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第二
作者:洛德·希尔-诺顿 ·英国
约翰·德克尔 ·英国
出自————《从战列舰到核潜艇》
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没有航空母舰,我们就会变成海岸防御性的海军。
——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1974-1978) 詹姆斯·霍洛韦上将
1941年12月7日,海军航空兵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就在这个星期日的早晨,美国的一支战列舰队被日本海军的飞机消灭了,在仅仅30分钟时间里,停泊在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里的8艘战列舰中,就有7艘被日本飞机——从300英里外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所投下的鱼雷和炸弹击沉或击伤。由于遭到这次突然的袭击,美国被卷进了战争。
珍珠港事件过了3天以后,英国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很快地被日本海军的鱼雷机——从400英里外的岸上基地起飞——所击沉。日本海军航空兵在上述两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它的新的令人生畏的力量。
飞机自出世以后,很快就投入到海战中。1911年,在飞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在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甲板上,第二年,有一架飞机从在英国希尔内斯(SHEERNESS)港抛锚的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非洲”号的甲板上起飞,不久以后,这位飞行员又从离波特兰港不远的一艘正在航行中的战列舰“希伯尼亚”号上起飞。这期间,一艘名叫“霍尔姆斯”的式巡洋舰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携带3架水上飞机。这些飞机都是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最后都要从水里提升到舰上。
1914年的飞机飞行速度不快,飞行距离也不远。如果飞机要和舰队配合。就得把它装载在军舰上。由于军舰上没有跑道,飞机上需要安装浮筒,才能使它在海面上起飞和降落。因此,风平浪静的气象条件是必须的。它的母舰需要停止前进,才能把飞机投到水里去并收回来。这种笨拙而麻烦的飞行方式在战斗中是不能被接受的。水上飞机的性能从来也赶不上岸基飞机。
为此,海军将领们千方百计地要把机场搬到海上去,建造一个能够随舰队一起出海的小型浮动机场——航空母舰。
当时,选择了3艘吨位大而速度快的军舰——战列巡洋舰进行改装。“勇敢”号和“光辉”号作为战列巡洋舰(装了15英寸大炮)是不成功的。所以它们在本世纪20年代改建成航空母舰,可是“暴怒”号却安装了一门18英寸的火炮——世界上最重的海军炮,只是在没有安装前主炮的甲板上设置了飞行甲板。就这样,它是作为一种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混合体而服役的。飞机能够在它的甲板上起飞,但不能在上面降落。虽然皇家海军航空队的中队长邓宁中校的确曾在“暴怒”号的前甲板上成功地降落过——该舰当然是逆风航行的,但是他进行第二次尝试时,他的飞机翻出了舰舷,勇敢的邓宁就这样随着他的飞机掉进了大海。
在这次悲剧发生之后不久,“暴怒”号就把原先装18英寸大炮的地方改成了后飞行甲板。但处在该舰前后甲板中间的上层建筑,仍然是飞行的障碍,飞机要在舰上降落很不安全。所以,后来就把这个障碍拆掉了。“暴怒”号同它的姐妹舰“勇敢”号和“光辉”号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过役,但幸存下来的只有“暴怒”号一艘。
这时,皇家海军有一艘叫“百眼巨人”号的客轮经过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上的甲板很平坦,它的舰桥可以收缩。但是,任何一艘水面舰艇的设计都要求提供舰桥、桅杆,通常还有烟囱,或者至少是供主机排除其废气的出口位置。因此,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把舰桥、桅杆和烟囱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而这个上层建筑的位置又必需从飞行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去。这个“岛”式设计(从那时以来就这么称呼),是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发明的,海军部对此非常重视,给予他500英镑作为奖金。
现在,舰上的飞行甲板可以提供一条长200码、宽40-50码的跑道了。虽然用陆上机场的标准来衡量,这条跑道是很短的,但是,飞机可以在航空母舰上比较安全地起飞了。飞机的降落,虽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冒险性,但对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来说,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在飞行甲板的前端设有一道拦栅,拦栅可以升起也可以降下,目的是为了防止正在着陆的飞机碰到停在甲板上的飞机,以及防止飞行员连同其飞机一起栽到海里去。但是,当时还没有什么措施来保证偏离甲板中心线的着陆飞机不撞到右舷的上层建筑,或者是防止这种着陆飞机从左舷滑到海里去——被救上来的机会是很小的。后来,由于在甲板上设置之拦截钢索——它能钩住安装在飞机下面的着陆拦阻钩,又由于许多年以后发明了着陆瞄准镜——能够保证飞机在斜角跑道上对准中线降落,才大大地减少了飞机着陆时的危险因素。