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作者:S.W.C.帕克 ·英国
出自————《马塔潘角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一、参加马塔潘角海战的英国舰艇
(a)战列舰:“伊利莎白女皇”级
“厌战”号:地中海舰队司令旗舰
司 令:巴斯上级勋爵士、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
舰 长:高级英帝国二等勋爵士D.B.费希尔上校
排 水 量:30600吨 . 航速:24节 装备:15英寸口径炮8门,6英寸口径炮8门
1913年在德文波特建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进行过改造并加以现代化设备,1947年失事
“巴勒姆”号:少将级第一战列舰分队旗舰
司 令: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H.B.罗林斯海军少将
舰 长:G.C.库克上校
排 水 量:31000吨 航速:22.5节 装备:15英寸口径炮8门,6英寸口径炮12门
1914年建成于克莱德班克;1941年11月被U331型鱼雷击中沉没,损失舰长及861名官兵
“勇士”号:
舰 长: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C.E.摩根上校
排 水 量:32700吨 航速:24节 装备:15英寸口径炮8门,4.5英寸口径炮12门
1914年建成于费尔菲尔德;战争爆发时进行了改造并加以现代化装备,1948年报废
排水量及主要武器装备如上述
其他武器装备:发射2磅重炮弹组装高射炮16-32门,口径20毫米多管高射机枪(后来的口径为40毫米)几台;水上飞机及安装在后炮塔上方的弹射器
推进装置:4轴齿轮传动汽轮机;“厌战”号和“勇士”号轴马力80000﹦24节,“巴勒姆”号轴马力75000﹦22.5节
定 员:1200人
装甲厚度:(吃水线下)主装甲带顶端4英寸,中部13英寸,甲板顶端1.25英寸,中部为4英寸;炮塔5-13英寸;司令塔11英寸
体 积:全长640英尺,底边外宽104英尺,吃水深度31英尺(“勇士”号为33尺)
雷 达:279型(只有“勇士”号装有雷达)
(b)航空母舰:“卓越”级(单机库;装甲甲板)
“可畏”号:航空母舰少将旗舰
司 令:高级英帝国二等爵士、殊勋十字章获得者D.W.博伊德海军少将
舰 长:A.W.L.T.比塞特上校
排 水 量:23000吨 航速:30.5节 口径4.5英寸炮16门
1940年11月在贝尔法斯特建成并开始服役;1941年5月26日在克里特岛被重创,但又在美国修理,1953年在因弗基廷报废
排水量及主要装备如上述
另外的装备:发射2磅重炮弹8管组装高射炮6门;口径20毫米多管高射机枪8台
推进装置:3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110000﹦30.5节
定 员:1400人
装甲厚度:(吃水线下)主装甲带4.5英寸,机库壁4.5英寸;飞行甲板2.5-3英寸
体 积:全长754英尺;宽96英尺;吃水深度24英尺
雷 达:279型
(c)航空兵中队:
803中队(属“可畏”号) ─┐
队长:K.M.布鲁恩上尉 ├─海燕式战斗机13架
806中队(原属“卓越”号) │
队长:J.N.加尼特少校 ─┘
826中队(属“可畏”号) ─┐
队长:W.H.G.桑特少校 │
829中队(属“可畏”号) ├─大青花鱼式鱼雷-校正-侦察
队长:J.戴利埃尔-斯特德少校 │ 三用机10架;旗鱼式三用机4架
815中队(以莫里姆机场为基地) │
队长:F.M.A.托伦斯-斯彭斯 ─┘
(参看附录五机上人员配备详表和附录七飞机性能详情)
(d)巡洋舰:“利安德”级和“南安普敦”级
(1)“利安德”级
“奥赖恩”号:中将级轻型舰队旗舰
司 令:巴斯三等勋爵士、维多利亚上级勋爵士H.D.普里德姆-威佩尔海军中将
舰 长:G.R.B.巴克上校
排 水 量:7215吨 航速:32.5节 6英寸口径炮8门
1932年建成于德文波特;1949年报废
“阿贾克斯”号:
舰 长:E.D.B.麦卡锡上校
排 水 量:6985吨 航速32.5节 6英寸口径炮8门
1934年建成于巴罗;1939年参加过格拉夫、斯比战役,1949年报废
“佩思”号: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巡洋舰,原为“安费思”号
舰 长:从男爵P.W.鲍耶-史密斯上校
排 水 量:7165吨 航速:32.5节 6英寸口径炮8门
1934年建成于朴次茅斯,1940年加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1942年在爪哇海战役中被击沉
排水量及主要武器装备如上述
另外的装备:4英寸口径高射炮8门;发射2磅炮弹组装高射炮8门(“佩思”号没有),20毫米口径多管高射机枪12挺,2l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8个,水上飞机1架;弹射器1个
推进装置:4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72000﹦32.5节
定 员:550人
装甲厚度:(吃水线下)主装甲带4英寸,甲板2英寸;炮塔和司令塔1英寸
体 积:全长555英尺,宽56英尺;吃水深度16英尺
雷 达:“奥赖恩”号上为早期的海面船舰搜索航空雷达;“阿贾克斯”号为279型;“佩思”号上没有
(2)“南安普敦”级
“格洛斯特”号
舰 长:H.A.罗利上校
排 水 量:9600吨 航速:32.5节 6英寸口径炮12门
1937年建成于德文波特,1941年在保卫克里特岛战役中被击沉另外的装备:4英寸口径高射炮8门,发射2磅炮弹组装高射炮8门,20毫米口径多管高射机枪8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6个,水上飞机2架
推进装置:4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82500﹦32.5节
定 员:700人
装甲厚度:(吃水线下)主装甲带4英寸,甲板2英寸;炮塔2英寸,司令台4英寸
雷 达:未装
(e)驱逐舰:“斯科特”级、“G”级、“H”级、“I”级、“部族”级和“J”级
(1)“斯科特”级
“斯图亚特”号: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驱逐舰,属第十小队,为第十小队指挥舰
