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第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第四

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

出自————《战争通史

   ……威吓说,如果在一小时内不能达成协议,英国飞行队将要进行轰炸。虽然外交官们嘲笑这违反了一切形式的礼仪,可是产生了以前用外交礼仪不能达成的结果。就在一小时之内达成了所希望的协定。

—— 摘自马洪爵士的《英国史》

   由于1951年11月27日解决了第二项议程(军事分界线问题),所以双方代表在当天就进入讨论议程第三项和第四项的俘虏问题的准备。

   一、前哨战

   议程第三项是关于“为监督停战和休战条件之履行而设的监督机关的机构、权限及职责包括在内的,关于在朝鲜实行停战和休战的具体协定”这样的一个议题。简单地说就是双方如何实行停战,而且作为为了战争不再发生的保障要决定哪些事项,决定了以后为了监督其条件是否确实地予以实行要设立什么样的机构,要赋予这个机构什么样的权限和职责这样的一些问题 。

   联合国方面的基本条件

   在面临参加停战谈判之际,联合国方面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初的想法,如在前卷中所谈过的,是由双方在停战期间不能把在朝鲜的军事力量增加到现在的水平之上,和军事停战委员会和监察小组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朝鲜全境之内监察这样的条件构成的。

   联合国方面关于前者是主张虽不能影响个人和部队的轮换,或者超过使用年限的装备等的更换,签字之后一切的战斗力应冻结在保持现状的程度,认为这个问题是停战的基本条件之一。关于后者主张为了监察其有否增强,监察委员应当在任何时候进入任何地方进行监察。认为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知道中朝方面在干什么。而且只有这种无限制的监察才是相互信赖的基础,才是休战的具体表现。这恐怕是从美国民族的开放性和理想主义出发,加上对中朝方面的不信任感设想出来的,可能这也是要证明军事方面占有优势的自信吧。

   可是在谈判开始之后,由于中朝空军增强的趋势很惹人注目,所以8月1日李奇微上将提出“在限制战斗力增强的条件中,应当加上双方签字之后不得建设和修复飞机场这样一条”。以后成了纠纷根源的飞机场问题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于是在10月份当看到军事分界线问题将要得到解决之时,李奇微上将提请华盛顿重新考虑关于无限制监察原则的态度。所以这样提是因为考虑到“在红十字代表访问俘虏收容所问题上中朝方面那么强烈地反对,还有就是在调查违反谈判会场中立化协定时也不允许联合国方面进去调查,因此中朝方面将只是不拒绝监察非军事地区,而决不会同意进入其他地区。北朝鲜方面从其政治体制方面,从不愿让人看到其军事颓势的这种朴素心情方面,还有从他们的主义方面都不会同意无限制地自由监察的。所以如果坚持这个原则,一定会使谈判拖长,或者甚至出现中朝方面中断谈判的情况”。

   乔伊代表的意见也是完全相同的。他从实际上和对方的代表接触当中好象是感觉到无限制的监察除去意味着谈判破裂之外没有别的。

   于是开始考虑到还是撤回无限制监察原则为好的李奇微上将提出申请说:“我认为只监察主要的交通中心和海港、机场就能达到目的。……而且要是允许中朝方面无限制地监察的话,甚至反而会带来不清楚他们要在情报、宣传和心理战方面会搞些什么鬼这样的害处”。建议在进入具体的谈判时,作为联合国方面来说,首先要主张:①监察小组要在互相容许的陆、海、空交通中心进行监察。但为了监察容易进行,要允许在主要交通干线上自由往来。②互相承认全国范围内的空中监察及非军事地区的自由监察这样两条,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达成妥协的情况下在空中监察方面进行让步,以希早日达成妥协。就是说李奇微上将所持的是限制监察的立场。在华盛顿是甲论乙驳争持不下,但不久对监察原则本身提出了疑问。在参谋总部里“中朝军果真能接受监察的原则吗?防止敌对行为再次发生的办法不是监察,而在于在朝鲜要保持充分的力量。所以既然有中朝方面豁出去让谈判破裂来拒绝监察的可能,那么不提出监察的原则来不是很好吗”这样的意见很是强烈。因此柯林斯陆军参谋长发来了“依靠监察是否能实质上保障联合国军的安全?通过什么样的监察手段将能取得实效”这样意思的询问电报。

   对此,11月23日,也就是军事分界线签字的4天之前,李奇微上将以如下的回答陈述了自己关于有限监察的信念。

   “共产党空军从春季以来显示了增加的兆候,最近甚至在清川江畔和平壤地区出击而对我空军进行挑战。……将来万一变得能够利用在北朝鲜建设的基地的话,在和苏联发生战争时日本将要受到重大的威胁。……所以仅从这一点来说,监察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另外,监察的原则是从1946年和苏联开始关于控制原子能的谈判以来,美国一贯主张的基本立场。所以这次要是放弃这个原则,在将来的对苏谈判中将会丧失立脚点。……”

   “关于监察,我认为设立40个监察小组,分为常驻主要交通中心的监察小组和巡回监察小组来进行监察的话,那就很充分的了。……”

   “监察的权利才是停战的保障。假如敌人不接受监察的原则,我认为这种情况应看做是敌人没有实施停战的意思,应当给与中断谈判的权限。”

   就是说,作为是防卫远东的负责人,也是谈判当事人的李奇微上将,为了求得将来的保障是要经常采取这样严肃的立场的,可是华盛顿当局,不管怎么说也好,是倾向于为了早日停战应把停战条件一个一个地缓和下去。

   几天之后,华盛顿首脑附加上“中断谈判的责任,一切必须让共方来负”这样的条件,同意了李奇微上将的意见。关于议程第三项,联合国方面的方针是认识到谈判的要点在于监察,把空中监察作为进行讨价还价的条件而贯彻地面监察的要求。