在最初的年代里,舰载飞机的飞行是困难的,也是危险的,今天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这种飞行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去解决,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航空母舰作战上的战略战术和组织问题更难于解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飞机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行列。它是战列舰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战列舰队中,其他所有的军舰都是战列舰的附属物,都是为了支援无畏舰而进行部署的。轻型巡洋舰中队在舰队的前头执行侦察任务,战列巡洋舰担负着打击敌人巡洋舰编队以防敌人获悉己方舰队运动情报的任务;驱逐舰中队掩护战列舰以防敌鱼雷艇或潜艇的攻击,并且执行对敌战列舰进行鱼雷攻击的任务。后来,舰队潜艇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起着潜水鱼雷艇的作用。在这支高度机动而平衡的庞大舰队中,现在又增添了飞机。当威力更为强大的飞机出现时,它就不只是一种侦察器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能飞行的武器发射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海军,不但拥有飞机,而且还有飞艇。英国人很明智地根据德国成功的设计,去仿造自己的飞行器。但是事实证明,飞艇的速度太慢,如果执行作战任务,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的。尽管如此,美国海军的软式飞艇,却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安全地在美国的东海岸执行着任务,没有遭到敌人飞机的袭击。
在参加战列舰队的作战时,飞机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也是令人失望的。在日德兰海战中,5艘德国飞艇因为雾太大和基地上空的云层太低而被撤回。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一架飞得很低的水上飞机,观测不到德国和英国的舰队。尽管如此,飞机上的观测员最初的报告是准确的,但并没有送到侦察部队司令官手里。这位司令官是从传统性的侦察渠道——轻型巡洋舰那里获取类似情报的。由于机械有故障,不得不缩短了这次孤军的侦察;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了进一步的飞行。
习惯于部署大型军舰进行战列式作战的海军将领们,当时还看不到有什么紧急的任务要交给海军航空兵。后来,由于德国的战列舰队在数量上明显地处于劣势,使它不敢和英国主力舰队在海上较量,这些将领们才看到飞机的用场。当时接替杰利科上将担任主力舰队总司令的贝蒂,主张用鱼雷机去攻击停泊在德国和奥地利港口的敌战列舰队。然而,当时还没有这种合适的飞机,1915年英国的水上飞机曾成功地对抛锚的军舰进行过鱼雷攻击。可是,要攻击装甲很厚的军舰就需要很大的鱼雷,而要从飞机上发射这种鱼雷,也就需要更大的飞机。这种飞机不会是水上飞机因为它携带这么重的武器是不能起飞的。然而,鱼雷机的建造速度很慢,第一批装载在“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机因此而未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
海军将领们现在又看到了飞机的另一个用途,水上飞机、飞船和飞艇等飞行器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反潜巡逻,特别是有效地用来执行护航任务。执行这种护航任务的飞机,通常都是航速慢航程短的飞机。它们的主要武器就是炸弹,但是由于炸弹威力小,摧毁不了有耐压壳体的德国U型潜艇。然而,潜艇艇长只要看见一架飞机出现,就会很快地下潜。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潜艇就会失去占领有利战位的机会,以致于使它不能对护航队实施鱼雷攻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飞机没有击沉过德国U型潜艇,但对U艇是个很大的威胁。
当时,皇家飞行团有一个飞行训练中心,从一开始就分为两部分,即后来人们所共知的陆军飞行中队和海军飞行中队。开始时,英国本土的防空任务由海军飞行队负责,因为陆军飞行队把它那支弱小的空中力量的大部分调到欧洲西部战线去了。面对德国飞机不时对英国城镇的轰炸,皇家海军航空队由于装备落后,而在防空上未能取得成功。这样,陆军就把防空任务接过去了,但情况也没有好转。德国人使用轰炸机在白天对伦敦进行袭击,虽然没有造成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但是造成了人员的伤亡。由于防空的失败,引起了公众公开的叫喊,这是建立调查空战的战时内阁审查委员会的一个原因。斯姆特斯陆军上将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也是建立该委员会的推动力。该委员会建议在皇家海军飞行队和陆军飞行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军种。当时有人想把飞机的采购工作集中统一管理,但优先的建议却认为轰炸会赢得战争。英国陆军在西欧战线的明显失败,以及皇家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令人失望的表现,在客观上支持了战略轰炸的论点。该委员会想象到,未来的战争最好是轰炸敌人的本土,破坏其工业和交通,炸毁其城市,杀伤其居民,这样就能使敌人害怕,从而促使其投降。
