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谈判·第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恢复谈判·第六

恢复谈判·第六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1951年10月,终于达成了恢复停战谈判的协议。当时,国际事态的发展看不出能很快解决朝鲜战争的任何迹象,因为美国和苏联都在加强他们本身及其盟国的军事力量。

   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国家安全法。10天后,美国国会通过了70亿美元的对外经济、技术和军事援助计划,并根据国家安全法新建立了国家安全局,由其负责协调所有的对外援助计划。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大量军事援助大大地增强了它们的防御力量。10月2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同意接收希腊和土耳其为其成员国,因此大大地扩大了其责任区域。在14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向联合国军司令部派遣了部队。

   与此同时,苏联在10月爆炸了第二颗和第三颗原子弹,表明它已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核计划。斯大林公开宣称支持共产党中国并接到了北朝鲜首相金日成的电报,感谢苏联给予北朝鲜武装力量的援助。在莫斯科,苏联外交部长安德雷·维欣斯基通知美国大使:苏联不会对在朝鲜的共产党谈判代表施加压力来改变他们的停战条件。因此,在恢复谈判之前,很快缔结停战协定的前景就已变得很渺茫了。

   一、分界线

   10月24日,由9辆载重量为10吨半的卡车组成的车队满载着帐篷和设备隆隆地驶进了板门店这个小村庄的一片土房住宅区。供会谈代表用的帐篷很快搭起,40个人忙着安装地板、照明和保暖设备,因为寒冷的冬天已临近。第二大就一切就绪。

   在主要会谈区还另外搭起-了几个公用的大帐篷,其中3个是供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和记者使用的。在其南面半英里的地方,后勤梯队建立了食堂、通讯、保安和工兵设施,以保证谈判的进行和使停战谈判区中立化。一夜之间板门店便闻名于天下了。

   10月25日,谈判代表进入举行会谈的大帐篷,场内几乎是座无虚席。共产党谈判代表仍同过去一样,阵容整齐、举止谨慎,唯一的变化是在其谈判桌的一侧换了两个新人而已。南日向对方介绍了中国代表边章武上将,他是接替邓华的。

   鉴于双方都接受联络官在长期休会期间所达成的安全调解协议,共产党代表建议成立联络官联合办事处,以监督该协议之细则的执行。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同意由联络官处理各种事件的调查和在停战谈判区进行检查。解决这个小问题后,南日建议恢复分界线问题的副代表谈判,并指名要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霍迪斯上将和海军上将乔伊以及共产党代表李、解两位上将于当日下午就第二条款举行会谈。

   记得在8月的分界线会谈期间,联合国军司令部谈判代表曾放弃他们要在战场上显示其海、空军力量的最初立场,共产党代表也表示可以不讨论三八线,而讨论另一分界线。共产党代表在中止这次会谈的前夕,还同意李奇微关于建立一条不小于4英里宽的非军事地带作为中间接触线的建议。

   休会期间,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还一直在忙碌着。10月中旬,乔伊向李奇微报告说,他和他的参谋人员起草了一份很短的文件,并根据接触线绘制了一张专门的非军事区地图。他不打算以这张地图作为唯一的讨论基础,但也不允许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战线上作任何较大的变动。

   因此,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副代表准备在首次会谈时提出一项新建议,但霍迪斯上将和李上将首次交换意见时就发生了争吵。

  李将军:将军阁下对军事分界线有什么意见?

  霍迪斯将军:我方在休会前的最后一次会谈结束时曾征求过贵方的意见。贵方能够提出什么意见来呢?

  李将军:我们愿意先听听您的意见。

  霍迪斯将军:我方已多次阐明了我们的意见,并且征求过贵方对我方意见的看法。这次是贵方提出举行副代表会谈的,因此期望贵方拿出意见。请吧!

  李将军:阁下曾经讲过,贵方提出过新的意见,但我们听不出里面有任何可以打破僵局的新内容。

  霍迪斯将军:您说对了。但贵方也是如此嘛。

  李将军:我方为了打破僵局,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只有当我们拿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意见时,才有可能打破这种僵局。

  霍迪斯上将:不错。贵方有何建议可以打破这种僵局呢?

   激烈的会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后,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断定共产党提不出什么建议。短暂休会后,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拿出了他们专门描绘的非军事区地图,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霍迪斯解释到,一般说来,虽然这个地区是根据接触线确定的,但为使双方的防御区更加安全,联合国军将撤离东海岸沿线和汶山地区,希望共产党的部队也撤离开城地区。正如所预料的一样,第二天共产党拒绝接受这一建议,并拿出一张由他们绘制的对他们有利得多的地图。他们提出把瓮津部分无法防御的领土让给联合国军司令部,但要求以丁一岭、血岭、伤心岭、大钵、金化和铁原作为交换条件。霍迪斯发现虽然共产党的建议不能接受,但认为这至少是一个开端,而且敌方没有提到三八线。

