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发展成世界大战·第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战争发展成世界大战·第六

战争发展成世界大战·第六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日本人在远东的进攻

   1941年11月底,德军各集团军已逼到莫斯科城下,德国外交部长11月25日在柏林断言,俄国人己遭到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失败,他们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预备队和军用物资,已经永远不可能从失败中恢复元气,因此,从军事上说,丘吉尔的最后一个盟友已经不存在了。他说这番话,不无恢复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用意。就在这时,日本也打算加入战争了。

   日本早就周密地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它同美国和英国的政治矛盾已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以致仅凭这些矛盾就足以做出决策了,而要做出这种决策,只需选择有利时机而已。

   当日本决心在东亚不仅对英联邦,而且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时,它已经同蒋介石的中国打了四年半的仗。它原打算把侵占中国并利用它的经济资源,作为扩大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的霸权的第一步和前提。但战争并未使它达到目的,因为日本人已陷在这个巨大的国家。他们只控制了一个大基地,它包括这个大国从北京到上海的一些北方省份。就是这个基地也未被全部控制,因为其中许多地区还被游击队占据着。日本人还夺取了所有中国港口,这样,中国实际上就受到了封锁。蒋介石的军队得到外国(主要是美国)的武器援助后,已变得相当强大,使日本不能指望迅速征服中国。由于中国沿海已被封锁,那些武器是绕远路经英属缅甸运进的。设在原中国首都南京的亲日派傀儡政府,在国内很不得人心。

   德国1940年在法国取得的胜利对远东局势也有影响,并为日本开辟了新的前景。英国的实力至少暂时大受削弱。1940年夏,英国不得不遵照日本的要求,封闭了往中国运武器必经的滇缅公路。原荷兰殖民地已没有宗主国。法国为保住自己的殖民地,则要在大国之间看风使舵。1940年8月,它被迫同意日本关于向它提供三个印度支那机场的要求,日本打算从这些机场对付尚未完全停止的,经滇缅公路往中国运武器的行动。随后进行的谈判导致1941年7月达成了法日协定。两国政府在这个协定中表示准备为共同防守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合作。这个协定实际上意味着日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印度支那建立陆、海、空军基地。

   日本的这种南进,对英国在东亚的地位产生了潜在的威胁。缅甸、拥有新加坡港的马来亚及荷属东印度 [ 译者注:即印度尼西亚。 ] ,都成了日本人可能威胁的目标。法国人在日本的压力下把靠近印度支那边界的部分领土割给了暹罗 [ 译者注:即泰国。 ] ,现在要把这个暹罗看成日本未来的盟国了。因此,新加坡面临着严重危险。

   英国无力独自保卫自己在东亚的地位。但是,就象在对德作战时一样,它再次得到了美国的援助,因为后者把日本的扩张趋势视为对自己利益的威胁,并采取了对策。1941年7月,他们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大量资产,并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不久英国和荷兰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这对日本海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从此它只能依靠自己的石油资源了。日本只有撤出它为之付出了巨大人员和物资损失的印度支那和中国,只有参加战争以便至少赢取荷属印度的石油,才能消除对它施加的这种压力。在华盛顿,谁也不怀疑日本人会在美国的实力面前退缩,仅就钢产量来说,美国就超过日本好几倍。美国年产钢2,800万吨,日本年产钢700万吨 [ 俄译者注:作者说的数字不准确。1940年美国产钢6,076.5万吨。日本产钢685.3万吨。 ] 。诚然,日本人主要是为了表示一下姿态和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曾再次试图同美国达成协议,并为此派了特别代表去华盛顿。但他们的要求——停止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由美国供应石油、停止向中国供应武器等,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谈判已经明显没有前途,于是日本人认为,与其听任自己的经济被缓慢而又必然地扼杀,不如发动战争。

   长时间等待只会削弱日本而加强美国。根据日本人的情报,美国当时尚未做好战争准备。英国作为日本在东南亚的敌人,几乎没有任何危险,因为它的所有海、空兵力和陆上兵力(在北非)都忙于同德国、意大利作战。德国看来正满怀信心地夺取对苏联的胜利。那样的战争结局意味着日本的后方有了保障,日本人认为这比任何日苏友好条约都好得多。此外还应预料到,德国战胜俄国人后,将会以更大的力量猛攻英国。于是,美国就将再次被迫增加对英国的援助。从一切方面来说,这种时机对于日本参战都是有利的。

   日本的计划是通过海、空联合战役(日本最先懂得这种战役对现代海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为实施这种战役建造了几艘航空母舰),长期瘫痪美国在整个太平洋东南部的实力,以此赢得时间后,再用陆军攻占包括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在内的东南亚。那时就可解决石油和橡胶的迫切问题,并为达到尔后目的创造条件。至少也能夺占与美国打疲惫战时可以坚守到敌人做出让步的地区。

   就在日本外交代表还在华盛顿进行谈判时,第一批炸弹已落到珍珠港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从6时起日本同美国和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它在解释自己的行动时指出,日本政府多年来力图使东亚保持稳定,但都未能如愿,因为上述两国不放弃侵占远东的野心。不久前,两国企图通过扼杀日本经济的手段迫使日本俯首听命。

   美国并非完全没有料到会发生军事行动。美国人已掌握日本密码,并破译了几份很重要的电报。但是,对珍珠港的袭击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一严重事件在美国舆论界引起了特别强烈的愤怒。国会两院罕见地一致同意按照罗斯福的意愿,授予总统抗击这一无端而阴险的进犯,并将斗争进行到彻底胜利的全权。日本对美国进行这种心理上的进攻,当然是一个错误。它的后果在以后必定会表现出来。在1941年12月以前,美国舆论界对于美国是否应该参战没有取得一致看法。罗斯福对他能否获得国会许可,在敌人未首先进犯的情况下向其宣战,是没有信心的。如今一切困难都烟消云散了。日本为了保护战略出发阵地,而不惜负发动战争的道义责任。

   丘吉尔在下院表示英国和美国团结一致。他宣布,尽管英国的困难越来越大,但将派英国海军若干最好的军舰去远东。

   荷兰政府也宣布荷属印度进入战争状态。

   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宣布同美国处于战争状态,而三国公约的条款并没有要求它们这样做。德国照会指出,美国人已从最初违反中立法而逐渐转为公开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他们的所作所为已招致战争。

   对德国来说,日本恰恰在东线战事令人严重忧虑的时刻参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援。看来,这对继续进行战争也开辟了光明前景。现在,美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可能用来支援英国和苏联,以后也不可能用来入侵欧洲了。其不大的世界商船队将要承担更大的负载量。德国人至少赢得了时间,这就有可能使它在美国把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投入作战之前,争取对苏战争的决定性结局和保障自己的后方。如果这些打算终于落空,那么由于美国参战,各轴心国的处境将会受到威胁。

   丘吉尔并不怀疑能够取胜,他关切的问题只有一个,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取胜。

   不久,为数众多的宣战照会从四面八方纷纷送来。战争开始具有普遍性,开始成为世界大战,其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此外,它还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痕迹,诚然,这种痕迹多少有些是人为的,因为苏联也与西方的民主捍卫者们同处于一个阵营了。不过,苏联善于十分巧妙地消除这一区别和追求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些目的远远超出战争的共同目的——战胜德国,随后战胜日本。

   美国人在太平洋的最大海军基地珍珠港距旧金山3,500公里,距菲律宾7,000公里。日本进攻珍珠港的目的,是通过空中突击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1月26日,6艘航空母舰载着360架飞机,在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的护送下,由千岛群岛的一个小港启航,12月8日 [ 译者注:太平洋西部夏威夷群岛的12月8日,即为东京的12月7日。因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两地之间通过。 ] (星期日)接近了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军港珍珠港和大城市檀香山就在该岛南岸,城里有美国驻军部队。美国军舰毫无顾虑也停泊在港内,互相距离很近,步兵和飞行员留在兵营里,许多军官正在檀香山度星期日。7时55分,对该岛实施了第一次袭击,炸弹倾泻到军舰和机场上。美国202架飞机仅52架得以升空,其余全被炸毁在地面上。第二次空袭使军舰再遭重创,只有第三次袭击被击退。8艘战列舰被击沉5艘,另3艘受重伤。美国人共损失19艘军舰。人员伤亡惨重:死2,117人,伤约1,300人,失踪960人。也许,空袭的成果甚至比日本人自己预料的还大。不过,假如日本人及时准备夺占和长期坚守美国这一基地的话,空袭的成果还会更大。但他们毕竟在太平洋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制海权,保障了自己面向太平洋的一翼。为了能更有把握地行动,日本人使用登陆兵进行突击,夺取了美国的据点关岛和威克岛。他们还企图攻占中途岛,但未成功。

   这些成功的战役为夺取菲律宾群岛的最大岛屿——菲律宾主要城市马尼拉所在的吕宋岛,创造了条件。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用于防守菲律宾群岛的美国守军,共有19,000人,此外,还有处于组建阶段、总数为48,000的菲律宾军队。飞机的数量很少,总共只有250架,其中只有35架现代化轰炸机和107架现代化歼击机。日本空军为准备拟于12月10日实施的登陆而进行的空袭,使美国飞机总数的一半被击毁。日军在该岛数处登陆,很快把弱小得多的敌军赶到了巴丹半岛。由于美国人无法进行海上和空中补给,美军陷入绝境。只有靠突破敌人封锁的潜艇送来一些特别宝贵的补给品。于是,给养、弹药的储备量日见减少。3月11日,麦克阿瑟奉本国政府命令离岛去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对美国来说是西南战区)。4月9日,美国人和菲律宾人在半岛的抵抗被粉碎了。只有屏蔽马尼拉湾航道的海上要塞科雷吉多尔岛(哥黎希律岛)一直坚守到5月6日。随后,由于日军在强大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登陆,该要塞也被攻占。

   日本人如要推翻英国人在远东的统治,就必须夺取香港和新加坡。防守香港的兵力只有英国、印度和加拿大军队各两个营。如果与英国结盟的中国不支援它,即不把日军从附近的广州赶走,那么香港的处境是没有希望的。中国人作了那样的尝试,但没有成功。日军由广州出发,12月17日前夺取了九龙半岛。该半岛位于香港北面,是英国的领土,并有唯一的一个机场。接着,他们渡过了香港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12月25日前,英国人在志愿人员的支援下,对敌军优势兵力进行了殊死抵抗。后来,他们接受了早在12月18日就向他们提出,但起初遭到拒绝的投降建议。

   如果说这一损失是重大而又不可避免的话,那么英国人对新加坡是完全放心的。他们在新加坡耗费了6,000万英镑,据他们看来,已把它建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海上要塞。况且不久前还派了两艘战列舰去加强:一艘是“威尔士亲王”号,排水量为35,000吨,是英国威力最大和最新式的战列舰,另一艘是“却敌”号 [ 译者注:又译“反击”号。 ] ,虽然建于1916年,但排水量达32,000吨,还有很大的作战价值。

   新加坡有一个很大的弱点,这个弱点葬送了它。从陆上进攻要塞既然被认为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人们便只从海上加强新加坡的防卫。确实,要经交通闭塞、布满热带丛林、从暹罗边界到新加坡长达700公里的马来亚实施进攻,在技术上一般是无法实现的。但日本人恰恰打算那样实施进攻。日本人如从海上进攻,就要从横滨航行4,500公里到新加坡,然后在接近要塞时同英国海军和强大的海岸炮兵作战,才能登陆。但他们没有必要去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他们在印度支那有庞大的陆空兵力,把暹罗变成进攻新加坡的基地不会有丝毫困难。12月7日,他们从东面侵入这一国家,同日,由35艘船只编成,并有强大兵力警戒的护航运输队渡过了暹罗湾。登陆的日军夺占了克拉地峡及暹罗南部港口宋卡和北大年。次日占领了暹罗首都曼谷。暹罗政府进行了一些装腔作势的抵抗,12月21日便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

   日军在暹罗挺进的同时,还对英国殖民地马来亚的空军基地进行了空袭,结果英国飞机80%被消灭在地面上。他们由克拉地峡进攻,夺取了英国在缅甸南部边界附近的空军基地维多利亚。丢掉维多利亚对英国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是印度和新加坡之间唯一的中间机场,调到新加坡的英国飞机必须在此着陆,而现在这些飞机只好拆卸开由海上运到那里去了。

   就在12月8日,日本人还在马来亚最北面的港口哥达巴鲁实施了登陆。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立即由新加坡出航对付这一登陆。它们没有飞机掩护,也未进行空中侦察,因为北部的机场已无法使用,而该区域又没有英国航空母舰。不过,英国海军上将及时获悉大批日本轰炸机出现,并于12月9日夜间决定返航。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以后才查明是错误的情报,称日本还有一支登陆部队在哥达巴鲁以南200公里的关丹地域登陆。英国海军上将认为,他的军舰可以不冒什么危险就在那里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其实,日本潜艇已发现这两艘军舰,并报告了它们的位置。12月10日11时,装备鱼雷的第一批日本轰炸机飞来,对英国军舰进行了六次攻击。两艘战列舰终于遭到重创,午后不久便沉没了。为它们护航的驱逐舰从3,000名海军人员中救出了2,000人,海军上将遇难,日本人在东亚使英国人遭到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新加坡已感到难免一败。现在连抵御海上进攻都不可能了。日本取得珍珠港胜利后又消灭了这两艘英国军舰,表明它已夺取了整个东亚直到印度洋的制海权。

