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毛泽东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

        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

        要以弱胜强,殊非易事,毛泽东对这点有深入的研究,有精明的论述——

        “退却的军队能够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弱军要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求阵地这个条件的。但是单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

        什么条件呢?毛泽东指出六点:

        (一)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

        (二)有利作战的阵地;

        (三)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

        (四)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

        (五)使敌人疲劳沮丧;

        (六)使敌人发生过失。

        毛泽东又说:“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然而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我们往往不知敌之分进各军何部最强,何部次强,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个侦察的过程。往往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达此目的。战略退却的所以必要,这也是一个理由。”

        毛泽东在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时,首次拜读了《孙子兵法》,并学以致用。

        他说:“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要这样做,退却的终点,就不能限定于某一地区。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

        毛泽东这些理论,对于今日在香港商场上“作战”的任何人来说,实可奉为“最高指示”。

        弱军要打败强军,具备条件后,就要转入反攻。

        毛泽东特别指出“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因为“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

        这实际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也颇为得意他说: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迭挫强敌震惊世界。

        毛泽东总结五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第一次反“围剿”时,进剿军不过十万人,其中张辉瓒、谭道源两个师各约一万四千人,张师又分置两处,毛泽东看准形势,指出红军一次打一个师是绝对优势。另外,红军实行中间突破,将敌军的阵线打开一缺口后,敌军东西诸纵队便被分离为远距之两群。

        于是,红军的“第一仗就决定打而且打着了张辉瓒的主力两个旅和一个师部,连师长在内九千人全部俘获,不漏一人一马。”

        第二次反“围剿”时,进剿军二十万人,其中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从北方新到,表示恐惧。红军人数较上次战役时虽略减(三万馀),然有四个月的养精蓄锐,于是,毛泽东决定找王金钰打第一仗。

        这第一仗打赢后,接着打其他敌人部队,势如破竹。

        第三次反“围剿”时,进剿军三十万人,而且来势汹汹。进剿战略是“长驱直入”,企图压迫红军干赣江而消灭之。红军上次苦战后未休息,又要绕道千里。毛泽东决定对付方法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泽东以最土头呆脑的师长上官云相为第一仗打击对象,果然一打就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缴枪数千。

        第四次反“围剿”时,敌军分三路,主力在东路,西路两师暴露于红军面前,且迫近红军之集中地。因此毛泽东决定先打西路。

        果然,第一仗就一举消灭敌军两个师。

        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第一仗一败涂地后,就接连失利。

        毛泽东痛心疾首地写道:“第五次‘围剿’,敌以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前进,首先占领了黎川。我却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去打黎川以北敌之巩固阵地兼是白区之硝石。一战不胜,又打其东南之资溪桥,也是敌之巩固阵地和白区,又不胜。尔后辗转寻战于敌之主力和堡垒之间,完全陷入被动地位。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一年之久,绝无自主活跃之概。最终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

        毛泽东因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必须打胜。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率尔应战。”“开脚一步就丧失了主动权,真是最蠢最坏的打法。”

        第二,“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这就是说,即使初战打了一个胜仗,若这个仗不但不于全战役有利,反而有害时,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致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虽结果不见得乃至决不会尽如所期,然而必须依据双方全局,仔细地切实地想明白。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第三,“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若只顾反攻,不顾反攻胜利后,或万一反攻失败后,下文如何做法??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总之,退却阶段时必须计算到反攻阶段,反攻阶段时必须计算到进攻阶段,进攻阶段时又须计算到迟却阶段。没有这种计算,束缚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败之道。”

        看官,毛泽东以上三个原则,堪称“金科玉律”,如果你打算在千变万化的香港金融市场大展拳脚,牢记毛泽东这些原则,不仅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还可能钱生钱、利生利、财源广进呢!这三个原则充满人生哲理,人生奋斗之术尽在其中矣。如你上考场,第一仗败北,势必影响情绪,以后各科皆可能不及格矣。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