只有少数勉强抵岸,能回航再次运送的为数更少。

   受到更大损伤的是搭乘一般登陆艇被隔在礁盘外面的第4、5、6登陆队。登陆兵中,有的人跳入深水,因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其余的人,由回航的第1波履带登陆车向岸滩运送。驶入较浅的水域后,大部分登陆兵在机枪和步枪的猛烈射击下,涉水550米冲上岸滩。由机械化登陆艇卸在礁盘上的几辆谢尔曼式坦克虽已驶抵岸摊,但搭载37毫米和75毫米炮的车辆人员登陆艇却不得不后退,等待涨潮时再行上陆。

   低潮对登陆艇的行动虽有妨碍,但对已经上陆的海军陆战队却是有利的。因为低潮时的岸滩较宽,便于集结兵力,以对付日军守岛部队的反击。海军陆战队在“红1滩”的最右面迅速占领了该岛的西北端。在“红3滩”右侧有个栈桥,从岸上伸展到礁湖之中。在栈桥以东180米的壁垒有个缺口。搭载约50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两辆履带登陆车由此处突破,其他海军陆战队员跟进,在侧翼日军的猛烈射击下,把突破口向西、南两个方向扩大。在设防坚固的水际滩头和两个强固支撑点的附近海军陆战队遭到很大伤亡。海军陆战队前进到这里,为日军壁垒所阻,寸步难行,面壁而立,成了几个方向的射击目标,不断出现伤亡。首次突击之后,海军陆战队开始攀登壁垒,并用梯恩梯炸药炸毁了日军的火力点和掩体。

   突击部队指挥官戴维·肖普上校,命令团预备队立即投入战斗。随后,上校向坐镇“马里兰”号战列舰的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将军发报,请求立即给予舰炮火力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师长不仅满足了肖普的要求,而且抽调师预备队二分之一的兵力,增援海军陆战队遭受严重损失的左翼。后来,朱利安·史密斯得知岸上战斗进行得非常困难,便请求当时在马金附近的霍兰·史密斯将军派遣军预备队予以支援,并获得同意。

   11月20日天黑之前,在贝提奥岛上陆的5000名美军中,伤亡者约占三分之一。入夜时,在日军抗登陆阵地附近上岸的海军陆战队有一大部分不是战死,就是被困在水际滩头。但是,西面海岸已有一半被美军占领。其纵深约为140米。在栈桥附近,海军陆战队已建立了一个纵深270米、宽460米的环形阵地。夜间,登陆部队对射击严加控制。美军预科,日军可能发起反击,但是没有发生。这也说明柴崎司令只能与所辖的少数部队取得联系。夜间,日军的主要活动是,分散地隐蔽在岸上的适当地点,或涉水摸到搁浅在礁盘上的履带登陆车或坦克旁边,准备翌日进行狙击。由于此时此地的条件特殊,潮水过低,搁浅在礁盘上的登陆艇仍然不能离浅。但是,履带登陆车可把小口径炮运上岸滩,以满足第1天战斗的急需,有一部分坦克亦可勉强抵岸。

   上陆后的第2天,舰载机的航空火力支援和舰炮的支援火力越来越准确。据海军陆战队右翼的舰炮射击弹着观测员报告说,由于驱逐舰对日军阵地的射击非常准确,登陆部队在贝提奥岛西海岸突击上陆的过程中,没有遇到日军的顽强抵抗。从军预备队中派出的一个营,在“绿滩”上陆。在栈桥附近上陆的海军陆战队也把登陆点向外扩大,日落前,已将战线推进到该岛南岸。

   上陆后的第3天,即11月22日,军预备队的另一个营也在“绿滩”上陆。由于突击上陆阶段已告结束,朱利安·史密斯将军便上岸实施指挥,任务是摧毁“红1滩”和“红2滩”接合部的日军环形阵地,由西向东前进。对日军进行两面夹击的主要目的是摧毁其永备发射点和掩体。由坦克和火炮来完成这项危险的任务最为有利,可是,通常都是派步兵使用火焰喷射器和梯恩梯炸药包来完成的。

