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东亚

东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八章·职业军队的出现

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

   1851-1860年,太平天国起义(第一阶段) 咸丰皇帝继位后推行暴政。洪秀全领导组织的反清起义相继在广西、湖北和湖南省爆发,太平军的军事领袖杨秀清率领起义军横扫长江流域,攻占了武汉和南京。

        起义军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王朝,拥立洪秀全为天王。洪秀全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的支持者夺取了上海。事实上,中国已一分为二。

   1853-1881年,地方暴动 中央政府的崩溃加剧了各地频繁的暴动。1853-1868年间,“捻军”政权占据了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最后被重振的中央政府镇压。1855年,一个回族起义政权在云南省大理建立,最后在1873年被镇压。1855年贵州苗族的起义,持续了更长时间,直至1881年才被镇压。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56-1858年,中英敌对 1856年10月,中国军队在广东行使主权,搜查中国船“亚罗”号,招致英国武装报复,英军轰击中国的炮台。随后,一支英法联军在M.西摩尔男爵海军上将的率领下,在1857年12月侵占广州,随后向北航行,1858年5月,夺取了天津的大沽炮台。

   1858年6月26-29日,《天津条约》 与英、法、美、俄的谈判只带来了形式上的和平。中国被迫同意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在北京开设公使馆,在内地接纳传教士,使鸦片进口合法化,并建立由外国人督查的海关。在1858年5月,中国与俄国签订的《瑷珲条约》已将黑龙江左岸地区割让给俄国。然而,中国很快就废除了与法英的条约。

   1859年6月25日,联军攻击大沽炮台 中国拒绝让外国领事进驻北京,英海军上将J.霍普爵士率队轰击护卫天津海河河口的炮台。英舰队遭到反击,损失惨重,英军的登陆部队亦遭到守军的沉重打击而退却。统率美远东舰队的J.塔特纳尔海军准将,宣称“血浓于水”,协助英舰队逃离。随后,英法就对中国采取联合侵略行动达成协议。

   1860年,战火再起 5月13日,英法联军汇集于香港。一支英法两栖远征军朝着渤海湾向北进发。英军中将J.H.格兰特爵士率英军11000人,法军中将C.蒙托邦率法军7000人于8月1日在北塘登陆,没有遭到抵抗。8月21日,在海军舰队的协助下攻占大沽炮台,随即逆流而上抵达天津,随后英军在海河的右侧,法军在海河的左侧,开始向北京进军。于9月26日攻至北京城下,开始为攻城做准备。10月6日,联军占领了圆明园并将之洗劫一空。

   1860年10月18日,签署《北京条约》 中国再次求和,代价是释放巴夏礼代表团的幸存成员,割让九龙(在香港对面,位于大陆),并赔偿800万两白银。10月24日,格兰特将军下令烧毁圆明园(圆明园被彻底烧毁,没能再建,颐和园是后来慈禧太后在附近修建的,参见第十九章→东亚→中国→义和团运动)。而后,侵略军大部撤离中国,在天津留下一部守军。

   1860-1861年,俄国的扩张 俄国利用中国政府的软弱,强行勒索了中国的沿海省份,1860-1861年在那里修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

   太平天国起义(最后阶段;1860-1864年)

   1860年,华尔的登场 在上海地区,中国商人出资组织了一支由F.J.华尔指挥的洋枪队,华尔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的商船官员和冒险家,他赢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使他的部队获得了“常胜军”的称号。1861年,他则被清军授予准将。

   1862年8月20日,慈溪(今慈城)之战 华尔率军横行于上海四周方圆48公里的地区。在从北京返回的英法远征军的协助下,在4个月的时间里赢得了11次胜利。之后,华尔攻击有城墙的慈溪城。当他指挥进攻时受了致命伤。

   1863年,“中国通”戈登 应中国政府的要求,英国政府选派皇家陆军工兵部队的C.G.戈登上尉,接替华尔指挥“常胜军”。戈登沿大运河北上,夺取了苏州,12月4日,攻占无锡,并将起义军包围在南京。戈登对中国政府军杀害已向他投降的起义军俘虏感到极为反感,他放弃了对“常胜军”的指挥权,这支部队很快即被解散了。

   1864年7月19日,南京陷落 中国军队在曾国藩总督的指挥下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但直到第二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余烬才被彻底扑灭。

  评论:这也许是19世纪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估计在1859-1864年战争期间,大约有200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死于战祸。

