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冯卓怀禀奉
作者:曾国藩
出自————《曾胡兵法》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 文】
该守已于七月初八日自万县启行,八月内即由长沙赴大营。阅禀至为慰。皖南军事、吏事均有乏才之患。该守如回,籍时物色贤能之士①,即邀同来营相助为理②,多多益善。取人之式③,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④,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则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⑤,又比其类而合之也⑥。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心叮嘱也。
该守前在四川循绩大著⑦,以该守已试之效⑧,参以本部堂所论⑨,用以访求人才,当可拔一得五。《中庸》所谓取人以身⑩,朱子所谓以类求,胥于是乎?。在仰即博采速来,?无稍延缓。
【注 释】
①籍时:借此机会。
②理:治理军务。
③式:标准。
④亲验命盗案:亲自审验人命案盗窃案等重大案件。
⑤大条理、小条理:全部和局部。理其绪而分之,理出头绪加以分解。
⑥比其类而合之:按照类别加以综合分析。比,排比。
⑦该守:即指四川知府冯卓怀。循绩:政绩。循,巡视。
⑧已试之效:已经取得的政绩。
⑨本部堂:指普国蕃本人。曾国藩曾任兵部等部的侍郎之职,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为部堂,故有此称。
⑩《中庸》:《礼记》中的一篇,因其以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为最高道德标准,故极为宋代理学家推重。
?朱子:朱熹(公元1130——1200年)。宋代著名理学家。字元晦。微州婺源人。朱熹阐发二程(程颢、程颐)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后世并称程朱。胥于是:道理都在这里。胥,都。
?博采:指广召人才。
【译 文】
试用知府冯卓怀已于七月初八从万县启程,八月就可以从长沙赶到大营来,看完禀报我很高兴。安徽向来在军界和政界都缺乏人才。该知府如果在回来时,借此机会物色一些有德有才的人,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到军营来帮助管理军务,人当然是越多越好。选人的标准应该是有德行而没有官气。通达事理而少说大话,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办事的方法以“五到”为最重要。五到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的意思是,如果身为官吏,就要亲自审理验证人命案和盗窃案等重大案件,亲自到乡里去巡视;如果是军官就要亲自巡视营房,亲自探察敌军的驻地地形。心到的意思是,凡事都要用心分析,事情的全局与局部,开头与结尾既能理出头绪加以分析,又能分门别类地加以综合。眼到的意思是:既认真注意批阅公文,又要着意观察人。手到的意思是,对于他人的优缺点,事情的关键,能随时记下来,以防遗忘。口到的意思是,命人办事,既要有书面公文,又要苦口婆心地交待清楚。
这位知府在四川政绩卓著。用他试用时期取得的政绩,再参考我的论述,用来访求人才,就可以选一得五。《中庸》说看人要看他的行为,朱熹说以类推的办法寻找人才,道理都是这样,我希望该知府广招人才,速来效力,不可延迟。
【读 解】
在太平天国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席卷清廷的无数军队时,曾国藩能够独挽狂澜,这除了对手本身的原因外,不能不说它与曾国藩的才德有密切关系。这段文字所提倡的“五到”当然有它的目的与特定内涵。但从一般才德要求看,这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迪。
能够做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的官员,不说曾国藩的时代是凤毛麟角,就是在今天,我们的许多干部还差得远,现在有多少乡干部探问农家?多少厂长了解工人?多少校长下到糸所?恐怕不少农民、工人、教师都会从身边的事实给出不容乐观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