   当霍迪斯问到敌人的立场是否要达到讨价还价的目的时,李将军毫不妥协地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商人,而是富有革命精神的军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都作了些让步。问题的焦点是开城地区,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声称必须对其加以保护,因为它是通往汉城的门户。霍迪斯宣称,如果不是把谈判地点设在开城,联合国军可能已经拿下了开城。另外,既然要让联合国军司令部放弃可以控制其临近敌占领土的沿海岛屿,那么共产党也最好放弃开城。霍迪斯指出,联合国军司令部从开城和汝山周围地区撤出,共产党也会从中得到好处,敌方不想进行这笔交易,因为它涉及到开城的丢失。由于开城位于三八线以南,占领开城不但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心理学意义,所以韩国政府一直坚持收回开城。作为一种象征来说,它比朝鲜中部和东部的大片领土要有价值得多。

   起初,共产党愿意进行交换,并同意在中部和东部战线上进行交换,以便将其防线拉直。但是,当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坚持要开城后,敌方就取消了这种念头。经过几天毫无结果的讨论后,共产党提出只根据接触线划分一条4公里宽的非军事地带。他们宣称,这是他们能提出的最好的建议,也是最后的建议。

   李奇微将军曾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所拿出的地图虽然只能作些小的变动,但将是最后的方案。他的上司提醒他说,美国的最起码立场是保证堪萨斯线的安全。如果堪萨斯有一条适当的警戒部队抵抗线,要就地图上的分界线作一些调整看来是可以行得通的。10月20日他们将这一精神通知了远东司令。

   华盛顿的指示和共产党在开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使李奇微在11月2日发布了新的命令。他通知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提出第二个方案,即把开城划入非军事地带。李奇微接着说,只要共产党同意在中部和东部战线上进行调整,答应联合国军司令部的部队在临津江西岸部署其警戒部队抵抗线,联合国军将撤离开城地区,但这是所能作出的最后让步。

   在随后的两天里,霍迪斯和伯克采取一种蘑菇战术,想以此动摇共产党的决心,但没有成功,敌方坚决不肯放弃开城。11月4日,李奇微和乔伊决定根据战线划分分界线,但必须作一些适当的小调整。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解决办法。

   在第二天的副代表会议上,霍迪斯上将提出了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折衷方案,即同意接受根据签定停战协定时的实际接触线划分一条4公里宽的分界地带,但要作适当的调整。双方各派3名官员共同绘制战线图,并准备在停战谈判结束前交给各方代表团。同时,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其方案中建议双方谈判代表就其它条款举行会谈。

   共产党代表向霍迪斯和伯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当他们发现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不肯排除今后对开城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后,便马上不感兴趣了。接着,李将军声明说,在开始讨论其它条款之前,必须先就第二条款达成协议和确定军事分界地带。把这个问题拖到签定停战协定时解决是绝对不行的。李将军和他的同僚解将军认为,仅在原则上取得一致意见是不够的。尽管霍迪斯断言,除非马上签署停战协定,否则目前的分界线是不会有效的,但共产党仍坚持划分一条目前的界线作为分界线。如果不是这样,则必须就一条可以反映战场变化情况的新界线和非军事地带达成协议。

   海军上将乔伊认为,敌人的立场表明他们打算把这次划分的分界线作为永久分界线,而不是作为临时分界线。乔伊认为应该反对他们的这一努力。华盛顿的军政头目表示同意,但提出了明确的保留意见。他们对李奇微说,如果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在开城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和把划分分界线的时间拖得太长,在联合国军司令部最后接受共产党的立场时,就会让人觉得作出了很大的让步。他们还对李奇微说,面对共产党最近作出的让步,如果因开城而致使谈判中断,国内舆论对此是不会谅解的。因此,如果共产党断然拒绝联合国军司令部关于推迟达成分界线协议的建议,就应该马上接受敌方提出的开城地区接触线。为了打消共产党把这条分界线作为永久分界线的想法,他们建议李奇微限定完成其他条款谈判的期限。如果在限期期满之时仍达不成协议,就将对非军事地带进行修正。

   李奇微将军虽然不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开城问题上的意见,但他强烈地感到,同意将目前的分界线作些较小的调整后作为永久的分界线将是一个错误。在11月8日的副代表会议上,李奇微指出,共产党方面已经表明他们的态度,认为7月份以来战线上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他们对第8集团军的夏秋季战役采取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其目的显然是要顽固地坚持目前所划分的任何分界线。这本身就等于事实上的限期停火,而为了就其它条款达成协改,共产党肯定会要求延长时间,联合国军司令部亦肯定会表示同意。李奇微认为,在谈判期间继续停火,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是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得不放弃开城的话。他认为必须以停战协定生效日期时的接触线为分界线,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绝不能作任何让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愿把事情弄得太僵。他们同意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赶快划分一条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临时分界线,但又说这并不是他们的最后立场。由于共产党在分界线的位置问题上已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应该谋求及早达成一项能够满足联合国军司令部主要要求的协议。否则,敌方甚至可能重新坚持以三八线为界的立场。