   自11月22日夜至23日拂晓,被压到该岛东部狭长地带的日军先后发起3次反击。由于这几次反击,日军受到很大伤亡,美国海军陆战队便能在23日迅速突破日军的阵地,进至该岛的东端。在此之前,“红1摊”和“红2滩”之间的日军抗登陆阵地,由于遭到美军从几个方向实施的合击(其中包括从正面进行的步、炮协同进攻),已被打垮。

   23日下午,朱利安·史密斯将军宣布日军有组织的抵抗已告结束时,日军实际上已被全歼。日军中仅有1名军官和16名士兵投降,另有100多名朝鲜劳工当了俘虏。参加塔拉瓦登陆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约为18300人,共伤亡3000余人,其中仅战死或负伤后死亡的就有1000多人。

   速战速决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在人员方面损失较多,使美国上下甚为震动。当时,美国国民还不能马上理解,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的任务是集中在几天之内完成的,所以付出的代价较大;然而,却为下一步控制辽阔的海域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在吉尔伯特群岛速战速决所造成的损失,比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苦战6个月所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可是,这两次战役所取得的胜利却彼此相当。两次战役所夺取的基地,均可用来保护当前的和未来的海上交通线,并为下一战役提供了必要的机场,便于对作战目标进行照相侦察和轰炸。美军占领了吉尔伯待群岛,就消除了日军对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上交通线的威胁,并为即将开始的马绍尔群岛登陆战役提供了一个实施空中支援的重要基地。

   同样重要的是,在吉尔伯特群岛,尤其是在塔拉瓦登陆作战中,美军在战术方面得到一个教训。他们明确认识到,象贝提奥岛这样设防坚固的要地,仅仅进行几个小时的航空和舰炮火力准备是不足以将其摧毁的。每次轰炸或炮击,都要在硝烟消散后查明破坏程度,根据实际效果,再进行较长时间的精确轰炸和经过精密校正的射击。为了穿透日军坚固防御工事的上部,必需使用大口径炮以穿甲弹进行轰击。为了打乱活动目标的行动,原来打算采用迅速转移火力的方式进行射击,后来发现使用这种方式对付固定目标会妨碍自己的射击指挥。这次登陆作战证明,可运送兵员通过礁盘的履带登陆车是很重要的;部队抵岸前,为压制岸上的敌军而以火炮进行抵近射击也是必不可少的。进攻塔拉瓦的经验再次证明,必需建造一种专门用于指挥登陆作战的军舰。在地中海作战时,就曾用过这种指挥舰。它的任务不是进行舰炮火力支援,而是改善岸上和海上的无线电通信联络。即使美军没有在塔拉瓦取得上述的经验教训,也不免要用同样的或者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取得这些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从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中,可以相当明显地看出,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能够在日军设防的环礁上空夺取制空权,舰队也能以较小的损失对付这样的要地,训练有素、英勇果敢的地面部队,在海军飞机与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即使遇到最不利的条件,也能冲过礁盘,夺取设防坚固的岛屿。此外,这次战役还使人们明显地预感到,不论美国舰队怎样发动攻势,日军舰队都不准备予以强有力的抵抗,因为它已无力破敌了。

   进攻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的登陆计划,在进攻吉尔伯特群岛之前就进行了充分研究。1943年10月中旬,尼米兹将军正式下达作战计划,要求在马洛埃拉普和沃特杰环礁,以及夸贾林环礁同时实施登陆。前两个环礁是马绍尔群岛离珍珠港最近的两个日军基地;后一个环礁位于马绍尔群岛的中心,是日军司今部的所在地。

   鉴于塔拉瓦的进攻不够顺利,霍兰·史密斯将军认为,若同时进攻上述三地,地面部队和支援兵力均不够用。他建议重新研究马绍尔群岛的作战计划。斯普鲁恩斯和特纳两位将军都同意史密斯将军的意见,并提议把登陆作战分两步进行。首先攻占马洛埃拉普和沃特杰两个环礁,以便修建基地,支援尔后在夸贾林岛的登陆作战。然而,使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尼米兹却主张绕过马格埃拉普和沃特杰两个环礁,直接在夸贾林环礁实施登陆作战。