舰 长: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H.M.L.沃勒上校
排 水 量:1530吨 航速:36.5节 4.7英寸口径炮5门,3英寸口径大仰角炮1门
1918年建成于豪森李斯莱,1932年加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1941年加入地中海舰队,1941年返回澳大利亚大修;1947年在悉尼报废
鱼雷发射管:6个,口径21英寸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40000﹦36.5节
定 员:183人
装甲厚度:未经装甲
体 积:全长332.5英尺;宽31.75英尺;吃水深度9.25英尺
雷 达:未装
(2)“G”级和“H”级
“猎狗”号:属第十小队
舰 长:W.R.马歇尔-阿迪恩中校
排 水 量:1335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4门;3英寸口径大仰角炮1门
1935年建成于巴罗;1949年在保卫克里特岛战役中沉没
“格里芬”号,属第十小队
舰 长: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J.李-巴伯少校
排 水 量:1335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4门;3英寸口径大仰角炮1门
1935年建成于巴罗;1942年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
“急火”号:属第二小队
舰 长:L.R.K.蒂里特少校
排 水 量:1340吨 航速:36节 4.7口英径寸炮4门
1926年建成于丹尼,1942年沉没
“赫里沃德”号:属第二小队
舰 长:T.F.P.U.佩奇上尉
排 水 量:1340吨 航速:36节 4.7口英径寸炮4门
1936年建成于泰恩:1941年在保卫克里特岛战役中沉没
“浩劫”号:属第二小队
舰 长:G.R.G.沃特金斯上尉
排 水 量:1340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4门
1936年建成于丹尼,1942年沉没
“霹雳火”号:属第二小队
舰 长:C.P.F.布朗少校
排 水 量:1340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4门
1936年建成于斯科茨;1948年加入多米尼加海军
鱼雷发射管:8个,口径21英寸
防空武器扩充为:8挺0.5英寸口径多管高射机枪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34000﹦36节
定 员:145人
装甲厚度:未经装甲
体 积:全长323英尺,宽22.25英尺,吃水深度8.5英尺
雷 达:未装
(3)“I”级
“冬青”号:属第二小队,为第二小队指挥舰
舰 长: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H.St.L.尼科尔森上校,即第二小队指挥长
排 水 量:1370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4门
1957年建成于克莱德班克,1948年报废
其余详目同“G”级和“H”级。(排水量1370吨除外)
(4)“部族”级
“摩霍克”号:属第十四小队
舰 长:J.W.M.伊顿中校
排 水 量:1870吨 航速:36.5节 4.7英寸口径炮8门
1937年建成于索尼克拉夫特,1941年4月16日沉没
“努比亚”号;属第十四小队
舰 长:R.W.雷文希尔中校
排 水 量:1870吨 航速:36.5节 4.7英寸口径炮8门
1937年建成于索尼克拉夫特,1941年5月26日在克里特岛被炸毁尾部,1949年报废
鱼雷发射管:4个,口径21英寸
防空武器扩充为:发射2磅重炮弹组装高射炮4门;0.5英寸口径多管高射机枪8挺
定 员:190人
装甲厚度:未经装甲
体 积:全长377.5英尺,宽36.5英尺,吃水深度9英尺
雷 达:未装
[ 注:这种大型的“部族”级驱逐舰,增加了火炮,减少了鱼雷发射管,是英国得知外国人建造了之后才建造的。这个级别的驱逐舰也更重视了反潜艇性能。 ]
(5)“J”级
“贾维斯”号:为第14小队指挥舰
舰 长: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P.J.麦克上校,即第14小队指挥长
排 水 量:1760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6门,4英寸口径大仰角炮1门
1938年建成于豪森李斯莱;1949年报废
“两面神”号:属第14小队
舰 长:L.R.P.劳福德上尉
排 水 量:1760吨 航速:36节 4.7英寸口径炮6门,4英寸口径大仰角炮1门
1938年建成于华尔森德,1944年沉没
鱼雷发射管:10个,口径21英寸
防空武器扩充为:发射2磅重炮弹组装炮4门,0.5英寸口径多管高射机枪8挺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40000﹦36节
定 员:“贾维斯”号218人;
“两面神”号183人
装甲厚度:未经装甲
体 积:全长356.5英尺,宽36英尺,吃水深度9英尺
[ 注:由于要节约消耗,“J”级驱逐舰比“部族”级驱逐舰少一台双联装炮,增加了防空炮和鱼雷发射管。“J”级驱逐舰中锅炉减少到两个,因而在外表上只能看到单烟囱。 ]
二、参加马塔潘角海战的意大利舰艇
(a)战列舰:“里托里奥”级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意大利舰队司令A.亚基诺海军上将旗舰
排 水 量:41167吨; 航速:30.5节 15英寸口径炮9门,6英寸口径炮12门
1934年设计;1940年建成;1948年报废
防空武器:3.5英寸口径炮12门,4.7英寸口径炮4门,37毫米口径炮12门,20毫米口径机枪32挺;水上飞机三架
推进装置:4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130000﹦30.5节
定 员:1860人
装甲厚度:边350毫米,甲板207毫米;司令塔260毫米;主炮塔350毫米(25毫米近似于1英寸)
体 积:全长238米,宽33米,吃水深度9.6米