   当时,副代表会议已陷入僵局,共产党要求根据接触线划分一条4公里宽地带的立场变得越来越强硬,而且不同意目前和今后进行任何调整。霍迪斯指责他们解决分界线的目的是想把时间用在其他条款的谈判上,但他们对此置之不理。

   在11月14日的会议上,斗争特别激烈。李将军承认目前的分界线等于事实上的停火线,霍迪斯反对他的这种说法。解将军很生气,并大动肝火,骂霍迪斯是“王八蛋”。这是一句特别具有侮辱性的中国话。接着又说,只有鬼才相信联合国是恪守信义和热爱和平的。解用轻蔑的口气对海军上将乔伊说:“我连贵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名字都忘掉了。”

   虽然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对共方的辱骂未予置理,但霍迪斯在第二天给南日的备忘录中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还击,他说:“找相信阁下不会将你们首席代表的名字忘掉吧!”除了这种相互的谩骂而外,谈判本身没有多大进展。

   华盛顿的军政头目们越来越有些迫不及待了。为了早日达成协议,他们于11月14日指示李奇微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分界线。其理由是共产党的提案不仅符合美国维护堪萨斯线安全的基本立场,而且为怀俄明线提供了保护,因此他们不认为这项协议等于让步。他们限期一个月完成其他条款的谈判,显然是想以此阻止为想延长时间而放慢作战行动和促使敌方加快谈判的速度。他们一方面告诉李奇微不要减轻对敌人的军事压力,但同时又承认今后一个月内,接触线不可能发生有利手美国的重大变化,另外还告诉李奇微说,海、空军的行动将不受协议的影响。

   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准备第二套方案的目的,是想从敌人那里捞到一些好处,但是未能成功。每天开始谈判之前,他们总要玩几局单人纸牌或打几盘桥牌,以便减轻一下和其顽固对手打交道时的过度紧张。11月17日,他们终于勉强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符合共产党在分界线上的立场,但坚持30天的谈判期限。

III. Proposed Demarcation Line, 27 November 1951

   共产党对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方案经过几天的讨论和仔细研究后,认为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他们坚持在解决其他条款之前,联合国军司令部不得对分界线进行调整。尽管30天限期期满之时达不成停战协议就标志着接触线的失效,但它在30天以后的时间里仍将对现存接触线之沿线产生心理上的作用。联合国军司令部犹豫一阵之后,还是接受了敌人的方案。11月23日,参谋人员开始忙着描绘战线。

   因参谋人员对接触线的实际位置发生争议而未能达成协议,所以只好把它重新提交给副代表处理。就在对此问题的一次讨论中,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由于双方都说己方占领了中部地段的某个高地,霍迪斯上将只好叫会议代表与守卫这一高地的指挥官通电话。解将军到场后向部队指挥员打电话核实,证明这个高地仍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控制之下。这使他大为恼火,他用中文小声地对他的参谋说:“不要紧,我们今晚将它夺过来”。但这句话被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中尉吴翻译听见了,吴翻译马上把这句话告诉了霍迪斯,因此守卫这一有争议高地的联合国军对这次袭占预先得到了消息。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以其优势兵力赶走了这个高地上的联合国军。第二天,霍迪斯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占领了这个高地和必须对接触线进行调整。

   11月27日,终于就最后的细节问题取得谅解,并就分界线达成协议。随着任务的完成,负责第二条款谈判的副代表于第37次会议结束时休会。

   自8月17日举行首次会议以来,副代表们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起初,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曾想方设法改变敌人对三八线的立场,以便沿着实际接触线解决问题,这一努力成功了。在长时间的休会期间,第8集团军发动了多次进攻,并扭转了其大部分战线上的态势。谈判于10月下旬恢复,此时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想要达到的另一目标是保证开城的安全或至少使开城非军事化。但它违背了接触线的提法,因为开城仍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尽管联合国军司令部作了种种说理斗争和让步,敌人不但依然无动于衷,而且不放弃开城的立场越来越强硬。

   在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认为他们可能得到开城的时候,一直愿意马上坐下来划分分界线,但当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时,他们又改变了态度,想把分界线的划分推迟到准备签署停战协定时解决,希望那时形势会发生变化,共产党也可能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开城。

   另一方面,共产党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顽固。本来他们曾一度同意放弃三八线而提出了接触线,并且对调整意见表示过一阵热情。当联合国军司令部坚持要共产党让出开城地区,他们这阵子热情便马上烟消云散了,接着顽固地坚持立即解决接触线,而且除了某些涉及不到重要的地方外,不同意进行任何调整。

