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中亚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东亚和中亚

东亚和中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一章·蒙古人的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蒙古和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早期征服活动(1190-1217年)

   1190-1206年,蒙古的统一通过对邻近部落的征服和巧妙的外交,铁木真(参见第十章→东亚和中亚→内亚→铁木真诞生)在东、中亚地区环绕戈壁沙摸创立了一个统一的蒙古帝国。1206年,铁木真于哈拉和林自称“成吉思汗”(    蒙古语“海洋”或“强大”之意)。后其子窝阔台继位后定都于此(1229年)

   1204-1205年,额尔齐斯河之战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平定了蒙古地区的最后抵抗,其子古出鲁克逃到哈刺契丹(又称西辽)鞑靼人的地界避难,他后来窃据了哈刺契丹的汗位(参见第十章→东亚和中亚→内亚→蒙古的女真人征服契丹人)。

   1206-1209年,同西夏的初步战争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同西夏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开始了他对中原地区的征服活动。西夏由于版图缩小,承认了成吉思汗的宗主地位。

   1211-1215年,同金的第一次战争 起初由于中国北部城市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也由于缺乏攻城技术,成吉思汗遭受挫折,但他逐步建立了一支攻城部队,到1213年征服金领土已远至长城,然后他率三路大军,进至长城和黄河之间金领土的心脏地带。他完全击败了金野战军队,使火与剑遍布北中国,众多的城市被攻克,最后在1215年围攻、占领并劫掠了北京(当时为金国首都,称为中都)。金帝被迫承认这位蒙古征服者的宗主权。曾为金所用的契丹官员耶律楚材转为蒙古人效劳,显然他在管理占领地人口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被成吉思汗在后来的征服活动中利用。

   1209-1216年,古出鲁克和哈刺契丹人 逃亡者古出鲁克在花剌子模的穆罕默德沙支持下,忘恩负义地推翻了哈刺契丹汗,攫取了汗位。他准备同成吉思汗进行战争,而后者的间谍把这一切都报告了成吉思汗。

   1217年,征服哈刺契丹 蒙古军队连续征战十年,已精疲力竭,故成吉思汗只派出2万人,在杰出的年轻将领哲别率领下,征讨古出鲁克。哲别鼓动鞑靼人叛乱,随后占领了这个国家。古出鲁克的军队在喀什噶尔之西被击败;古出鲁克被俘后处死;哈刺契丹被成吉思汗兼并。

   对花剌子模帝国的战争(1218-1224年)

   1218年,战争爆发由于波斯的花剌子模-土耳其统治者阿劳德·丁·穆罕默德 [ 编者注:穆罕默德沙,中国史上称为摩呵末。 ] 侮辱蒙古使节,成吉思汗遂集合20多万人(包括辅助部队),兵分四路,分别由他和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统领,出征花剌子模。他计划从东北攻入波斯,而哲别亦率少量军队从哈刺契丹攻入。

   1219年,扬德之战 术赤和哲别率不多于3万人的军队,在费尔干纳盆地同穆罕默德拥有巨大数量优势的军队(也许20万人)进行了一场拉锯战。

   1220年,蒙古军队推进 蒙古军队呈宽大战线前进。术赤兵力增加到约5万人,沿费尔干纳河谷而下,围攻苦盏。察合台和窝阔台各率约5万人,以平行的纵队越过巴尔喀什湖,包围锡尔河畔的讹答剌城。成吉思汗率同样规模的军队,向巴尔喀什湖北岸作大范围迂回,逼近锡尔河流入咸海的河口附近。哲别率2万人,穿过帕米尔向南进至阿姆河上游,随后进入外奥克西亚纳的心脏地带。

 

蒙古帝国(13世纪晚期)

   1220年,穆罕默德出逃 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附近的穆罕默德,得知苦盏和讹答剌已被包围,哲别向其进军的惊人报告又接踵而至。当他率大军(可能有10万人)转向东南去保护他到呼罗珊和加尼的交通线的时候,传来了更令他瞳目结舌的消息──成吉思汗本人正从西面向博卡拉进军──这个方向是他完全没有料到的。蒙古军队迅速运动,对他们进军路线两旁数公里之内的地区都进行彻底的毁灭,这使花剌子模人大大夸大了他们的兵力。穆罕默德错误地认为包围他的军队比他多50万人。他惊慌地把剩余大军的大部分丢在博卡拉、撒马尔罕和其他要塞,而携家眷及少数卫兵南逃。

   1220年,征服外奥克西亚纳 当成吉思汗到达博卡拉时,他的几个儿子劫掠并摧毁了苦盏和讹答剌。在上阿姆河流域,哲别击败了穆罕默德派来攻击他的土耳其军队,并向撒马尔罕进军,沿途掠夺、杀戮和毁灭。博卡拉向成吉思汗投降,他强迫居民推倒了城墙,随后向前急进,同撒马尔罕外面的其他军队会合。撒马尔罕有10万守卒,尽管进行了拼死抵抗,但很快就被攻占,遭到残酷的劫掠和毁灭,守军及大量居民被杀。

   1220-1221年,追击 一支约3万人的军队在哲别和速不台两位将领率领之下,毫不留情地追逐着仓皇逃窜的花剌子模国王。在五个月之内,蒙古军队穿越其庞大的帝国,一直追到里海岸边。1221年2月,穆罕默德死于离海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上,据说因心脏病而死。

   1220-1221年,巩固 成吉思汗监督着窝阔台、术赤和察合台对花剌子模的征服,以及幼子拖雷对呼罗珊的征服。在赫拉特、梅尔夫和巴缅等地,穆斯林的抵抗较为持久,但并无效果。同时,成吉思汗的侦察人员和间谍发现穆罕默德沙之子札兰丁正在伽色尼集结一支新的军队。

   1221年,皮尔万之战 正当成吉思汗将其诸子各部集中起来进行另一场战役时,札兰丁率12万人在伽色尼西北的兴都库什山脉中,击败了3万人的蒙古军队先遣部队。成吉思汗迅速移师报此一箭之仇。被花剌子模盟友抛弃的土耳其王子率约3万人退入旁遮普北部。成吉思汗以5万多人迫逐。

 

花刺子模帝国(哲别和速不台对默罕默德沙的追击)