   关于马来亚能够从北面可靠掩护新加坡的估计也落空了。1月前,日本人已夺占它的三分之二国土。轻装的日军要求很低,几乎不需要定期补给。他们不走为数很少的大路,很容易绕过由于要求高而离不开大路、机动性差的英军,迫使英军放弃了所占领的阵地。尽管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进行了顽强抵抗,日本人仍在1月31日前挺进到半岛南端。同日,连接新加坡和陆地的长堤被守军炸毁。海上要塞已变成被围的陆地要塞。这里也暴露了该要塞的全部弱点。炮兵只能用来抵御来自海上的进攻,所有补给基地和机场都分布在岛屿北部。

   要塞备有一切必需的储备品;陆上战线总长50公里,由有战斗力的45,000军队防守。在北面,有一条1-2公里宽的柔佛海峡把新加坡岛与陆地隔开。但是守军没有战斗经验,日本空军优势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他们感到自己已濒于绝境。2月8日夜,日军乘轻便的和特制的登陆工具,在长堤以西渡过柔佛海峡,在岛上站稳了脚跟,赶跑了守敌。接着他们修好长堤,并把坦克调到岛上。2月14日,日军攻占了岛中央的水库,这就决定了要塞的命运。次日,新加坡守军投降。7万名要塞保卫者,其中包括刚由埃及调来的一个师,都成了俘虏。

   早在新加坡陷落以前,日军就充分利用有利局势,开始了夺取英国殖民地缅甸的下一战役。在这个几乎尚未开化的国土上,横亘着几座山脉,它们由喜马拉雅山东脉向南绵延,并被一道道深深的河谷所截断,构成暹(罗)缅(甸)边界的最东一座山脉,有一个瓜卡累山口,这是进入该国的理想通道和首都仰光的大门。1月21日,日军夺取了这一山口,侵入缅甸。这个国家由喜马拉雅山东脉到仰光地区的河口长达1,000公里,由河口到维多利亚市还有700公里,英国人只用2个师防守这一国家。日军占有压倒的空中优势。中国的两个“集团军” [ 译者注:这里指的是入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第5军和底6军。当时,中国远征军辖三个军,作者把这三个军都称为集团军。 ] 各有7,000-8,000人,分别驻在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上游及曼德勒地区。

   日军未遇到强烈抵抗,就渡过三条河,3月7日占领了英军弃守的仰光。此后,滇缅公路对中国已失去任何价值,因为过去给中国的武器是先海运到仰光,再由那里通过铁路经曼德勒转运到腊戍,由腊戍用载重汽车沿通行困难的山间公路送到指定地点。不过,日军并不满足于取得的胜利。现在他们已挥师北上,以便把英国人和中国人从整个缅甸赶出去,长期封锁滇缅公路,并从后方进攻中国。在航空兵强大兵力和由清迈地域向敌翼侧和后方突击的另一个集团军的支援下,日军击溃了中国一个集团军,切断了它退往西北的道路,另一个集团军和英军一起被赶到印度边界。5月1日,日军占领曼德勒。英国和中国军队被逼压到森林茂密的钦山地。由于该山地只有一些羊肠小路可以通行,只能救出人员,他们不得不丢弃了所有军用物资。

   现在,得胜的日军各集团军可以越过中缅边界进攻了。进攻目的是很有诱惑力的。蒋介石已把许多工业企业迁到与缅甸毗连的云南省,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些新工厂。在日军取胜的情况下,再加上前送量已经减少,中国人的处境是很危险的。但是当日本向缅甸发动进攻后,他们成功组织了防御。诚然,日军在滇缅公路附近和萨尔温江上游已挺进到中国领土,但是他们的兵力已不足以取得决定性战果。中国人可以立即就地供给军队一切必需品,而日军却要绕远路对自己的集团军进行补给和加强。因此,他们在连遭失利后放弃了自己的企图。

   此时,英国人主要为他们通往印度和东非的海路操心。他们在印度洋已经十分虚弱,无法控制孟加拉湾,而且担心锡兰也会被攻占。于是仓促对锡兰进行了巩固,用现代化歼击机加强了它的防御。果然,4月份孟加拉湾就出现了包括几艘航空母舰的日本分舰队。4月5日,日军飞机攻击了锡兰岛的科伦坡港和机场。随后几天,日本飞机和军舰击沉了英国1艘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和总吨位达10万登记吨的商船。当时德国希望日本人会实现他们在2月份谈过的企图,在锡兰和马达加斯加岛建立据点,以便切断英国通往印度、波斯湾和埃及的海路。但是日本人自己并不想走得这么远。日本海军停止了这一区域的行动。假如当时德军没有被拖在苏联,英国人的处境可能会更严重。5月,英军先发制人,占领了法属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迭戈苏瓦雷斯港。

   但是,日本人的主要注意力却集中在东亚南部。他们早在1941年12月在进攻马来亚的同时就开始在这里作战,目的是夺取荷属印度及东部相邻诸岛,因为攻占这些岛屿,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经济上对他们都至关重要。12月14日,他们开始夺取这一区域,首先在婆罗洲英占部分实施登陆,夺占那里的油田。日本人在婆罗洲站稳脚跟后,从1942年1月起开始接二连三地夺占这里的岛屿。空中优势再次帮了他们大忙。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轰炸机由于没有歼击机的可靠掩护而显得软弱无力。诚然,1月23日同盟国海空军对日本一支护航运输队实施的联合攻击取得了胜利,但仅仅这一次攻击当然是不能阻挡日军进攻的。日军占领了苏拉威西岛,。并在苏门答腊岛实施登陆,再由那里向爪哇岛发动进攻。2月底,由荷兰海军上将指挥的英美荷联合分舰队在爪哇附近再次企图攻击和消灭一支由日本军舰可靠警戒的护航运输队,2月27日和28日发生了大海战。日军在这次海战中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但同盟军的损失大得多,被击沉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如果不算逃出的3艘美国驱逐舰,那么同盟军整个分舰队都完了。同盟军的军舰就这样未能接近警戒森严的护航运输队。日军利用这些战果,立即在爪哇岛登陆,几天后占领了该岛主要城市巴达维亚(雅加达)。虽然直到6月月中才粉碎了荷兰人的最后抵抗,但日本人实际上在3月份就攻占了该岛。夺占这个荷兰殖民地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意义。军事上的意义也很大:现在由缅甸到苏拉威西岛的所有南中国海接近海域都落到了日本人之手。

   日本人通过一系列其他战役,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太平洋的阵地,夺占了由马鲁古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到俾斯麦群岛和布干维尔岛(属所罗门群岛)之间的全部岛屿。现在日本人对澳大利亚形成了大弧形包围圈,并且威胁到美国西海岸(以及夏威夷群岛)至澳大利亚间的海上交通。

   美国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容忍澳大利亚落入日本之手的,因为它是美国未来向日本阵地发动进攻不可缺少的基地。10月初,他们首次进行了还击。飞往太平洋南部的美国航空母舰飞机,对各岛的许多日军基地进行了首次轰炸。同时对通往澳大利亚的海路组织了经常性的警戒,占领了斐济群岛,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建立了海上空军基地,在圣埃斯皮里图岛建立了海军前进基地。

   日本人决心夺取澳大利亚。位于新几内亚岛东南部的莫尔兹比港应成为出发地点。为了攻占该港,日本人派出一个纵队由岛北面南下,计划在东岸实施登陆,以加速夺占该港。5月7日,为此目的派出并得到可靠警戒的护航运输队与美国军舰遭遇。美国人截收并破译了日本的无线电报,掌握了敌人的计划。于是在珊瑚海进行了两天海战。这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只用得到其他舰种掩护的航空母舰作战。双方都遭到很大损失,但日军的损失比敌人大得多。日本的护航运输队不得不驶往拉包尔。这时日本人开始明白,他们可以几乎畅通无阻地派护航运输队去远方登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由于懂得了这一事实,他们被迫暂时放弃在这一区域继续作战的打算,并把海战的重心转到了太平洋中部。6月初,在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中途岛附近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海战也是只有航空母舰参加。

   日本人的目的是通过突然袭击夺取位于珍珠港以西2,000公里的美国岛屿:那里有一个潜艇基地,这些潜艇给日本航运造成了很大损失。此外,这些岛屿将来对日本本土也可能带来很大危险。为了使进攻尽可能有取胜把握,并在敌舰开来时予以消灭,日本人集中了全部现有兵力——海军轻兵力、9艘战列舰和4艘航空母舰。运输船应运送预定用于登陆的陆军。

   美国人依靠截获和破译的电报,掌握了有关日本计划的可靠情报,预先把有驱逐舰掩护的3艘航空母舰调到了受威胁区域。海上交战持续了两天(6月3日和4日)。由于情况不利,交战出现了对日本人来说是灾难性的变化。不是他们的出现使美国人感到突然,恰恰相反,是敌人庞大兵力突然出现使日本人惊得目瞪口呆。由于天气条件不好,他们未能立即弄清情况。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雷达,这对交战结局产生了致命的影响。而美国人甚至在天气恶劣,不可能进行空中观察的区域也能使用自己的飞机。另外,日军歼击机在关键时刻又未能飞到它们应该飞到的区域,致使美军俯冲轰炸机可以无阻碍地攻击日军航空母舰。交战第二天,日本人丧失了全部四艘航空母舰。他们不得不紧急停止战斗,也不再实施战役。美国人在追击中又击沉了日军一艘重巡洋舰。但这不是主要战绩。最为重要的是,日本人现在只剩下两艘已在珊瑚海交战期间受伤的航空母舰了。

   日本人虽然在珊瑚海失利,又在中途岛附近交战中遭到惨败,但并不打算放弃继续扩大制海权和为进攻澳大利亚建立基地的总计划。为此,他们夺占了所罗门群岛中最后一个大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东南海岸的莫尔兹比港。他们早在5月份就开始在长150公里、宽50公里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为使敌人无法阻碍构筑作业,他们还在岛上组建了强大的守备部队。机场尚未建成,美国人就决心最后结束日本人的南进。他们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实施大规模战役打败日本的程度,但完全可以取得局部胜利。8月8日,美国人派出13,000名海军陆战队在海军的强大支援下突然登陆,夺取了机场。但日本人在岛屿西部已建立了坚固防御。敌对双方都决心倾全力攻占该岛。因此,随后几个月展开了多次海战,双方的主要目的都是对自己在岛上的军队进行补给和加强,并阻止对方采取同一种措施。日本人虽然进行了多次尝试,并派了新锐兵力登陆,但未能夺回机场和把美国逐出岛屿。

   到了秋季,日本人的处境更困难了。由于美军的行动越来越积极,本来就只能在夜间前送的补给品已愈来愈少,于是日本人决定派强大的护航运输队去该岛。美军也打算运援兵上岛。于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便发生了整个战争期间在这一海域的最大一次海战。

   这次海战于11月12日夜间开始,这一夜打得混乱不堪,每一方的军舰都曾多次自相射击。美国军舰虽有雷达装置,但操作人员不能熟练使用,因此没有起任何重要作用。双方都遭到很大损失,甚至大型军舰也损失惨重。美军有两名海军将领阵亡,只好撤离战场,日本护航运输队终于驶近了岛屿。但是没等他们开始登陆,10艘运输船就被美军飞机炸沉了6艘,只有一部兵力从其余4艘上陆。这次大战对双方在岛上的处境未产生重大影响。11月底,日本人又取得一次海上大捷,其驱逐舰击沉了美军5艘巡洋舰中的4艘。但是美国人在岛上的阵地却越来越得到加强,到1943年2月,日本人只好把自己的军队撤出。美国人显得更强大了。

   同时,日本人夺取莫尔兹比港也遭到失利。他们在1942年5月珊瑚海战失败以后安静了三个多月,随后于8月28日和29日试图在新几内亚岛东南端的米伦湾登陆,但未成功。日军遭到了澳大利亚人的顽强抵抗,后者在那里坚守阵地,并得到了美国空军的有效支援。由海上接近莫尔兹比港的这第二次尝试失利后,日本人又一次力图从陆路达到这一目的。9月,他们开始从新几内亚东北海岸的布纳和戈纳两地向南推进。不久他们就遇到美军和澳军的迎击。美澳军队勇猛作战(当时他们可得到部分空中补给),迫使日军先是转入防御,接着开始退却。12月9日,日军不得不撤出戈纳港,1943年1月底,又离开了布纳港。

   1942年最后几个月的战事进程,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已从胜利的顶峰上跌落下来。他们已处处被迫转入防御。美国人在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帮助下打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广阔前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2、英军1941-1942年冬季在利比亚的进攻

   1941年5月,隆美尔攻占得到英国人海上补给的图卜鲁格的企图虽未成功,但毕竟打退了英军对哈尔法亚通道和塞卢姆的一切进攻,自此以后,敌对双方都无足够力量夺取主动权了。英国人需要把全部现有兵力用来夺取意属东非和恢复中东的态势,而德国非洲军则只得到部分援兵,这些援兵仅够同此前已得到颇大加强的意军共同进行防御,就是这点兵力也是十分艰难而且遭到相当大损失后才由海上调来的。德国人由于准备进攻苏联而使改善地中海区态势的行动半途而废,现在开始出现后果了。

