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中转入反攻的驱逐舰·第七
作者:安东尼·普雷斯顿·英国
出自————《驱逐舰发展史》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海军陆战队控制瓜岛之后,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发动了一个接一个的战役,占领了所罗门群岛的其余一系列岛屿。在这些战斗中,驱逐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驱逐舰速度较快,而且又有先进的鱼雷武器,这使日本能与美国进行顽强的对抗。以驱逐舰进行作战而应列入光荣册的,计有库拉海湾、科隆班加拉岛、韦拉湾、韦拉拉韦拉岛、埃普莱斯·奥古斯塔湾和圣乔治角等战斗,另外在1943年的各次战斗中,驱逐舰常常艰苦奋战而取得胜利。
所罗门群岛中部战役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与刚从船厂完工的“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光辉名称联系在一起。1942年6月30日,“弗莱彻”级驱逐舰开始服役,在瓜岛战斗中,未遭任何损伤,到1942年年底,已有26艘相继服役,到1943年已超过上百艘。为了避免驱逐舰的大量损失,一批较老的“布里斯托尔”级仍继续生产。建造的数目以及在设计上的一些重大进展,盟国对轴心国进行严格的保密,这对驱逐舰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一共批准建造486艘驱逐舰,仅69艘没有完工。
。 | ||||||||||||||||||||||||||||||||
|
在瓜岛战争中,一批有战功的将领被提升。首先晋升的是颇有声望的艾斯沃思少将,1942年6月他被任命为太平洋驱逐舰司令。原来他是一个有卓越才能的驱逐舰舰长,1941年在大西洋战争中,他指挥一个驱逐舰中队。哈尔西上将(中将——输入者注)委任他指挥第67特遣编队,在塔萨佛罗加战斗中,这支编队与田中的驱逐舰队进行作战。1943年1月4日晚,在新乔治亚西北端的蒙达战斗中,艾斯沃思率领一支驱逐舰中队发动突然袭击,取得了胜利,充分表现了他的英勇和果断。因此,他是使美国海军第一次取得良好转机的一位将领,为美国海军产生了新的自信精神。艾斯沃思在他的报告中说:“夜袭蒙达之后,……是我们海军第一次在夜间协同水面舰只、潜艇和空军部队进行的海上合同作战。在这个地区进行作战,确实是一种冒险行动,但这次战斗可为我们的夜间两栖作战取得首次实战锻练。”
艾斯沃思将军的驱逐舰的另一个功绩是对阿伦德尔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东京快车”航道上进行布雷。布雷舰是3艘老式的平甲板驱逐舰“布雷斯”号(原DD122,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18——输入者注)、“甘布尔”号(原DD123,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15——输入者注)和“普雷布尔”号(原DD345,已改为快速布雷舰DM20——输入者注),它们早在30年代就已改装成“三烟囱”的布雷舰,设有可布80枚水雷的雷轨。1943年5月6日夜,3艘老式驱逐舰在新的“弗莱彻”级的“雷德福”号(DD446——输入者注)雷达的引导下,在布莱克特海峡中部布放了250枚水雷。艾斯沃思用3艘轻巡洋舰和3艘舰队驱逐舰进行掩护。当完成任务进行撤离时,被日本水上飞机发现,但未受任何损失。第二天早晨,4艘日本驱逐舰直向雷区驶来,“新潮”号(译者误,应为“亲潮”号——输入者注)、“阳炎”号和“黑潮”号触雷,只有“满潮”号幸免。该舰救起了幸存者,但遭到了从瓜岛来的美国飞机的扫射。5天之后,艾斯沃思将军试图重演故伎,但一系列的失误使他过早泄露了雷区的位置,致使日本扫雷舰能够很快扫除。
艾斯沃思的第36特遣队于7月5日晚在库拉海湾意外地和日舰遭遇,又象所罗门海战那样,发生了一场混战。在那月黑的暗夜,能见度只有1.74海里(2英里),由于突然的雨云使能见度很快减低到0.87海里(1英里)以下。日舰是在秋山少将指挥下的一支拥有10艘驱逐舰的编队,正在向斯坦莫尔镇运送供应物资。而美国舰队拥有巡洋舰“火奴鲁鲁”号、“海伦娜”号和“圣·路易斯”号,以及第21驱逐舰中队的“尼古拉斯”号(DD449——输入者注)、“詹金斯”号(DD447——输入者注)、“奥邦农”号(DD450——输入者注)和“雷德福”号(DD446——输入者注)。虽然美舰的实力超过了日舰,但日本的4艘驱逐舰却是新式而又精锐的“秋月”级驱逐舰,其旗舰“新月”号装备有新式的22型雷达。10艘驱逐舰都具有可重复装填的610毫米(24英寸)“长矛”式鱼雷,而美国的火力优势并不象在纸面上见到的那样强大。