战略性的轰炸比旧时海军所进行的海上封锁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对敌人进行海上封锁,可以窒息它的贸易,使它的工业停顿,它的居民就要挨饿,但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然而,一支战略轰炸机部队将会越过敌人的陆军和海军舰队,迅速而又更经济地去达到上述目标。因此,有人认为,陆军和海军过时了,也是多余的。这就是第三军种的思想。毫不奇怪,在该军种取得了飞机的垄断权以后,空军元帅们顽固地反对把刚刚获取的任何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交还回陆军和海军,以便支援它们的陆上和海上的作战。空军元帅们认为,这样的作战与他们毫不相干。
最早使用航空母舰的是皇家海军航空兵,第一次成功地对舰船进行空投鱼雷攻击的也是皇家海军航空兵。它曾为实施战略轰炸闯出了一条新路,整整有两年时间,它肩负着英国的防空任务。可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如果皇家海军航空兵只是单纯地执行海上任务,那就显得过于庞大了。它们大部分都是独立的。它们中的很多军官既没有海上的经验,也没有受过海军的基本训练。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都欢迎成立一个专门的新军种。在这个新军种中,他们期待着找到一份报酬更高的工作。就这样,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18年4月1日不再存在了,它的2,500架飞机和55,000航空人员被吸收到皇家空军中。陆军航空飞行队也是这样。
皇家海军仍然需要飞机来进行支援,甚至还需要舰载飞机随舰队一起活动。这个要求虽然没有被否定,但对于如何管理这些飞机,在经过了长期的激烈争论之后,却做出了有利于新军种的决定,因此,对于舰载飞机的管理,皇家海军同皇家空军经历了20年的不愉快的共同管制。经决定,皇家空军要派一支航空中队去海上执行任务。但是,皇家空军竟然提出要把航空母舰置于它的领导之下,因为他们认为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海上的浮动机场而已。海军部击退了空军这个挑战,并重新取得了对航空母舰的作战指挥权,但这是以海军的拨款为代价的,就象海军部为了取得飞机上舰所付出的代价一样。然而,飞机的采购计划还是在空军部的手里,海军部所能提的也只是关于飞机的性能要求。海军得到的总不是最好的飞机,这一点毫不奇怪。
搞航空专业的海军军官(不是观察员),都隶属于皇家空军,因为舰队航空队的海军飞行员也受到皇家空军的委任。这样,舰队航空中队也属于皇家空军的一部分。因此,海军飞行员就不同于潜艇艇员、鱼雷手、炮手、信号员或航海军官等海军各部门的那些专业人员了。当时,一位海军飞行员是不能指望得到指挥一个舰队或者一艘航空母舰的机会的。这样,对海军航空兵的管理问题,将会变成一场复杂的恶梦。航空母舰上各部门的技术人员部属于空军领导,剩下的其他人就是水兵了。这些水兵一上舰,就要遵守舰长所颁布的海军训练条令。然而,在岸上的由皇家空军负责训练和指挥的机构中,全部人员都要遵守空军的条令。
第三军种的建立还产生了另一个后果。这就是,它使皇家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掉了它的岸基航空中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的航空队大部分是以陆地为基地的。它们通常被派遣去执行反潜巡逻和护航等任务,效果很好。那时,海军航空队的这个部门被确定为海岸防卫队。但是,这个部门在皇家空军中也许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成立的海防司令部,只拥有很少的海上飞机,即使用来巡逻也不可能,更谈不上用来进行攻击了。它的反潜炸弹效果很差。为了在领海内保护商船免于遭受空袭,皇家海军不得不求助于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司令部。但是,对截击机在海上的控制问题(即国土防空系统以外的问题),还有待于去掌握。为了布放水雷、打击敌船队、攻击敌军舰,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不得不提供它的大部分飞机。可是皇家空军对鱼雷很不重视,只是把希望寄托在自由投放的炸弹上,1939年,岸防司令部只有16架鱼雷轰炸机,而轰炸机司令部的飞行员,既没有在舰船的辨认上受过适当的训练——这对任何海军飞行员来说都是一种起码的要求,也没有在海上受过远距离飞行的训练——如果他们想发现敌舰并对目标进行攻击,掌握这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空军将领们对海军航空兵兴趣不大,这并不出人意外。但使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军将领们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航空母舰的潜在力量。尽管如此,航空母舰还是在继续建造,在本世纪30年代的初期,皇家海军航空母舰的数量,实际上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皇家空军把舰队航空队——不是海防司令部的岸基航空队——交还给皇家海军。当时,皇家海军只有“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是新的,还有6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它们在这次大战中表现得都很出色。当时该航空队只有200多架飞机,但到战争结束时,飞机的数量增加了6倍,然而半数以上却是美国的。就质量而言,当时的英国海上飞机远远不如美国和日本的飞机。
英国海军航空兵缺乏一个令人信服的方针和良好的规划。它的任务仍然象20年前所赋予于它的任务一样:侦察,防御飞机和潜艇的攻击,打击敌人大型军舰——但只能使敌舰队减速,以便使自己的战列舰队投入战斗。在随后的战斗中,舰队航空队寻找的是敌舰上的大炮,因为皇家海军这时仍然把航空母舰只看作是战列舰队的一种辅助工具,大多数海军将领认为,飞机只不过是起望远镜的作用,而不是起大炮的作用。这说明日德兰战争的阴影还在长期地笼罩着他们。