   虽然共产党被迫放弃了三八线,但在分界线的设立上却占了上风,因为这条分界线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海军上将乔伊后来在其文章中写到,他认为这是谈判的一个转折点,因为美国的军事压力不足以使共产党在签署这一协议后采取比较理智的态度。乔伊认为,这个协议使美国付出了整整一年的战争的代价。不管这种看法确切与否,总统和他的顾问们仍作出了下述决定:鉴于敌人已经作出了重大让步这一事实和为了保证早日实现停火,联合国军司令的妥协是应该的。随着第二条款的最终解决,现在可以着手第三条款的工作了,即建立停战协定的执行机构。

   二、对第三条款的公开争议

   对要列入第三条款的几项重要内容,李奇微早就得到了很明确的指示。他们认为,军事停战委员会及其观察员小组一定要能自由地出入于朝鲜的所有地方,不能受任何限制,以便为了确保切实遵守停战条款而在必要时进行检查。他们还通知李奇微,在停战期间不要增加部队人数或武器装备。当然,并不排除人数对等的人员交换或陈旧装备的更新。换句话说,这两条原则就是有权检查和有权更新但不增加装备。这是联合国军司令部对第三条款之态度的核心。

   随着战场上的变化,海军上将乔伊在8月1日建议,除了不增加部队或装备外,联合国军司令部应坚决主张不修建或修复任何机场。两个月后,李奇微试图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所持的自由而不受限制地检查的立场加以澄清。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指出,虽然敌人已表明他们同意对非军事区进行检查,但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在他们控制下的领土进行观察或检查,因此李奇微对有无必要坚持无限制检查提出了质疑。坚持这一原则可能会延长谈判时间,甚至会导致共产党中断谈判。联合国军司令认为,只对地面、海域和机场的某些要塞进行检查就足以保证其部队的安全。而且他认为,如果共产党获得这种不受限制检查的权力,他们就会利用这一权力对情报领域进行不加限制地捡查,这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李奇微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对检查所持的基本立场应是:由联合小组对地面、海域、机场等要塞及通讯中心进行监视,并可以自由通过主要运输线;在整个朝鲜的上空进行空中观察和空中照相侦察,对非军事区进行全面的联合观察。作为联合国军代表团的最后立场,它可以放弃空中观察和空中照相侦察。他的上司虽然在几个星期后同意了上述基本立场,但保留在充分揭露共产党的立场之前对任何更改进行裁决的权力。正如第3军作战与训练参谋鲁本·E.詹金斯少将向科林斯上将所指出的那样,空军坚决反对放弃空中观察,因为它可能产生这样一种后果,即共产党也提出不建立地面观察员小组。

   在11月份结束第二条款谈判时,科林斯上将和查尔斯·L.博尔特中将对共产党接受检查原则尚有一定怀疑。他们觉得,要真正制止敌对行动的再次发生并不取决于检查,而取决于在朝鲜地区保持足够的力量。由于共产党可能宁愿因这个问题而中断谈判,所以参谋长科林斯及其负责制定计划的副参谋长博尔特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检查能否为联合国军司令部提供安全,二是使检查得到最好的实施。

   李奇微在11月23日的答复中重新强调了他以前的立场。他在对检查的必要性进行辩护时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敌人的空中力量一直在逐步增加,而且近几周来对清川江以南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空中力量进行了挑战。如果敌人在北朝鲜建立和保持有空军基地,一旦和苏联发生战争,它们最终会构成对日本的严重威胁。李奇微认为坚持这一原则是美国的基本立场,因为美国在1946年开始与苏联进行原子能控制的谈判时就一直坚持这个原则。如果不会给今后与苏联的谈判带来麻烦,就不能在朝鲜放弃这一原则。至于检查的技术细节,他认为对整个朝鲜来说,有40个联合小组就足够了,一部分长期驻扎于要塞地方,其余的各种巡回。如果敌人不接受检查,李奇微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团有权中断谈判。

   几天之后,美国的首脑们通知李奇微可以提出要对第三条款进行检查的初步立场,如果证明有必要再作变更,即放弃空中观察和空中照相侦察,但他们仍然坚决反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承担因此而造成谈判破裂的责任。他们主张任何停止讨论的决定均须由共产党方面作出。

   11月27日在板门店恢复全体会议时,会议桌上出现了一位新的代表——霍华德·M.特纳少将,他是接替克雷吉上将的。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指挥第8空军轰炸师,近来担任过驻菲律宾第13空军师的指挥官。

   海军上将乔伊在介绍特纳之后,紧接着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为了缩短第四条款的讨论时间,乔伊建议交换包括所有战俘名单与国籍以及战俘营地址在内的战俘资料,以便双方在举行正式会谈之前加以研究。南日接受了这项建议,接着便开始讨论第三条款。

   南日认为,只要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接受他下面提出的五条原则,第三条款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第一,所有武装部队在签署停战协定的当天停止敌对行动;第二,所有武装部队在3天之内撤出非军事区;第三,双方在5天之内全部从各自的战线后方、沿海岛屿和海域撤出;第四,双方保证在非军事区不得有任何武装部队和出现任何军事行动;第五,双方指派数量相等的代表组成停战委员会,共同负责各种具体事情的处理和监督协议的实施。