   马耳他作为英国潜艇基地和空军基地,已开始对德意军队的补给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都已完全被英国人掌握;供给驻北非德意联军的物资,8月份被击沉35%,10月份竟达63%,假如这样继续下去,那么现在就可以预见意大利和德国商船队在地中海被消灭的时间了。而相反,得到强大警戒的英国护航运输队却在7月和9月通过了地中海,它们虽遭意大利鱼雷飞机的猛烈攻击,但只受到一些小损失。对德意航运的这一斗争,仿佛是实施进攻的前奏,英国人在11月月中对这次进攻进行了准备,丘吉尔还期望它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相信可以夺占整个利比亚,通过这一胜利促使魏刚将军统帅的驻北非法军站在英国一方参加战争。英国的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已作好调往非洲的准备。丘吉尔坚决要求新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军大胆行动,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好进攻准备。他指出,正是现在,乘德国武装力量被拖在俄国之时,实施迅猛而毁灭性的突击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在进攻前以英国国王名义发给军队的电文中说,这次战役可能根本改变战争的整个进程,就其历史意义来说,可与滑铁卢战役相媲美。

   英军第8集团军得到印度、新西兰和南非的一些兵团后,人数大大增加。集团军司令坎宁安将军除辖由1个师和1个坦克旅编成的图卜鲁格守军外,还辖有3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2个坦克旅。其当面是德军1个轻装师、2个装甲师和意军6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英军大约有700辆坦克,而对方只有500辆(包括性能比德国坦克差得多的意大利坦克),此外,英军还占有很大的空中优势。

   德意联军形式上由直接接受罗马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的意大利将军巴斯蒂科指挥。隶属他的有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和意大利的2个军(其中1个由快速兵团编成,由坎巴拉将军指挥),这些军拥有同样的权利。但实际上隆美尔在前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总司令率他的司令部留在的黎波里,距离作战军队达1,500公里。

   隆美尔早在11月4日访问罗马时就指出,在工事良好的战场东段塞卢姆地域和哈尔法亚通道附近,形势是完全可靠的。但他认为必须攻克图卜鲁格,以便腾出他的全部兵力来抗击英军可能的进攻。德军计划在11月下半月进攻图卜鲁格,但进攻准备尚未完成,英军就转入进攻了。他们的计划是:由南迂回并合围意德联军,尔后从正面和后方(图卜鲁格)实施突击予以消灭。第30军的强大坦克兵力和1个步兵师由马达雷纳堡地域实施主要突击。第13军的2个师实施正面进攻。意德联军的部署如下:德军1个师和意军4个师围困图卜鲁格,意军1个师和德军少量兵力配置在塞卢姆地域和哈尔法亚通道。意军2个快速兵团都用来保障比尔哈凯姆和古比井之间的翼侧,而德军2个装甲师要在图卜鲁格东南地域做好战斗准备。

   英军同去年进攻格拉齐亚尼时一样,再次巧妙地隐蔽了对意德联军翼侧突然实施深远突击的准备。因此,他们在11月18日清晨从马达雷纳堡地域发动的进攻,一直接近到加布尔萨莱赫地域才被发现。这样就完全达成了战术突然性。但是英军在利用既达成的突然性方面,却显得并不那么高明,他们作为战术家是不够格的。英军分散在各个方向,任何一处都未取得决定性胜利。向古比井推进的左翼被英勇作战的意大利人击退;中央抵近制高点上的居民地西迪雷泽格(随后几日在这一地域展开了主要的战斗行动);右翼在11月19日就遭到德军坦克第21师的冲击,损失许多坦克后向西南方向退却。随后两天,德军在果敢的隆美尔的指挥下给英国这个军造成了很大损失。德军行动的特点是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图卜鲁格守军的突围企图,经过苦战也被粉碎。英军第13军由南迂回哈尔法亚通道、塞卢姆地域的意德联军,眼看就要包围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定下了非常大胆的决心。他只在图卜鲁格以南疲惫不堪的英军第30军当面留下少量兵力,以使该军不可能解图卜鲁格之围,而把其余兵力全部撤出,派出部分兵力对付第13军,另一部分用于向敌后实施深远的袭击,炸毁敌人在马达雷纳堡和比尔哈巴塔地域的仓库。这一进攻大大出敌意料。使敌人后方陷入一片混乱。意德联军抓到很多俘虏。英军集团军司令认为自己的集团军已被包围,打算撤退。就在这个决定性关头,总司令奥金莱克将军由开罗乘飞机赶到。他禁止任何退却,从而挽救了局势,坎宁安被里奇将军所取代。英国人受的损失并不象隆美尔估计的那么严重。第30军在11月26日就重新发起进攻,进抵西迪雷泽格,与企图向自己军队靠拢的图卜鲁格守军建立了联系。隆美尔不得不停止向东和东北进攻,以便恢复图卜鲁格地域的态势。但是他认为自己是足够强大的,能够围歼驻图卜鲁格及其东南地域的英军。的确,他构成了相当薄弱的合围圈,并通过三面突击包围了东翼的新西兰师,尔后消灭了它的主力。可是,英国人除这些被合围和现在已疲惫不堪的兵团外,还有足够的兵力,他们在进行补充和变更部署后,就能为重新包围隆美尔部占领出发阵地。正当英军在变更部署时,德军企图打通塞卢姆和拜尔迪耶地域被围德军和意军兵团的补给线,但又失败了。现在隆美尔要采取措施去对付从南面威胁着他的、由第30军实施的新包围。他的兵力已经不足以保障所属军队翼侧免受包围,而同时又继续围困图卜鲁格。因此他撤回了从东面合围图卜鲁格的兵力,并把自己的快速兵团调到南面,以防止英军突击德军没有保护的西翼实施包围。但是,疲惫不堪的意军快速兵团未参加这次进攻,所以未能奏效。

   于是,隆美尔为了避免所属军队在以后的战斗中被消灭,不得不于12月7日停止围困图卜鲁格而向西撤退。而驻塞卢姆和拜尔迪耶的意德军集团则被完全合围,只好让它听天由命了。该集团应尽量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并阻止敌人利用有一部分通过其防区的沿海公路。在需要封锁唯一一条好路并牵制敌庞大兵力的这一地区,那些“筑垒要点”有相当大的作用。它们能象在此以前图卜鲁格妨碍德军指挥官行动那样限制英国人的行动。各要点的军队由空中进行补给。

   隆美尔把所有其他兵团首先撤到加扎拉地域,并在这里坚守到12月16日,成功粉碎了英军包围并给这些兵团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切企图。但后来发现敌军开始进行新的更深远的包围,于是隆美尔被迫定下了继续向艾季达比耶退却的决心。罗马的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一决心十分不满,但又找不到援救隆美尔军队的任何其他办法。隆美尔不理睬连东非意军司令也参与了的不内行的干预,一边掩护所部翼侧免遭敌人可能的袭击(特别是由迈基利地域实施的袭击),一边向艾季达比耶退却。英军在这里再次企图合围意德联军的兵力:他们打算用正面进攻牵制这些兵力,同时包围暴露的东翼。但是,这一计划由于非洲军采用了十分巧妙的行动而破产了。该军迫使敌人反转正面进行战斗,把敌逼到前沿有许多反坦克兵器的德军坚固防御阵地当面。结果英军损失100多辆坦克。隆美尔以这一战绩迫使敌人放弃追击之后,随又退至锡德拉湾卜雷加港附近战术上有利得多的阵地。留在东部的军队在果敢的意大利将军指挥下,在拜尔迪耶一直勇敢战斗到1月2日,在哈尔法亚通道附近甚至坚守到1月17日,从而对集团军主力的顺利退却起了不小的作用。

   双方的损失相当大。轴心国军队的损失是:德军13,000人、意军20,000人,英军损失17,700人。

   为了根本改善意德商船队在地中海的处境并剥夺英国的制空权,德军最高统师部终于决定(虽然已经太迟)把空军的强大兵力调到意大利南部。诚然,从东线撤出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司令部及一些战斗航空兵部队是十分困难的。11月8日凯塞林到达意大利,但是过了好几个星期,德军航空兵的行动对总的形势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德国海军也在协助扭转地中海的局势,使之变得稍微好些。从夏季起,它开始把潜艇调到意大利和希腊港口,因为意大利潜艇尽管数量多,但由于设计上有缺点,不能有效地同英国军舰作战。德国在地中海的潜艇数量已增加到25艘,这样,平均有8艘一直作战。经过空军和海军的共同努力,终于根本改变了海空局势。英国海军受到了很大损失,以致到12月底亚历山大港只有3艘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保持战备状态。11月13日,德国潜艇在地中海西部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11月25日,英国支援登陆作战的战列舰“巴勒姆”号又在非洲海岸遭到鱼雷攻击而沉没。意大利海军军人也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战果感到自豪。他们操纵的单人潜艇 [ 译者注: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把它称为“人控鱼雷”。它由两人操纵(不是一人),长约6米,活动半径10海里,航速可达2节,以蓄电池作动力。操纵人员把定时炸弹安装在敌舰下后即潜水返回,鱼雷的其余部分沉入海底自爆。 ] 在12月19日潜入亚历山大港,把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英勇”号炸得几个月不能使用。12月底,由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编成的英国舰队企图拦截驶向的黎波里的意德军舰,触上了刚刚布设的水雷,损失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

   马耳他岛接连遭到空袭。在12月份的最后六天,它遭到60次空袭,而在1942年1月竟遭到263次。从英国人手中最终夺得地中海这一事实,证明德军统帅部上一年在希腊取胜后,已在这里具备了很大的能力。现在,由意大利开往的黎波里的运输船可以畅通无阻地驶过地中海了。在极短时间内,意德各兵团就迅速恢复了战斗力,因此隆美尔又可以下决心实施新的进攻了。他的目的是在英军集中兵力之前先下手,把他们击溃。

   隆美尔对英军的情况判断得很正确。他们在以往战斗中也吃了很多苦头。此外,他们现在又要从遥远的埃及组织前送。英军只派了少部兵力来到卜雷加港附近的筑垒地区。实施追击的第30军主力仍在艾季达比耶地域。第13军各兵团在粉碎哈尔法亚通道和拜尔迪耶被围意军的抵抗以后,仍在德尔纳和塞卢姆之间地域进行补充。英军想在平静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准备好足够的物质器材,然后向的黎波里方向实施突击。

   1月21日,隆美尔以非洲军的突然进攻打破了英军的梦想。德军兵团以坦克楔形突击击溃了驻艾季达比耶的敌军,从夺取的仓库中补充了储备,又继续向东北推进。由于意大利人奉罗马命令拒绝参加进攻,隆美尔不可能实施大规模的包围,被迫从正面把敌人赶到班加西港,并于1月29日进抵该港。两个疲惫不堪的英军师退往德尔纳,接着又继续东退。隆美尔这次大胆的进攻直到2月7日才在加扎拉以西被阻止住。

   结果,英军夺取整个利比亚和根本改变军事形势的计划彻底破产了。希特勒大本营十分满意地看到,北非战区的危局很快就被顺利地消除。于是对这一战区再次失去了任何兴趣。意大利人依旧拒绝用自己的步兵师去接替德军在第一梯队作战的快速兵团。他们欢迎进军班加西,因为这样能改善总的局势,但他们认为,卜雷加港仍应作为尔后作战的基地。

   他们现在放在首位的任务是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以保障对利比亚进行可靠的补给和使商船队免遭严重损失。这样做原则上是很正确的。当然,对马耳他的攻击起初大大改善了态势,但是只要这个岛屿还在英国人手中,就会构成威胁,要消除这个威胁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大规模空袭并消耗大量弹药。因此意大利人坚持经突尼斯港对军队进行补给。墨索里尼在12月30日致希特勒的信中甚至声称:如果法国人不乐意提供突尼斯港,他就要派一些师在突尼斯强行登陆,也不会坐视这些师在运往的黎波里途中被消灭。这种强硬态度是十分不合希特勒心意的。自从迅速结束俄国战争的希望破灭后,他更加忧虑地注视着西线,意大利人以任何形式在突尼斯出现,哪怕只是为了解决对军队进行补给造成的困难,也会使法国人极为不安,因而未必会得到他们赞同。希特勒认为,使用武力当前是想也不能想的。这样做将使引诱法国以某种形式参加欧洲防务的最后希望破灭,而且无疑会促使驻北非的法军实行武装抵抗,并给西方国家提供因法国参战而在北非建立新战区的盼望已久的借口。后来在使用突尼斯港和比塞大港方面终于达成了妥协:法国人秘密同意经良好伪装的军用物资(武器弹药除外)在这些港口卸载,并由陆地运到的黎波里。这是迫不得已的解决办法,它只部分地解决了补给问题。夺取马耳他的必要性已变得十分迫切。

   按凯塞林的着法,在突然袭击的条件下夺取马耳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意大利人原则上同意参加对马耳他的袭击,但他们既没有训练有素的伞兵,又没有机降兵,更没有必要数量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当意大利人4月月中声称他们要到7月底才能完成战役准备时,凯塞林向他们指出,德国人不可能这样长时间地派出大批飞机和弹药来压制马耳他。他面临着三重任务:夺取马耳他岛、掩护护航运输队和支援驻利比亚的地面军队。这种任务已超出他所属兵团的能力范围。面对新的压力,意军统帅部终于在4月初建立了实施战役准备的特别司令部。同时在德军教练员指导下开始了伞兵训练。

