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攻势·第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有限攻势·第十

有限攻势·第十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美国

出自————《大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盟军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布纳地区之后,太平洋战区的军事行动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间隙。日军和盟军双方,都利用这段时间制定计划,进行准备。

   1943年1月,美英联合参谋部在卡萨布兰卡会谈中决定,要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到太平洋战场,以加强这一战场的攻势。

   不久,在同年5月的华盛顿会谈中又决定,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统由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实施。

   美英联合参谋部原则上同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提出的“打破日本的战略计划”。他们的设想是在下述情况下有可能打败日本:

   1. 实施封锁,尤其是切断日本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石油运输线;

   2. 对日本的城市持续进行轰炸;

   3. 若有可能,直接进攻日本本土。

   为了实现上述的作战设想,美军的主要进兵路线均应指向香港和中国沿海地区,以便获得必要的基地。英国的陆军部队应在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配合下,进攻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以便对从西面发动攻势的中国军队进行补给。中国军队即使不能进抵香港,至少也要进至沿海地区牵制日军,削弱其抗击能力,以利于盟军从海上实施进攻。英国舰队应突破马六甲海峡,向苏拉威西海进军,在这里与由东向西推进的麦克阿瑟所属的西南太平洋舰队会合。尔后,美英舰队协同作战,收复菲律宾,并实施登陆作战,夺回香港。另外,尼米兹率领的中太平洋部队,应从珍珠港出发,向西推进,经由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台湾进抵香港。但是,由于英国不能从地中海抽出足够的兵力来完成它在本计划中所负担的任务,加之日军在中国实施攻势作战,使中国军队难以执行所赋予的使命,所以,这一庞大而复杂的作战计划,必须予以彻底修改。这样,进攻日本的重任,则由美军承担,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军队只能提供有限兵力予以支援。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实现上述的作战计划,美军除了加强潜艇对日本海上兵力的袭击外,还必须使用地面部队、航空兵和水面舰艇部队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动攻势:

   1. 北太平洋方向——北太平洋部队把日军驱逐出阿留申群岛;

   2. 中太平洋方向——由中太平洋部队从珍珠港向西进军;

   3. 南太平洋方向——首先由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协同进攻腊包尔,然后由西南太平洋部队沿新几内亚岛的北海岸向西进攻。

   由于中太平洋方向的攻势,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优先予以保障,所以在北太平洋方向以及初期阶段在南太平洋方向,只能发动有限的攻势。新造的一些性能最好的舰船,尤其是航空母舰、战列舰和两栖作战船只等,均有计划地集结到珍珠港,以便中太平洋的进攻能够尽早开始。

   发现美军正在集结兵力之后,日军也调遣了主力舰只准备迎击。但是,日本的海军飞机,使用得过于轻率,消耗较大,而且没有相应的培训计划,损失的飞行员难以得到补充。这是导致日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后面还将阐述这个问题。

   1943年3月,金海军上将明确了海军的编制,并为各舰队规定了战斗序列。凡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战的美国舰队,一律授予偶数番号;凡在太平洋作战的美国舰队,一律授予奇数番号。

   按此规定,将太平洋的几支主要海军部队分别编为:

   1. 美国第5舰队 [ 注:为了适应作战需要,各舰队下辖特混舰队、特混大队和特混小队。例如,第31.2.3特混小队,是指第3舰队第31特混舰队第31.2特混大队中的一个特混小队。为了便于组织后勤工作,把需要有同类装卸设备的同型舰船编在一起,组成后勤大队或后勤中队。 ] ,即以珍珠港为基地的中太平洋部队。

   2. 美国第3舰队,即哈尔西将军直接指挥的南太平洋部队(特纳将军指挥的两栖作战部队,称为第3两栖作战部队)。

   3. 美国第7舰队,即在麦克阿瑟将军统辖下的一支规模不大的西南太平洋海军部队,由阿瑟·卡彭特海军中将指挥(后由金凯德海军中将继任)。下属的两栖作战舰艇和支援舰只编为第7两栖作战部队,由丹尼尔·巴比海军少将指挥。

   第7舰队与第3舰队、第5舰队不同,它不隶属于太平洋舰队,因而不归尼米兹将军统辖。

   收复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在日军占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在阿留申群岛一带,盟军主要是使用飞机和潜艇对日占岛屿进行袭扰,使其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在1942年8月,美国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曾经穿过浓雾,从海上对基斯卡岛进行一次炮击。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只要气象条件允许,加拿大和美国的陆军航空兵就去空袭这两个日占岛屿,对其进行袭扰。1942年至1943年冬,美军占领了阿达克岛和阿姆奇特卡岛(后者位于基斯卡岛东南约65英里处)。在这两个岛上,美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修建了机场。因此,美军进驻这两个机场的战斗机掩护轰炸机很快就切断了基斯卡岛和日本之间的海上运输线。

   1943年2月中旬,美国查尔斯·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为了封锁阿留申群岛最西面的阿图岛,对该岛曾进行炮击,并派出巡洋舰驱逐舰编队在该岛西南海域进行巡逻,以破坏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在这次行动中,美军编队袭击了日军驶往阿图岛的护航运输队,击沉一艘装载弹药的运输船,并使2艘运输船逃回千岛群岛的日军基地幌筵。据细萱戍四郎海军中将判断,日军与阿留申群岛之间的海上补给线很快就会被切断。所以,他于3月初率领所属的整个舰队,掩护护航运输队开往阿图岛,卸完军需物资后又安全返回幌筵。3月下旬,细萱海军中将再次组织护航运输队开往阿图岛。但是这时,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正率领一个编队(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在苏联的科曼多尔群岛以南海域巡逻,严阵以待,准备截击日军。接着,美日两军就在这里发生一场战斗,称之为科曼多尔群岛海战。这是一次典型的水面舰艇部队之间的昼间战斗。

   3月26日日出前一小时,美国特混大队从雷达上发现在其北面有一支日本的护航运输队。麦克莫里斯海军少将立即下令追击。但他竟未意料到所追击的这支日军部队在兵力方面比他自己的部队强得多。东方发亮时,细萱发现有几艘美国舰只向他接近,则令2艘运输船向西北方向隐匿,并命令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在美军编队与阿留中群岛的日占基地之间迅速占领阵位。接着,就发生了持续3个小时的战斗。前来追击的美舰后来成为被追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日军在航速和攻击力量方面都占优势,但是所取得的战果却是微于其微的。这支日军部队在追击美军的过程中,为了发扬后主炮的火力,进行曲折运动,因而未能发扬航速较快这个优点。美军编队一边施放烟幕,一边巧妙地进行规避运动,从而没有受到严重损伤。这种规避运动叫作防炮火曲折运动,即在敌舰修正弹着,准备进行下一次射击时,迅速转舵,向上一个弹着点所激起的水柱方向运动,以免被敌弹击中。但是“盐湖城”号重巡洋舰还是被击中一发炮弹,机舱进水。轮机兵只顾去消除舰体的横倾,而没注意到防止海水进入供油管道,致使锅炉熄火,军舰暂时失去机动能力。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麦克莫里斯命令1艘驱逐舰在受伤的巡洋舰周围施放烟幕,并命令另外3艘驱逐舰对日军部队奋勇实施鱼雷攻击,以阻止日舰来袭。美驱逐舰接到命令后立即转向,冒着日巡洋舰的猛烈炮火实施攻击,迫使日军暂时停止追击。由于烟幕的遮蔽,细萱搞不清楚失去机动能力的“盐湖城”重巡洋舰的实际状况,加之本部队的燃料所剩不多,又担心美军轰炸机会随时从阿达克岛和阿姆奇特卡岛袭来,所以,他令其全部舰只撤回幌筵。日本海军当局对细萱的行动表示不满,解除了他的职务。此后,日军对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补给全靠潜艇来进行。

   这样,盟军的北太平洋部队,就使日军完全陷于孤立状态。驻守在阿留申群岛的几千名日军,处于冰天雪地、饥寒交迫之中,对战局的发展已经起不到多大作用。尽管这些岛屿的价值不大,但对美国来说,一想到还有美国领土被日军占领,就感到内疚。而美英联合参谋部也希望收复阿留申群岛,以便苏联对日宣战时,在这里修建航空中继基地 [ 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租借法案,苏联的船只可从美国西海岸向符拉迪沃斯托夫(海参崴)运送物资。日本怕引起与苏联的纠纷,未对此进行干涉。 ] ,开辟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航线。1943年1月,担任阿留申地区司令官的金凯德,当时还是海军少将,已把收复日占岛屿作为自己的特殊使命,打算尽早进攻基斯卡岛。但是,据金凯德所知,在几个月内难以得到所需要的舰艇和兵员,因此,根据侦察的结果,他又另外拟定一个作战方案:暂时绕过基斯卡岛,以较少的兵力直取更远的阿图岛。金凯德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阿图岛的守备部队只有2600人,不到基斯卡岛的一半,机场尚未建成,几乎没有什么岸防工事和防空设施。

