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局·第十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僵局·第十三

僵局·第十三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些所谓的军事专家说,在我任职期间,只用有限的武力,无需扩大战争的规模,在任何时候,胜利都是我们的,我非常不赞成这种说法。我们从来就没有足够的兵力,而敌人却享有雄厚的力量,他们不仅可以阻止我们的进攻,而且还可以夺取小规模的胜利……。为了结束这场战争,需要我们训练更多的士兵,增加更多的空、海力量;需要我们作出更大的牺牲;同时也需要我们撤销强加在自己头上的禁令——禁止进攻鸭绿江以北的敌人后方阵地。

   在停战协议签署几个月后,克拉克将军说出了这一番令人费解的话。事实上,他所说的无非是指华盛顿一直无视他上任1年来的要求,他们不准备为实现军事上的胜利去冒风险,也不愿意付出代价,配备给第8集团军的最大军事力量说明,他们并不准备全力以赴去对付共产党。与此同时,金、彭共产党的力量也明显受到限制,他们不打算进攻位于日本的美军后方基地,以免联合国军司令部也找到进攻满洲里的借口。在前方,共产党强烈反击,但尚无准备恢复大规模进攻行动的迹象。但是,不言而喻,从1952年中期的情况看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流血战争,而绝不仅仅是一场冠军争夺赛。

   一、守住防线

VI. The Eighth Army Front: The West Sector, 31 March 1953

   前线上敌对的双方势均力敌。从西海岸到太白山脉驻守着中国人的8个军,估计拥有270800人的兵力,而防线的东端又被北朝鲜的3个军团占领着,大约拥有83000人的兵力。面对敌人的是4个美国陆军师,第1海军师,联邦师和9个韩国师,总共有247554名士兵。在纵深地区,共产党的兵力享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一个总共有422000名中国人,185300名北朝鲜人以及10000名苏联人或卫星部队的军队遍布整个北朝鲜,这支力量支援着前方战斗。这样,敌人后方军队的617300人加上前线上的290800人,使得在北朝鲜的共产党军队达908100人左右,这是1952年5月1日所统计的数字,而这期间,在南朝鲜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军队总共不到700000人。

   4月下旬,一揽子提案的产生对前方的总的战事行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前方尽管防守积极,但也只是些小型的地面行动,比如巡逻、侦察、偷袭以及一些有限的进犯行为,只是一些小小的摩擦,任何一方都不想激怒对方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鉴于战场战事暂时停息,第8集团军的战斗部队也可以稍喘一口气了。范弗里特指令其部队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加强他们的防御工事。注意到许多工事因为当时仓促设计与施工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他命令在高地的最高位置的下面重新挖掘堑壕,并装上自动武器,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瞄准和射击作用,并在地堡里配备轻炮和迫击炮。此外,他还要求架设更多的具有战术意义的铁丝网,并要充分考虑到,在雨季到来之前,解决壕沟和地堡的排水装置问题。

   有情报透露,敌人也在采取类似的行动。从审讯共产党俘虏时得知,故人并不打算在近期内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但是他们正在改善堑壕的质量,布下地雷和安装更多的有刺铁丝网。在许多地方,敌人把他们的防御工事一直修到离后方仅20英里远的地方,交通联络部颇为方便。

   也许更引人注目的足在1952年春季,敌人在稳步增加他们的炮兵力量。从4月到6月,敌人的大炮从710门增加到884门。共产党大炮的主要任务是为步兵的进攻和防守提供近距离的支援,而且炮火越来越猛烈,因为他们采用的是8到10门密集火力射击技术。联合国军司令部的部队很难找到敌人的准确火力位置,因为敌人采用多变的战术,如变换火力点、扩大火力点之间的距离,增加火力点以及采用一定数量的流动炮等。由于经常移动大炮,不是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地域,敌人有效地回击了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进攻。据有关情报估计,仅仅在5月,韩国第2军团对面的敌人就有500个准备好的火力点。另外,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投放在联合国军阵地上的炮弹也越来越多。从4月到6月,敌人平均每天发射的炮弹从2388发增加到6840发,弹药消耗量的增加表明了敌人在这几个月内已逐渐向前线增加了炮兵力量。

   为对抗敌人日益增强的炮火,克拉克对2个使用280毫米口径的炮兵营作了调查,然后从美国组织力量向第8集团军提供更多的弹药和远射程武器。遗憾的是,直到1952年底,这些炮兵营的力量都没有得到充实,参谋长们一直不愿意首先承诺这一义务。

   敌人不仅在春季改进他们的炮战技术,而且在5月,在韩国第1师的阵地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夜间偷袭行动,当敌人进犯时,韩国部队采用诡术造成敌人严重的伤亡,韩国部队开始时往往抵抗5到10分钟,然后稍作撤退,等共产党军队占领了这块阵地,原先沉默的炮兵向这个阵地猛烈开火,往往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敌人就开始撤退,尽管韩国方面使用的炮火不大,但相比之下,敌人的伤亡惨重。

   5月,由于双方都担心交战规模会变大,第8集团军曾一度进行的小规模战斗也停止了,然而,到6月初,局势又开始紧张起来。

   美国第1军第45师占领在主要的抵抗防线,从铁原东北面5英里的281高地一直延伸到铁原东面大约11英里的村庄。除占领281高地之外,整个第45师的力量遍布了驿谷川南面的阵地,这阵地蜿蜒穿过四周是丛林山丘的稻田低畦地。在他们的北面是中共部队的第38军和29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离第45师的主要防线很近,足可以观察该师的活动,便于他们派遣人员进行夜间偷袭和侦察行动。敌人的有利因素成为5月底新任该师师长戴伟·L.鲁弗勒少将的一桩心事,因为他的防线上缺乏强大的防御工事。假如第45师能沿前线建立坚固的工事,就能避免敌人从他们控制的阵地对该师进行监视,还能为该师的防守阵带增加深度。

4. The Old Baldy Area

   6月初,鲁弗勒和他的下属在该师前面的战术要地选择了11个目标,决定从6月6日夜起在24小时内把它们占领过来。战斗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袭击预定目标以外的敌阵地,然后在第二阶段的战斗中夺占所确定的11个目标,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反攻”。预计敌人可能会很快就采取猛烈的反击,鲁弗勒指令他的团级指挥官们在天黑以后即开始行动,随后马上赶在天亮以前抢修工事。

   第279步兵团,由上校普列斯顿·J.C.墨菲带领,控制了该师前线的东半部分,准备占领第1到第6个目标,第180步兵团,由中校伊利斯·B.里奇带领,准备占领第7、9、10、11号目标,称为依利工事的第8号目标将在晚些时候再占领。

   面对第45师,从东到西是中共部队第38军第113师的第338团和第339团;第39军第117师的第350团和第349团以及第115师的第344团。上述中共各师的其他步兵部队都属后备力量。在前线,中国人拥有10个营以上的炮兵力量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6月6日拂晓时分,在靠近目标的地方,被查清的敌人碉堡遭到了空袭,随后,等到天黑,墨菲和里奇派遣他们的部队,以班或连为单位,占领了这些工事。显然,敌人没有意料到这种行动,除255高地的10号工事和266高地的11号工事外,其他阵地上均没有进行抵抗。前者,即后来众所周知的猪排山高地,是在和敌人2个排交锋55分钟后,由第180步兵师 [ cdhyy注:原书如此,似为“第180步兵团” ] 第1连的2个排占领的。在266高地,也就是人们称之为“老秃山”的高地,大炮和迫击炮毁掉了制高点上的树木,然后,第180步兵师A连的2个班用轻武器和自动武器与敌人的2个班交火后撤离,用炮火直接炮轰中国人。

   第17野战炮兵营的前线观察员一等兵詹姆斯·奥特加跳进堑壕,指挥炮兵用密集炮火向高地的敌人发出了500发炮弹,炮轰完毕,A连的士兵再次向敌人阵地迫近,面对敌人的密集炮火,军士长约翰·奥·怀特带领1个班,配备勃朗宁自动步枪和机关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我们看见一群战士,开始时还以为是我们的人,但当我们靠近离他们不到25英尺的地方,我们听到中国人说话的声音,随后我们就开火,只见有6人逃跑并中了弹。”敌人的抵抗逐渐停息,A连的步兵们朝着“老秃山”的山峰挺进。敌人的炮火马上开始轰击,没有地堡和堑壕可钻。军士长杰拉尔德·马林后来回忆道,“当炮弹在我们周围开花之时,我们才开始挖工事,我恨不得钻到钢盔里去”。冒着敌人的炮火,A连这个班的士兵坚持战斗,刚过午夜便拿下了“老秃山”。