   以上是在进入议程第三项讨论之际的联合国方面的想法。

   据巴洽教授说:“联合国方面认为这个条款是停战谈判的难关,是保障的关键”。果真如预想那样难以进行下去,在越南问题谈判中成为三大争论点之一的“停战监督机构的构成与其权限”问题,其原型应当是在这里。

   俘虏名册

   在11月27日,军事分界线问题达成协议之后立即举行的正式谈判中,乔伊代表在介绍了新代表特纳代表(空军少将霍怀德·M·特纳。第二次大战中任驻英第8空军的轰炸机队司令,后任第13空军〈驻菲律宾〉司令官。接替克雷吉少将)之后,首先进行了主要内容为希望能节约时间的说明,接着提出了为了事先研究议程第四项的俘虏问题,希望交换有关资料的要求。所要求资料的内容是①姓名、国籍和识别编号。②收容所及其位置。③按收容所别之收容人数及其国籍。

   南代表除第三项之外很痛快地答应下来,不清楚只拒绝第三项的理由。

   这是讨论议程第三项中滑出来的问题,分界线问题也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解决,谈判的空气大致上还算过得去。

   双方的主张

   一会儿,南代表若无其事地开口说话了:“关于第三个议题,假如贵官承认如下的五个原则,立即就可解决问题……”,在说了这样的开场白之后,宣读了已准备好了的提案。其内容如下表。

   但中朝方面的提案中果然没有保障停战的条款。于是乔伊代表在指出了这一点之后,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7条的对应提案。

   议程第三项双方之主张的对照表(黑体是表示在双方的主张中有微妙的细微差别的地方)

联合国方面的主张 中朝方面的主张
1、停战在协定签字后的24小时之内生效,任何种类的部队全部都要停战。 1、包括正规、非正规、陆、海、空军在内,一切武装部队从协定之签字之日起中止一切的敌对行为。
2、为了停战条款的遂行,由双方同等数目的人员构成监督机关(军事停战委员会)。 2、双方为了构成共同负有监督具体的协定及停战协定履行之责的军事停战委员会,指派同等数目的人员。
3、停战签字后,双方不增加部队、补给品、装备及设施(限制增强军事力的原则)。
4、在执行监督机能之时,军事停战委员会自身,或者由对停战委员会负责的联合监察小组代替,可以进入朝鲜的任何地区(自由监察的原则)。
5、一方的陆、海、空的正规、非正规军队,全部要撤出另一方的控制地区 3、一方的一切武装部队,在签字后的3天以内,要从把军事分界线作为分割线的另一方的后方、沿岸诸岛及海域撤出。在这些部队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撤出的情况下,另一方……有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
6、除特殊情况或者双方同意的情况外,在非军事地区之内不部署武装部队。 4、双方的一切武装部队,在签字后的3天以内从非军事地区撤出。
7、军事指挥官根据军事停战协定的条款,管理非军事地区内的各个地区。 5、双方的一切武装部队不得进入非军事地区,而且不得在非军事地区之内进行任何的军事行动。

   另外联合国方面提议除这7项之外,希望在休战协定中具体地记载入下列事项。

   1、关于停战的细节和从非军事地区撤退部队问题。

   2、减少再次发生敌对行为的可能性的方法。

   3、设置包括联合监察小组的监察机关。

   4、监督机关和联合监察小组的必要的权限。

   二、问题的所在

   将双方的主张加以对比就会清楚。中朝方面的5条原则虽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和联合国方面的提案是一致的,可是缺少联合国方面认为是要点,认为是停战关键的保障条款,就是军事力的冻结和监察的原则。这就是说联合国方面提案的第3条和第四条是这个议程第三项的争论焦点。

   不出所料,南代表立即明确地表示了拒绝的态度,从28日开始进行反击。

   南代表的论点是:“我们相信最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必要条件是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我们经常主张这一点也是为此。只要外国军队撤退了,那么将部队增加得超过签字时水准啦,增加补给品和设施啦这样的担心,就变成不会作为实际问题来出现了。因之贵方提案第4条的监察问题当然也就不必要了”,这是想要通过拒绝第3条的限制问题而将第4条的监察的原则置之不理。

   对此,乔伊代表发言说:“撤退外国军队问题是政治问题,是本军事谈判范畴之外的问题。……作为停战的结果,贵方将会得到不在我方空袭之下进行重建交通网、重新组编部队、调整和完善产业等等莫大的利益,使重建军事实力成为可能。但是我方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联合国方面不同贵方商量好不图谋增强实力这方面的具体保证,是不能放心地答应停战的。……我认为限制增强战斗力的条款才是不可缺少的停战条件。……贵方提案的5条,作为贵方常说的“通向和平的桥梁”,来说,范围也于过于狭窄了,而且瞬间就会过时。……”

   就这样开始了关于第3条之限制条款的舌战,可是不久就把问题集中到飞机场的新建和恢复问题上来了。联合国方面考虑“就这样原封不动地维持现在的制空权,这是停战的具体保障”,因而坚持禁止增强军事设施~本质上就是意味着飞机场~的原则。于是为了确认是否遵守了这个原则,主张监察是必须的手段。但中朝方面反对这种限制,从而监察也必然成为不必要的,反来复去地不予接受。

   南代表反驳说:“这种限制是打算妨碍朝鲜的重建和恢复的一个阴谋,是干涉内政。……”,尽管乔伊代表强调:“适用限制条款的仅仅是飞机场,不包括交通网和其他设施”,南代表也不予理睬。