   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阿图岛登陆作战计划后,尼米兹将军派来3艘旧式战列舰,以加强舰炮火力支援,并将登陆日期定为5月7日。登陆部队由美步兵第7师充任。该师在内华达州的荒漠地区接受基本科目训练后,又开赴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进行两栖作战训练。4月下旬,该师乘船开往阿留申群岛。由于风大浪高,两次推迟登陆日期。5月11日,弗朗西斯·罗克韦尔海军少将指挥的一支登陆编队(辖有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19艘、运输舰5艘和护航航空母舰1艘),没有受到日军的抗击,把1000名登陆兵送到阿图岛北部的霍尔茨湾一带登陆,另有2000多名登陆兵在该岛南部的马萨科勒湾登陆。

   从南北两个海湾登陆的美军,对敌进行夹击,在岛上山峦连绵的地区会合,尔后向东追击日军。这时,美军实施舰炮火力支援,并从护航航空母舰派出舰载机进行轰炸和扫射,以迫使日军就范。但是,日军扼守山口,凭惜隐蔽的火力点阻止美军集结而不向东撤退。因此,美军在陆上战斗中投入了包括预备队在内的全部兵力〔共11000名)。金凯德将军对陆上战斗进展缓慢十分恼火,撤换了地面部队指挥官。但是,这次追击作战的失利,至少有一部分责任应由担任火力支援的战列舰来负。战列现在离海岸6-8海里的水域实施炮击,虽然暂时压制了日军,支援了己方登陆兵,但是,并未摧毁日军阵地,日军的阵地几乎依然完好无损。

   到5月底,阿图岛的日军残余部队,才不得不向靠近北面海岸的一个高地撤退。退守该高地的日军,遭到美军舰炮的轰击,伤亡很大。这部分日军当炮弹打光,轻武器的弹药也所剩无几时,就高喊着“万岁”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29日拂晓前,上千名日本陆军部队,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手持战刀或是端着刺刀悄悄地走下山来。天刚发亮,他们就冲过美军阵地的空虚之处,窜犯了两个指挥所,闯入野战医疗所,残杀了病人和伤员。后来,这些日本兵被追得无路可逃,约有500人用手榴弹结果了自己。其余的日军,仍在当天和翌日晨继续进行顽抗。最后,除28人被俘外,这部分日军不是自杀,就是被击毙了。在这次登陆战斗中,美军约有600人战死,1200人负伤。还有近1500人未能投入战斗。这是因为他们的衣服、鞋子等都不适于在阿留申群岛这样寒冷而潮湿的地区作战,至于他们的训练情况这里就不说了。

   这时,日军仅能使用潜艇和幌筵基地的航空兵来支援阿图岛的守备部队。但是,潜艇的行动未能奏效,而飞机又因雾大也无法达到目的。日本联合舰队未参加这次作战。山本司令长官坐镇东京,正注视着美军将从三个方向发动的攻势。他对盟军准备从珍珠港、新几内亚、所罗门方向发动的攻势感到不安,不可能将其海军主力派到阿留申群岛海区去作战。

   北太平洋部队在准备于1943年8月中旬进攻基斯卡岛时,充分吸取了阿图岛作战中的宝贵经验教训。第11航空队在6周内向基斯卡岛投下了1200吨炸弹。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则对日军的主要阵地和港湾进行炮击。在阿达克岛,有29000名美国兵和5300名加拿大兵,由美国陆军少特查尔斯·科利特负责指挥,携带着经过试验的极地装备,进行登陆作战演习和通过沼泽地的训练。8月13日,一个由许多运输船和近100艘军舰组成的庞大登陆输送队从阿达克岛出发。15日拂晓前,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舰只驶抵基斯卡岛附近海域,对日军主要岸防阵地实施了猛烈的轰击。天一亮,坦克登陆舰、步兵登陆艇及坦克登陆艇等即开始抢滩,遣送登陆部队上岸。但是,部队上岸后才发现,该岛并无日军防守。在3周之前,日军派来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大雾的掩蔽下,乘进行封锁任务的美军编队返航补充燃料的机会,悄悄地驶到基斯卡岛,将全部守备部队撤走。日军不愧是撤退的老手,又一次成功地完成了撤退任务。

   有些军官建议:以收复的这两个海岛作跳板,经由千岛群岛向日本本土发动攻势。可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因为北太平洋寒冷多雾,气象恶劣,发动大规模进攻难以得到必要的后勤支援。即使补给问题可以解决,但从战略上看这也不是上策。因为日本是为了摄取资源而悍然对美国开战的,日本的作战能力主要取决于从荷属东印度群岛夺取的石油、橡胶和大米等类海外资源,仅从北面进攻日本,是切不断日本的海外资源补给线的。因此,收复基斯卡岛以后,北太平洋部队精简整编,仍与从前一样,执行巡逻警戒任务。金凯德晋升为海军中将,调到西南太平洋战区,在麦克阿瑟将军的领导下,任第7舰队司令。

   准备对腊包尔展开钳形攻势

   1943年初,盟军终于把日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巴布亚半岛驱逐出去,从而完成了向腊包尔进兵的“第一阶段任务”。在开始执行第二阶段任务之前,即在从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两个方向实施分进合击之前,盟军的攻势出现一个短暂的间隙。日军和盟军都抓紧这段时间进行备战,以利于加强自己和削弱敌人。

   日军建立一道腊包尔防线。这道防线东起新建的蒙达机场(新乔治亚岛),西到萨拉莫阿(新几内亚岛)。在陆军部队的支援下,日本海军担负起中所罗门群岛地区的防御任务;在海军舰艇和飞机的支援下,日本陆军担负起北所罗门群岛地区和新几内亚岛的防御任务。日军防御部队的指挥官是草鹿任一海军中将和今村均陆军大将。这里也和东京一样,对陆军和海军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夜间运行的“东京快车”又频繁活动起来,向所罗门群岛积极输送部队。对新几内亚岛的莱城和萨拉莫阿地区进行增援是相当冒险的。因为有一段开阔海域必须白天通过。3月初,一支由8艘驱逐舰和8艘运输船组成的日军护航输送队,在此海域遭到惨重损失。这支护航运输队载着7000名部队从腊包尔开往莱城。从新几内亚岛东部基地起飞的美军中型、轻型轰炸机,以掠桅投弹的方法,使用装有延发引信(使炸弹在飞机飞出其杀伤半径之外再爆炸)的炸弹,对日军舰船进行反复攻击。这场海战称为俾斯麦海海战,历时3天,日军损失全部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另有25架担任空中掩护的飞机被击落。日军虽有部分落水人员乘小艇、舢板和救生筏等登上新几内亚岛,但至少有3600人死亡。后来,又有几艘日军舰船相继被击沉。因此,大本营决定,不再向新几内亚岛派遣护航运输队。后来便使用潜艇和驳船来执行这项增援和补给任务。

   战局的恶化,使山本司令长官感到震惊。于是,他亲赴腊包尔以便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空中攻势,打乱盟军的作战计划。他从第3舰队(航空母舰部队)抽调飞机约200架,加上海军的100架岸基飞机,编成一支战争期间实力雄厚的航空集团,首先袭击了“铁底湾”的运输船只,接着又对新几内亚岛东部的目标进行了袭击。击沉盟军驱逐舰、护卫舰、油船各1艘和运输船2艘,还击毁飞机25架。在这一空中攻势中,日军取得不少战果,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40架飞机被击毁,舰载机的优秀飞行员也受到很大损失,航空母舰部队的作战能力已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山本司令长官为了准备发动新的空中攻势,率其参谋人员飞往北所罗门群岛,以视察当地防务,鼓励士气。对日本不幸的是美军已经破译了日军的无线电通信密码,掌握了山本乘飞机到达布干维尔岛南部地区的时间。根据山本非常遵守时间这一特点,美军派出一个P-38型远程战斗机中队从亨德森机场起飞,在山本座机即将着陆时,将其击落。山本司令长官是一个才略出众、精力充沛的将领。山本之死,是对日本海军的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

   山本死后,海军大将古贺峰一继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多次组织航空兵对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空袭。但是,由于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已经丧失殆尽,所以空袭效果逐渐下降。日军突击培训的飞行员,其飞行技术不佳,这一弱点在6月中旬空袭“铁底湾”美运输船时暴露得非常明显。日军参加这次空袭的24架轰炸机和70架零式战斗机中只有1架未被击毁,而盟军仅仅损失6架飞机。

