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中的英国——1940年·第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觉醒中的英国——1940年·第二

觉醒中的英国——1940年·第二

作者:约翰·威克斯 ·英国

出自————《反坦克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如若问及任何一种坦克,“它的最大弱点是什么?”答案将永远是,“车内乘员的士气。”

—— 国民警卫队讲义(1940年)

   当英国远征军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第二次扬帆远航前往法国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曾经预见到,如果在英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一场步兵    对坦克的战斗的话,仅由“伯义斯”反坦克枪和发射2 lb(0.9kg)重炮弹的火炮所提供的软弱防卫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当时确实曾有少数这种预言家的话,那么,他们显然也是足够机敏的,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诉诸于世。那时,在充满着爱国激情的报刊杂志上,到处都登载有“新式致命反坦克火炮”的文章和照片,而实际上,在部队中这些东西却难得一见。

   德军的闪击战彻底证实了人们的怀疑。经由敦刻尔克(Dunkirk)撤回的英国远征军已经溃不成军,他们的装备奇缺,并且对作为一种战场武器的坦克充满着恐惧心理。闪击战在—定程度上扭转了德国在1917年所曾经遭受过的厄运,现在这种厄运转到了英国头上。这一次,被坦克所战胜的国家是英国,对于世界上最先使用坦克的英军来说,这种经历自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由于在德军的追击下,英军仓慌登船逃命——主要是在横渡敦刻尔克海滩时——因此,重型装备都没有能带回英国,有不下500门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连同50门以上的哈金斯(Hotchkiss)25mm机关炮一起,被丢弃于法国本土。后者虽然后来曾由从挪威战场上撤回的一些火炮中得到过补充,但在英国本士上的哈金斯炮的总数已经很少。它们或由3 t卡车搭载,或由法国雷诺(Renault)轻型坦克牵引。然而后来不久又发现,将这种火炮架设在拖车顶部再由坦克进行牵引的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用原来的办法在公路上牵引几英里以后,车轮往往会从火炮上松脱。因为哈金斯火炮的生产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不值得再为它专门建立一条弹药生产线,当库存弹药用完以后,这种火炮也就被弃之一边。

   与此同时,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在继续进行生产,在当时这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上乘之策。因为工厂里已经装备着观成的生产这种火炮的工装设备,并且当时尚没有可供大量投产的其它现成设计,而发射6 lb重炮弹的火炮的发展计划大约得推迟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尽管人们对它的效能十分担忧,但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仍被继续安排生产。这种火炮一经总装完毕,就立即被发往部队。

   此外,在对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的改进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1938年2月,捷克的武器制造专家F·姜尼塞克(F·Jenecek)博士和他的儿子弗朗梯斯科(Frantisek)越来越感到,德军很快就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在姜尼塞克父子二人所开办的小型工厂的图板上正张贴着—种新型反坦克火炮的设计图纸。他们商定,这种新型设计无论如何不能落到德国人手里。于是,弗朗梯斯科被火速派往英国,与英国的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Birminoham Small Arms Co.)进行交涉,在这家公司认识到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之后,留下了弗朗梯斯科,并将他安排到小希斯(Small Heach)工厂工作。1939年3月,德军侵入了捷克斯洛伐克,但就在德军侵越捷克国境的前一天夜晚,英国驻捷大使馆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根据通话人的要求,英国大使馆立即派人前往姜尼塞克工厂,将这种新型火炮的原型部件拉回大使馆内。一经到了大使馆,它们的安全也就暂时地有了保证。大约经过3个月以后,它们才被偷运出捷克国境,然后运到英国,到英国之后,又立即运往伯明瀚轻型武器公司。在英国同德国正式宣战前几天,一辆私人小轿车,载着姜尼塞克火炮的全套图纸,从布拉格出发,横越欧洲大陆,最后抵达英吉利海峡的渡口。