   对马耳他的大规模空袭从1月份起就已经继续进行。德国和意大利空军几乎不断实施空袭。不久,港口和船坞受到了极大破坏,大量船只被击沉,以致马耳他再不能作为海军基地使用了。由于德意军用飞机和鱼雷艇连续不断布雷,英国人被迫停止把该岛作为地中海的海军据点,只在那里留下了潜艇。但是,英国人力图扼守该岛(哪怕把它当作空军基地)。暂时只好用潜艇送去燃料,偶尔有一些满载粮食和弹药的船只驶到马耳他。由于急需高射炮弹,其他补给品也普遍缺乏,所以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于是英国人决定在3月底派一支由四艘船只组成的护航运输队,在军舰警戒下前往马耳他。结果,只有两艘船驶到了港口,但就是这两艘也来不及卸完物资就被飞机击沉了。

   不久,德国空军开始减少对该岛的袭击,而英国人却一直努力补充自己飞机受到的损失。例如,4月初有47架“喷火”式飞机从驶往地中海西部的几艘航空母舰飞到岛上,使马耳他的飞机总数暂时增加到150架,但其中30架没过几天就报废了。6月初又有60架飞机飞到该岛。

   意大利人并不打算加快进攻速度,虽然凯塞林早在4月份就再次建议他们在三星期内肃清岛上的敌人。他们只派那支暂时还拥有相当多油料的海军,对英国护航运输队采取了稍微积极的行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这时,隆美尔正在准备下一次大规模突击。

   3、德军在俄国再度夺取主动权

   当1942年春季泥泞时期迫使德军暂时停止作战时,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希特勒面前:他应当怎样把对苏战争进行下去。转入防御是想也不能想的,因为这样做只会推翻以往关于对苏战争已经打胜的一切大言不惭的断言。假如德军转入防御,那么赢得这场战争的一切前景都会消失。1942年可能是德军主力可以使用在一个战场的最后一年。随后,下面一类因素,如英国已从1940年的挫折中恢复元气,美国飞速进行武装等等,就会大大改变局势,从而使北非不大的第二战场和法国潜在的第三战场(当德军占领挪威和巴尔干时,这些战场牵制了德军庞大兵力),随时可能变成真正的战场。

   1941年夏季战局和秋季战局使德军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他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体力上都还保持着进攻威力。不过,要在总宽度约3,000公里的整个正面实施进攻,这样的威力毕竟是不够大的。只有在一个地段把所有坦克和摩托化兵团联合起来作战,才能指望取得全胜。在其余地段,则只需力争补充一年战斗中遭到的损失,并使军队再次成为善战和快速之师。由于要实施预定进攻。本来拉得很长的战线便要继续伸展,而这样长的战线又必须扼守,这就必然导致负担过重。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开始更积极参战,便这种负担过重的情况有所缓和。可以指望这些国家抽出大约35个师。诚然,这些师就战斗训练、战斗经验和装备来说远远比不上德军兵团,德国军事工业也不可能用现代化武器去装备它们。但是,在一些不很危险的次要战线使用这些兵团,是完全正确的。

   敌人表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抵抗能力。它不仅在1941年夏季遭到了惨重损失,而且在有重兵集团参加的冬季反攻中也遭到了同样的损失。但这一切都未能使红军折服。它还有足够的干部,可以给新编部队补充指挥人员并搞好这些部队的战斗训练。国家军事经济潜力已显著降低。被夺取的顿巴斯采煤量战前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俄国人还丢失了四分之三蕴藏铁矿和锰矿的州。乌拉尔地区新的强大工业基地战前不久才发展起来,还不能弥补丧失工业区所造成的损失。美国的援助还很小。重要的农业区也已落入德军之手。在1.7亿人口中已丧失3,500万人,不过所有能拿起武器的居民都已及时撤出。自动起来保卫祖国的俄国人,虽然大部分是可靠的战士,而且由于受到得力宣传的影响,大部分是相当狂热的分子,但也并非总能临危不惧。每当军事形势不利于俄国人时,投诚者的数字就要增加,可证明这点。为了对付投诚者,不久俄国人就实行了西方国家不可理解的惩罚亲属的制度。

   根据这样的敌情判断,德军制定的计划是:1942年夏季在南方对俄军实施毁灭性突击,消灭那里的敌军重兵集团,通过夺取最重要的地区,在经济上严重削弱这一国家,使俄国人长期不可能积极作战。假如苏联丧失了进行战争所必需的高加索石油和东乌克兰直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富庶农业区,那么美国的援助就可能补偿不了这些损失。但是,这种首先追求经济目的的战略,只有在苏联使用最大军队实施顽强防御,并在防御中耗掉这些军队的情况下,才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否则,当俄军各集团军随后实施反突击时,德军不大可能守住广阔的区域。

   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在1942年3月15日庆祝英雄纪念日时,却发誓要在夏季消灭俄军。这个预言同其他许多预言一样,是尤其危险的,因为它决定了未来的作战特点,增强了无论如何不能丢失既占地区的倾向,也加深了面临的灾难。

   预定发动进攻的“南方”集团军群,虽然在冬季不止一次面临危局,但总的来说不象其他集团军群那样吃紧。1941年底,由黑海沿岸的塔甘罗格到库尔斯克(“中央”、“南方”集团军群在此相邻),已建立了绵亘的正面,并有军队扼守。而且,“南方”集团军后方的所有乌克兰人居住区都已没有游击队。

   1月份在哈尔科夫地域出现了严重局面,俄军企图通过在北面经别尔哥罗德、在南面经伊久姆实施包围突击,夺占哈尔科夫。在北面,俄军在别尔哥罗德和沃尔昌斯克地域暂时取得了胜利,但其前进很快受阻。德军在反攻过程中占领了别尔哥罗德,正面基本上守住了。在哈尔科夫以南,俄军在伊久姆两侧北顿涅茨河附近挺进,打开了宽达80公里的缺口,各先遣支队在第聂泊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域已接近第聂伯河。随后前进受阻,但留下了一个纵深100公里、正面80公里的突出部。德军为清除这个突出部投入了4个军,罗军投入了1个军。

   另一个严重危机是俄军企图通过在克里木半岛登陆,迫使第11集团军停止围攻塞瓦斯托波尔,并把该集团军从克里木赶出去。12月29日,俄军同时在刻赤和费奥多西亚地域实施登陆,使刻赤半岛立即失守。德军从塞瓦斯托波尔附近调出几个德军师和罗军师,不等费奥多西亚以北的俄国人向西扩大登陆场就打退了他们。但刻赤半岛仍在俄国人手中。1942年2月5日在塞瓦斯托波尔西北叶夫帕托里亚地域登陆的其他兵力,经三天战斗后被赶下了海。

   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

   当德军准备实施大规模进攻而刚刚得到补充,并正在变更部署时,克里木半岛上实施了两次强大突击,以便消除对德军南翼的威胁,并把第11集团军腾出来。

   俄国人从1月份起在刻赤半岛西端牢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并在那里部署了重兵。这样,德军进攻的任务,首先是突破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为消灭敌人创造条件。主要突击将在右翼实施。5月8日,军队开始进攻,在炮兵和轰炸航空兵的强大支援下深深楔入敌人防御,并于次日突破了防御。接着,挺进的德军挥师北上,合围了仍在扼守防御阵地右翼的俄军。同时,德军和罗军快速兵团继续向东推进,制止敌人重新组织防御。随后几日,其他俄军的激烈抵抗也被粉碎(有些抵抗是在坦克战中被粉碎的),刻赤于5月13日被攻克。俄国人在半岛上有1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和4个坦克旅。看来,德军的突击抢在俄国人的进攻前面了。胜利者俘敌16万人,缴获1,113门火炮、255辆坦克和323架飞机。

   现在敌人在克里木只据守着塞瓦斯托波尔了,这一要塞从9月月中起即被德军和罗军合围。它有大量永备工事和野战防御工事作掩护,只有实施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后才能对它实施冲击。为了实施这种火力准备,集中了大威力的攻城炮,其中包括650毫米的臼炮。6月3日,首先在敌人进行反冲击的北部地段开始实施火力准备。8月7日,德军和罗军转入进攻。为突破坚固阵地并进至北部湾用了两星期。这样就动摇了防御的稳定性,因为现在进攻者已控制海湾和港口,可以阻止敌人从海上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任何补给。6月10日,在东地段南部接着实施了第二次进攻。6月29日前,德军进至北部湾东端,并在城南向西挺进。7月1日,在实施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从东面和南面对城市中心实施了强攻。次日,德军肃清了赫尔松涅斯角的敌人。总战果是:俘敌10万人,缴获622门火炮、26辆坦克和141架飞机。现在克里木已完全被德军控制了。

   哈尔科夫

   俄国人已预料到德军会在俄国南部进攻,无疑也发现了进攻的准备。他们不愿象去年一样失去主动权,于是决定抢在德军之前采取行动。俄国人认为他们还在冬季就力图攻占的哈尔科夫是进攻的适当目标。况且俄军还一直占领着1月份在哈尔科夫以南夺取的大突出部。此外,俄国人惯于固执地坚持一旦确定下来的目标,假如德军统帅部以后几年不是比俄国人还要固执得多的话,本来是可以从他们的这种特性中获得很大好处的。

   铁木辛哥告乌克兰人民书和他在取得初胜后颁布的命令,可以说明俄军指挥机构给自己提出了多么宏伟的目标,他在那个命令中谈到了开始战争新阶段的问题。俄国人象在1月份那样,力图通过两面包围夺取哈尔科夫,并把这一进攻发展成战役突破。5月12日,他们在哈尔科夫以北由别尔哥罗德、沃尔昌斯克一线,在哈尔科夫以南由突出部北侧,分别发动进攻。在别尔哥罗德地域,他们取得颇大进展,在沃尔昌斯克地域,局部突破的纵深达65公里。但是第6集团军部队已及时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很快消除了危险。在哈尔科夫以南,俄国人沿北顿涅茨河两岸推进,突破了德军在丘古耶夫地域的防御,左翼推进到梅列法。但是俄国人在这里经五天激战后终于被阻住。同时,德军长官在南面拥有做好进攻准备的坦克重兵,它利用当时形成的态势对俄国人实施毁灭性突击。在斯拉维扬斯克地域已集中了强大的突击集群,该集群右翼沿北顿涅茨河推进,应阻住俄国人退到该河对岸的道路。5月17日,突击集群由斯拉维扬斯克、亚历山德罗夫卡一线发起进攻,很快就深深楔入俄军战线。次日,其右翼进至伊久姆。俄军各集团军面临受到后方突击的威胁,铁木辛哥为使这些集团军免于被歼,只好停止进攻。但是,要由洛佐文基打到北顿涅茨河需要做出极大努力,因为德军突击集团越来越逼近巴拉克列亚,而配置在突出部周围的德军和罗军师也已转入进攻。5月25日,敌20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14个坦克旅的大部在北顿涅茨河以西被合围。德军最高统帅部战报宣布俘敌24万人。击毁或缴获2,026门火炮和1,249辆坦克。俄国人也一反常态,以罕见的坦率承认自己遭到失利。他们在指出德军有生力量、火炮和航空兵占有巨大优势的同时,宣布被俘7万人,被打死5,000人。但他们认为自己取得了战果,因为据说他们防止和破坏了德军对高加索的进攻。公开承认失败,是俄国人首次,但不是最后一次呼吁自己的盟友不要让他仍独自在夏季承受德军的猛攻。

   对拟议中的德军进攻来说,俄国人阻止这一进攻的企图失败。只能说是理想的开端。削弱俄国人的防御实力必将大大减轻头几次战役的困难,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还应进行进一步的准备,而在德军各集团军经过变更部署和补充各种必需品再发动进攻之前,这样的准备几乎用了整整一个月。

   德军前出高加索和伏尔加河

   6月底,在由塔甘罗格到库尔斯克的正面已部署5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并做好在南部击溃俄军准备的集团军。它们后面集中了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各一个集团军,其所属兵团已有一部分开赴战线。这些装备较差的盟国集团军,应在德军各集团军向俄国纵深推进数百公里过程中协助保障它们的翼侧,以使德军能保持突击力,向敌国土纵深进攻。

   “南方”集团军群分成了两部分。南面的“A”集团军群(起初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野战第17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北面的“B”集团军群(起初由博克元帅接替在此前死亡的赖谢瑙元帅指挥,接着由男爵魏克斯上将指挥)辖坦克第4集团军、野战第6和第2集团军。

   战役计划如下:坦克重兵应分别由伊久姆地域(坦克第1集团军)和哈尔科夫东南(坦克第4集团军)实施突击,向北顿涅茨河与顿河之间地域挺进。野战第6、第2集团军的任务是与两个坦克集团军同时发起进攻,前出到新卡利特瓦至沃罗涅日一段顿河。当德军坦克开始迅猛推进后,比其他集团军稍微靠东的第17集团军应转入进攻。

   尔后进攻目标的选择取决于突破是否成功。基本上从一开始就已计划“A”集团军群要向右拐弯,进至顿河下游,“B”集团军群则在尽可能宽的正面上进抵斯大林格勒两侧的伏尔加河。对希特勒来说,这些战役除有战略上的考虑外,其主要目的是夺取高加索石油区。

   在哈尔科夫交战后,德军在追击俄国人过程中在伊久姆和丘古耶夫地域北顿涅茨河东岸夺取的登陆场,给坦克集团军提供了有利的出发阵地。

   进攻于6月28日开始。虽然俄国人在一些地段进行激烈抵抗,进攻起初仍按预定计划发展。德军在伊久姆至库尔斯克整个正面上突破了防御,开始追击退却之敌(后者力图用坦克重兵掩护退却)。7月5日,第2集团军进抵沃罗涅日,两天后经激烈战斗在顿河对岸夺取了一个登陆场。随后该集团军不得不承受俄国人由正面和北翼实施的强大反冲击。进攻中的德军左翼已被俄国人的激烈抵抗所阻,这些俄国人竭尽全力企图阻止德军向顿河对岸挺进。