   1221年,印度河之战 土耳其人占据了印度河旁极为有利的防御阵地,其侧翼由山脉和河流的弯曲部保护着。土耳其军队猛烈反击,几乎突破了蒙古军队中部,但成吉思汗集结军队并派1万人翻越表面看来不能通过的山脉,攻击札兰丁的翼侧。由于受到两面夹击,土耳其的防线崩溃了。札兰丁自己乘其坐骑,过一绝崖边缘,跳入河中,在成吉思汗赞美的目光之下,逃到河对岸很远的地方。蒙古军队派几万兵马(参见第十一章剌东亚和中亚剌蒙古人的军事体制剌蒙古人的组织)追击;这些追击部队蹂躏了旁遮普的拉合尔、白沙瓦和木尔坦各区,但未发现土耳其王子。后来,得知德里苏丹一直拒绝庇护札兰丁,成吉思汗遂明智地避免为入侵印度而过分消耗其资源。他召回追击者,从旁遮普撤退,巩固其对伽色尼的征服(1222-1224年)。

   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1221-1224年)

   1221年,进入高加索 穆罕默德死后,哲别和速不台得到成吉思汗的允许,穿过高加索进入南欧进行武力侦察。得到增援后,其总兵力可能接近4万人,由哲别统领。穿过阿塞拜疆后,他们可能在亚美尼亚东部风景优美的阿拉斯河两岸过冬。

   1222年,侵入俄罗斯 蒙古军队决定性地击败了集中起来参加第五次十字军东侵的格鲁吉亚大军,接着继续北进,进入俄罗斯大草原,粉碎了竭力阻挡其进军通路的山地部落。库曼人在库班河东岸的山麓小丘中进行了一场拉锯战,短暂地挡住了入侵者。蒙古军队将迅速的机动与战术诈欺结合起来,彻底击败了他们,占领了阿斯特拉罕,然后渡河追击。他们深入克里米亚,攻占了根诺人在东南岸的苏达克要塞,接着转向北进入乌克兰。

   1222-1223年,在黑海边过冬 蒙古军队首领们感到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在返回蒙古以前,他们决定休整一下军队,并利用这段时间来获取北面和西面土地上的更多的情报。于是,他们的间谍很快就分布整个东欧和中欧。

   1223年,伽勒伽河之战 俄罗斯-库曼联军8万人,在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率领下,进击第聂伯河口附近的蒙古军队。哲别和速不台因恐寡不敌众,故遣使求和。但当其使者被姆斯季斯拉夫残酷杀害时,激怒了哲别和速不台,蒙古军队勇猛出击,实际上全歼了俄罗斯军队。蒙古军队向北袭击几百公里后,遵照成吉思汗旨意转而向东。当他们向里海之北前进的途中,哲别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而病亡。速不台经约6440公里艰辛的长途跋涉带回远征军,同时赢得了对花剌子模作战的胜利,和正在返回的蒙古军队主力会合,这时已到了1224年。

   成吉思汗最后的战役(1225-1227年)

   1224-1226年,西夏和金朝恢复活动 西夏从属蒙古的唐古特人(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皇帝曾拒绝助蒙古军队西征穆罕默德沙。曾是宿敌的西夏和金这时又结成反对蒙古人的同盟。

   1225-1226年,蒙古军队的准备 成吉思汗感到年事已高,遂选窝阔台作为其继承人,并确立了以后的可汗选举办法。他研究了来自西夏和金的情报,准备以18万人的军队进行一场新的战役。

   1226年,入侵西夏 是年年末,河已结冰,蒙古军队以其习惯的速度和活力南进,打击西夏军队。熟悉蒙古军队作战方法的唐古特人已有准备,两军在结冰的黄河岸边相遇,西夏军队人数有30多万人。

   1226年,黄河之战 成吉思汗诱使唐古特骑兵上冰攻击。当他们从冰上过河时,以不骑马的弓箭手对其骚扰,唐古特骑兵很快陷入混乱,这时骑马和不骑马的蒙古军队发起冲击。同时几万兵马越冰而过,攻击河岸远处的西夏步兵。战斗很快结束,西夏军死30万人,逃者无数。

   1227年,对西夏和金的胜利 蒙古军队以惯有的活力追击,在一座山地要塞中杀死西夏帝。西夏帝之子躲在宁夏筑有高大城墙的城内,蒙古军队在以前的战争中曾久攻不下此城。成吉思汗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包围夏都,派窝阔台向东过黄河的大弯曲部,驱逐金人离开他们在黄河北岸最后的几个据点。剩余的蒙古军队向东南前进(明显指向川东),占领了山脉中西夏、金和宋帝会合的位置,以阻止增援的宋朝军队到达宁夏。在这里,成吉思汗接受了新的西夏皇帝的投降,但拒绝了金的和平建议。

   1227年,成吉思汗之死 由于预感到死亡,大汗起程返回蒙古,但还是死于途中。在临终的卧榻上,他向其子拖雷概述了今后将由他的继承者彻底摧毁金的计划。

   蒙古人的军事体制(约1225年)

   蒙古汗国

   “汗国”一词原指一个蒙古游牧部落或一支野战部队,后来变成了“巨额数量”的同义词,因为蒙古在西方的敌人,不相信他们会被一支小小的军队制服。13世纪的欧洲人确实但又错误地认为,蒙古军队是一群声势浩大又缺乏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们之所以能够征服别国,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这其实一方面是欧洲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托辞,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懂得蒙古人采用了一种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因而能够以飓风一般的速度和力量进行作战。

   对于现代军队来说,要想重建成吉思汗及其军队所树立的功绩,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极其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成吉思汗有着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纪律极其严格的军队。蒙古军队通常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军队,但人数也不到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以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没有超过15万人。

   蒙古人的组织

   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除去一些辅助部队,蒙古军队全由骑兵组成。军队编制用十进法,最大的独立单位是图曼,每个图曼有1万人,大体相当于现代编制的一个骑兵师。3个图曼组成一支军队,每个图曼包括10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骑兵班,每班10人。

   典型的蒙古军队大约有五分之二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盔甲。他们头戴当时中国和拜占庭士兵通常所用的简易头盔。重骑兵的坐骑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其主要武器是长枪。