如前所述,因为缺乏明确的方针和未能看出这种新式舰种——航空母舰的潜在力量,又加上受到战争初期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了英国错误地把大型航空母舰部署在它周围岛屿西边的通道上。这里正好是德国U型潜艇的巡逻区。“皇家方舟”号险些被鱼雷击中,而“勇敢”号则被打沉了,人员损失惨重。1940年的挪威战役表明,没有足够的防空力量,是不能把一支舰队部署到敌人岸基轰炸机航程之内的海区的,因为高性能的截击战斗机要比军舰上的防空火炮有用得多。但是当时航空母舰很少,它们不能为舰队或者是已在挪威登陆的陆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在疏忽了多年之后,就象人们本来早就预料到的那样,要与皇家空军协调海上的战斗是很困难的,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步克服了这个困难。
英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总是遭到来自以海岸为基地的飞机的打击。开始是意大利,后来是更为厉害的德国。事实上,只有英国和美国在北非沿岸部署其空中力量以后,盟国军舰才能在附近的海域中自由活动。在夺取克里特岛的战斗中,在为保卫马耳他岛堡垒而采取的大规模海上行动以便支援护航舰队的努力中,皇家海军损失惨重。照理说,皇家海军的舰艇在这些海域中活动是不应该遇到危险的,它的航空母舰应该部署得更好一些。但是,皇家海军当时却不能为自己选择其作战区域。所以,它终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当时的局势也不全部都是黑暗的。1940年当德国侵略挪威时,它的巡洋舰“柯尼斯堡”号被从奥克尼群岛基地起飞的飞机击沉了,这是英国舰队航空中队炸沉的第一艘大型军舰。第二年,英国海军航空兵在协助舰队的一次作战中,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实施了鱼雷攻击,幸运地击中了它,致使它的舵发生了故障,只能象断了一条腿似地慢速航行。最后,“俾斯麦”号被英国的战列舰队击沉了。
大多数舰载鱼雷轰炸机有3名机组人员,它们的航速很慢。英国的“旗鱼”式飞机(人们亲昵地称它为“网兜”)每小时最高速度只有139英里;美国的“蹂躏者”式飞机每每小时是206英里;日本的“九七”式飞机是235英里。到了1940年,飞机的工艺水平允许其空投1400磅重的鱼雷(舰上的标准鱼雷重量还要重两倍多),其中战斗部炸药重100磅。鱼雷进入水中的时候并不是立即爆炸,而是直线航行。但是,海上的目标为了规避鱼雷的攻击,往往都是机动的。要袭击在港口里的军舰,飞机一定要飞得很低,往往比平常飞得慢,以便确保飞行员能对原来鱼雷的定深迅速地调整。
英国海军飞机在成功地对德国的“柯尼靳堡”号巡洋舰和“俾斯麦”号战列舰进行攻击后,还取得了另外一次更有意义的胜利。这就是从航空母舰“卓越”号上起飞的20架鱼雷轰炸机在夜间对意大利塔兰托基地的袭击。他们击沉了抛锚中的3艘战列舰,从而实现了海军将领们于25年前由于装备落后而不能实现的梦想。英国人在塔兰托的胜利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人在珍珠港重复了这种战术。但它的规模要大得多,毁灭性也大得多。
在海上从高空对军舰进行炸弹轰炸不如使用鱼雷攻击的效果好。为了逃避从高空投下来的炸弹袭击,目标总是要机动的。低空轰炸效果会好一些,特别是当飞行员对着目标进行垂直俯冲时,效果更佳。然而对着敌舰的炮口飞得那么低,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那时的防空火炮对付这种俯冲轰炸机也是困难的。当然,顽强的火炮抵抗,对俯冲轰炸的飞机来说后果也是可怕的。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和美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对付敌人的航空母舰。要轰炸有装甲的军舰甲板时,飞机的投弹点就得高一些,这样才能满足穿甲弹的高度要求。只要高空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在强大的战斗机群掩护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就可以摧毁敌人大部分的防卫力量。
英国舰队航空队作战勇敢,技术高强,但由于缺少高性能的飞机和高效率的指挥机构,使它未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时,军事统帅部对海上飞机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不论是英国的盟国还是它的敌人,情况都比英国好。美国和日本当时都没有第三军种,它们的海军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航空兵——不论是舰载的还是岸基的——进行完全的控制。在这两国海军中,一位飞行员是不会对其职业丧失信心的,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指挥一艘航空母舰。在一个有竞争性的军种里面,航空事业的热心者是不会枯竭的。据说在英国海军以及美国和日本海军中,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有影响的“大炮俱乐部”。在珍珠港战争前,美国有17艘战列舰,日本有9艘,另外还有一艘战列巡洋舰。在它们自己的战争演习中,美国海军(“蓝军”)要象在日德兰海战那样与日本海军(“橙军”)进行一场遭遇战。美国海军航空兵执行的是侦察敌战列舰队的任务,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舰载飞机能够消灭敌人的战列舰。3年前,美国海军中将金曾在一年一度的海上演习中,使用“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对珍珠港进行过成功的攻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海军飞行员所进行的上述战争游戏,却由日本飞行员有力地实现了。这就是1941年12月日本对珍珠港进行的大规模的、戏剧性的、真正的攻击。