   一旦攻占了敌人的工事,就必须组织修建防守工事。由韩国军队出动人马支援,第279和第180步兵团负责收集修筑工事的材料,一直干到天亮。他们把地堡筑得比人还高,这样敌人迫近工事时,他们的大炮可以使用无线电引信炸弹。他们在工事的周围架上有刺铁丝网,在各通道埋上地雷并装上自动武器。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他们就在阵地上安放机关枪和无后坐力炮,在必要时支援毗邻的阵地。通信兵把联络线一直装到后方,通过电台和电话与别的阵地取得联系。负责搬运人员把弹药堆积起来。在主要的防线后面,步兵、坦克兵以及炮兵都已制订了计划,用猛烈炮火支援这些阵地,只要敌人进攻,预先准备好的加强部队就会立即奔赴前线。到早晨,经过24小时的工事修筑,防御已准备就绪,各阵地留有18人到40人左右的力量等待着敌人进攻,同时第279和第180步兵团的大批人马已经撤回到二线阵地。

   尽管共产党不断增加他们的炮兵和迫击炮的力量,但是他们的侦察和偷袭都未能成功。在猪排山高地上的第180步兵团打退了敌人几次以连为单位的进攻。

   6月11日,鲁弗勒将军指示第2天开始实行该计划的第2阶段行动。第245坦克营的2个排发动了一次牵制性进攻,第180步兵团损失了8个步枪连的人员才占领了第8号工事,摧毁了覆盖镇附近敌人的武器装置。

   凌晨6点,第245坦克营B连的2个排,由中校尤基恩·S.凯恩特纳带领,向五里亭发动了进攻,在路上被敌人的地雷炸坏了6辆坦克,但是其余的坦克仍向敌人的地堡和火力点开火,然后他们又从五里亭以西的高地上撤离,有5辆坦克后来被修好了。与此同时,第180步兵团K连,由上尉里查德·J.肖带领,出动相当于1个坦克连的力量向覆盖镇的北面地区进攻。当步兵靠近敌人后,他们发现在该地的东面高地上中国人挖有象蜂窝似的密密麻麻地堡、堑壕和坑道,鉴于无指望拔掉和炸毁敌人在高地上的坚固防守工事,袭击部队停止了攻击,撤回到原阵地,有4人受伤,1辆坦克受到破坏,而敌人伤亡达65人。

   经过第5航空队战斗机的空袭以及大炮、迫击炮火的猛烈轰炸后,第180步兵团的E、F连分别在中校约翰·D.施格德利和上尉杰克·M.蒂拉的带领下,冒着敌人轻武器、自动步枪、大炮和迫击炮的密集火力攻克了这些工事。第180步兵团的G连,在中尉里查·M.里的带领下,在敌人反击开始以前,迅速前往接应其姐妹连。中国人猛烈回击,双方伤亡严重,第180步兵团顽强抵抗,直至敌人停止了交战。在这两天战斗中,中国人始终未能把第45师击退。

   但从后来获取的一份中国文件里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评述:

  从1952年6月12日凌晨6时开始,敌人(即联合国军司令部)对我190.8高地发动了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5天,到16日,敌人死伤2300人,9辆坦克遭受破坏,我们取得了辉煌战绩。

  1952年6月12日凌晨5时50分,敌人在空袭我第1连和第50连的同时,出动7个连以及74辆坦克的兵力向我190.8高地进攻。

  双方进行了交战,到早上9点钟,敌人占领了190.8高地。190.8高地上的防守部队,也就是第1连的五六个班开始了地道战,当夜22时37分,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第3连进行了反攻,再次夺回了该阵地。敌人伤亡人数为772人,损坏坦克8辆。

  13日拂晓,在12架飞机的掩护下,敌人出动5个连的兵力和13辆坦克对我1号、2号以及无名高地上的1连阵地猛扑过来,激烈的战斗持续到15点。我军第2、第5和第1连先后进行了反击,造成敌人伤亡600人,损坏了2辆坦克。

  从14日到15日的2天时间里,敌人接连不断地进攻我2号无名高地,但被打退了,敌人伤亡为56人。

  15日夜晚,在大炮和坦克火力配合下,敌人用7个连的兵力占领了我第50、51连的高地,但我第50和51连给予猛烈的回击,对该高地猛烈轰击35分钟以后,我们突然冲上去,大约到6月16日凌晨1时20分,我们大战告捷。

  据估计,参与攻打高地的1000多名敌军全部被我歼灭。

  与此同时,在另一战场,由4个班组成的分队勇敢地开展地道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胜利。

   当中国人采用地道战时,联合国军堵住了一些地道进、出口。

   6月16日,第179步兵团,在中校约瑟夫·C.桑达林的带领下,前往接应第180步兵团,夺取了“老秃山”。在以后的10天里,敌人的反攻力量从排发展到营,表示了他们夺回这些阵地的决心。第45师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击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同样表现了他们不可动摇的决心。

   6月26日,“老秃山”争夺战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该高地是东西走向山脉的最高点,也是控制北、西、南各战术要地的制高点,在该制高点西边不到1000英尺的地方,共军构筑了工事,这些工事在这个地区无时不在威胁着第45师和第179步兵团的阵地。桑达林中校决定摧毁敌人的这些工事。凌晨,第179步兵团撤出在“老秃山”的阵地,飞机、大炮、迫击炮火对敌人的工事一齐狂轰滥炸;第6航空队的8架轰炸机投下了炸弹,火箭炮随后,第45师的大炮、迫击炮就开始以密集的炮火轰炸敌人的阵地。

   179步兵团C连(加强连),由中校约翰·B.布劳特带领;第180步兵团F连,由蒂拉上尉带领,在大炮、迫击炮轰炸以后发动进攻。C连从左边迫近,F连跟在1辆坦克的后面,也向“老秃顶”的右边迫近,这支突击队伍很快就进入了敌人的火力圈,中国人用2个连组成防守力量,以轻武器和自动步枪向进攻的部队报以猛烈的回击。经过1小时的战斗,中国人突然后撤,以所有的大炮和迫击炮对我进攻部队猛烈开火,当炮火刚停息,共军迅速返回,继续攻击,越来越逼近堑壕的C、F连。下午,第179步兵团A连,在中校乔治·L.沃恩的带领下,前往增援,因为当时敌人火力很猛,C、F连难以前进,更难冲上制高点。步兵团重新组织力量由F连负责攻占“老秃顶”的左、右侧;C连攻打第11号工事;A连负责袭击敌人的右翼。战斗进行了2个小时,中国人用手榴弹、机关枪打退了步兵团的多次进攻。晚些时候,2辆坦克缓慢地往山上冲,企图压制敌人的火力,一辆翻了,另一辆履带脱了,但在他们完全失去控制以前还是极力进行射击。敌人终于撤出了这块阵地,第179步兵团一面派出他们的工程师修理坦克,一面又派出更多的坦克向制高点冲击。

   从6月26日夜晚到第2天,3个连队开始在“老秃山”深挖堑壕,加固工事。6月27日下午,由中校威廉·T.莫洛尼率领的第179步兵团L连夺取了制高点,第180步兵团的F连回到了增援的位置上。C连和A连的精锐部队占领了位于制高点西北面的一块阵地。

   夜幕降临,“老秃山”周围的敌人开始活跃起来。迫击炮和大炮开始向第179团的阵地炮轰,照明弹表明他们正在运动之中。当夜22点,敌人从东北和西南方向对L连的防御阵地发动袭击。估计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逼近制高点,然后他们陷入了火袋。我方来自纵深的大炮、迫击炮、坦克和步枪等火力铺天盖地而来,挡住了敌人的去路。L连牢牢地堵住敌人,使他们无法再继续前进,敌人只好撤退,但于当天半夜敌人又一次发起冲击。

   第2和第3次反击形式大致和第1次相同。6月28日清早的每次反击都持续1个多小时,每次敌人都无法突破防线。估计敌人大约死伤达250人到325人,最后共军不得不停止战斗。据第179步兵团统计,他们有6人死亡,61人受伤,这就是3次交战的结果。

   6月28日后半夜,“老秃山”上的共军炮火标志着又一次攻击的开始。当夜22点,敌人派出4个班到筹179步兵团的阵地进行侦察,双方相遇,展开了一场轻武器和自动武器的遭遇战。约1小时以后,敌大规模进攻开始,大约有2个加强营的兵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从东北和西北方向进攻。这一次,敌人穿越了铁丝网,双方展开了白刃格斗。半夜刚过,联合国军司令部出动了照明飞机,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的通亮,来自我方纵深的炮火及来自高地上第179步兵团3个连的轻武器和自动武器火力交织在一起,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共军只好向北撤退,估计伤亡达700人之多。我方第179步兵团死伤43人,其中有8人当场死亡。

   6月底,尽管第45师中有许多部队缺乏战斗经验,但他们还是打退了敌人20多次进攻,使敌人遭受到3500人的伤亡,受到了范弗里特的好评。从7月3日到4日夜晚,敌人企图再一次把“老秃山”从45师手里夺回。他们发起了3次冲锋,最后一次是以营为单位的,但都遭到了同样的失败。在这些战斗中,该师组织防御工事和采用的战术对各级指挥官都是一个考验,也鼓舞了士气。