   蒙古军队的60%是轻骑兵,他们除了戴一顶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亚洲弓、标枪和套索。蒙古反射弓只比英国长弓短一点,其威力特别大,具有毁灭性。每个骑兵都身带两囊箭,补给车上有备用的箭。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轻骑兵和重骑兵都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把战斧,每个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还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古军队招来的中原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训练和纪律

   蒙古骑兵都是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他们从小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严厉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成为具有坚韧的耐力和毅力的老兵,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

   各单位的指挥官都是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选出的。他对自己的部队拥有绝对的权威,同时受其上级同样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的其他军事组织是不可能有的。

   对于成吉思汗的训练体制的情况我们知道得很少。我们只知道,类似于现代编制的每个班、连和团都能进行一种战斗训练的精确操演,这种战斗训练形成了蒙古人小部队战术的基础。而这样的精确需要直接的和相应的监督之下经常不断的练习。图曼内部、图曼之间以及大部队之间的战场协同,是各级军队在战斗前的演习中艰苦练习的证明。

   作战原则和战术

   成吉思汗部队的机动性从没有其他的地面军队能与之匹敌。方块和方阵的速度就是力量,他似乎对此有着本能的理解。采取并保持主动──即使当战略使命是防御性的也采用攻击,历史上没有其他的指挥官比他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的极端重要性。

   在战役开始时,蒙古的图曼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各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队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么蒙古军队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来不及集合兵力的时候,就将其分散击溃。

   成吉思汗及其能干的下属将领在作战方法上从不因循守旧。如果已经发现敌人的确切位置,他们就率领主力袭击敌人的后背或者侧翼。有时他们佯装撤退,然后在更换新的马匹后重新发起冲锋。

   然而蒙古军队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这使部队具有灵活性,尤其是当敌人难以对付,或其准确位置尚未确切判定之时。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古军队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蒙古军骑兵连队由于它们精确、一致的行动和令人惊讶的机动性,很容易就能取得对敌人的优势,即使这些部队装备更重或更好、或部队数量更多。蒙古军队运动的快速性使他们总能在决定性地点获得力量优势,这是一切战斗战术的最终目的。通过采取主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机动性,几乎总是蒙古军队指挥官而不是他们的敌人在选择决战的地点和时间。

   蒙古军战斗队由5个横队形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3队为轻骑兵。在这5个横队的前面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3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

   敌人的阵线再稳固,也会在这种有准备的密集乱箭袭击下动摇。有时仅靠这种袭击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如果图曼指挥官认为预备性袭击已使敌人完全瓦解,就下令让轻骑兵撤退,同时命令重骑兵发起冲击。

   除了火力和运动相结合,投射行动同冲击行动相结合,蒙古军队也强调在战术的各个级别和战斗的各个阶段的机动和变化。在主力部队同敌人交火时,部分军队通常通过正面攻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当敌方指挥官随之采取正面行动时,蒙古军队主力就会对敌翼侧或背后实施决定性的打击。

   围城术和对要塞的攻击

   在中原作战的初期,成吉思汗的骑兵部队常常在城市高大的城墙面前束手无策。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同时采用了中原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以及大量全凭观察和实验得来的经验,几年之内蒙古军将领就创建了一种能够攻占原先似乎无法攻破的城防设施的作战系统。这一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积大但能机动的攻城车,以及载于马车中和驮载于动物背上的投射装置及其他装备。成吉思汗征募了一支最优秀的中原工兵,让他们充当操纵攻城车的士兵。他将优厚的服役条件和武力的强迫结合起来创建了一支工兵部队,其效能至少可与亚历山大和恺撒的工兵部队相比。

   在成吉思汗及其能干的部将速不台后来所进行的战役中,任何城防堡垒都无法阻挡蒙古军队进军的步伐。对于有重兵把守的城市,蒙古军队往往用一个部队来围攻,并派部分或全部工兵辎重队予以协助,主力部队仍旧继续前进。有时通过巧施计谋,或大胆行动,敌城即被迅速攻占。假如敌人预先充分准备,使蒙古军队进攻受阻,则围城的部队和工兵就开展常规围攻战,蒙古军队主力也竭力寻找敌人的主力野战部队交战。一旦胜利在握,被围城池常常不战自降。在这种情况下,城中老百姓常可少遭殃。

   但是,如果守卫城市或要塞的部队竟敢公然抵抗,那么成吉思汗技能惊人的工兵就会很快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或者迅速为不骑马的士兵作好攻城准备,保证攻击成功。接着,被征服的城市、守城部队和城中的老百姓就会遭受掠夺和毁灭──这使成吉思汗成为历史上最令人恐俱的名字之一。

   有时即使最坚固的城市也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蒙古大军在它们附近,就被压制和占领。领头的蒙古轻骑兵总是尽量近距离奋力追击被击败的敌人,以便在对方还来不及关闭城门之前就紧跟着冲进城去。即使敌人充分戒备,使蒙古军队冲不进城,它也极难应付他们的速度、效率和活力。领头的骑兵部队到达几分钟之内,石器和石弩就会投入战斗。蒙古人发现,在这些威力强大的火力掩护下立即奋力攻击,常常会使他们在惊恐的敌人作好抵抗准备之前就能登上城墙,并攻占一部分防御工事。

   如果初步的攻击被击退,需要进行常规的围攻,那么投石器和石弩就为破城、攻城和一切通常的攻城方法提供火力掩护。当蒙古军队穿过城墙上的突破口或越过对杭工事发动最后的主攻时,常常采用一种残忍的但却十分成功的办法。他们让一大群无助的俘虏走在前面,步行的蒙古军队骑兵紧跟着行进至城墙,这样守城部队要击中他们就会先伤了自己的同胞。

   为了增加守城敌人的混乱和困难,蒙古军队在进攻之前先派轻骑兵在城墙前冲击一番,发射燃烧箭,或从更远处用石弩发射燃烧箭,使被围攻的兵营或城市烧成一片火海。

   参谋和指挥

   对于成吉思汗的参谋体制情况我们知道得很少,其原因很可能是他的作战历史大多是由其敌人撰写的,而他们又极少能了解他赢得胜利的真相。他似乎担任了自己的作战指挥官,尽管后来他明显地充分利用了能干的部属如速不台和哲别的技能和天才。每次作战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都是预先周密细致地计划好的。

   情报系统是参与制定作战方案的一个重要部门。作战方案的制定总是要对惊人完整而又准确的情报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分析。蒙古军队情报网遍布欧亚大陆,其机构之庞大、工作之周密,超过了中世纪的所有国家。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的。