350架日本的舰载飞机要打击的主要目标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力量——8艘战列舰。当时有7艘在一起抛锚,另外一艘(“宾夕法尼亚”号)停在干船坞里。1941年12月7日是个星期天,这天早晨看来非常宁静。美国当时还没有参战,舰上的许多军官和士官都在岸上休假。在舰队中,只有四分之一的防空火炮有人值班,可是弹药却锁在弹药箱里。那天,早晨7时55分,正当升旗小组准备在舰上升起星条旗的时候,突然,日本人的首批“九七”式鱼雷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的上空,从40英尺高度发射浅水鱼雷进行攻击——如同英国舰队早在一年以前在塔兰托所干的一样。紧接着是“九九”式轰炸机对着美国军舰进行俯冲,投下重型炸弹,其中有一枚穿进了“亚利桑那”号的弹药舱,使它立刻变成了火海,全舰1100人丧生。在半小时之内,还有3艘战列舰被击沉,另外3艘遭重创,只有“宾夕法尼亚”号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日本人的飞机摧毁了美国战列舰队的核心部分,同时还打击了美国的空中力量,击毁了整齐停放在珍珠港附近机场上的几十架军用飞机。仅仅两个小时,日本人就完成了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大部分飞机都安全地飞回舰上。由于遭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打击,美国的战列舰队瘫痪了。可是,幸运的是,美国的航空母舰那天凑巧不在珍珠港。这一点后来证明,对日本人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大战开始时,美日两国的海军在航空母舰上几乎是势均力敌的——日本有6艘,美国有7艘。日本的舰载飞机有好几百架(含战斗机、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等)。此外还有水上飞机和飞艇共500多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日本还拥有一支以海岸为基地的航空队。它的飞机都是双引擎的轰炸机,能够携带重型鱼雷,飞得远,速度快。日本岸基飞机的飞行员都属于海军领导,所以他们在如何发现敌舰,然后又如何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攻击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袭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其伴随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的日本岸基航空队,正是为了这种作战而建立起来的,也是根据此目的而装备和部署的。就在珍珠港遭受袭击后的第三天,日本的这些航空中队就在南海找到了它们的猎场,在90分钟之内就把两艘大舰击沉了。在85架参加轰炸的飞机中(其中有51架是鱼雷轰炸机),只有3架被英国的防空火炮击落,当时还没有防空战斗机。这个教训很快地被吸取了。5个月以后,日本人在珊瑚海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战斗。结果证明是失败了。当时,英国克雷斯海军少将命令他的3艘大舰,还有两艘澳大利亚巡洋舰和一艘美国巡洋舰,都分别单舰机动。结果,它们全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尽管其中有一艘伴随的驱逐舰,后来差一点被美国陆军的岸基轰炸机所击中。
如果经过专门训练的飞行员都不能成功地对付善于多变的敌人,那么对一支仓促上阵、训练无素、装备不良的飞行中队来说,要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国人的活动对英国海军航空兵力量的不明智做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德国大型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竟然敢于在白天,在离英国海岸不到20英里远的距离上,大胆地通过多佛尔海峡。虽然这次行动事先已被觉察到,但德国人还是出其不意地取得了一次战术上的胜利。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在本土南部部署了800多架飞机,但其中多半都是短程的战斗机,240多架轰炸机只能在白天飞行,而调到南部准备参加战斗的双引擎鱼雷轰炸机只有33架。皇家海军也只有6架“旗鱼”式鱼雷轰炸机驻扎在肯特的皇家空军机场。日常的空中巡逻并没有发现德国的这两艘战列巡洋舰。“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接着也离开了设在法国布勒斯特港的基地,向英吉利海峡方向驶来。当德国军舰终于被发现时,第一个实施攻击的是由尤金·埃斯蒙德少校指挥的皇家海军航空兵第825中队。在这次最英勇然而又是一次自杀性的作战中,全中队的人都阵亡了。埃斯蒙德死后被追授一枚胜利十字徽章。尽管如此,敌人并没有遭到打击,而岸防司令部指挥下的飞行员参加战斗时,也没有伤敌人一根毫毛。属于轰炸机司令部指挥的242架飞机中,只有39架能够进行攻击,但它们所投下的普通炸弹不能穿甲。唯一能起作用的是空投水雷(不是两个星期以前投放的,就是当天投放的——看来不象),“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舰都遭到了水雷的打击,其中“沙恩霍斯特”号受重创。
在美国战列舰队被摧毁的那一天,航空母舰没有停在珍珠港内真是一件幸运的事。这些航空母舰后来组成了新的舰队。一门大炮最多只能把一吨重的炮弹发射到20英里远的距离上,而舰载飞机却能够把同样重的炮弹发射到300英里或者更远的地方。飞行员能飞到很近的距离去看清目标,而战列舰上的枪炮军官只能看到爆炸时溅起的水花,或者在阴暗的天色中或露天里看到远方的一道火光。这一优点很快地被美国人注意到了。他们懂得飞机的攻击距离更远,只要把飞机上的鱼雷和火炮的发射系统完善起来,就能够打击在大海上不断迅速改变航向并且有炮火和战斗机进行掩护的高速航行的舰艇。到了那时,航空母舰就能恰当地宣称,它已经取代战列舰而成为海军的主要军舰了。