   但在另一个战场,第45师就没有取得这样大的成功。6月8日,克拉克指示范弗里特准备一个在铁原地区捕俘的计划。克拉克想了解敌人兵力在那个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的作用。几天以后,范弗里特递交了两份计划,一是有关利用韩国第9师1个团的设想;二是从第45师组织1个加强营的计划。准备给后者配备坦克、空军以及大炮的力量,并授权第45师尽快落实行动。

   6月22日早晨,第279步兵团第2营出发到Yokkok-Ch’on北边抓捕俘虏。有关抓获这些中国俘虏过程中所遭受的困难,后来第8集团军的历史学家是这样描述的:“袭击部队破坏了敌人的工事,造成敌人不少伤亡,抓到了3名俘虏。然而,这3名俘虏都未能接受审讯。原因是:有2名在被送回的路上被敌人打中,当场中弹身亡;另1名在被捕后企图扔掷手榴弹,被打死。”尽管为抓获俘虏在小范围内作了不少努力,但是整个6月,第279步兵团的唯一战果就是6个俘虏。

   这不仅仅是因为第279步兵团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另外也有中国人宁可被打死也不愿被抓捕当俘虏的原因。这一存在的事实使得鲁弗勒将军在6月向其所属部队发布了一封信,信上讲,任何1个士兵,只要抓到1个俘虏,就可以有权取得一个特别的假期,或者到日本去休养。这充分说明了问题之紧迫性和重要性。

   尽管如此,7月,克拉克又宣布了一个计划,这一次,是由韩国第1军团的第11师去捕获北朝鲜人。7月8日,按照大号铅弹16的计划(这个计划的代号),1个加强营来到了南江的西边。双方交战,该营33人死亡,157人受伤,36人失踪;敌人90人死亡,82人受伤,没有1个士兵被俘虏。

   所有这些袭击行动使克拉克不得不承认,为抓获俘虏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值得的。7月10日,他拒绝了范弗里特的请求,范打算在第1联邦师地区也采取同样的行动。假如不是第8集团军已感觉到敌人进攻迫在眉睫,克拉克是不会因为联合国军司令部军队损失如此之大而放弃类似行动。

   对于范弗里特来说,他可能曾经希望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以后,他在前线所采取的行动可能不至于再受到那么多的限制,但是6、7月的情况已使他的希望破灭。6月底,范弗里特计划让美国第9军向平壤北边的新阵地挺进,以便控制整个铁三角地区,但遭到克拉克的冷遇。在第8集团军司令看来,此行动可以提供有关敌人阵地的情报;丰富联合国军司令部军队的经验;摧毁敌人的弹药库;让韩国人出面攻击。但是克拉克认为,此行动有可能给谈判带来反作用,引起其他友军的伤亡;假如敌人举行大规模反攻,联合国军的后备力量将会产生不足;平壤以远的资源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等等。他不同意范弗里特的计划,他认为不利因素远远地超过有利因素。很明显,新上任的总司令和他的前任个奇微一样顽固,他们都不愿意仅仅为了扩大一点地盘而加快这场地面战争的速度。

   克拉克之所以不同意进攻一些有限的目标,是因为他意识到,自从谈判开始以来,敌人的地面和空中力量已经翻了一番。前线上的共产党队伍正严阵以待,他们以满洲里为基地的空中力量已增加到2000架飞机,其中一半是喷气式飞机。另外,敌人拥有越来越多的火箭炮,野战炮兵、大约400辆坦克,弹药供应有所好转,防御工事更加坚固。在这种种情况下,克拉克认为,惩罚敌人最好的办法是让敌人自己来冒犯,而绝不是相反。

   故此,7月18日,克拉克对范弗里特下达其各军的指令表示异议是不足为奇的。在这些指令里,范弗里特通知他的官员们,有迹象表明:敌人在一些战区,已经而且正在调遣他们的兵力,前沿阵地的部队也已撤离了不少。假如战事爆发,他希望坚持与敌人交锋,起码在24小时内把敌人撤出的阵地夺到自己的手里。范弗里特继续说,所有指挥官必须准备应付敌人强大的反攻,制定全面的火力计划以及确保交通联络事宜。当克拉克一听到这消息,他马上指令其下属讨论是否允许第8集团军采取这样的行动。他自己的反应是:所有这些以营或营以上为单位的进攻行动均应该首先交远东司令部通过。7月底,他告诉他的下属,他不打算在近期内进攻象“老秃山”那样的高地。克拉克主张联合国军司令部应积蓄自己的力量,而让敌人来冒犯。

   7月中旬对“老秃山”地区所采取的行动使联合国军司令部注意到了夺取象“老秃山”这样丘陵地形的高地的好处。在美国第2师接防第45师以前,敌人一直没有夺回高地的企图。第8集团军各军团采用的是定期轮换的战术,当时第45师已经在阵线上度过6个多月。7月17日到18日夜里,敌人利用第8集团军换防的机会发动了2次进攻,力量超过了1个加强营,E、F连迅速加强“老秃山”的力量和增加密集防御炮火,击退敌人的第1次冲锋。但是在第2次冲锋时敌人在山坡上找到了一个立足点,他们马上加强力量,然后开始利用这一立足点继续进攻。中国人的大炮和迫击炮火异常猛烈,炮击后敌人步兵迅速跟上,抢占了这一制高点。在飞机、大炮和迫击炮的配合下,第23步兵团进行了反击,但也无法把敌人从这个刚刚占领的高地上赶下去。到7月20日,第2师的精锐部队再次拿下了“老秃山”东翼的一部分。月底,随着雨季的来临,战斗变得异常艰难。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倾盆大雨把朝鲜战场变成了一片泥淖,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其在“老秃山”上的损失进行了统计,到7月21日,总共死亡39人,受伤234人,失踪84人,估计中国人死伤共1093人。尽管战斗激烈,死伤人数并不比以往多,尽管如此,也不难理解克拉克将军为什么对为一二个高地付出的代价如此关注。

   6天来连续不断的暴雨使大小河流河水泛滥,桥梁也被冲垮。雨水渗透到土地里,引起土地崩陷、道路中断或严重的水土流失。要解决部队的供应问题首先必须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阻碍。共产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双方都把主要力量放在这一共同的“敌人”身上,战场上的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7月底,雨季过去了。第23步兵团照样还想再次占领“老秃山”。防守制高点的是中国人的2个排,在大炮和迫击炮的轰炸后,第23步兵团派出2个加强连沿着山坡往上冲,当这支部队到达敌人的堑壕时,他们使用轻武器和手榴弹向敌人的防御工事开火。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这2个连终于于8月1日清晨夺回了制高点,他们随后开始挖堑壕,以便应付敌人惯用的反击。这一天,增援部队发射了200多颗照明弹,出动了42架次飞机。当天夜里,敌人开始用迫击炮,后又改用大炮轰击制高点,大约有2500发炮弹在23步兵团阵地上爆炸。然而敌人的反冲锋还是被击退了。

   8月2日,联合国军依靠地雷、地道和更多的铁丝网来增强他们防守“老秃山”的力量,于8月4日,他们用最大的火力粉碎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这以后一直到9月,敌人都没有再攻下“老秃山”。

   9月中旬,敌人出动2个加强连,在大炮、迫击炮和2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竭尽全力企图夺回这个双方争夺的高地。9月18日,敌人穿插部队打入了第2师的阵地,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由于敌人来势很猛,防守部队只好撤离到制高点400码的地方重新调整力量。9月20日,第38步兵团未能包围这些中国人,但是第2天,1个坦克排前往支援,他们利用两面夹击的战术,迫使敌人又一次撤退。

   “老秃山”之战可谓1952年夏、秋期间所有战斗的典型。为了多占领一个高地,双方进行的是一场惨无人道的,远没有休止的搏斗。况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取的方式改变这场战争的打法。

   二、上山、下山

   1952年夏,前线战事频繁,板门店谈判前景暗淡,这使得好几家情报机关只好唱低调。华盛顿以及远东的策划者和情报专家们预计,战争的局势将不会有任何缓和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敌人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他们已经扩充了空中和地面力量,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准备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有关停战条件,另一方面,共产党也没有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事的打算,他们似乎已经满足了他们目前已经增加了的力量。并且自信他们的力量是可以和联合国军相持下去。情报官员们认为,除非联合国军司令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扩大这场战争的范围,否则,即使使用足够的军事压力,也不能使敌人迅速结束这场战争。鉴于联合国军司令部并没有扩充军备力量的可能,在未来的时间里发动大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的,战斗仍只能限制在一些小范围内,由此可见,要想使这场战争的局势发生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前景仍是渺茫的。只要共产党不放弃其目前的地位,战争的第二年将仍是高地争夺战的继续。