   这时,日军加强防御的步伐已经放慢,而盟军正在积极准备发动新的攻势。麦克阿瑟将军主张,连续实施几次小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以便把战线沿着新几内亚岛的北海岸向前推进。因此,西南太平洋部队把兵力不多的第7舰队扩编为一支实力雄厚的大舰队。与此同时,南太平洋部队正为实施登陆作战而对步兵第43师进行训练。在此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浴血奋战的海军陆战第1师和第2师正在进行休整,积极恢复战斗力。

   亨德森机场已经扩建成一个完善的轰炸机基地,在它周围建有3条战斗机跑道。在亨德森机场以东5海里处还有一个更大的轰炸机机场,称为卡尼机场,1943年4月1日交付使用。这时,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已有各种飞机300余架(包括新西兰空军、美国陆军、海军舰队和海军陆战队等系统所属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相互协同作战。驻所罗门群岛的航空部队(简称“所罗门航空队”),虽然来自不同系统,但它却是一支在所罗门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下的密切协同的部队,其主要任务是袭击腊包尔。这支部队之所以强而有力,还因为它与盟军设在新几内亚岛的航空基地(如博杜拉机场、米尔恩湾机场和莫尔兹比港机场等)互相支援。乔治·肯尼将军指挥的美国第5航空队就是以上述机场为基地进行战斗任务的。澳大利亚空军的几个飞行中队也配属给美国第5航空队。所罗门航空队和第5航空队的任务是,在两三个月内完全掌据新几内亚岛东部、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一带的制空权。

   另一方面,日军在中所罗门群岛也有两个机场,一个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角,另一个在科隆班加拉岛的韦拉河河口。日军经常从这两个机场对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袭扰。

   为了作好准备,美军在向这两个机场发起进攻之前,首先派特纳的第3两栖作战部队的地面部队和工兵部队在亨德森机场西北约65海里的拉塞尔群岛登陆。然后,在该地修建一个供小型舰艇使用的基地以及两个简易机场,以保证所罗门航空队的轰炸机能够空袭北所罗门群岛。在进占拉塞尔群岛的前后,盟军的舰艇和飞机在新乔治亚岛附近海域以及布干维尔岛以南海域布放了水雷;所罗门航空队不分昼夜地空袭蒙达和韦拉机场;斯坦顿·梅里尔海军少将和沃尔登·安斯沃斯海军少将指挥的两支巡洋舰驱逐舰特混编队,在一段时间里经常利用夜间轮流对上述机场进行炮击。

   上述两个特混编队与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在“铁底湾”一带作战的海上编队迥然不同。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的海上编队,往往都是临时编组,缺乏准备,仓促出战的。而1943年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的梅里尔特混编队与安斯沃斯特混编队,则是为了对付日军的夜战部队组建起来的两支装备较好和编成精干的部队。这时,盟军的军舰已普遍装有性能可靠的雷达,有关舰员亦学会了有效地使用雷达。雷达显示平台安装在一个专门的舱室里,雷达所捕捉的目标可在显示屏幕上标绘出来并进行分析。由无线电讯和了望哨方面获得的其他情报也都集中到雷达显示平台里来。后来就把这种雷达显示平台叫做“战斗情报中心”。这种情报中心,使盟军在作战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日本军舰当时安装的雷达与美英的舰载雷达相比,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日军当时仅在大型军舰上安装这种粗糙的雷达。另外,盟军水面舰艇特混舰队和特混大队的编成,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固定不变的,这对其改进夜战战术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共同的作战活动,提高了官兵的战术技术水平,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信赖。因此,盟军终于把擅长夜战和实施鱼雷攻击的日本海军从所罗门群岛海域赶了出去。在反复运用新的战术,并通过实战进行严格检验的过程中,有三位指挥官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海军中校、阿利·伯克海军中校和梅里尔海军少将。他们在海战中所使用的战法是极其巧妙的。

   1943年3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有关腊包尔作战“第二阶段任务”问题发出了指令。麦克阿瑟将军的任务是控制胡翁湾和胡翁半岛 [ 译者注:均在莱城附近。 ] ,以便攻占新不列颠岛。哈尔西将军的任务是攻占布干维尔岛,并在该岛修建机场,以便保障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腊包尔实施系统的轰炸。但是,这两位将军在向各自的目标开始进攻之前,都必须首先夺取位于进兵路上的一些要地。也就是说,麦克阿瑟的部队必须首先攻占基里维纳群岛 [ 译者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 ] 和伍德拉克岛 [ 译者注:基里维纳群岛和伍德拉克岛均在巴布亚半岛东面。 ] ;与此同时,哈尔西的部队必须攻占中所罗门群岛。上述作战的目的是使日军不能依托这些要地进行抵抗,并使盟军能把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作战范围向前延伸,以掩护下一阶段的作战,还可在两路进攻的盟军中间为航空兵提供中继基地,以便于相互支援。

   哈尔西与麦克阿瑟的统辖区域分界线,就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西面。因此,在进行第二阶段任务时,南太平洋部队就要进到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范围内作战。在指挥关系上就出现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哈尔西将军既要自行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又要接受来自两个方面的领导。一方面,在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要接受麦克阿瑟将军的领导;另一方面,为执行作战计划所需要的舰船、地面部队和飞机等,又必须请求尼米兹将军予以调遣。

   夺取中所罗门群岛

   南太平洋部队在进行“第二阶段任务”时要进攻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夺取蒙达机场。在实施这项作战计划时,有一个运用智谋的问题。因为蒙达机场靠近新乔治亚岛的海岸,在此地以南5海里处有个伦多瓦岛,在伦多瓦岛设置大炮就可轰击蒙达机场。但是,日军却未注意到这一点。伦多瓦岛上仅仅驻有日军守备部队120名,而且没有配备火炮。1943年6月30日,特纳的第3两栖作战部队出动6000名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在伦多瓦岛登陆,歼灭了日军的守备部队,从而把蒙达机场置于美军的炮火之下。然后,在火炮的支援下,美军登陆艇开始向新乔治亚岛运动,以夺取蒙达机场。所罗门航空队的战斗机,一发现来袭的日军飞机,就予以追击。在这次登陆作战中,只有特纳的旗舰“麦考利”号受到重创。该舰遭到日军飞机的鱼雷攻击,失去了机动能力,夜暗中,又被美军鱼雷艇误认为是日本军舰而被击沉。

   美军刚一登陆时,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但是,登陆部队进入新几内亚岛的丛林地带后,令人乐观的战况突然发生变化。约有4500名日军依托坚固的环形阵地,并可得到一定的增援,阻击美军达一月之久,使其无法前进。这样,美军就面临一个难题: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从顽抗的日军手中夺取设防严密的要地。同布纳、阿图岛作战时一样,在这次作战中,也撤换了部队的指挥官,把一切能够使用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参战兵力共有陆军部队32,000名、海军陆战队1,700名。甚至在占领机场后的几个星期内,美军仍须派出部队去追歼日军。当日军感到反击已经无望时,便从海上悄悄地撤到附近的科隆班加拉岛。

   若照哈尔西原来的计划,还须连续实施“逐岛作战”。也就是说,盟军作战的下一个目标应是夺取科隆班加拉岛和该岛的韦拉机场。日军的草鹿将军也是这样判断的,他很希望盟军把科隆班加拉岛作为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因此,日军利用数周时间加强了科隆班加拉岛的防御,使美军难以攻占该岛。哈尔西将军得知日军加强了该岛的防御后,感到不能落入草鹿设下的圈套,决定绕过科隆班加拉岛,在防御薄弱的韦拉拉韦拉岛实施登陆。这一决定,可能使那些曾在陆地上指挥作战的陆军将领感到不安。因为如果采用这种战法,敌军就有可能继续凭借其阵地来破坏我的后勤补给线,或从背后对我进行袭击。然而,正象金凯德不久前绕过基斯卡岛去夺取阿图岛一样,海军可以将计就计,把绕过的日军包围起来,切断其补给线,使其成为瓮中之鳖。这样,日军就无所作为了。

   8月15日,西奥多·威尔金森海军少将指挥的第3两栖作战部队,在所罗门航空队所属战斗机(以新占领的蒙达机场为基地)的掩护下,派遣约6000名美军登陆兵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尽管遭到日军航空兵的抗击,但是登陆部队的伤亡较小,物资损失也不大。由于威尔金森的部队在日军未设防的该岛南部登陆,这次作战就不象进攻蒙达那样,未出现伤亡惨重和进展缓慢的情况。美军在已占领的该岛南部地区建立了一道防线,并派海军工兵营在防线以南开始修建机场。当敌我态势已经明显,日军已无力对美军进行反击时,美军部队则沿海岸线从两个方向主动出击,诱歼这支得不到腊包尔增援的日军守岛部队。9月,新西兰部队接替美军继续追击,很快就把约600名日军围困在该岛西北角的某一地区了。