   在中央推进的坦克第4集团军及野战第6集团军各坦克兵团约在7月10日前进抵坎捷米罗夫卡地域,在新卡利特瓦和奥斯特罗戈日斯克之间进抵顿河,并在该河东岸建立了数个登陆场。不久,坦克第1集团军以南翼沿北顿涅茨河推进,夺取了米列罗沃地域。当时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报宣布,在6月28日开始的进攻中,敌人在顿河以西地区遭到了惨败。俘虏人数达88,689人,缴获或击毁1,007辆坦克和1,688门火炮。但是这些数字低得惊人。不但根本不能把它们同俄国人1941年的损失相比,而且甚至不能同不久前他们在哈尔科夫各次战斗中受到的损失相比,这无疑表明,德军在顿河以西地区实际上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

   敌人已改变了战术,7月初,铁木辛哥在命令中指出,现在给敌造成惨重损失是重要的,但首先必须避免遭到合围。比防守每一寸土地更重要的事是保持正面的完整。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要不惜任何代价扼守阵地,而是逐步和有条不紊地实施退却。

   这样,俄国人在这一地区便把援救自己的兵团看得比扼守土地还重要。新战术对俄军部队和分队指挥官提出的这些要求,分队指挥官只能勉强做到。此外,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的快速兵团推进极快,俄国人无法完全摆脱追击他们的德军和有计划地实施退却。但由于连一个合围圈都未能形成,德军的步兵军只能实施正面追击,所以俄军的新战术,自然比企图死守特别利于坦克行动的北顿涅茨河与顿河之间的大片开阔地,更有利于保存力量。

   7月月中,德军坦克集团军开始沿多方向进攻。坦克第4集团军以左翼沿顿河推进,前出到斯大林格勒以西的顿河大弯曲部,月底在不停顿的追击过程中进至卡拉奇和克列茨卡亚,敌人在此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为了粉碎这一抵抗,只好等待沿顿河右岸实施强行军的第6集团军到达。坦克第1集团军由米列罗沃地域折向东南,月底前已进至新切尔卡斯克和齐姆良斯卡亚之间的顿河沿岸。

   第17集团军7月初开始由斯大林诺地域进攻,7月17日,其左翼占领伏罗希洛夫格勒,中央和右翼进逼顿河畔罗斯托夫两侧,其左邻是坦克第1集团军。

   现在战争已进入决定性阶段。塔甘罗格与库尔斯克之间的突破正面宽度已达500公里,德军由伊久姆到卡拉奇的推进距离也差不多有500公里。进入这一地区的敌军虽然没有被消灭,但毕竟已受到很大削弱。俄国人的战报开始带有悲观的色调。战报以近于忿恨的口吻指出,俄国人今年夏天还要承担全部战争重负,而西方国家却未采取任何坚决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状况。莫斯科电台坚决要求开辟“第二战场”。为此,苏联驻华盛顿和伦敦大使还递交了外交文件,斯大林命令铁木辛哥停止任何退却,现在他们只面临着一个选择:或是胜利,或是死亡。

   德军的行动看来好像再次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只要进一步分析,这种战果就会黯然失色。俄军各集团军虽然可能士气低落,但他们并未被消灭。俘虏和战利品的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两个集团军群沿离心方向推进。诚然,伏尔加河已近在咫尺,但是卡拉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的战斗表明,俄国人打算在这里顽强抵抗德军尔后的正面进攻。尽管德军已在宽大正面上进抵顿河下游,并在数处强渡了该河,但要到高加索最北的石油区还有遥远的路程。到迈科普还有350公里,到格罗兹尼竟有750公里。而在到达巴库、第比利斯和巴统之前,先要越过与阿尔卑斯山相同、高度却超过它的高加索山脉。

   德军和盟军的兵力是否足以保障从沃罗涅日到斯大林格勒宽达600公里的翼侧,而挺进到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并向东南继续进攻?在这样的进攻中,德军要在图阿普谢到莫兹多克600公里的正面上,至少向纵深推进350至750公里。希特勒无视一切反对意见,不愿放弃这一目标。他象中了魔似地注视着石油区,似乎没有它们就无法继续进行战争。于是决定命运的进攻便开始了。希特勒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而不知为什么过低估计了顽强的敌人,他投入两个集团军群沿离心方向进攻。在进展最大时,它们的正面从沃罗涅日经斯大林格勒、埃利斯塔、莫兹多克、厄尔布鲁士山到图阿普谢,宽度几达2,000公里。

   希特勒决心的第一个结果,是向高加索进攻的军队得到了加强。随着第6集团军越来越接近斯大林格勒以西的顿河大弯曲部,坦克第4集团军各部队便逐渐南调。反正已经不需要它们去强渡顿河。后来补给中断,就完全不需要它们了。

   在顿河下游防守的俄军少量兵力无法击退第17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的猛攻。7月23日,罗斯托夫被攻克,但德军此前已在罗斯托夫以东的宽大正面上强渡了顿河。只有坦克第1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在齐姆良斯卡亚地域的顿河被阻止了较长时间。看来,该地的俄军担心德军会沿科捷利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推进。德军也确曾调兵东进,但只是为了和后来推进到埃利斯塔的其他兵团一起,保障坦克第1集团军深远推进的左翼和后方。

   德军势如破竹,直下高加索,7月最后几天,渡过了马内奇河,8月6日,各快速兵团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在叶伊斯克至阿尔马维尔地段进至叶伊斯克-巴库铁路。此后不久,德军各先遣支队即进抵库班河。8月8日,夺取了最小的、已被俄国人彻底破坏的第一个石油区迈科普。同时,两个坦克军在库班河中游以北转向东南,以便向更重要的目标格罗兹尼地域挺进。但是,在前进过程中,军队补给开始发生困难。后来困难不断出现,逐渐成了真正的灾难。有时因为油料奇缺,竟不得不进行空运。交通线这样漫长,以致运送油料的汽车纵队在途中就消耗了所运的大部分油料。有时事情发展到反常的程度:竟使用骆驼队运油。8月9日,向格罗兹尼进攻的快速兵团到达皮亚季戈尔斯克后,不得不在那里等了好几个星期油料,而当时俄国人却在调集新锐兵力,并加强了自己的空军。8月底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但是自8月25日攻克莫兹多克以后,即无法再向前推进。

   由于前送困难,在俄国人加强防御之前突然夺取高加索各山口的计划也受到了妨碍。仅仅在厄尔布鲁士山,德军山地步兵才在8月21日升起了德国国旗,但是这种登山术的胜利既没有战术意义,更没有战略意义。

   在西部地段,“A”集团军群也未能向迈科普地域以南推进。山地步兵在持续数星期的激战中,曾试图通过难以通行的高加索西北支脉向图阿普谢挺进,但却在山口被阻住了。到9月份,斯大林格勒地域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首次在高加索战线明显表现出来。在了月底,曾依靠压缩北面“B”集团军群兵力的办法,用坦克第4集团军的一些部队加强了坦克第1集团军,而现在,后者却反而要把自己很大一部分高射炮兵、数个摩托化师和所有航空兵部队交给前者。

   9月初在第17集团军西翼实施了辅助突击,这一突击对于尔后发展战役必然具有很大意义。由于同时从东面以及从西面经刻赤海峡实施进攻,位于刻赤半岛以东的北高加索突出部——塔曼半岛的敌人终于被肃清。

   随后,这一地区作为库班登陆场起了重要作用,向海岸前出的兵团接着又向东南推进,于9月10日进抵新罗西斯克。在这里,兀立海边的群山挡住了进一步推进。尽管竭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同经山脉向图阿普谢进攻的山地步兵达成战术协同。

   高加索战线的总情况,在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大灾难使它变得极为危险之前,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向斯大林格勒进攻

   7月底,第6集团军主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卡拉奇和克列茨卡亚之间地域。它被迫将几个师留在顿河附近掩护自己的左翼,因为盟军的集团军尚未赶到。坦克第4集团军各快速兵团则挥师南下。

   现在第6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留下的那些师一起,在狭窄正面逼近了已经停止退却的俄国人的阵地。继续发展进攻已有困难,因为按最初计划应经沃罗涅日推进到萨拉托夫的左翼军队,已在顿河受阻。德军突击力量不足以沿顿河两岸向伏尔加河实施宽正面进攻。第6集团军左翼被拖在顿河,不断受到威胁。但毕竟还有扩大进攻正面的一般手段,即使不能向北,也可向南扩大。7月23日。向高加索进攻的德军左翼在齐姆良斯卡亚地域进抵顿河,这些兵团渡过顿河后就可以提兵东进,破坏俄国人在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防御。

   几乎毫无疑问的是,通过从南面实施突然突击是能够在8月初攻克斯大林格勒的。但是,本来可以这样做的附近那些师,却要继续向高加索进发,而转向科捷利尼科沃的兵力却又太弱小。

   这样,第6集团军和受到削弱的坦克第4集团军就要对敌人在顿河不断增强的防御实施正面进攻。8月21日,德军在卡拉奇东北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象一把尖刀由登陆场直插斯大林格勒,并于8月25日进至该市西郊。

   原来保障顿河一翼的第6集团军其他师已逐步腾出。8月,由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编成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进抵顿河,接替了配置在第6集团军西翼与新卡利特瓦之间的德军。意军与匈牙利第2集团军相邻,后者沿顿河配置在德军第2集团军以南。不久,俄国人就开始对意军和匈军施加强大压力。在某些地方,他们甚至突入罗匈军防御的很大纵深。虽然在德军预备队支援下,这些突入行动大多被击退,但它们表明盟军扼守的正面是多么不稳固!

   尽管实施正面进攻的战术情况是不利的,但第6集团军依靠进攻军队的不屈不挠精神和空军的强大支援,仍从西面和北面合围了斯大林格勒。在此之前,第6集团军在艰苦战斗中向北扩大了8月底已发展到顿河对岸的楔形攻势,从而腾出了左翼军队。在杜博夫卡地域与伏尔加河相邻,而在卡恰林斯卡亚地域与顿河衔接的阵地,使俄国人不可能从北面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任何支援,但它遭到了俄国人不停顿的冲击,因而要消耗大量兵力。由于坦克第4集团军与罗军部队一起由西南面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所以在南面也逼近了沿伏尔加河右岸伸延40公里的这个城市。

   接着,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便于10月初开始了。会战持续了两个月。斯大林格勒逐渐成了一片瓦砾场,在这个废墟的海洋中,德军步兵和工兵在坦克、自行火炮、喷火器、炮兵和俯冲轰炸机的支援下,用手榴弹和刺刀,由一幢房屋到另一幢房屋,由一个地下室到另一个地下室,由一堆瓦砾场到另一堆瓦砾场,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一些大兵工厂变成了要塞。但是废墟越多,防御者就越能找到掩蔽工事。每当德军俯冲轰炸机或炮兵炸毁在伏尔加河上架设的一两座舟桥时,象蚂蚁般辛勤劳动的倔强的俄国人总会把它们修复。他们在东岸配置了很强大的炮兵,这些炮兵改善了城市保卫者十分艰难的处境。斯大林和铁木辛哥接二连三的命令促使防御者进行殊死抵抗。

   这次会战确是两个敌对世界进行搏斗的象征。德军集中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因为他们认为,为了获得决定性的战争结局,他们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完成自己面临的任务。希特勒那种无论如何要从自己的莫斯科仇敌手里夺占用他名字命名的城市的狂热意向,压倒了关于是否值得因为夺取该市能在军事上或政治上带来好处,而进行那种会战的任何冷静分析。当然,这时希特勒也很怀疑自己的战略计划是否正确。因此,他越来越卖力地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开战两年来的各次战役是成功和预有计划的,将来也会获得胜利。9月30日,他在体育馆为冬季运动开幕发表的演说,包含着十分危险的想法,这些想法预示德国人民将面临深重的灾难。

   在任何情况下坚守应该坚守的阵地,在任何情况下进攻必须进攻的目标,照他说来,这就是这一年极为简单的行动计划。德军已夺取了敌人最后几个大产粮区和最后一部分炼焦煤,并且逼近了它的产油区,至少已切断了这些产油区同俄国其他部分的联系。希特勒断言,要切断敌人最后和最大的交通命脉伏尔加河,就必须攻克斯大林格勒。这种断言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德军已到达伏尔加河。而他关于任何人都无法把我们逐离这个地方的保证,则简直是不能饶恕的信口开河,它被这个煽动家当作束缚活动家和军队统帅的法宝,并且在局势一旦发生逆转时必然导致最艰苦的武装冲突。果然,希特勒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中做出了抉择,他找到的令人无法理解并招致灭亡的出路,是不惜一切代价扼守所夺取的阵地。