   “老秃山”之战可算是整个夏季里最引人注目的战斗了,但是在其他战区,零星战斗也不断发生。7月初,在美国第1军的阵地上,韩军第1师以1个营的兵力成功地袭击了上永里以南,离铁原东南面大约17英里远的中国军队的阵地。两天以后,也就是7月3日,第1海军陆战师派遣1个连去袭击中共部队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叫潘吉利,离板门店东北面3.5英里。海军部队击溃了敌军,破坏了他们的堑壕,然后又撤回到主防线。

   其他战区的战斗没有这样幸运。在韩国第11军团前线,韩军直属师企图占领金化东北面15英里远的、靠近尤沙利的共产党的高地,但是失败了。韩军第1军团第5师也遭到了北朝鲜人的强有力反击,他们企图把敌人从东海岸线上的锦山以南7英里远的奥姆永附近的一个高地赶走,但是北朝鲜人于7月10日向附近一个被韩军第5师占领的高地发动反攻,他们占领了这个高地,然后又被迫撤退了。

   8月,为促进板门店谈判的进展,联合国军司令部向敌人施加了有限的地面压力,然而,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几起小型的要地争夺战。8月9日,驻守在板门店以东4英里的第1海军陆战师的阵地被中国军队占领,以后的两天里,这块阵地上双方之间交手5次,但最后还是共产党占了上风,于是这支海军部队把他们的进攻转移到附近的122高地,从这里,可乘敌人不备之际攻打58高地。从8月12日到14日,1个海军加强连击退了敌人高达1个营的兵力进攻。8月16日和25日,敌人无视遭受的失败,再次反冲锋,死伤惨重,始终未能把海军赶走。在这些反击战中,122高地由此而赢得了一个骄傲的名字——“堡垒山”。

   在大约离锦山东边7英里远的地方是韩军第2军团的所在阵地,韩军直属师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从该师的阵地上观望,可看到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国会山”,敌人在那里保持着他们的防御工事。8月6日到6日夜里,该直属师偷袭了敌军所在阵地,拔掉了他们其中的2个工事。敌人马上给予反击。共产党的士兵向韩军阵地猛扑过来,双方整整进行了4天的拉锯战,最后还是韩军第26兵团顽强战斗,赶走了敌人。8月10日,共产党停止了进攻,在死伤达369人以后,又死了450人,受伤190人。而韩军第26兵团只死亡48人,受伤150人,得到了范弗里特的赞扬,称赞他们已拥有鼓舞人心的防守力量。

   8月,板门店谈判为每周一会,与此同时,受到朝鲜雨季的影响,前线战事有所缓和。9月初,气候转晴,中国军队又开始攻打“国会山”。他们曾一度占据了这一制高点,但到9月9日,韩军第26兵团在韩军第1兵团的配合下,又夺回了这一高地。有一次敌人多达3个连的部队冲上了山顶,但韩军部队拒不退让。

   在“国会山”以西2英里的地方有一个长条的,手指形的山脉,后来人们很自然地称之为“手指山”。9月6日,敌人向“国会山”发动攻击,同一天,他们占领了直属师骑兵团的一个阵地,骑兵团猛烈反击,但鉴于敌人加强了他们的防守力量,骑兵团不得不撤退。从9月一直到10月,仇视的力量始终在交锋着,为了控制某个高地,上山、下山,双方一次又一次地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到10月中旬,“手指山”又一次回到了直属师的手里。

   当8月的暴雨停息,中国军队又开始向第1海军陆战师防守的“堡垒山”(也就是122号高地)发动攻势。9月5日,敌人首先以密集炮火狂轰第1海军陆战师阵地,然后派出1个营冲过去占领了这一阵地,争夺制高点的战斗持续了2个钟头,双方不分胜负,但最后还是中国军队先收兵。在后来的10天里,敌人发起了一连串的冲锋和冒险行动,但是每一次都是以海军陆战师的成功防守而告终。

   9月中旬,敌人继续在联合国军的防线上寻找突破口。位于詹姆斯顿防线上的美国第3步兵师战区拥有许许多多的工事,这些工事都设在主防线前面的一些低矮的山丘上,分别由班、排、连驻守。其中的一个叫凯利工事,位于桥洞以南3英里远的地方,离临津江U形流域的西面有1英里。9月17日,在第65兵团第2营的配合下,C连保住了这一高地。

   面对第65兵团的是中共第39军第348团的第2和第3营。9月,敌人派出不少巡逻部队偷袭第65兵团所在地,并常常向这个地方发射炮弹。所有这些意味着敌人将要发动一场进攻。

   9月17日夜晚,敌人第348团的第2营偷袭了凯利工事。当C连请求加强力量击退敌人的偷袭时,上校朱恩·C.科迪罗,第60兵团的指挥员,命令B连去接应其姐妹连。B连拿下了这一高地,并于9月18日晨把这一阵地交给第2营的指挥官,中校卡罗斯·贝特思-拉米勒斯。

   敌人的迫击炮向高地整整轰击了一天,B连连长,中校威廉·F.尼尔逊在当天黄昏时候请求炮火援助,他请求在敌人发动进攻时,给其阵地配备好各种定时引信炮弹。在他提出请求不到1个小时,来自第348团第2营的大约2个连的力量从西南、西北以及东北方面向高地扑来。东北方向的进攻尤为使尼尔逊中校及其随从们感到惊讶,因为中国人从高地后坡冲上高地后占领了高地西北角的B连机关枪火力点。他们打死了机关枪手,沿着壕沟步步逼近。负责机关枪火力点的中士在中弹以后企图逃跑;高地与营部之间的联络也已中断,到半夜,局势陷于混乱,但有报告说中国人押送着美国俘虏下山,这表明共产党已占领了这一阵地。还有情报说,中国人正穿着美国士兵的制服,但弄不清他们是在进攻前还是进攻后穿上的。

   为了弄清敌人是否打算占据这一阵地,兵团情报官员命令第2营派出1个排尽快地去侦察情况。这支侦察分队在19号拂晓以前离开了主防线,但很快就陷入了机关枪、步枪和手榴弹的火力圈。

   证实敌人准备在高地逗留以后,上校科迪罗对形势作了估计。他认为,激烈的炮火以及后来的进攻已经大大消耗了B连的兵力,高地上仅有他们的一些残余力量。他估计目前敌人将会以轻武器,轻机枪和轻迫击炮去坚守高地。围绕着这高地的制高点是齐胸深的壕沟和四个地堡。在山脚下,在所有的通道上,敌人已经建立了以班为单位的战斗工事。

   9月20日晨,第2营营长,上校贝特斯命令E连出动2个排向高地进攻。下午后半晌,其中的1个排在连长中校哈罗德·L.詹斯姆的带领下,冲上了山顶。但是另1个排仍然象老牛拉破车一样迟迟没有进展。然而,共产党却丝毫不打算让出高地的所有权,他们马上派出力量前往增强防守。由中校詹斯姆带领的那个排也开始遭到轻武器、机关枪以及迫击炮的袭击,造成一定数量的伤亡;另1个排在前往制高点的路上,也遭到了同样的射击。面对敌人的奋力抵抗,这两个排的死伤人数在增加,于是他们便撤退到主防线。

   同一个时候,由少将阿伯特·C.戴维斯指挥的第1营也准备经过第2营的阵地进行反冲锋。9月20日夜里,由中校圣克莱尔·斯特雷带领的A连出击,准备从南面发动反击,由中校罗伯特·E.史蒂文斯带领的C连向高地前进。当这些人经过通往高地的山谷时,敌人的炮火变得很激烈。

   当这2个连正准备上山时,B连前往支援。此时敌人炮火密集,这个连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后,B连只剩26人,被迫放弃该连的使命。

   A、C两个连也遭到了中国军队轻武器、机关枪以及迫击炮的沉重打击;另外,当第1营士兵向山顶冲锋时,中国人使用了定时引信炮弹。无数炮弹在A、C连上空爆炸,使得他们惊惶失措。中校斯特雷被迫后撤,重新组织A连的力量;与此同时,中校史蒂文斯和他的2个排被围在高地的一侧,在这一紧要关头,斯特雷和史蒂文斯各人只有大约60人的兵力,而敌人估计在高地上有100人,而且随时都在补充力量.