   一旦对情报作出了分析,整个战役的进军路线便预先确定下来,并指定各部队的路线和作战目标。不过,每个下级指挥官都有一段很宽的地域范围以实现其作战目标。战斗中只要不违背总的作战方案,他可以率领部队在其作战地域范围内自由运动,迎战敌人。骑兵传令兵迅速敏捷地来往于作战总部和下属各部队之间,传递命令交换战斗情报。这样,成吉思汗能够确保各级指挥机构的协调统一,并使他能够亲自指挥最大范围内的作战行动。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在历史上似乎没有先例。

   蒙古军队特别长于心理战。他们发动深思熟虑的宣传战,到处散布他们无情、残暴和屠杀反抗敌人的故事,以从心理上削弱下一个他们打算吃掉的敌人的抵抗力。事实上,虽然这种宣传中有相当大的真实性,但同样真实的是,蒙古人热心于善待任何证明自己愿意合作的敌人,特别是那些大汗认为可能具有在作战行动或行政管理上有用的敌人。

   蒙古军队中存在总参谋部的一个证据是蒙古人对待他们作战教训的方式。他们不仅立即分析每一次大的行动,而且让这一分析的结果在系统的训练计划中立竿见影,而训练计划一定是在灵活、有效的参谋部的指导之下制定出来的。

   管理

   作战时补给品的征集明显留给了各自的下属指挥官。蒙古军各部队通过最无情的征集办法从乡村取得补给。然而,这些办法行之有效,征集粮秣的工作有系统地进行,而且协调一致。最清楚的证明就是蒙古人总能成功地维持他们的军队,即使在沙漠地区和山地作战时也是如此。大汗的管理人员明显地大多是俘获的宋、金学者、官员和外科医生。

   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都能靠喝马奶生活,因此减轻了军队食物供应的负担。

   蒙古军队管理和参谋活动的周密和高效的一个可怕的证据是:他们记录敌人伤亡数字的方式(他们自己的损失通过点名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来)。每场战斗之后,专门有人负责割下战场上每个敌人尸体的右耳朵,这些耳朵被扔进袋子里,以便在闲暇时精确地数清敌人的死亡数字。

   通信

   我们已经提到,蒙古军队广泛使用传令兵进行长跟离通信。战术运动依靠连和团指挥官的指示用黑白信号旗控制。这样就不会有因命令或情报书写有误而造成延迟(也许很少有蒙古军指挥官能够读或写)。在声音控制不到的地方,信号旗特别用于协调部队的运动。

   当由于夜暗或地形的阻挡而看不见信号旗时,蒙古军队则使用闪耀火光的箭。

   计谋和策略

   蒙古人跟好讲义气和面子的西欧骑士不同,他们不赞成欧洲人堂堂正正的打法,而喜欢运用计谋和策略。这一点使他们在作战时往往占据主动,减少了自己的损失,增加了敌人的伤亡。他们有些诡计明显是当时灵感的产物,这些灵感是由于成吉思汗给予下属自由发挥的空间而激发出来的。然而,大多数诡计显然是那种预谋,这些谋略都是所有指挥官非常熟悉的。有两个例子很值得重视。

   蒙古人喜欢冬季作战,封冻的沼泽河流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机动性。为了测定什么时候河上的冰层能够承受马匹的重量,他们往往驱使当地的老百姓为他们上冰察看。1241年末在匈牙利,他们把无人照看的牛群留在多瑙河的东岸,而眼看着那年年初被他们驱赶到对岸去的难民受饥挨饿。当匈牙利人渡过河来牵回牛群时,蒙古军队又决定继续向前推进了。

   另外一种计谋,我们把它称为战术手段可能更为恰当些,那就是在作战中使用烟幕。他们常常派遣一支小分队,在草原上或牧民居住区烧起大火以迷惑敌人,隐蔽字己的作战意图及行动。

   军政府

   一旦被征服领上上的武装抵抗停止,蒙古人也就立即停止任意的毁灭,转而从事精心计划的重建。成吉思汗创建了也许是20世纪前出现的最精心计划的军政府体制。内政管理通常交给令蒙古人满意的当地领导人,他受到蒙古占领军的支持和直接监督。人口普查得以进行,有效的税收机制立即建立起来。成吉思汗是不愿意让被征服的领土成为他的经济负担的,相反,按此意图征集的资金不仅维持当地政府及占领军,而且用来支付给哈拉和林的贡金。

   蒙古人绝对禁止在他们征服的领土上继续内部争执,法律和秩序被不可动摇和冷酷无情地维持着。结果,蒙古人控制的被征服地区在蒙古军队占领之下比他们侵入前往往要和平得多。

   成吉思汗的继承者(1227-1388年)

   1227-1241年,窝阔台汗在位 这位新的统治者完成了对西夏边远领土的征服。蒙古帝国的扩张向四面八方继续进行。第一个新的牺牲者是朝鲜(1231年;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朝鲜)。

   1231-1234年,征服金朝 蒙古人与宋朝结盟后,开始了对金最后的摧毁。拖雷率一支大军向南穿越夏的领土,进入宋朝的四川省,然后引军向东,穿过汉中(南郑),侵入金境。拖雷死于1232年的一个战役中,速不台统领蒙古军队继续围攻金都汴梁(开封)。汁梁是座大城,尽管守城者巧妙地使用了炸药,该城最后还是经蒙古军队一年的围攻后在1233年陷落。速不台随后完成了对金的征服。窝阔台拒绝与宋朝瓜分征服的地区──宋朝企图据有以前金占据的河南。这是准备战争的信号。

   1234-1279年,同宋朝的战争 这一长期的战争是由窝阔台的侄子和继承者蒙哥与忽必烈结束的。忽必烈在蒙哥的领导下作战。1252-1253年,征服宋朝所属南诏(云南)。1257年其下属占领东京(越南东北部),攻陷河内。宋以工事坚固、粮草充足的城市防御抗击蒙古军队入侵。然而,1257-1259年蒙哥亲自指导的一系列出色的战役使宋朝皇帝的希望成为泡影。但随着蒙哥突然死于痢疾 [ 编者注:一说其中流矢受伤致死。 ] ,蒙古发生了王位争斗(参见下文),战争被迫中断;宋朝苟延残喘,战争又拖了下去。最后,忽必烈在1268年得以将其全部的注意力转向对宋朝的战争。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其间速不台之孙巴颜的才能极为出众。战役的高潮是1276年占领南宋都城杭州。尔后,蒙古军队又花了三年多时间征服边远地区。战争最后的行动是1279年在广东湾 [ 编者注:今广东新会涯门海湾。 ] 的海战。宋朝舰队被蒙古舰队全部摧毁,宋朝宰相陆秀夫抱幼帝跳海,死于水中。宋军残部逃至沿海各岛,皆被围剿屠杀。