雷 达:未安装
[ 注:“里托里奥”级的4艘战列舰中,“里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设计于1934年,建成于1940年,一直幸存到战后。“罗马”号和“帝国”号设计于1938年,“罗马”号于1942年建成,而“帝国”号始终未建成 ]
(b)巡洋舰:“塔兰托”级、“扎拉”级和“加里瓦尔迪”级
(1)“塔兰托”级(重型巡洋舰),属第3巡洋舰分队
“的里雅斯特”号:L.桑森尼蒂海军中将旗舰
排 水 量:10500吨 航速:35节 8英寸口径炮8门
1925年设计,1928年建成;1943年被炸弹击中沉没
“塔兰托”号:
排 水 量:10500吨 航速:35节 8英寸口径炮8门
1925年设计,1929年建成;1942年被英国潜艇“不速之客”号击沉
“波尔萨诺”号:
排 水 量:11065吨 航速:36节 8英寸口径炮8门
1930年设计,1933年建成,1944年在拉斯佩奇亚被“人为”鱼雷击沉
其他装备:3.9英寸口径炮16门,37毫米口径炮8门,13.2毫米机枪8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8个;水上飞机三架
[ 注:此处的排水量摘自A.弗拉卡罗利著《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舰艇》一书 ]
推进装置:4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设计轴马力150000﹦35节,实际航速为31节;“波尔萨诺”号设计航速36节,实际为34节
定 员:781人
装甲厚度:边75毫米,甲板50毫米,司令塔100毫米,炮塔100毫米
体 积:全长197来,宽20.6米,吃水深度5.9米
雷 达:未安装
(2)“扎拉”级(重型巡洋舰),属第一巡洋舰分队
“扎拉”号:C.卡塔尼奥海军中将旗舰
舰 长:L.考西上校
排 水 量:11500吨 航速:32节 8英寸口径炮8门
1929年设计,1931年建成;1941年在马塔潘角夜战中被击沉
“阜姆”号:
舰 长:G.吉奥吉斯上校
排 水 量:11500吨 航速:32节 8英寸口径炮8门
1929年设计,1931年建成;1941年在马塔潘角夜战中被击
“波拉”号:
舰 长:M.迪皮莎上校
排 水 量:11500吨 航速:32节 8英才口径炮8门
1931年设计,1932年建成;1941年在马塔潘角夜战中被击沉
其他装备:3.9英寸口径炮16门,37毫米口径炮8门,13.2毫米机枪8挺,水上飞机2架,没有鱼雷发射管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95000-122000﹦(设计)32节,实际达到29节
定 员:830人
装甲厚度:边150毫米,甲板70毫米,司令塔150毫米,炮塔150毫米
体 积:全长182米,宽20.6米,吃水深度5.9米
雷 达:未安装
(3)“加里瓦尔迪”级(轻型巡洋舰),属第八巡洋舰分队
“阿布鲁齐”号:A.莱尼亚尼海军中将旗舰
排 水 量:9959吨 航速:35节 6英寸口径炮10门
1933年设计,1937年建成;1961年被除名
“加里瓦尔迪”号
排 水 量:9387吨 航速:35节 6英寸口径炮10门
1933年设计,1937年建成;现仍在服役
其他装备:3.9英寸口径炮8门,37毫米口径炮8门;20毫米口径机枪10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6个,深水炸弹投掷器2个。装备有布雷装置;供水上飞机用的弹射器2个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100000-104000﹦(设计)35节,实际达31节
定 员:892人
装甲厚度:边130毫米,甲板60毫米,司令塔140毫米,炮塔135毫米
体 积:全长187米,宽18.9米,吃水深度5.2米
雷 达:未安装
(c)驱逐舰:“航海家”级、“西北风”级、“奥里亚尼”级和“索里达蒂”级
(1)“航海家”级:属第六驱逐舰小队
“达·雷科”号:1927年设计,1930年建成;1954年除名
“佩萨格诺”号:1927年设计,1930年建成;1942年被英国潜艇“湍流”号击沉
装 备:4.7英寸口径炮6门,37毫米口径炮2门,20毫米口径机枪8挺,21英寸鱼雷发射管4个,深水炸弹投掷器2个;水雷54枚
排 水 量:名义上为1628吨,实际为1944吨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50000﹦(设计)38节,实际32节。但这个级别的驱逐舰中有一艘号称在短时间内可达到44节
定 员:225人
体 积:全长108米,宽10.2米,吃水深度3.4米
(2)“西北风”级,属第十小队
“西北风”号:1931年设计,1934年建成,1943年在热那亚完全损毁
“西南风”号:1931年设计,1934年建成,1941年11月被鱼雷击中
“非洲热风”号:1931年设计,1934年建成;1942年3月23日在一场风暴中沉没
“东北风”号:1931年设计,1934年建成;1964年除名
排 水 量:1641吨(名义上为1449吨)
装 备:4.7英寸口径炮4门,20毫米口径机枪6挺,13.2毫米口径机枪2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6个,深水炸弹投掷器4个,水雷56枚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44000﹦(设计)38节,实际32节
定 员:190人
体 积:全长107米,宽10.2米,吃水深度3.3米
(3)“奥里亚尼”级:属第九小队
“焦贝蒂”号:1936年设计,1937年建成;1943年被英国潜艇“西蒙风”号鱼雷击沉
“奥里亚尼”号:1935年设计,1937年建成;后转入法国海军
“阿尔菲耶里”号:1936年设计,1937年建成;1941年在马塔潘战役中沉没
“卡尔杜奇”号:1936年设计,1937年建成,1941年在马塔潘角夜战被击沉
排 水 量:1685吨(名义上为1568吨)
装 备:4.7英寸口径炮4门,37毫米口径炮2门,20毫米口径机枪8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6个;深水炸弹投掷器2个,水雷56枚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48OOO﹦(设计)39节,实际33节
定 员:205人