   斯普鲁恩斯、特纳和史密斯都强烈反对尼米兹的意见。他们认为,夸贾林环礁一旦被美军占领,这个环礁就会变成日军在马洛埃拉普、沃特杰、米利和贾卢伊特等地岸基航空兵的突击目标。而且,日军还可依托这些基地来破坏夸贾林与珍珠港或者吉尔伯特之间的交通线;此外,从日本本土经由埃尼威托克到达上述日军基地的空中补给线也未被切断。鉴于尼米兹坚持要绕过夸贾林以东的几个日军基地,斯普鲁恩斯则建议,首先占领马绍尔群岛东部未设防的马朱罗环礁。尼米兹赞同斯普鲁恩斯的建议。在夺取夸贾林之前,首先占领马朱罗环礁,可在作战海域为舰队提供一个基地。马朱罗环礁的岸基航空兵还能保护夸贾林和吉尔伯特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最后落定的作战计划,虽把夺取埃尼威托克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案,暂定下来,但其实施的时间和使用的兵力将视夸贾林作战的战果和速度而定。

   直取马绍尔群岛的中枢海岛,这一决定不仅使尼米兹所属的指挥官们感到震惊,也完全出乎日军的预料之外。日本大本营当时的基本判断是美军的下一个攻势,不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指向米利和贾卢伊特,就是从珍珠港指向沃特杰或马洛埃拉普。因此,对这些外围的环礁,在抗登陆的人力与物力方面予以优先照顾。尼米兹的判断是正确的,夸贾林的防御比较薄弱。这里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贝提奥岛所遇到的情况大不一样。日军在夸贾林环礁的兵力虽有8000余人,但是,受过训练的战斗部队不到2200人。其余的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兵、劳工(大部分是朝鲜人)、航空兵的地勤人员以及司令部所属的各种勤杂人员等等。很难说,由这些非战斗人员担任守备任务能起多大作用。所有的日本人,据说都配备这种或那种武器,他们大多以被俘为耻,宁死不屈。

   对马绍尔群岛的航空火力准备是胡佛指挥的岸基航空兵,从埃利斯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新建机场,于1944年1月初开始实施的。1月29日,第58特混舰队(这是一支加强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在马克·米彻尔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携带750架作战飞机驶抵马绍尔海域。当胡佛所属的飞机对贾卢伊特和米利两个环礁进行空袭压制日军时,米彻尔的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空袭了马洛埃拉普环礁,另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空袭了沃特杰环礁,其余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空袭了夸贾林环礁。仅这一次空袭,就击毁了这几个环礁上的所有日军飞机。29日夜,第58特混舰队的炮火支援舰群还炮击了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日军机场,以便阻止这里的日军飞机前来进行支援。30日拂晓,又派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袭击埃尼威托克,击毁了集结在该地的全部日机。同一天,还有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袭击了夸贾林环礁的防御设施,另有一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袭击了马洛埃拉普环礁和沃特杰环礁。经过这几次空袭,夸贾林一带的日军航空兵已被全歼,马绍尔群岛的岸防设施也遭到破坏。

   在此期间,第5两栖作战部队的登陆突击部队正在航渡途中。约200艘舰船输送了53000名突击部队(其中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各占一半)和31000名守备部队。当这支庞大的舰队接近马绍尔群岛时,希尔海军少将奉命率领一个特别突击群进占马朱罗岛。后勤供应舰编队随后开入马朱罗礁湖,准备为海军部队随时提供所需的后勤支援。于是,这支舰队就有了一个临时性的前进基地,可以不直接依赖珍珠港了。这种前进基地逐步前移,支援范围不断向前延伸,向西太平洋扩大。