   对共产党的建议当时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争议,不过海军上将乔伊马上向南日指出它没有涉及重要问题。他认为,开始停火与从非军事区撤出所有部队的技术细节过于简单,而最重要的是双方采取措施减少发生敌对行动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在停战期间任何一方都不得在朝鲜集结军事补给、装备或人员,不得修建和修复用于攻击目的的军事设施。乔伊接着说,如果双方接受上述条件,则任何一方都不会占据明显优势。为了确保双方遵从这些限制,他建议设立监督机构和观察员联合小组,并让他们享有足够的权力和行动自由,以便将整个朝鲜置于监督之下。联合国军司令部解决第三条款的七点方案实际上进一步充实和证明了共产党的五条原则。

   敌人很快就表示,他们不会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其初步方案所增加的内容,并于28日向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七点方案发起非难。南日的攻击矛头直指联合国军司令部提出的不得增加兵力、补给、装备、设施以及允许观察员联合小组进入朝鲜任何地方。南日宣称,就共产党方面而言,他们认为外国部队撤出朝鲜是最终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必须条件。但是联合国军司令部坚持在停战以后通过政治会议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限制和裁军的问题属于政治会议讨论的问题。至于联合国军司令部提出设立观察员的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种限制不适合军事停战协定,因此不需要进行检查。结果共产党借反对限制亦把检查的原则否定了。

   在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进行还击时,海军上将乔伊说,共产党关于外国部队撤出朝鲜的建议是不恰当的,因此不予考虑。乔伊接着说,敌人的五点计划的范围太局限,起不到“为和平搭桥”的作用。“为和平搭桥”是共产党的一句口头禅。接着乔伊开始详尽地解释联合国军的七点原则,他特别强调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够接受的任何停战协定中必须有限制集结部队的内容。

   这时争论的主要焦点已十分明朗。由于联合国军司令部占有军事上的空中优势,因此想维持现状,以便在停战期间继续保持其空中优势。所以联合国军司令部坚持不增加军事设施(主要是指机场)。要保证敌人不破坏这一原则,就必须包括检查。另一方面,共产党为了利用停战期间的机会加强它的空中力量,也坚决反对任何限制。如果他们不同意这一原则,就没有必要坚持检查。

   第二周,双方继续为各自的立场进行辩解。联合国军司令部为了维护其七点方案,提出如果需要的话,双方在停战期间可以减少其兵力,但由于不知道停战时间的长短,所以不破坏军事力量的平衡对保证联合国军司令部部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敌人代表进行反驳时指责联合国军司令部是企图阻止朝鲜的重建和恢复,是干涉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内政,联合国军司令部当场予以拒绝,并宣称唯一受到限制影响的是机场,公路、铁路和其他设施都可以恢复。

   12月3日,共产党首先作出让步。他们提出将其原来的五条原则扩大到七条。第6、7两条原则的内容如下:第6,为了确保军事停火的稳定性以促进双方举行更高级的政治会议,双方均不得以任何借口将武装部队、武器和弹药运进朝鲜。第7,为了监督第6条款的严格实施,双方同意邀请朝鲜战争中立国家的代表组成一个监督机构,负责对非军事区以外的经双方商定的后方要塞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向联合停战委员会报告检查结果。

   共产党的新建议一下子便将联合国军司令部置于被动的地位,因为他们对共产党提出的严格限制一切军事力量和装备以及邀请中立国家执行检查任务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短暂休会后,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对新提出的两条原则加以说明,并接着建议将第三条款移交给副代表团解决。由于联合国军代表要研究共产党这一行动的意图,因此有时间得到华盛顿的指示。

   12月4日,敌人接受了联合国军司令部关于设立副代表团的建议,并指定李、解两位将军为其代表成员。海军上将乔伊指定特纳和霍迪斯两位将军担任代表成员。在当天下午举行副代表团会议时,李将军明确表示,按共产党的方案不得调动任何人员和补充任何装备,不得对北朝鲜重建设施进行任何干涉。因为后一条纯属内政问题,所以根本谈不上接受检查。在下次会议期间,李又说,他们还未充分发表他们对组成和利用中立国小组的看法。接着又说,双方可能会邀请3-5个中立国,除双方确定的要塞外,这个中立机构可以自由行动;但军事停战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将严格地限制在非军事区。

