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约翰·科斯特洛·英国
出自————《太平洋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席卷太平洋以来,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那些巨大战役的规模世所罕见,描写这些战役的著作卷帙浩繁。然而,许许多多的这类著作——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的不朽学术研究,到《生活》杂志的罗伯特·谢罗德那样的军事记者所写的栩栩如生的报道,以及威廉· 曼彻斯特最近撰写的动人的回忆录——没有一本试图全面追溯人类这场最伟大斗争的根源并去叙述它的历程。
这正是本书所要达到的目的:用一次连贯的叙述,介绍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这段历史终于导致美国、大不列颠和其他同盟国在那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同日本发生了致命的冲突。随后发生了一场战争,战场遍及地球三分之一的表面,本书力求简要叙述这场战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活动。中国、马来亚、缅甸、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上发生的战斗,被视作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几个组成部分,尽管盟军之间发生过深刻的分歧,这场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本书回顾了日本的进攻在最初获得了令人瞠目的胜利之后,如何在澳大利亚的边境受到阻挠;回顾了后来在中途岛所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这次胜利使实力日增的美国海军得以发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从而使美军穿过遍及太平洋的踏脚岛屿直捣日本本土。
“人类历史,”H·G·韦尔斯在一九二○年写道,“越来越成为教育和浩劫之间的竞赛。”最能显示这个观察的睿智的,莫过于对引起太平洋战争的种种历史力量来作一番研究和探讨。太平洋战争是以长崎、广岛上空腾起令人作呕的蘑菇云而宣告结束的。今天,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导弹随时都可以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整个世界仍然生活在最终的大规模核屠杀的恐怖之中。保持这种远远超过需要的核屠杀力量的微妙平衡,成了超级大国双方决心避免遭受对方核突袭的堂皇借口。
然而,甚至对于和我年龄相仿,只能隐隐约约地记得德国的空袭,和以电台宣布对日作战取得胜利而宣告结束的那场战争的某些人来说,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四十岁以下的人,把珍珠港、薪加坡和科雷吉多尔发生的悲剧,看作是由于在朝鲜和越南发生的更近的战争而显得相当遥远的“近代史”上的一个模模糊糊的阶段。重要的不仅在于这些战争是由一个仍在演变的历史进程所引起的,而且在于它们发生在世界第一大洋的边缘地区——一个抚育着世界上多半人口和蕴藏着宝贵自然资源的地区。在一个多世纪里,地球的这一地区一直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大不列颠和美国同俄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后来又同新兴的工业大国日本争夺在华商业和军事优势。随着欧洲影响的日渐衰落,象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约翰·F·肯尼迪这样一些美国领导人,奉行一项与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强国一致行动,以便使太平洋边缘地区——首先是中国——的广大市场永远向西方开放的政策。日本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这个力量均势中的关键因素。
要想了解太平洋战争的规模和起因,必须回顾这场战争在十八世纪的根源。为了本书叙述方便,回顾这样一些纷繁复杂的事变,势必需要概括介绍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历史,以便把引起这场战争的那一部分力量突出出来。何况,作战区域如此广阔——美国士兵同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和荷兰的士兵并肩作战,因此在叙述时也要有所侧重。美国跨过太平洋发动的大规模强攻,实际上导致了日本的垮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必须重视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旷日持久的战斗,因为这个战区对同盟国的总体战略发挥着强大的持续的影响。虽然这个战区被承认是“次要”战区,它的结局却导致亚洲力量的全面重新组合,这反过来又引起了朝鲜和印度支那战争。
在对国际竞争和军事历程作全面有趣的介绍的时候,我相信我的连贯的叙述并没有作过多的删节和压缩。《太平洋战争》一书,是在我得天独厚地在得了一些最新材料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这些材料只是最近才可得到并提供给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和伦敦公共档案馆的。在收集材料的最后阶段,我可以查阅五十多万份文件,这是即将对研究工作者开放的国家安全局大量档案当中的第一批档案。学者们需要许多年才能逐一挑选和评价这么多的资料。关于情报战争中逐日的成功和失败的秘密记录,毫无疑问将改变许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既定看法。
我既得天独厚,又必须小心谨慎,因为我是第一批挖掘迄今为止一直保密的这批档案的人员之一,我在对于这两点表示欣赏的同时,却也能够在修改稿中加进重要的新证据。我把我同著名历史学家就这些令人神往的珍贵材料进行讨论后得出的最令人吃惊的结论,放在本书末“行动之后的报告”那一章里。这一章披露了罗斯福和丘吉尔如何输掉了一场令人吃惊的赌博:他们两人认为,一九四一年夏末,以菲律宾为基地的美国战略轰炸攻势,外加迅速开往远东的英国军舰,就可以吓得日本不敢开战。现在可以看出,这个虽然经过斟酌,最后还是出了纰漏的战略——为了守住菲律宾而修改二十年来一直执行的防守计划——可能就是产生珍珠港灾难的主要原因。
《太平洋战争》一书还破天荒第一次介绍了美国密码破译人员如何发现日本进攻中途岛的秘密计划,介绍了“尤尔特拉”和“魔术”行动小组的情报如何使麦克阿瑟将军得以胜利重返菲律宾,使英军最终引人注目地重新征服了缅甸。令人惊讶的新证据展现在读者面前,揭示了同盟国军事领导人对于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夏天的绝望的军事困境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这些新情报必然使人们对同盟国投放两个原子弹的决定是否正确产生了新的怀疑。
把《太平洋战争》一书奉献给读者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通过阅读新的文件,可以洞察军事领导人取得的成功和犯下的错误,而且也是为了记录那些征战沙场、死伤万千地“贡献出了最后力量”的男男女女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英勇精神。本书还叙述了技术和组织工作的辉煌胜利。尽管这些技术令人可悲地被用来进行破坏,它们却对战后的世界提供了新的推动力量。我力求全面介绍这些纷繁复杂的力量,我希望自己所作的这个尝试,不仅能使至今仍然能够铭记他们亲身经历的那些岁月的读者,而且也使那些事件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历史和过往的神话的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太平洋战争。我还希望,这本书将激励许多人亲自去寻找数以百计的优秀著作当中的部分著作,在准备这部全面概括的历史著作的过程中,这些优秀著作对于我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我写作《太平洋战争》一书的最后一个目的,是向读者展示国与国之间武装冲突的浩劫所付出的惊人代价。本书只能算作一个不太完美的表示,姑且用它来纪念在东西方的那场冲突中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但愿他们所作的牺牲没有白费,但愿这部著作能对我们大家的觉醒作出小小的贡献。博爱在同浩劫的竞赛中必然取胜。绝不能让后代人在对战争进行另一次悲剧性的探讨中,再度提出“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约翰·科斯特洛
一九八一年七月于伦敦和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