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契丹族人。其父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归附唐朝,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李光弼出身于大将家庭,从小喜爱练武,年青时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其后曾任安西都护、朔方节度副使职务。因平定吐蕃、吐谷浑贵族骚扰有功,赐称云麾将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由于郭子仪的推荐,李光弼担任了河东节度副大使,掌管节度使职务,后又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多次打败史思明所率叛军,成为与郭子仪并列齐名的大将,当时人称为“李、郭”、颇享盛名。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唐肃宗派李光弼与郭子仪一道进攻河北,收复被叛军占领的州县。至德元年二月,叛将史思明围攻饶阳(县名,今河北中部偏南,源沱河流域)。唐军-面坚守饶阳,一面由李光弼率领步骑一万多人、太原弓弩手三千人,进攻距离饶阳只有二百里的常山。结果攻克常山,俘虏叛将安思义。李光弼对安思义说:“你看我的人马能打得过史思明吗?如果你能献良策,助我取胜,可免你一死。”安思义当’即回答说:“大夫人马远来疲惫,如果立即与大敌交锋,恐怕支持不住,不如移军入城,坚守不出,等待时机再战。再说,史思明所率领的少数民族骑兵,貌似勇猛,但不能持久,你们可以逸待劳,等到其士气沮丧时出战,就有取胜的把握了。”李光弼认为安思义说得有理,果真将他释放了,并按其计策部置行动。这时,史思明得知常山失守,立即改变包围饶阳的计划,率领二万多骑兵,直抵常山城下。李光弼命令弓弩手从城上向叛军射击。霎时间,箭如雨下,扳军无法攻入城内,转攻城北。李光弼随即命令五千唐军出城,沿源沱河两岸布阵。叛军以骑兵迎攻唐军,被唐军用箭射杀了大半,元气大伤,退守阵地,等待步兵来援。当天,五千叛军撤离饶阳外围前来增援。李光弼探知此情,迅速派出步、骑兵各二千人,偃旗息鼓,沿河而进。当走到敌援军的营地时,只见叛军正在做饭。唐军一声令下,一齐冲杀上去,结果全歼了来增援的叛军。史思明闻讯,大为惊慌,只好引兵撤退。于是,常山九县,有七县为唐军所占。其后,李光弼与郭子仪会合,在赵郡(唐至德年间改赵州为赵郡,治所在今河北赵县)、嘉山(县名,今安微东北部池河下游)等地连续击败史思明,又攻克河北地区十余郡,李光弼在收复河北失地中,首立大功。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史思明率领叛将蔡希德等引兵十万进攻太原(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唐军守将李光弼所率精锐部队皆赴朔方(玄宗时十方镇之一,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余下部队加上地方团练兵尚不足万人,唐军诸将建议修筑城墙以拒敌。李光弼说:“太原城墙足有四十里长,敌人快要攻来了才忙于修筑,这是未与敌交战而先使自己疲劳了”。李光弼没有接受筑城的意见,却胸有成竹地率领士卒于城外挖壕沟。当叛军逼近时,唐军用大炮发射巨石,使敌人不能越过壕沟爬上城墙。其后,李光弼一面派人到叛军营中,诈称相约投降,使敌人放松戒备;一面又派人挖地道,直抵敌营盘地下,并以木柱支撑着地道上层。一切就绪后,李光弼以强兵坚守在城墙上,然后派偏将带领儿千精兵出城,佯作向叛军投降。叛军不知其中计谋,昂头高兴地等待着。突然,营盘地层下陷,营中叛军顿时大乱。唐军乘机蜂拥而上,奋力砍杀。敌人死伤不下万人,史思明在混乱中狼狈逃走。太原一战,充分反映了李光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其大智大勇,将劣势变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最后一举击溃敌人的军事才能。

        由于李光弼屡建战功,不久即被提升为司徒,后又升为司空,封郑国公,获得八百食封户的赏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进位侍中,第二年升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光弼在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南)又一次大败史思明。开始时,叛军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与唐军对战中小胜一次,九月史思明乘胜进犯郑州(治所在今河南郑州),李光弼奉命抵御。他命令部队衔枚疾走,到达洛阳。李光弼对洛阳留守韦涉说:“叛军乘胜而来,不宜与之争锋,洛阳缺粮,又难以防守。请问有何良策对敌呢?”韦涉建议,将部队暂时向陕西转移,退守潼关。李光弼说:“两军对垒,寸土必争,兵贵在勇往直前,切忌畏缩后退。今无故放弃五百里土地,敌人会更加猖狂。不如移军河阳,那里北接泽、潞,一向是洛阳外围重镇。