   1865-1881年,各地的起义被镇压 曾国藩率军镇压了捻军和苗族起义(参见第十八章→东亚→中国→地方暴动)。

   1883-1885年,与法国之战 该战由法国在东京的扩张而引起。从云南派往东京的中国军队,在1883年被逐出北宁和山西,随后,法军在黑河河谷下游地区立稳脚跟。1884年5月,双方在北京的和谈失败。1884年6月23日,中国军队在北圻打败法军。8月23日,一支法军舰队冲进福州港口,摧毁了停泊在那里的一支海军舰队,同时摧毁了海军防护工事和海军军械库。随后,法军舰队驶往台湾,并于10月23日炮击基隆。那里的炮兵打退法军多次进攻,并最终于1885年3月撤离,法军立即占领了炮台。法军在淡水实施了示威行动,并攻陷了澎湖列岛,并对台湾岛实施了七个月的半封锁。与此同时,在东京,法军实施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经过艰苦的战斗,最后在1885年2月13日攻陷谅山。然而,六个星期之后,在谅山城外镇南关,法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痛击,并仓皇地撤出该地区,丢弃了大部分装备。当失败的消息传到巴黎时,内阁倒台了,新内阁开始进行和谈,于1885年6月9日,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恢复战前状态。法国将在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占领地交还给中国。

   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大清帝国半独立的附庸国)争夺优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参见第十八章→东亚→朝鲜→反外暴动)。

   1894年6月,日本在汉城挑起骚乱 应朝鲜政府的要求,中国由海路派兵去牙山(在汉城西南约64公里)帮助恢复秩序。日本随即派兵经仁川直抵汉城。与此同时,朝鲜政府平定了骚乱,但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愿率先撤兵。

   1894年7月20日,日本控制朝鲜政府

   1894年7月25-29日,最初的冲突 7月25日,在朝鲜西海岸的丰岛附近,日军海军大将坪井航三率队攻击驶向牙山载着中国增援军队的运兵船队,击沉一艘运兵船,重创中国海军护航舰队。与此同时,大岛少将指挥在汉城的日军开赴牙山,7月29日,在成欢打败了中国军队。

   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 中日双方宣战,然后都急调援军经海路去朝鲜。中国军队到达鸭绿江和朝鲜北部的港口,而日本则通过釜山和仁川。双方海军都没有对对方的增援船队发动攻击。

   1894年9月15日,平壤之战 野津道贯将军率2万多人的日军(部分由海路运来,部分自汉城由陆路来)攻击并打败了防守平壤的14000人的中国军队。幸存的中国部队撤至鸭绿江,丁汝昌海军上将 [ 译者注:提督。 ] 率海军主力舰队护送一支增援船队也刚好赶到那里。

   1894年9月17日,鸭绿江(海洋岛)海战 日海军上将伊东祐亨指挥日本主力舰队护送一支日军去参加平壤的战斗之后,接着向北航行寻找丁汝昌的舰队。两支舰队在鸭绿江口和海洋岛附近遭遇。中国舰队包括2艘铁甲战列舰、4艘轻型巡洋舰和6艘鱼雷艇。日本舰队由4艘重型巡洋舰、4艘快速轻巡洋舰和2艘老式装甲巡洋舰组成。日本战舰装备重型(口径在5寸以上)速发炮,具有很大的火力优势。日本军人的操炮技术和操船技术亦优于中国军人。结果,5艘中国战舰被击沉,其余战舰均严重受创,慢慢地驶回旅顺港。日军舰队亦严重受伤,但无一沉没。伊东畏惧中国的2艘强大的战列舰而没有果断地袭击已被打败的敌人或实施紧追;否则,中国舰队将很可能全军覆没,因为在战斗结束时,他们耗尽了弹药。

   1894年10月24-25日,跨过鸭绿江 平壤之战后,由野津率领奔赴鸭绿江的日军扩编并组建为第一军,由山县有朋元帅指挥。2万多人的日第一军没有遇到抵抗就跨过鸭绿江。

   1894年10月24日-11月19日,日军进攻旅顺港 由大山岩率领的第二军(包括26000人的正规部队和13000人的辅助部队)乘船抵达辽东半岛,10月24日在旅顺港之北的貔子窝登陆。日军向南进军遇到的抵抗很轻微。莫明其妙的是,日军舰队竟让丁汝昌率其舰队经渤海湾驶往威海卫。11月19日,大山岩元帅命令乃木希典将军率队在黎明攻击旅顺港的要塞防御,取得成功,1万名守军的抵抗软弱无力。