虽然日舰了望员在6400米(7000码)距离上发现了美舰纵队,但美舰炮手的射击技术不错,巡洋舰上152毫米(6英寸)火炮的第一次齐射就重创了秋山的旗舰“新月”号。“凉风”号和“谷风”号被显然是失灵的美国鱼雷击中,没有爆炸,两舰自己发射的鱼雷也没有击中目标,它们就转到烟幕后面去进行鱼雷的再次装填。这时一组齐射的鱼雷直奔而来,3枚“长矛”式鱼雷穿入巡洋舰“海伦娜”号的舰体内,使它遭受严重破坏。此时战斗十分激烈,致使艾斯沃思将军和他的舰长们没有注意到所发生的一切,直到受损舰只不能回答他的信号时,才知道“海伦娜”号已遭破坏。艾斯沃思保持他的队形,并越过敌人的“T”字形位置,再次发起鱼雷攻击,“初雪”号被3枚失灵的鱼雷击中。在第一个回合中,美国人的战术是正确的,但日本人依靠性能优越的“长矛”式鱼雷免受了重大损失。
在第二个回合中,美国驱逐舰再次发起攻击,击伤了两艘日本驱逐舰。“长月”号损伤十分严重,后来不得不冲上维拉附近的海滩(返航时因没有雷达导航而搁浅——输入者注),在那里仍被美舰炮火(岸基航空兵——输入者)所击毁。美国驱逐舰“尼古拉斯”号和“雷德福”号参与了营救“海伦娜”号的幸存者,他们发现日本“天雾”号也在营救“长月”号上的幸存者,于是两舰即去赶走“天雾”号,返回后继续进行营救工作。这时“望月”号再次来进行干扰,希尔少校率“尼古拉斯”号全速前去,“雷德福”号紧跟在后,留下其余舰只继续营救,两舰又赶走了“望月”号,返航中集合了其余舰只,一起与艾斯沃思的编队汇合。
虽然战斗的结果令人失望,但通过这次战斗表明:日本人在战场上不再能为所欲为。“海伦娜”号的丧失是难以用“长月”号(和“新月”号——输入者注)的击毁来补偿的,但秋山少将的阵亡对日军的士气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周之后,在科隆班加拉岛的战斗中,美国使用巡洋舰来对付日本的驱逐舰,这是有极大危险性的。致使巡洋舰“利安德”号(新西兰)、“火奴鲁鲁”号(艾斯沃思的旗舰)和“圣·路易斯”号被击中。日本轻巡洋舰“神通”号则被击沉,井崎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及其近500名舰员全部阵亡,这表明:试图让斯坦莫尔镇的守卫部队取得供应是徒劳的。在瓜岛与战列舰的作战中,“格温”号(DD433——输入者注)是唯一幸存的驱逐舰。但就在这次战斗接近结束时,该舰却被鱼雷击中,依靠中队里的僚舰“拉尔夫·塔尔伯特”号(DD390——输入者注)的帮助,在大海上飘流了将近7小时。来自拉塞尔岛机场的美国飞机提供了掩护,防止了日本轰炸机的袭击。然而驱逐舰舰员尽力抢救的仅仅是一艘正在冒着浓烟的废舰。大约9时许,第23驱逐舰支队指挥官希金斯中校决定放弃这艘无法挽救的舰只。
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第二位提高声望的人则是弗雷德利克·穆斯布鲁格中校。在图拉吉,他指挥第12驱逐舰中队。1943年8月初,当蒙达陷落时,他接到命令去拦截航行在吉佐海峡、由战斗机支援和鱼雷艇掩护的另一支“东京快车”的运输队。穆斯布鲁格的旗舰是“邓拉普”号(DD384——输入者注),“克雷文”号(DD382——输入者注)、“莫里”号(DD401——输入者注)以及第15驱逐舰中队的“兰”号(DD399——输入者注)、“斯达克”号(DD406——输入者注)和“斯特雷特”号(DD407——输入者注)也在他的指挥下。8月5日夜,两支驱逐舰分队航行到韦拉拉韦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韦拉海湾北部。23时33分,“邓拉普”号的雷达首先捕捉到目标,3分钟之后,穆斯布鲁格通过编队内部的无线电报话机下达“准备发射鱼雷”的命令。当接近到3658米(4000码)时,日本舰只几乎完全落网,在几分钟内,“斯达克”号发射4枚鱼雷,“川风”号(即“江风”号——输入者注)驱逐舰被击沉。然后“岚”号和“荻风”号也被炸毁,仅仅剩下“时雨”号以高速逃回布干维尔。这次韦拉海湾的战斗是美国海军唯一没有受损失的一次战斗,这是异乎寻常的。但这也并非偶然,因为穆斯布鲁格已坚持在他的驱逐舰的鱼雷弹头上不安装性能不可靠的磁性雷管,而宁可使用虽然老式但可靠的触发装置。另一个改进是在鱼雷发射管口部加装闪光遮挡装置,使发射鱼雷时避免火药闪光被日舰了望员发现。
日本联合舰队新的司令长官古贺峰一上将(大将,山本五十六的继任者——输入者注)下令取消“东京快车”,于是混乱的、极度难忍的夜间战斗也随之暂告消失。这意味着远离基地的驻军不得不使用登陆驳船撤回到布干维尔基地去,这对第12驱逐舰分队的司令官穆斯布鲁格和他的驱逐舰指挥官来说,将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群“活靶子”。8月9日至10月4日之间,第12驱逐舰分队一共击沉了40艘登陆驳船,以及护航的炮艇和另外一些轻型舰艇。大量的伤亡又迫使古贺上将重新组织“东京快车”,很快又发生了另一次战斗,即10月6日晚上发生韦拉拉韦拉的战斗。3艘美国驱逐舰对6艘日本驱逐舰,双方都被鱼雷击沉一艘(“薛瓦利埃”号和“夕云”号——输入者注)。不幸的是,“奥邦农”号(DD450——输入者注)驱逐舰在混乱中撞上了正将沉没的“薛瓦利埃”号(DD451——输入者注)而受到损伤,“塞尔弗里奇”号(DD357——输入者注)被鱼雷击中后,仍带伤驶回了基地。
