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训练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第九章·训练

第九章·训练

作者:罗尔纲

出自————《湘军兵志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九章·训练

        一、总说

        曾国藩自称“训练之才”,以治兵善于训练自负①。他训练军队,以训为首要②。他在长沙初练军队时,每逢三八操演,都亲身训话,常常讲说到两三个钟头,他把训又分为训营规,训家规两种③,而以训家规即三纲五常的伦理为根本,特别注重思想性的教训,他要把湘军训练成一支尊上死长、辨等明威具有极强烈的封建性的军队。

        湘军被称为有训练的军队。蔡锷在清末训练陆军时,曾编曾胡治兵语录作为“精神讲话”来教育将士。蔡锷以军事家而论湘军训练,自有其所见。但他对湘军最根本的教训一一训家规一项,却绐曾国藩说的表面言词蒙蔽了,看不出它桎梏士兵的反动本质,而误以为是出自曾国藩的“慈仁”。称誉曾国藩“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钟可付之一炬,”④其实,曾国藩训家规的反动性,在他的大门徒

        ①曾国藩给胡林翼信说:“鄙人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也。”见曾文正公书札卷九,复胡宫保。

        ②据曾文正公书机卷二,与张石卿制军。曾国藩在这封信里,说他“练者共名,训者其实”,他又说“每次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案曾国藩所说的时,为中国从前计算时间的十二支,他说的“一时数刻之久”,约当今天时钟两三点钟。

        ③据曾国藩劝诚诫语十六条劝诚营官四条,见曾文正公杂著卷二。

        ④蔡锷曾胡治兵语录第八章仁爱。

        李鸿章给他写的墓碑里曾有扼要的叙述,在那个出入曾国藩幕府的王闿运撰的湘军志里也曾有极概括的提示。

        湘军的讥练,固然是以训居首要,但对练也没有放松。曾国藩定有搡练课程,日日照课程操练,一日不间断。现将湘军的训练,分述于后,俾论军事史者有所稽考。

         二、训家规

        湘军的训家规,没有制成条文颁布,曾国藩只在劝诚诫语十六条内劝诫营官四条第三条劝训练以御寇内有所解释说:

        禁嫖赌,戒游惰,惧言语,敬尊长,此父兄教子弟之家规也,为营官者,待兵勇如子弟,使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勇感之矣。

        他在教训将领的批牍和书札里也有所论列,说:

        将领之管兵勇,如父兄之管子弟。父兄严者,其子弟整肃,其家必兴;溺爱者,其子弟骄纵,其家必败①。

        又说:

        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倘是小事,切不可使他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村,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妻子亦感恩矣②。

        曾国藩这些话,一眼看来,句句都是为士兵打算的,蔡锷之所以论为“慈仁贴切”,就是受了这些话的欺骗。

        但是,仔细观察起来,曾国藩以家规教训粗军,并不是出自什么“慈仁”,为士兵打算。他的真正目的,曾经在他的日记里透露了

        ①曾文正公批牍卷二,批湘后赏营务处何令庭祺副后营刘丞连捷左营李参将宝贤泉复查明勇工有无滋事由。

        ②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七,与朱云崖。

        出来。他在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记上写道: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尊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守是二者,虽蛮貊之邦可行,又何兵勇之不可治哉①

        曾国藩说的“仁”,正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所袭用的儒家欺骗劳动人民的反动说教。他说的“礼”,却是比法家的法还要刻毒的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这就可见曾国藩对土兵,是要用“仁”来欺骗他们,用“礼”米统治他们。他所说“待弁勇如子弟”,乃是骗人的话,他训家规的真正目的就是为着要控制士兵,驱使士兵。

        曾国藩尝企图以“礼”经理天下事。他组织湘军,就要以“礼”来统治军队。李鸿章给他撰的墓碑,就特地指出这点说:

        公…又尝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细目如戚元敬氏所纪者。若公所定营制、营规,博稽古法,辨等明威,其于军礼庶几近之②。

        什么叫做“辨等明威”?就是把上下名分,尊卑等级的封建关系贯穿于营制、营规之中,使士兵不敢犯上作乱,驱使士兵为反动统治卖命。“辨等明威”这四个字,真是一针见血,说明了湘军训家规的实质,说明了湘军制度的反动性。王闿运在湘军志里有“湘军尊上而知礼”③的评论,也正是同样暴露出了曾国藩用封建礼教训肖士兵的目的和它的反动性。