   1894年10月-1895年1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行动 赢得一些小战斗的胜利后(11月30日草河口的战斗尤其激烈),山县率军从鸭绿江边进入中国东北,但由于供应不足和寒冷的天气而被迫停止进军。1894年12月-次年1月,日军为保卫其在海城的基地,被迫与由宋庆将军率领的中国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

   1895年1月,威海卫战役 日军决定消除中国海军进一步行动的一切可能性。1月19日,日军第三军——其中包括第二军很大的一部兵力,在大山岩的指挥下,被运至距威海卫中国海军基地约32公里的山东半岛东端的荣城。日军的登陆未遭到抵抗,大山岩立即率军向西攻击前进。同时,日军舰队从海上轰击要塞工事。1月30-31日,日军冒着严寒经过两天的苦战终于攻陷威海卫及其防御工事。

   1895年2月2-12日,威海卫海战 中国海军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6艘炮舰和15艘小型鱼雷艇)被夹在日本的封锁舰队和已占领威海卫炮台的日第三军之间。夜间,伊东指挥鱼雷艇对中国舰队实施攻击;白天,日军则利用占领的海岸炮台攻击中国舰队。丁汝昌海军上将率领其舰队进行了最英勇顽强的抵抗,但败局已定。2月5日,日鱼雷艇击沉一艘战列舰。2月7日,丁汝吕派其鱼雷艇突围,但仅2艘逃脱。随着其舰队大部被摧毁,丁汝昌自杀,余军和舰只于2月12日投降。

   1895年2-3月,日军挺进中国东北 与此同时,日第一军(现由野津指挥)已和第二军在辽东半岛取得接触,并连续打退中国军队对海城的攻击。尽管气候寒冷,山县继续进军,2月21-23日在大平山,山县军打败了宋庆的部队。中国军队开始溃败。3月9日在营口,日军扫除了中国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最后抵抗。日军停下来等待气候的好转,然后再向北京进军。中国权臣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进行和谈。

   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同意赔款3亿两 [ 编者注:应为2亿。 ] 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日本已经证明它是一个军事强国了。

   1895-1900年,列强攫取在中国的特权 俄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开始争先恐后地从苟且偷生的中国清政府手中攫取特权,并牵制日本。俄、法、德将日本挤出旅顺港和辽东半岛,随后俄国吞并了旅顺港和辽东半岛,并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三省修建铁路的权利,该铁路把旅顺港和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联接起来。11月14日 [ 译者注:1897年。 ] 德国占领胶州湾,英国强行将面对香港、位于大陆之端的九龙半岛划为其租界,期限99年,还强租了威海卫,直到俄国撤出旅顺港为止。

   1899年9月6日,“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独自抱定其政策,正如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给其他列强的照会所言,各国在中国有平等的商业机会,“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评论:欧洲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种下了未来战争的种子。

   日本

   1853-1854年,佩里打开日本门户 一支由4艘舰只组成的美国分舰队抵达东京湾和日本商议缔结条约以结束其闭关自守的状态。海军准将M.C.佩里软硬兼施,终于使日本于1854年3月31日签订《神奈川条约》,同意和美国进行贸易,并保护美国遇难海员。后来日本与英国、俄国和荷兰均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1863年6月,下关事件 长州大名的海岸炮台先后向美国、法国和荷兰舰只开火,立即招致美国和法国舰只的报复性炮击。

   1863年8月15-16日,英舰炮击鹿儿岛 当没能从萨摩的大名那里得到有关1862年9月英国臣民被害事件的满意答复时,一支英国分舰队炮击萨摩都城。

   1863-1868年,内乱 西部(长州和萨摩)的大名试图左右德川幕府排挤外国人,并且试图获得天皇支持以反对幕府。西方人的多次的军事示威(在1864年)或许打消了他们排外的企图,但他们始终未放弃推翻德川幕府统治的努力。于是展开了充满阴谋、凶杀、甚至内战的斗争,其中包括1863年9月、1864年8月在京都的冲突,和1866年7-10月被称之为“十字路口”战争的冲突,该战是幕府远征长州的领地,但未获成功。1866年9月,老幕府将军德川家茂死去。1867年2月,天皇卒。1867年11月,新的幕府德川庆喜辞职。但骚乱仍不止,并继而在1868年1月演变为戊辰(复位)战争。天皇的支持者,尤其是长州和萨摩封地的武士,与支持幕府统治的保守力量进行了激烈的抗争,战争持续七个月。7月4日京都附近的上野之战中,保守力量被打败。京都的陷落结束了幕府的统治,西部的大名们夺取了政权。

