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德国1939年夏天的政治形势是怎样判断的?您是否确信存在着战争的危险?您认为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您当时打算釆取哪些战备措施以对付这场战争?·第十
作者:卡尔·邓尼茨·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出自————《战争通史》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的欧洲政策就在于对付这一大陆的最强大的国家。
因为这个国家势必会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优势地位,从而危及英国 这个岛国的全球政策。英国历史学家富勒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曾对这个观点作了这样的阐述:“从都铎王朝 [ 译者注: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 ] 直到1914年,大不列颠的政策就是旨在保持强国之间的均势。这就是说,让这个大陆上的强国通过互相争夺处于分离状态,从而在它们之间自然地形成均势。这种均势的作用很自然地会使英国认定谁是敌人。这个敌人并不是名声最坏的国家,而是在政策上比其他国家对大不列颠或英联邦具有更大威胁的这样的国家。”
为了向英国明确表示,德国无意与英国为敌,1935年6月,希特勒与英国签订了海军协定,该协定规定,德国舰队限制在仅为英国舰队的百分之三十五以内。但是,当德国的三个年代政策使它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不断地扩张势力(如苏台德区和合并奥地利)的时候,人们从历史和政治方面极易看出,即使有了这个削弱我们力量的海军协定,也不能阻止英国对德国的敌意日益增长。对英国的这种观点,我还想举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1870年9月2日的色当战役之后,英国立即更换了战线,从此以后,它在政治上转而为袒护法国(见此次战役前后数天的《泰晤士报》)。而在此以前,英国在这场德法战争中在政治上一直是支持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邦国的,因为它们对抗的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殖民势力最强大的竞争者——大法兰西帝国。到了色当战役后,眼看法国就要被打败,这时英国就不得不改变态度,转而为全力反对战胜国——普鲁士-德意志。诚然,从英国的立场出发,这是对的,因为一个胜利的、统一的德国在经济和工业方面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发展前途,从而有可能成为英国的一个强劲的竞争者。所以,1870年9月2日以后,英国就开始对德国抱有敌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种敌意随着德国的日益强大而愈加强烈了。
根据英国历史上这种态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我就认为,英国对于希特勒在欧洲大陆所取得的政治成果一定会采取同样态度的。此后,我就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很容易同英国发生一场战争,我们在政治上必须尽一切力量来避免这样一场战争,但是在军事上则有责任为对付这样一场战争的危险做好准备。
在答复第八个问题时我已经提到过:我认为,在战术上采取潜艇的集中作战,首先用于夜间海面作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我觉得这方面最适用的潜艇是五百吨的Ⅶ型潜艇。这种潜艇水面速度相当快(十六里),因而很灵活,船首装有四个鱼雷发射管,船尾也有一个,并能携带十二至十四枚鱼雷,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我还认为,尽管有1936年签订的潜艇协定,但战争爆发后,英国人会很快恢复护航制的。自1939年起,随着德国外交上的节节胜利,英国对德国的敌意也在增长。于是我就愈加感到,采取潜艇的集中作战即结群战术是正确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也已经证明,只有集中使用潜艇,才能有效地打击一支由船舰集中组成的护航队。
由此,我向海军总司令部建议,把潜艇建造的重点放在改进了的Ⅶ型和五百十七吨的Ⅶb型潜艇上,这种潜艇的活动半径已由六千二百里扩大到八千七百里。此外,我认为有必要充分利用和加速建造1935年德英海军协定所允许我们拥有的潜艇吨位。