   1月30日,理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率领的北部突击编队和特纳直接指挥的南部突击编队分别驶抵夸贾林环礁。继快速航空母舰舰载机所实施的3天密集航空火力准备之后,又以舰炮和护航航空母舰舰载机进行突击。美国海军认真吸取了塔拉瓦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在这次作战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应首先进攻的目标是罗伊岛和纳木岛。这两个小岛位于夸贾林礁湖的北端,两岛之间有一条堤坝相连。夸贾林岛在这两个小岛的南面,相距44海里。按重量计算,美军在夸贾林岛倾泻的炸弹和炮弹,比用在贝提奥岛的炸弹和炮弹多3倍。飞机对选择的目标进行了精确的轰炸。炮火支援舰群根据实际需要修正射击方向和距离,并且改用了穿甲弹。

   1月31日,登陆部队夺取了罗伊-纳木岛和夺贾林岛附近的几个小岛。尔后,两栖作战舰艇和近距离火力支援舰群,从狭窄的航道驶入比较平静的礁湖,并在新占岛屿上配置火炮,以掩护主要登陆场。当日白天和夜间,由擅长游泳者组成水下爆破队,在舰炮的掩护下,对通往登陆场的接近路线进行侦察。他们查明,岸滩附近没有布设水雷等类障碍物,礁盘和拍岸浪也不会造成很大威胁。

   这天夜里,由驱逐舰部队对日军反复进行了炮击以袭扰日军并削弱其抵抗力。2月1日天刚刚亮,就开始进行突击上陆前的直接火力准备。于是,历时两天的航空火力准备和舰炮火力准备终于达到高潮。舰炮从近距离对罗伊-纳木岛和夸贾林岛进行猛烈射击;邻近岛屿上的岸炮,实施纵向射击;而在火炮弹道的上空,还有来日吉尔伯特群岛的B-24型轰炸机,将450公斤和900公斤重的炸弹投到夸贾林岛上。当舰炮射击暂停时,则由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进行俯冲轰炸和机枪扫射。两栖作战部队指挥官、登陆部队军师两级指挥官及其参谋们在一种新造的两栖作战指挥舰上,对有关火力准备和突击上陆的协同动作实施统一指挥。康诺利将军在罗伊-纳木岛附近海域的“阿巴拉契亚”号旗舰上指挥北部作战;特纳将军和史密斯将军则在夸贾林岛附近海域的“落基山”号旗舰上指挥南部作战。

   这时,履带登陆车仍旧不够用,不能把全都资陆部队通过礁盘送上岸滩。但是,这次作战所使用的履带登陆车全部装有装甲和机枪。此外,南部突击部队还用陆军的两栖作战通用车弥补履带登陆车的不足。履带登陆车是由坦克登陆舰运至出发线附近海域,然后依靠自身的动力向登陆场缓缓前进的。同第一波登陆部队一起行动的是有装甲的水陆装甲车 [ 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把这种车辆称为水陆装甲车,而美国陆军则称之为水陆坦克,正式名LVT(A-1型),装备有37毫米炮塔炮1门,7.7毫米机枪3挺,有的还装有火焰喷射器。这种水陆装甲车,不同于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严格说来,轻型和中型坦克都是一种陆上车辆,登陆作战时是由机械化登陆艇运送抵岸的。 ] 和吃水较浅的步兵登陆艇。后者是一种为突击上陆而专门改装的步兵登陆艇,安装有火箭炮、20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当第1波登陆部队驶至离岸摊450米距离时,负责空中观测的飞机向舰队发出信号,即投下航空照明弹。以上就是根据培拉瓦作战的经验教训,新研制出来的装备和新提出来的登陆作战方法。

   上陆前,尽管实施了充分的火力准备,摧毁了日军的大部分永备防御工事,杀伤了多半守备兵力,但是,罗伊岛和纳木岛的登陆战斗,却由于秩序混乱行动不够协调而未打好。原因之一是北部突击编队实施突击上陆的礁湖,波涛汹涌,出乎意料。然而更主要的原因应该说是缺乏经验。进攻罗伊岛和纳木岛的登陆部队没有实战经验,把他们运送到出发线的水兵也缺乏经验。