   以如此戏剧般的方式运抵英国的这种火炮,就是后来加装到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上的“锥膛炮(Squeeze bore)”。尽管它的原理十分简单,但制造起来却十分复杂,只有经过长期的悉心研究和反复试验,才有可能最后实现。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一根旋在普通火炮炮口部位的锥形滑膛短炮管,它的作用和德国的格里什锥膛炮的作用非常相似。它所发射的弹丸是一种特种弹丸,这种弹丸的弹芯是一个细长的碳化钨圆柱体,其中部环抱着利用软质金属制作的“弹带”或“弹裙”。弹丸以通常的方式沿身管向前运动,弹带密封火药气体,并紧紧嵌入膛线内,因此,当弹丸到达原身管口部时,它将具有象普通弹丸一样的初速和转速,然后弹丸进入后加的锥形炮膛内,这种附加的锥膛炮管有时也被称之谓“小约翰”。弹丸继续向前运动,其金属弹带在逐渐缩小的炮膛挤压下不断压缩,当弹丸从“小约翰”内飞出时,弹带已经变成一层薄壳,其大部分质量被磨平后聚成一团,附在碳化钨弹芯的后面。弹丸在离开“小约翰”时的速度比离开原炮口时的速度要高得多。由于初速很高,再加上碳化钨的质量很大,因此,就使这种弹丸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同时可以形成比较低伸的弹道。1942年年中,“小约翰”开始全面投产,但它并没有获得象姜尼塞克原来所期望的那种成功。尽管曾经打算将“小约翰”分别安装到发射6 lb和17 lb(7.72kg)重炮弹的火炮上,但这项计划并未被执行。

   安装在装甲车上的一些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曾经安装了“小约翰”装置,其目的是想提高射程和其它性能,并且也有几门是以步兵炮的形式出现的,但总的来看,这种努力并未获得很大效果,因为,在它投入服役时,坦克装甲的改进已经远远超过了安装这种装置后火炮性能的提高,只有少量无法安装比发射2 lb重炮弹火炮更大的火炮的车辆上,才依然保留着这种装置。1944年,当空降侦察团乘坐汉密尔卡(Hamilar)滑翔机飞抵法国的时候,在泰特拉什(Tetrach)坦克上装载的就是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并且在其中的大多数火炮上都安装着“小约翰”装置。然而,到了这时,它已只不过是一种使人感到好玩的过时的玩意而已。

   然而,英国远征军当时确实有一种武器在性能上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军队,这就是他们所装备的世界上第一种装有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榴弹,事实上,在所有的反坦克弹药中,它也是第一种采用空心装药的弹药,它的经历几乎也象姜尼塞克炮和发射2 lb重炮弹的火炮一样离奇。大约是在1938年慕尼黑危机的前后,英国驻瑞士武官应邀观看了一场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新型”反坦克炸药表演试验,试验中,一发炮弹在击中一块很厚的钢质靶板后爆炸,结果在纲板上穿了一个锯齿形的小孔。设计师们对他们取得这项成果所采用的技术途径严加保密,并且为这项秘密技术提出了漫天要价。这位武官觉得其中颇有蹊跷,因此,对他们所说的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具有惊人威力的新型炸药的说法深为怀疑。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这位武官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就是随时都能从市场上买到的普通诺贝尔(Nobel)黄色炸药——即TNT炸药。于是,他立即从伦敦伍利治(Woolwich)兵工厂邀请一位炸药专家前往瑞士观看另一次表演试验。在第二次试验中,瑞士设计师们制造了一个小小的假象:他们把黄色炸药染成了另外一种颜色。然而,迷离的色彩遮不住内行人的眼睛,来自伍利治兵工厂的这位专家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破绽,发现了其中的奥密,并且将这种当时人们尚不大理解的实验现象称之谓“门罗效应”——也就是如今已经众所周知的空心装药原理。瑞士的兵工人员,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种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的“门罗效应”的应用方式,即用它在坦克装甲板上穿孔。但他们肯定会悔恨自己倒霉的运气,在前面提到的事例中,由于买价太低,因此没有达成协议。正因为这样,由于他们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因此,也就谈不上能够得到任何东西。相反,英国却利用瑞士的成果开始制造一种榴弹,这种榴弹利用安装在短弹仓的里因弗尔德(Lee Enfield)步枪上的制式榴弹发射杯发射,经过几次试验之后,证实了它的效能,于是被投入部队服役,取名为No68式榴弹,它的射程仅有100 yd(91.4m)。这种射程使它仅能作为一种最后的自卫武器使用,然而,即是这样,有也总比没有要好。