   9月21日,联合国军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出了猛烈的炮火,但当A、C连的残余部队向中国军队逼近时,敌人再次使用轻武器和手榴弹反击。C连的2个班在快到中午时几乎到达了制高点,只是因为遇到了敌人的密集炮火,他们才又被迫退回壕沟里。敌人的炮火刚停息,他们的反冲锋就开始,迫使C连彻底败退。下午前半晌,少将戴维斯命令其A、B和C连返回连部所在地,在高地争夺战中,A、B、C连共死伤70余人。当天晚上,第3营接替了第1营,高地的战斗缓和下来,共持续了7天之久。

   第3营接管了第1营的阵地,9月20日刚上任的第3营营长,中校劳埃德·E.威尔斯和他的下属一起起草了一个重新夺取高地的计划。鉴于前面以1个排到4个排的兵力进攻都未能使共产党退出高地,中校威尔斯请求使用他的3个步枪连。K连,由上尉威廉·C.恩格里斯指挥,将从东路进击:L连,由中校弗烈德里克·伯格尔指挥,将从西路进攻;I连,由中校本·W.奥尔普特指挥,将作为预备队。

   9月24日凌晨5时20分开始,以营长中校马里尔·迪梅尔为首的第58野战炮兵营向高地和高地周围的中国阵地发射105榴弹炮火达30分钟之久。与此同时,第64坦克营的1个排的坦克向高地辘辘行驶,准备支援第2营的进攻。凌晨6时40分,K、L连来到了他们的反击位置,向敌人阵地冲锋达半个钟头。在上尉恩格里斯和他的K连士兵接近高地时,中国军队用密集的轻武器、机关枪、大炮和迫击炮向他们猛烈开火,很快就把K连困住。敌人的猛烈炮火以及K连本身伤亡惨重使得该连士兵心慌意乱。为防止连队溃散,控制伤亡人数,恩格里斯请求撤退,重新组织力量。晨7时,上校科迪罗回绝了这一请求,命令部队继续进攻,此后不久,与该连的联络也中断了,炮兵前沿观察员设法召集了该连的10个士兵,但是,该营营长,上校威尔斯命令他带着这一小股力量继续战斗。

   在西坡,L连在晨6时35分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动了攻势。冒着猛烈的迫击炮火,其中1个班于7时20分到达制高点,然后迅速请求坦克炮火;由于敌人的顽强抵抗,这个班的士兵无法前进,被迫停止住南坡上的壕沟里,这时中国军队的炮火变得更加猛烈。

   直到早上8时,也未能与K连联系上,上校科迪罗命令I连向105高地的背面移动,准备接管K连的阵地。中校奥尔普特带领他的人马向105高地出发,但是敌人的炮火使得他们寸步难行,并且受到了几次沉重的打击,士兵们纷纷溃散,向主防线逃跑。上校威尔斯派其三等中士,上尉鲍尔·O.恩格尔前往重整该连力量,因为在敌人狂轰以后,他们与中校奥尔普特已经失去了联系。上午9点钟,上校威尔斯离开阵地前往组织I和K连的残余力量,这些人为迅速逃回主防线,一个个丢盔解甲,狼狈不堪。

   由于其他2个连队已被打得溃不成军,山顶上也只剩下L连的一些残存力量,局势看来相当严重。L连的2个班被困在高地南坡的壕沟里,上校科迪罗命令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坚持战斗。

   上午10点钟,上校威尔斯终于与中校奥尔普特取得了联系,I连也已重新组编了2个排的力量,其他的士兵则去向不明。上校威尔斯电话请示助理师长,准将查理斯·L.达谢尔,告诉他该营已经有将近2个排的力量可以参加战斗。准将达谢尔告诉威尔斯停止进攻,继续组织力量。在这次战斗中,这个营伤亡达140人。下午上半晌,L连的人马后搬完毕,开始重新组编散落人员。但是师长、少将罗伯特·L.杜兰尼决定该营不再进攻高地。9月24日夜晚,第3营回到后方,这一段,第65团只局限于日常的一些侦察巡逻任务,9月30日,韩军第1师接替了第3师。

   从9月17日到24日,在夺取和围歼敌人工事的战斗中,第65团伤亡人数大约为350人,也就是说损失了10%的实际力量,但这并不说明该团在战斗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上校科迪罗在其月终总结时说,他的部队在此期间战斗失调是由于实行轮换制度所致。

   从1952年1月到9月这段时间里,上校科迪罗指出,他的团总共轮换了将近8700人,其中包括1500人未经委任的军官,而目前可以用来接替这样的军官却只有435名,在许多步枪排里,连长们只好把一些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当作一等兵来用或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在上级授以该团的811名三级上等兵中,经过正式授军令的只有282人,而这些人大都是在最近轮换时才提升的,科迪罗上校又说,尽管兵团里的许多波多黎各人高度团结一致,但一旦连、排领导遭到伤亡,部队的战斗指挥能力就明显下降,而且每当连、排军官有所损失,进攻行动就难以维持,军队就变得涣散无力。上校科迪罗要求每月给他的团提供400名士兵,包括三级士等兵在内,只有这样,他才能改善目前部队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上校科迪罗没有提到语言的障碍,但不能忽略的是,团的绝大多数士兵讲的是西班牙语,使说英语的军官们无法与那些讲西班牙语的士兵们交流。

   在这场赌注中,该团面临的对手是中共第348团的具有技术的英勇部队,他们守住了高地,因为他们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大炮、迫击炮、自动武器和轻武器,他们有效地加强了自己的后备力量,成功地阻击和打退了第65团的进攻。因此,第65团夺取这一高地的失败有以下两方面原因,自身人员的不足以及敌方强大火力的攻势和使用武器的技巧。

   三、白马山战斗

   由于敌人企图在冬季到来以前改善其防守力量,共产党的活动于1952年初秋就开始猖獗起来。在所有这些高地争夺战中,第8集团军只参加了这场战斗。也许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次战斗要算10月初发生在铁原以西,美国第9军团战线的一场战斗。
10月3日,第8集团军得悉,敌人准备进攻白马山(395号高地)。该高地在韩军第9师前沿阵地上,离铁原的西北面大约5英里。从白马山的西北方向一直到东南方向大约有一条长达2英里的丛林山丘地带,而白马山又是这片地方的最高点,从山上俯视山谷,可以清楚地察看通往铁原的西向通路上的动向,假如失去这一高地,第9军团就只好撤到驿谷川以南的另一块高地上,使得第9军团无法利用这块地方的道路交通网,就可以给敌人的进攻和侦察大开方便之门。

5. The Ch’orwon Valley

   其他情报来源也证实了这个消息。第9军团马上加强韩军第9师的力量,由少将金中沃任师长,地面方面额外配备坦克、大炮、火箭发射器以及高射炮等。金将军派遣2个步兵营防守在该高地的第一线战斗区域,1个步兵团加1个营的力量为预备队。在白马山的两侧,并配备了坦克和高射炮,准备夹击通向山谷的道路。天黑以后,探照灯、照明弹照亮了整个夜空,1架照明飞机也准备随时提供必要的更大程度的照明。第5航空队也出动飞机对白马山邻近的敌人阵地进行空袭,当进攻时刻逼近,韩军第9师及其下属各部队均已准备就绪。

   10月6日,在敌人准备向白马山进攻时,他们把潘纳河水库的分洪闸打开了,该水库位于高地以北大约7英里的地方。显然,他们是想让流经韩国第9师和美国第2师的驿谷川河的水位猛烈上升,在关键时刻中断我方的后备力量。水位马上上升了好几英尺,一瞬间,就给我方带来了战术障碍,但中国军队不仅仅依赖自然条件,他们向山谷对面,白马山东南面2英里的281高地(又名箭头山)派出了1个营的兵力,企图牵制高地两边的1个法国营和占领第2师的阵地。黄昏到来以前,他们又派出另外6个连参加这一行动。法国人死死守住阵地,并向进犯者猛烈回击,造成敌人的严重伤亡。随后10月9日和12日,敌人发动了类似的冲锋,但都遭到同样惨重的打击。在这一次牵制性战斗中,281高地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代价是昂贵的。

   与此同时,中共部队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的2个营向白马山西北端移动。在强烈炮火对韩军第9师的阵地狂轰一阵后,中国军队3次试图突破韩军的防线,每一次他们都被韩国第30步兵团击退,头一天夜里,敌人死伤达1500人,而韩国部队只死伤300人,第二天,中国军队无视这一惨重损失,召集了原来2个营的残兵败将,并从同一个师里调来2个营加强他们的力量。中国军队突破了韩国一个连的工事,强行驱使韩军第30团撤出制高点。在遭受惨重损失后的不到2个钟头,韩军第28团的2个营发起一次夜间冲锋,把敌人从韩军的阵地上赶了下去,敌人又一次遭到严重损失。

   第3天,军团前线的其他各路佯攻均停息下来,主要力量都放在395号高地上。每天,中国人的大炮和迫击炮平均发出4500发炮弹支援步兵的进攻行动,并且不断组织力量准备战斗。10月8日,分别从第112师第334团和第114师第342团派出2个营前往接应白马山附近被打得溃不成军的部队。第342团的精锐部队于当天下午冲上了制高点,只是因为韩军第28团的反攻而又败退了。

   中国人毫不畏惧,第2天,他们又组织另1个营发起冲锋。韩军第9师师长,金将军,出动其第26团2个营的兵力前往395号高地支援那里的第28团。整整一天,双方犹如坐在跷跷板上,一会你占上风,一会我占上风。10月10日清早,第29团报告,他们控制了山头。

   据后来获悉,10月9日联合国军的部队显然是幸运的。在395号高地的北边的一块高地上,第5航空队的飞机碰上了112师第335团,由于对该团实施了突然袭击,造成该团重大的伤亡,拖延了他们进攻的时间。