阿利·A·伯克上校在1943年11月2日夜里的奥古斯塔湾战斗中,对他的第23驱逐舰支队(第45驱逐舰分队——输入者注)指挥有方,因而声名大振。这天晚上,日军调遣重巡洋舰“妙高”号和“羽黑”号、轻巡洋舰“川内”号和“阿贺野”号以及6艘驱逐舰掩护着5艘快速运输舰(运兵驱逐舰,由大森仙太郎少将指挥——输入者注),向托罗基那角驶去。美国梅里尔上将(少将——输入者注)在轻巡洋舰“蒙特培利尔”号上进行指挥,此外还有它的姐妹舰“克利夫兰”号、“哥伦比亚”号和“丹佛”号,以及伯克的第45驱逐舰分队和B·L·奥斯汀中校的第46驱逐舰分队的8艘驱逐舰(第39特混编队——输入者注)。为了对付“长矛”式鱼雷的威胁,梅里尔指示他的驱逐舰率先用鱼雷进行攻击,迫使日舰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然后使用雷达协助远射程的炮火进行轰击,这样可使美国舰队保持一定的优势。可惜,日舰进行了一个转向,第45驱逐舰分队发射的所有鱼雷都未命中。梅里尔上将意识到日本人已盯住了他的巡洋舰,他的上述打算并不能阻止日舰的靠近,于是他下令取消原计划,命令巡洋舰开火。日本巡洋舰“川内”号在大量152毫米(6英寸)炮弹的轰击下颠簸起来。在混乱中,驱逐舰“五月雨”号和“白露”号相互发生了猛烈碰撞。
而美国舰队也有他们的问题,驱逐舰“富特”号(DD511——输入者注)掉了队,舰尾被日本鱼雷击中,然后靠“克利夫兰”号巡洋舰的帮助,勉强地缓慢脱离。“斯彭斯”号(DD512——输入者注)和“撒切尔”号(DD514——输入者注)在以30节高速并列航行中相撞,钢质舰体磨擦时火光飞溅,然而这场灾难并未引起严重损伤。此刻日本的重巡洋舰“羽黑”号和“妙高”号正出现在仅仅3658米(4000码)距离内,在这紧张关头却把它们误认为是美国舰艇,因而没有发射鱼雷,这一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不久之后,奥斯汀中校和伯克上校进行了一次编队内部的通话:
奥斯汀:我们刚才又面临一次近弹,希望你们不要对着我们射击。
伯克:对不起,请您原谅下一组的四发齐射,因为已经射出了。
这个误会并未发生不良影响,当奥斯汀的一艘驱逐舰“斯彭斯”号因弹药不足而不能摧毁已失去战斗力的“初风”号驱逐舰时,伯克的分队被召唤来完成了这个任务。驱逐舰正在竭尽全力追击日舰,梅里尔将军再次命令它们撤回到他的巡洋舰近旁,以避免第二天早晨将会遭到的空中攻击。
阿利·伯克被授予“31节伯克”的称号,第23驱逐舰支队的舰只被称作“小海狸”。伯克的旗舰是“弗莱彻”级的“查尔斯·奥斯本”号(DD570——输入者注)驱逐舰,该舰在3年作战中曾荣获11次胜利勋章。“31节伯克”的称号出自1943年11月,第23驱逐舰支队正在库拉湾的哈斯海峡加油,他们接到命令,要高速航行去拦击一支载有空军撤离人员的日本护航队。“查尔斯·奥斯本”号确定了和支队内的另外3艘(4艘——输入者注)僚舰会合的约定时间。这时在哈尔西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指挥室里,作战参谋计算出要以31节的平均速度航行才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考虑到伯克平时指挥他的支队所用的最高编队速度为30节,于是哈尔西上将又给伯克下了第二道命令:
伯克,你必须以31节航行,越过布克岛至拉包尔之间的日军撤退航线,到达布克岛以西大约30海里(35英里)处,在那里如果未发现敌人,等到25日的凌晨3时可南下加油;如果遇到敌人,你完全知道应该怎么办。
结果战斗在圣乔治角发生了。就在1943年11月25日的头几个小时,美国的“查尔斯·奥斯本”号、“戴森”号(DD572——输入者注)、“克拉克斯顿”号(DD571——输入者注)、“康弗斯”号(DD509——输入者注)和“斯彭斯”号与日本驱逐舰“大波”号、“卷波”号、“天雾”号、“夕雾”号和“卯月”号之间进行交战。伯克认为漆黑的夜晚是个“理想的鱼雷攻击好机会”,在第一次攻击中,击中了日本“大波”号和“卷波”号驱逐舰,然后美国驱逐舰一心要尾追向北逃去的其余3艘驱逐舰。也许这是伯克驱逐舰战术的高明之处,15分钟之后,他突然命令他的驱逐舰调转航向,以避免可能受到的鱼雷还击。正当5艘美国驱逐舰回到他们原来的航线时,3枚“长矛”式鱼雷在后面爆炸了,这些鱼雷的引爆不是由于它们行驶完了航程,或许就是进入了美国驱逐舰的尾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伯克的指挥才能感到十分惊讶,“小海狸”们自己也感到太幸运了。后来,他又指挥了对“夕雾”号夜战的胜利。
