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美洲

美洲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核时代的到来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

   1925-1939年,军事紧缩时期 战后兴起的反对美国参与海外事务的浪潮仍在蔓延,在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时期,各军兵种建设被忽视。在1929-1938年的大萧条时期,已经缩减的军事拨款再次大幅度下降,即便处于美国传统“一线防御”地位的海军也是如此。

        1929年2月,国会通过一项议案,批准拨款2700万美元在三年内建造15艘巡洋舰和1艘航空母舰。然而到1933年3月,仅仅完工8艘巡洋舰。虽然罗斯福总统又进行了追加拨款,但美国的造船速度仍然达不到海军条约所允许美国建造的数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美国海军才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战舰、商船、登陆艇和飞机的制造计划。

   1925年12月,米切尔审判案 怀着对军用航空事业发展的狂热渴望,美国陆军航空兵参谋长米切尔准将,通过对美国陆海军传统统治地位的挑战和大力提倡杜黑的军事理论(参见第十九章→欧洲→西欧→意大利)而引起轩然大波。他对高层领导的坦率批评使他的军衔在1925年4月由准将降为上校。不久,米切尔在9月以“无能、犯罪性失职以及对国防几乎是进行叛国式的管理”来抨击陆军部和海军部。根据柯立芝总统的命令,他为此被军事法庭宣判为有罪,判处他停止军衔、停止行使指挥权和职务五年。1926年1月,他从军队退役并继续写作和演讲,以此来争取公众对他空军思想的支持。

   1929年1月15日,批准《巴黎公约》 (参见第二十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所做的努力→《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又称《巴黎公约》))参议院没有考虑到《凯洛格-白里安公约》会损害国家的自卫权。

   1930年1月21日-4月22日,伦敦海军会议 (参见第二十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所做的努力→伦敦海军会议)

   1933年11月17日,美国外交承认苏联

   1934-1936年,奈委会员的武器调查 这次调查使美国公众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拯救银行家和保护军火贸易,从而对国防建设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对孤立主义势力的复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5年4月,《中立法》 该法案禁止美国人向交战国提供武器和贷款,拒绝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的美国公民。日本入侵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这项中立法案成了争论的焦点,导致了1937年5月1日《战争政策法》这项妥协产物的出笼。该法案保留了《中立法》中禁止提供武器弹药给交战国的条款,但授予了总统广泛的甄别权,尤其在决定是否宣布处于战争状态而实施《战争政策法》方面,总统拥有灵活的处置权。

   1939年1月12日,军事紧缩结束 罗斯福总统请求国会拨款5.52亿美元用于防务开支。

   1939年9月5日,美国宣布中立 9月3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炉边谈话,指出:“这个国家将保持中立,但我不能要求每一个美国人在思想上都保持中立。”9月5日,美国宣布中立。9月8日,罗斯福宣布国家实施有限紧急状态。

   1939年11月4日,武器贸易禁令解除 在罗斯福总统的极力敦促下,国会解除了武器禁运法令,批准对交战国的武器装备实施“现款自运”原则。此举意在帮助同盟国。

   1940年,防御措施 1940年1月3日和5月31日,罗斯福两次敦促国会拨款达34亿美元用于国防开支。6月3日,答应了丘吉尔帮助解除被冻结的英国价值4300万美元武器、飞机和装备的剩余存货的请求。6月15日,建立了以布西博士为首的国防研究委员会。6月20日,斯蒂蒙森和弗兰克·诺克斯分别被任命为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6月22日,国会实施防务税措施并将国家预算提高到490亿美元。在防御问题上,罗斯福特别依赖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

   1940年9月,《美英驱逐舰基地协定》 英国从美国获得了50艘急需的旧驱逐舰(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法兰西之战→大西洋之战),作为交换,美国在大西洋沿岸的英帝国版图上获得了8个海军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从纽芬兰岛到英属圭亚那的广阔地域。

   1940年9月16日,征兵工作开始 国会通过《选征兵役法》。

   1940年12月20-29日,罗斯福总统加速国防建设 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生产管理局”,以尽可能地给予战争经费不足的英国和其他反纳粹国家全力支援。