   到10月10日,战斗又全面展开。面对伤亡,敌人毫不畏惧,他们继续派出密集步兵队伍向高地进攻。显然,每一次都担负着一项任务,尽管损失很大,他们还是坚持完成任务。在白马山,中国军队一直坚持汇集他们的战斗部队向西面通路进攻,在那里,第8集团军的大炮、坦克以及空中力量可能会给予狠狠地报复。敌人急于求成想夺取白马山,结果却使其步兵马上可拿到手的猎物跑掉了,因为第9军团动用了所有口径的大炮,以压倒优势的密集火力进行了全面的最大轰击。

   10月12日,激烈的战斗终于平息下来。韩国第30团穿过第29团的壕沟进行反冲锋。当天早上,第28团穿过第30团所在地,强行进攻。韩军第9师一次又一次地交互使用主力团和替换团狠狠地打击了敌人,造成敌人重大伤亡。至10月15日,白马山之战结束了。

   在这场长达10天的争夺战中,中国人出动了大约15000名步兵和8000名援兵,但是他们未能使韩军第9师挪动一步。在这次战斗中,韩军发起冲锋9次,共产党发起28次冲锋,韩军虽损失达3500多人,但是他们并没有遭到中共第38军的致命打击,在中共第38军的9个团当中,有7个团参加了白马山以及281高地的战斗,死伤人数将近10000人。

   战斗自始至终,金将军都及时地给部队更换新生的进攻和防守力量,这都大大地鼓舞了韩军部队,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韩国部队顶住了中国步兵的猛烈进攻,在整个战斗中承受了敌人55000发炮弹的压力。韩军第9师的战斗表现对该师的领导方式、技巧和经验都是一次绝妙的考验,事实证明韩国陆军是大有前途的,范弗里特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

   第9师得到了空军、装甲兵和炮兵等后备力量的强有力支持。白天,第5航空队出动了669架次飞机,夜间,他们又派出76架次轰炸机执行任务。10天里,空军投下了2700枚炸弹和358枚凝固汽油弹;发射了750救火箭炮炮弹,所有这些攻击目标都对准敌人士兵密集的地方或是防守工事。仅第9军团炮兵就向敌人发出了185000发炮弹。坦克和高射炮保卫了高地的各个侧面,防止敌人各个击破。在白马山战斗打响以前,因为有可靠的情报做依据,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加上部队都受过训练,士兵技术全面,又得到空军、装甲兵和炮兵的大力支援,防守战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白马山之战看来就是克拉克将军初夏所强调过的典型的战斗。

   四、杰克逊高地

   除对281高地发动进攻外,中国军队还企图通过威胁391高地上的韩军防守工事来瓦解韩军第9师的力量,391高地离白马山东北面大约7英里,位于该师的东边前沿阵地。激烈的战斗从10月6号一直打到10月12日,敌人的炮火向高地铺天盖地而来,在韩军部队后退后,美国第7师的1个加强连企图于10月13日夺回失去的阵地,但落空了。

   10月16日,白马山战斗刚结束,韩军第9师马上派出其第28团的1个营袭击391高地。该营顺利到达山顶,并一直控制了山头。从10月20日到10月22日,敌人不断反冲锋,重新夺回了高地。10月23日,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战后,韩国第51团士兵又把敌人赶下了山,接着敌人又发动了一次反冲锋,韩军部队被迫撤离。第二天夜晚,第65团接防第51团。

   自从在争夺战中被挫败以来,第65团一直在从事各种训练,指挥员是新上任的上校查斯特·B.德卡夫。然而,两个月的紧张训练也未能改进该团的不足之处——缺乏排一级有经验的官员,但是,该部队还是再次被安排担负主防线上的一部分任务。

   从10月24日到25日的夜晚,在上尉齐治·D.杰克逊的率领下,G连占领了391号高地正南方的一块高地,很快人们就称之为杰克逊高地,这块地方有许多地堡,足可以在里面设立3个步兵排的指挥部、连部和前线炮兵观察所等,但是没有一个适用于发射炮位。上尉杰克逊企图改善一下这些防守工事,但未能如愿,因为敌人炮火猛烈,而且周围高地上的敌人对G连的动向了如指掌。

   在该连的对面,是中共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的第3营。第87团的指挥员是霍英华。25日下午,在大炮的火力支援下,第87团开始从驼峰岭向杰克逊高地发射76毫米的炮弹。随后敌人的80毫米以及120毫米迫击炮开火,到黄昏时刻,G连共遭到250发迫击炮和大炮炮弹的轰击,死伤9人。

   当天晚上,敌人派出巡逻队侦察G连部队分布情况,并且继续以猛烈炮火轰击杰克逊高地。上尉杰克逊用60毫米的迫击炮和前来支援的大炮等猛烈开火,粉碎了敌人的侦察。

   10月26日下午后半晌,敌人从驼峰岭发出260多发76毫米的炮弹,造成14人以上的死伤。当天晚上,连部监听所提供情报,报告中国人在附近一带活动着,并正在挖战壕,高地西南侧的监听所报告有2个中国人进入了手榴弹投掷范围,值班的监听人员随后获准用手榴弹回击这2个入侵者。这两个士兵仓促逃跑,迫击炮向他们发射炮火,他们跑得更快了。

   半夜刚过,敌人的1个排袭击了杰克逊高地的北面通路,随后遭到炮火的轰击而后撤了。1小时以后,另1个排在北面出现,并逼近手榴弹范围区。经过15分钟的交火,中国人撤退了,估计死伤达17人。

   随后相对沉静了8个钟头。约在10月27日上午9时30分,驼峰岭的76毫米炮火又开始了。其中一枚炮弹正好落在迫击炮弹存放处,顿时,除剩大约150枚炮弹外,其余炮弹几乎同时爆炸。当夜幕降临,中国军队继续炮击杰克逊阵地。此时,杰克逊阵地,只剩下1个拥有2门迫击炮和7个士兵的迫击炮排,另1个排又失去了排长和中士。杰克逊上尉报告第2营,他需要援助,需要向高地发射烟幕弹,防止敌人察看该连的行动。营部告诉他要保持冷静,烟幕弹及其他援助都已开始进行。

   中国军队的情况也差不多。就在杰克逊请求援助1小时以后,他们向G连阵地发出密集的炮火,然后估计有1个连从北面向高地移动。杰克逊和他的士兵们用剩余的迫击炮、自动武器、轻武器和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冲锋。

   当人夜里,敌人发起了第2次冲锋。开始中国军队的炮兵在半小时内大约向杰克逊高地发射了1000发炮弹,随后大约1个连从北面出击,另一个连从南面扑过来。杰克逊请求对该地区进行最后的援助,局势终于明朗化,杰克逊的炮弹堆放处又着火了,这时,敌人成扇形展开,从各个方向向杰克逊高地扑来。

   此时此刻,连队联络中士终于报告,在这个地区他们只剩下3人了,他请求撤退。尽管弄不清中士的行动是否自发的,营长贝特斯上校估计这是连长的请求,他命令G连撤退。当上尉杰克逊得悉后撤的命令,他企图想更改这一做法,但是联络线中断,无线电联络系统效果也极差。

   但不管怎样,上尉杰克逊还是向其排长们转达了撤退的命令。第1、2排从高地东侧下去,他跟着第3排从西侧下山。他所在的排在半路上遇到了敌人猛烈的轻武器袭击,在战斗中,他和他的士兵们走散了,但最后还是回到了主防线。

   当上校德卡夫得悉G连撤退的消息以后,他迅速命令中校约翰·D.鲍特费尔带领A连接受上校贝特斯的反击战斗的行动安排,准备重新夺取高地。A连只参加进攻阶段的行动,F连将由上尉威尔斯·D.克罗海特指挥参加进攻行动并负责修建防守工事;C连由中校史蒂文斯指挥,假如有必要增加后备力量的话,他们将准备接受第2营的战斗行动安排。

   28日拂晓,上尉克罗海特带领F连向杰克逊高地攻击。中国人用轻武器、自动武器和手榴弹给予反击,但到上午10点钟,F连控制了制高点。与此同时,由中校鲍特费尔带领的A连受到敌人炮火的轰击而停滞不前。但是后来,其中2个排冒着敌人的炮火向上冲,在山顶与F连汇合,其余的排被迫击炮火压制在山腰。

   看来大局已定,但是中国人的炮火使A连军官仍指挥失灵,其中一个排长被炮弹打小,当场死亡,然后又有一发炮弹正好落在连部指挥所的中心,中校鲍特费尔和前线观察员当场死亡,剩下的那个排长受伤,指挥系统所遭受的损失马上明显地在连队引起影响,A、F连的士兵开始“逃窜”。他们有的独自跑下山,有的则三五成群后撤,终于都跑回到主防线。到下午后半晌,只有上尉克罗海特和连级军官们留在山上,其他所有士兵都已尾随A连跑走了。