体 积:真全长107米,宽10.2米,吃水深度3.4米
(4)“索里达蒂”级:属第十二、十三小队
“胸甲骑兵”号:1937年设计,1938年建成;1943年在热那亚完全损毁
“龙骑兵”号:1937年设计,1938年建成;1965年除名
“阿斯卡里”号:1937年设计,1939年建成;1943年被水雷炸毁
“近卫步兵”号:1937年设计,1939年建成;1958年除名
“燧发枪兵”号:1937年设计,1939年建成;1950年转让给苏联
“狙击兵”号:1937年设计,1939年建成;1943年在巴勒莫被炸弹击沉
“山地步兵”号:1937年设计,1939年建成,1943年在拉斯佩齐亚被炸弹击沉
排 水 量:1715-1830吨(名义为1620吨)
装 备:4.7英寸口径炮4门(“龙骑兵”号有5门),37毫米口径炮1门,20毫米口径机枪8挺,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6个;深水炸弹投掷器2个;水雷48枚
推进装置:2轴齿轮传动汽轮机,轴马力43000﹦(设计)39节,实际为34节
定 员:217人
体 积:全长106.7米,宽10.2米,吃水深度3.6米
[ 注:意大利驱逐舰号称特别快,但它们承受海上风浪的性能并不总是最好的,这在很多情况下造成船头高抬。“非洲热风”号和“索里达蒂”级驱逐舰“枪骑兵”号都是在1942年2月23日的一场风暴中沉没的。 ]
三、英舰对意大利舰艇发动的空袭一览表
(1941年3月28日) | |||||||||||||||||||||||||||||||||||||||||||||||||||||||||||||||||||||||||||||||||
|
四、“可畏”号飞行日志
(1941年3月28日) | ||||||||||||||||||||||||||||||||||||||||||||||||||||||||||||||||||||||||||||||||||||||||||||||||||||||||||||||||||||||||||||||||||||||||||||||||||||||||||||||||||||||||||
|
[ 注:三用机,即鱼雷-校正-侦察三用飞机。 ]
五、“可畏”号的鱼雷轰炸和战斗机空勤人员配备
(a)鱼雷轰炸机空勤人员记录表 | ||||||||||||||||||||||||||||||||||||||||||||||||||||||||||||||||||||||||||||||||||||||||||||||||||||||||||||||||||||||||||||||||||||||||||||||||||||||||||||||||||||||||||||||||||||
|
[ 注:上述名单不完全,包括不了所有据知是在这两个中队服役的人员。辛勤工作的空勤官兵经常在现有的那些报告中不为人们所知。编写上述各名单时,参看了1941年4月的海军名录册,又从“可畏”号后来的飞行报告中摘取了资料,还从J.D.布朗先生为作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中摘取了资料。 ]
尽管除了很多敌机被赶跑外,还有2架敌机被击落,1架被击伤,但在“可畏”号飞行行动报告中只提到1架德国容克斯88飞机被吉布森上尉和飞行员西奥博尔德军士击落,别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未提到。可能还有1架敌机是皮维尔上尉和华菜士中尉击落的。
在“可畏”号的飞行行动报告中,舰上的指挥官们也取得了应得的荣誉,因为他们在马塔潘角海战中也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职责。他们是:
战斗机方位官 P.C.L.约克中校
飞行甲板官 S.鲍里特少校
作战参谋官 E.H.C.查普曼少校
无线电测向官 S.S.杰夫斯中尉
作者高度评价,极其重视与“可畏”号飞行行动有关人员提供的资料,只要有必要,这里记载的东西还可以更改。
六、炮火方面的情况
(a)1941年15英寸口径炮的最大射程和射角 | ||||||||||||||||||||
|
(b)1941年3月28日15英寸口径炮夜间开炮纪录(22点30分前不到5分钟时间内) | ||||||||||||||||||||||||||||||||||||||||||||||||||||||||||||||||||||||||||||||||||||||||||||||||||||||||
|
(c)击中目标的情况
“厌战”号第二次,第三次由侧舷进行齐射时,能够将它所有的8门15英寸口径主炮对准目标射击;“勇士”号第四次由侧舷进行齐射时,能够将它所有的8门15英寸口径主炮对准目标射击。“巴勒姆”号在它进行的六次侧舷齐射中,没有一次是将所有的8门15英寸口径主炮全部对准目标射击的,这是因为它的有些炮不是受到友邻舰艇的阻碍,就是离它的上层建筑太近,无法对准目标开炮。这么多的炮能够很快地对准从完全意料不到方向出现的目标,足以说明坎宁安上将平时操练舰队的技巧是高超的。“Keeping A arce open”这个术语的意思就是说,随时应该把15英寸口径主炮对准目标。由于双联装炮塔2个在舰首,2个在舰尾,很明显,如果目标恰恰出现在正前方,那就只有半数的炮能对准目标射击。
(d)夜间开炮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舰艇进行了非常认真非常全面的夜战演习。而亚基诺在他的《加尔多斯岛与马塔潘角》一书中却从另一方面说明,意大利海军参谋部认为重型舰艇之间进行夜战是不现实的。
亚基诺写道:“在临近战争的那几年里,对于筹划夜战的方法,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这些方法差不多总是仅仅局限在如何发挥并完善由驱逐舰在夜间进行的鱼雷攻击。当时并不认为,在两支主力舰队之间进行夜间遭遇战有什么实际可能性,因为巡洋舰分队,或战列舰分队夜间总是有编好队的驱逐舰在前面护航的。这些驱逐舰在前面遇到敌人时,拿适时发出警告,因而后面的大型舰艇有机会转变航向避免大型舰艇之间进行危险的混战。
“在马塔潘角战斗的那天夜里,我们的大型舰艇仅仅是把舰上的防鱼雷武器装备齐全,仅仅给那些发射鱼雷的炮配备了防闪光器具。那些重炮上却连防闪光器具也没配备,因为据认为,在夜战中使用重炮是不可能的。
“……为了使用大口径炮进行夜战,有必要解决很多问题……有必要考虑必须把所有的炮准确地瞄准同一个目标,以避免危险的火力分散。这就意味着要有新器械,新的通讯设备,要重新改制火力控制系统和测距仪等等,所有这些东西自然都不能临时凑合,这需要在和平时期花费很多时间进行研究和实验。