所罗门群岛的战斗过去了,驱逐舰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战争初期日本驱逐舰和巡洋舰掌握着主动权,盟国的驱逐舰屡遭挫折,但他们经受了最艰苦的战斗考验。他们的教训是十分沉痛的,从而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战略战术去打击日本人,使作战技能变得更加熟练。正如一位身历其境的驱逐舰舰员所说:“在所罗门群岛的每个人都深深感到,每一分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莱特湾大海战
1944年秋,哈尔西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第三舰队接受了进攻菲律宾的任务。他们主要目标是攻击群岛北部,并使用快速航空母舰对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登陆战进行支援。他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大而有力的舰队,包括13艘(16艘——输入者注)航空母舰(和6艘战列舰——输入者注)、14艘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麦克阿瑟将军的进攻部队得到了金凯德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第七舰队有力支持,他拥有6艘战列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11艘巡洋舰、86艘驱逐舰和25艘护航驱逐舰。对抗这个强大舰队的日本海军,仅有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23艘巡洋舰和63艘驱逐舰,然而通讯设备不完善的日本海军依靠英勇作战勉强取得了胜利(作者个人观点——输入者注)。
莱特湾海战只是一个简称,事实上是由连续发生、持续4天的四个大战斗所组成。它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所有类型的战舰都执行着它们原先设计时赋予的任务。战列舰对战列舰进行作战,而驱逐舰则使用鱼雷进行攻击,并为自己的舰队进行防御。1944年10月20日美国部队开始在莱特湾登陆,三天前,当日本人知道美国突击队和爆破组已来到莱特岛海滩时,日军开始实施它们的“捷”号(“捷一”号——输入者注)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把日本海军舰只分为4支舰队:
1.主体舰队(机动部队——输入者注),是在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指挥下,由4艘航空母舰、2艘航空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正从日本内海驶来。
2.“A”编队(第一游击部队——输入者注),在粟田健男中将指挥下,由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组成,正由婆罗洲驶来。
3和4,为“C”编队(第二游击部队——输入者注),分为两路,前锋战队,是在西村祥治中将指挥下,拥有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后卫战队在志摩清英中将指挥下,由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这两路编队虽然都是从婆罗洲航行来的,但它们各自独立指挥。
而美国人根据这些编队的所在位置,把主体舰队标记为“北路编队”,“A”编队成为“中路编队”,“C”编队的两个战队成为“南路编队”。
小泽中将的北路编队实际上是个诱饵,以引诱哈尔西上将的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离开美舰的集结区,然后让粟田的中路编队与志摩的南路编队联合起来扫荡莱特湾,赶走集结的美国舰队。中路编队通过吕宋和萨马两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到达莱特湾,南路编队则将通过莱特和棉兰老之间的苏里高海峡。然而情况的发展使日本人十分不利,首先是小泽北路编队的行踪未被发觉,所以不能象原先希望的那样尽早起到诱饵的作用;其次是10月23日在巴拉望附近美国潜艇在一次伏击中,使粟田失去3艘重巡洋舰(2沉1伤——输入者注),第二天航空母舰飞机又攻击了中路编队,击沉了巨型战列舰“武藏”号,粟田暂时调转航向,美国人错认为这是完全的退却。