   登陆部队是哈里·施米特少将指挥的新编海军陆战第4师。这支部队不仅没有实战经验,而且也未能通过登陆演习进行必要的训练,就从美国直接调来参加马绍尔登陆作战。从1月31日就开始出现混乱现象。海军陆战第4师的一个团战斗队首先占领了主要目标附近的几个小岛。履带登陆车准备运送这批登陆部队抵岸后,就返回原来的坦克登陆舰,以便补给燃料,并运送另一战斗队在纳木岛实施夹击上陆。可是,直到2月1日9时,坦克登陆舰在规定水域连一辆履带登陆车都找不到。这时,负责运送登陆部队抵岸的登陆舰,也未到达出发线南面的会合区。负责运送罗伊岛登陆部队的坦克登陆舰也未能按时到达会合区。后来在坦克登陆舰用升降机从甲板上卸载履带登陆车时,又意外地遇到了其它困难。

   几经耽搁后,负责控制出发线的驱逐舰终于在11时12分,使用旗语发出第1波出击的命令。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许多履带登陆车都没到达指定阵位,另有一些履带登陆车则在较远的地方徘徊。突击上陆部队以装有火箭发射架的步兵登陆艇为前导,以水陆装甲车为第1波。在其后面跟进的是运送海军陆战队的履带登陆车和坦克登陆艇,各有两个波。礁湖外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向纵深转移火力后,立即由附近的驱逐舰继续对岸滩进行炮击,一直持续到海军陆战队上岸之前,为不危及其安全才停止射击。

   在接近罗伊岛的岸滩时,履带登陆车发生了几起碰撞事故。但是,两个营并进的登陆部队仍能有条不紊地上岸。在抵岸时,日军守岛部队向登陆艇方向发射几发炮弹,然而无一命中。登陆兵刚一上岸,就受到左侧机枪的猛烈射击。与此同时,有两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向滩头的美军登陆兵凶猛冲去,这种蛮干也是无济于事的。

   海军陆战队不停顿地向纵深推进,行动迅猛。但是,没有很好地组织协同,射击纪律几乎没有得到遵守。有些士兵只顾射杀敌人(经炮火准备后还有守岛部队300余人坚持抵抗),而造成相互对射致伤。罗伊岛几乎全为机场所占,没有空地修建房屋和其他设施,守岛部队找不到什么可以隐蔽自己和抗击敌人的遮蔽物。入夜前,罗伊岛已被美军占领。

   当第一波登陆部队向纳木岛出击时,只有部分突击部队到达出发线。因此,在这个建筑物林立的小岛上的登陆行动,显得秩序紊乱,兵力使用分散。幸运的是海军陆战队在水际滩头没有遇到抵抗和其他障碍物。但是,一进入岛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到处是石堆瓦砾和椰子树圆木等阻碍物,使美军的坦克和登陆兵难以行动,但日军的狙击兵却有了隐身之处。为了争取时间,尽快通过这个地区,突击部队不得不把许多坚固的抗登陆阵地留给后续部队,以便使用炸药和火焰喷射器将其摧毁。在实施岛上战斗时,日军储藏的弹药发生了爆炸,造成严重伤亡。后来,海军陆战队把储满鱼雷头的地堡误为日军的战斗指挥所而进行攻击,又引起一次更大的爆炸。地堡爆炸时,整个小岛立即被刺鼻的浓烟所笼罩,接着就有许多混疑土碎块和金属碎片劈头盖脑地向攻守部队双方飞来。这天夜里,突击部队通宵不得平静,前面有日军的袭扰,后面又有友军的随意射击。拂晓后,美军歼灭了附近的日军,迅速向北岸进攻。2月2日中午不久,美军就宣布占领了纳木岛。

   美军在夸贾林环礁北部岛屿上的伤亡共计746人,其中战死196人,负伤550人。岛上的345名日本兵全部丧命;3200名其他人员中,除40名朝鲜劳工和51名日本人当了俘虏外,其余的人在火力准备时就已毙命。