   盟军在韦拉拉韦拉岛的登陆,使草鹿将军的纵深防御陷于崩溃状态。当日军预感到放弃瓜达尔卡纳尔岛已势在必行时,就在撤离该岛之前加紧修建蒙达机场,竭力加强布防。日军的计划是通过在蒙达地区的抵抗,为加强科隆班加拉岛的防御赢得充裕的时间,而在科隆班加拉岛迟滞盟军前进时,日军又可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布干维尔岛的防御。但是,威尔金森运用迂回作战方法,使科隆班加拉岛陷于瘫痪状态,从而增加了对布干维尔岛的直接威胁。由于大本营不同意向所罗门群岛派兵增援,所以日军难以坚守韦拉拉韦拉岛。草鹿必须把科隆班加拉岛和韦拉拉韦拉岛上的部队撤下来,以便加强布干维尔岛的防御。这就给美军提出了一个海上交通线的问题和美日两国水面舰艇交战的问题。

   美国第3舰队的任务是,除把登陆部队运送到登陆场,输送补给物资和增援部队,以及炮击日军的岸上目标外,还要协同所罗门航空队切断日军与其后方基地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截击“东京快车”就成了安斯沃斯和梅里尔所指挥的两支巡洋舰驱逐舰特混编队的主要任务。实施中所罗门群岛作战时,梅里尔将军还未同日军水面舰艇部队交过锋,而安斯沃斯将军却在进攻蒙达的过程中,同日军进行过两次夜战。一次是7月6日的库拉湾海战,另一次是7月13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战。这两次海战都是夜战,情况极为相似,以同样的战术,取得了相近的战果。美军在上述海战中的优缺点证明,它的夜战战术与1942年时相比已有很大的进步,但要对付战术技术水平较高的日本海军,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这两次海战中,安斯沃斯所使用的夜战接敌队形是:几艘巡洋舰成单纵队配置在中间,前后各配置若干艘驱逐舰。安斯沃斯的几艘巡洋舰在这两次海战中的战法是:接近日本舰队后,以舰炮进行约5分钟的猛烈射击,尔后转向撤离,以免遭到日军的鱼雷攻击。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战中却有两个缺点。第一,不能通过雷达恰当地分配射击目标,只能选择最大的或最近的目标进行射击。因此,在这两次海战中,盟军的编队虽在兵力上占相当优势,但是只击沉日舰两艘。第一次击沉1艘驱逐舰,第二次击沉1艘轻巡洋舰。第二,安斯沃斯编队接敌时离日军编队太近,甚至日军用目力都能辨认目标,而且开炮的时间过迟,使日军能够切实瞄准和发射鱼雷。正当安斯沃斯编队转向时,日军发射的鱼雷到达美舰所在的位置,因此,这两次海战都有1艘巡洋舰在转向时被日军鱼雷击中。第一次夜战时,“海伦娜”号轻巡洋舰被击沉;第二次夜战时,新西兰的“利安德”号巡洋舰失去机动能力。

   在这两次海战中,出乎安斯沃斯意料之外的是日军驱逐舰都采用了暂时撤出战斗、重新装填鱼雷、实施二次攻击的战法。第一次海战中,日军驱逐舰重新装填鱼雷后退回战场,对援救“海伦娜”号舰员的美舰进行了鱼雷攻击,但未命中。第二次海战中,重返战场的日军驱逐舰对美军的两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进行了鱼雷攻击,并击中目标。巡洋舰损失较轻,但驱逐舰被击沉。在科隆班加拉海战中,安斯沃斯将军在射击开始后即行转向,并命令其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结果,日军已经中弹失去机动能力的“神通”号轻巡洋舰被鱼雷击沉。总之,美军在这次海战中的战术,比1942年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战斗力还不强,对敌人的战斗力也估计不足。

   西村祥治海军少将得知安斯沃斯编队已被击溃,则于科隆班加拉海战后数日,率领一支巡洋舰、驱逐舰编队沿“槽海”南下,寻机歼灭梅里尔编队。这天夜里,梅里尔编队没有出航,但有1架PBY“黑猫”式水上飞机的雷达发现了西村编队,并立即向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美军作了报告。于是,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起飞的轰炸机对西村编队进行了突击,一举击沉日军驱逐舰2艘,击伤巡洋舰1艘,其余日舰逃往肖特兰岛。在美军这种新的夜间航空战术奏效以后,日军向韦拉基地运送补给的舰船宁肯选择科隆班加拉岛南面的危险水道,也不经库拉湾这条航线了。在这条航线上,美国鱼雷艇击沉日军驳船1艘,并击伤其他舰船若干艘。但是,对“东京快车”的运行还没造成多大影响。

   8月初,威尔金森将军决定,使用比鱼雷艇大一些的舰只来破坏日军新开辟的这条海上补给线。当时,梅里尔的编队在离这条补给线较远的海域活动,而安斯沃斯的编队又在两次海战中损伤较重。因此,他能够用来破坏日军补给线的只有伯克海军中校指挥的6艘驱逐舰。伯克海军中校极力主张驱逐舰单独出击。他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把所属舰只编为可以相互支援的两个分队。这一战术思想是伯克根据布匿战争 [ 译者注:指公元前264-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的3次战争。 ] 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伯克说:“西庇阿 [ 译者注:罗马统帅。 ] 的战术,使用起来既合理又简单,而且便于海军运用,因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所采用的连续突击战术,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两个驱逐舰分队以纵队并列前进,其中一个分队在夜暗中接敌,发射鱼雷后转向撤离。当鱼雷命中目标、敌舰对转向撤离的驱逐舰开始炮击时,第二个驱逐舰分队从另一方向发起突击。当惊慌失措的敌人转而对付第二个分队突如其来的攻击时,第一个分队再次进行攻击。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战术,因为所罗门群岛一带岛屿很多,可使敌舰的雷达难以发现第二个驱逐舰分队。”

   然而,在这次海战的前夕,伯克海军中校被调去担任上一级的指挥官。幸好,接任的穆斯布鲁格海军中校采纳了伯克作战计划中的主要部分,并在韦拉海战中巧妙地加以运用,从而创造了一个小规模海战的典型战例。

   穆斯布鲁格的驱逐舰编队,根据侦察机的报告,得知“东京快车”正在南下途中,便于8月6日22时,从南面海域驶进韦拉湾,编为两个驱逐舰分队,靠近海岸北上,以免被敌人雷达或了望哨发现。午夜稍过,日军4艘驱逐舰(其中3艘载运增援韦拉的地面部队)从北方进入韦拉湾,不久就被美舰的雷达发现。于是,穆斯布鲁格的第一个驱逐舰分队采取与日舰编队逆向运动的平行航向接敌并发射鱼雷,尔后一齐转向,迅速撤离。这时,第二个驱逐舰分队从日军驱逐舰编队的前方横穿其航向线,占领“T”字横头阵位。当第一个驱逐舰分队发射的鱼雷命中敌舰时,两个驱逐舰分队的舰炮一齐开始射击。在三者密切配合的突击下,满载地面部队的3艘日军驱逐舰先后爆炸,运载的1800名地面部队和舰员们一起葬身海底。日舰爆炸时烟火冲天,使美军在30多海里外的库拉湾的鱼雷艇艇员们以为是科隆班加拉岛上的火山在爆发。这次海战中,日军只有1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由于美舰发射的鱼雷从其舰底通过未炸而逃遁。而美军编队却一无损伤。韦拉湾海战表明,参战舰只即使分组行动,只要相互支援,也能达成战术上的集中。通过这次海战,美军终于找到了在日军所擅长的夜战中战胜日舰的作战方法。

   一般说来,日军在撤退方面比在增援方面更有经验。美军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之后,日军一直等到9月下旬才派出驱逐舰、潜艇和快速驳船等,利用一个没有月光的暗夜,把科隆班加拉岛上的守备部队撤回。美军派出驱逐舰前去截击,日军的驱逐舰和潜艇各有1艘被击伤,约有三分之一的驳船被击沉。尽管如此,在日军的12400名守岛部队中,仍有四分之三安全撤离。由此可见,美军虽然绕过了科隆班加拉岛向前推进,但是它却未把这个海岛真正封锁起来。

   韦拉湾海战以后,日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在一般情况下是避免与敌交战的。但在撤离韦拉拉韦拉岛的过程中,日军驱逐舰编队认为自己的兵力占优势,则不甘示弱地前去迎战。结果,双方均未取得什么战果。