   1235年,蒙古的扩张计划 窝阔台召集蒙古诸头领举行忽里勒台(会议)后,命令同时进行四个方向的征战:(1)同宋朝继续战争;(2)朝鲜;(3)东南亚;(4)欧洲。

   1237-1241年,蒙古在东欧和中欧的征服活动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

   1239年,蒙古征服西藏 此系窝阔台之子阔端所为。

   1241年12月11日,窝阔台驾崩 诸宗王被召至哈拉和林聚会,举行忽里勒台(会议),选举新汗。蒙古军队所有的攻势暂时结束。由于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和术赤次子拔都之间的敌对,这次忽里勒台(会议)被延迟了四年多。1246年1月,贵由被选为汗(或称“可汗”,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拔都顺从安排,为西部地区之汗,这一地区包括西北亚和东欧,因拔都营地的富丽堂皇而称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

   1243年,柯塞达之战 蒙古军队在占领花剌子模帝国残余的土地后,击败了塞琉古土耳其人,确立了对安纳托利亚的宗主地位。

   1246-1248年,贵由在位 这位新汗发布命令,继续征战。他亲率少数军队西进,为重新入侵中欧之先锋,但他死于与拔都会师的途中,诸宗王举行两次忽里勒台(会议)选举继承者。第一次忽里勒台在拔都的营地举行,拔都当选但辞而不受。他推举蒙哥,蒙哥当选。为遵成吉思汗之嘱遗,忽里勒台在哈拉和林重新举行,但因窝阔台和察合台子孙的阴谋而延搁,他们企图推翻蒙哥。阴谋败露后,参与者被处死。1251年重新确认了蒙哥的地位。

   约1250年,帝国的政治和军事组织 窝阔台及其继承者遵循了成吉思汗死前确立的领土总督管辖制。术赤之子拔都为西北亚和东欧大草原的统治者,是钦察汗国的第一位汗(1243-1256年),他定都于伏尔加河畔的撒莱(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钦察汗国)。察合台及其继承者统治大致相当于今土耳其斯坦和中西伯利亚之间广大的地区。他们被通称为察合台蒙古人之汗。再往南,特兰索夏纳、呼罗珊和今阿富汗地区成为拖雷的王国。拖雷家族的一支通过蒙哥和忽必烈成为可汗的直接帝系和元朝皇帝。旭烈兀及其后裔传下来的另一支完成了对西南亚的征服,成为波斯的伊儿汗。钦察汗、察合台汗及伊儿汗直到14世纪中叶元朝衰落(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元朝衰落),一直都是哈拉和林和北京的可汗之属汗和总督。

   1251-1259年,拖雷之子蒙哥在位 他是一位有才能的勇士和管理者。尽管他大部分的注意力在于继续进行同中原的战争,但他也派他的弟弟旭烈兀完成对西南亚的征服。

   1252-1287年,蒙古军队征服占婆和安南 (参见第十一章→东南亚→越南人地区→蒙古人的最后一次入侵)

   1255-1260年,旭烈兀在西南亚的征服活动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

   1260-1294年,忽必烈汗在位 忽必烈被选为可汗,遭其弟阿里不哥激烈反对,1260年突然引致一场内战,次年忽必烈以有力的行动获胜。曾支持阿里不哥的窝阔台之孙海都逃至阿尔泰山脉中避难,继续时断时续的抵抗,直到他1301年死去。忽必烈推翻宋朝后称帝,建立元朝(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中国→忽必烈建立元朝),1264年迁都北京。忽必烈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中最有才干者之一,他重新统一了国家,并自此以后保持了至少名义上的统一(尽管后来发生了内战)。

   1261-1262年,伊儿汗国与钦察汗国之间的内战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

   1274年,蒙古军队第一次入侵日本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日本→蒙古第一次入侵日本)

   1281年,蒙古军队第二次入侵日本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日本→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

   1281年,霍姆斯之战 侵略叙利亚的一支伊儿汗蒙古军队被马穆鲁克苏丹加龙击退(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马穆鲁克亲国→卡拉恩王朝(拜巴尔斯的亲家))。

   1281-1287年,侵入安南和占婆 (参见第十一章→东南亚→越南人地区→蒙古人入侵安南)

   1287-1300年,侵入缅甸 (参见第十一章→东南亚→缅甸→蒙古人入侵)

   1292-1293年,侵入爪哇 (参见第十一章→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蒙古人入侵爪哇)

   1294-1307年,帖木儿 帖木儿(勿与鞑靼人帖木儿混同;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系忽必烈之孙,为整个蒙古帝国最后一位被承认的可汗。

   1299-1300年,侵入叙利亚 伊儿汗哈赞·马哈茂德侵占大马士革及叙利亚大部,随后撤退。

   1303年4月20日,迈尔季-阿斯-萨法尔之战 在对叙利亚最后一次重要的入侵中,一支蒙古伊儿汗军队被马穆鲁克人击退。

   1307-1388年,元朝的衰落,蒙古帝国逐渐分裂 伊儿、察合台与钦察汗成为独立的汗国;其他蒙古宗王也都独立或被属民推翻。

   1356-1388年,明朝推翻蒙古人统治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中国中原地区→明朝兴起)

   蒙古军队在欧洲的战役(1237-1242年)

   侵略东欧(1237-1240年)

   1236-1237年,窝阔台派15万人的军队侵略东欧,名义上由术赤之子拔都指挥,但实际的指挥官是速不台。他在击败保加利亚人后,于1237年12月向西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由于他曾在1223年进行了初步的侦察(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后来又不断收集关于俄罗斯诸公国情报,因而这次入侵的准备工作一如他曾经的老师成吉思汗,极为精细。蒙古军队如旋风一般横扫冰冻的乡村,穿过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和卡卢加,在几个月内彻底摧毁了北俄罗斯诸公国。1238年3月4日,在伏尔加河支流附近的茨纳河之战,蒙古军队摧毁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二世率领的俄罗斯军队。大公被杀死,战役结束。