   夸贾林岛的登陆作战是由查尔斯·科利特少将率领的步兵第7师实施的。其作战计划与海军陆战第4师的上述战法基本相同。同礁湖北部的登陆一样,南部也由两个团战斗队夺取主要目标,第三个团战斗队占领其附近的几个小岛。但夸贾林岛的地形与罗伊-纳木岛不同。若在夸贾林岛濒临礁湖的一侧实施登陆,登陆部队就会暴露在岸上日军的侧射火力之下,因而不能从这里登陆。在濒临大洋的一侧实施登陆也不可取,因为那里的拍岸浪太大,日军的防守比较为严密。唯有狭窄的西侧适于上陆,但在这里上陆的两个团战斗队的几个营不能同时并进,只能一个营一个营地依次上陆。

   夸贾林岛的上陆战斗没有出现罗伊岛和纳木岛那边混乱情况,打得相当漂亮。在夸贾林岛的登陆进行得比较顺利,这固然是由于作战海域风平浪静,但主要原因还在于,科利特吸取了在阿图岛登陆的教训,并在此后对所属部队反复进行严格的训练。

   集结在出发线西面的坦克登陆舰放下载有登队兵的履带登陆车;船坞登陆舰放出载有中型坦克的机械化登陆艇。这些登陆艇在运输船放下车辆人员登陆艇之前,按艇波排成纵队,作环形运动。有3艘步兵登陆艇率先向敌岸驶去,使用40毫米机关炮和火箭炮,对登陆场进行了射击。9时正,位于出发线翼侧的控制舰按计划向第1波发出从出发线出击的信号。第1波编有履带登陆车16辆,水陆装甲车16辆和控制艇2艘。出击时队形整齐。接着,其余3波以4分钟的间隔相继出击。各登陆艇均以5节的航速向岸滩冲击。登陆艇接近岸滩时,远处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停止对岸射击,火力向纵深转移。然后由附近的4艘驱逐舰对登陆岸滩继续射击,直到登陆部队抵岸时才停止。第1波离岸滩还有180米时。步兵登陆艇向队形的翼侧做好了射击的准备。9时30分,第1波按计划准时上岸。履带登陆车卸载后,返回接运被礁盘隔住的登陆艇上的登陆兵时,水陆装甲车上岸后继续前进,以掩护登陆场。在12分钟内,有1200名登陆兵上岸,然后整理队伍,准备继续进攻。守岛日军虽用轻武器进行抵抗,但登陆部队无一伤亡。这次登陆也同以往获得胜利的历次登陆一样,是甚为令人满意的。

   截至2月1日日落,已经约有11000名部队在夸贾林岛上陆。可是岸上战斗的进展却比进攻罗伊岛和纳木岛的海军陆战队缓慢得多。其原因有三:第一,必须消灭较强的日军守岛部队;第二,选择的登陆地域迫使他们必须依次进攻全岛,而该岛又细又长,进攻的正面很窄,守军使用较少的部队即可抗击和迟滞登陆兵的行动;第三,依然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种阵地作战的步兵战术。他们在火炮和飞机的掩护下,以典型的稳扎稳打战术,向前推进了3天,将残存的几百名日军压到夸贾林岛的北部,开始进行最后的围歼。到2月4日中午,日军的一切有效抵抗才告结束。

   美军在夸贾林岛及其附近小岛共伤1177人,其中177人战死,1000人负伤。日军守备兵力中约有地面部队1200人和其它人员3200人。其中除125名朝鲜劳工和49名日本人被俘外,其余全被击毙。在这4天的作战过程中,舰队一直留守附近海面,准备随时进行支援。美军舰只除被日军岸炮击中几发炮弹外,没有受到其它损伤。

