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三章·巨人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印度(公元前325-前200年)
大约公元前325年以前,印度的历史实质上是一片空白。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波斯帝国的印度领土部分似乎已经独立。
公元前327-前325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 (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阿贝拉(高加米拉)之战→进军印度)
公元前325年,摩揭陀在恒河流域称霸公元前479-前323年期间的南达王朝十分富有,但社会等级低下。摩揭陀的权力开始逐步膨胀。
公元前323-前297年,旃陀罗笈多·孔雀统治期 摩揭陀将军旃陀罗笈多·孔雀推翻了南达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孔雀年轻时,曾经见过亚历山大,而且当亚历山大在印度北部时,他们还曾经相处过一段时间,从亚历山大那里学到了很多战争的艺术。他向所有方向扩展领土。在“迪亚多奇”战争的早期,他封闭了马其顿通往印度的必经之路──印度西北部山区通道。
公元前305年,塞琉西·尼柯多入侵 塞琉西在印度东部的作战,其目的是企图在印度重建马其顿的统治。有关这些作战的细节我们无从知道,是否同旃陀罗笈多·孔雀进行过大的交战值得怀疑。不管作战的性质如何,旃陀罗笈多·孔雀明显地在战争中占有优势。双方签订了联合条约,在这个条约中规定:塞琉西不仅将印度的东部省份割让给旃陀罗笈多·孔雀,而且也放弃印度河以西的阿拉霍西亚和格德洛西亚地区;而旃陀罗笈多·孔雀回赠塞琉西500头战象。后来,塞琉西在伊普苏斯会战中使用了这些大象,并在会战中占据了优势(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迪亚多奇战争)。可能是迪亚多奇战争的需要使塞琉西离开了印度,而没有同旃陀罗笈多·孔雀进行决战。不管塞琉西离开印度的原因如何,其结果都是使印度的第一个王朝──孔雀王朝增强了稳定性,增加了权力。
公元前297-前274年,宾头沙曼统治期 宾头沙曼是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儿子,他向南进行扩张,使帝国的领土明显扩大。
公元前274-前232年,阿育王统治期 阿育王是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孙子,他使帝国的力量和领土都达到了顶峰。为争夺王位,他不得不进行战斗。掌握政权以后,他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作战,占领了恒河和台坎(达斐)高原之间的印度洋东海岸。战争中的屠杀和苦难使他无比悲伤,以致于最后放弃了继续征服的野心,成为一个佛教徒。他后半生兢兢业业,有条不紊、高效地管理着这个庞大帝国。这个帝国的领土包括除堤普和阿萨姆以外的目前印度的所有国土,外加尼泊尔及阿富汗的一些富裕地区。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高贵的皇帝。
公元前232-前180年,孔雀帝国衰落 后来的皇帝都缺乏前三位皇帝的热情、活力和组织能力,这个强大的帝国只存在了50年的时间。
公元前206年,安条克三世在喀布尔谷地 安条克很可能侵入旁遮普地区。他名义上接受了印度统治者索法迦塞努斯的封赏,双方似乎没有进行交战。
孔雀帝国的军事体制
为有效地对这片广大的领土实施统治,旃陀罗笈多·孔雀在他的首都华氏城(巴特那)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政府机构,全面地控制国家的经济、军事和行政。他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常备军,有60万名步兵、3万名骑兵和9000头大象,而这很可能只是他在征战时曾经建立起的庞大军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种对旃陀罗笈多·孔雀军队的兵力很可能是夸大的说法,来自于塞琉西-希腊使者米加斯色尼斯残缺不全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没有提到战车部队,这是否是因为他轻蔑这种战争工具而忽略了对战车的陈述,或者旃陀罗笈多·孔雀是否向亚历山大学习过战车的使用,我们都无从得知。
研究旃陀罗笈多·孔雀创立的高度组织性的军事管理体制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有一个高效的秘密业务机关和海上事务处理机关。其舰队主要在印度河和恒河作战,可能也沿着印度的海岸线作战。
印度历史、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领导艺术》(《政治指南》)一书,很可能写于孔雀王朝时期,其作者是旃陀罗笈多·孔雀的亲密朋友和主要行政助手考蒂尔雅。这本手册也很可能是一个世纪以后、或更晚些时候的无名作者,假借考蒂尔雅的名义所写。但无论能力出众、权倾一时的考蒂尔雅是否是这本书的真实作者。它确实反映了旃陀罗笈多·孔雀和考蒂尔雅的思想,非常清楚地描写了公元前3世纪及后来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实质上《领导艺术》一书是对印度早期的政府观念、法律和战争详尽无遗的论述和总结。这本书可以同麦克希尔的作品相比,而且它的军事格言与同一时代的孙子的早期思想非常一致。《领导艺术》的军事部分包括军队组成、保障系统功能、业务机关任务等方面内容的论述,以及野战、攻城和筑城防御的原则,外加一些战术和战略格言。