“看到利用象‘厌战’号这种类型的大舰装备的15英寸口径主炮进行夜战取得的效果,看到在夜战中,明显地证实英国在准备夜战的过程中,遵循了一项与我们相反的方针,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与这种形式的海战相关的棘手问题,我们这方面是惊骇得瞠目结舌的。
“马塔潘角海战之后,我们所有的舰艇依次进行了改造,都变得适合于夜战了。甚至连那些重炮也不例外……但却没有机会在实际上实验一下这一套新组织系统的效果如何,因为直到战争结束,重型舰队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夜战。”
意大利人还有难题尚未解决,即如何在将目标照亮之前,就将探照灯光束直接对准目标的问题。因而他们不赞成使用探照灯,而主张使用照明弹,可是照明弹却具有延续时间和不灵活等潜在缺陷。1914年以前,英国舰艇曾经用探照灯暴露出来的光束“扫视”的方法,来发现目标;这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因为这会在照亮目标之前暴露“扫视的人”自己,到1917年,英国采用了光阑可变的光闸,这样就能打开探照灯,而不致在需要暴露之前暴露光束。埃弗谢德探照灯控制系统就能使光在暴露光束之前照射到正确的目标方位。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的采用又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
七、航海方面的情况
(a)军舰的航图
每一艘军舰在行动中,都要绘制出航海图或作战图,表示它自己的航线,也要以络绎不绝的敌情报告为基础,绘出敌人的航线来。从理论上说,一看图就能明白战术方面的部署,但实际上也不能从图上看得那么一目了然。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较大的舰艇都装备有自动标绘器。这种仪器能在经验丰富的军官监视下,根据为之提供的航速航向,绘出自己的航线来。但在小舰艇上,或是自动标绘器中途损坏失灵(在战斗紧张的日子里,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时,人要划图,就得手拿铅笔和平行尺划航线,拿铅笔和两脚规划出远航线路。要是没有别的舰艇同时存在,1艘舰艇航速航向也稳定不变,划航图就象小孩子游戏那样轻而易举。只要划一条直线,再在上面标出点来,注出时间就完事了。然而一旦报告说有其他的舰艇,不管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都必须在航图上标出来。这些舰艇的特征,是战列舰,是巡洋舰,是航空母舰,还是驱逐舰等等情况,也都必须用适当符号在图上标出来。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绘图之难更可想而知:不仅要关注自己航向航速的变化,而且还要注意所有收到的报告中涉及的位置、航向和航速。作者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28年的一次漫长的联合舰队演习中,第一次在1艘轻型巡洋舰上度过的日日夜夜。那时昼夜不停地绘图,简直把人搅得头脑发昏、手足无措。短时间内,不仅有几十种(或是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电讯信号一齐向绘图室倾注而来,而且绘图人员还要在舰只的前后左右剧烈晃动中,手拿平行尺和两脚规,辨别准确的和不准确的信号,综合有用的和无用的信号,将航图绘制出来。
虽然在1艘大型舰艇上,带上1、2个配备好的助手,干这工作可能容易,但在1艘小型舰艇上,1个资历浅薄的低级军官,一直要一人负责两项或三项重要工作,绘制航图何等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普里德姆-威佩尔与坎宁安司令在28日12点30分 [ 译者注:据原书52页第二段叙述及40-41页示意图3中所示,此处原文中的“0点30分”似为印刷错误。译者予以更正。 ] 最初发生目视接触时,双方的计算之间出现了10海里的误差。
马塔潘角海战各个阶段的参战舰艇航线示意图是根据双方舰艇划出的航线图绘制出来的。又因为这些图中显示出来的每个个别的结论都带有主观因素,那么由此得出的总结论只能被认为是近似的。
(b)敌情报告:目视的报告、无线电报报告、飞机侦察报告以及雷达探测报告
在衡量有关敌机敌舰的报告是否准确和有效时,接收报告的人必须考虑取得这些情报的途径。所有的方法都可能出现差错,考虑每一种方法时,都得同时考虑到它的优点和当时的条件。亚基诺说,他比较倾向于相信用无线电交叉定位法取得的“交叉”位置,即通过侦察两个无线电测向站同时收到的那些方位线取得的交叉位置。然而很明显,如果这种“交叉”位置是在会聚得很近的方向上取的,那么接收时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交叉”位置就可能非常不准确。
飞机从空中报告舰艇的位置也要受到阻碍,产生误差,因为在空中估计舰艇的距离和速度很困难。尤其是飞机在空中飞行很多小时之后,它可能经历风速风力的多次急剧变化,因而不可避免地使飞机对它本身的位置也会估计得不准确。
1艘舰艇对另1艘舰艇的目测报告通常是可靠的,因为估计航速是以对船头浪和飘来的烟的观察经验为基础的,估计航向是通过侧斜计进行的。这一类报告最令人怀疑之处是它自己的位置通常有差错。如自己的位置有时在拍发电报时会被漫不经心地漏掉。然而这种遗漏就会使得发出的情报毫无价值。
意大利人在马塔潘角海战时,不知道一些英国舰艇上装有雷达。“可畏”号、“勇士”号和“阿贾克斯”号都装有279型雷达,还装有可旋转的天线。这种雷达在当时被称为“无线电测距仪”,能够在20000英尺的高空、90海里的距离内出现飞机时发出警告,也能够在黑夜里探测地平线以上的舰艇。当时的雷达荧光屏要受天气和“地物”障碍的影响,但专家却能够高度机敏、十分准确地区分和估计飞机、舰艇的距离和方位。我们“可畏”号的杰夫斯上尉就是这样一位专家。
(c)风的测定