   同时,蒙古军队一部分在拖雷之子蒙哥率领下渡过伏尔加河,占领位于北高加索和黑海北岸的库曼帝国东部。重新集结的军队在乌克兰度过夏季和初秋──整编军队,更新装备,并训练从哈萨克斯坦弄来的新马匹。

   在此后的两年里,速不台巩固了对俄罗斯东部和南部的控制,同时收集关于中西欧的详细情报。蒙古军队征服俄罗斯南部和东部的情况只有一些最模糊不清的传闻──多半系库曼逃亡者所传──传到中欧和西欧诸王国。另一方面,速不台却详细了解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15万蒙古军队再次于冬季起兵,以确保在乌克兰的大河上的充分机动性。他们在1240年11月底越过结冰的第聂伯河。当基辅大公拒绝蒙古军队要其投降的要求时,速不台发动攻击,12月6日占领基辅城,随后将它毁灭。占领喀尔巴阡山东南和黑海西北的所有地区后,速不台这时又开始准备他的下一个战役。

   侵略中欧(1241年)

   速不台留下了3万人控制已征服的地区并保护他的交通线,率领约12万入侵略中欧。他认识到,匈牙利、波兰、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各自都能集结起比他规模大的军队;他也同样意识到,对这些国家任何一国的侵略,都会使其立即陷入同其他三国及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之中。然而,他对欧洲政治的了解使他自信能够依靠教皇、德意志皇帝、法兰西国王和英吉利国王之间妒忌的争吵,而使这些国家在他解决中欧之前不卷入冲突,随后他再各个击破。

   速不台将他的军队分成四个主要的纵队或野战军队,各辖三个图曼。一部由窝阔台之孙海都率领,准备保护北翼。另一支翼侧军队由窝阔台之子阔端率领,按计划要在蒙古军队从南面通过特兰西瓦尼亚和多瑙河流域侵入匈牙利时保护南翼。其余的两支大军显然呈平行的纵队前进,将在拔都和速不台率领下强行越过中喀尔巴阡山。这两个纵队将在与匈牙利都城布达(今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之一部分,由多瑙河西岸之布达和东岸之佩斯合称布达佩斯)相对的多瑙河东岸之佩斯城前面的平原上会师。

 

蒙古军入侵东欧

   海都以吸引波兰人、波希米亚人和西里西亚人的注意力为主要目标,稍先于其他三个纵队于1241年3月初出师。他击败三支较大的波兰军队,横扫波兰进入西里西亚。一个分遣图曼保护其右翼,向北迂回穿过立陶宛,然后向西穿过东普鲁士,沿波罗的海岸边进入波美拉尼亚。3月3日,海都利用其他两个图曼在克拉科夫粉碎了波兰鲍烈斯拉夫五世的军队。当蒙古军队携带火与剑穿过东北欧之时,惊慌弥漫乡间,慌恐之极的难民纷纷西逃。由于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攻占、摧毁、焚烧,人们流离失所,难民大量增加,恐怖的传说被人们渲染着,并被扩大。到4月初,海都2万人的2个图曼到达西里西亚时,欧洲人相信他的军队有20多万人。

   里格尼茨之战(1241年4月9日)

   尽管相信这些疯狂的夸张,北、中欧的骑兵还是准备拼死战斗。西里西亚的“虔诚者”亨利大公集中了一支由德意志人、波兰人和条顿骑士组成的4万人的联军,占据了在海都大军必经之地里格尼茨的防御阵地,波希米亚王文西斯劳斯率军5万人匆忙北进,以与亨利会合。

   当波希米亚军尚在两天的路程之外时,海都发起了攻击。欧洲人虽勇敢顽强地战斗,但亨利的军队仍被粉碎,残部西逃。因为蒙古军队未予追击,所以有些欧洲历史学家不正确地认为里格尼茨之战是一场拉锯战,蒙古军队在其西方敌人之手遭严重损失,遂决定不再进逼德意志。

   海都没有理由追击,他已完成了使命。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整个北、中欧都被毁灭。对速不台的军队右冀一切可能的危险都已消除。该地区剩下的一支能战斗的军队──文西斯劳斯的波希米亚军──正向西北撤退,以与其他德意志贵族匆忙集合起来的军队会合。海都出色地完成了速不台的计划,遂从波罗的海岸边召回其分遣图曼,挥师向南,以与在匈牙利的主力会师。回师大军使摩拉维亚变为一片荒野。

   进入匈牙利

   南翼纵队同样具有战斗力,尽管正在融化的积雪和涨水的河流阻挡了蒙古军队的前进。经三场阵地战后,到4月11日,在特兰西瓦尼亚所有的抵抗都已崩溃。阔端通过多瑙河与喀尔巴降山之间的铁门,挥师向北进入匈牙利平原,以与速不台会师。

   同时,3月12日,蒙古军队主力纵队突破了喀尔巴阡山山口的匈牙利军防线。匈牙利王贝罗收到蒙古军队穿过山口的消息后,在约3220公里外的布达召集战争委员会,商讨如何阻止蒙古军队继续入侵。3月15日,当委员会还在讨论时,他收到蒙古军队先锋己到达河对岸的消息。

   贝罗没有惊慌。当蒙古军队先锋被宽阔的多瑙河和佩斯城难以克服的要塞所阻挡时,两周之内他已集中了近10万人。

   4月初,贝罗率军从佩斯东进,自信能够驱逐入侵者。在他的压力下,蒙古军队开始后退。在几天谨慎的追击后,4月10日傍晚,他在布达佩斯东北约160公里的蒂萨河附近与蒙古军队接触。贝罗突袭速不台,迅速有力地从一支虚弱的蒙古分遣部队手中夺占了蒂萨河上的一座桥,在河对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其余的军队则扎营于西岸,并将马车拴在一起建立防御的营地。他从忠于他的属民那里搜集到关于蒙古军队力量的准确完整的情报,得知他的军队数量比对手多得多。

   蒂萨河之战(1241年4月11日)