   实际上,从客观上来看,禁止建设、恢复飞机场这件事,对于北朝鲜方面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北朝鲜的全部飞机场遭受联合国空军不断的攻击,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了,所以如果连恢复也要受限制,那么在不知继续到何时为止的停战期间(到1973年的现在也还是在停战期间)就变成了一切飞机都不能使用了。可是南朝鲜的飞机场不需要恢复,因此南朝鲜和联合国军可以自由地培养和维持其空军,所以作为北朝鲜方面来说就会不断的受到威胁。北朝鲜方面之所以抵抗“被监视的、被强制的”停战,从宣传没有战败的体面来说也是当然的,这是可以理解的。

   大胆的反击

   12月3日,中朝方面开始了大反击。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交易吧,他们提出了下面的第6条和第7条交付讨论。

   6、为了停战的稳定和顺利地举行更高级的政治谈判双方不得以任何的借口将人员、部队、武器及弹药之类运入朝鲜

   7、为了监督前项的履行,双方同意邀请对朝鲜战争保持中立的国家的代表,组成负有进行必要的监察责任的监督机关,监察非军事地区之外,双方互相都同意的后方地区的交通枢纽港口等,并将其结果报告军事停战委员会(有限监察的原则)

   这个新提案出乎联合国方面的意外。联合国方面完全没有考虑这样的断然地限制战斗力和将监察依靠中立国家进行的方案。

   中朝方面的第6条,就是断然限制战斗力这一条,是不管以任何理由都不能派遣人员和部队,所以人员的循环轮换和部队的轮换也自然不能进行了,部队倾刻之间就要老兵化了。还有,如果连武器和弹药类也不能运进来,那么由于老朽化和超过使用年限,联合国军的战斗力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变得软弱无力了。由于在当时的南朝鲜还没有建成军需工业就越发是这样。

   而且在这个反提案中没有包括联合国军视为重点的禁止增强军事设施即飞机场的问题。

   但是中朝方面虽说是附加了限制,可还是接受了监察的原则,这还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此联合国方面在小憩之后提出了质问清单,接着提议将这个议题交付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结束了这一天的谈判。这是因为出于意外的联合国方面有必要进行紧急请示,和有必要对中朝方面提案背后的含意进行研究。

   12月4日,中朝方面同意把第三项议程交付专门委员会讨论,并任命了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相当活跃的李相朝少将(北朝鲜)和解方少将(中国)为代表。联合国方面的代表是新代表特纳少将和霍迪斯少将。

   在下午召开的圆桌会议上,李代表就联合国方面对新提案提出的质问做了如下的回答。括孤内是联合国方面的理解方法。

   “为了防止增强战斗力,双方不进行兵员的循环轮换,也不更换装备(这样一来联合国军就抽掉了骨骼,就瓦解了)。”

   “双方不得干涉对方重建设施。因为这纯属内政事项。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监察不得进行(北朝鲜方面对于限制建设和恢复飞机场没有让步的意思)。”

   “中立国以双方同意的3至5个国家为适当。这种由中立国构成的机关可以在协定了的交通枢纽港口自由行动(承认了限制监察是个进步,可是中立国的定义是有问题的 [ 注:在这次谈判中,中立国这个用语被使用得非常含糊不清,通常是意味着在军事上和这次战争没有关系的国家。但是美国不承认苏联是中立国,中朝方面不承认台湾的国民政府是中立国。 ] 。”

   “另外,由双方的代表构成的军事休战委员会的任务及权限,只严格地在非军事地区之内适用(这样一来实行停战就危险了。北朝鲜方面企图在选定中立国上进行纠缠,以此来抽走监察的实效)。”

   对这个说明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联合国方面虽对中朝方面承认了监察的原则抱有好感,但还有不少疑问得不到澄清。

   美国公开史料说:“联合国方面的代表认为不能过于相信他们的约定,他们也很有可能干在幕后欺骗监察的事”。

   但是这次该轮到联合国方面进行回答了。必须尽快地决定态度,可是象把监察委托给中立国进行的问题,飞机场问题和从岛屿撤退的问题都是需要等待华盛顿指令的问题。于是李奇微上将采纳乔伊代表的意见,12月5日提出如下的反提案进行请示。

   1、坚持循环轮换和例常补给不受限制。

   2、作为监察机关来说,同意设中立国监察机关来代替军事停战委员会。从共方坚持要把军事停战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限定在非军事地区之内的现状来看,认为这种代替的方案是个次善之策。

   3、作为代价,联合军从北方沿岸诸岛撤退。这些岛屿只是作为飞行人员救难之用而确保下来的,可是因为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没有妨碍。

   4、关于限制飞机场的问题,只禁止新建,可以承认恢复。因为现在在北朝鲜可用作喷气机的基地很少,……。

   最后以“我们认为如提出这样的提案,中朝方面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切望政府发表声明说明这些联合国军的最低要求,以对谈判进行支援”作为申请报告的结尾。就连李奇微上将也都在中朝方面凌厉的反击之下变得有些畏缩了。

   但当时华盛顿当局太忙了。因为英国的邱吉尔首相预定访美,为了准备这个,华盛顿的指令好象还得过一些时候才能到来。于是12月7日,联合国方面按照惯例提出了如下的对中朝方面提案的7条进行修正的反提案。下段是中朝方面的反应。