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力量,可以部署在友好国家内地的许多机场之中。它的飞机都分散在各个机场,即使在同一个机场,飞机也是疏散开的。然而,一艘航空母舰很显然是容易受攻击的。它所携带的那支小小的航空力量:飞机、燃料,弹药、炮弹和鱼雷等等,均置于一个“屋檐”之下。它们的“友好领土”只能延伸到停泊在几英里远做为雷达哨的驱逐舰上。但是,航空母舰和驱逐舰之间的水域也总是不安全的,因为敌人的潜艇可以突破声纳的监测。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的5艘航空母舰中,有3艘是德国U型潜艇的牺牲品。而美国损失的11艘航空母舰中,也有3艘是被从潜艇上发射的鱼雷击沉的。航空母舰还是敌人飞机攻击的主要目标。美国的轻型航空母航“普林斯顿”号,就是被一枚空投的炸弹——穿到该舰内部引起爆炸——炸沉的。然而,同美国的航空母舰不同,英国的新式航空母舰在其飞行甲板和舰舷都有装甲,以便对付炸弹以及来自巡洋舰上的6英寸炮弹的攻击。英国的这种新设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产生的,其特点是在飞行甲板下面增加一个装甲“箱”,以便保护飞机。这样做,舰载飞机的数量就减少了。在地中海战役中以及在太平洋战争最后一年日本人所进行的“神风”式自杀性的攻击中,这种新设计的英国航空母舰都经受住了敌人的轰炸,而美国的有些航空母舰在遭到日本人同样的攻击时,却遭到了重创。
从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到1944年莱特湾战役的两年半时间里,由航空母舰组成了新的舰队,它有自己的作战方式,犹如几世纪以来战列舰所做的那样。巡洋舰、甚至还有快速战列舰都参加了航空母舰的护航舰队,为它提供防空火力支援,而驱逐舰则保护它免遭潜艇的攻击。这支新式舰队另一个新创之点是,它能够在海上活动长达好几个星期之久:油船和各种供应船在海上为它进行补给,修理船和小型航空母舰为它更换飞机。在珍珠港事件后的珊瑚海和中途岛大海战中,航空母舰编队互相对打,虽然双方的将领都看不见对方的舰船。在这些大战以及其他的战斗中,由于美国指挥官获悉了敌人的作战计划而得到好处。这一点是杰利科上将在指挥日德兰海战时所不具备的。斯普鲁恩斯上将根据传给他的可靠情报进行分析,并立即作出精明的判断。他还碰到了好运,当在中途岛的日本航空母舰处于最易受打击的状态时——飞机都停在甲板上进行加油和装弹,他及时地抓住了这次战机,在这次海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俯冲轰炸机,而不是威武的鱼雷轰炸机。即使这样,这次胜利还是来之不易的。美国损失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差不多100架飞机;但它的的俯冲轰炸机击沉了日本的所有4艘航空母舰,摧毁了敌人250架飞机。虽然日本的10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都参加了中途岛大海战,但它们却没起多大作用。然而,美国的3艘航空母舰却没有得到1艘战列舰的支援,虽然美国在东太平洋部署了一支由7艘舰组成的、可资利用的战列舰队。珍珠港事件6个月后,发生了中途岛大海战,这标志着日本海军在太平洋的进攻达到了顶点。山本大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攻击并占领中途岛这个防御堡垒和它的空军基地,并且要迫使当时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舰队按旧式战法在海上决一雌雄。可是他失望了,虽然他的战列舰队仍然存在,但他的航空母舰上的打击力量却消失了。这次海战是日本海军遭受的第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因为它损失了这么多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日本海军从此以后再也恢复不了它的元气了。到了1944年底,日本海军除了进行一些垂死挣扎的自杀性战斗外,再也部署不了它的航空兵力量了。
日本海军的这些谨慎而有组织的自杀性攻击始于1944年下半年。这种行动被称为“神风”行动,据说是根据1570年毁灭中国元朝海上舰队的那一次台风而取的名字。日本人之所以采用这种战术,是因为它在中途岛海战失败以后,它的飞行员中很少有人能够穿过由美国战斗机群组成的防护线,使用炸弹和鱼雷对美国舰队进行攻击。对日本人来说,制造更多的飞机和劝说狂热的飞行员对着敌人的航空母舰直冲过去,那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对那些飞行员进行正当的训练就困难了。对付这种形式的攻击,轻型的防空自动火炮——口径分别为20毫米和40毫米——效果不佳。然而对一个正常的飞行员来说,这种炮却是个威胁。但是,即使这种炮打中了“神风”飞机,因为炮弹太小,它的威力也不足以阻止这种飞机前来进犯,或者是使它改变航向。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重型炮,如5英寸炮,来进行对空炮击。“神风”飞行员经常跟随刚从战斗中归来的机组中去,有时候,他们还会悄悄地溜进编队而不被人发观。但是,这种骗术是有办法对付的,就是在60英里外执行雷达哨任务的驱遂舰上空派飞机进行警戒,而“空中战斗巡逻”中队也会分清各种飞机。早些时候,“神风”飞行员在袭击美国军舰方面,机会要多一些,通常是4次中就有一次成功;但是,随着防空武器的改进,这个比例已大大地缩小了。然而,由于执行“神风”任务的飞机经常出动大批的架次.所以这种飞机直到最后也还是一种可怕的武器。