   黎明之前,匈牙利军守卫桥头的部队发现他们自己遭到石与箭的猛烈攻击,并“伴随着雷鸣般的声音和火光”。当时,蒙古军队是否正在使用欧洲军事史上的第一门加农炮,因证据不足,只能存疑。更可能的是,他们发展了以往的中国鞭炮,以能产生恐怖的声音效果,像往常一样使用弹弩和投石器。不管怎样,这是现代炮火雏形在13世纪的表现。如现代战术一样,紧跟着就是猛烈的突击。

   被声音、死亡和毁灭搞得晕头转向的守桥者被迅速压倒,蒙古军队顺利连续地过了桥。受此骚乱刺激的贝罗军主力急忙从其防御营地出击,随之发生激烈的战斗。然而,战局突然明朗了,这只是蒙古军队牵制性的攻击。

   主攻是由速不台亲自指挥的3个图曼约3万人实施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他率部队在桥头之南涉过蒂萨河冰冷的河水,然后转向北打击匈牙利军队的左翼及侧后。欧洲人不能抵挡这一毁灭性的冲击,慌忙退入其营地,到上午7点被蒙古军队完全包围。蒙古军队以石、箭和燃烧的石油精持续进行了几小时的轰击。

   对一些绝望的匈牙利军队来说,西面似乎有一道缝隙,有几个士兵安全地逃了出去。由于蒙古军队攻击的密度转至别处,越来越多的匈牙利士兵溜了出去。由于防线崩溃,残存者急于同那些已逃出去的人会合。战斗队形溃散,许多逃跑者丢盔弃甲,以保性命。突然,他们发现自己已陷人蒙古军队的陷阱。蒙古士兵骑上快速的战马,从四面八方出现,分割了精疲力竭的匈牙利士兵,将他们赶进沼泽之中,并突击了有些士兵企图避难的村子。经过几小时恐怖的屠杀,匈牙利军队被彻底摧毁,死亡4-7万人。更为严重的是,匈牙利军队的失败使蒙古人控制了从第聂伯河到奥德河和从波罗的海到多瑙河的整个东欧。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压倒了总数为他们自己兵力五倍的基督教军队。

   蒙古军队的撤退(1242年)

   1241年夏,速不台巩固了对匈牙利东部的控制,制定了翌年冬入侵意大利、奥地利和德意志的计划。极度惊慌的西欧人狂乱地进行准备,但彼此协同很差,几乎未完成什么有效的防御。只有机遇──或上苍的保佑──才能挽救欧洲的剩余部分。

   1241年圣诞节刚过,蒙古军队就开始越过结冰的多瑙河向西挺进。前锋越过尤利安山进入北意大利,而侦察分队穿过多瑙河谷逼近维也纳。就在这时,从东面约700公里的哈拉和林传来消息,成吉思汗的儿子和继承者窝阔台去世。

   成吉思汗的法律明确规定:“统治者死后,成吉思汗家族的所有子孙,无论他们在哪里,都必须返回蒙古,参加新可汗的选举。”速不台不情愿地提醒他的三位宗王履行王朝的义务。蒙古军队从颤抖的维也纳和威尼斯郊区反行军,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东还的蒙古军队穿过达尔马提亚和塞尔维亚,又向东穿过保加利亚北部,实际上摧毁了塞尔维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然后从下多瑙河对岸消失(参见①第十一章→东欧→塞尔维亚;②第十一章→东欧→保加利亚)。

   钦察汗国(1243-1400年)

   在蒙古人的行政分权制度之下,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作为钦察汗国的第一任汗,统治着西亚大部和实际上喀尔巴阡山以东的整个欧洲。拔都及其蒙古或鞑靼继承者将军事的优势、聪明的外交和狡猾的阴谋结合起来,几乎连续保持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对俄罗斯的统治(参见第十一章→东欧→俄罗斯)。他们毫无疑问是这一时期欧洲最强有力的统治者。14世纪末的王朝纷争几乎使他们的帝国分裂。咸海以北地区的白帐汗国(拔都钦察汗国的属国)实际上独立,俄罗斯诸公国亦企图起而效尤。经过20年的持续不断的内战而衰落,脱脱迷失在察合台的帖木儿帮助下(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成为白帐汗国首领之后,便通过征服重新统一了白帐汗国与钦察汗国。脱脱迷失无情的镇压粉碎了俄罗斯诸公国的独立梦。最后,由于脱脱迷失错误地引致与其恩人帖木儿的战争,在延续10年的冲突之后,脱脱迷失失败,被推翻。这一失败促成了后来几个世纪钦察汗国不断的衰落。

   1242-1256年,拔都在位 拔都定都于下伏尔加河畔的撒莱。他接受了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忠顺,后者曾帮助蒙古人建立对整个俄罗斯的宗主地位,因而蒙古人也以礼貌和尊敬待之。

   1256-1263年,拔都之弟别列克在位 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子孙,曾派军深入袭击巴尔干、匈牙利和波兰。其中一次袭击是由其将领都鲁巴哥和诺盖领导,远达至西里西亚。此外,克拉科夫、桑多米尔和比托姆等城皆被占领,并遭到劫掠(1259年)。

   约1270-1296年,诺盖自治作为 南乌克兰地区的总督,他实际上是独立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统治者均向他进贡。

   1200-1313年,脱都在位 脱都进行了几年激烈的战争,以建立对诺盖的中央权威。1300年,在第聂伯河附近的库坎利克(今波尔塔瓦附近)之战,诺盖遭到严重失败,被杀。

   1314-1340年,乌兹别克在位 他是钦察汗国最后一位可汗。依他的命令,莫斯科的伊凡大公率俄罗斯-蒙古联军镇压了特维尔(加里宁)王的叛乱。伊凡的成功使莫斯科的王公们成为蒙古人在北俄罗斯和中俄罗斯的主要属民和管理者。乌兹别克在位的许多时间都在同伊儿汗阿布·赛义交战(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花剌子模和蒙古人时期)。

   1359-1379年,王朝内战 在此骚动的时期至少有25位汗。此一时期,白帐汗乌拉斯实际上独立,且亦参与了争夺钦察汗国的正在持续中的混战。汗位要求者之一──脱脱迷失,被其对手马迈击败,逃至帖木儿处寻求安全与帮助,这时帖木儿为察合台鞑靼人之统治者(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机时期)。