   10月月中。德军实施了旨在夺取该市的大规模进攻。希特勒认为只要一个强大的突击集群就足以做这件事,所么只能从德国和配置在盟军后面用以支援和保障顿河战线的预备队中空运了5个工兵营去加强进攻军队。10月17日开始的城市攻坚战确已取得很大胜利。在北部,进攻者已挺进到伏尔加河。在发起进攻次日,莫斯科就宣布斯大林格勒的局势大大恶化。德军在猛烈空袭和进至伏尔加河后几乎瘫痪了河上交通,他们的进攻大约持续了两个月。敌人投入战斗的新锐兵力已被消灭。俄国人只还控制着城市的一小部分。可是德军也被削弱了,他们受到了惨重损失,一些部队和分队的人数减少到编制人数的四分之一。远远不够的补充兵员也不符合严酷的战斗要求。如果说夺取该市在总形势下已失去意义,而扼守它却又很危险,那么现在攻占它还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种情况越来越使当时还由哈尔德领导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及对这一地段战况负责的“B”集团军群长官感到不安。此次大战役进展不利和不可能消灭敌军的事实越明显,他们的不安就越严重。假如夺取了高加索的全部石油区和俄国人力图当作最重要交通线的伏尔加河(他们在此以前已在伏尔加河以东开辟了其他交通线,而当时德军对此还一无所知),但又守不住,那么夺取它们还有什么意义呢?陆军总参谋部对敌军的能力进行了十分细致而且很快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判断,这些判断引起了严重的忧虑。哈尔德上将在自己的报告中也把这些见解和观察结果作为依据。由于他经常提出怀疑和警告,所以他终于象十个月前陆军总司令那样使希特勒难以忍受,于9月24日被希特勒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他的继任者蔡茨勒将军要年轻得多,不过他素以意志非常坚强著称。如果说哈尔德由于自己的年龄和服役时间还可算作最老的高级将领,因而自然比各集团军群司令享有更高的威望的话,那么蔡茨勒却没有这些便于他履行职责的条件。他应首先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树立威信,这点他很快便做到了。应该说,希特勒是很不喜欢总参谋部有独立性强的领导人的。他希望占据这一职位的是一个他可以信任,并且永远都会完全同意他的想法的人。但是蔡茨勒不想降低到一个普通执行者的身分,而要保留他激烈而决心坚持自己观点的天性,因此很快就同希特勒发生了艰难的抗争。他希望自己担任这一职务能得到希特勒的信任,比他的失宠的前任对希特勒产生更大的影响。但是他也未能避免一个军人同“元首”之间发生的冲突——前者由于惯于冷静判断情况而必须提出建议和警告,后者却不能容许将军们怀疑他一贯正确的天才。当身居高位的将军们在战役和战略问题上同希特勒发生严重分歧,而为了使自己的反对意见能预防大灾难,因而指出自己对历史和德国人民负有责任时,希特勒却不赞同那样的表白。他只认为他自己负有全部责任。如果蔡茨勒不想毁于凭良心进行的无休止的抗争,他就应该辞去给予他的职权,而不管那样的步骤会对他本人产生怎样的后果。1944年夏季他终于这样做了。

   1942年夏季俄军在其他战线的扰乱性行动

   军事领导人1942年秋季表示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俄国人在列宁格勒到沃罗涅日巨大正面上采取的行动清楚地表明,他们的兵力绝没有完全被拖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和高加索,更不能说已经枯竭。由于希特勒在春季不准缩短战线以节省兵力,战线的形状便给俄国人提供了许多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这些进攻行动牵制了大景德军,迫使他们消耗许多兵力。德军要扼守的地区已经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扼守”的地区多得多。

   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到芬兰人的利益,因而不能放松对列宁格勒的严密合围,尽管俄国人已表明,他们即使没有铁路交通线也能对被围城市进行补给。还必须扼守沃尔霍夫战线,因为它能保障进攻列宁格勒军队的翼侧,虽然沃尔霍夫河西岸合围圈内的敌人尚未肃清。而杰米扬斯克地域及勒热夫地域深远的突出部则不断招来俄军不必要的冲击。

   杰米扬斯克基地靠了4月份打开的一个缺口才与主力取得了相当不稳固的联系,对它仍然主要通过空中进行补给,为了实施防御,它所需的兵力至少要比撤过洛瓦季河以后所需的兵力多6个师。勒热夫附近的态势,仅因实施了多次成功的冬季战斗才暂时有所改善。加里宁方面军的几个集团军一直还对德军保持包围态势,奥廖尔以北的突出部也必然引来俄国人的进攻。

   所以,俄国人的出发阵地是由德军的战线决定的。它们分布在列宁格勒地域、沃尔霍夫附近、伊尔门湖东南、勒热夫地域和奥廖尔以北。此外。俄国人为改善自己军队在南部的态势,还对沃罗涅日及其以北地域的德军阵地保持经常的压力。

   1942年夏季和秋季,上述地域展开了激烈战斗,这些战斗迫使德军各师十分紧张地行动,而不允许调军队去支援实施进攻的那些集团军,甚至还曾迫使德军指挥机构仓卒由斯大林格勒附近调了一个师去沃罗涅日地域。

   在列宁格勒以南,俄国人以列宁格勒方面军由西面、沃尔霍夫方面军由东面分别实施突击,暂时把德军逐离施吕瑟尔堡,建立了同城市的陆上联系,但是到10月初,德军就恢复了原来的态势。

   在夏季进行持久战斗过程中,对沃尔霍夫以西俄军构成的合围圈已经缩小。这时,俄军将军弗拉索夫被德军所俘。后来他领导了由苏联战俘组成的庞大志愿部队。组建这些部队,最初是为了把“志愿人员”编入后勤部门,以腾出德国士兵用于前线。后来逐渐在师、军和集团军也组建了兵力达一个营的一支支分队。到1943年前,这一组织的规模已经很大。这些“志愿”分队通常不使用在前线,但在游击区,却有很多用场。他们的士气和可靠性随着前线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当他们感到德国人比俄国人强大时,他们尚可依靠。但当1943年德军开始到处遭到大败,并因而开始大撤退时,在东线使用这些“志愿人员”就不行了。直到这时,德国宣传机构由于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和人力资源不足,才开始谈论应该把俄国人争取到自己一方。但是要鼓励和动员东方人为德国利益而斗争已为时过晚。这样,“弗拉索夫军队”尽管人数很多,实际上已是一个死胎。在东线组建的“志愿”部队,后来合编成一些师,帮助德军对付其他战区的游击队。他们已经不能充当解放军,其可靠性之所以不很大,首先当然是因为他们抱有这样的打算:参加这一组织比进战俘营要好得多。当要经受第一次严峻考验,例如试图在西线使用他们时,他们便立刻拒绝作战,因为他们同德国已经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了。

   在伊尔门湖东南,即杰米扬斯克基地,展开了艰苦的血战。8月,当俄国人再次企图清除这个基地时,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但久经考验的德军各师击退了俄国人的一次又一次冲击,战斗以这些师的胜利告终。

   第9集团军仍然占领伸延到勒热夫的突出部。兵力至少有10个师和4个骑兵师的俄军几个“集团军”一直还在德军后方,并经别雷地域的走廊进行补给。第9集团军不得不从前线撤出重兵,以便首先封闭这一走廊,尔后各个合围并消灭后方之敌。这一计划实现了。7月底,敌第39集团军和骑兵第11军,以及来不及经别雷退却的第22、第41集团军一些部队被消灭。俄国人为了改善在第9集团军后方作战的各兵团态势,对第9集团军(特别是在勒热夫地域)实施了几乎不停顿的正面冲击。8月初,情况一度非常严重,因为俄国人差一点突破了正面。只是因为已经准备调往南线的3个装甲师和数个步兵师被留下来,首先用来制止突破,接着又实施反突击,才阻住了这次突破。德军取得了战术胜利。但是俄国人由于牵制了德军这么多的兵力,给自己的主要战线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他们仍然不给第9集团军安宁。他们对奥廖尔以北地域的战线突出部反复实施的冲击,也牵制了德军兵力。

   俄国人在德军各集团军后方有计划地开展游击战。特别令人心神不安的游击运动基地分布在斯摩棱斯克东南和维亚济马两侧。为了对付他们,5月份甚至不得不从前线撤回了由几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编成的2个军。俄国将军别洛夫仅在叶利尼亚地域就有20,000人 [ 俄译者注:可能是指别洛夫将军指挥的骑兵军的行动。该军在莫斯科会战后曾在敌人后方实施了五个月(1942年1-5月)的大胆奇袭。 ] ,他们不断威胁第4集团军的交通线。这是在维亚济马交战中被打散的那些部队的残余、当地居民和飞越战线的空降旅。这些兵力的大部分已被围歼,别洛夫本人逃到南面,继续在那里捣乱,并且不断改变自己的活动地区。德军虽然经过以后几次作战逐渐缩小了直接在战线后面的游击区,但一直还要从前线抽调战斗部队来对付游击队。针对德军的这种行动,俄国人在1942年秋改变了策略,把游击斗争转移到更深远的后方。这样,他们就放弃了前线与游击队之间进行直接协同的战术。现在德军对浅近后方可以放心了。但是深远后方的游击运动更难对付。由于德国在占领区实行轻率的政策,这种运动蔓延到了整个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波兰,最后竟席卷了其居民起初还对德国人抱有好感的乌克兰。

   4.隆美尔挺进阿莱曼

   隆美尔自从1942年2月月中推进到加扎拉地域后,便一直向意军最高统帅部坚持在加扎拉附近的防御地区集中全部兵力,即除集中德军外还集中意军各步兵师。照隆美尔看来,这样就能把坦克兵团撤到后方。此外,如果情况有利,还可随时发动新的进攻。但他的主要计划是在英国人显著增强力量之前向他们实施突击。根据他掌握的情报,英军增加的数量至少同德军增加的一样多。因此,如果他想依靠自己的统帅才能和德军兵团较好的我斗素养,在运动战中取得胜利的话,那就要赶紧动手。意大利人却仍然坚持首先应该攻克马耳他岛的观点,但马上又声明,他们要到7月初才能做好参加这次战役的准备。他们认为,夺取马耳他需要大量航空兵,而它一点也不应受地面作战的约束。因此他们得出结论:秋季以前在利比亚实施新的进攻是不可能的。

   当隆美尔关于把步兵师调到加扎拉附近防御地区的请求在3月底也被拒绝后,他便擅自把意军第9军调到了那里。隆美尔的作法引起了意大利人的不满,后者向他指出,他的作法与他们的命令是截然相反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却赞成实施目的有限的进攻。当墨索里尼率自己的军事顾问于4月30日前住上萨尔斯堡拜会希特勒时,希特勒建议把利比亚的进攻定在5月底,而把夺取马耳他定在6月月中,并答应为夺取马耳他提供技术支援。意大利人未对上述日期表示反对。意大利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卡瓦勒罗元帅5月5日亲自前往利比亚,表示同意隆美尔关于消灭图卜鲁格之敌,夺取图卜鲁格并向塞卢姆和拜尔迪耶推进的建议,条件是这样做不应影响马耳他战役的实施,如果不能一举攻克图卜鲁格,不得两面作战,进攻最迟应在6月20日以前结束,随后所有航空兵兵团应调到西西里岛,准备进攻马耳他。

   隆美尔正确判断了英军的态势。英军第8集团军1941年底派了一个师去远东,倒霉的是它到新加坡正好赶上当日本人的俘虏。一个印度师的基本兵力还未到达埃及就返回了。这就是日本在远东进攻引起决定性转折后产生的结果。同时,英国人再次补充和加强了自己驻北非的军队。虽然他们在数量上比不上轴心国军队(如果把意大利弱小的步兵师也计算在内的话),但他们已全部摩托化,坦克比意德联军多一半,炮兵几乎多一倍。

   对英国政府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奥金莱克要尽快转入进攻。这不仅因为需要改善马耳他的态势,而且因为北非还是英国人打算用来回答斯大林经常不断的呼吁的唯一的“第二战场”。丘吉尔要求近东英军总司令部于5月月中开始进攻,如果它坚决拒绝这样做,那也不能迟于6月初开始进攻。

   这样,在两位司令官中就要看谁首先拿定主意发动进攻了。

   英国人有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数个加强旅。这些兵力配置在有地雷场掩护的防御阵地前沿和后方,该阵地在加扎拉地域靠近大海,从那里到比尔哈凯姆相距达60公里。大约半数英军防守着工事坚固、可以长期维持给养的大据点。这些沿整个防御阵地建立起来的据点,即使在遭到合围时也应守住,英国人指望它们能牵制大量敌军,使其因兵力不足而无法向纵深推进。英军后方有成纵深梯次配置的预备队。一个新西兰师担任要塞守备部队驻在图卜鲁格。

   这时,意德联军已由隆美尔指挥,辖意军4个步兵师、1个快速军(由1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编成)和德军非洲军(辖2个装甲师和1个轻步兵师)。隆美尔的企图是在5月26日对加扎拉阵地实施正面佯攻,迫使英军把尽可能多的坦克兵团调到正面,随后在5月26日夜间把自己的快速兵团调到南面,在比尔哈凯姆以西占领出发阵地,向东北的英军后方实施突然突击,击溃敌人被分割的坦克兵团。虽然由于隆美尔运用灵活战术,又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这一计划终于胜利实现,但德军不得不为此进行了14天战斗,并不只一次消除了危险态势。