   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 该法案打开了美国和所有反纳粹国家之间的互助之门。

   1941年7月7日,冰岛防御 美国军队在丹麦和冰岛政府的邀请下在冰岛登陆,接替了守岛的英国部队。

   1941年9月,重新颁布《选征兵役法》 该法案在遭到孤立主义者极力反对的情况下,由众议院投票通过。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 (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行动(1941年12月)→珍珠港和中太平洋)

   墨西哥

   1927年10月,暴乱 暴乱蔓延到许多省份,但在两个月内被平息了下去。

   1929年3-4月,暴乱再起 由于对政治现状和宗教生活严重不满,1929年暴乱再度爆发。

   1934年,走向稳定 在军队的支持下卡德纳斯总统建立了稳固统治并推行一项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

   中美洲诸国(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

   这些国家内部政治局势极为不稳,暴乱和政变层出不穷。尼加拉瓜1925年爆发内战,美国进行了干涉并实施监督选举,出现了一段相对平静时期。1931年桑地诺将军发动暴动,使国家再度动荡。美国又一次出面干涉——海军陆战队组训了索摩查领导的“瓜尔迪亚·纳西奥瑙”卫队。1933年1月2日,美海军陆战队撤出尼加拉瓜。1937年索摩查成为总统,直到1956年死去,他一直是尼加拉瓜的实际统治者。

   西印度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波多黎各和维尔京群岛)

   1934年5月29日,《普拉特修正案》被废除 美国取消对古巴主权的限制。

   1934年8月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 这次行动标志着美国和海地议会的调解取得成功(参见第十九章→美洲→西印度群岛→海地)。

   1937年10月,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边界争端 这次争端造成了大批海地移民死亡。随后,在美国极力调停下双方达成协议。

   1939年,美国在波多黎各的扩张 这些岛国成了美国加勒比海防御体系的要点。

   南美洲诸国(阿根廷、智利、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西)

   在拉丁美洲这个大舞台上,邻国之间谨慎戒备和动用武力倾向日益严重,多数国家发生内部骚乱。此外,还发生了两例国际性武装冲突。

   1921-1929年,塔克纳-阿里卡领土争端 作为太平洋战争时期的遗产(参见第十八章→拉丁美洲→南美洲→太平洋战争),智利和秘鲁就这一盛产硝酸盐的地方发生争执,并导致了几次军事冲突。同时,玻利维亚又坚称智利和秘鲁没有资格对这一地区提出要求。在1929年,通过美国仲裁,争端以妥协办法解决:阿里卡归属智利;秘鲁得到塔克纳;而玻利维亚则在拉巴斯和阿里卡之间获得了使用智利通往太平洋铁路线的权利,平息了其不满情绪。

   1932年6-8月,巴西骚乱 联邦政府经过努力才在圣保罗州重新恢复了秩序。

   1932-1935年,查科战争 从1928年起,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就查科地区的所有权问题,爆发了连绵不断的军事冲突。到1932年,冲突演变为全面战争。国联和其他国家进行了调停,但未能成功。尽管双方经济情况都不断恶化,战争仍在继续。不久,巴拉圭人占据优势,夺占了该地区的大部。玻利维亚人也不示弱,立即聘请德国顾问库恩德特将军训练和指挥其部队,并很快在巴拉圭人宣称拥有主权的地区建立了军事优势。1932年6月15日,当玻利维亚人攻占查科中部的洛佩兹要塞时,似乎已经达到了他们获取巴拉圭河作为大洋出口的目标。这时,巴拉圭人开始调集全国军事力量,其军队数量从3000人急剧膨胀到6万余人,并于7月中旬夺回洛佩兹要塞。为发起决定性攻击,巴拉圭人建立了一条途经卡萨多港的补给线。进攻发起后,埃斯蒂加里维亚上校率领巴拉圭军队穿越丛林地区稳步推进。在随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巴拉圭军队控制了争议地区的绝大部分领土,并攻占了玻利维亚军队的大本营,俘获玻军3万余人。1935年6月12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后,战斗才平息下来。在1938年7月21日签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条约》中,巴拉圭人获得了争议地区的四分之三,而玻利维亚得到了一个途经巴拉圭河到大西洋的出海口。

   1936年12月1-2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 这是一次维持和平的泛美会议。会议就大陆在受威胁的情况下达成了磋商解决的原则。在美洲国家发生冲突时,其余国家要保持中立。

   1938年12月24日,《利马宣言》 该宣言重申了美洲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外来干涉”。这是拉美国家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颠覆的一份决心宣言。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