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毛泽东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
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政军大权后,就指挥红军打了一次胜仗,显示了其高超的军事艺术。
当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部署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队的数十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力图在遵义一带围歼红军。
一月十九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机从四川的沪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也发挥其军事天才,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一月二十八日,红军在土城战斗中因敌军不断增援再战不利,乃奉毛泽东之命撤出战斗。翌日,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军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在这里,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毛泽东将全军缩编为十六个团,分属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
川滇国军很快又从南北西面向扎西逼进。
这时,红军决定暂缓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国军,于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取得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万人的胜利。这是中央红军‘长跑’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
蒋介石并不因打了败仗而缩手,他调整部署,指挥多路国军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毛泽东也不示弱,立即指挥红军跳出国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三月十六日至十七日三渡赤水,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调动重兵围堵。毛泽东又令红军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三月二十一日晚至二十二日四渡赤水,随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
当各路国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一百二十里的速度向对方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接着主力神速地向西北方前进,于五月初渡过谷深水急的金沙江。
看官,毛泽东攻下贵州娄山关时,曾写一首颇为悲壮的同《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话分两头。我们不妨看看国民党的史书如何记载那两年的事:“赣南匪巢虽经摧毁,而残馀股匪,突围西窜。图扰川黔,尚有待于剿匪将土之再接再厉,予以追堵。蒋总统以川省军队系统不一,未能发挥清剿力量,乃于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三月,躬自入川,督率川黔剿匪事宜。由重庆飞贵阳,由贵阳飞昆明,复由昆明飞成都。至八月间在峨眉山主持军官训练团。曾与云南主席龙云,同乘飞机,在会理西昌上空,巡察匪势,为之指点进剿方略。龙氏观总统在机中指点山川,剖示方略,大为叹眼,当时国军自江西出发,追剿赤匪,经过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诸省,盘旋曲折,纵横驰驱。结果使赤匪得不到一个稍舒喘息的机会,更没有盘踞与匪化一个地方的可能,而且连裹协民众的工夫都没有。国军沿途所过,如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都是最险要、最艰难的地方。总统三月入川以来,辗转于滇黔间,驱逐朱毛残匪,两月有馀,五月下旬,始抵成都。残匪乃于六月中旬与徐向前合股于川西北松潘、懋功一带。”
红军是如何渡过金沙江的呢?
金沙江属长江上游,蜿蜒穿流在四川、云南两省边境的深山狭谷之间,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令人望而生畏,两岸悬崖峭壁,形势异常险要。
红军当时如果不能迅速过江,就有被国军压在深谷中歼灭的危险。
这时,蒋介石一面急调军队增援云南,并亲自赶到昆明督战;一面派飞机在金沙江一线侦察红军的行踪。
红军一军团经武定、元谋,迅速赶到了当时川、滇的主要通道——金沙江边的龙街渡渡口。但此处因江面宽阔,敌机可以低飞骚扰,不便渡江。为了迷惑吸引国军,毛泽东出了个主意,叫红军伪装架桥,作出要渡江的架势。果然国军以为红军主力将在龙街渡渡江,便集中全力围追,企图围歼红军于元谋地区。
当国军集结于昆明、元谋地区时,红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三、五军团分两路向禄劝方向的金沙江边急进,军委纵队、干部团抢占绞车渡,三军团抢占洪门渡,五军团殿后掩护。
五月初一个黄昏,红军先遣队赶到绞车渡。这时渡口空无一船,江上交通断绝。幸好得到当地百姓协助,在附近找到七条小船,红军便从这里陆续渡江。
毛泽东渡江后,就在渡口边一个山洞内,日夜指挥着大队人马迅速过江。人多船少,经七灭七夜,红军才全部渡过金沙江。过江后,就把江边的渡船全部烧毁。
古代兵书“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中的第一计就是“瞒天过海”。毛泽东率红军渡金沙江时,巧妙地运用此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