“可畏”号是第1批带有实际风速风向记录器的英国舰艇之一。这种记录器是一个装有电子设备的大盒子,大小就跟一台大钢琴差不多。这种记录器安装在气象室外面的走廊里,气象室就设在紧挨飞行甲板的上一层甲板的“指挥塔”里。这是杰夫斯上尉大为高兴的事,这样把方向陀螺仪和皮氏压差计上记录的军舰航向、航速数据同桅杆顶端风速计上记录的相对风的风向、风力数据分别加以综合处理,得出的实际风速风向就在四台记录器上表示出来。这4台记录器分别安装在罗盘台、气象室、飞行指挥所和射击指挥所等人们常去的地方。在杰夫斯上尉亲自多次照料之后,这种记录器至少说在理论上可以做到这一步,可是过了几个星期,人们就认识到,虽然这些记录仪偶尔准确无误,但在军舰高速度急转弯发生摇摆时,尤其在打炮组织拦截火网发生剧烈震动时……,在这些时候都是变化无常的,甚至要扯弥天大谎的。现在人们掌握了电子机械,很容易相信会是那种情况的。
那时,如果一个人有经验,有机会经常接触方向陀螺仪,又能娴熟地观察海洋,那么他密切观察海面实况,就能比较快比较可靠地估量出实际的风速风向。
(d)上层风的测定
为了取得飞机航行所需要的上层风向风速,为了协助搞好天气预报,要放出一个直径为4英尺的大气球。先把这种气球装满氢气,再小心翼翼地加以平衡,以保证它以预定的速度上升。气球放出后,应时刻注意观察它的上升和方位,并记录舰艇的航向航速。由此我们可以测得上层风的风速和风向,直到气球升入一定高度自行消失为止。在夜晚,因为甲板上不允许有看得见的光,气球得安装一个附件。这个附件上有1个灯泡,灯泡与干电池连通,外面有一个轻金属外壳将其完全封闭,这外壳在放出气球后的适当时候自动脱落。实际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是很多的。由于沿飞行甲板有强烈的相对风,气球不是在未放出去时就迸裂,就是金属外壳过早脱落,或者是金属外壳根本不脱落。有一次气球绊在飞行甲板上的轻便起重机顶端的桁架上升不起来。因为金属外壳从附件上一脱落,放出的信号灯光就会被机警的潜水艇发现。于是我们就不顾一切地爬上起重机,用好大一会儿工夫才把卡在那里不动的灯光从桁架上解脱开,让气球升入空中。这样取得的代价也并不比一只野狗经过狂暴的撕咬夺得的一根牛的小腿骨大多少。
(e)用雷达测风向风速
1940年11月“可畏”号被编入现役之后的最初几个月中,作者在埃夫斯和雷斯特尔两个人的帮助下,进行一些用雷达测定风向、风速的初步试验。我们早先没有做什么工作来为我们这种史无前例的事情奠定基础,再加上这种“临时凑合的东西”特性不易掌握、难以驾驭,我们遇到不止一次的挫折。这种“临时凑合的东西”是这样制作的:先把铝钢棒交叉,再用线捆扎在一起,悬挂在充满氢气的气球上充当调谐目标。我们的279型雷达能够自动寻找这个目标,并报告出气球的方位和距离。有了这种方法,就不再进行目力观测了。用这种方法就有可能追踪气球,甚至追到云层以上,也有可能借助于逐渐减弱的回波,知道比较高的云层高度。由于战争后期的雷达继续发展,使用了比较高的频率,因而气球的附件变得小一些,麻烦也少一些。
在轮到大家休息时,我们准备和施放(从飞行甲板的一个适当位置)这种非常麻烦而又非常容易破裂的“凑合起来的东西”,成了那些旁观者绝好的消遣材料,成功了,总足以引起一阵鼓舞人心的欢呼声。如果气球还没有放出去就破裂,也会引起一阵巨大的哄笑声。
(f)航向、方位和时间
航向和方位一般用3位数字表示,例如,南﹦180°,西﹦270°;为了换算方便,在本书的开头提供了一个罗盘示意图。航线图上的时间是用海洋工作中普遍使用的24小时制表示的。换算表和罗盘示意图一起列出,以供那些不容易掌握24小时制的人使用。
八、航空方面的情况
(a)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至迟到1940年,还有许多海军军官认为,战列舰是海军实力的基本单位。在他们眼里,所有其他类型的舰艇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补充战列舰的至高无上地位而发挥作用的。
在1918年至1937年间,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部队尽管也受到了不止一次的挫折,但这支航空部队一经从英国海军部的有效控制之下转移出来,便从1937年往后得到了显著的恢复。它逐渐由一支人员和物资方面很有限的小型部队,发展成为一种克敌制胜的武器。它在舰队战斗行动中具有的巡航、侦察、进攻和防御潜力,在马塔潘角海战中第一次为人们所认识。在那几个月前的塔兰托战斗中也已经证实,这种发自一个流动基地的新的远程武器,能够发挥巨大的进攻潜力,提供必不可少的战略、战术两方面的突然性和灵活性因素。航空母舰在海军中终于盛行起来了。丧钟敲响了,用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的至高无上地位的日子日益逼近了。在1941年年底前,日本人从袭击珍珠港事件中认识到航空母舰出作用,而意大利在塔兰托事件中才认识到了这点,可是为时太晚,已来不及做任何对此切实有效出工作了。
因为航空母舰在进攻和防御两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因为英国在它占有航空母舰的数量方面,在航空母舰拥有的作战飞机和航空人员方面,都弱小得可怜,因而航空母舰总是被敌人选作摧毁的对象,总是成为敌人进攻,尤其是那些以海岸为基地的飞机和潜艇进攻的主要目标。
英国在战争开始时,拥有这样一批易受攻击的航空母舰,即旧的“百眼巨人”号、“鹰”号、“赫耳墨斯”号、“勇敢”号、“光荣”号、“暴怒”号和新型的“皇家方舟”号。其中只有“百眼巨人”号和“暴怒”号幸存到战后。
由于早先的海军大臣查特菲尔德勋爵的远见卓识,在战争爆发时订购了6艘带有装甲甲板的航空母舰,1940年8月,“卓越”号开始用于作战;1940年11月,“可畏”号开始用于作战;1941年5月,“胜利”号开始用于作战;1941年12月,“无敌”号开始用于作战;1944年7月,“不倦”号开始用作战;1944年10月,“怨仇”号开始用于作战。如果我们早一、二年得到这些航空母舰,那么我们1941年5月在克里特岛,1941年12月在新加坡可能就不会受那些灾难性的损失,因为我们在这两个地方没有办法对付敌人以陆地为基地发动的空中袭击。
到1942年后半年,航空母舰(还有新型飞机)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流入英国皇家海军。它们被命名为这样一些含有进攻意义的名字,象“进攻者”号、“咬人者”号、“追猎者”号、“冲锋者”号、“剑术师”号、“猎人”号、“追击者”号、“打击者”号。又有“统治者”级的航空母舰。这些航空母舰要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巨大作用,迅速灵活地支援友军作战。没有它们,1943年我们运送士兵在地中海沿岸一带登陆注定会失败的。一支舰队不掌握一支强大的航空兵,就丧失很多战斗效能。随着战争的发展,这一点变得越发明显了。意大利人在战争中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权是绝对必要的,但他们没有海军航空兵,这正是他们在战争组织方面犯下的主要错误。意大利人在法国崩溃之后以及亲自参战以后,仍然是被动的,尽管如此,他们也应该作出全面努力,占领马耳他岛。当时的马耳他岛,仅有数量不多的几架飞机和毫无取胜希望的寥寥几门防空火炮,防御非常薄弱。
