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突尼斯·第二十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抢占突尼斯·第二十二

抢占突尼斯·第二十二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向突尼斯和比塞大进军,是以海上行动开始的,但路程极短——目标是阿尔及尔以东约一百英里、离比塞大只有二十五英里的贝贾亚港(Bougie)。这是个缩小了的计划;原来的计划是预期法国会立即给予全面合作,规定用伞兵部队和海运袭击队在11月11日、12日和13日,一连三天占领    波尼、比塞大和突尼斯的机场,而在阿尔及尔登陆部队的一支海上后备队则要开去占领贝贾亚港和那个前进基地四十英里外的季杰利(Djidjelli)机场。但是,在阿尔及尔登陆后,情况捉摸不定,这个计划被认为风险太大,路程较远的行动就都放弃了,而决定改在9日占领贝贾亚和那个机场,然后急调一支部队前往突尼斯边界附近的苏克阿赫腊斯(Souk Ahras)铁路末站,同时用另一支海运和空降部队占领波尼。

   10日傍晚,两支掩护周密的护航队,从阿尔及尔启航,载着英军第七十八师(陆军少将维维安·伊夫利(Major-General Vyvyan Evelegh))的第三十六先遣加强旅以及供应这次远征的各种补给。第二天清晨到达贝贾亚港外的海面,但没有及时在附近波涛澎湃的海滩登陆,因为害怕法军迎战——虽然事后证明却是迎接。由于浪大,原定在季杰利附近登陆的计划放弃了,也没有及时占领机场,用战斗机保护护航队,因此有好几艘船只在敌机空袭时炸毁。机场直到两天后才占领。12日清晨一支袭击队潜入波尼港,一支伞兵分遣队降落在机场上,都受到当地法军的欢迎。

   到13日,在贝贾亚的加强旅向前推进的同时,第七十八师的其他部队从阿尔及尔循陆路进军,急随其后的是赫尔上校(Colonel R. A. Hull)率领的“尖刀队”(Blade Force);这是刚刚登陆的一支装甲纵队,由第十七到第二十一“长矛队”(Lancers)及其附属部队组成,是第六装甲师的先头部队 [ 注:在第十七到第二十一“长矛队”以及这个师的其他装甲联队中,每一连的两个排都配备有新式的、快速的十字军Ⅲ型(Crusader Ⅲ)坦克,装有能发射强火力的六磅炮弹的炮,而另外两个排则配备有瓦伦丁坦克,装有两磅炮弹的炮,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可靠得多,装甲也较厚。 ] 。为了铺平道路,计划在15日由一个英国伞兵营在突尼斯边界内、离突尼斯城八十英里的苏克阿尔巴(Souk El Arba)提前降落,一个美国伞兵营则在特贝萨(Tebessa)附近降落,以掩护南侧,并占领那里的一个前进机场。美国伞兵营按计划如期降落,隔两天后,在拉夫上校(Colonel E. D. Raff)指挥下,向东南突进八十英里,占领离加贝斯湾和通的黎波里的咽喉要道仅仅七十英里的加夫萨(Gafsa)机场。英国空降营,由于天气条件,耽搁一天降落,但是先头地面部队却来得神速,在16日也赶到苏克阿尔巴。到那时,沿着滨海公路进军的另一支纵队,也到达通向比塞大途中的突尼斯小港塔巴尔卡(Tabarka)。

   第二天,即17日,安德森将军命令第七十八师在前方集结完毕后,再“向突尼斯进军,消灭轴心国部队”。这样停兵集结。尽管可取,其实是不幸的,因为迄今为止开到的轴心国部队兵力薄弱,只有一个不足额的伞兵团,其中两营驻在突尼斯,是11日从意大利飞来的,还有两营驻在比塞大,一个是伞降工兵营,一个是步兵营。16日,内林将军——在阿拉姆哈勒法一战中受了重伤、刚正治愈的前德国非洲军司令,只带一个参谋来指挥这个称为“第九十军”的约三千人的核心部队。甚至到月底,也只有一师兵力。