   No68式榴弹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已被宣布废弃。这一则是因为到后来杯形发射器已经不受人们欢迎,二则是因为空心装药原理的应用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因此,将这种榴弹的5.5 oz(155.9g)重的炸药转用到其它系统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对于英国人来说,1940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侵略威胁一直笼罩整个夏季。在敦克尔克撤退完毕的几天以后,地方上的老百姓即被组织成所谓的“抗伞兵”守备部队,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村镇上站岗放哨,手中使用的武器是鸟枪。当时,在英国本土上到处传布着伞降到战场上的德国人已经将自己打扮成修女、牧师和盟军士兵的谣言。大约两周以后,“抗伞兵”守备队改编为“地方守备志愿军”,英文简称为LDV,它后来成了许多人进行嘲弄的笑柄。地方守备志愿军承担的任务是观察和报告敌情,而不是使用他们的鸟枪去抓捕入侵者。LDV成立以后不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这就是1940年7月成立了国民警卫队。按照原来的打算,国民警卫队应当是一个准军事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德军对英国本土的入侵。在刚成立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装备,只有很少一些军服,并且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和坦克作战。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认识到,如果他们用自己学到的那点东西,去同由训练有素的坦克乘员所驾驶的坦克作战的话,那么,这些方法或许还会使他们自己陷入严重困境。

   在威胁最为严重的时候,英国陆军正规部队正为自身训练忙得不可开交,以致在初期阶段根本无法给国民警卫队提供什么帮助,于是,国民警卫队只好转而去找寻西班牙内战时的老兵作为自己的教官。由于国民警卫队可用于实战的唯一的反坦克武器就是手榴弹和炸药——甚至很多正规陆军部队也是如此,所以,在当时编写的条令上,突出强调的就是人的勇敢精神。在伦敦近郊的奥斯特利公园内,国民警卫队建立了一个训练中心,他们曾经颁发过一种阿斯特瑞安(Asturian)地雷工兵条令,同时,还颁发过一些价值不大的其它条令、条例。但当时也存在着一种使人感到不愉快的情况,就是教官们的调子很不一致。不过这并无多大关系,他们富有热情,并且学员也是个个豪情满怀。在1940年的漫长夏季里,始终笼罩着一种凶多吉少的紧张气氛。有不少地方守备志愿军人员都迫切想要知道:必须同来自自家后院的敌人作战的时刻,到底还有多长时间。

   在教学中,教官们下功夫最大的,是致力于“戳穿”坦克无敌论的神话,并且使学员们相信,人在距坦克2 yd(1.83 m)距离之内要比距坦克200 yd(183 m)安全得多。并且教导学员:坦克在受到突然的迫近攻击时,会被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在讲课中,常常把在西班牙内战中意大利坦克的经历以及横挂在道路上的毛毯的故事作为战例,同样,还引用过一名英军步兵连长所讲述的经历:那是在1940年5月,在德军坦克的冲击下,该连被迫从一个法国村庄撤退,由于他们在公路上底面朝上放置了五个白色汤盘,结果使德军坦克被迫耽搁了30 min。这些坦克开到“汤盘”跟前以后,以为自己遇上了地雷。于是,先是在“汤盘”跟前停了下来,接着是作了一个很大的迂回,从而延误了时机,使得这个连队能安全撤退。还有一些类似的战例。这些战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当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减少人们对装甲车辆的恐惧心理。当然,有些说法确实也有点天真。例如,在一份讲义中,曾经这样告诉学员,记住,车外0.303in(7.62mm)步枪的咻的一声音响,甚至透过观察缝的鸟枪冲击波,都会使坦克乘员胆颤心惊。这样讲自然有些言过其实,但这种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员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攻击总比不攻击要强。