   弗兰克·沃克海军上校根据侦察机的报告获悉,有6艘日军驱逐舰掩护若干船只驶来。于是,他率领“塞尔弗里奇”号、“薛瓦利埃”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进入韦拉拉韦拉岛西北海域,前去截击。当沃克的驱逐舰编队开始接敌准备实施攻击时,较近的日军4艘驱逐舰,错过了占领“T”字横头阵位的机会,接着又一齐转向,使自己的舰炮不能发扬火力。这时,美驱逐舰发射14条鱼雷,同时,对距离最近的1艘日舰进行猛烈炮击。该舰中弹后爆炸起火,不久即沉没。其他日舰在烟幕的掩蔽下撤离。沃克编队本可进行曲折运动,以免遭到日军的鱼雷攻击。但是,他为了提高舰炮的射击效果而保持了原航向。结果,“薛瓦利埃”号和“塞尔弗里奇”号驱逐舰被鱼雷炸毁了舰首;在混乱之中,“奥邦农”号又与“薛瓦利埃”号相撞。恰在这时,第3舰队的3艘驱逐舰赶来支援,迫使日军退出战斗。但是,就在美军抢修受伤的军舰和炸沉无法修复的“薛瓦利埃”号驱逐舰时,日军船只已经驶抵韦拉拉韦拉岛,再次悄悄地把岛上的日军全部撤走。

   夺取布干维尔岛

   布干维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最北部,呈小提琴状,是这个群岛中最大的一个海岛。盟军在布干维尔岛登陆的目的是在该岛修建轰炸机和战斗机机场,以便对腊包尔实施持续不断的空袭。日军在布干维尔岛及其邻近岛屿驻有部队33000人,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该岛南部的卡希利、布因地区,及其附近的肖特兰群岛;一部分部署在北部的布喀岛和博尼斯地区。根据在蒙达和韦拉拉韦拉岛作战的经验教训,哈尔西计划绕过日军兵力集中的南部要地,而在该岛西海岸中部防御薄弱的奥古斯塔皇后湾(以托罗斯纳角为登陆地域)实施登陆。登陆后,在这里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并修建机场。日军要想进行反击,必须越过群山连绵、地势险峻的地区,并穿过原始森林才能到达这里。

   这是一次非常艰难的作战行动,哈尔西可用于登陆的兵力,好不容易才结集34000余人。其中包括海军陆战第3师、步兵第37师和一个新西兰旅。这3支部队合编为两栖作战第一军,由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指挥。用于支援登陆作战的海军兵力更感不足,因为地中海的作战当时正在进行中,尼米兹将军又准备使用美国第5舰队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威尔金森将军以12艘运输船载运登陆兵第一梯队,以11艘驱逐舰担任护航,组成登陆输送队。担任支援任务的是第39特混编队(即梅里尔指挥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和弗雷德里克·谢尔曼海军少将指挥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从第5舰队借调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和“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均编入这个特混大队。

   在奥古斯塔皇后湾开始登陆之前,盟军进行如下的战前准备。第5航空队对腊包尔反复进行大规模的空袭。与此同时,所罗门航空队轰炸了布干维尔岛的日军机场。10月27日,6000名新西兰部队攻占了宝岛 [ 译者注:位于布干维尔岛与韦拉拉韦拉岛之间。 ] ,以便把该岛用作小型舰艇的中继基地。这天夜里,还派海军陆战队725人在希瓦泽尔岛登陆,以分散日军对盟军主要登陆地域的注意。11月1日午夜刚过,梅里尔的第39特混舰队对布喀岛及博尼斯的机场进行炮击,从而进一步牵制了日军。尔后,梅里尔的舰队迅速南下,以便拂晓时炮击肖特兰岛。谢尔曼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舰载机,也于此时反复轰炸了布喀岛和博尼斯的机场。

   于是,趁日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几个方向时,威尔金森的两栖作战部队于11月1日拂晓进入奥古斯塔皇后湾。尽管约有300名日军在滩头拼命抵抗,驻腊包尔的日军岸基航空兵也前来助战(后被所罗门航空队击溃),但是,盟军的登陆作战还是进展得很快。黄昏前,第3两栖作战部队已有14000人上岸,6000吨物资卸载完毕。入夜后,运输船开始撤离,4艘布雷艇在登陆地域外面的水域布雷。

   同15个月前美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时一样,日军第8舰队对盟军的这次登陆也很快就作出了反应。一支仓促编成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在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的指挥下,从腊包尔出航,前去歼灭美国运输船只。但所罗门航空队的巡逻机及时发现了这支日军编队,并立即向南太平洋司令部作了准确报告,同时继续跟踪这支日军编队。11月2日2时许,大森的编队利用夜暗和暴风雨的天候条件,驶到托罗基纳角附近。当时日军的战斗序列是:“妙高”号和“羽黑”号重巡洋舰配置在整个序列的中间,其右翼以“阿贺野”号轻巡洋舰为前导,另有3艘驱逐舰跟进;其左翼以“川内”号轻巡洋舰为前导,也有3艘驱逐舰跟进。

   美军当时只有第39特混舰队能够阻止大森编队的来袭。然而,这个编队已经进行了两次对岸射击,长达16小时,舰员已疲惫不堪。但是,哈尔西还是不得不命令这一编队前往奥古斯塔皇后湾去阻击敌人。当时,第39特混舰队是盟军在南太平洋的一支重要水面舰艇部队。因此,梅里尔将军不得不慎重行事。鉴于有遭到全军覆没的危险,他未敢使用这几艘颇感缺乏的巡洋舰去进行海战,仅仅以巡洋舰来阻止日军对登陆地域的袭击。经过反复研究,梅里尔将军制定了如下的作战计划:派遣驱逐舰大队从日军编队的翼侧实施鱼雷攻击,他亲率4艘轻巡洋舰封锁奥古斯塔皇后湾的入口,以152毫米舰炮连续进行射击,并同时进行必要的编队运动,不断改变航向,逼迫日舰逐渐退到较远的海域。幸好,隶属于梅里尔将军的第45驱逐舰大队指挥官阿利·伯克(这时已晋升海军上校),已随他共同战斗过一个时期,在战术上配合得比较默契。可是,梅里尔所属的第46驱逐舰大队(辖驱逐舰4艘)却是一个新组建的单位,其指挥官是伯纳德·奥斯汀海军中校,还未来得及进行编队训练。

   11月2日2时27分,第39特混舰队分为3个大队,各大队以单纵345度航向,向奥古斯塔皇后湾方向航进,各队的前导舰成方位队形。当该舰队驶抵这个海湾附近时,旗舰“蒙特培利尔”号的雷达发现日军编队从西北方向驶来,距离18海里。于是,梅里尔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变成夜战时常用的单纵队队形。航进在最前面的伯克大队通过雷达发现日军编队后,立即向左转向,伯克率领第45驱逐舰大队前去袭击北面的几艘日舰。这时,几艘巡洋舰向右一齐转向,梅里尔命令第46驱逐舰大队前去袭击南面的几艘日舰。

   第45驱逐舰大队从日舰“川内”号的左前方5000米处发射半数鱼雷后,一齐转向撤离。由于日舰改变航向进行规避,美舰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目标。“川内”号发现美军的巡洋舰和美军已发射鱼雷后,立即报告大森。大森命令所属部队转向南进,以便变为战斗队形。

   “我队发射的鱼雷正在航行中。”

   伯克发射鱼雷后,立即作了报告。于是,梅里尔开始计算鱼雷与目标相遇的时间(6分钟)。但在这时,战斗情报中心报告:敌舰航向已变。梅里尔则立即命令几艘巡洋舰开始射击。48门152毫米舰炮立即开火,集中轰击北面的几艘日舰。日舰虽也进行了还击,但其弹着多在美巡洋舰的斜前方,而且都是近弹。日军有两艘驱逐舰为了规避美舰的152毫米炮弹而互相碰撞。“川内”号起火,因舵机失灵而出列。美军在这次海战中旗开得胜,但是,第45驱逐舰大队在转向撤离时相互失去了联系。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伯克才能把舰只重新集合起来,再次投入战斗。

   由于大森改变了航向,第39特混舰队也于2时51分把自己的航向改变为200度,以缩短敌我之间的距离。显然这时还不能命令第46驱逐舰大队实施突出,因为梅里尔的几艘巡洋舰已向西南急进,第46驱逐舰大队正好位于巡洋舰的射向上。此外,“富特”号驱逐舰掉队,当第46驱逐舰大队转而向巡洋舰靠拢时,“富特”号仍未追上队伍。后来,“富特”号急于向西追赶队伍,则从巡洋舰的正前方横穿过去,“丹佛”号巡洋舰立即下令“左满舵”这才避免了一场碰撞事故。3时2分,几艘巡洋舰改变航向,向北航进。这样,既可缩短与日舰“川内”号之间的距离,又可使第46驱逐舰大队离开巡洋舰的射向。恰在这时,梅里尔率的巡洋舰又不得不下令“右满舵”,以便避开一艘操纵失灵的舰只。这次遇上的还是那艘“富特”号驱逐舰。该舰向西航行时被“川内”号发射的鱼雷击中,舰尾被炸毁。

   3时10分,梅里尔率领巡洋舰再次向南航进,这样,就作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在隆隆的炮声中,梅里尔用超短波报话机下达了命令。为了不被日军击中,他指挥巡洋舰大队巧妙地进行曲折运动,适时地增速或减速。因此,日军舰炮必须不断地修正距离和方向的偏差。在30分钟的急剧规避运动中,日军射来的炮弹以及鱼雷都被美军避开了。