   德军不等集结,就迅即西进,以那股敢打敢冲的猛劲掩盖其虚弱。突尼斯的法国部队虽然人数多得多,但是为了避免同盟军增援到达前过早交锋。先行撤退了。17日,一个德国伞兵营(大约只有三百人),在克诺赫上尉(Captain Knoche)率领下。沿着突尼斯-阿尔及尔公路推进,驻扎在那里的法国部队撤退到突尼斯以西三十五英里的迈杰兹巴卜(Medjez El Bab)的公路中心,以及迈杰尔达(Medjerda)河上的重要公路桥。18日晚,法军在那里得到尖刀队小队的增援,包括一个英国伞兵营和一个美国野战炮兵营。(第十七到第二十一“长矛队”及其坦克尚未到达;先头连在18日到达苏克阿尔巴,但没有派遣前来。)

   凌晨4时,一位德国使节在那里召见突尼斯的法军司令官巴雷将军(General Barré),把内林的最后通牒交给他,要求法军撤至突尼斯边界附近一线。巴雷试图谈判,不过德军懂得这只是争取时间,何况,侦察队一清早就发现同盟军的踪迹。因此,在上午9时,他们中止谈判,一刻钟后就开火了。过了一个半小时,德国俯冲轰炸机出场,以增加恫吓的压力。德机轰炸几次,守方军心极度动摇,其后,德军伞兵又发动两次小规模的地面进攻,那种凶猛的势头给对方造成错觉,还以为德军力量非常强大。法军司令官都认为再也守不下去,除非有更多的援军开来营救——而安德森将军的指示,规定同盟军在为实现进军突尼斯计划而集结完毕之前,不准给予这样的援助。

   黄昏以后,克诺赫上尉派出几个小队泅水过河,这些小队装作兵力一阵多似一阵的佯攻,是卓有成效的。同盟军没有把桥破坏,就撤出了。午夜前不久,当地英军司令官把法军司令官请到指挥所,坚决主张法军应立即撤退到八英里外的高地上一个更安全的阵地去。法军撤退了;德军占领了迈杰兹巴卜。德军凭敢打敢冲的猛劲,只动用手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组成的小分队就取得如此战果,这是采用疑兵战术取胜的一个惊人事例。

   再往北,由维切格少校(Major Witzig)率领的伞降工兵营,带着几辆坦克,已从比塞大沿着滨海公路向西推进,在阿比奥德山(Jebel Abiod)碰上第三十六步兵加强旅的先头营,第六皇家西肯特军(Royal West Kents) [ cdhyy注:钮译本:也就是第六皇家西肯特营。 ] 。虽然德军击溃部分先头营,但是这个先头营仍旧坚守到步兵加强旅的其余部队前来救应。

   与此同时,德军派往南方的几股小队已占领通的黎波里路上的苏萨(Sousse)、斯法克斯(Sfax)和加贝斯等重镇。大约五十名空降伞兵吓得法国守军撤出加贝斯。20日,从的黎波里开来两营意大利援军,正好赶上击退美国拉夫上校的伞兵对加贝斯的进击。22日,一小支德军装甲纵队把斯贝特拉(Sbeitla)中心交叉路口的法军赶走,并在返回突尼斯前,留下一支意大利分遣队在那里驻守,但这支意军立即被拉夫伞兵营的另一个分遣队逐走。

   尽管如此,内林的基干部队不但守住突尼斯和比塞大两地的桥头堡,而且把这两个桥头堡扩展为一个包括突尼斯北半部大部分地区的偌大桥头堡。

   安德森部署的夺取突尼斯的攻势,直到25日方才展开。在那段间歇内,兵力薄弱的德军已增加两倍,虽则其近战兵力只有两个小伞兵团(各有两个营),一个伞降工兵营,三个编有义务兵的步兵营,以及一个装甲营(第一百九十营)的两个连,配备有三十辆坦克。其中包括若干装有七十五毫米长筒炮的新式样装甲Ⅳ型坦克,这倒是一大笔财产。所以,轴心国和同盟国兵力之间的极大悬殊,因安德森长期停留在突尼斯边界附近完成集结任务而大为缩小。