   当时,在如何阻击坦克方面,也曾提出过一些异想天开的设想和使人误入歧途的忠告。例如,在西班牙内战时,由于当时所使用的轻型坦克的马力很小,因此,利用阻塞的办法就可以迫使坦克停车,然而对于1940年的马力已经大大提高的德军坦克来说,继续沿用这个办法,显然是毫无作用。还有一种更为天真的想法,就是在公路上横桂一根直径为2.5in(63.5mm)的钢丝绳,绳的两头系在路两旁的大树上,据称,采用这种办法可以使坦克发动机损坏,从而达到阻止坦克前进的目的。然而,到海军船坞以外的地方去寻找这种钢丝绳的工作谈何容易,即使找到了也极难进行处理。人们至今仍在考虑,不知西班牙人在1937年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到这种东西的。这里,我还将全文摘录一段另外一种建议,因为它曾经在国民警卫队中引出了一段完整的传奇故事。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勇敢的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坦克阻止住。在坦克行经的道路进入密林地区、或是坦克在农村窄狭街道上行驶时,你可以手持一根金属撬棍(撬棍的长度最好是与电车轨道的宽度差不多),隐蔽在一旁,等候坦克的到来。这种战斗最好是从一所正好对着坦克开进方向的房子的门口进行,而且坦克的运动速度应当十分缓慢,与房子的距离应当十分靠近。当坦克开到跟前时,先将撬棍投向或推向坦克侧方,使撬棍插在履带的驱动轮和负重轮中间。如果坦克行驶速度很快,撬棍很可能会从手中滑脱,以致达不到目的,但是,只要撬棍位置放置得当,就可以迫使坦克抛锚,并且或许还能阻塞住后续坦克的前进道路。对于一些较小的坦克,如果能把十字搞扔到履带里面,有时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在使用这种攻击方法时,保持乐观情绪至关重要。后来,这种办法被扩大为四人一组,并进行了正式演练,其中两人手执撬棍,一人携带汽油桶,最后一个人,要么配带“瓦利”手枪,要么携带防风火柴。当坦克经过时,第一和第二号组员将撬棍插入坦克履带,阻止坦克前进,第三号组员将汽油泼在坦克侧表面上,有时也可以把一块浸蘸煤油的毯子放在坦克的适当部位上,然后,第四号组员上前将汽油或毯子点燃。此后,预计坦克就会开始燃烧。如果此时坦克乘员企图跳车逃跑,可以用手枪将其击毙。

   虽然汤姆·温特林厄姆(Tom Wintringham)对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并不热情,认为对它的评价有些言过其实,并且声称,在使用这种炸弹时,有10%的投掷手将遭受严重烧伤,然而,在这时的国民警卫队手册中,仍然不厌其烦地大肆宣传对坦克应当进行火攻。当然,也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看法。在一本小册子中,曾用热烈的言词推荐使用火攻的办法,并且规定,如果坦克的重量小于9t,就只能从后面实施火攻。1940年的英国,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炸弹的年头,在大多数国民警卫队图书上,都详细记载有如何制作反坦克炸弹的方法。汤姆·温特林厄姆认为,在反坦克炸弹内应当装2-3 lb(0.9-1.4kg)重的炸药,这一点,即是按照今天的观点,也仍然是正确的,然而,他又提出,引信的燃烧时间不应大于2-3s,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投掷手根本来不及脱离危险区域。