   1864年9月5-8日,炮击下关 为报复长州大名一贯的敌对态度,一支由荷兰、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战舰组成的联合海上远征队彻底摧毁了长州的海军炮台。这次军事优势的示威结束了在日本西部的反外运动。

   1869年1月3日,天皇权力的重建 主要是由于西部大名的支持,天皇睦仁(明治天皇)确立了对政府的控制。这是日本摆脱封建制度的开始。

   1874年4-10月,远侵台湾 日本宣称其对琉球群岛拥有主权,派遣了一支远征军去台湾,就当地人杀害日本水手而实施征讨。

   1875-1885年,日本对朝鲜的干预 (参见下文)

   1877年7-9月,萨摩暴动 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士阶层,因反对革新尤其是反对国家征招一支新军,起来反对政府(但不反天皇)。最为严重的威胁是4万多萨摩武士向京都的进军。他们被新组建的军队所拦截,并在熊本被打败。

   1879年,吞并琉球群岛 尽管中国反对,日本仍开始其海外扩张。

   1894-1895年,中日战争 (参见第十八章→东亚→中国→中日战争)

   朝鲜

   1866年,法国的远征 为惩罚朝鲜杀死法国传教士,一支法国海军攻占了汉江口的江华。朝鲜政府拒绝进行谈判,法国人在进行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战斗之后撤走了。

   1871年5月,美国的远征 就调查朝鲜在早些年关押并杀害美国水手一事,一支美国海军经过小规模的两栖战斗攻占了江华的海岸炮台。和谈的努力失败后,美军撤走了。

   1875-1876年,日本的干预 因一日本船只在朝鲜水域遭射击,1876年2月25日,一支日本海军远征队强迫朝鲜签订了一个条约,确立了双方的贸易关系,并为日本船只开放几个港口。值得注意的是,该条约承认了朝鲜的被保护地位,而忽视了名义上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后来通过中国的调解,朝鲜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1882-1885年,中国和日本的介入 朝鲜几次内乱的升级最终导致了对日本使馆的攻击。一支日本军进入汉城,获得了赔偿,并作为日本公使馆的强大警卫队而留在汉城。随后,中国派出军队以维护其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1883年,袁世凯成为中国在朝鲜的通商大臣。朝鲜新的内乱导致中国派遣更多的军队去恢复秩序。同时,为保护日本的利益,日军也赶到那里。1885年4月18日,李鸿章总督和伊藤博文代表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才避免了两国的战争。双方同意撤军,并承诺若需对朝鲜采取进一步的干预行动应相互通告。

   1894年,反外暴动 一个排外团体在3月份举行暴动,朝鲜政府长达三个月之久的镇压行动难以取得效果。应朝鲜政府的要求,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以帮助恢复秩序。日本宣称中国违反了《天津条约》,随后派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夺取了仁川和汉城,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894-1895年,中日战争 (参见第十八章→东亚→中国→中日战争)

   1895-1900年,朝鲜的骚乱 持续的动乱给日本和俄国提供了加强其各自在朝鲜地位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俄国排挤了日本在汉城的势力。在19世纪末,两国的关系逐渐紧张。

   菲律宾

   1896年8月,反抗西班牙的暴动 E.阿奎纳多领导了暴动,当西班牙许诺建立一个实体的政府和进行社会改革之后,暴动平息了。阿奎纳多流亡国外。

   1898年5月1日,杜威在马尼拉湾的胜利 (参见第十八章→北美洲→美国→西班牙-美国战争)阿奎纳多随杜威至吕宋,开始组织一支菲律宾爱国者军队以协助美国打击西班牙军队。

   1898年12月10日,签署《巴黎和约》 菲律宾群岛被西班牙卖给美国。

   1899年1月20日,阿奎纳多宣布菲律宾独立 阿奎纳多认为美国出卖了他,因为美国并没有给菲律宾以独立。他拒绝承认《巴黎条约》,并号召其同胞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独立政府。在美西战争结束之际,他实际上对美军占领的马尼拉进行了围攻。

   1899年2月4日,菲律宾暴动的开端 菲律宾的暴动者向在马尼拉外的一支美军巡逻队开火,从而揭开了双方敌对的序幕。美国军队立即将菲律宾的武装力量逐出马尼拉,战火蔓延到吕宋。随着美军人员及装备源源涌入菲律宾群岛,野战部队司令A.麦克阿瑟少将指挥几路讨伐军横扫了吕宋和米沙鄢群岛。到19世纪末,起义活动仍很活跃(参见第十九章→东亚→菲律宾→菲律宾起义的继续)。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