   安德森在21日对他的兵力是否大得足以达到这一目标也表示怀疑了。因此,又有一些美国队伍,遵照艾森豪威尔的命令,赶来增援,特别是第一装甲师的B装甲战斗群(Combat Command B),远迢迢从七百英里外的奥兰开来——轮动车辆和半履带式车辆走公路,坦克则用火车运来。 [ 注:在大战这一时期,美国装甲师包括两个装甲团,各有一个轻型装甲营和四个中型装甲营;一个装甲步兵团,由三个营组成;还有三个装甲野战炮兵营。按其编制,共有三百九十辆坦克——一百五十八辆轻坦克和二百三十二辆中型坦克。在作战时,分成A和B两个装甲战斗群,后来又加了一个装甲战斗群。 ] 可是,在战斗开始时,只有部分及时赶到。 [ 钮译注:在原书中有三种临时的编组,即“Team”、“Group”、“Command”。第一种是美军所用,以一个团为基干,再加上其他单位;第二种是英军所惯用,以一个旅为基干;第三种为美军装甲师所独有。一般统称为“战斗群”。 ]

   同盟军分三路进攻:左路是第三十六步兵加强旅,靠近海边推进;中路是庞大得多的尖刀队;右路是第十一步兵加强旅,沿着主要公路前进——每一路都有美国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支援。

   在丘陵起伏的滨海公路的左路,迟了一天开始,头两天只是小心地一天推进六英里——维切格的小小伞降工兵营先行撤退了。28日又推进一倍路,但是在吉夫纳车站附近山口中了维切格的伏击,先头营受了重创。30日,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未能突破敌军加强的防线,后来就放弃进攻。这次败退又导致一支英美混合袭击队水陆两栖行动的失败;第二天清晨,英美混合袭击队在吉夫纳(Djefna)以北的海岸登陆,并封锁马特尔(Mateur)以东的后方公路,但因不见援军开到,补给日益减少,三天后又被迫撤退。

   中路的进攻部队是尖刀队;由于加进一个美国轻坦克营(第一装甲团第一营,配备有斯图尔特坦克),尖刀队实力进一步加强,因此当时已拥有一百多辆坦克。25日,中路在突破一支轴心国小分遣队所把守的警戒线后,挺进了三十英里,到达乔伊吉(Chouigui)山口。第二天早晨却遭到德军分遣队阻击;这支分遣队是一支配备有十辆坦克的装甲连,后随两个步兵连,从马特尔向南出击。这十辆坦克,有八辆被击毁,大都是美国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打掉的。可是,在形成这翼侧威胁时损失这八辆坦克,却使英国高级统帅部中断尖刀队的冲击,而把这支部队分来掩护右路的翼侧。

   双方部队都在“战雾”中摸索,但在这一紧要关头,同盟军如此谨慎从事,比之德军敢打敢冲的猛劲,反而显得愚蠢——特别是因为上一天下午尖刀队的一小支分遣队曾无意中使德军高级统帅部惊慌失措。当时赫尔命令美国轻坦克营的指挥约翰·沃特斯中校(John K. Waters)去侦察特布巴(Tebourba)和吉德达(Djedeida)附近的迈杰尔达河上各条桥梁。鲁道夫·巴洛少校(Major Rudolph Barlow)指挥的C连被派去执行这项任务,就这样碰巧开到新近才使用的吉德达机场的边缘。巴洛一见机会,就抓住不放。用十七辆坦克冲进机场,大约击毁二十架飞机——报告中夸大为四十架。这一纵深突破,在送给内林的报告中也被夸大了,内林大为震惊。就撤走部队,去近距离守卫突尼斯了。

   在主要公路上的同盟军右路,进攻迈杰兹巴卜 [ 注:据守迈杰兹巴卜的,是一个德军伞兵营和一个意军反坦克连,有两门八十八毫米大炮,另外还有支援,即第一百九十装甲营的一个连,配备有十七辆坦克。 ] 时,一开始就受到阻击;经过几次小规模的反击后,就溃退下来。但是,25日入夜后,内林因吉德达遭袭击而起恐慌,他担心守军在同盟军重新进攻时被打垮,命令守军撤退。同盟军纵队跟踪前进了二十英里,在27日凌晨占领特布巴。可是。第二天,同盟军推进短短一段路程后,在离突尼斯十二英里的吉德达,猝然遭到一个混合营群的阻击。29日重新猛攻,又被击退。于是伊夫利将军建议停战,直至更多的援军开到并得到更近地方的战斗机保护,以抵挡德国俯冲轰炸机。德国俯冲轰炸机是越来越困扰同盟军,使他们神经紧张不堪。