   1378年,脱脱迷失崛起 在帖木儿的帮助下,脱脱迷失成为白帐汗。

   1380年,库利科沃之战 与立陶宛人结盟的马迈企图重新征服叛乱的俄罗斯诸公国,但立陶宛人尚未到达,他即被俄罗斯诸王公首领、莫斯科的底米特里击败,立陶宛人随即退却。

   1380年,伽勒伽河之战 在昔日速不台获得巨大胜利(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的地方,脱脱迷失击败马迈,成为钦察汗。

   1381-1382年,镇压俄罗斯人叛乱 脱脱迷失征伐北、中俄罗斯,彻底镇压了叛乱。他于1382年8月23日占领莫斯科,屠杀了许多居民。

   1385-1395年,脱脱迷失与帖木儿之间的战争 (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波斯和土耳其斯坦→帖木儿时期)脱脱迷失在三次大战中被击败,即:1389年的锡尔河之战、1391年的坎都尔查之战和1395年的特内克之战。

   1396年,同立陶宛的战争 立陶宛大公维托夫与报仇心切的逃亡者脱脱迷失结盟,在波兰人和条顿骑士的支持下,大举入侵钦察汗国。维托夫的军队有相当数量的火炮。尽管入侵者在武器方面具有优势,但他们在第聂伯河支流沃尔斯克拉河之战中,被蒙古军队决定性地击败。

   中国

   这两个世纪期间,宋朝一直受到了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的入侵。蒙古人还在中原建立了政权──元朝。以后,汉族人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1205-1279年,蒙古征服宋朝 (参见①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和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早期征服活动;②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307-1368年,元朝衰落 (参见第十一章→东亚和中亚→蒙古人的军事体制→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1356-1368年,明朝兴起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民众举行起义,占领了南京(1356年),在那里建立了汉人政权。继而,他继续扩张其势力,统治了大部分中国领土。他的统治也曾一度受到了另几支起义军的动摇。朱元璋率军进行镇压,于1363年和1367年分别全歼了陈友谅部和张士诚部。朱元璋在将蒙古人从大部分中原领土上驱逐出去之后,宣布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1368年)。

   1368-1388年,明朝向蒙古人发动战争 云南是明朝从蒙古人 [ 编者注:1371-1388年的蒙古政权在中国史上称为北元。 ] 手中最后夺回的一个省(1382年)。明朝向蒙古人发动进攻,占领了其首府,取得了克鲁伦河之战大捷(1388年),

   1398-1402年,内战 朱元璋死后,其后人为争夺皇位进行斗争。

   大约1400年,明朝成为海上大国 当时,中国的商船和战船规模之庞大,在南中国海海域首屈一指并将中国影响从海上扩大到了印度洋。当时距中国十分遥远的锡兰也向中国称臣纳贡,说明中国已是一个海上大国了。

   朝鲜

   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期,朝鲜是蒙古的附庸国(1231-1356年)。1235-1259年,蒙古军先后五次大举入侵朝鲜,1259年高宗崔竩投降蒙古。此后,朝鲜曾一度陷入内战,最后李成桂推翻了崔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平息了内乱,建立了李氏王朝(1392年)。他同崔氏王朝一样继续承认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国统治(1369年)。在这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内,日本海盗(史称倭寇)和浪人不断对朝鲜的沿海地区进行掠夺。

   日本

   13世纪初,北条家族逐步取代镰仓幕府的控制者源氏家族(1199-1219年)。在北条家族统治期间,日本局势稳定,国家繁荣。但到该世纪末,日本开始受到蒙古的威胁。蒙古曾两度企图入侵日本,但没有成功。经过两年的内战,镰仓幕府被推翻了,国家处于混乱之中,日本分裂为两个王国,内战不断,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时代。1392年,南北朝议和,足利氏的室町幕府统一了日本。

   1221年,反抗北条统治的叛乱 几个皇室家族企图发动叛乱,但被挫败了。

   1274年,蒙古第一次入侵日本 此次行动可能只是试探一下日本的实力。蒙古人使用朝鲜的船只组成舰队,渡海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他们在九州北部的博多湾登陆。日本迅速集结军队并向滩头附近的入侵者发动进攻。蒙古人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日本军队。蒙古军队的部分舰队在航渡中遇上了暴风雨,沉没了。因此当日本重新组织更多的兵力进行反攻时,蒙古军队因兵力不足,难以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被迫登船返回了朝鲜。

   1281年,蒙古第二次入侵日本 日本拒绝承认蒙古对日本的宗主权并杀死了蒙古派到日本的使臣。忽必烈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远征。蒙古人从中原和朝鲜征集了大批的船只组成舰队,分两批分别从中国和朝鲜的北部出发。他们再次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以此作为实施大规模登陆的前进基地。此次入侵的蒙古陆军部队可能不足5万人。日本人早已严阵以待,在九州以北地区同蒙古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和陆战。在海上,日本军队大胆地对航渡中的庞大的蒙古舰队实施了一系列袭击;在陆上,日本军队虽未能将蒙古军队赶下海,但却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表现了狂热的战斗热情,拼死坚守,使得蒙古军队无法向日本内陆地区推进。几天后,暴风雨摧毁了蒙古舰队的大部分船只,从而切断了蒙古军队的后方补给。蒙古军队很快便被击败了。除少数人有幸逃脱外,几乎全军覆没。忽必烈还计划组织第三次远征,但始终未能实现。

   1331-1333年,内战 以后醍醐天皇为首的宫廷贵族企图用武力推翻镰仓幕府,被挫败,后醍醐天皇被抓获,但又逃脱。后醍醐天皇在足利尊氏武士的协助下取得最后胜利,攻占了北条王朝首都——镰仓。

   1335年,足利尊氏反叛 由于天皇主张由他个人进行统治,而足利尊氏则主张建立幕府进行统治,两者意见不能统一,足利尊氏发动叛乱。

   1336-1392年,吉野时期的内战 足利尊氏将后醍醐天皇赶出京都,另扶植皇室家族成员为光明天皇,并自封为军事监督官和幕府大将军(1338年)。后醍醐天皇逃到了奈良南部的山区,继续进行战斗。双方进行激烈交战,战争长达56年之久 [ 编者注:是为日本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 。

   1392年,恢复和平 经吉满从中斡旋,后醍醐天皇的继承者同意退位,日本恢复和平。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