联合国方面的新提案 中朝方面的反应
1、在一方控制下的所有军队,于停战协定生效后的24小时之内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1、接受
2、双方的一切武装部队,在停战协定生效后的72小时之内从非军事地区撤退。 2、接受
3、一方控制下的一切武装部队,在停战协定生效后的5天之内从另一方控制下的地区撤退。 3、联合国军应从一切沿岸岛屿撤退。
4、除特别的,或者双方互相同意的具有警察性质的武装部队外,任何武装部队都不得进入非军事地区,也不得对非军事地区采取任何的行为。 4、接受
5、双方为了构成为监督全部停战协定的履行而共同负责的军事停战委员会,指派相同数目的人员。 5、同意
6、为了在更高级别的政治谈判中容易实现双方的主张。也还为了保证停战的稳定,双方不得把在朝鲜的部队,人员的装备增加到停战协定生效时正在保持的水平之上,不得重建和恢复军事设施或物资器材(限制的条款)。 6、反对。生效后,任何人员,部队和物资器材都不得进入。限制重建和恢复军事设施是干涉内政。我们不谋求被强制的停战。
7、a 军事停战委员和联合监察小组具有在朝鲜全境之内对主要补给线和互相同意的陆、海、空的通关港以及通信中心进行监察的权限;b 军事停战委员会有在全朝鲜上空进行联合空中观察和摄影侦察的权利;c 军事停战委员会具有完全监察非军事地区的权利(监察条款)。 7、设立中立国监察机构,这不抵触将这个和停战委区别开的构想。在后方地区,中立国的监察小组只监察交通枢纽港口。扩大监察小组的行动范围和空中监察是干涉内政。我们不谋求一切被监视的停战。
8、军事停战委员会在完成该委员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能够行使被授与之机能等准备工作之前,不能生效。 8、同意

   这个反提案的特征是在很多地方采用了中朝方面的用语和表达方法,这是为了使中朝方面稍微能容易接受而做的细心的照顾。

   但是第6条的限制条款是按原提案原封不动地提出来的,第7条监察的条款,虽在a项中撤回了自由监察,但在b项中提出了空中监察,所以中朝方面的态度反而更加强硬了。

   因之在圆桌会议上迸发着舌战的火花,下面的对话就是其中一例。

   李代表:贵方是否一方面坚持禁止恢复设施和进行国内监察等这种严重干涉独立国内政的主张,在另一方面以什么轮换啊,补充啊这样的名义企图增强军队呢?只要继续主张这种单方面的不合理的要求,谈判就不可能取得进展。

   特纳代表:贵官曾多次声明,明确表示联合国方面的主张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是不能承认的。

   贵官把我方关于禁止建设和恢复飞机场的主张指责为干涉内政。

   贵官对在朝鲜的我方部队的轮换和人员的补充,作为企图增强战斗力来加以反对。

   贵官硬说我们占领着沿岸诸岛是企图威胁后方。

   贵官反驳说空中监察是干涉内政。

   可是我们是在停战期间作为防止增加军事力量的保证而要求这些条款的。

   让我们来确认一下现状吧。

   贵方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威胁我们的后方。

   贵方的确没有妨碍我们修理飞机或者建设新的飞机场。

   贵方确实没有从空中监视我们的交通、通信中心。贵方实际上用什么方法也都不能干涉我们的内政。

   从现状来看,贵方的确是一件也没有进行以上的行为。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贵方不具备进行这些的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占领着威胁贵方后方的各个岛屿。

   我们不断地攻击贵方的飞机场,使其陷入不能使用。

   我们在贵方的后方全部地区继续进行着不断地空中监视。

   我们的空军不断地进行阻止作战,从而限制了贵方的补充和补给。

   我们切断了贵方的通信网,破坏了通信中心,而进行了贵官所说的“干涉内政”。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们才能这样干呢?那是因为我们具有能够这样干的军事力量。

   我们提出这样的提案,只是让彼此之间不要企图在停战中具有现在尚未具有的军事力量。把话说得更进一步,我们对贵军正在施加抑制。但是贵军对我们是任何限制也没有实行。……于是贵官把我们现在对贵军实行的现实而充分的限制,把按照停战条款的限制硬说成是不对的。……贵军不能干,所以贵官说是不对的,不公平的。……就是说,我们的提案是想要把现在的军事力在协定生效的那个时间就那么冻结起来。可是贵方拒绝这个提案,想要把用军事力量不能弄得手的东西通过谈判来弄到。贵官是想把在战斗中受到的制约,通过谈判来避开。……”

   但是中朝方面没有动摇。中朝方面主张自己说法的妥当性和公平性,谴责联合国方面的态度“是不公平的,是干涉内政”而一步也不退让,始终站在进攻的立场要求对中立国参加的问题和沿岸诸岛问题等的具体回答。

   实际上,中朝方面的提案是易为世人所了解的,连西欧各国也都抱有好感。但是联合国方面的主张一般说难以了解,很难抹掉不讲理地出难题,找碴儿这样的印象。可是因为华盛顿的指示没有来,所以或者说这时也许是联合国方面在这次谈判中最困难的时刻。不知如何回答的联合国方面只好以反来复去的质问和为了批判的批判来填补冷场,等待着从华盛顿来的指令。

   这个时候在华盛顿,马歇尔国防部长和艾奇逊国务卿进行协商,统一了对李奇微上将的请示怎样回答的意见,送交总统进行裁决。那就是:

   1、循环轮换和继续补给是为了维持战斗力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要坚持这个主张。

   2、恢复设施问题可以让步。但禁止建设飞机场问题在变成妨碍停战的情况时,要请示华盛顿。

   3、联合国军可以从北方沿岸各岛撤退。

   4、可以同意利用中立国监察机构的方案但是中立国必须是双方所承认的国家,该中立国监察机构要对军事停战委员会负责,并必须接受其指示及监督(不同意削除军事停战委员会的监察权限之意)。