   第2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逃窜的士兵召集在一起,企图再度把他们送回杰克逊高地,但一切都趋于徒劳。这些士兵此时显然把高地看作是自杀的场地,他们拒绝返回。当夜幕降临,上校贝特斯命令上尉克罗海特和其他军官全部撤离高地。

   第2天,第65团再度为夺取杰克逊高地而努力。上校德卡夫命令第一营的营长戴维斯少校负责这次行动。10月29日清早,戴维斯派中校史蒂文斯带领C连向杰克逊高地挺进。该连爬上山顶,在没有任何敌人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高地,情况看来很顺利,敌人的大炮都在沉默着,没有任何反攻迹象。突然,恐惧来临,士兵们乱作一团。中校史蒂文斯及其随从官员发现他们周围只剩寥寥无几的士兵。他们再度召集分散的士兵,命令他们上山,但竟有50多人拒绝。少校戴维斯最后不得不召唤中校史蒂文斯和他那少得可怜的人马,让他们退回主防线。

   这说明第65团已无力再去夺取杰克逊高地。师长,少将乔治·W.史密斯命令第15团于当天夜里接管第65团的任务。11月,第65团又被调回接受一次紧张的训练。史密斯将军要求,在第65团接受再训练期间,必须由一个受过训练的、具有战斗力的团长取代该团团长,或者起码在四个月内接管这个部队。假如这两种可能都不存在,他继续说,他赞成重新改编这个团,保留60%的原建制人员,把其他人员编到别的步兵部队去。

   总之,10月底,美国第15团接管了第65团的防守任务。11月上旬,杰克逊高地上的防御工事常常受到敌人的袭击,到11月中旬,杰克逊高地的工事只有两个仍掌握在第3师的手里。11月下旬,中国军队对高地上的工事施加下最大的压力,并有几次进犯,但是第15团的精锐部队竭尽全力,直到月底都紧紧地保住了这一珍贵的阵地。

   五、“摊牌”战役

   9月底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共产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范弗里特对此表示越来越大的关注。在10月6日写给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团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他说:“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目前我们都是为应付敌人的进攻而采取防守行动,致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员惨重的伤亡。”

   为避免这一趋势继续发展,范弗里特建议采纳第9军团名为“摊牌”的行动计划。他认为那样将会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范弗里特指出,在该城以北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军团和敌人的军队都设有工事,双方间隔只有200码。在598高地和该高地东北面大约1英里多的地方有一条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狙击岭山脉,那里的敌对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故此死伤就相应要大得多。假如能把敌人驱逐出这些山头,范弗里特继续说,他们将不得不后撤到1250码以远的另一个防守阵地。考虑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第8集团军司令对“摊牌”的可能性是乐观的。

   虽然克拉克在过去曾反对过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是他也终于表示,“摊牌”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仅美国第7师和韩军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此行动将进行6天,会造成200人的伤亡。由于有多达16个炮兵营的280门大炮和200多架次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支援,估计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总之,10月8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计划,但仍提醒范弗里特对该行动只作例行的新闻报道,同时要特别考虑夺取高地的战术意义。

   然而“摊牌”行动一开始就挨了中国军队的当头一棒。由于白马山战斗的需要,炮兵的支援不得不中断,准备好的5天空袭行动也只好减为2天了,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并且很快就表明他们打算继续占据598高地——狙击岭一带地形。

   598号高地是美国人的进攻目标,它位于一个V字形山脉地段的最南端。在其左翼的最末端是笔峰,在其右翼,从北到南是两座小得多的基督珍妮·罗素山和桑德山。由于598高地地带很象一个三角形,所以很快它就被说成是“三角山”。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的一支精锐部队,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的1个营夺取了这一地带,和以往一样,中国人在山上深挖堑壕,配备足够的弹药装备,封锁了增援的路线。

6. The Triangle Hill Complex

   7师师长,韦恩·C.史密斯少将把占领“三角山”的任务交给了由劳埃德·R.摩西率领的第31步兵团。虽然原先计划只用1个营的兵力进攻,但是摩西上校及其官员们估计敌人的反击一定会比预计的要强烈,只用1个营的兵力去对抗敌人是不现实的,他们把占领“三角山”右翼的任务交给了迈伦·麦克卢尔中校指挥的第1营;把占领左翼的任务交给了罗伯特·H.纽博尼指挥的第3营,也就是说主攻力量在行动以前就增加了一倍。

   经过一番轰炸以后,炮兵把一吨吨的炸药“搬到”了“三角山”。纽博尼少将命令第3营以连为纵队向“三角山”的制高点进攻。由勃纳特·T.布鲁克斯中校为首的L连首先出发,紧接着是查理斯·L.马丁带领的K连,由马克斯·R.斯托瓦带领的I连则留守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支援它的姐妹连——L和K连。

   正当布鲁克斯中校带领他的连队跨出阵地,他们立即就遭到伏击。598高地上一个碉堡里的中国士兵用于榴弹、自动武器、爆破筒和石块等阻击L连的进攻,不到半小时,布鲁克斯以及他的全部排长们都陆续阵亡,剩余的人被压制在敌人碉堡下面的一块小小的凹地里。

   趁火力稍有停息,马丁中校带领他的K连前进,此时坦克朝敌人阵地开火,把一直射击着的碉堡炸平了,马丁与L连汇集后,继续带领士兵进攻。

   这2个连队的不少士兵拼命往598高地上的堑壕冲击,但是中国人显然没有撤出阵地的意图,他们的手榴弹雨点般地飞落下来,轻武器、自动武器和爆破筒接连不断地向第3营袭击过来。

   鉴于死伤人数上升,进攻速度再度减缓,纽博尼少校命令I连投入战斗。斯托瓦上尉带领他的士兵经第1营占领的桑德山前进,然后沿着西南方向通往598高地的山路移动。因为中国人隐蔽得很好,所以I连不得不放慢步伐,边走边消灭壕沟里的敌人。黄昏,敌人集中火力进行反攻,斯托瓦的士兵开始遭到越来越猛的炮火的攻击,斯托瓦请求炮火援助。共军第135团里的2个连,冒着各方支援第3营的密集炮火冲过火线,用轻武器、自动武器和手榴弹打击I连。

   敌人的顽强抵抗以及第31团死伤人数的剧增使得摩西上校和纽博尼少校商议决定于当天晚上的上半夜把3个步兵连撤回主防线,到21点,第3营重整旗鼓,拿下了阵地。

   在第1营阵地,麦克卢尔上校选择了A连,加强兵力后,由爱德华特·R.肖沃尔特中校带领,开始向珍妮·罗素山和桑德山发动进攻。B、C两连分别由成廉·B.扬和罗伊·W.普雷斯顿上尉带领留守待命。

   第1营的遭遇和第3营有一些类同。敌人用轻武器、自动武器迅速把肖沃尔特的人马阻击住,肖沃尔特首先阵亡,部队被迫撤退。麦克卢尔上校不得不下令B连和C连加强进攻,命令他们继续挺进。当天下午上半晌,B、C两个连的战士冲上了珍妮·罗素高地的山顶,并且马上准备防御工事,应付敌人即将发动的反击。

   果然不出所料,在珍妮·罗素山失守以后,敌人组织了4次强大反攻,企图重新夺回阵地。每一次都是以密集的炮火打头阵。在敌人的第3次冲锋趋于尾声时,麦克卢尔的人马陷于困境,原因是弹药供应中断,朝鲜运载货物的车辆实在不愿意驶往那炮火连天的阵地。

   正当第135团的1个加强营准备第4次冲锋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国军队的袭击部队穿过他们自己大炮和迫击炮以及第1营最后救援的火力网,他们置个人安危以度外,一些战场观察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他们服用药物的结果。这些中国人步步逼近战壕,双方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此时第1营弹药已尽,摩西上校决定撤回主防线,抬着伤员,扛着仅有的一点武器装备,这3个连队于半夜回到了防线。

   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了,结果表明中国军队为了占据三角山高地是愿意付出代价的,冒着重大的伤亡,他们阻击了第31团2个营的进攻。下一次行动就看第7师的了。

   10月15日,史密斯将军指派2个新编的营去夺取“三角山”。第32团的第1营(在这次战斗中属第31团指挥),接受了占领珍妮·罗素山和桑德山的使命。至于攻占598高地的任务,摩西上校指派沃伦·B.菲莉斯少校带领的第2营负责。

   菲莉斯少校决定重复纽博尼少校前一天的计划,以连为纵队发动进攻,E连打头阵,随后就是F、G连。

   首先,准备好的大炮、迫击炮向高地狂轰滥炸一阵,接着中校威廉·C.克勒普带领E连直冲山顶。冒着敌人的炮火,克勒普和他的士兵们到达了外围壕沟,他们开始破坏敌人的明、暗碉堡。没有遇到敌人的强烈抵抗,他们就占领了598高地,然后继续向笔峰进击,在那里,他们发现中国军队挖有很深的洞穴和壕沟,完全有可能使整个部队都隐蔽在里面。