海军航空兵并不仅仅限于大型的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美国的100艘航空母舰中,只有20艘是大型的,其他的大多数都是护航航空母舰,这种航空母舰不论是新造的还是改装的建造速度都很快,它的航速虽然不快,但它能够装载30架飞机。使用这种航空母舰护航是廉价的。它能够进行防空和反潜巡逻,并能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掩护和为支援陆军进行远程轰炸。早些时候,英国皇家海军曾预见到,为了保护贸易,在和平时期是需要这种小型航空母舰的。所以,英国走美国的道路,增加了40多艘护航航空母舰。这些护航舰船不论在大西洋战役中,还是在前往俄国的护航队中,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英国使用了这些护航航空母舰和新制造出来的陆基远程海上飞机,才使迫在眉睫的失败转危为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由于发明了从护航队的商船上弹射起飞的截击战斗机,一种新式的舰载飞机投入了使用。这种飞机对付在火炮射程之外跟踪护航队的敌人侦察机特别有效。它是一种真正的一次性武器,在完成任务以后,飞行员就会在靠近友好国家船只的海面上降落,以便让人把他救起,这样做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勇气和技术。然而,幸运的是,大多数的飞行员都被安全地从海上救起,他们又重新参加了战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地考验了先前思想家们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发展起来的关于海军航空兵的理论。这样的考验比任何一次人们所能预见得到的考验都要激烈和必要。战争总是一所残酷的学校,从中可以学到新的本事和总结新的教训。但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能学得更快一些。在这方面,一个教训是,一支舰队如果处在敌人空中力量的威胁范围之内,而又没有空中掩护,那么,它是不能指望长久生存下去的。另一个教训是,陆基飞机如果能到海洋深处,只能起巡逻的作用——至少当时是这样,因为它的续航时间虽然长,但航速慢,武器差;高性能飞机缺乏伴随远洋舰队一起活动的续航力,尽管它的航速快,但也可能赶不及飞到远洋去参加战斗。今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着。
从以上这些教训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位海军司令,不管在海上还是岸上,都要对他的空中力量进行完全的控制。他的空中力量也如同他的水面舰艇和潜艇一样,是他的部队——事实上也是他的军种——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战争经验都证明,只有当一个复杂的战斗机指挥系统建立起来了,并在岸上和舰上得到充分的检验时,为护航队或舰队提供保护的岸基截击机才是有效的。如果是远离陆地,所有短程的飞机都是舰载的,这种系统自然会工作得更好一些,因为与另一个军种协调行动,总是不方便的。
美国海军一直控制着自己的岸基远程海上飞机。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它与陆军航空队产生了矛盾,因为陆军也派遣一些轰炸机中队去参加海战。美国陆军的远程轰炸机执行着反潜巡逻任务,特别是在太平洋,它的飞机被广泛地用来轰炸敌人的军舰和运输船只,尽管如此,陆军航空队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却超过了他们的作用。它的飞行员曾毫无道理地宣称,中途岛战争是他们打胜的。可是,在舰船的辨认上,他们并不比海军飞行员强。再说,他们通常都是从高空投弹的,他们知道这样做往往会把近弹误认为是击中了目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人——他们的海军航空兵力量可能是组织得最好的——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他们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技术不高,勇气不足,而是由于他们与美国打仗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美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工业潜力的国家,一个能够建设一支大于日本几倍的海军和空军的国家。
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后,有人认为,现在航空母舰既然没有对手了,特别是现在的陆基飞机,比以往的飞机速度要快得多,航程也远得多,又能携带重型的武器装备,就没有理由继续保存这些庞大而昂贵的大型军舰了。所以,航空母舰应该走上战列舰的道路。对此,航空母舰的支持者反应很强烈,他们认为,航空母舰能够使海军赢得制海权。航空母舰现在能够在陆基航空力量未能立即建设机场的地方,及时为海军提供区域性的防空力量,因为它的战斗机性能现在能与任何陆基飞机的性能相比。它能够使用多种高爆炸弹和导弹袭击敌人的舰船和部队。它能使用自己的反潜飞机保护自己不受潜艇的攻击。它的飞机能到敌人的水域中布放水雷。现在的航空母舰有希望成为一种多用途战舰,并且比战列舰的威力要强大得多。现在结论已定:海军航空兵仍然是美国海军的核心。
对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来说,50年代是航空母舰的黄金时代。这时,新的装置出现了,斜角飞行甲板的设计可使飞机充分利用整个飞行甲板,而又不致于与停在甲板上的其他飞机相撞。蒸汽弹射器的安装,减少了喷气式飞机在跑道上起飞滑行的时间——这种重型喷气机现在已经在部队中使用了。助降瞄准镜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飞机降落的安全性。高性能喷气式飞机出现了,特别是适合于从舰上起飞的喷气式战斗机已经装备起来。舰上的雷达和通讯系统有了巨大的进步。各种武器如空对空、空对舰和反潜导弹的性能已大大地提高,并且都已安装到舰载飞机上,这样,世界从未有过的最先进的常规武器系统已经出现在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