   在研究共产党对中立国家的作用的说明后,乔伊和其参谋人员处于一种既存有希望又不敢相信的矛盾之中,但他们仍觉得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达成协议。正是由于他们对敌人的种种许诺没抱多大希望,而且认为共产党最后会以种种办法限制对分界线纵深部位的有效检查,因此觉得由中立国完成这个任务或许符合联合国军司令部和军事停战委员会的要求。在没有接到华盛顿的具体指示之前,乔伊承认联合国军司令部所能办到的一切,就是通过对共产党的建议提出质疑和进行非难的办法达到拖延时间和敷衍的目的。为了争取主动,乔伊竭力主张联合国军司令部提出一项包括以下内容的反建议:坚持人员调动和补充武器的主张,同意建立中立国机构代替军事停战委员会,停战之后联合国军司令部放弃继续占领分界线以北沿海岛屿的要求,不再提出对修复机场的限制而只提出反对修建新机场。在乔伊看来,这样就会使联合国军司令部得到它所想要的一切,而且很难被共产党拒绝。

   李奇微将军认为,联合国军司令部必须尽快表明立场,否则就会引起整个自由世界不满。12月7日,他敦促参谋长联席会议无论如何,得宣布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哪些条款上不会作出让步。他认为,首要的是使中立国检查小组和军事停战委员会分离开。李奇微的看法与在板门店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团的截然相反,他准备完全拒绝共产党建议中的这部分内容,因为他觉得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就等于允许对与军事停战协定无关的所有政治问题进行检查。

   鉴于李奇微的电报没有得到马上答复,所以副代表团仍觉得犹豫不决。在12月6日的会议上来了两位新军官,一个是海军上将利比,另一个是克劳德·B.弗伦博,他们是来熟悉情况与共产党的谈判手法的。在未制定出新政策之前,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团的讨论只能是含糊其词,不可能认真研究每个问题。

   但是,不能因此而产生一种误会,以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此期间未进行有效地工作。因为制定政策必须有国务院参加,加之12月初美国正忙于和英国进行政治的与军事的非正式会议,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得不小心谨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愿在谈判的这一阶段提出那些没有回旋余地的主张。

   和国防部长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认真商讨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2月7日提出一项新方案,并要求总统批准。他们向总统指出,第三条款中应包括下述四个主要问题: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兵力调动和补充的立场不能改变,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在允许修复设施的问题上,可以作出某些让步,但任何有关机场的让步决定如果成为停战协定的最后障碍,则必须向华盛顿报告;联合国军司令部同意撤出分界线以北的岛屿和使用中立观察员小组;对派遣观察员之中立国家的选择必须经双方同意,中立国观察员小组必须向军事停战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指挥与监督。

   起初,杜鲁门总统不赞成允许敌人修复美国及其盟国用惨重生命和物质代价所摧毁的公路、铁路与其它设施的政策。参谋长联席会议接着指出,尤其是国务院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强烈的看法:停战协定可能是在朝鲜达成的唯一的长期协定,因此不可能长期限制他们对上述设施的修复,而且美国本身也打算在南朝鲜执行一项重建和恢复计划。听了上述解释后,总统才点头同意,并于12月11日批准了对李奇微的新指示。

   这一天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将谈判延迟一周可能是有好处的。为了交换战俘资料,联合国军司令部一直在敦促共产党组成第四条款的副代表团;敌人终于同意在这一天碰头,由李将军和蔡上校参加第四条款的谈判,解将军和张上校继续参加第三条款的谈判。

   在此后的辩论中,是解将军首先打破了僵局。他用试探的口气问联合国军司令部的代表,如果共产党就兵力问题上的立场作出让步,而且同意由一个指导机构而不是两个机构监督停战,联合国军司令部是否接受由中立国进行检查的意见。虽然解的用意显然是刺探美国的立场,但现在毕竟有了妥协的可能性。

   由于有了华盛顿的指示和解的共产党可能同意改变立场的暗示,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团于12月12日提出了一揽子新建议。其主要内容是:联合国军司令部放弃沿海岛屿和分界线以北的领海,同意由双方都能接受的中立国家派遣观察人员。另一方面,共产党必须允许人员调动和补充、同意中立国小组下属于军事停战委局会。联合国军司令部对机场的立场没有改变,重建和修复仍被禁止。特纳告诉解说,鉴于这是一揽子建议,要么全部接受,要么根本不接受。

   在下次会议上,解首先对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方案发起攻击,接着特纳进行反驳。在对方对兵力调动和补充的原则进行攻击时,特纳指出,接受共产党的意见将形成事实上的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因为除了当地部队外,最终不会再发生什么摩擦了。敌人同意不在第三条款而在第五条款讨论这个问题,因此特纳认为他们赢得了一分。

   12月14日,解方又提出一个建议,即接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让步并允许联合国军司令在1个月内轮换5000名人员。特纳对这么少的数字报之以嘲笑。当进一步细问他时,解承认即使每月的5000名轮换人员也必须经过军事停战委员会同意,而且只要共产党认为必要就完全可能对任何轮换加以否决,因为他们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占有一半的成员。这使得敌人的建议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谈判开始再次陷入困境。