   斯普鲁恩斯认为,夸贾林岛的作战已不必动用上万人的军预备队,因而决定不失时机地夺取埃尼威托克环礁。他打算在这里再建一个后勤基地,以便为继续西进的越岛作战提供支援。但是,埃尼威托克环礁是马绍尔群岛西部的最大环礁,位置比较暴露。距马里亚纳群岛仅1000海里,离特鲁克岛不到700海里,至波纳佩环礁不到600海里。为使日军不能阻止美军进攻埃尼威托克环礁,必须把日军的上述基地封锁起来。或许有人认为,在夸贾林环礁的作战尚未完全结束之前就去进攻埃尼威托克环礁是难能为力的,也是非常冒险的。然而,尼米兹却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并命令有关方面为实施这一新的攻势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

   当日本大本营不得不承认俾斯麦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已经无法守住时,则将其防线大幅度后撤,撤到北起马里亚纳群岛、经由帛琉群岛南至新几内亚岛西部一线。日军为了赢得时间,重建其消耗殆尽的航空兵,则赋予这条新防线以东的各岛守备部队一个自杀性的使命,即削弱美军,迟滞其行动。夸贾林环礁失守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认为,特鲁克岛已完全暴露在美军的攻势之下,便小心地将联合舰队的大部分兵力撤到帛琉群岛,在特鲁克地区仅留下2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以便保护当地的海军部队和基地的货船。

   在此期间,日本正在本土加紧培训飞行员。岸基飞机的飞行员一经掌握飞行技术,就驾机沿着新防线南下,进驻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等前进基地。日军企图使用这种办法,沿着这条新防线着手建立一支能击败任何入侵之敌的军事力量。到1944年2月中旬,特鲁克岛上已配置飞机365架,还有200架飞机随时可从日本飞往马里亚纳群岛。

   以上就是美军进攻埃尼威托克之前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马克·米彻尔率领第58特混舰队,哈里·希尔率领埃尼威托克登陆部队,分别从马朱罗和夸贾林出发,向埃尼威托克驶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派遣1个特混大队,在登陆海域担任支援任务,其他3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则向西南航进,直指特鲁克岛。这时,陆军第7航空队的轰炸机,已经前出到离塔拉瓦900海里的地方,以便以一次接一次地进行猛烈空袭,使波纳佩的日军处于瘫痪状态。

   被珊瑚礁四面环抱的特鲁克岛是世界上最佳基地之一。在由日本托管时期,人们认为这里已是一个坚不可催的要塞,或者称为“日本的珍珠港”,或者称为“太平洋的直布罗陀”。第58特混舰队不仅戳穿了特鲁克坚不可催的神话,而且证明了航空母舰部队无须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能使日军的这种基地陷于瘫痪状态。

   2月17日,当米彻尔的舰载机对特鲁克反复空袭时,斯普鲁恩斯率领45000吨的战列舰“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和2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正在特鲁克附近的海域活动,以便击沉企图从礁盘之间的水道向外逃窜的日本军舰。为了不使日舰能从米彻尔的舰载机和斯普鲁恩斯的舰炮的袭击下巧妙溜掉,尼米兹又派10艘潜艇在特鲁克的周围海域进行巡逻。2月17至18日夜,安装有新技术器材的航空母舰舰载机,在机载雷达的引导下轰炸了特鲁克礁湖内的日军舰船。次日拂晓,已经开始撤离的航空母舰又举全力进行最后一次空袭。在历时两天的空袭中,日机约被击毁200架,击伤70余架;日舰被击沉15艘,其中包括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另有货船19艘和油船5艘也被击沉。美军损失飞机25架,“勇猛”号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这艘航空母舰是被日军的鱼雷机夜间击中的,这也是在这次作战过程中日军唯一的一次反击行动。

   事实已经证明,所谓“坚不可摧的特鲁克”不过是一种神话而已。日本在20年的托管期间,并不象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把海军投资用于修建海洋上的“马其诺防线”,而是用于舰队的建设。第58特混舰队歼灭了特鲁克的日军航空兵力,既可使埃尼威托克孤立无援,又可使腊包尔处于瘫痪状态。2月18日,美军所罗门航空队的飞机在俾斯麦群岛上空没有发现一架日军飞机。