   突然袭击成功了,因为英国空中侦察未能及时识破德军意图。在英军集团军司令得知对方进攻的某些情报之前,对方总共拥有1万辆汽车的快速兵团已到达比尔哈凯姆东北地区。德军和意军所属各军的突击,起初是完全成功的。英军2个旅已被击退,坦克第7师师长同其司令部一起被俘。各先头坦克部队已进抵阿克罗马、杜达和西迪雷泽格地域。继续西进的德军几乎打到了沿海地区,可是,正当一切似乎发展得极为顺利时,令人忧虑的消息开始纷纷传来。德军兵团再也承受不住英军越来越猛的进攻。由于美制“格兰特”型坦克突然出现,德军坦克遭到了很大损失。在加扎拉阵地之后消灭英军坦克兵团的意图未能实现。而自己的坦克却损失了三分之一。由凯尼格将军指挥的“自由法国”军队顽强防守的比尔哈凯姆据点,特别令人伤脑筋。法国人同由纵深实施反冲击的英军,严重妨碍了在其防御阵地南翼附近行驶的前送车队的运行。前出到敌人后方的非洲军的补给几乎断绝。但是隆美尔并不认为交战打输了。他希望英军集团军司令在战术灵活性上不如他,而且不可能把所属兵团迅速捏成一个拳头,这种希望当时还没有落空。他指望依靠自己指挥军队的艺术和德军兵团在战斗中的优势,把交战进行到胜利。改变主要前送路对此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比尔哈凯姆周围的道路太长、太不可靠。隆美尔决定率所属快速兵团留在敌后,从东面保障自己的翼侧,通过从正面和后方实施联合突击,粉碎敌人在比尔哈凯姆附近的防御。同时,意军已在敌地雷障碍物中开辟通路。但是英军据点使他们无法推进。于是隆美尔便从东面对它实施冲击。德军俯冲轰炸机轰炸了该据点,英军力图集中其全部航空兵,阻住德军进攻,但未奏效。6月1日,该据点连同3,000名俘虏落入德军手中,成了德军的一个基地,它与英军在通路前的地雷场相邻。不过,在向北再度发起冲击之前,还必须夺取英军阵地南翼,特别是法国人扼守的比尔哈凯姆。幸存的法军进行顽强而富有成效的抵抗后,由于弹药用尽和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只好在6月10日放弃比尔哈凯姆向东逃窜。英国人支援法国人的尝试曾导致在比尔哈凯姆东北发生了两天的坦克战(6月5-6日),在战斗中英军大量坦克被击毁,4,000人被俘。英军集团军司令担心遭到意大利人进攻,不敢冒险把在北部地段作战的两个师调到战斗地域。

   现在,继续进攻的一切条件终于具备了。6月12日,德军坦克兵团向北推进,经两天战斗在阿克罗马以南击溃了敌人由两个装甲师编成的突击集群。英军仍留在防御阵地北翼的两个师,受到了被包围的威胁。

   6月14日,它们奉命东撤,其中一个师遭重大伤亡后突围成功。另一个师的退路被切断。于是它迅速掉头突破了在它后方驻防的意军阵地,在战线以西绕了一个大圈,再从南面绕过比尔哈凯姆,经过300公里的沙漠行军到达埃及。

   现在英军长官必须决定图卜鲁格究竟怎么办了。英军坚守该城已达数月之久,但这次英国海军认为已无法保障被围城市的补给了。不过如果图卜鲁格(它是北非总抵抗的象征)不战而落入敌手,这对整个不列颠帝国的舆论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震撼。况且图卜鲁格市内还驻有一个强有力的师和几个小部队。它们有可供一段时间使用的必要储备品。该要塞是意大利人用现代化设备,以很高的技艺建成的,工事非常坚固。大面积地雷场和大量防坦克壕掩护着伪装良好的防御阵地。

   英国人经过一阵犹豫之后,决定防守该要塞。在6月17日以前,他们阻止了力图从南面合围图卜鲁格的德军,但接着,受到包围威胁的警戒部队不得不向东退却。隆美尔决定以突然突击立即夺取要塞。为了使英国人错误判断其企图,他首先派主力追击向东退却的英军,只命意军大批兵力向西推进,到6月19日夜,他突然调回向东进攻的兵团,从东南对图卜鲁格实施冲击。20日晨,德军俯冲轰炸机在环绕图卜鲁格的地雷场中打开了一些通路,并实施不间断的攻击,把防御者赶入掩蔽工事。轰炸航空兵的猛烈袭击,使本来就组织不够完善的防御更加混乱不堪。要塞司令不得不从一个被毁坏的掩蔽所转到另一个掩蔽所,通信联络失灵,集中指挥已完全中断。德军坦克和摩托化兵团经俯冲轰炸机打开和工兵开辟的通路推进。到中午,德军已深深楔入敌军防御。第二日晨,图卜鲁格的25,000的名守军投降。

   两天后,隆美尔的主力逼近利埃边界,而在几天前,轻步兵第90师已越过这一边界。隆美尔坚持要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继续追击敌人被击溃的集团军。但是意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一计划持怀疑态度。隆美尔规定的结束战役日期三天前就到了。进攻开始后,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陆军行动,于是原已遭到压制的马耳他岛便重新积蓄力量,因为英国人不断对它进行空中补给。这是进攻带来的不良后果。意大利商船队的损失又开始引起了不安。墨索里尼坚决建议希特勒把马耳他视为首要的和决定性的目标,并放弃其他一切计划。但希特勒沉醉于胜利。在图卜鲁格缴获大量战利品的报告,看来使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在军队补给已大大改善了(后来查明,这些战利品是给养储备,而不是当时军队急需的油料)。希特勒在自己充满胜利希望的回信中指出现在形势大好,并恳求墨索里尼,当命运女神在向他微笑时,不要把头扭开。照他说来,夺取埃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使意大利一劳永逸。当然,当时需要的不是制订冠冕堂皇的计划,而是给意大利人和非洲集团军以切实的帮助。可是,准备在热带条件下使用的两个装甲师,已调到俄国参加即将进行的南方进攻,地中海地区的空军也尚未得到加强。尽管希特勒认为夺取埃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他来说,利比亚现在仍然是次要的战区。

   意军最高统帅部很不愿意向希特勒的坚决要求让步。凯塞林也不赞同希特勒无止境的乐观精神,但他认为可以追击到阿莱曼(阿拉曼)。新近提升为元帅的隆美尔仍是仅次于希特勒的重要人物,他并不重视前送的困难,而希望将来大获全胜后人们不会把他忘却。现在他的第一个目标,正如他6月26日同意大利人谈话时声明的那样,是阿莱曼,第二个目标是尼罗河,以便尔后或是夺取亚历山大,或是推进到开罗。照他看来,敌人只能使用他们现在拥有的兵力,而这些兵力显然不足以扼守尼罗河80公里宽的地段。但是当英国人退到苏伊士运河以后,他们就会碰到军队补给的严重困难。隆美尔保证,一旦突破敌人在马特鲁地域的阵地,那么他在6月30日就将进入亚历山大或开罗。

   这样的前景无疑也鼓舞了意大利人。他们放弃了夺取马耳他岛的计划,开始考虑自己应在埃及占领哪些阵地,并准备把北非意军总司令部迁到埃及。意大利国内准备了在尼罗河架设浮桥的器材。

   果然,当意德联军完全合围马特鲁后,英军在6月28日献城投降。胜利者俘虏敌军5,000人。英军新调来的一个师未能阻止追击。6月30日隆美尔虽未进抵开罗或亚历山大,但已进抵英军在阿莱曼附近的防御阵地,距尼罗河三角洲西边的支流70公里,距开罗100公里。德军立即发起进攻,并深深楔入敌军防御,但未能突破它。三天后,英军觉察到德军的攻势已开始减弱。德军装甲师每师平均只剩下50辆坦克,而按规定应是370辆,意军的坦克也只略多一些。7月10日再次发动的进攻,被英军的反冲击所粉碎,后者击溃了沿海岸作战的意军一个师。意军受到的损失比德军大。英国人得知自己在加扎拉和图卜鲁格之间地区遭到惨败后,立即向埃及派了援兵。到7月月中,英军兵力已相当强大,足以实施猛烈的反击了。7月15日,英军在多处深深楔入意军阵地,击溃了几个营。就连德军装甲师也无法完全恢复原有态势,于是只好要求从该地段撤退。意大利人不止一次陷入困境,损失惨重。德军坦克为制止英军突破战线,只好不断实施反冲击。到7月27日,英军进攻力量终于也消耗殆尽,战线才稳定下来。

   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最近期间巩固阿莱曼附近的阵地,并准备实施进攻,前出尼罗河三角洲。为防止敌人夺取主动权,一分钟也不能浪费了。意大利人甚至力图使用德军航空兵来补充储备品和调遣援兵。船舶的损失仍然是相当大的,因为英国远程轰炸机和潜艇采取了积极行动。诚然,现在对北非的输送有一部分是在希腊到图卜鲁格之间进行的,这略微改善了军队的补给。但总的说来,德军的物质保障问题仍然很尖锐,因为意大利入不顾多次反对,首先补充自己兵团的储备品,而对德军的需要则不给予应有的重视。

   意军总参谋部于7月初放弃了夺取马耳他的打算。为了减少该基地对意大利航运的骚扰,必须同英国人定期派出经地中海西部对马耳他进行补给的护航运输队进行斗争。由于6月份有一支警戒过弱的护航运输队遭很大损失,所以,8月份派出的下一支船队便得到了特别强的警戒。护送它的舰只有2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和25艘驱逐舰。意大利海军不可能同那么强大的兵力作战。只有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在西西里岛以西出现在英国人面前,但就这几艘军舰也在损失一艘巡洋舰后迅速躲开了。德军潜艇、鱼雷艇和飞机连续几夜实施攻击,取得了很大战果。8月11日,德军潜艇在阿尔及尔以北击沉了航空母舰“鹰”号。在随后的一夜,鱼雷艇给护航舰只造成了很大损失,击沉了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总计击沉21艘运输船,只有5艘船只(内有1艘受伤的油船)到达马耳他。有几艘军舰受重伤后不得不返回直布罗陀。

   意军总参谋部再次把夺取突尼斯作为自己的目标,并命令进行这一战役的准备,其理由是应从后方保障驻埃及军队。

   但是,隆美尔确信,兵力对比已越来越有利于英国人。因此他决定在8月底发动新的进攻,目的仍然是夺取亚历山大和开罗。实施这一战役,即使不考虑兵力对比,单从战术上看也是困难的。

   隆美尔首次碰到的阵地,不仅一翼与大海连接,而且另一翼,即南翼,也受到可靠掩护,因为这一翼依托着距海岸60公里的卡塔拉盆地,汽车无法通过。这样,由于双方战术能力方面的原因,包围暴露的南翼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正面突破成功后才能实施包围。由于人们总是力图把敌人逐到再也无处可退的绝境,在当前情况下就是逐向大海,因此,在南翼突破敌防御的决心是最正确的决心。可以预料,英国人正是这样推测并相应变更了部署。实际情况确是如此。8月13日到职的英军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将军只以较大的兵力(3个师)占领阵地南段,但是英军左翼受到了削弱。这样的部署必能促使隆美尔实施预料中的突击,对于这样的突击,蒙哥马利已极有远见地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南面地段布设了得到良好火力掩护的很大的地雷场。在英军中央地段之后则有一个阿拉姆哈勒法斜切阵地,它能瞰制周围地形,是强有力的对坦克防御枢纽部。强大的预备队在战线后不远处及后方做好了战斗准备。

   隆美尔并不知道英军在南面地段的地雷场的密度和纵深。数量较小的敌人在这里占领阵地,使侦察部门受了迷惑。隆美尔指望在月夜通过突然的突击迅速突破防御,向纵深发展突破,并迂回阿拉姆哈勒法斜切阵地,从这里实施掩护,以便从后方冲击英军预备队,切断其退路。

   油料情况仍然使人深感忧虑。但是意大利人答应在8月底运来足够数量的油料,甚至使预备船只做好了替换被击沉船只的准备。此外,凯塞林认为他在必要时每天能给隆美尔空运500吨油料。

   由于天空出现满月是进攻和通过地雷场的必备条件,隆美尔内心不无犹豫地下了采取最后一个大胆步骤的决心,于8月30日夜命令实施进攻。进攻军队在途中遇到的地雷场比预料的要大得多。排雷只好在顽强防守之敌的猛烈火力下进行,这就迟滞了军队的推进。英国人能及时给自己的航空兵报知情况,而后者在拂晓前已借助照明弹进入战斗。战术突然性未能达成。蒙哥马利已把自己的预备队投入防御。本来是要对敌人后方实施突然突击,现在却变成了对敌人得到良好保障的深远翼侧实施正面冲击。隆美尔希望德军在战场上会象以往一样发挥自己的优越性,因此仍决定继续业已开始的战役。但是战斗第一日只带来了一些小的局部性战果,而这些战果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重兵把守的阿拉姆哈勒法斜切阵地特别危险。前送的困难引起了严重的忧虑:在地雷场中开辟的通路经常被英国人封闭,答应运来的油料也没有运来,因为油船已被击沉。次日,英军航空兵的优势开始严重影响德军的推进速度。德军歼击机不能顺利与英国飞机作战,几乎没有掩护的地面军队不断遭到敌人的轰炸。英国人充分利用了火力很猛的炮兵,同时避免卷入大的坦克战斗。由此可见,英军新司令官的指挥是有条不紊和谨慎小心的。到日终前,意德联军差不多已被阻住。现在油料仅够前送最必需物资之用。隆美尔被迫转入防御,但他的军队已无法扼守所夺取的阵地。9月3日晚,他决定退却,由于经常缺乏油料,退却速度很慢,而且不断遭到英军航空兵的袭扰。使隆美尔庆幸的是,看来蒙哥马利未彻底了解自己敌人的绝望处境,因为他决定通过由北向南实施经周密准备的进攻,击溃意德联军兵团,并切断它们的退路。隆美尔避开了英国人的突击,于9月6日退到英军地雷场后的地域。除人员损失达3,000人外,大量装备,特别是汽车,由于退却中油料不足而落入敌手,从而严重影响了德意联军尔后的战斗行动。