   1940年夏季,出现了一种性能最佳的反坦克手榴弹,这就是No74式反坦克手榴弹,或者叫粘性炸弹(Sticky Bomb)。一直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哪一种手榴弹可以跟这种手榴弹相比美。绝大多数职业士兵都十分赞赏粘性炸弹。所谓“粘性炸弹”,就是一个装有1.25 lb(0.465kg)胶状硝化甘油炸药的球形玻璃瓶。在它的木质的手柄内,装有一个作用时间为5s的引信,球形玻璃瓶外面用一种象长筒袜那样的针织品包裹着,针织品外面涂了一层很厚的粘鸟胶——所谓粘性炸弹也就由此而得名。球形破璃瓶外面还有一个薄金属壳,壳体分为两半,在手柄处结合为一体。拔出连接销后,壳体脱落,粘鸟胶即可暴露出来,此时,投掷前的准备工作即告完成。使用时,投掷手必须尽可能地靠近目标,然后,用力将炸弹投掷出去,用力的大小,应以能够保证炸弹撞上装甲目标并能使玻璃瓶破碎为宜。然后,炸药向外漫延,并且在和装甲接触后形成“奶块”形状,而当延期引信燃完时,即可将炸药引爆。炸药可以穿透稍小于1 in(25.4mm)厚的装甲板,或者使比这厚的装甲遭到严重破坏。引信由一根杠杆点燃,而杠杆在投掷时即被解脱。这种炸弹也可用手直接放置到坦克上,而且这种方法曾经受到推荐,原因是放置比投掷的效果要好。投掷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首先,在紧握杠杆投掷时,如果转动手臂时稍不小心,炸弹就有可能挨住投掷者的身体,以致可能将衣服粘住,此时,他必须设法迅速将炸弹和衣服剥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玻璃瓶在碰击目标后,也可能未被碰碎,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投掷手必须迅速跑到他所选定的坦克跟前,用手把炸弹在坦克发动机舱盖或侧装甲上撞碎。虽然国民警卫队对这种令人生畏的炸弹怀有热情,但它从来都未得到英国军械局的批准。在1940年9月出版的一份材料中,曾经这样提到过它:“对这整套东西都必须加以彻底反对。”正规部队从来没有在战斗中使用过,不但如此,就是在训练和演习中,也严格禁止使用它们。此弹于1943年被取缔,并被埋于地下。由于这些老式炸弹的贮藏时间已经很久,里面的硝化甘油炸药已经开始变质,伴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随之又产生了一系列困难,所以1943年正是淘汰这种炸弹的最为恰当的时机。

   在1940年首次公开出现的另一种不受欢迎的手榴弹,是阿尔布莱特和威尔森(Allbright and Wilson)炸弹,简称为AW炸弹,也称其为No.76式手榴弹。阿尔布莱特和威尔森是一家位于伯明翰附近的化工厂的名字。该厂是战前英国生产自磷的主要厂家,他们发明AW炸弹的目的也是想在紧张的备战活动中,能为国家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这种炸弹实际上就是一个短而粗的玻璃瓶,容量约为0.5 pt(9.284L),瓶内装的是可怕的白磷、石油和水的混合物,还有一块胶皮,胶皮溶解后可以形成一种流体状的粘性胶体,这种胶体能够粘附住目标而又不致流到地面上。玻璃瓶由一个圆头的软木塞密闭,软木塞上标涂着红、绿两种颜色。标涂红色的是投掷用的型号;标涂绿色的,瓶子比较坚固,是由诺斯欧瓦(Northover)发射器发射的。有关诺斯欧瓦发射器的情况,下面还要详细介绍。AW炸弹仅限于发给国民警卫队,幸亏并未在实战中使用过。从作用上看,它和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的原型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在混合物的成份和配方上作了一些改进。然而,携带这种炸弹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混合液在点燃瞬间,玻璃瓶即行破裂或破碎,而产生的火焰又很不容易扑灭。

   还有多种其它样式的手榴弹,但对操作手而言,它们或多或少都具有危险性,而且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要求操作手必需具备高度的牺牲精神。为了发射这些十分原始的炮弹,当时迫切需要发展几种火炮或者迫击炮。国民警卫队中的一些弹道学家们,自己动手制造了一些武器,但其中的多数在使用时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笔者对“加姆廷(jamtin)”炸弹的一次发射情况,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它用一门自造迫击炮进行发射,由于发明者在瞄准时发生了误差,结果炮弹落到了附近的一座花园内,炮弹爆炸以后,不仅破坏了一所绿色房屋,而且还险些引起空袭警报。国民警卫队的第一批比较稳妥的武器,就是上面说到的“诺斯欧瓦”发射器,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滑膛炮,身管长度接近于4 ft(1.22m),使用的是一个非常原始的铸铁炮闩,它的口径名义上是2.5in(63.5mm),实际上是2.625in(66.68mm),这正好可以确保弹丸在膛内运动时,不会有任何东西粘附在膛壁上。炮身可以在由四根管形架腿组成的炮架上转动,架腿的下端插进土内。这种火炮没有什么反后座装置,瞄准装置也极为简单。后面的照门实际上就是一根带有穿孔刻度的金属杆,杆上的最大表尺距离为200 yd(183m),表尺间隔为25 yd(22.85m)。它所配用的制式弹药就是AW炸弹,AW炸弹由其药筒内所盛装的黑药加以推动,为防止发射时把炸弹的玻璃壳弄被,炸弹外面包覆有若干层较厚的胶皮套。发射用的黑火药由一个铜火帽点燃,火帽与外面的火门对正,这种办法与老式的克里米亚(Crimean)滑膛枪所使用的办法完全一样,火药穿过药筒内的纸板后即可将黑药点燃。出现瞎火情况时,根据训练要求是先打高炮身,然后再不断摇动炮身,使炸弹和药筒下落,直到两者接近于和炮闩接触为止,然后,重新装上一个火帽,进行再一次发射。其最大射程是200 yd(183m),在这个距离上飞行时,AW炸弹会在空中翻跟斗,因此,除了碰上运气之外,实际命中目标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但国民警卫队员们却非常喜欢他们的这种“四脚兽”,并且乐于把这种74 lb(33.6kg)重的东西随身带在身旁,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炮兵。