        ①影印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第六册。

        ②李鸿章曾文正公神道碑,见曾文正公全集卷首。

        ③王闿运湘军志营制篇第十五。

        一句话.曾国藩所谓训家规,就是用三纲五常的礼教米控制士兵,来驱使士兵。所以,湘军的军律,把“礼”放在“法”、“令”之上。曾国藩在陆军得胜歌①里教训弁兵说:

        第四规矩要肃靜,有礼、有法、有号令。哨官管兵莫太宽,营官也要严哨官。出营归营要告假,朔日、望日要诸安。若有公事穿衣服,大家出来站个班。

        每逢初一、十五下级要向上级请安,士兵要问长官清安,遇有公事,穿公服.出站班,企都是礼。这几条很简单的规矩,却暗藏了极森严的尊卑等级,上下名分,使士兵在日常奉行的规矩里面,养成了“尊上而知礼”,从而守法纪,听号令,为反动统治效死。曾国藩用“礼”这一具无形的枷锁来束缚士兵,比清皇朝颁布在军律七的法令所起的作用还重大得多。明白了这一点,才会知道曾国藩为什么把训重于练,而训家规又比训营规更为根本。曾国藩之所以为当时最凶狠的一个反革命巨魁,正在于此。

        三、训营规

        训家规是曾国藩对士兵的精神教育、训营规却是教训卜兵知道遵守点名,演操.站墙了、巡更,放哨等军营规则、曾国藩把粗军营规定为日夜常课之规七条②出如下:

        一、五更③三点皆起。派三成队站墙子④一次,放醒炮、闻锣声则散。

        二、黎明演早操一次,营写看亲兵之操,或帮办代看。哨官

        ①曾文正公杂著卷。

        ②见曾文正公杂菁卷二营规。

        ③旧时夜间以更为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④湘军行军都筑营驻扎,墙了,就是营墙。站墙子,就是防守营墙。

        看本哨之操。

        三、午刻点名一次,亲兵由营官点,或帮办代点。各哨由哨长点。

        四、日斜时,演晚操一次,与黎明早操同。

        五、灯时,派三成队站墙子一次,放定更炮,闻锣声则散。

        六、二更前点名一次,与午刻点名同。计每日夜共站墙子二次,点名二次,看操二次。此外营官点全营之名,看全营之操无定期,约每月四、五次。

        七、每夜派一成队站墒,唱更,每更一人轮流替換。如离贼甚近,则派二成队,每更二人轮流替換。若但传令箭而不唱者,谓之暗令。仍派哨长.亲兵等常常稽查。

        曾国藩自称他在“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所以他“治军,屏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说,专就粗浅纤悉处致力”、而用的是“守约之方①。这七条湘军日夜常课之规,就是他抓着要点,专从粗浅小处着手,制定出来的“日日用得若的”②,人人易知易行的营规,而其要只在一个“勤”字。他教部下说:“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乎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③又说:“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④因为勤点名,则士兵不能私出游荡,为非作歹;勒演操,则锻炼其体魄,娴熟其技艺;勤站墙子,则日日如,临大敌不但有备无患,且教习于平时,到战时方能镇定。

        ①见曾文正公书札卷九,致吴竹如。

        ②见同卷复李申夫

        ③曾文正公书札卷恒复宋滋九。

        ④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三,致宋滋九。

        所以曾因藩教其弟曾国荃部将彭毓枯说:“早夜站墙,日日操练,断不可间。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无论居官行军皆以勤字为本”①又说:“每月三成队站墙子,不特妨贼来扑,且规矩习于平日、各弁勇自然人人起早,人人不懒散”②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李鸿章统淮军援沪,已经做了统帅,曾国藩还再二叮嘱他要亲白去点名、看操,站墙子③。曾国藩自己也亲自去做,给将士做表率④。湘军营中既日夜都有一定的课程.将上每天都在学习战事,于是便收到训练军队的功效。蔡锷论湘军营规教士兵勤劳,“为治军之第-要义”,驭军的“不二法门”⑤,是有见地的。