阿育王统治时期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250年)
到公元前4世纪,常备军已转入正规,国家税收的主要部分是用来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然而,当进行大规模交战时,统治者往往感到还有必要继续扩充他们的军队。兵员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被称为“征兵行会”的组织。“征兵行会”的成员来自于各行各业,平时按照士兵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训练,战时可作为民兵迅速实施动员。除了这些短期服役的士兵外,还有一些军事行会的成员主要是在战争中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向不同的印度国王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报酬。这种军事组织在欧洲的中世纪还可以看到。统治者看来对“征兵行会”的所作所为有所怀疑,已经知道他们利用为军队提供战时服务的时机牟取暴利。
很明显,当时印度已经认识到训练和纪律的重要性。他们懂得理论,但是要把这些军事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似乎非常困难。
有很多相同的有关大象和战车的传说。这两种战争工具,一个不是很可靠,另一个又难以驾驭。事实上,合格的、训练有素的步兵和骑兵在海达斯佩斯河之战中就已经出现。尽管战车的重要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是在这以后仍然在战争中使用了长达1000年之久。印度的指挥战车通常比较大,由4匹马拉,可以乘载4-6个人。
尽管存在着受了伤的大象伤害自己部队的危险,而且对己方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对敌人的危害,但是大象在印度还是一直作为战争工具使用,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孔雀王朝时期,一头大象通常搭载3-4个人,包括骑手。大象的主要武器是它的鼻子,印度人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有效地使用大象,例如,他们把它应用于围攻城镇的作战中。另一种情况,他们在通过河流和壕沟时,常常把大象作为一座“桥”使用,让大象在水中或沟中排成一排,步兵从象背上走过去。
从《领导艺术》一书中我们得知,孔雀军队使用有壕沟防御的营地,尽管只有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才挖掘这种壕沟。这种营地显然是考蒂尔雅发明的,主要用于防御、军事准备和警戒。
大夏和安息(公元前323-前200年)
公元前323-前311年,马其顿衰落 亚历山大的古老帝国的东部省份,名义上由他的继承者佩尔狄卡斯、安提帕特、欧米尼斯和安提柯统治(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迪亚多奇战争)。事实上,这些地区已经脱离了中心省份和民族领导人的控制。与此同时,西徐亚人也开始从亚洲中部向这一地区迁移。
公元前321-前302年,被塞琉西再次征服 塞琉西赶走了西徐亚人,再次占领了帝国的东部省份。
公元前255年,奥迪陀多斯反叛 奥迪陀多斯是大夏的塞琉西总督,他背叛了安条克二世,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他吞并了索格提埃并且在东向印度扩张,在西向安息扩张。
公元前250年,阿萨息斯在安息 这个西徐亚民族的领袖被奥迪陀多斯赶到了西边的安息地区,公元前249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
公元前239-前238年,塞琉西受挫 塞琉西二世企图入侵大夏和安息地区,迪奥陀多斯和阿萨息斯二世(公元前247-前212年)联合起来进行抵抗。塞琉西在取得了初期作战胜利以后,正想扩大战果。但是,他的兄弟安条克·希拉克斯在小亚细亚发动叛乱,使他不得不放弃了这次侵略行动(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安提柯的马其顿、塞琉西的波斯和托勒密的埃及)。
公元前230年,欧西德莫斯崛起 这个希腊马其顿人推翻并杀死了奥迪陀多斯,自任大夏国王。
公元前209-前208年,安条克三世入侵 公元前212-前171年,他在安息击败了阿萨息斯三世。阿萨息斯向欧西德莫斯求救,但安条克于公元前208年,在哈里河畔战斗中,又击败了大夏-安息联军。阿萨息斯同安条克媾和,承认塞琉西的宗主权。
公元前208-前206年,安条克三世同欧西德克斯的战争 尽管安条克赢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他无法征服大夏凶悍的巴克特里亚民族和索地阿纳族。最终,他同欧西德莫斯达成协议,同意大夏保留王国,同时欧西德莫斯承认塞琉西的宗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