小泽的北路编队现在处于高兴状态了,哈尔西上将已断定它是日本主要攻击部队,并开始进行追击。10月24日15时12分,他命令由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组成一支新的特遣编队来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这一出入口。虽然那里尚无战事发生,但第七舰队有责任保卫集结的美国舰队,哈尔西上将自认他的特遣编队已经组成,并已守卫住这个出入口。另一出入口则是苏里高海峡,由6艘老式的战列舰、8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进行守卫,但是对圣贝纳迪诺海峡监视失误,将使强有力的粟田编队有可能从这里进入,而美国集结的全部舰队将任其摆布。
奥尔顿多福少将在中午接到通知,预期在夜晚发生交战,他精心布置了一个埋伏,派出30艘鱼雷快艇充当前哨,以便尽早预报西村编队的到来。他把第54驱逐舰中队的“麦克德莫”号(DD677——输入者注)和“蒙森”号(DD798——输入者注)布置在右侧翼,把“里米”号(DD688——输入者注)、“梅尔文”号(DD680——输入者注)和“麦高恩”号(DD678——输入者注)放在左侧翼。隐蔽在靠近莱特岛海岸线的第三道防线则是第24驱逐舰中队的“哈钦斯”号(DD476——输入者注)、“贝奇”号(DD470——输入者注)、“戴尔”号(DD353——输入者注)、“阿朗托”号(澳大利亚)、“比尔”号(DD587——输入者注)和“基伦”号(DD593——输入者注),最后一支埋伏部队是5艘巡洋舰和6艘战列舰,排成两列,第56驱逐舰中队剩余的9艘驱逐舰位于中间,这里的海峡有10.4海里(12英里)宽,所以巡洋舰常常延伸巡逻线,以防日本舰队溜过去。虽然鱼雷快艇没有更多的事可做,他们被布置在离海峡尽可能远的地方,以便他们的水面警戒雷达能够提供准确的敌舰位置。
22时30分,鱼雷快艇用雷达探测到了敌舰,它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日本人无视这些鱼雷快艇继续航行。直到凌晨3时,第54驱逐舰中队才捕捉到目标。他们的第一次鱼雷攻击未能奏效,日本舰队施放烟幕,并以曲折航行高速脱离接触。第54驱逐舰中队共发射47枚鱼雷,仅有3枚击中,2枚击中战列舰“扶桑”号的舷部,有1枚击中驱逐舰“满潮”号。这是一个壮观的场面,4艘日本驱逐舰前导着旗舰“山城”号、战列舰“扶桑”号和巡洋舰“最上”号,前后相隔1000米,正在迂回前进,躲开美舰的鱼雷攻击,并在强烈的探照灯光照射下,试图瞄准击中正在进行攻击的美国驱逐舰。
3时49分,战列舰“扶桑”号最后断裂,折断的两部分于沉没之前在海峡的下游颠簸飘流了一段时间。但西村祥治顽强地破浪前进,他的旗舰对于由第24驱逐舰中队发射来的象下冰雹似的鱼雷和炮弹似乎无动于衷。另外一艘驱逐舰“山云”号被击沉,但日本人仍然继续前进。“基伦”号是第24驱逐舰中队中的一艘,他们对“山城”号进行了一次致命的鱼雷攻击,舰长科雷中校在鱼雷定深装置装定了6.7米(22英尺)的深度,从而产生了最大的破坏效果。齐射的炮火一直进行着,燃烧的日本战列舰向奥尔顿多福少将等候着的战列舰猛冲过来,虽然原计划是用战列舰的炮火干掉日舰,但这时保存在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后备力量,第56驱逐舰中队的驱逐舰也参加了战斗,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日本驱逐舰“朝云”号,但“艾尔伯特·格兰特”号(DD649——输入者注)在离开战区前被己方的152毫米(6英寸)炮弹击中,它一共被7发日本119毫米(4.7英寸)炮弹和11发152毫米(6英寸)美国炮弹击中,造成了严重伤亡。
留下来的任务是由战列舰来收拾“山城”号了,倍受重创的“山城”号战列舰终于在4时19分倾覆。重巡洋舰“最上”号和驱逐舰“时雨”号高速逃离,当志摩清英中将获悉这一噩耗时,他就撤离了。美国飞机和鱼雷快艇追歼了巡洋舰“阿武隈”号、“那智”号、“最上”号以及两艘驱逐舰(巡洋舰“阿武隈”号、“最上”号——输入者注),结果南路编队仅有3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输入者注)从苏里高海峡之战中死里逃生。美国舰队在这次战斗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虽然“艾尔伯特·格兰特”号受到严重创伤,但它仍旧坚持战斗到第二天。