        胜则进,败则守,前后方可以互相照应,将使叛军不敢西犯。这就象猿臂一样能伸能貓,是攻守自如的态势啊!”停了一下,李光弼笑着说:“看来,议论朝廷的礼仪,我不如你;讲军事策略,则你不如龍啊!”韦涉无言可对,站在一旁的判官(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弔损说,“东京是官廷所在地,为什么弃而不守呢?”李光弼说:“如果防守东京,则汜水、崂岭、龙门都要配置部队。你是兵马判官,你看能守得住么?”韦损被问得哑口无言。李光弼下令,东京官员百姓全部撤离躲避,使洛阳成为一座空城。同时,又命令军队运输油料、铁器等物资到河阳,李光弼亲率五百骑兵作后卫。当天晚上,二万唐军到达河阳,但城内只有十天粮食。李光弼亲自检查城防,要求十分严格。不久,史思明进入洛阳,见城中空无一人,担心李光弼从后面偷袭,不敢进入皇宫,退守城外白马寺(今洛阳东北)南,并在河阳南面构筑半环形阵地防守。

        这年十月间,史思明引兵进攻河阳。战前,他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叫骂挑战。李光弼对诸将说:“谁能应战?”仆周怀恩请求出城交锋,李光弼说:“对付这样一个勇夫,何需大将出马!”一位出身于安西少数民族的偏将白孝德要求出战。李光弼问他:“需要多少士兵相助?”白孝德回答:“只请允许我个人出战。”李光弼嘉奖他的勇敢,但仍坚持派兵协助;白孝德说:“那就请选五十骑兵为后继,并请大军擂鼓助成吧!”说完,他神态自若,目光炯炯地策马冲出城去。站在一旁的仆固怀恩高兴地说:“孝德胜了!”李光弼问;“尚未交锋,何以见得?”怀恩说:”看他的神态,就知他必定胜利了。”其时,叛将刘龙仙见白孝德一人前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站立阵前,不加防备。当白孝德临近敌阵时,只见他大呼一声:“叛贼识我吗?”随即在唐军的鼓噪声中莲跃马措枪,直取刘龙仙。刘龙仙来不及放箭,后退了几步,一白孝德赶上一刀,砍下他的首级,胜利而归。叛军见此情景,.大为震惊,连忙退入营中,不敢出战。

        当时,史思明有良马千多匹,每天放出河边洗澡,并使马匹循环不停地进出,以显示其马匹之多。李光弼见状,命令把唐军中五百匹母马也集中起来,把小马驹挫在城中,等史思明把马匹赶进水中洗浴时,唐军.也把母马放出0于是,马匹嘶叫不停,叛军的马匹都泅水渡河,被唐军全部赶进城里。史思明为此十分恼火,下令发放船宓攻,结果被打得大败。

        史思明不甘心失败,决定从南面再次进攻河阳。李光弼对部将李抱玉说:“你能为我守城南两天么?”李抱玉答应了。其后,他胜利地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此时,叛将周箏率兵逬攻北城,李光弼登上城头瞭望敌阵说:“叛军虽多,但骄狂而不整齐,不必担心。不过中午,必为我军所败。”两军交战,直到中午,仍分不出胜负。李光弼召集诸将,组织力量强攻敌人主要阵地。出战前,他激励士兵勇敢向前,并将一把短刀插进刀鞘中说:“战争本是凶险的事,我是国家三公,不能死在叛军手中,万一此战失利,你们战死在阵地上,我就在这里割颈自刎,与大家同归于尽。”众将士深受感动,奋勇争先地冲向敌阵,尽力拼杀。整个战场上烟尘浚滚,杀声震天。结果,叛军死伤惨重,叛将周挚落荒而逃。史思明在河阳一战中,又被李光弼打得大败,叛军主力逬一步被削弱了。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累累,威名远扬。在朝中掌权的宦官鱼朝恩和程元振,因此对他恨之入骨,两人密谋加害李光弼。广徳二年(公元764年),李光弼忧愤成疾,,不久病逝,当时他只有五十七岁。

        李光弼作为唐中期的一员大将,一生征战不息,立下了不少战功。史家评论他说:“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然而,李光弼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从上述战例可知,这与他的智勇双全、善于用人,以及毎次战前必先深思熟虑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李光弼能在多次战役屮变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其次,史书记载,李光弼“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这也是李光弼常能取胜于敌的重要原因。李光弼奋战一生,不仅在平定内乱,维护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在战略战术上,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深为人们所赞扬。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