   直到12月中旬共产党对检查才表现出妥协的倾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头目们曾担心这个问题会成为达成第三条款协议的最大障碍。对于中立国机构的组成成份、职责以及它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关系,确实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尚待解决,但至少这一原则已被接受了。只要能提出适当的补救措施,敌人亦愿意放弃其反对轮换的极端立场。他们作出这种让步的条件是:允许在停战期间修建和修复机场,但这正是联合国军司令所坚决反对的。

   12月17日,李奇微将军飞往朝鲜。他和联合国军司令部代表团成员详细讨论后,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了他对形势的估计。由于分界线谈判的30天限期已经临近,他对其上级说,除非延长期很短,并可望在延长期内结束谈判,否则将会对联合国军部队产生不利的影响。李奇微承认,他和他的参谋人员对共产党的意图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但都认为揭露它们的最好办法是用毫不含糊的语言表明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坚决主张,他提请参谋长联席会议注意,联合国军司令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谈判破裂的危险,他认为应该提前作出应付这种危机的决定。李奇微特别反对实行过去那种放弃立场的政策,因为他认为,这种政策只能使敌人越来越顽固,胃口越来越大。

   在谈到目前的问题时,李奇微坚决主张联合国军司令部坚持其在机场和轮换问题上的立场。此外,联合国军司令部还应坚持由中立国进行空中观察和空中照相侦察以监视敌人的机场和保证中立国观察员小组自由通过整个朝鲜的主要交通线。要使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观察员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带有强制性,以免共产党阻拦它们的行为。李奇微和他的参谋人员认为,关键问题是机场和是否以完全接受或不接受这一原则来达成停战协定。

   三、国内问题和国外压力

   与国务院协商和经总统同意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于次日向李奇微作出答复。华盛顿的领袖们对李奇微和联合国军代表团不顾重重困难而正在进行的良好努力表示赞赏。但官方的一致看法是,在停战后召开政治会议可能不会成功,因此停战协定很可能是以后能达成的唯一协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使其性质具有较大程度的长期性,所规定的条件必须是能长期实施的。美国的军政领袖们认为,共产党可能采取下列方式破坏停战协定:示威、威胁和转嫁责任,但不是再次发动侵略。他们认为,在朝鲜再次爆发敌对行动的主要障碍是共产党意识到再次挑起侵略将受到全面的惩罚。美国正为此在拟定一项声明,并将尽一切力量动员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成员国在上面签字,这项声明将在缔结停战协定之后发表。英国已经表示她将支持这一声明。

   根据上述考虑,美国的领袖们不愿对目前正在讨论的全部问题发表其最后看法,因为要是共产党提出新的条件,这就会使美国丧失应变或调整的能力。他们也不愿意提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谈判的肯定意见,而他们却列举了一大堆李奇微及其参谋人员目前应该支持的主张。由于限制修复机场已经不现实,所以他们同意对部分机场、包括适用于喷气式作战飞机的机场进行修复和保养。至于空中观察,虽属需要,但并不重要,因此不在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最后主张之列。任何一方的人员轮换都应得到批准,或只要不全面增加兵力,就根本不必加以限制。关于补充问题,重要的是不增加作战飞机。在这个问题上李奇微应寸步不让。华盛顿的领袖们同意中立国观察员小组驻扎在主要的要塞地方,同意他们在需要履行其职责的地方自由行动。在停战协定开始生效后,则不必所有的观察员小组都坚守其岗位,但军事停战委员会和部分观察员小组则要坚守岗位。如果在临近12月27日的限期时谈判仍未取获进展,李奇微有权提出15天的延长期。

   从李奇微与其上级的这种对话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对与共产党谈判这一复杂任务的方法上存在着分歧。远东司令官及其参谋人员认为,一再让步只能说明对敌人的软弱。因此,最好是采取实力和强硬政策。只有当共产党意识到联合国军司令部决心坚定不移地坚持其原则、不会再作任何让步时,他们才会真正采取认真谈判的态度。另一方面,华盛顿的领袖们也倾向于根据签订长期停战协定的实际需要而采取一种灵活的态度。这就是说,他们可玩弄转嫁责任,搞平衡和耍手腕的把戏,以便占些便宜,同时避免提出可能导致谈判中断的无活动余地的主张。坚持这种态度的目的是希望能最后达成一项结束朝鲜敌对行动的合理而切实可行的停战协定,并让人们知道:只要联合国军司令部愿意继续谈判,就会使共产党不得不承担中断会谈的责任。后一问题将对华盛顿政府的决策活动产生长期的重要影响。

   美国国内的情况是,要求通过停火和缔结停战协定来达到早日结束朝鲜战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从12月中旬以后,要求制止日益增加的伤亡人数和要求美国与联合国的军队撤出朝鲜以便将其重新部署于其他地方的呼声亦越来越高。由于谈判的进展十分缓慢,所以美国的盟国越来越不愿与共产党中国作对,更不想派更多部队去朝鲜。很明显,只要战争一天不停止,美国就得将大量的资源倾销到这场热战中去。因此,只好限制对正在进行冷战的地区的军事援助。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有利于通过停战的办法使朝鲜战争得到最低限度的解决和通过政治的方法实现朝鲜的统一。