   大森同梅里尔一样,为了发扬203毫米舰炮的火力,也希望进行远距离的炮战。但是,他难以确定美舰的准确位置。于是,大森使用左舵进行旋回运动,因而使协同作战的“阿贺野”号等军舰陷入混乱。大森又率重巡洋舰向南航行。这时,美舰的152毫米炮弹在日舰的周围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水柱。随“阿贺野”号等前进的一艘驱逐舰,在规避运动中与“妙高”号重巡洋舰相撞,该驱逐舰的舰首被撞毁。后来,“羽黑”号重巡洋舰又被击中6发炮弹,但其中有4发未炸。这时,日军飞机飞抵战场上空,投下红白两色的航空照明弹,与低云相映,并和饱射照明弹交织在一起,把这个暗无星辰的黑夜照得发亮,令人毛骨悚然。这对美军发挥其雷达的优势是很不利的。

   大森终于发现了梅里尔的几艘巡洋舰,便率领其编队向东南航进,以缩短与美舰之间的距离。“妙高”号和“羽黑”号重巡洋舰发射鱼雷,并以203毫米舰炮进行数次齐射,有3发炮弹击中“丹佛”号轻巡洋舰。

   于是,梅里尔施放烟幕进行规避。大森错误地认为,美军的重巡洋舰已被击沉数艘,遂开始转向,接着又下令:全部撤出战斗。这样,大森就没再去执行攻击美国运输船的任务。大森自以为这次海战还打得不错,加之对美军的兵力估计过高,所以力图在拂晓前驶出所罗门群岛美军岸基飞机的作战范围。

   当梅里尔和大森的主力正在酣战时,奥斯汀的驱逐舰大队接连遭到损伤。如上所述,“富特”号驱逐舰在双方开炮之初既已操纵失灵。其余3艘驱逐舰急于避开日军照明弹的照射,并躲开己方巡洋舰的射向,结果,“斯彭斯”号和“撒切尔”号两艘驱逐舰发生碰撞,两舰的上层建筑受到严重损伤。但是,第46驱逐舰大队仍以高速西进,在日军重巡洋舰的左前方5500米处占领发射鱼雷的最佳阵位。这时“斯彭斯”号的水线部位中弹,一度减速。按着,战斗情报中心的情报官向奥斯汀作了一个错误的报告,说日军的“妙高”号和“羽黑”号重巡洋舰是美国的军舰。奥斯汀对此无暇加以核实,便决定北进,去追击日军的“川内”号巡洋舰。“川内”号这时一面在海上回旋,一面射击。第46驱逐舰大队派两舰向“川内”号发射了鱼雷,并已命中。但在奥斯汀率本大队向西北航进,去追击两艘已经受伤的日军驱逐舰时,“川内”号仍在海面上漂浮。

   伯克把失去联系的驱逐舰集合起来之后,又从东面进入战场,对“川内”号进行猛烈炮击,终于将其击沉。伯克大队继续向前航进,由于雷达难以识别敌我,则将奥斯汀的几艘驱逐舰当成敌人,拼命追击。但当奥斯汀大队向日军驱逐舰开炮时,有一艘美舰引起伯克的疑惑。伯克则用超短波报话机喊道:“我队准备对6400米处的舰只开炮。”奥斯汀随即答道:“喂,不要开炮!那是我们的。”就在这时,日军的2艘驱逐舰趁机逃走,伯克又将“斯彭斯”号驱逐舰视作为射击目标。于是,奥斯汀提醒说:“不要向我们开炮。”伯克发现误击了友舰,便道歉说:“对不起,这四次齐射的炮弹已向你们飞去,请原谅。”这样,虽然贻误了战机,但在危险时刻却避免一场灾祸,也使美国的两个驱逐舰大队的指挥官弄清了相互的位置,并在海上会合。接着,美舰又击沉一艘因与“妙高”号相撞而受伤的驱逐舰。大森则率领残存的舰只全速撤回腊包尔。

   拂晓时,梅里尔命令各大队停止追击,开始调整部署,准备对付日本航空兵的来袭。他留下3艘驱逐舰,为被鱼雷击伤的“富特”号担任掩护,自己则率领第39特混舰队的其余舰只向南撤退。8时许,虽有日舰载轰炸机和战斗机约100架来袭,但由于梅里尔舰队的对空炮火准确,规避运动机敏,击落其中的17架。日机投下的炸弹虽有两颗击中美舰,但未造成多大损伤。在日机刚要进行第二次突击时,所罗门航空队的战斗机赶来助战,将日机赶跑,并又击落日机8架。

   在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中,美军的战斗行动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尤其在雷达指挥舰炮射击的精度和目标分配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可是,梅里尔毕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将日军从登陆海域击退。这次夜战的胜利,是梅里尔的前任指挥官对战术原则苦心钻研的结果,也是梅里尔本人对这些原则加以巧妙运用的结果。

   大森的拙劣指挥,使古贺司令长官非常气愤。古贺把大森当即撤职,随后命令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一支更强有力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从特鲁克南下,以挽回大森所造成的败局。另外,古贺又抽调舰载机173架去加强俾斯麦群岛的防空力量。

   11月4日,美军驻所罗门群岛的岸基飞机发现了驶往腊包尔加油的栗田编队,并及时发出敌情通报。但是,栗田编队的兵力较强,即使梅里尔的巡洋舰驱逐舰舰队能够追上栗田舰队,舰员士气仍很旺盛,也不是栗田编队的对手。为了应付这种紧急情况,哈尔西将军采用了16个月前麦克阿瑟将军曾经提出的、当时未被海军采纳的一个作战方案。也就是说,哈尔西派遣谢尔曼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进入所罗门海域,去袭击驻泊在腊包尔的日军舰船。同时命令所罗门航空队,全力支援谢尔曼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作战。

   哈尔西在这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取得了赫赫战果,这在南太平洋部队中是任何人都未曾预料到的。11月5日晨,当谢尔曼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在密云下驶抵奥古斯塔皇后湾西南60海里处时,从韦拉拉韦拉基地起飞的所罗门航空队的战斗机也到达此处,并在航空母舰特混大队上空担任掩护。这样,谢尔曼率领的航空母舰就能够起飞近100架飞机去突击预定目标。谢尔曼的舰载轰炸机突破日军防空炮火的封钡,从晴朗的腊包尔上空发起攻击。其攻击目标正是两小时前到达腊包尔辛普森港的栗田舰队。结果,美军仅仅损失10架飞机,但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却给栗田编队以毁灭性的打击,一举击伤日军巡洋舰6艘和驱逐舰2艘。从中包括中途岛海战中受伤后刚被修复的“最上”号重巡洋舰。这样,美军在奥古斯塔皇后湾内的登陆输送队就不会遭到日军水面舰只的袭击了。

   这种战法获得成功,使哈尔西踌躇满志,他准备以更大的规模再次进行这种突击。他从第5舰队借调来一个加强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由艾尔弗雷德·蒙哥马利海军少将指挥,下辖“埃塞克斯”号、“邦克山”和“独立”号3艘航空母舰)。11月11日,他命令谢尔曼和蒙哥马利的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去袭击腊包尔。谢尔曼的舰载机从布干维尔岛以北海域起飞,但因天气恶劣空袭受挫。而蒙哥马利的特混大队却交了好运,在所罗门航空队战斗机的掩护下,有185架飞机从布干维尔岛以南海域起飞,突破日军“零”式战斗机的防御,再次对辛普森港内的舰船实施了突袭。虽然老谋深算的栗田已率所属编队离港,可是其他舰艇仍在港内停泊。结果,日军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驱逐舰被鱼雷击伤,1艘轻巡洋舰的舰尾被炸毁,另有多艘运输船和货船遭到重创。

   这时,草鹿将军已知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位置,便开始反击。当天下午,120架日军飞机突然从北面向蒙哥马利的几艘航空母舰发起突击。结果,日军损失飞机35架,而美国军舰毫无损伤,美军仅在空战中损失飞机11架。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作战中,损失许多技术熟练的飞行员。后来补充了一些突击培训的飞行员。美军的舰载战斗机在岸基战斗机的支援下担任空中掩护,并有使用空爆炮弹的高炮配合,这是日军新飞行员难以对付的。

   此后不久,谢尔曼和蒙哥马利的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归回第5舰队的建制,因为横渡中太平洋的新攻势即将开始。这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的功绩是不仅袭击了腊包尔,而且彻底解决了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美国航空母舰能否袭击日军坚固设防的基地。另外,这两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还在战争的关键时期大大削弱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力量。这就使中太平洋部队在发动攻势之初,不会遭到日本舰队的反击。因为损失的飞行员必须得到补充,为了培训新的飞行员,古贺司令长官已令其航空母舰返回日本本土了。