   在诺斯欧瓦发射器出现后不久,国民警卫队又得到了另外一种反坦克武器,这就是布兰克尔臼炮(Blacker Bombard),或者叫29mm插口式迫击炮。布兰克尔中校是低档武器的一位多产发明家,而这种迫击炮就是他对德军坦克的一种有力回答。这是一种大型插口式迫击炮,它可以把一发20 lb(9.08kg)重的反坦克炮弹发射到几百码远的地方,而它们的最佳射程是150 yd(137.1m),这种迫击炮的重量十分惊人,达到405 lb(183.87kg),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它都是配置在预先准备的设伏阵地上,作为一种掩体内的火炮使用。炮弹的初速为245 ft/s(74.68m/s),这也就是说,炮弹飞行150 yd(137.1m)的距离需要1.5s以上的时间。因此,用它对运动目标射击时,有效射程要更近一些。然而,这种迫击炮的射击精度相当高,并且具有极大的破坏威力,如果命中部位适当,它可以将I型和II型坦克的炮塔摧离车体。它的炮手班由5人组成,1名班长,4名炮手,在移动火炮时,它所需要的人员数量更多。尽管这种迫击炮并不是一种适用的武器,但如果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应用的话,它也许可以得到一个为自己申辩的机会,而那些从未获得过任何荣誉的炮手班,或许也能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荣誉。在1941年的一份训练通报中,曾有一段在一般军事著作中不常见到的有趣说明,其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即:如果这种迫击炮不得不抛弃、或者被缴获,那么,最好的应变措施就是把关键部件弄弯,但如果还有失而复得可能的话,则提倡只对其进行轻微的破坏。

   1940年时的另一种特殊的武器是“史密斯(Smith)”火炮,这是一位名叫史密斯的军事人员的丰富想象的产物,实际上,它就是一种安装在车轮上的滑膛炮,它的性能并不比“诺斯欧瓦”发射器高多少,但结构却复杂得多,重量也大得多。它的炮架是一对被加工成碟形的钢盘,外缘套着一个很薄的高压轮胎。身管可以在车轴上转动,但它在射击时的放列方式,在整个炮兵史上却是独一无二的。发射时,整个火炮被翻倒向一侧,车轴由水平状态变为垂直状态,此时,被翻倒在地上的那个车轮就成了炮身赖以进行旋转的支座,而位于上面的车轮,则可为射手提供一定限度的防护,尽管它所提供的“防护”,只不过是避避雨而已。它的弹药装在一个其结构样式和炮车相同的拖车内,在阵地上,火炮与前车分开配置,但存放弹药的前车,上下不能倒置。它所配用的弹种与1940年流行的标准一致,即榴弹、汽油弹和一种小型杀伤弹。它的有效射程大约是250 yd(228.5 m),穿甲能力也比较低。这种火炮的生产数量不大,并且仅只发给国民警卫队,而正规部队则从来没有接触过它。