但是,还有一些因素在限制着航空母舰。为了使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舰长就要把他的舰转向逆风。这种逆风航向对正在前进中的军舰不总是理想的,高速机动的航空母舰及其伴随舰,消耗着巨量燃油。要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只能是使用核动力推进装置——当然,这只能是那些很发达国家才能办得到的。以美国一位伟大的海军上将的名字命名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排水量为92,000吨,是一个高度机动的海上浮动机场。是6,000多人每天工作生活的场所,它携带着90多架各式各样的飞机,如截击战斗机、攻击机、反潜机,有些飞机还装有预警雷达和电子对抗设备等。它的长度差不多有1,100英尺,飞行甲板宽240英尺。它由两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可以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航行30年——约100万英里——而不用添加燃料。它的作战飞机在性能上可以与任何陆基飞机相比。它的飞行员都是经过训练的,能够使用各种现代化武器对舰船、陆上目标以及飞机进行攻击。“尼米兹”号是美国海军中十几艘巨型多用途航空母舰中的一艘(当然,这十几艘不全都是核动力推进的),它的最终使命是为能够携带核武器的攻击机提供起落场地。
英国要更换那些陈旧的航空母舰(每艘耗资两亿英镑),超过了自己的财政支付能力。皇家海军当时需要3艘大型航空母舰,才能形成一支有效能的海上力量。但是,皇家海军却没有得到这些航空母舰。这样,航空母舰上强大的固定翼飞机都飞到陆地上去了,有的还移交给了皇家空军。有一个时期,皇家海军的舰载机都是直升机,使用这些直升机的甚至还有一些新造的或改装的小型军舰。
当时,英国海军的计划者立即建议建造一种小型航空母舰,但是,由于英国议会已通过法案不再建造航空母舰了,所以这种新型军舰一开始就叫“通长甲板”舰或“指挥”巡洋舰。为了确保该舰上的反潜直升机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该舰设计了一个平台和一个“岛”型上层建筑,适用于海上作战的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在该舰上使用也感到很方便。
英国的“无畏”级航空母舰与6-8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和9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相比是很小的,它才19,000吨。每艘“无畏”舰只能携带14架飞机,其中大多数都是大型的反潜直升机。只有五、六架是“海鹞”式战斗机或攻击机。“鹞式航母”吸收了最新式的适合于海军航空兵的设计。它飞行甲板上的斜坡(有时也叫“滑跳板”),可供负荷很重的飞机起飞,可是,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不同于在大型航空母舰上所使用的那种速度快,威力大的飞机,它也对付不了那种性能好的陆基攻击型飞机。“鹞式航母”不是那种多用途航空母舰,而只是一种反潜航空母舰。它所携带的直升机是它的主要武备;它的短距起降战斗机只能提供区域性的防空,以便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及其护航飞机。从这方面看,它同苏联的大型“基辅”级航空母舰没有多大区别。苏联人把“基辅”级航空母舰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之所以这样称呼,为的是使它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而又不违犯“蒙特勒公约”。然而,对“无畏”舰来说,美国人称他是一种“制海舰”,而不是航空母舰,不管怎样,这种舰的确为特混舰队司令至少提供了他们最必需的区域性防空力量,以及良好的指挥控制设备。这种舰虽然只有3艘,但再加上它们的护航舰艇,应该认为对北大西洋和挪威海来说是一支非常有用的又不小的反潜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保护护航队,在这些地区需要更多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当时所对付的威胁,比今天要小得多。
现在,美国海军也开始认识到建造新式的大型航空母舰,如同建造其他型号的舰艇及其武器系统一样,是非常昂贵的。对这个发现,英国人在20多年以前就认识到了。特别是对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美国海军内部,看法并不都是一致的。要建造一支核动力航空母舰战斗群(即里面的每艘军舰都是核动力推进的),甚至对美国人来说,也无力支付其昂贵的建造费用。那些批评建造核动力水面舰艇的人争论说,与其花费10亿英镑来建造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及花6亿英镑来为它建造一艘伴随的核动力巡洋舰,不如用这些钱来建造数量更多的燃油舰船。这些批评者还指出,对其他那些伴随航空母舰行动的军舰,如驱逐舰、护卫舰等,看来不可能都核动力化,因为在一艘小舰上设置一部核反应堆,造价就会更加昂贵。如果这些小型军舰都要在海上进行加油,那么,对那些以核动力推进的大型军舰来说,就要失掉它的大部分意义了。这些人还争论说,大型航空母舰很容易受到敌人潜艇和导弹的攻击。但是,另一种人的意见认为,大型航空母舰可以加强装备来保卫自己。所以,如同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詹姆斯·霍洛韦上将所清楚地阐明过的那样,美国海军仍然是坚不可摧的。现在,不论是核动力的,还是常规动力的大型航空母舰,都是美国海军的主要军舰。“福莱斯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等十几艘大型军舰,将在各大洋上航行到本世纪末甚至到下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