   谢尔曼和蒙哥马利的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调离所罗门海区后,该地区的作战任务仍由当地部队单独承担。11月24日下午,伯克海军上校率领5艘驱逐舰向布干维尔岛航行时,收到哈尔西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伯克,日军在布喀岛与腊包尔之间已建立一道新的防线,命你部前去袭扰,……若发现敌人,可酌情处理。”

   据腊包尔的日陆军指挥官判断,美军即将进攻布喀岛,因而要求海军迅速向该岛运送陆军增援部队,并从该岛撤出飞行人员。为此,海军抽调2艘驱逐舰和3艘担任运输的驱逐舰组成“东京快车”。哈尔西的意图就是要阻止日军采取的这一新的行动,而伯克对此也是心领神会的。这回该由伯克亲自来实施他的驱逐舰作战方案了。

   这天夜里发生的圣乔治角海战,实际上同韦拉湾海战极为相似,只是多了一个追击过程。将近1时,伯克编队到达截击海域后,通过雷达发现两艘担任警戒的日舰。于是,奥斯汀海军中校率领2艘驱逐舰前去占领可以随时进行炮击的阵位,而伯克亲自率领另外3艘驱逐舰绕过日军翼侧,发射15条鱼雷后转向撤离。当时,日军的几艘驱逐舰对美舰的来袭毫无察觉,依然照直前进。日军有两艘驱逐舰正好在伯克所计算的鱼雷命中点上爆炸。奥斯汀指挥的驱逐舰立即开始射击,将这两艘日舰击沉。在此之前,伯克亲自率领的几艘驱逐舰已去追击满载地面部队的那几艘日军驱逐舰,击沉一艘后又继续追击其余2艘,追到离腊包尔约60海里处,才趁天未亮前转向返航。

   另一方面,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虽然在布干维尔岛上遭到日军利用丛林地带所进行的顽强抵抗,但是仍把战线不断向前推进。所罗门航空队同第3舰队密切配合,有效地进行了空中支援,阻止了“东京快车”的继续运行。第3两栖作战部队不顾来自腊包尔的猛烈空袭,在两周内把34000人的部队和23000吨的补给物资送到前方。海军陆战第一军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迫使日军不断收缩防线,并沿海岸线从翼侧突击日军,已将其包围在一个22平方海里的区域之内了。到1943年底,美国的海军工兵营和新西兰的工兵队已在这里修建了一个供战斗机和轰炸机使用的机场。这个机场离腊包尔仅仅220海里,哈尔西的轰炸机从这里起飞,便可轰炸俾斯麦群岛的各个地区。到这时,而太平洋部队的“第二阶段任务”已告完成。

   新几内亚岛方面的攻势

   现在,我们要把本书的叙述倒回去几个月来回顾一下西南太平洋部队的作战经过。在向腊包尔展开攻势的第二阶段作战中,麦克阿瑟将军的使命是控制胡翁湾和胡翁半岛,以及攻占新不列颠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也同哈尔西将军一样,首先必须夺取设有机场的日军要地。

   1943年6月30日,南太平洋部队在伦多瓦岛和新乔治亚岛登陆时,西南太平洋部队也于同一天顺利地在巴布亚半岛附近的基里维纳群岛、伍德拉克岛、以及萨拉莫阿(日占)东南17海里的纳索湾登陆。巴比将军的第7两栖作战部队(辖有驱逐舰、运输船和登陆艇等)是从敦斯维尔和米尔恩湾出发向基里维纳群岛和伍德拉克岛实施登陆的。但是,在所罗门海的礁岛水域,使用这些舰船是非常危险的。因此,纳索湾的登陆作战是用另一种办法实施的。用鱼雷艇和登陆艇等载运美步兵第41师的部分兵力,沿海岸航行40海里后登陆。这样连续运送4夜,才建立起登陆场。

   在纳索湾登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海岸据点,以便对坚守布罗罗盆地的澳大利亚第3师进行补给。布罗罗盆地位于萨拉莫阿西南30海里处,战前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小型机场,日军入侵新几内亚岛后,驻守此地的澳大利亚部队一直处于被围困状态。他们仅仅依靠飞机输送的有限物资和增援部队坚持了一年多,成功地挫败了日军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支坚守布罗罗盆地的澳军与新到的美军会合后,麦克阿瑟立即赋予这支联合部队一项特殊使命,令其对萨拉莫阿的日军实施牵制性的袭扰。麦克阿瑟准备绕过萨拉莫阿,通过海上和空中运输把战线向前推进。为了准备进行这种迂回作战,已对有关的礁岛水域进行了突击测量,肯尼将军的第5航空队已对相当靠西的马丹和威瓦克进行了空袭,摧毁了日军的飞机。萨拉莫阿的日军守备部队受到牵制性的进攻后,撤到城下6海里以内的地区,因而使防守胡翁湾的日军陷于困境。盟军以航空兵对萨拉莫阿进行封锁,以鱼雷艇袭击日军的驳船,切断了该地与腊包尔的联系,迫使日军不得不从莱城调兵去增援被围困的萨拉莫阿守军。这正符合麦克阿瑟将军的愿望。

   9月3日夜,巴比的两栖作战部队进入所罗门海,绕过萨拉莫阿,驶抵胡翁湾;日出后,遣送澳大利亚部队约8000人在莱城以东地区登陆。这时,日军飞机进行空袭,但被美国第5航空队迅速击退。次日,美陆军运输机从莫尔兹比港起飞,在战斗机(从新建的马里里南机场起飞)的掩护下,飞越丛林,空投1700名伞兵。这支空降部队迅速占领莱城西面的日军机场。澳大利亚第7师随后在该机场机降,尔后向莱城开始进攻,以便与从海上登陆的澳大利亚部队夹攻莱城。于是,日军放弃萨拉莫阿,企图在莱城负隅顽抗。可是,莱城的日军又遭到美军驱逐舰的炮击,很快就无法固守了。在澳军即将合击时,日陆军部队撤离莱城。从莱城撤出的7500名日本,在饥饿状态中,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穿过丛林,横越胡翁半岛向北撤退。

   9月下旬,巴比的两栖作战舰船载运澳军的一个旅,从已占领的莱城出发,经海路向东航行82海里,到达胡翁半岛的东端,于次日拂晓在芬什哈芬北面登陆。这次登陆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之外。据日军判断,盟军将从陆上实施进攻,因而将其主力部队部署在芬什哈芬的南面和西面。日军只派少数部队防守北面,澳军迅速将其击溃。经过几次小规模战斗,澳军即于10月2日占领了芬什哈芬。此后,日军的守备部队撤到附近的山地继续抵抗,等待日军的另外一个师从马丹方向开来增援。然而,澳军通过海上运输,可以比日军更快地得到补给物资和增援部队。11月中旬,澳军粉碎了日军的反攻。12月初,澳军沿着海边的一条道路将7000名日军残余部队压向西沃。这时,澳军的第7师已经顺着谷地绕过西沃,从陆上开始向马丹挺进。

   经过一次接一次的速决战,麦克阿瑟终于控制了除西沃地区以外的整个胡翁半岛,从而也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岛的东北地区(南自米尔恩湾北到维蒂阿兹海峡)。这次作战已和进攻布纳时有所不向,西南太平洋部队的前进速度较快。一方面,这应归功于巴比两栖作战部队的海上兵力;另一方面,哈尔西的部队沿所罗门群岛北上,也牵制了日军。

   1943年初,金海军上将对耗费时间与人力去占领腊包尔要塞一事,提出是否值得的问题。他认为盟军若在布干维尔岛上修建机场,就能够以小得多的代价轰炸腊包尔,使其陷于瘫痪状态;西南太平洋部队也可突破日军以俾斯麦群岛为基地的空中防线和海上防线,进而夺取较远的阿德米勒尔提群岛。该群岛有宽阔的平地,可以用来修建机场和航空基地,而且有个良港,称为锡阿德勒港,比腊包尔的辛普森港还要好。于是,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会谈中,美英联合参谋部与金海军上将达成协议,决定对腊包尔进行封锁、迂回,而不去攻占。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仍决定在新不列颠岛实施登陆。他希望在盟军经过维蒂阿兹海峡向西进攻之前,将海峡两岸置于盟军的控制之下,以免遭到日军飞机和水面舰艇的袭击,确保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到12月底,美军第5航空队和所罗门航空队不断发动攻势,日军在俾斯麦群岛的整个防御已经濒于崩溃。但是,麦克阿瑟并未发现西进的大门已经为他打开,仍按原订计划行事,命令海军陆战队进攻新不列颠岛。12月中旬,一支陆军部队在新不列颠岛南海岸的阿拉威登陆。12月26日,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一支登陆部队,在第7舰队和第5航空队的舰炮和航空火力的支援下,在新不列颠北海岸的格洛斯特角附近登陆。这支海军陆战队冒着风雨通过沼泽地,经过将近一周的战斗,占领了附近的日军机场。接着,击败了日军的守备部队,向腊包尔方向追击正在退却的日军第17师。