   这个建议,安德森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了。那两天,艾森豪威尔正在前方地域视察,美国军官碰到他,“总要埋怨说:‘我们的鬼空军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只看见德机?’”他在回忆录中说:“沿途的谈话无不异乎寻常地夸大”如何受到损失,甚至还听得到这样的论调吐露悲音:“我们的部队非撤退不可;在这种条件下,人是活不下去的。” [ 注:艾森豪威尔:《远征欧陆》,120页。 ]

   与此同时,也在突尼斯视察的德国陆军元帅凯塞林却责备内林过分谨慎和只守不攻。无论是同盟军兵力大得多的论点,还是同盟军轰炸机场而严重阻遏轴心国援军源源开入的事实,他一概置之不顾。他一边批评撤出迈杰兹巴卜的决定,一边命令内林收复失地,至少要到特布巴为止。因此,德军在12月1日用三个装甲连 [ 注:第十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刚刚开到突尼斯,其中包括一个新编装甲营的两个连——配备有三十二辆装甲Ⅲ型坦克和二辆新式样装甲Ⅳ型坦克。这两个连立即用来和早先开到的装甲营的一个连一道进行反击。 ] 发动反攻,配备有约四十辆坦克和三、两个接应部队,包括一个有三门炮的野战炮兵连和两个反坦克连。反攻不是针对进攻过吉德达的部队,而是从北面攻打在翼侧的乔伊吉山口,意图绕到特布巴附近,攻打其后尾。德军分成两个向心纵队,首先袭击尖刀队;尖刀队在翼侧担任掩护任务,因四下散开,其中一部分便被德军歼灭。后来,在当天下午,德军向特布巴推进,但在到达目的地并横拦主要公路之前,却为炮击和轰炸所阻。

   德军不断进逼的压力,对这条运输线的近距离威胁大得无比,因此同盟军在吉德达的先头突击部队只得后撤至更靠近特布巴的阵地。3日,压力大到使人窒息的地步,内林又把近在手边的其他一切德军分遣队调来,只留极少数人在突尼斯市内守卫,所以压力集中在一点。那天晚上,同盟军的先头突击部队被迫撤出特布巴,好容易才逃出来——沿着河岸一条泥泞小道逃走,结果放弃了许多装备和交通工具。德军在反击中俘获一千多人,他们的“猎获物”还包括五十多辆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德军新到的增援包括五辆五十六吨重的新虎式(Tiger)坦克,各装有一门八十八毫米长筒炮。这种怪物是“秘密武器”;希特勒决定派几辆到突尼斯来做实战试验,在这次夺取特布巴一战中,其中两辆配属吉德达步兵战斗群。

   在其后日子里,同盟军司令官打算兵力增加后早日发动新攻势。但因内林提早行动以扩大战果,这个希望不久就小了。当时内林打算使用他的小小装甲部队,从迈杰尔达河以南展开大包抄行动去收复迈杰兹巴卜。美国第一装甲师的B装甲战斗群刚在那里展开阵势,既是为了重新进攻,又是为了和英军隔开,好作为一个整体来作战。一支前卫分遣队驻在特布巴西南的一块俯瞰更南面平原的高地——盖萨山(Jebel El Guessa)。德军初试翼侧包抄行动,在12月6日一早就进攻这个观察点,并击败仓卒溃退的守军。同盟军虽已派出援军,但动身慢了,到达现场,遭到重大伤亡而被击退。

   由于德军这次新的进攻和威胁,刚到达的英国第五军司令奥尔弗里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Allfrey)命令部队后撤到迈杰尔达河以北,从特布巴附近的阵地退到靠近迈杰兹巴卜的二九○高地(英军曾称之为“久留山”(Longstop Hill))附近的阵地。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再后撤到迈杰兹巴卜以西一线。这个建议得到安德森同意,却为艾森豪威尔驳回。然而,英军还是撤出了久留山。