海军总司令部没有采纳我的意见,他们不相信英国在今后的战争中会实行护航制,固执地认为,潜艇在今后的战争中仍将单独作战。虽然我的结群战术在我们的舰队演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他们对此仍然十分怀疑。此外,海军总司令部特别重视建造巨型潜艇,如配有重炮的二千吨左右的潜水巡洋舰 [ 译者注:潜水巡洋舰以及后面提到的潜水炮舰、潜水火炮巡洋舰等,都是旧名,这种名称今已不用。 ] ,以便进行水面上的炮战。据说,这种潜水巡洋舰“可以用它的装备战胜任何一艘来犯的驱逐舰”。
我已经说过,我不同意总司令部的这些观点。举例说,一艘潜艇对一艘驱逐舰进行炮战,就会出现如下情况:要是一艘潜艇在炮战中中了弹,那就是受了致命伤,因为它再也不能潜水了,这样,它就丧失了摆脱优势敌人的唯一可能。相反,一艘驱逐舰中了弹,只有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说,潜艇在炮战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还有各国大力发展空军的趋势在1937年已经很明显了。这种发展趋势同时也表明了,今后潜艇再要在白天进行水面炮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此外,德英海军协定规定我们的潜艇吨位是很少的,如果我们不是按海军总司令部的计划去建造二千吨左右的大型潜水巡洋舰而是建造四艘五百十七吨的,Ⅶb型潜艇的话,那末,这四倍的潜艇所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比之于仅仅一艘潜艇所具有的战斗力自然要强大得多,尽管这一艘潜艇有重炮配备。最重要的是,在大西洋区域内用四艘潜艇,也就是用四倍的眼睛侦察和搜索敌人,总要比在这么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内仅仅使用一艘潜艇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尽管这一艘潜艇吨位较大。由此可见,采取建造四艘潜艇的办法就能更充分地利用规定给我们建造潜艇的为数甚少的吨位。
海军总司令部也不相信与英国发生战争的危险会象我在1939年所估计的那样大。
这样,由于对需要建造的潜艇的大小、战斗力以及它们在今后战争中的战术实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加上1935-1939年间我们同英国的政治关系,致使海军总司令没有明确地作出决定,应该建造哪些型号的潜艇,更不用说加速建造潜艇以对付与英国发生战争的危险了。
为了再次向海军总司令部提供明确而详尽可靠的参考资料,用以说明我们所提出的潜艇建造的要求,在1938年底至1939年初的冬季,我同我的潜艇小舰队的全体军官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演习:为了搜索护航舰和导引其他潜艇,我们在辽阔的大西洋试验了结群战术中的指挥潜艇作战队形并检查了其他种种问题。军事演习说明,在预先估计到敌人防御力量和战斗准备的情况下,潜艇袭击是有效的。
其结果是:
1、为在大西洋上胜利地进行一场商船袭击战,我们最低限度必须配备三百艘前线作战潜艇,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可用于战区与敌人交战的只有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百艘潜艇;另外一百艘潜艇驶行于往返途中;还有一百艘则在船厂检修,在检修期间让这些潜艇人员回家度假。
2、这次演习的结果清楚地表明,我们现有的可用于大西洋作战的大约二十二艘德国潜艇,只能把敌人“刺几下”而已。
在一份备忘录中,我向海军总司令和舰队司令报告了这次演习的结果。舰队司令伯姆海军上将明确地支持我的战略方案和我在潜艇建造方面所提出的相应要求。可是海军总司令部对我的备忘录没有作出答复或决定。
在此期间,海军总司令作出了另一项决定。1938年春天,希特勒告知他说,即使在今后几年不爆发战争,从现在起,也应将英国列为可能之敌。海军必须依据这种敌对状态在军备方面订出自己的方案。于是,海军总司令部的一个计划委员会制订了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舰队计划。这支舰队的战略目标是,以战斗队袭击英国的大西洋运输线,这种战斗队必须强大到足以与重炮配备的英国海军进行较量。此计划限期于1948年前完成。
这个计划应包括下列各类舰艇:十艘大型战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八艘装甲舰或重巡洋舰,四艘航空母舰,四十四艘轻巡洋舰,六十八艘驱逐舰,九十艘鱼雷艇和二百四十九艘潜艇。
由此可见,这个计划的重点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水面舰队。计划中规定的应在1948年同样建造完成的二百四十九艘潜艇十分清楚地表明,海军总司令部没有采纳我对潜艇战和建造相应的各种类型潜艇的意见:例如,仍同以往一样要加速建造大型的潜水炮舰即潜水火炮巡洋舰。
1939年1月,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立一支大型舰队的长期计划,此计划称之为Z计划。在这里,一定是希特勒那种好大喜功和热衷于搞惊人之举的天生的心理因素起了作用。他同样要求建立这支以水面舰艇特别是五万吨的重型战列舰为重点的舰队,并须尽快地在六年内即1945年以前完成。