   巴比将军完成向格洛斯特角遣送登陆部队任务后,又指挥所属的两栖作战舰船,遣送美军的一个团战斗队(7000人),于1月2日在新几内亚岛北海岸日军防御薄弱的赛多尔登陆。这支登陆部队仅仅受到轻微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附近的日军机场。作战能力已经大为降低的日陆军航空兵,直到当天下午才出动反击。因此,盟军的全部舰船均已安全撤离。然后,盟军在赛多尔迅速修建了一个舰艇部队和航空兵的重要中继基地。

   赛多尔登陆,对尔后西南太平洋的登陆作战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盟军占领赛多尔,不仅绕过了从莱城和芬什哈芬撤到西沃的12000名日军,切断了它与马丹和威瓦克日本第18军残部的联系,而且获得一个理想的基地。有了这个基地,既可防护维蒂阿兹海峡,支援格洛斯特角的登陆作战,又便于下一步攻占阿德米勒尔提群岛,以及沿新几内亚岛海岸向西发展进攻。这正是威尔金森将军借用棒球术语所说的那种“乘虚而攻”的典型战例。

   退守西沃的日军,从陆地和海上均已无法得到补给,对不断增强的驻赛多尔的盟军又无力发起反攻,遂于1月15日放弃西沃,撤入内地,穿过丛林,徒步向马丹退却,因病饿而死于途中的约2000人。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的幸存者,又遭到澳大利亚第7师的进攻,不得不和马丹的日军守备部队一起再向威瓦克撤退。

   封锁腊包尔

   1943年秋,由于盟军航空兵的袭击,腊包尔的日军已经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它手中的兵力仍很强大。腊包尔的90000名日军,已经开始修筑地下工事、地下工场和地下飞机库等设施。这时,日本舰队虽已撤离,但草鹿手中仍有一些小艇和上千艘大型驳船。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虽已全部撤走,但到12月中旬,在腊包尔和俾斯麦群岛的其他基地,可参战的日军飞机尚有近300架。如果盟军向西推进,那么,这无论是对麦克阿瑟将军,还是对尼米兹将军,都是一个威协。日军这些飞机的空袭能力,比盟军保护海上交通线的能力还要强大。

   因此,供所罗门航空队战斗机使用的机场,于12月中旬在行干维尔岛上刚一建成,哈尔西就发动一个全面的空中攻势,以便完全封锁俾斯麦群岛。在此期间,一直以日军飞机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到1944年1月,托罗基纳机场交付使用后,所罗门航空队的轰炸机从布干维尔岛起飞直接轰炸日军,加强了空袭活动,一天出动一次至数次。一个月后,这些轰炸机每周平均出动上千架次。在这种情况下,古贺司令长官曾一度调集航空兵加强腊包尔的防御。但到2月中旬,横渡中太平洋迅猛前进的美国第5舰队,对特鲁克进行猛烈的空袭。因此,古贺认为腊包尔难以守住,决定放弃,遂将俾斯麦群岛的日军飞机开始调往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区。这时,美国第3舰队的驱逐舰部队已可在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的频陆海域随意行动,炮击日军的海岸设施。可见,盟军已经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腊包尔要塞虽然已经瘫痪,但是,为了使日军在俾斯麦群岛的庞大军事设施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哈尔西和麦克阿瑟还要在这一军事要地的周围,建立一个坚固的包围圈。

   1944年2月,威尔金森的第3两栖作战部队遣送的约6000名新西兰和美国地面部队,在腊包尔以东115海里的格林岛登陆。登陆部队歼灭日军为数不多的守岛部队后,海军工兵营在主岛上修建了一个战斗机简易机场。这样,为所罗门航空队的轰炸机担任护航的战斗机,也能把整个俾斯麦群岛纳入它的作战范围之内了。

   2月底,根据麦克阿瑟的命令,由1000人组成一支威力侦察部队,在阿德米勒尔提群岛东面的洛斯内格罗斯岛登陆。该岛虽然驻有4300名日军,但在盟军舰炮火力和航空火力的支援下,这支侦察部队临机应变,一举完成了登陆任务。这支部队登陆后,占领了机场,并在机场周围修筑了一道环形防御工事,接着,装备有大炮的后续部队和配备有推土机的海军工兵队也陆续到达,迅速扩大了登陆场,并使机场可以使用。

   3月中旬,第3舰队派遣海军陆战第4团在卡维恩西北约70海里远的埃米劳岛登陆。18000名登陆兵在这个日军未曾占领过的小岛上登陆后,立即着手修建鱼雷艇基地和机场。

   盟军完成了对腊包尔的合围之后,其攻势并没停顿下来。当哈尔西的部队进攻埃米劳岛时,麦克阿瑟的部队正在阿德米勒尔提群岛中的最大海岛——马努斯岛上作战。到3月底,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的战况是:日军战死与被俘3300人。美军战死300人,另外,美海空基地的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之中。这些基地不仅对封锁腊包尔,而且对支援盟军下一步向西进军,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时,南太平洋地区已经远离前线处于后方,逐渐转入防御。其陆军部队和若干舰艇部队调归麦克阿瑟统辖,其海军陆战队和大部分舰艇部队仍归尼米兹统辖。麦克阿瑟希望由哈尔西担任舰队司令官。但是,金海军上将另有安排,将哈尔西调回珍珠港,令其在尼米兹的统率下担任海上部队的指挥官。

   对麦克阿瑟来说,阿德米勒尔提群岛的登陆作战既标志着前一阶段作战的结束,也标志着后一阶段作战的开始。早在占领阿德米勒尔提群岛之前,麦克阿瑟就已着手筹划西进,准备长驱400海里,一举攻克荷兰第亚 [ 译者注:查亚普拉。 ] 。美军把这次作战称为“鲁莽行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占领荷兰第亚之后,麦克阿瑟便可继续进行“越岛作战”,一直打到菲律宾,以实现他的诺言:“我一定回来!”

   结语

   如本章开头所述,自1943年以来,盟军从北太平洋、中平洋和南太平洋几个战略方向不断发动攻势。

   盟军在北太平洋的作战,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对其他地区的战事也无多大影响。相反,历时20个月之久的腊包尔作战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合围腊包尔之战给盟军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其中最明显的有如下五点:

   1. 麦克阿瑟突破了日军以航空兵和舰艇部队组成的俾斯麦群岛防线,已有可能向菲律宾进兵;

   2. 已将125000名日军围困在远离战场的后方;

   3. 日军的航空兵力已被大大削弱,对盟军已不能构成严重威胁;

   4. 日军已将航空母舰撤出太平洋;

   5. 为美军于1944年发动横渡中太平洋的进攻赢得了准备时间,美军利用这段时间建造了舰船,生产了武器,培训了人员。

   日军为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损失海军飞机约1000架;后来为防守北所罗门群岛和腊包尔损失飞机近1500架。日本陆军为防守新几内亚地区,也损失了大量飞机。所罗门航空队、第5航空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属的航空母舰,在支援进攻布干维尔岛的协同作战中,挫败了日军舰载机的反击。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机被击毁50%,俯冲轰炸机被击毁85%,鱼雷机被击毁90%。因此,古贺司令长官不得不把航空母舰调回日本本土进行休整。上述日本航空兵力毫无意义的消耗,大大削弱了日军在各地的防御力量。这样一来,尼米兹横渡中太平洋的阻力就大大减少了,而日军只能以6个月突击培训的舰载机飞行员去对付美国经过两年训练至少飞行300小时的舰载机飞行员。

   “第二阶段作战”和进攻俾斯麦群岛所进行的协同作战,通常把它称为“对腊包尔的钳形攻势”。这是为了避免与规模更大的对菲律宾的钳形攻势相混淆。不言而喻,对一个目标同时从两个以上的方向实施进攻,只要稍一疏忽就有失败的危险。从两个以上的方向实施进攻也有有利方面:可使敌人顾此失彼,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可使敌人分散兵力,摸不清对方下次进攻将指向何处;敌人固守这一要地时,我可在战略上集中用兵,以主力进攻其防御薄弱的其他地方。

   关于对腊包尔展开钳形攻势的问题,还没有人提出批评或反对意见。当然,日军处于内线作战,也有它的有利方面,至少从理论上讲,它可以从新不列颠岛派出部队对盟军的两路进行各个击破。但是,盟军作战计划的最大优点在于,南太平洋部队和西南太平洋部队在作战进程中能够相互支援。如果只沿所罗门群岛或者只沿新几内亚岛一个方向前进,盟军的侧翼就会处于暴露状态。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