   造成这些损失的原因,只能说是油料前送不力。答应运来的5,000吨油料,一半被击沉,四分之一还在意大利港口。意大利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卡瓦勒罗元帅曾承认,负责对油船进行警戒的意大利航空兵未按规定对油船进行空中掩护,这是一种行同犯罪的疏忽。在第一艘油船被击沉后派出的另两艘也断送了。

   凯塞林也只能很有限地履行自己关于空运油料的承诺。英国空军优势迫使德军运输机在很远的机场着陆,这样,油料在向军队运送途中就消耗了很多。但是,即使能较正常供应油料,隆美尔也无法在战场取得预期战果,因为他未能利用突然性因素。英国人的空中优势已经不可能战胜。于是出现了严重影响德军在非洲和欧洲的一切尔后战役的重大转折。隆美尔意识到这一点,便力图转入防御,至少在恢复可以过得去的空中兵力对比之前(虽然不见得会出现这种情况)要这样做。

   现在轮到他利用无法迂回的有利阵地的一切长处,组织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了。隆美尔指望用占领主要防御地带的意军5个步兵师和德军2个步兵师击退敌重兵的进攻,尔后投入快速预备队,将敌击溃。

   物质技术保障仍然使人深感忧虑。军队(特别是德军兵团)必须补充人员和技术兵器,而它们的需要却根本得不到满足。给养和弹药的前送明显不足。9月月中,隆美尔得到了一次他极为需要的休假,这样就有可能面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他向他们报告,不妥善组织物质技术保障,就不能指望扼守住阿莱曼附近的阵地。墨索里尼给隆美尔留下的印象是:他不了解局势的严重性,希特勒则安慰他,答应运去足够数量特别有效的武器。但是,由于在俄国作战的军队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运到非洲的技术兵器很少。

   英国人曾在9月月中实施登陆,以破坏图卜鲁格港,但守军和高射炮部队击退了登陆兵的冲击,并使其遭很大伤亡。英国人现在已能够在平静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准备进攻了。他们知道自己以后不必独自承担北非战争的一切负担,在他们发动进攻前,还将调来其他兵力,这些兵力势将使德军和残留在地中海地区的意军作战非常困难。

   5、大西洋争夺战的顶点

   在1940年12月18日关于对俄国作战的第21号训令中,德国海军奉命仍将主力用来对付英国。为了完成那样的任务,德国尽军工生产之所能对海军进行了很好的装备,虽然当时军事工业还要满足陆军和空军的巨大需要。潜艇的数量增多,活动半径也加大了;战争第一年,服役潜艇的数量与损失的数量相等,后来甚至开始大大超过后者。1941年5月,经常进行作战的潜艇有30艘。采取使用潜艇的集团战术 [ 俄译者注:又称“狼群”战术。 ] 后,获得了好的战果,而且用得极为成功。但敌人也采用一切手段改进了自己的防卫。英国人在护航运输队中使用了配有歼击手的商船。歼击手可在船上把能发现护航运输队和召唤自己潜艇的德军侦察机赶走,并在大海上搜寻德国潜艇。1941年秋季,由商船改成的第一艘辅助航空母舰加入护航运输队,更是一项根本性措施。这艘航空母舰有一个长120米长的起飞甲板,载有6架飞机。

   英国空军飞机的活动半径不断增大,1941年秋季达1,200公里。这些飞机不仅在北爱尔兰起飞,而且在冰岛的空军基地起飞。它们加强了侦察和对护航运输队的空中掩护。军舰和飞机上安装了雷达设备,所以,即使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都能同潜艇作战。7月,一些护航运输队在有警戒情况下首次经整个大西洋驶到哈利法克斯和西非沿岸的塞拉利昂。

   此外,美国的援助也在不断增大。7月,英国人获准在美国造船厂修理损坏的船只。这除了能赢得时间外,还能显著减轻英国船坞的负担——这些船坞负担过重的情况已到了极限,而且由于德军航空兵不断空袭,已无法正常工作。而英国人之所以能赢得时间,因为已经不必把在美国海岸附近损坏的船只经整个大西洋拖回英国。9月,美国军舰甚至随驶出美国港口的护航运输队行驶了一段时间,观察其行驶情况,就是说实际上已开始对它们实行护航。在美舰进行这种无异于公开违反中立的行动时,有一艘美国驱逐舰于2月4日遭到攻击。这一事件促使美国国会修改了当时还存在的“中立法”,准许美国商船今后进入英国周围的作战区域。这一决定产生了深远的后果。过去源源不断的武器和物资只由英国船只和英国人租用的中立国船只运过大洋,现在英国却可以支配相关国家的大部分商船队了(总吨位达1,200万登记吨)。

   护航运输队与成“狼群”攻击的潜艇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复杂了。有一支护航运输队持续了将近14天的航行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德国潜艇的攻击常常大获全胜,而这次攻击只是许多次攻击中的一次。1941年12月14日,这支英国护航运输队从直布罗陀驶向不列颠群岛。飞机一直在自己的活动半径内为它护航。12月16日,英国人发现了6艘德国潜艇,这些潜艇起先并未发动攻击。第二天,英国一艘驱逐舰消灭了一艘德国潜艇,而另一艘德国潜艇击沉一艘英国驱逐舰后,自己也被击毁了。12月18日,从法国机场起飞的德国“福克-乌尔夫”型飞机出现在护航运输队上空,但从护航运输队内一艘新型辅助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很快就把它赶走了。12月21日,又出现一个德军潜艇群。它们击沉了辅助航空母舰和2艘商船。不过,护航运输队已经接近了不列颠群岛。岸基航空兵已可从岸上起飞实施支援了。英国飞机炸坏了一艘潜艇,剩下的潜艇都隐入大海。护航运输队为了躲开德军潜艇绕了一个大弯,便再未受损失,12月27日驶进英国港口。在不列颠群岛附近抗击敌人攻击时,英国海空军已组织了很好的协同。

   船舶损失的减少,也证明了防卫的改善。根据德国的资料,1941年6月沉船总吨位达417,000登记吨。以后,损失显著减少,就1941年最后几个月而言,损失显著减少的部分原因,是寒冷季节已经来临。根据德国的资料,12月份的损失只有250,000登记吨。

   美国在此时参战根本改变了局势。英格兰商业航运当时已进入最严重而又是最后一次危机时期,经过激烈搏斗,一直到1943年年中,这次危机才被克服。在1941年12月以前,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商业航运,所以做的事很少。而且它对国家的战争准备很少做出努力。如果不把它参加英国护航体系这一情况考虑在内,那么它的护航运队保障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商船也未进行武装。

   德国海军当时拥有260艘潜艇。每月可有20艘参战。500吨的潜艇在独立出航时可在美国海岸附近活动三个星期,710吨的潜艇可在加勒比海活动大致一样长的时间。领导海战的司令部立即把德军潜艇作战的重心转移到美国领海,并取得了使敌人深感不安的战绩。

   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的进口,而这些石油是用油船从墨西哥湾运进的。编入前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的其他油船,则由委内瑞拉驶到哈利法克斯。炼铝的重要原料,包括铁矾土,由南非进口。这些都是德国潜艇的理想目标。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用炮火击沉尽可能多的船只,以便省下宝贵的鱼雷。1942年1月已见成效:击沉了总吨位达32万登记吨的许多船只,其中包括16艘油船。2月和3月各击沉了50万登记吨。4月的沉船数字有所下降,因为在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之前,运输数量已急剧减少。

   德军潜艇现在主要在密西西比河口和古巴、尼加拉瓜之间活动。根据英国的资料,5月和6月份分别被击沉60多万和70万登记吨,而根据德国的资料,分别为90多万和88.6万登记吨。5月以前,德军只有一艘潜艇在美国海岸附近被击沉。7月,美国人终于建立了有效的防御体系,于是在近海浅水和在为数众多的机场附近海域使用潜艇,就会受到很大损失。因此,德国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把大部分潜艇撤出美国领海,用来对付大西洋的护航运输队。

   来往于英国西部诸港与美国、南美洲及直布罗陀之间的护航运输队的货运量,每月总计为250万登记吨。为便于比较,可以列举以下损失数字:潜艇在过去六个月中共击沉了300多万登记吨船只,其中被击沉的油船总吨位为100万登记吨。假如德国潜水舰队以后也能取得这样大的战果,那么,西方国家的处境就可能变得很严重,尽管1942年它们指望总吨位达700方登记吨的许多新船可以投入使用,随后几年甚至还要扩大这一数字。问题是运输的需要量也增大了,特别是美军开始在陆地和空中作战后更是如此。有经验的海员当时已损失了很多。大西洋争夺战进入了决定性阶段。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防御手段。冰岛和纽芬兰的基地已投入使用。可是在北大西洋中央一直还有一个宽约500里的区域无法用空军对护航运输队实行警戒,并且找不到对付潜艇的根本方法。

   采取“狼群”战术的潜艇尽可能在航空兵支援下昼夜不停地搜寻和攻击敌护航运输队(其船只通常约有30艘,有时可达60艘),并击沉其一半左右的船只。根据英国人的资料,从8月至11月,沉船达200多万登记吨,而据德国资料,每月沉船即达60万至100万登记吨。但在防卫已大大增强的大西洋水域中,德军潜艇受到的损失也增大了。1942年下半年同上半年相比,潜艇的损失增加了2倍——被击沉了64艘。西方国家把德军潜艇损失的增加看成好的预兆。

   在11月份,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当务之急,是使满载军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船由美英两国顺利到达西北非沿岸。为此,要使德国任何一艘大军舰都不能从挪威港口进入大西洋,而比斯开湾则要没有敌潜艇活动,并得到空军的警戒,以制止敌实施空中侦察。广泛的预防性措施使各运输船队隐蔽到达了非洲沿岸。直到登陆兵已成功上陆,德国空军才从意大利出发,开始对上陆地域实施空袭,潜艇则对补给运输船实施攻击。但是另一方面,对大运输船队的保护又削弱了正常的护航运输队警戒勤务,从而使商船的损失在11月份增加到70万登记吨,根据德国资料,这是整个战争期间最高的损失数字。

   西方国家的资料表明,它们的商船队在12月份的损失为323,000登记吨,而根据德国资料,达447,800登记吨。1943年1月,大西洋经常刮起特别猛烈的冬季风暴,因此,商船队的损失下降到20万登记吨。2月,损失又增加到323,000登记吨,德国资料说是576,800登记吨。3月是损失再度威胁性增长的最后一个月。护航运输队有时同潜艇进行持续几天的搏斗,并遭到惨重损失。3月20日前,损失数字达50万登记吨。这个月有可能成为打破记录的一个月,但是据英国的资料,12月最后几天被击沉的船只只有10万登记吨。德军宣布全月损失为926,000登记吨,英国人宣布为627,000登记吨。这已经到了顶点。德军后来再也未能取得那样大的战果。

   同盟国发明了越来越新式的兵器。他们的飞机装备了探照灯,夜间借助探照灯可以发现德军潜艇。辅助航空母舰的数量不断增大。对分布在法国沿岸的德军潜艇基地实施的经常性空袭,也取得了战果。所有这些防御手段和其他许多手段,导致新服役的潜艇数已无法超过被敌人击沉的潜艇数。西方国家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新式雷达。以前使用的雷达,工作时会被安装在潜艇里的接收机发现,因此,潜艇常常在敌机找到它之前及时下潜和逃脱。现在,接收机会突然接收不到敌人雷达的电波。敌机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不分昼夜突然出现在潜艇上空并对其实施攻击,它们在实施夜间攻击时还使用探照灯。德军指挥官和工程师一直弄不清英国人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后来终于查明,潜艇接收机发出的电波被敌人的新式雷达吸收了 [ cdhyy注:实际上是英国人采用了新型10厘米波雷达,参看《黑色五月》。 ] 。这一发明几乎使德军潜艇陷于绝境。此外,敌人还增大了冰岛和纽芬兰各机场的飞机的活动半径,并且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小型辅助航空母舰编入护航运输队。敌人靠这些措施封闭了北大西洋的“缺口”,并对所有护航运输队实施空中掩护。为了对敌机进行某种程度的抵抗,德军潜艇已不再下潜,而用高射炮去对付它们。德军开始派远程轰炸机去支援自己的潜艇。诚然,西方国家的飞机也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但德国海军军人的大无畏行动始终未能使局势有任何改变。

   上面列举的史实引自英国海军上校约翰·克雷斯韦尔所著《1939-1945年海上战争史》一书。他在结束对大西洋决战的描述时,说了以下赞扬德军潜艇乘员的话:

  “德国潜水舰队无疑遭到了重大损失,但并没有动摇。现在由于局势已十分不利,它不得不暂时离去。但接着它又再次出现,并且一直忍受着重大损失,虽然它取得最后胜利的希望只能靠一些极不可靠的诺言作保证。各潜艇乘员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他们的先驱者在1917-1918年取得的战绩黯然失色……假如面对不那么坚决的敌人,它本可大大加快取胜的速度,损失也会更小。”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