当奥尔顿多福将军的舰只完成任务后,萨马岛附近战事危急的消息传来。直到6时45分美国人才知道,目前无一舰只守卫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十分钟后巨型战列舰“大和”号的457毫米(18英寸)炮弹落在他们的周围,斯普雷格少将的护航航空母舰才知道这个可怕的事实。这时粟田的中路编队距离美国护航航空母舰不到14.8海里(17英里),这些航空母舰正在莱特湾为庞大的运输舰队和登陆舰艇提供空中掩护。这6艘小型航空母舰仅由“霍埃尔”号(DD533——输入者注)、“希尔曼”号(DD532——输入者注)、“约翰斯顿”号(DD557——输入者注)、“丹尼斯”号(DE405——输入者注)、“约翰·巴特勒”号(DE339——输入者注)、“雷蒙德”号(DE341——输入者注)和“塞缪尔·罗伯茨”号(DE413——输入者注)等3艘驱逐舰和4艘护航驱逐舰进行护卫,这些驱逐舰都位于粟田编队和没有自卫能力的运输舰之间。警报已经发出,增援舰队也已在途中,但他们过于遥远,不能给予立即的帮助。护航驱逐舰只是为反潜战而设计,所幸很多早期的此型舰只装有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使之具备了一定的攻击能力。然而在航速和机动性上都不如正统的驱逐舰,它们难以自己照料好自己。至于护航航空母舰,它们的小型舰体是以民用船的标准进行建造的,其速度比护航驱逐舰还要慢,舰上贮有极易燃烧的航空汽油,其危险性更是可想而知。
斯普雷格少将在旗舰“方肖湾”号上率领其他航空母舰向南驶去,试图躲避在雨云下不被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发现。所有能够使用的美国飞机都起飞了,但是它们预定攻击海岸目标,所以没有为它们提供攻击水面舰只所需要的穿甲弹和鱼雷。尽管如此,飞行员们仍然尽了自己的努力,炸弹扔完后,不断虚张声势地飞越过粟田舰只的上空,分散着它们的精力。粟田中将采取消磨时间的办法,从三面包围航空母舰,而不是急于向前推进来达到他的主要目的。斯普雷格的驱逐舰处于被包围的威胁之中,除了坚持战斗别无出路,如果粟田闭合他的包围圈,这些护航航空母舰就很容易被消灭。
欧内斯特·E·伊万斯中校指挥着“约翰斯顿”号驱逐舰,他发现日本重巡洋舰“熊野”号正处于有效射程以内,于是奋起攻击,发射了一组齐射的鱼雷,不料他自己的舰也被敌方的一次齐射所击中,舰身在水上摇晃起来,航速急剧下降,但它继续向包括战列舰“金刚”号在内的敌舰进行射击,并和“霍埃尔”号、“希尔曼”号驱逐舰一起,遵照斯普雷格将军的命令进行鱼雷攻击。8时30分,它的航速降到了15节,只剩两座127毫米(5英寸)炮尚能射击,“约翰斯顿”号顽强地坚持着,但是日舰的炮弹无情地摧残着它,最后只有一根螺旋桨轴在转动,电罗经已被破坏,当“希尔曼”号与其发生碰撞时,它已无力避开。由利昂·金特伯杰中校指挥的“霍埃尔”号遭到同样的命运,当它全速前进发射它的鱼雷时却被“金刚”号的两发356毫米(14英寸)炮弹击中,“霍埃尔”号试图摆脱困境时,发现敌人的战列舰在它的左侧、巡洋舰在它的右方。在短短的一小时之内,该舰连续40次被炮弹击中,在最后沉没时253名官兵全部遇难。美国舰队对日本舰队的攻击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枚鱼雷击中了装备203毫米(8英寸)火炮的日本巡洋舰“熊野”号,而且最终影响到战斗的结局。
斯普雷格将军指示护航驱逐舰施放烟幕进行掩护,命令其中的3艘同时发起鱼雷攻击,3艘护航驱逐舰很快完成了发射,就在“塞缪尔·罗伯茨”号射出3枚齐射的鱼雷之后即被敌舰击中,前部127毫米(5英寸)火炮被摧毁,但后部的火炮仍继续射击达一小时之久,共发射了300发炮弹,炮弹打完后甚至连照明弹、实习弹都被发射出去。在这期间空中爆炸虽然减弱,但装填炮弹仍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连续发射,火炮热得几乎要熔化,结果毁坏了炮室,消防队进入冒着浓烟的炮塔,看到了一幕惊心而又感人的情景,炮长肢体被炸断,但他仍然握紧一枚24.5公斤(54磅)的炮弹,试图再次装入炮膛。战友们试图搬开他手中的炮弹,亲切地安慰着他。然而这位坚强不屈濒死的炮长,挣扎着用双膝跪着举起127毫米(5英寸)的炮弹,做出最后的努力把这颗炮弹装入炮膛,这位牺牲的炮长名叫卡尔。在这次势不力敌的战斗中,“塞缪尔·罗伯茨”号上共有89名官兵阵亡。
“丹尼斯”号驱逐舰在它进行鱼雷攻击时被敌舰的炮弹击中,舰体受到损伤。“雷蒙德”号仅仅受轻伤,与“希尔曼”号一起逃离。斯普雷格将军命令“约翰·巴特勒”号继续施放烟幕,“丹尼斯”号由于得到“方肖湾”号航空母舰在后面为它提供掩护,方得脱离。而航空母舰却被4发203毫米(8英寸)的炮弹击中,但仍然继续前进。“甘比尔湾”号也被击中起火,不得不弃舰。此时美国航空母舰面临了更为严峻的考验,虽然已在粟田编队的有效射程之外,但却进入吕宋岛的日本陆基航空兵的势力范围。大约23时,日本“神风”突击队员驾驶的飞机向“圣·路”号和“基特昆湾”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猛撞过来。“基特昆湾”号经受了两架“零”式飞机的猛烈冲撞而幸存下来,而“圣·路”号的航空汽油和炸弹库发生爆炸,破坏了薄弱的舰体。