   据说被要求予以承认的杜鲁门总统对于允许恢复设施的让步案显示了难色,表明了“敌人的道路,铁路及其他设施,是美国和各合作国家牺牲了人命和物资,花费了巨额的费用破坏了的。就这么容易地允许他们恢复,这样好吗?”这样的疑问。经过马歇尔国防部长做了“为了达到停战,必须忍受难以忍受者。停战这才是在朝鲜得到实效的唯一政策,……因为美国目身也有必要努力进行韩国的重建和恢复的工作,……”这样的说服工作,好容易才获得总统的批准。这个马歇尔的发言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当时华盛顿当局的想法的。但是在以后也会谈到,只要是有关谈判,杜鲁门总统是最为热心地坚持既定的方针,最为注重条理的。

   这个指令于12月11日到达东京。从提示请示算起已经过去了7天了。

   可是就在12月11日这一天,从中朝方面看到了软化的征兆。联合国方面一边为了等待指令而非常苦恼,另一方面为了谋求拖长会议而装出具有断然决心的表现。联合国方面作为拖延讨论的手段而提出了立即开始并行讨论议程第四项“俘虏”问题,中朝方面对此表示同意,同时解代表委婉地询问说:“假如我们在人员轮换方面进行让步,同意把停战监察机关包括在停战委员会的机构中的话,联合国方面是否能接受我们的由中立国构成监察机关的这种想法呢?”

   这是存在有妥协点的一个吉兆。好象在谈判中也和在战场上一样,也会产生不测的侥幸。因为是心和心的战斗,所以意外也许反而会多一些。

   次日,也就是12月12日,联合国方面用华盛顿的指令武装了头脑,被解代表的暗示鼓起了勇气,从而提出了一揽子的修正案。其内容是:“联合国方面同意从沿岸各岛撤退,……同意由双方都接受的中立国构成监察委员会这样的想法。中朝方面承认循环轮换和补给的原则,而且承认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置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统制之下。但联合国方面禁止重建和恢复飞机场的主张是不变的”。而且特纳代表还补充说:“这个提案是一揽子提案,是全部接受还是完全不接受,希望回答”。

   可是出乎意料,解代表对于循环轮换的原则进行了激烈地指责,因此特纳代表以现实论的观点反驳说:“贵官的全面禁止案,事实上其目的是撤退外国军队。……因为人和物自然地消耗下去,其结果除去本地的部队以外,不是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吗?”在经过“如果是撤退问题的话,那是理应在议程第五项‘对各国政府的劝告’的讨论中加以讨论的”这样的反驳之后,解代表才勉勉强强地同意了。是在14日附加了“承认一个月5000人以内的循环轮换。但每月须要得到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批准……”的条件暗示了让步。这种在让步的时候首先进行反击的退却原则好象是按谈判的战术进行的。

   但是带上这样的附带条件,进行轮换是不可能的。因为军事停战委员会是由双方同等数目的委员构成的,所以如果北朝鲜方面的委员以“不需要”来拒绝的话,就会到此为止而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了。另外5000人这个数字也是一个过于低的数字。仅仅美军在朝鲜的兵力就达26万人,要是按一个月5000人的数目让其轮换的话,全部换完要花费4年的时间。

   当特纳代表嘲弄这个过少的数字之后,中朝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了。于是谈判陷进了僵局,12月15日和16日没有任何的进展。

   三、忍耐难以忍耐者

   在军事分界线问题得以解决之时,附有“如经一个月后全部协定未能达成协议时,分界线就变为无效”这样的条件,这个期限是12月27日。可是只剩下10天了,然而议程第三项这样的僵持难决,从12月11日开始的“俘虏”的讨论还只是处于在基本方针上各抒己见的阶段(后述),而议程第五项“劝告”还没有触及。

   忍耐不住了的李奇微上将,在12月17日飞赴汶山里帐棚村和代表团交换了意见之后,在作整个形势判断报告的同时申诉了如下的意见:

   “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限定的一个月这个期限迫近了,可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我很担心不知继续到何时为止的谈判会给军队带来不好的影响……。

   “共方的意图在哪里,对此连我们之间都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因此我们要制订一个具体对策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相信现在能够实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具体的表现来表明联合国军坚定的态度。所以我考虑要预料到有可能发生不得不面临中止谈判这样的情况,而下定迎接危机的决心。……”

   “在过去,我们过多地进行了反复的让步,这是为了有助于谈判的进展,可是结果却使敌人强硬了,顽固了,使其提出要更大让步的要求来了。……”

   “所以我认为今后联合国军要坚持飞机场问题和循环轮换的原则,……要确保空中监察和摄影侦察的自由,要给与中立国监察小组在什么地方都能来往活动的权利……。对于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下达任务应采取委任制,这些机关的行动不应被中朝方面束缚。……”(12月18日致陆军部11132号电)

   对李奇微上将的强调“不退让方针”的申请,参谋长联席会议与国务院协商之后,得到总统的批准、就今后的谈判方针发布了指令。但是这个指令和李奇微上将他们的想法是不同的,是出于如下的想法。

   “预计在停战后举行的政治谈判,可能不会成功。因为双方都不打算从朝鲜罢手。所以不能不看到休战状态会相当长久地继续下去,在这期间双方之间只存在着一个停战协定。所以停战协定必须具有长期持续下去的性质,制约事项必须是在很长的时间可能履行的东西。”

   “另外共方即使有违反停战条款的事情,可能是佯动和威吓,或者是对国内故作姿态之类吧。……防止战争再度发生的最好的方法,对共方来说是让其认清‘再次进行将招致最大的报复’在这方面,考虑在停战协定生效之后,发表一个参战各国(英国已经同意)签署的强硬的宣言就足够了。”

   “所以关于现在谈判中成为争论焦点的问题,以这时不决定最后的态度为好。因为如果把我方的态度固定下来,共方提出新的争论点和问题时,我方就难以作出巧妙的反应和进行适当的调整了。……”