在马塔潘角夜战之后,亚基诺强烈抱怨;尽管他在海上向东挺进的前夕取得了空军的承诺,但在战斗中,却没有任何意大利和德国的飞机自陆地机场起飞支援他们。他评论英国方面时,总是很羡慕坎宁安海军上将享有不止一方面的权威,也很羡慕英国海军和空军指挥方面的合作。英国空军能够从希腊和克里特岛上的机场起飞发起轰炸进行侦察。再与意大利空军和海军之间实际存在的争吵相比,英国拥有的上述诸因素就更显得令人赞叹了。他们的海军被指责具有一种海军人员自己觉察不出来的特性,即排他性。墨索里尼听信了空军方面的意见,支持他们想在陆军和海军之间独立存在(在德国也是这种情形)的愿望,空军也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在绪奈达杯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引以为荣,并据以飞扬跋扈。对亚基诺来说,不幸的是,因为空军在陆海军之间独立存在,使他们对海军方面的需求缺乏理解;我们英国海军自己的航空兵部队,在当时对哪怕是最重的、防护最好的战列舰都构成了威胁,变成了威力极大、效果显著的武器。意水利空军的独立存在,并未使其将空投鱼雷技术发展到与英国人相媲美的程度。
然而从后面的表中可以看出,意大利人1941年的海军机器与他们的英国对手相比,也是非常有利的。还不要忘记,意大利空军力量的总和在各方面是远远超过英国当时在地中海能聚集的空中力量的。
(b)意大利飞机和英国海军航空兵飞机的有关性能
下表里的数字仅是近似值,这些数字必然要随着负载、附加油箱、达到的高度、选择的航速,以及风和气候的变化而明显的不同。 | ||||||||||||||||||||||||||||||
|
||||||||||||||||||||||||||||||
|
(c)1941年德国部署在地中海的飞机性能
主要是容克斯88型轰炸机和侦察机,以及美塞什密特109战斗机,总数迅速增加为大约200架。其性能与相似类型的意大利飞机大体相同。
九、荣誉与奖励
要列出一张专为一次特别的战斗或战役颁发的勋章荣誉表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些荣誉和勋章通常是为表彰一系列的突出表现和英雄行为而设置的。因而下述表册中的勋章和奖励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被认为,不仅仅是为表彰马塔潘角海战中的表现,而且也是表彰在地中海度过的那些紧张的战斗岁月里一贯的英雄行为。坎宁安的巴斯大十字勋章和普里德姆-威佩尔的巴斯上级爵士称号已经在有关马塔潘角海战主要人物的附录中提到了,此处就不再罗列了。
“可畏”号
殊勋金十字勋章
皇家海军少校 W.H.G.桑特
皇家海军少校 J.戴利埃尔-斯特德(追赠)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上尉 A.H.艾布拉姆斯
皇家海军上尉 J.M.布鲁恩
皇家海军上尉 R.H.库克(追赠)
皇家海军上尉 J.A.J.史密斯·香德
皇家海军上尉 A.S.惠特沃斯
皇家海军上尉 M.G.哈沃斯
皇家海军上尉 G.M.T.奥斯本
皇家海军上尉 H.E,H.佩因
皇家海军中尉 G.P.C.威廉斯
皇家海军中尉 J.R.帕利什
大英帝国勋章
皇家海军中校 C.G.汤姆森(海岸联络)
殊勋奖章
军 士 F.科斯顿
军 士 A.W.西奥博尔德
军 士 G.L.布伦克豪恩(追赠}
军 士 J.T.蒙塔古
代理着陆军士 A.W.T.霍格
提名表彰
舰长 A.W.La.T.比塞特上校
空勤军官8名;空勤士兵3人;
空军地勤人员6名,其他18人;共36人。
“厌战”号
殊勋金十字勋章
皇家海军中校 G.巴纳德
珠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上尉 A.S.博尔特
皇家海军上尉 V.C.贝格
皇家海军炮火指挥长 G.E.艾伦
殊勋奖章
文书官 E.J.弗里斯顿
下 士 C.G.M.法劳
军 士 W.J.M.史密斯
二等兵 J.K.杰克逊
三等兵 A.G.盖尔斯
二等兵 E.L.霍斯金斯
提名表彰
J.H.埃德尔斯顿准将;舰长D.B.费希尔;空勤士兵2名;其他15名,共19人。
“巴勒姆”号
殊勋金十字章
皇家海军轮机中校 E.J.帕里什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少校 J.R.罗伯茨-韦斯特
皇家海军轮机炮长 W.G.爱德华兹
殊勋奖章
上 士 R.T.布朗
上 士 J.H.霍华德
无线电军士 J.C.奥蒙德罗伊德
司炉长 H.柯蒂斯
提名表彰
舰长 O.C.库克上校,其他14人,共15人。
“勇士”号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少校 J.H.昂温
皇家海军炮长 C.W.波特
殊勋奖章
上 士 F.S.马斯顿
二等兵 A.布兰尼
二等兵 H.G,霍姆斯
提名表彰
舰长 C.E.摩根上校;海军候补生菲利普王子;其他13人,共15人。
“奥赖恩”号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中校 T.C.T.温
皇家海军中校 G.P.U.莫里斯
皇家海军轮机中校 H.F.阿特金斯
殊勋奖章
报务员 D.奥里根
三等兵 A.B.克雷格
提名表彰
舰长 O.R.巴克上校;其他5人,共6人。
“格洛斯特”号
殊勋金十字勋章
舰长 H.A.罗利上校
皇家海军轮机中校 H.C.布朗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机炮)少校 R.J.罗伯逊
皇家海军(导航)少校 R.A.F.辛普
皇家海军无线电工程师 J.W.科斯特洛
殊勋奖章
机轮控制军士 W.H.沃尔德伦
报务军士 P.A.M.韦尔奇
一等兵 W.F.A.鲍根
提名表彰
4人
“浩劫”号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上尉 G.R.G.沃特金斯
皇家海军上尉 J.B.伯菲尔德
皇家海军鱼雷射击指挥长 C.W.丹尼尔斯
殊勋奖章
军 士 J.J.艾斯丹
一等兵 A.J.瑟里奇