   成功地袭击了特鲁克之后,米彻尔又派第58特混舰队的两个特混大队前去袭击马里亚纳群岛。2月22日下午,米彻尔的特混舰队被日军巡逻机发现;入夜后,受到日军飞机的袭击。可是,美军并没有命令战斗机起飞,怕因航空母舰转向逆风行驶而贻误战机,仅仅使用对空炮火进行抗击。舰载雷达的火控装置和高炮使用的空炸炮弹都很有效。因此,没有1艘美舰被日机击中。美军的迅速北上获得了辉煌的战果,打乱了敌人的防御部署。日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岸基航空部队指挥官角田觉治中将,刚把150架鱼雷机和轰炸机先于战斗机中队从日本本土调来。23日晨,第58特混舰队的舰载机就空袭了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在日军战斗机中队到来之前,就一举歼灭了日军的鱼雷机和轰炸机。对于美军来讲,与歼灭马里亚纳日军航空兵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对日军机场和适合登陆的岸滩进行了空中照相。

   当米彻尔和斯普鲁恩斯率领特混舰队前去袭击远方的日军基地时,希尔的部队则采用同进攻夸贾林相似的战术,夺取了埃尼威托克环礁。但是,美军在夸贾林的登陆部队与日本守备队的兵力对比约为6:1,而在埃尼威托克的兵力对比则不足3:1。因此,对埃尼威托克环礁的3个岛屿,一次只能夺取其中的一个小岛。担任登陆任务的是海军陆战第22团(后来以该团为基础,组建海军陆战第6师)战斗队和参加过马金登陆作战的步兵第27帅的两个营登陆队。虽然已把上述部队编入军预备队,但是这些部队在登陆作战方面既未受过必要的训练,又根本没有实战经验,海军陆战第22团,在萨摩亚担任过18个月的守备勤务,在丛林作战方面受过充分训练。但是,陆军的那两个营早就离开原建制,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作战,没有进行必要的训练。这些弱点在这次战斗中明显地暴露出来。

   不出所料,在埃尼威托克环礁的登陆作战中,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然而。一把部队送上海岸,海军陆战队便能迅速而灵活地向前推进,在一天之内,就先后占领了恩吉比岛和帕里岛。但是,进攻埃尼威托克岛的美军部队始终进展缓慢。因此,又从海军陆战队中抽调了一个营登陆队去担任主攻,用了3天时间才攻下该岛。其原因在于:第一,查明该岛的设防情况较迟,舰炮火力准备不足;第二,陆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术不同。不论陆军部队还是海军陆战队,每个官兵都表现得非常英勇果敢。海军陆战第22团有团结一致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训练和指挥,但是步兵第27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截至此时,美军依托罗伊岛、纳木岛和夸贾林岛,已将夸贾林礁湖周围各岛上的日军全部肃清。接着美军又绕过沃特杰、马洛埃拉普、米利和贾卢伊特等重兵设防的环礁,进驻马绍尔群岛的其他各岛,而对那几个被绕过的日军基地则经常实施空袭,不断予以削弱,并进行封锁。这几个日军基地,除了潜艇尚可出入外,别无其他办法进行补给和增援,因而,已不能对美军进攻部队的后方造成什么威胁了。这些岛屿反而对美军大有用处,美军可以将其作为培训新飞行员的实战目标。

   为了表彰米彻尔、霍兰·史密斯、特纳和斯普鲁恩斯在马绍尔战役中建立的功绩,并鉴于舰队不断扩大,他们的责任已经加重,美军决定给他们各晋升一级。尼米兹感到,由米彻尔担任航空部队的指挥官,是比较适宜的。马克·米彻尔待人亲切,有时沉默寡言,虽未表现出史密斯或特纳那样的高超指挥艺术,也没显露出斯普鲁恩斯那样的非凡智慧,但他30年来为发展海军航空兵所作的贡献,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指挥美国海军“活动航空基地”最为合适的人选。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