   “还有,不希望中断谈判。假如要中断时,必须要有其责任完全在共方这样的客观条件。”

   基于以上的考虑,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现在争论焦点所发的指令如下:

   1、飞机场问题:要实行在很长的期间内限制恢复飞机场是不可能的,因此除喷气式飞机使用的机场以外,允许重建和恢复若干飞机场也是可以的。

   2、空中监察:虽然希望能够做到,但不作为联合国军的最终要求。

   3、循环轮换:应解决是承认充分地人员循环轮换,或者是在总数不增加的范围之内可以自由地轮换问题。补给:重点在于敌人不增加作战用的喷气式飞机。在这一点上不能让步。

   4、中立国监察委员的监察范围:监察小组常驻主要的交通枢纽港口,在任务上需要时应当允许自由活动。……

   5、如果到了12月27日的限期谈判还在继续中时,可以提出将限期延长15天的提案。(12月19日参联90083号电)

   关于上述的来往电报,美国公开史料作了“在和共方谈判这样麻烦的会谈基本态度上,李奇微和他的上司之间的意见不同急剧地表面化了”这样的说明。

   这就是现地的最高负责人确信“让步又让步只是向敌人暴露我之弱点,最好的方策是要表现出强有力的、坚定的态度。共方是这样的一个对手,就是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联合国方面对这个原则是打算以不动摇的决心坚持下去,不打算做超过这点的让步了’之时,他们才会认真地考虑妥协的方向”也就是主张进行不动摇的谈判,可以说这是站在短期展望的立场上考虑的。

   与此相反,华盛顿首脑则是站在长期展望的立场上认为“协定必须要缔结一个在将要继续很长时间的休战期间之内可能实行的协定。要是硬逼着规定一些做不到的事,将会象凡尔赛条约那样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应当以灵活的态度耐心地把谈判继续下去”,是把反应灵活的谈判作为基本态度。

   这是根据“和共方兜着圈子交锋、根据对方的态度迅速地进行反应”,在能够妥协之点上进行妥协而巧妙地收取实利,只有这个办法。还有为了避免谈判的中断,不应采取固定化了的态度。因为谈判是有对手的,所以如果这一边把态度固定化了,那就会变成为要么全部得到,要么全部失去。所以在这个时候,只要采取这种具有美国外交特色的天生来的态度的话,虽要费点儿时间但结果定能达成一项合理的、可能实行的协定,给朝鲜战争打上一个终止符号。另外,只要美国愿意把谈判继续下去,共方将不会停止谈判,要是停止了谈判他们将不得不负全部责任”这样的想法考虑的,特别是杜鲁门总统和艾奇逊国务卿等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样的方针。

   这里离开正题把话头稍稍岔开一下。这样说是因为考虑到需要触及舆论的压力不会不对华盛顿首脑的想法有所影响。

   舆论的压力

   虽然开始了谈判,但伤亡一直没有减少,对此变得不能忍耐了的美国舆论界和反对党的主张联合起来,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也就是早日达成妥协的情绪异常高潮起来,但在这里无须论述其细节。只要想想在越南战争时看到的国民的动向就会十分了然了。作为必须考虑到明年(1952年)就要来到的总统选举的民主党政府来说,不能无视这样的舆论。

   还有,坚持西欧第一主义的美国国会,希望尽快地结束在东洋进行的战争,以便能把部队和物资器材自由的用于西欧。

   另外西欧各国害怕谈判拖长下去,美国会失去耐心而会不会把对中国的压迫升级呢,因而逐渐变得好象不肯派遣部队了。而且赞成应当以最低限度的条件尽快地结束谈判这样的论调和通过政治的手段统一朝鲜论的国家也逐渐增多了。

   美英首脑会谈

   最能代表这些西欧国家情绪的就是英国。大战后的英国遭受了经济危机,当时正是作为摆脱的办法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寻找活路的时候。所以不赞成对中国施加更大的经济压迫,也就是不赞成对贸易物品种类施加限制,假如美国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军事的、经济的压迫,香港的存在就有变得危险的可能,因此在10月份重掌政权的邱吉尔政府,面临着尽快和美国调整政策的形势。所以从时间上来说那还是将来的事情,但是希望作为12月下旬至1月初举行的首脑会谈的论点谈一谈作为参考。

   说起来两国政策上的基本不同,都是从对台湾的中华民国和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不同所产生的。

   因为英国很早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了通商关系,所以把大陆的新政权看做是永久的而且是合法的政府。但是,美国则是站在认为中国只要没有改变对自由世界的政策的征兆,就不应当给与承认,以及伴随承认而必然产生的参加联合国和建立通商关系等等利益这样的立场上的。特别是美国和中华民国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担负有保卫台湾的责任,因此承认中国,也就是从台湾撤退这样的政策,是不能考虑的政策。

   另外美国虽承认英国在远东的经济优等,但也感到伴随着英国势力的走下坡路,美国如果不来取代的话就不能得到远东的安定,所以回到英国所希望的欧洲一边倒的政策上去是办不到的事情。

   会谈虽未产生让双方改变基本政策的结果,但双方都重申了各自想法和立场。所以说重新确认,是因为在大约一年之前,杜鲁门总统和艾德里首相也曾互相确认过。

   而且还确认双方都期望朝鲜战争尽早结束,只要谈判不破裂,对中国的见解上的不同要一个一个问题的以逐个解决的方法进行调整和解决。

   这时,成为讨论题目的是在发生中朝方面不希望停战,或者在弄清其有扩大战争的意图这样的情况下,将能引起什么样的事态这样的问题,据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还没有对这样情况的方针下定坚定的决心,因此“不能提供让邱吉尔首相满意的具体的情报”。