   鉴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12月建议美国坚持这样一种政策:即避免与中国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谋求一种既不损害美国对台湾、共产党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与苏联秘密会谈的立场又可以接受的解决朝鲜问题的办法。看来在近期要扩大战争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愿意继续目前所执行的方针,即在缔结满意的停战协定之前,打一场有限战争和对赤色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因为这一方针得到了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然后再努力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与此同时,将加强大韩民国的军队实力,做好抵抗或击退共产党妄图夺取南朝鲜的任何军事行动的准备。国家安全委员会终于认识到,经过适当的训练和装备,大韩民国的军队终于能够担负保卫南朝鲜的重担。要是停战谈判失败,国家安全委员会将考虑采取R他动员措施和各种形式的军事压力来应付这种局面。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阻止了对中国的海上封锁和将空战延伸到满洲里。由于美国没有意识到当时联合国会支持对中国进行严格的经济封锁,所以执行上述决定似乎不会捞到多少好处。

   也许英国的情况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生动例证。当时英国正在经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危机,因此它不想对其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实行其他限制。如果给中国共产党施加更大的压力,他们会理所当然地关心共产党对香港的态度,而且会十分不安地看待敌人在朝鲜日益增长的空中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迫切的希望是在谈判桌上达成停战协定之前,最好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半岛。

   由于英国吃不准美国的政策,这才导致了12月下旬至次年1月在华盛顿的会谈。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与杜鲁门总统及其顾问们进行会谈的同时,英国的军事领导人也在和美国的军事领导人一起讨论对共产党中国扩大联合国行动的意图。

   从根本上说,美英两国在政策上的分歧产生于它们对共产党中国和中华民国的态度。由于英国已经承认共产党中国,并且与之建立于贸易关系,所以他们倾向于把新政权视作永久性政权。而美国则认为,只要共产党中国不停止侵略和不转变对西方的态度,就根本谈不上承认共产党中国的各种利益,如在联合国的席位或正式的贸易关系。此外,美国还得对蒋介石和台湾政府履行某些难以推卸的义务。鉴于美国承认英国在远东的经济利益,所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英国也必须理解美国对该地区必须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为承担这种责任而提供的力量。

   虽然会谈并没有改变美国和英国的政策,但却消除了彼此间的相互猜疑。双方都不希望延长朝鲜战争的时间。只要谈判不彻底破裂,他们对共产党中国的意见分歧是可以得到调解的。此外,双方还就如果敌人不同意签署停战协定或签署后又撕毁会发生什么情况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由于美国对另一种行动方针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因此不可能有可靠情报透露给英国。

   如果形势不发生变化,实际上美国似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作出解决朝鲜冲突的军事决定,哪怕它意味着与共产党中国较量。负责制定计划的副参谋长博尔特在12月底向他们提出了严肃的劝告。他对陆军部副部长本德森说,美国目前不具备作出一项有利于远东的决定的军事力量,而且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这种力量。只有彻底改变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全面动用国家资源,才能很快增加美国的军事力量。正如博尔特指出的那样,第一种方针可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第二种方针会引起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这两种方针可能都会正中苏联的下怀。

   博尔特的立场从李奇微将军那里得到了证实。联合国将发表停战后声明。声明威胁说,如果共产党签定了停战协定又予以撕毁,联合国将会扩大战争。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又显然把他们的愿望寄托在这则声明上。博尔特对此进行评论时毫不掩饰地指出:“……良心促使我重申我的坚定看法:就目前能动用的军事力量来说,联合国军司令部既不能构成对共产党中国的威胁,也不足以阻止共产党中国再次发动侵略”。

   但是,正如科林斯将军1月10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指出的那样,拟议中的联合国声明未对今后爆发对朝鲜的敌对行动加以必要的限制,这一事实的本身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新问题。按照国家安全委员会现在的决定,大韩民国的军队将得到增加、训练和装备,以让其承担保卫其本土的责任。如果共产党撕毁停战协定,美国就可视当时的情况而决定是否再次对朝鲜进行干预。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李奇微,不论形势如何,他都得拟定美国进行干预的应急计划。

   但只要谈判仍在继续,看来增加美国在朝鲜的力量的前景就很渺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活动告诉人们,只要能达成停战协定,就将转向逐步脱离战斗。但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世界形势好转之前,必须将军事力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不管总统或者国会同不同意进一步增加武装部队,都需要设法打破朝鲜的这种僵持局面。

   由于战场上的行动迟缓而不景气,加上没有多大希望加快它的速度,因此在谈判桌上的争论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于机场问题未能就第三条款达成协议,在战俘处理问题上又将爆发一场新的战斗。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