如上所述,这个Z计划与我的计划是不一致的。对此,我的理由如下:
1、谁也不能预料未来,在政治方面也是如此。希特勒向海军元帅雷德尔保证,建设这支强大的水面舰队所需的和平时期,即使不能持续到1948年,至少也能持续到1945年。这种断言是毫无根据的。
2、建立这样一支大型舰队是无法保密的。这就会导致英国即使不宣战也会从这方面加强军备。在这样一种军备竞赛中,我们无疑将处于劣势,因为我们的军舰还不到英国舰队的百分之三十五。
3、我对这个计划不能同意的主要之点,正是Z计划的作战原则。按照这个计划,我们的战斗队必须向大西洋挺进,因为那里是英国的给养运输线。这样,我们的战斗队就得从北海东南部的德国港口或者从波罗的海出发,向北作长途航行绕过设得兰群岛,才能到达大西洋的主要作战区。在穿过北海的长途进军中,德国舰只会遭到来自附近英国军港和机场的侧击,从而成为英国机动海军和飞机极易攻击的目标。在返航途中,我们的战斗队还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即使在作战区,在大西洋上作战,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相比也是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德国海军不象英国海军那样在大西洋沿岸拥有基地和修理场所,如果德国舰艇中弹的话,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为负伤的德国舰艇在返航时还必须穿过北海经过上述那段漫长而危险的航道。
由此可见,德国战斗队的这一战略没有充分顾及我们在大陆上的地理位置。
此外,当时发展空军的趋向已经非常明显,但是这个战斗舰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趋势。在大西洋上,德国战斗队仅能动用自己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与此相反,英国却可以从它西部的陆地机场出动大型远程飞机攻击我们。德国战斗队的计划最快也得在1945年才能完成,那时,大西洋上的英国空军将把德国空军——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的不同——远远甩在后面。
海军总司令部的战略计划导致了Z计划的制订,因此,为了识别这一计划的种种作战条件,按照战略计划作一次全面的演习,无疑是必要的。德国战斗队不仅在往返途中而且在大西洋作战区都必须与敌方的水面舰艇及其飞机作战。与此相反,德国潜艇由于它的潜水能力则不须如此,它可以往返于北海而不会受到敌方的严重威胁。即使敌方的水面舰只在大西洋作战区掌握了“制海权”,它也能够在那里活动,而且由于它的活动半径较大而能长时间地呆在那里。单是这个原因,潜艇就能成为德国在大西洋进攻英国生命线的合适的战斗武器。
对Z计划持不同意见的不仅我一个人。德国历史学家、教授瓦尔特·胡巴奇博士在他的《1848-1945年德国海军参谋本部和海军最高当局》一书中第210页上关于Z计划这样写道:“卡断英国的贸易来往和摧毁英国制海权的快速步伐把所有政治经验以及认为德国受大陆限制的看法都抛在一边了。”英国海军历史学家罗斯基尔在他的《1939-1945年海战》一书第1卷第52页上写道:“雷德尔的关于那个长期计划的决定连同希特勒对战争爆发时间的错误估计,其后果对我们非常有利。它使得德国丧失了它在英德海军协定中所获得的许多有利条件,结果,在1939年,德国海军事实上已削弱了它所容许拥有的力量。”
接着,1939年4月26日,希特勒宣布废除德英海军协定。这就很清楚,在这种急剧逆转的政治形势下,今后几年绝不可能有稳定的和平时期,而这种稳定的和平时期对于建造Z计划所规定的大型水面舰艇是必要的。其实从这时候起无论如何也得加速建造潜艇,尽可能快地弥补为了对付英国这个敌手还不充分的装备。但是并没有这样做。德国的政治领导和海军总司令仍然按照Z计划建造大型军舰。当然,在宣布废除海军协定以后,我曾经给海军总司令写过一份报告,其中指出从现在起加速建设潜艇的必要性。这件事的未获实现,不仅是政治上的而且也是海军军事首脑的一个根本性错误。
由于这个建造方针毫无改变,我在1939年6月到海军总司令、海军元帅雷德尔那里,请他转告希特勒,我的潜艇军官们和我都在为一场对英战争已迫在眉睫而十分忧虑。“我们用现有的为数甚少的潜艇只能在战争中把英国人‘刺几下’。”雷德尔答应把我的忧虑转告希特勒。当时我只有海军校官的军衔,只是一个上校;我不知道,在德国武装部队中是否有过象这样低级军衔的其他军官向国家元首提过类似的意见。1939年7月22日,雷德尔叫我和我的军官们到斯维内明德他的“格里莱号”通报舰上去,他向我们转达了希特勒的答复:我和我的军官们可以放心,“不会同英国打仗的,真要是打起来,德国就完了”。(见埃里希·雷德尔著《我的一生》第2卷第164-165页;我的著作《十年和二十天》第44页。我今天才知道,海军上将伯姆在1939年4月也向海军总司令作过陈述,他认为我们已迫近一场对英国的战争。)
当然,国家元首的这一明确表示对我们起了极大的安定作用。但是,尽管如此,在与海军总司令这次谈话后,当我独自一人同我的军官们在一起时,我还是对他们说:“无论什么时候爆发战争,英国都将站在我们的敌人一边,这一点我们是坚信无疑的。对此,你们心中要有个底!”