   这就可以说,美国和中朝都判断“对方希望停战,没有扩大战争的意图”,因为互相都相信不会战败,所以互相角逐以求获得更好的条件。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在估价以上的国内外舆论之后,12月召开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决定了主旨如下的政策:

   “美国坚决避免和中国与苏联的全面战争。在朝鲜的谈判方面,要在不危及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这样的美国基本立场的范围之内寻求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为此要继续施行现在的政策路线,即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和大多数的联合国会员国联合起来对中国实行经济压迫的政策。”

   “在此期间,在朝鲜问题得到政治的解决之前,为了保卫韩国的安全,要加强韩国陆军,让其保持能防止共方企图于未然或将击退的力量。

   “但是,这很可能造成谈判的破裂,因此要考虑扩大动员,施加军事压力以把共方再次拉回到谈判桌上来。但不考虑封锁中国沿岸和把战场扩大到中国东北空域。另外把经济封锁加强到超过现在的程度会波及有关国家的经济,从自由世界的团结来考虑这是不适当的”。

   也就是美国一面坚持现在的路线,同时以缓和的态度谋求谈判取得妥协,决不考虑扩大战争、或者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或者实施更加严密的经济封锁。

   但是这个政策的基本点是不能公开发表的。因为假如让中朝方面知道了的话,那他们将安心地按他们自己的步调进行谈判。美国害怕被看破自己的弱点。当时的美国还没有从第二次大战后裁军的余波中恢复过来。

   可是进入世人耳朵里的只是美国的强硬的态度。12月11日《朝日新闻》的“停战不能成立之后的措施,美国军事外交首脑进行研究讨论”这样的标题,和24日的“美国对谈判成功持悲观看法……”标题,只报导了这方面的情况。

   争论的焦点

   联合国方面由于接到了与一个月限期有关的指令,于是在次日的12月20日提出“希望把谈判转到参谋军官会谈 [ 注:本次谈判由首席代表以下的各出5名代表出席的正式谈判,按每项议程设置的各指派两名代表参加,专门讨论某个问题的专门(小组)委员会,和进行事务性一级会谈的参谋(联络)军官会谈所构成,这在前卷中已曾谈到过。巴黎谈判也用这种方式进行。 ] 。将双方的主张加以确认,将问题焦点进行整理,以便容易进行讨论”这样的提议。这是因为在小组委员会上发生的纠纷很难解决,但也是出于在更加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更加没有顾忌的交换意见,或者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头绪这样的考虑。

   中朝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接着提出了下列的3条,并进行了“联合国方面如果同意我们这几条,我方准备接受贵方的关于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的提案”这样的说明。这可能是在移向参谋军官会谈之际,要明确一下意志吧。所提出的3条是:

   1、不妨碍飞机场的重建和恢复。

   2、中立国监察小组的监察范围仅限为被同意了的一定的地点。

   3、撤回由中立国监察机关进行空中监察的要求。

   但是联合国方面对哪一条也不能同意。因为昨天(19日)华盛顿的指令只是确认了禁止重建飞机场和自由地进行监察,空中监察也是希望做到的问题。

   于是在12月21日的参谋军官会谈中一开始,联合国方面就提出“可以从北朝鲜沿岸各岛撤退,所以……”暗示要进行让步探询作为回报是否能在其他方面作出让步。可是没收到什么效果。联合国方面打出了一张进行讨价还价的牌,但看不到中朝方面为之所动的表示。

   到了一个月限期截止的12月27日,是否是参谋军官会谈的效用呢,议程第三项的争论点大部分都成了焦点了。那就是如下表的4点。

   四、问题的焦点—飞机场问题

   虽说是确认了四个争论点,但双方作为焦点来考虑的明明白白的是限制飞机场问题。在隔壁的帐棚里从12月11日开始讨论的“俘虏的问题”,是决定9万人命运的谈判,是拨动人们心弦的问题,正因如此,所以是集中世人注目的争论点。

   与此相反,飞机场问题对一般人来说好象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但是,当时的联合国军首脑确信,俘虏问题无论怎样变化也只是暂时的问题,对将来留下祸根的可能性很小,可是飞机场问题作为预计会很长时间的停战期间的唯一保障,是无论如何也必须贯彻的条件,因而对这次谈判倾注了全部精力。美国公开史料评价这个问题说:“因为是军事专家们,所以……”,虽是说明和一般人的不同之点,可正因为是军人才理应对停战的具体保障竭尽全力。因为具体地追求和平的可能性,努力于可能性的某些抑制,这是军人的职责。

        争论点

双方的主要论点 联合国方面 中朝方面
1、于飞机场的限制 为了确实保障停战,双方维持飞机场的现状。 限制恢复和重建飞机场,是严重地干涉内政。
2、地面监察的范围 互相承认的交通枢纽港口和主要兵站干线。 仅限于交通枢纽港口
3、空中监察 要充分进行。 是不必要的。
4、人员的轮换和补给 在协定生效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让人员自由地进行轮换,可以更换达到使用年限的装备等。 在协定生效之后,不得把一切的装备等运进朝鲜。人员的轮换以一个月5000人为限,并需要得到停战委的批准。

   由于问题的整理大体上就绪,所以会谈重又回到了小组委员会。这个小组委员会的代表,中朝方面是“有时是庸俗的,但经常是很能干的“解少将(中国)和张少将(北朝鲜),联合国方面是特纳空军少将和12月17日接替霍迪斯陆军少将的费伦包陆军少将 [ 注:费伦包少将是一位在参谋部作战部任过职并先后担任第二次大战中的第83师副师长,在朝鲜的第7师师长等职的将军,据说在参谋部任职时的政治经验曾受到称赞。他在和霍迪斯少将共同执行了几个星期的重复勤务之后,接替了前者的工作。 ] 都是新上任的代表。美国公开史料评述说:“联合国方面的代表都是新上任的,他们不得不面对两位被誉为‘可怕的谈判者’这样的对手。”