        湘军营规,看来貌似粗浅简单,而实在却是脚踏实地能够抓着最要之点。正因为它是粗找简单的,士兵才能人人易知易行,成为有训练的军队、所以胡林翼论湘军治军成法,有能粗然后能精的说法⑥。曾国藩到后来做直隶总督时,遣廷命他训练直隶练军。他在复奏里也自称湘军“营规只有数条,此外别无文告”,是湘军的善制,为练军所当取法⑦。应该说、湘军营规,也是它的制度里面值得注意的一个特色。

        ①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与彭查南。

        ②曾文正公书礼卷十一,与彭杏南。

        ③据李文忠公全集明僚函稿卷一,上曾相。

        ④据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卷六。

        ⑤见蔡锷曾胡治兵语录第九章勤劳案语。

        ⑥胡林翼致庄燕生严渭春论湘军制度说“兵事不可言奇,不可言精,盖必先能粗而后能精,能脚踏实地乃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见胡文忠公遗集卷十一)胡林翼的话,虽然不是专为训练而发,而湘军训肯规的特色,正可用他这旬话来作说明。

        ⑦曾文正公安稿卷二十八,复议直隶练军中宜折。

        四、练技艺和练阵法

        湘军的练,曾国藩在劝诫线语十六条内劝诫营官四条第三条勤训练以御寇说明练些什么和它的目的,说:

        练有二端:一日练技艺,二日练阵法。….练技艺者,刀、矛能保身,能刺人,枪。炮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越水不杂。总不外一熟字:技艺极熟,则一人可敌数十人;阵法极熟,则千万人可使好一人,

        曾国藩对练技艺,练阵法,也定有练习的课程①。其课程共五条如下:

        一、每逄三、大、九日午前,本部堂②下教场,看试技艺、演阵法。

        二、每逢一、四、七日午前,着本管官下教场演阵,幷看抬枪、鸟枪打靶。

        三、每逢二、八日午前,着本管官带领赴城外近处跑坡。抢卖,跳坑。

        四、每逢五、逢十午前,即在营中演连坏枪法③。

        五、每日午后,即在本营练习拳。棒、刀、矛、钯,叉,一日不可间断。

        ①曾文正公杂著卷二,晓谕新募乡勇。

        ②“本部堂”,曾国藩自称。案这篇晓谕发于咸丰四年甲寅,这时曾国藩以丁忧在籍礼部右侍郎组织溯军,故自称“本部堂”。

        ③连环枪法,是当时火器未精利的时候放枪的方法。共法每层六人,以两人为一叠,肩随雁翅而进。三叠为一层。前一叠二人伏地放枪,第二叠二人跪放,第三叠二人立放,三叠六枪齐放。放讫时,每登二人左人左旋,右人右旋,直至末队。第二层六人前进一步,照前放枪,放讫退回。三层以后,更番代放供同。见陈龙昌中西兵略指掌附注。

        练习放抬枪,鸟枪连环枪,练习跑坡,抢旗、跳坑,练习拳、棒、刀、矛、钯、叉,都是练技艺练习放枪,是要能命中,能及远、练习跑坡、抢旗、跳坑、是要跑得高,跳得远,以便野战能夺取敌旗,攻坚能踹破敌营。练习拳、棒、刀、矛、钯、叉,是要能保护自己,能杀敌人。练阵法,初时是练戚继光的鸳鸯阵、三才阵①及握奇经的四面相应阵②。其后练一字阵、二字阵及方城阵③。练阵法的目的,是操练队伍行动的一致,要“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越水不杂。”

        练技艺、练阵法的要求,在于一个“熟”字。技艺练得熟,一个人就可以敌几十人。阵法练得熟,指挥千万人就可使如一人。要技艺,阵法都练得熟,就一天也不可间断。曾国藩教他的党羽说:“练勇之逍,必须营官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练丹,末宜须臾稍离、”④所以他定这个湘军练习课程,每天都有一定的功课,使士兵练习一天都不间断,以求逐步达到熟练的境地,而成为精强的军队。

        ①据曾文正分书札卷四,与骆中丞及同卷王璞山、复王璞山。

        ②据曾文正公书札卷四,复王璞山。

        ③据曾文正公书札卷二十五, 致张敬堂。

        ④据曾文正公书札卷四,复刘霞仙。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