   同一时刻,约瑟夫·V.吉思曼上尉带领的F连穿过E连在598高地上的阵地,沿着东北山脊向桑德山前进,G连冲上了598高地的制高点,准备在其姐妹连遇难时加强力量,并协助加固防御工事,以便应付敌人的反扑。

   第32团第1营营长西摩·L.戈尔伯尼少校也指令其连队展开纵队形向珍妮·罗素山进发。中校鲁多夫·M.特玛斯带领的连队冲在最前面,紧跟着的是上尉詹姆斯·E.厄尼带领的C连,中校约翰·H.格林为首的B连则作为预备队。

   起初,进展很顺利。A连由B连协助,只碰上轻微的抵抗。但当他们接近山顶时,第135团的1个加强营向他们猛扑过来,展开了一场强有力的反攻。敌人的反扑迫使第1营退却并重新编组,第21团的I连归戈尔伯尼少校指挥,随后,他们配合第2营在桑德山准备抵抗敌人的反冲锋。

   10月15日下午,第2营加上I连都归属第22团,由约瑟夫·R.拉斯上校指挥,此刻,负责夺取“三角山”战斗的指挥员就是拉斯上校了。

   10月15日到16日夜晚,敌人密集的炮火不断轰击着“三角山”的美军阵地,随后他们以排为单位向“三角山”进攻,但他们很快就被打退了。

   10月16日清晨,史密斯将军批准第17团的第2营归属第32团指挥,准备当天下午对珍妮·罗素山发动攻势。第2营由路易斯·R.布克勒带领,不费很大力气就拿下了高地。

   然而,在“三角山”的左翼,第31团的第2营却没有任何进展,他们无法拿下派克山山峰。10月16日黄昏时刻,中国人开始对邻近山峰的第2营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在这些战斗中,具有骑士风度的E连连长克勒普失去了生命。第2营向中国人开火,企图驱赶敌人,但恰恰相反,直至10月17日,他们也未能把这些中国人从山峰上赶下去。

   在此危急时刻,上校拉斯发现他的3个营冲上了“三角山”。他所在的第1营在598高地上,第31团的第2营在面对派克山山峰的左翼上,第17团的第2营控制了珍妮·罗素山。与此同时,中国军队派出第45师第134团投入战斗,他们仍然控制了象碉堡般坚固的笔峰。

   10月17日下午,第17团第3营由中校詹姆斯·L.斯波尔门率领接防第31团第2营的阵地。同一时刻,第32团的第1营被迫从“三角山”撤退。因此,当战斗进入第5天时,拉斯上校负责指挥第17团2个营的行动。

   斯波尔门上校所在的营负责在10月18日占领最后的目标——派克峰。预先准备好的炮火射向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校威廉·E.坎茨尔带领L连冲上了山顶,并开始组织防守力量;I连,由上尉约瑟夫·H.霍夫曼带领,穿过L连阵地,占领了堑壕,企图把中国军队赶下山。但中国军队又一次表明,他们是撵不走的,I连只好停止进攻。

   10月19日天黑几小时后,共军第134团的2个连向L连所在的阵地蜂拥而上,双方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从后来证实的消息中可知,共军是授命战斗到死的。斯波尔门上校马上请求加强连的援助,当时坎茨尔中校已被击中,敌人又攻下了笔峰。来自17团的M、H连队的士兵跑步前往支援L连;此时,L连的全部军官不是阵亡就是失踪,该连士兵正在往598高地的东南方向退却;更为甚者,支援第3营的大炮、迫击炮弹却开始捉弄性地落在撤退部队的附近,因此,为了稍为稳定局势,他们只好停止炮击。

   拉斯上校马上派出第32团第1营的2个连前往支援被围困的第3营,他们集中所有的大炮、迫击炮轰炸“三角山”的左翼,阻止敌人疯狂的进攻。前往支援的部队终于慢慢缓息下来,中国军队也停止了战斗。10月20日晨6时左右,斯波尔门上校报告有一些敌军部队正在退却,他请示以强大的密集炮火轰炸通往派克峰的退路。当敌人开始大批撤退时,斯波尔门要求各团“用我们所有的一切力量轰炸派克峰”。后来人们发现在第3营的战斗日记中有这样一条简单的留言:“照办”。结果,中国人后退了,他们纷纷钻进了在派克峰上的防空洞和战壕里。

   随后炮火停息了。第32团的第1、3营前往接防第17团。10月22曰,第32团第2营由约翰·M.萨拉斯少校率领接防在“三角山”左翼的第1营。由普默西·W.布朗带领的第3营驻守右翼。

   10月22日,战斗又一次打响,中国军队企图再次用武力把第32团的部队从高地一带撵走。黄昏,中共炮兵部队向“三角山”的第32团阵地开火,炮轰达1小时之久,随后,大约中共第45师的3个到6个连的兵力从派克峰向F连发起进攻,敌人使用轻武器、自动武器、机关枪和手榴弹,步步逼近。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G连士兵只好向F连方向移动,赶在中共部队减缓进攻以前增援F连。

   在珍妮·罗素山,大约有2个连的中共部队也在袭击第2营的同时发起了进攻。但第2营防线只受到部分的突破,而且当支援力量赶到时很快就稳住了阵脚。

   当韩军第2师于10月25日增援第7师时,中国军队仍然占领着派克峰。该师的9个步兵营有8个营参加了这场为期12天的战斗,死伤人数达2000人之多。

   在其它高地争夺战中,“摊牌”行动吸取了不少早先的教训。这一点,在史密斯将军对此次行动所作的报告内容可以看出。他说,所有的武器装备和部队都应参与类似地形高地的争夺战,以便每个士兵、每个部队才会明确他们的目标对整个行动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强调迅速接近敌人以及持续不断发动进攻的重要性,他认为,假如进攻部队的官员们不要求部队作牵制性的进攻,在整个战斗中,伤亡人数就会减少,他又说,一旦部队夺取了制高点,他们必须迅速深挖战壕,建立防御工事。他认为,敌人之所以能够在他刚刚夺取过来的阵地上发射密集炮火,迅速地组织反攻,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快地组织防守力量,迅速挖掘战壕。

   为了保持部队在前线始终精神振作,防止战斗的损失严重地影响士气,史密斯将军时而轮换其参加“三角山”战斗的部队。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金将军在白马山的做法相同。他认为斗志昂扬的部队才能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夺取这种地形的高地,才能有效地驱逐敌人。第7师师长指出,后备部队应该集结在军事上难以取胜的地形附近,因为他们不宜夜间长途跋涉,而中国军队又往往在这个时候出击,从而使得他们无法准时赶到实施支援;最后,他又指出了指挥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在进攻部队里颇有点名声的官员们,他们应该能够有效地指挥战斗。

   “摊牌”行动得到了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10月25日,韩军第2师接替了美军第7师的阵地后,又开始参加夺取狙击岭的激烈战斗。中共部队和南朝鲜军队为占领高地打了好几个回合,但任何一方都未能取得对高地的完全控制权,所以当韩军第2师授命去攻打“三角山”之际,它仍然没有摆脱狙击岭的战斗。

   10月30日,中共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把598高地从韩军的手里夺了过去,11月3日,敌人经过一场激战后又占领了珍妮·罗素山。此后,中国军队对韩军穷追猛打,死伤人数剧增,11月5日,詹金斯将军中断了对“三角山”的进攻。

   攻占狙击岭的战斗持续到11月8日,这时韩军部队是“摊牌”以来第14次部分占领高地。在这后半个月,来自中国军队的压力减弱了,威胁韩军的巡逻队以及探照灯也减少了。

   至此,6个星期的艰苦奋战过去了,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属部队控制了狙击岭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个“三角山”。在“三角山”5天战斗中,他们由最初的2个营的兵力发展到2个师以上的兵力,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尽管中国人大概在这场战斗中耗费了10000名士兵,但是他们丝毫不感到缺乏兵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为夺取有战术意义的高地,他们是愿意付出重大牺牲的。“三角山”之战,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挽回了面子,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双方的激战于10月中旬开始,于11月平息下来。天气渐冷,前线又恢复了原来的巡逻、侦察和小规模的遭遇战。颇为令人费解的是,尽管10月战斗区域活动频繁,但是共产党在前线的兵力实际上要比他们5月时少得多。在这6个月里,中国人已经在后方建立了大约拥有36000名士兵的后备军,补充了4个武器装备及人员充足的炮兵团。然而,到10月底,在面对联合国军强大力量的前线,他们只出动了为数不多的80000多名士兵。这一数字的变化将意味着共产党在今后的战斗中耍弄什么新花招,至今仍不详知。尽管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敌人有可能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是他们总的兵力在同一时期已增加到6万人以上。敌人兵力大揽在手,在即将来临的寒冬,他们将是以攻为守还是以守为攻呢?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