提名表彰
2人
“斯图亚特”号
殊勋金十字勋章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舰长H.M.L.沃勒
殊勋十字章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少校 R.C.罗宾逊
殊勋奖章
军 士 H.G.坎贝尔
军械主级机师 M.L.古德温
提名表彰
4人
“佩思”号
殊勋金十字勋章
皇家海军(轮机)中校 R.格雷
提名表彰
舰长 P.W.鲍耶-史密斯
“急火”号
殊勋十字章
(轮机)上尉 D.A.威廉斯
殊勋奖章
司炉军士 J.克罗斯利
提名表彰
皇家海军少校 L.R.K.蒂里特
“冬青”号
殊勋奖章
司炉长 T.H.哈拉迪斯
提名表彰
舰长 H.St.L.尼科尔森
“猎狗”号
提名表彰
海军中校 W.R.马歇尔-阿迪恩
“贾维斯”号
提名表彰
舰长 P.J.麦克
“阿贾克斯”号
提名表彰
舰长 E.D.B.麦克阿瑟
815中队
殊勋金十字勋章
皇家海军上尉 E.M.A.托伦斯-斯彭斯
殊勋十字章
皇家海军上尉 A.W.F.萨顿
皇家海军上尉 L.J.基格尔
其他不知名的奖获者:
殊勋金十字勋章 9人
殊勋十字章 30人
大英帝国勋章 1人
殊勋奖章 29人
提名表彰 107人
十、马塔潘角海战中的主要人物
(a)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
圣殿骑士、巴斯大十字勋章获得者、功绩勋章获得者、殊勋金十字勋章获得者、因德霍普子爵、海军元帅坎宁安,即安德鲁·布朗·坎宁安生于1883年,1897年进入“大不列颠”号受训;1915年荣获殊勋金十字勋章;1919年荣获彩色殊勋带殊勋金十字勋章;1920年第二次获得彩色殊勋带殊勋金十字勋章;1939年获得巴斯上级爵士称号;1939-1942年任地中海舰队司令;1941年荣获巴斯大十字勋章;1942年任北非盟军海军远征军总司令,并被授予准男爵爵位;1943年晋升为海军元帅,并任英国海军大臣;1945年获圣殿骑士称号,并进入上院;1946年荣获功绩勋章,并升到子爵爵位,死于1968年,巴斯大十字勋章是他在马塔潘角海战后取得的。
(b)舰队副司令
巴斯上级爵士、维多利亚上级勋爵士,海军上将普里德姆-威佩尔生于1885年;1901年进入“大不列颠”号,1929年荣获维多利亚上级勋爵士称号;1941年荣获巴斯上级勋爵士称号,1944年晋升为海军上将,1945年-1947年在普利茅斯任舰队司令;死于1952年。巴斯上级勋爵士称号是他在马塔潘角海战后取得的。
(c)意大利舰队司令
海军上将安吉洛·亚基诺生于1890年,1931-1934年任意大利驻伦敦大使馆海军武官;1940年晋升为海军上将,1940年-1943年任意大利舰队司令;现住在罗马。他所学的专业领域是炮术,是著名的炮术专家。他当机立断的能力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深受所有部下爱戴的指挥者。
(d)结论
海军元帅坎宁安子爵无疑是现代最伟大的水兵之一。“沉没、着火、毁掉,三者都不允许发生”,“海军建造一艘舰艇需要三年,改造一种传统惯例就得三百年”。他的这些名言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也颇带有一些十八世纪极盛时期的口吻。他这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时刻,作为马塔潘角海战中产生的情绪的必然续篇,在1943年9月11日意大利舰队投降后它发给英国海军部的一份历史性电报中或许得到了总结:
“高兴地报告阁下们:意大利舰队在马耳他要塞炮火的轰击下已经停止战斗了。”
马塔潘角海战是历史性的,这样说的理由已经在本书的前言中叙述过了。1960年作者完成这部海战历史的较早版本时,曾收到了坎宁安勋爵的一封亲笔信。作者认为,这封信应该抄录在这里,以最后完结这整个故事,以增加这个故事的价值。
1960年6月27日
“我已经通读了你对马塔潘角海战的描述。当然,你的描述是很准确的,很有趣的,尤其是你对空中作战行动的描述更为出色。无疑,你从各个人的经历中引述的语句更增添了这种描述的趣味。实际上我又把你的书转给了安森,让他读读有关马塔潘角战役的叙述,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优秀的海员——达德利·庞德某种程度上象安森,只是前者较后者更出色。
在另一张纸上,我为了使其更准确,提出了几点看法。
你最忠实的朋友
因德霍普·坎宁安
|
坎宁安勋爵在他后来的信件中进一步作了评论。1960年7月9日他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当然可以把我的评论载入你的书……虽然我认为这没有多大价值。”1961年2月23日说:“我认为,广大公众变得有一点厌倦——我就厌倦了,不愿再读将军们的战争回忆录了!”
海军上将亚基诺也认为这本书“很有趣”,并进行了下列值得在此加以记述的评论。关于他的舰队进一步出现在地中海的问题,他1961年3月20日写道:
“马塔潘角海战之后,我和我的舰队至少进行3次舰队行动,即1941年12月17日、1942年3月23日和1942年6月中旬。”
然而意大利舰队这几次都没有走到比锡尔特湾的经度更靠东的地方。虽然他们打沉了许多英国运输船只,但他们自己损失了舰艇,他们也没有完全切断英国的东西方运输线。正象坎宁安在上面暗示的那样,英国人正是放了烟幕,并在烟幕掩护下对较大的敌舰发动了鱼雷攻击,才多次逼使意大利人撤退到更安全的水域里去的。
亚基诺又写道:
“这次战役一向被我们称为‘加尔多斯战役’。至于这期间坎宁安所处的‘装备质劣势’,你就不认为他的3艘战列舰要比1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强出好多吗?”
要是有人认为“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速度比英国战列舰快得多,大炮射程比英国战列舰远得多,就能使之在英舰炮火射程之外安全地实施机动动作,那么回答是“否”。但如果“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把航速减低到20节,回答才是肯定的。亚基诺说:
“你就不认为在夜间遭遇时(这并不是真正的战斗),同样一些战列舰要远远优于我们可怜的巡洋舰‘扎拉’号和‘阜姆’号吗?”
不容置疑,“是的”,是要远远优于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