   最后一种反坦克手段就是火焰。虽然1940年英国的石油库存并不很大,但比起炸药或火炮来还是要多得多,因而一些人就全力以赴地致力于研究如何才能把火作为制服装甲车辆的一种可靠手段的工作。最富成效、并且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并不是设法把坦克燃着一一尽管当时国民警卫队仍在教授这种办法,但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做到这一点确实十分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在坦克周围构成一片火海,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坦克缺氧窒息。因为,不论是坦克发动机还是坦克乘员,二者对氧气的需求量都很大,如果在坦克周围燃起大火,就有可能将坦克内部及坦克周围的氧气全部用光。当时认为,如果采用断氧的办法使一辆1940年的坦克熄火,大约需要不到6s钟的时间。那时所制定的火攻计划大都是以这个数据为根据的。由于大火持续燃烧6S钟所需的燃油数量很大,因此,采用机动式火焰喷射器来完成这项任务自然十分困难,所以,当时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喷射装置都采用固定式,并且仅只作为一种伏击性的武器。

  •    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
  •    固定式火焰喷射器;
  •    定向火焰雷、半燃气雷和树椿式漏斗雷;
  •    滩头火焰堤;
  •    国民警卫队用喷火器。

   至于固定式火焰喷射器,顾名思义,读者自然就会理解它的含义。它由可以将燃油喷射到公路或道路上的喷射系统和点燃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使用一种大油桶,油桶埋设在离开道路200m左右的山坡上。油桶上接有导管,导管的另一端一直伸到路边上。这些喷射器,几乎全部是依靠重力供油,但也有少数需要使用油泵将燃油泵到喷嘴上。燃油是由25%汽油和75%瓦斯油所组成的混合物,燃油喷洒在路上以后,使用“瓦利”手枪或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进行点燃。如果覆盖一段60 ft(l8.3m)长的路面,每分钟大约需要喷洒39 gal的油料。截至1941年6月为止,在英国全国各地已经建好了168个这样的喷射装置,其中有些装置所储存的燃油,足可以燃烧长达20min的时间。

   定向火焰雷是固定式火焰喷射器的一种变型,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利用炸药将燃油喷洒到路面上。通常的做法是,将一个容量为40 gal的油桶埋在路边,油桶下面放着1-2 lb(0.45-0.91 kg)火药棉以及少量的纵火剂。抛射后,可以在与道路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一个长为30 yd(27.4m)、宽为10 ft(3.05m)的火焰区。半燃气雷与定向火焰雷相同,但它采用的是露天放置方式,因而无法在路边隐蔽。发火时,油桶被炸开,燃油可以溅落在一个30 yd(27.4m)见方的地段内。它的作用虽然不如放置适当的定向火焰雷有效,但在窄狭空间内也还颇为适用。树椿式漏斗雷就是立在地面上的一个油桶,桶底下面偏心地放置着少量炸药。点火后,油桶被抛到10 ft(3.05m)的空中,同时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7 yd(6.4m)远,油桶一边飞行、—边将炽热的燃油洒布在预定区域内。

   以上这些不理想的装置显然对运动坦克不会发生作用,为了使它能够成功地对付运动坦克,设想应当首先采用其它办法使坦克停车。这些办法,可以是采用象前面提到的那种在路上放置“汤盘”的有效办法,也可以是在先头坦克履带内塞入地雷,还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壁障。然后再发射定向火焰雷。在这种情况下,敌坦克尚来不及倒车回逃,要命的6s钟时间可能已经过去,而发动机就会被迫熄火。然而,这些装置是否真的能象预期的那样顺利工作,确是值得怀疑,然而,在坦克周围所燃起的大火对坦克乘员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则不容低估。1942年6月,当入侵恐怖业已消失的时候,在英国各地已经设置了7000多个各种样式的火焰喷射装置,并且都已处于工作状态,其中所使用的油桶超过12000个,另有27000个油桶已经订了货。