   艾森豪威尔在7日写给他的朋友汉迪将军(General Handy)的一信中说:“我认为,描绘我们以往所有军事行动的最好办法,就是说明这一切军事行动都违背所有公认的军事原则,同军事教材中规定的一切作战和后勤方法都格格不入,在今后二十五年中,利文沃思军校和军事学院 [ 译者注:两校均系美国培养指挥人员与参谋人员的军事学校。 ] 的所有班级也都会予以全盘否定。”

   12月10日,德军用一支配备有三十辆中型坦克和二辆虎式坦克的部队重新开始翼侧冲击,但不到迈杰兹巴卜二英里,却为一个部署得当的法国炮兵连所阻击。德军想离开公路进行包抄,一时陷入泥沼,接着又因后尾受到美军B装甲战斗群的一支分遣队的威胁,只得撤退。可是,后来却间接而意外地获得成功:当时天色已黑,B装甲战斗群从其暴露阵地开始撤退,慌乱不堪,一听到虚报德军威胁的谣言,便背道而行,沿着迈杰尔达河附近的一条泥泞小道掉头,有不少残余坦克和其他车辆陷在那里动弹不得,就全部放弃。这场灾祸使同盟军早日向突尼斯重新进军的前景暂时暗淡下来,而且还渺茫得很。当时美军B装甲战斗群只有四十四辆坦克可投入战斗,简直不到满员的四分之一。德军的两次反击,在打乱同盟军的计划和前景方面是大有成效的。

   这期间,希特勒派于尔根·阿尼姆大帅(Colonel-General Jurgen von Arnim) [ cdhyy注:钮版称上将 ] 来担任当时已称为第五装甲集团军的轴心国部队的最高司令官。他在9日接替内林的职务,并在更多援军开到后,着手把突尼斯和比塞大包括在内的两个环形阵地扩大为一个总桥头堡,用一百英里长的一连串防卫哨所联接起来,从比塞大以西约二十英里的海岸延伸到东海岸的昂菲达维尔(Enfidaville)。共分三个防区:北区由临时拼凑的布罗伊希师(Division von Broich)(以司令官的名字命名)防守;中区(从乔伊吉以西到蓬杜法赫(Pont-du-Fahs)过去一点)由逐次开到的第十装甲师防守;南区由意军苏佩尔加师(Superga Division)防守。据同盟军情报部门估计,轴心国部队在12月中旬大约有二万五千名战斗人员和一万名后勤人员,还有八十辆坦克——这一估计是过分的。同盟军中有战斗力的战斗人员近四万人——英军约两万人,美军一万二千人,法军七千人——其总兵力要大得多,因其后勤部门更是机构臃肿。

   多少是因为天气恶劣的缘故,集结耽搁了下来,这样安德森就把重新进攻的日期推迟了。但是,在16日,他决定于24日发动进攻,以便步兵趁月圆时进行夜袭。这一任务交给英军第七十八师、第六装甲师,协同部分美军第一步兵师一起执行。

   为了取得余地展开阵势,初袭的目标,一是收复久留山,一是重占通往特布巴更北面一线的四六六高地。由于天气恶劣,这两场进攻都成了混战,又发展成为长期拉锯战,因此主攻不得不延期。到25日,德军原来的阵地已全部收复——这就势必将“久留山”改名为“圣诞山”(Christmas Hill)了。

   在圣诞前夜,由于上述挫折,再加倾盆大雨,下得战场成为一片沼泽,艾森豪威尔和安德森早已无可奈何地决定放弃进攻计划。同盟军在“抢占突尼斯”中失败了。

   然而,命运作弄人,这次虽遭失败,结果反而带来空前的鸿福。因为没有这样的一场失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勇气派出很多援军源源不断开进突尼斯,将防卫那桥头堡的兵力增至二十五万人以上——他们不得不背临敌人占优势的大海作战,一旦失败,就会成瓮中之鳖。5月间,轴心国部队终于打垮时,他们在欧洲南部几乎不剩一兵一卒,因此,同盟军接着在7月入侵西西里岛,就易如反掌。要不是同盟军在12月失败,因而得到那一大批“猎获物”,那末同盟军重入欧洲就大有可能被击退。丘吉尔喜欢称为“软下腹”(soft under-belly)的地方,山岭起伏,对入侵军来说,是极其险恶的硬地,只有无一守军,那里才会成为软地。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