斯普雷格将军的弱小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日本舰队并没有达到将美国舰队逐出莱特湾的目的。在驱逐舰的作战中,如果能有与瓜岛的英雄主义相比较的话,那无疑将是萨马岛的战斗。整个菲律宾战役的结局取决于这场战斗,7艘弱小的驱逐舰在强敌面前并没有退缩。即使他们受到了严重挫折,但他们的英勇和胆量令人难忘,他们与优势的敌人尽力周旋,渡过了这些令人难忘的日子,这正是对驱逐舰优良传统的杰出贡献。
“神风”突击队员的恐怖行动
1945年4月1日,美国庞大的进攻部队准备去占领在东中国海的日本冲绳岛,这是在进攻日本本土岛屿之前的最后一次战役。冲绳岛是由火山爆发后的熔岩构成的,周围悬崖峭壁,地势险峻。整个琉球群岛对日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扫雷舰首先扫除临近水域的水雷,火力支援舰只不断削弱日本在岛上的防卫力量,此后岛上出现了一个不祥的宁静时刻。
“冰山”行动计划是美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美国海军调集了1500多艘舰只,其中包括40艘(34艘——输入者注)航空母舰、18艘(22艘——输入者注)战列舰,这些舰只大部分属于特纳海军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第51特遣编队。日本在冲绳的守军(应为美国登陆火力支援编队——输入者注)共有10艘战列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82艘驱逐舰和54艘护卫舰。
美国大多数的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是作为登陆区域的屏障,组成一道巡逻和警戒线,对来袭的日本飞机进行雷达早期预警。众所周知,日本“神风”突击队员驾驶的飞机对美舰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也表明日本人将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不遗余力地去破坏美国舰只。
以往的经验证明:使用雷达警戒哨是一个比较好的战术,通过水面舰只和飞机上的雷达能够较早地发出警报,提供敌机方位。远程雷达警戒哨是设置在离运输船区34-61海里(40-70英里)的地方,近程警戒哨则设在17-22海里(20-25英里)一线。指派担当雷达前哨站的一些驱逐舰或护航驱逐舰同时担负着外层和内层的反潜屏障。远程警戒哨系由若干“组”所构成,每组均由一艘驱逐舰担负“作战指挥所”的职能,另外还有两艘装有雷达的支援登陆舰,用以延伸雷达警戒范围。担负“作战指挥所”的驱逐舰可对执行空中战斗巡逻的飞机进行指挥,以对付侵入这一空域的敌机。这一编队由穆斯布鲁格准将指挥的第5特遣支队担任。
冲绳守军在拥挤的山洞和碉堡中进行顽强的抵抗,然而猛烈的海战很快压倒地面战斗。美军发现日本人空袭的主要目标是前哨站,因此每个前哨站仅有一艘驱逐舰是远远不够的。而护航驱逐舰又没有足够的防空火炮去对抗持续不断的空袭。为加强前哨站的力量,增强到由3艘以上的驱逐舰以及4艘支援登陆舰组成,并竭尽全力保持对空中巡逻战斗机的指挥,以保持空中优势。美国曾在岸边建立了16个浮动雷达站,6周之后仅有5个能够使用。对美军来说,另一个难题是仅有少数“作战指挥所”的驱逐舰可以使用,因为这些舰只有的受伤,有的被击沉,因此尽快地部署一批新舰已迫在眉睫。
4月6日,美军登陆冲绳后的第五天,日本开始对美国驱逐舰进行猛烈攻击,日本“神风”突击队员驾驶的飞机向它们进行冲撞,“布什”号(DD529——输入者注)和“科尔豪恩”号(DD801——输入者注)被撞沉。这一天,7艘以上的驱逐舰和一艘护航驱逐舰被重创,这种恐怖行动是前所未见的。“科尔豪恩”号在沉没前,至少有4架“神风”突击队的飞机同时毁灭。该舰虽然几次受到致命打击,但仍然奇迹般地在海面上坚持7个多小时。对美军来说,现在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对付日本“神风”突击队这种由人作制导系统的“空对舰导弹”,解决的办法是一旦敌机进入最后的俯冲航向时,通过密集射击来破坏敌机而保存舰只。但是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在没有使用近炸引信的弹药以前,不能发挥这种作用;127毫米(5英寸)高平两用炮在发射速度上也不能满足要求。对驱逐舰来说,最好的战术不是迂回和曲折航行,而是在空中攻击时采用正常的航行速度,继续保持舰只的平稳,维持火炮平台的稳定性,以便尽可能提供防空高射炮以最好的射击条件。驱逐舰是一种轻盈的水面舰只,高速时产生的舰体运动和振动将对射击控制产生很大影响,不像大型舰只能作各种规避机动而射击仍不失其精确度。