   滩头火焰堤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思想就是:当登陆舰艇靠近滩头时,通过在海上喷洒液体油料并加以点燃的办法,就可以阻止舰艇登陆。它所使用的油料,是汽油和煤油的混合物。油料可以在水下管道内被泵离岸边几码远的距离,漂浮在海面上的油料用磷化钙进行点燃,但由于海浪、海风和海潮的影响很大,因此,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这项计划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海滩和登陆通道上设置滩头火焰堤。当时英国所设置的滩头火焰堤的总长已超过15 mi(24.1km),其唯一的目的是,在敌装甲车辆下船时将其消灭。那时,曾经广泛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谣传,说是德军在1940年下半年曾经企图入侵英国,但他们的全部船只和人员,在喷注在海面上的一片大火中,都已化为灰烬。甚至有人“证实”,德军被烧焦的尸体曾在南海岸进行过清洗。其实,这些都是一相情愿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可能是因为受到所谓的一种早期型滩头火焰堤曾经进行过一次试验的传闻编造的。然而,火焰武器压跟儿就未进行过试验。战争后期,皇家工程兵的爆破部队曾经受领了一项棘手的任务,就是拆除这些装置,并从生锈的油桶内排出燃油,但输油管道通常都被遗留在地下,以至20年之后,还在进行拆除。

   事实上,直到前不久,在英国各地到处都还可以见到1940年入侵后所留下的恐怖见证物。在一些人迹罕见的乡村地区,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用混凝土制成的路障,直挺挺地屹立在灌木丛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用可以盛装40 gal的油桶构成,油桶外面包裹着混凝土,油桶下面的中央插着一根导管。如果在混凝土壳上的孔内插上杠子,即可用人力把这种混凝土圆柱放到道路中间。作为一种有效的路障,通常有8~10个混凝土圆柱也就够了,如果放置数量太多,坦克就会选挥另外的道路,或者绕开路障,结果反使路障失去作用。然而,最近在我的家乡又发现了一种例外的情况。我的家附近有一座铁路桥梁,这座桥梁为设置反坦克路障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其办法是,在公路上挖凿若干个颇为精巧的方孔,而每个孔都由他们自制的一种独特的生铁盖覆盖着,当听到入侵警报时,取下盖子,再将拆下的铁轨竖立于方孔内,即可构成一道有效而坚固的铁栅栏墙,1940年服役的多数坦克,在它面前将会变得无可奈何。由于铁路被切断,因而也就没有其它可供选绎的迂回路线,大桥由—座混凝土碉堡守护着,而这座碉堡则巧妙地座落在这座桥梁的另外一端。这就是目前在北沃尔特郡(Wiltshire)——一个远离海岸的地方所依然存在着的情况。

   第四种,也就是最后一种火焰武器,就是国民警卫队使用的火焰喷射器。其实,采用火焰喷射器这个名字,确实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它既简单、原始,且又具有危险性,它是由英国军事油料部(Petroleum Warfare Department)利用现有库存物资制作的,并且直接发给国民警卫部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内装65 gal燃料的油桶,燃油是由汽油(40%)和柴油(60%)所形成的混合物;另一部分是一个可作半周转动的手摇泵;还有一部分是长约100 ft(30.5m)的蛇形导管。所有这些东西,全都安装在一个双轮手推车上。按照预定的方案,这种武器应当被用在要点或路障等固定防御上。它的机动能力十分有限,在其4-5名操作手所组成的操作小组的推拉下,仅能移动几码远的距离。喷射距离大约是15 yd(13.7m),燃烧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 min左右。使用时,将蛇形导管一端的喷头直接连接于直立导管或类似的支架上,点燃的方法,可以是使用一块着火的油布,也可以是投掷一枚“阿尔布莱特和威尔森”炸弹。这种武器是一种结构笨重且又效能低劣的武器。只有在迫切需要给国民警卫队提供一些装备,以便使其能用它与预期的装甲入侵作战的条件下,制造这种武器才被认为是正当的。当时发给国民警卫队的数量是250套,并且在1942年年底即被收回。

   当1940年炎热的夏季渐渐消失的时候,所有的英国人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因为在来年春季到来之前,已经不存在德军入侵的危险了。这就给英国提供了时间,以便改进为了满足以往几个月的需要而仓促建立起来的无效防御。然而,正当人们开始从事此项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又不得不从英国南海岸移向另一个遥远的热带地区,因为这时非洲沙漠战役的第一阵隆隆炮声,正闻听于耳。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