对我来说,1939年的春夏,在我记忆中是我所经历过的最伤脑筋的几个月。我与海军总司令部之间在政治局势、海军战略和潜艇建造等问题上的分歧,使我日子很不好过。
总结这段时期:1935-1939年间,我们建造的潜艇远未达到德英海军协定所允许我们建造的数量。
1939年8月底,对波兰的战争再次推迟——我们今天事后才知道,仅仅推迟了很少日子——,我在1939年8月28日,就迅速建造潜艇一事,再次向海军总司令写了一份报告(潜艇舰队司令部密件第一百七十二号)。在这份《关于建设潜艇舰队的设想》的报告中,我写道:“鉴于目前英德之间的紧张局势和两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我确认,海军特别是潜艇舰队从现状来看是无法完成它们在战争中应承担的任务的。虽然我们可以期望现在不发生战争;但不能认为,英德之间的政治形势近几年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使有可能出现双方接近和安宁的时期。最合适的战斗武器,而且建造速度又快——与建立一支舰队相比——,那就是潜艇。所以,海军务须致力于潜艇舰队的快速建设,从而为今后在同英国的冲突中能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在我再次综合了我的关于必须加速建造潜艇的要求之后,我说:“为了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一场对英战争,应把需要动用各方面的力量看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惜一切地使其他要求服从于这个大目标,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然而,要贯彻决定性的措施必须具备一个组织上的前提,即设立一个拥有广泛的全面的权力并直接对总司令负责的中央机构,处理与建议中所提出的建立潜艇舰队的任务有关的一切事宜。”1939年8月底,我和海军总司令一起从基尔飞往斯维内明德时,我把这份报告亲手交给了他。他立刻看了这份报告,而且很明显地留下了印象。
我把8月28日的这份备忘录副本送呈我的顶头上司舰队司令伯姆海军上将。他完全支持我的建议。他在给海军总司令的报告结尾,对于我的要求表示这样的态度:“必须立即把一切力量高度集中起来用在这个唯一的关键问题上,并把无助于上述目标的所有其他建造计划统统推后。”
可是,现在已为时太晚了。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竟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他盲目地认为,英法不会积极参与保护波兰。可是,英法在1939年9月3日就宣战了。就这样,希特勒由于错误地判断了英国的态度而“滑”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本来应该在政治上避免这场战争的,即使我们与波兰的冲突会扩大到英国的这个可能性极小,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希特勒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与波兰发生军事冲突。
随着战争的爆发,海军总司令部在此以前所制订的整个计划全垮了。建设大型军舰的Z计划成了泡影。在总司令部里,正如我在1939年8月28日的报告中所建议的那样,立即设立了一个潜艇局。潜艇司令,也就是我,可以决定总司令部应加速建造何种类型的潜艇。我和总司令部的关系一下子完全改变了。就这样,一直等到战争开始,才使总司令部认识到,建立一支大型舰队的长期计划是错误的。
今天我们还知道,早在1937年12月2日英国政府就已经作出决定,尽管有1936年的潜艇协定,一旦战争爆发,将立即恢复英国商船航行的护航体制。
战争爆发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9月4日晚英国海军部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
“1、战争第一阶段,日本保持缄默,意大利态度未决,保持中立,主要的攻击目标似将针对大不列颠的大西洋通道。
“2、建立护航体制。此护航体制系专指反潜艇护航而言。有关对付巡洋舰或重型船舰的进攻问题,本计划中未加讨论。”
由此可见,德国潜艇司令从他1935年发展了结群战术以来,就正确地估计了形势。
但是,德国海军在战争爆发时,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躯体。它不得不以仅有的能在大西洋作战的二十二艘潜艇与最大的海上强国进行潜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