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学术性的探讨,目前对驱逐舰来说,一个紧迫的问题是如何从日本“敢死队员”驾驶的飞机俯冲中逃生,这种攻击正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日本在不断地增加这种自杀飞机的生产,“樱花”特攻机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有人驾驶的火箭弹,其俯冲速度可达到每小时860公里(535英里)。自杀攻击一直持续到7月底,在这期间有13艘驱逐舰和不少护航驱逐舰在冲绳附近被击沉,另外88艘受到重创。战损达到十分可怕的比例——占全部舰只的三分之一。令人惊奇的是:损失的人员却很少,人员的损失常常不是由于“神风”突击队的空中攻击所造成。例如“郎肖”号(DD559——输入者注)驱逐舰在海岸附近进行常规火力支援持续5天,该舰已筋疲力尽,于5月18日触礁搁浅。这正处于日本岸炮部队的有效射程之内,该舰的上层结构被摧毁,伤亡人员在不断增加,舰长命令弃舰,这艘遇难的驱逐舰成了一个屠宰场,死亡和受伤人员遍布于每个角落,13名军官和73名士兵死亡,另有90人受伤。
冲绳战役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的最后一次自投罗网式的航行,它们妄图通过巨型战列舰“大和”号的横冲直撞,冲破美国驱逐舰的警戒线,把集结的美舰赶出冲绳海域。然后把目标转向岸上,用它的457毫米(18英寸)火炮对美国登陆部队进行摧毁性的轰击。然而壮志未酬却为美国潜艇所发现,被准确定出了位置,米切尔上将(中将——输入者注)的航空母舰飞机对“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和“大和”号在一起的还有巡洋舰“矢矧”号及其率领下的8艘驱逐舰,正为运送日益短缺的燃料油而去冲绳(单程自杀攻击——输入者注),这支部队曾经是日本最强有力的驱逐舰支队,眼下正面临着一次最后的作战,这次战斗称作东中国海战斗。事实上这对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美国飞行员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因为在冲绳已经没有更多有生力量的射击目标,在这个岛屿上他们已看不到守军。7月14日下午,战列舰“大和”号与巡洋舰“矢矧”号,以及驱逐舰“朝潮”号(“朝霜”号——输入者注)、“矶风”号、“滨风”号和“霞”号(以及“藤波”号——输入者注)在美军的空袭下一起沉没。
战斗结束之后,穆斯布鲁格准将热情地歌颂了他的驱逐舰:
在冲绳战役中,作为掩护部队和雷达前哨站,个人和集体的配合都是相当成功的。美国海军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指挥员的冷静头脑、坚定信心和领导水平,以及全体将士的忠诚都比以往更为突出。雷达前哨站顶住了日本人的所有垂死拼搏,承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羽黑号巡洋舰的最后覆灭
正当美国驱逐舰与日本“神风”突击队驾驶的飞机进行生死搏斗的同时,英国东印度群岛舰队的4艘驱逐舰进行了二次大战史上最后一次出色的驱逐舰战斗。5月9日,英国在马六甲海峡的两艘潜艇发现重巡洋舰“羽黑”号和一艘驱逐舰、两艘巡逻艇向西北驶去。这支小型编队正在运送补给品到安达曼群岛去,沃克海军中将派遣护航航空母舰和由曼利·鲍威上校率领的第26驱逐舰支队到苏门答腊去进行搜索。5月15日早晨,从英国航空母舰“伊朗国王”号(护航航空母舰——输入者注)上起飞的一架飞机发现了“羽黑”号,当晚23时,支队领舰“索马雷兹”号的雷达在距离30海里(34英里)处发现了目标。鲍威上校决定发起攻击,他发誓不管“羽黑”号逃到什么地方,都要使它就歼。
即使在战争后期,日军仍然没有失去它们的英勇果敢精神,当英国4艘驱逐舰进入战斗状态时,“羽黑”号突然调转舰首,炮弹像雨点一样向英国舰队射来。“索马雷兹”号几次被击中,但该舰仍和“维鲁拉姆”号一起发射鱼雷,“羽黑”号试图避开战斗,但又陷入了“维纳斯”号和“泼妇”号的鱼雷攻击之中。5月16日2时,“羽黑”号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西南39海里(45英里)处最后被击沉,但是它的护航驱逐舰“神风”号却逃离了。在第26驱逐舰支队离开现场后,“神风”号又去援救“羽黑”号上的幸存者。虽然这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但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驱逐舰以一次出色的战绩结束它旷日持久的艰苦战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