   联合国方面先是让被誉为有能力的布克海军少将荣升到别处去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把被称赞为应当信赖的谈判者的霍迪斯少将替换了下来。有人推测说是因为“神经忍耐不住了”不过可能是根据人事计划安排的吧。但是正因为一般情况下更换舵手不会带来好的印象,所以将会有问题吧。

   12月29日,联合国军终于打出了一张王牌。抛出了珍藏着的让步的棋子,就是撤回了空中监察的要求,而迫使在飞机场问题上让步。

   解代表大为高兴,称赞这是“前进了一步的提案”,接受了这个让步。但是在飞机场问题上看不到有丝毫动摇的样子。要取得的东西得到了,但什么也没有给予。巴洽教授说:“解代表看来象是不动的岩石一样”。

   当特纳代表刚一提出“违反了对等交换的原则……”这样的指责时,解代表用和蔼的语调反驳说:“你方是不是说无理地坐在别人的头上,而下来了就是让步了呢”。

   1951年就这样地过去了。谈判从开始以后虽经过了5个月零20天,但在实质性的四项议程之中,大致上达成协议的只有议程第二项的“军事分界线”问题,就连这一条,协定的1个月的限期转眼已经过去了,虽提出延长15天,可是眼看着失效的日子立刻就要到来。这就是说谈判还没任何一条达成协议。

   1952年元旦,乔伊代表在向本国的特别广播中作了如下的报告:

   “经过大约6个月的谈判,我们得以出色的公正的而且扎实的向停战前进了几分。但是这样的前进,和在掩体中的官兵们,在俘虏收容所中受苦的人们以及在家里各位国民所感觉到的一样,对于坐在停战帐棚里的我们来说,也是感觉太慢,感觉很不满意的。可是在和共方的谈判中,……除了忍耐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乔伊代表在1月8日的碰头会上,深切地谈了“经过这些日子,相信‘共方真的希望安定的停战’的理由已经消失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是不能确实地指出‘共方具有诚意,正在努力让谈判早日达成协议’这样的证据来的”这样的感想。从这时起,乔伊代表疲倦了这一点才开始引人注意。

   但是这个期间在板门店,新年也没休息,从早到晚进行了讨论和舌战。联合国方面每当提出飞机场问题时,中朝方面都以内部干涉无用论和独立权侵害论来进行对抗,不予理睬。于是特纳代表反问说:“北朝鲜空军已被歼灭了。不存在的东西是不能谈什么独立权的。贵官说的是哪里的独立权呢?”可是解代表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

   但是1月9日,解代表提出了美国公开史料所说的“丝毫也看不出有什么好的改变”的反提案。并且在提案时附加了“冗长的、挑衅性的说明”,这好象是“共方谈判战术的典型的东西”。

   解代表花了1小时之久的演说要点如下:

   “在我们的修正案中,省略了贵官的打算限制恢复和建设飞机场的提案。因为我们绝对不允许这种干涉内政的不合理的要求。贵方虽然说现在进行的毫无道理的轰炸和炮击是在干涉我们的内政,但是丝毫也没有认识到我们的内政问题遭到了干涉。

   “贵官企图要把现在通过武力没能得到的东西通过谈判来得到。可是我想率直地忠告贵官,‘靠武力没能获得的东西,决不能在谈判中得到。’”

   “贵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愚蠢的论点呢?那是因为贵官主张在今日的世界上已经找不到完全的主权国家了,因为如果把主权的完整和内政问题的不可侵犯性视为绝对的话,那国防就不能成立,因此不能存在有完整无缺的主权国家。可是这样的说法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统治集团企图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贵方是从企图让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屈服出发才否定国家主权的存在的。所以因美国的压制而完全丧失了主权的各国就在贵官的侵略阵营之内,这就是现在的实际状况。

   “但是,必须认识到贵方称霸世界的野心,由于存在着完全主权的国家,这些国家为了保卫主权,还为了反对外国的干涉,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拿起武器站了起来,因此到处碰壁这样的事实。这些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就是我们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我们决不允许干涉内政。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主张。”

   巴洽教授把这个演说预感为“盗用了联合国方面的论点……是让步前的反击”,这个长长的“臭骂”(巴洽教授语)一结束,解代表平静地宣读了提案。

   1、承认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国内监察。

   2、承认在不增加战斗力的范围之内,人员、飞机、武器、弹药类的补给。

   正如巴洽教授所预感到的,中朝方面仅仅坚持飞机场问题这一点,其他的可以说进行了全面的让步。正因为这两项是在此之前一直顽固地予以拒绝的问题,所以让人想到这显露了即使在其他问题上让步,唯有飞机场问题不能让步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

   以说话恶毒而著称的特纳代表立即回击说:“我认为贵官在进行长时间的宣传方面是一个少有的适合这项工作的人才,可是很遗憾,我很难认为你是个合适的谈判者。我想贵官今天的宣传文章要是交给贵官们控制下的报纸那效果会更好些。因为那可以节约这里的会谈时间”。之后作为谈判战术首先攻击对手的弱点和遗漏之处。这是反用解代表的战术。当然目标是在飞机场。

   “贵案的第2条,是联合国方面从最初就主张的,因此很难认为是贵官的让步。”

   “贵官以前曾说监察是干涉内政而加以反对,今天又说高兴地接受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对国内的监察。那么为什么要避开同样的干涉内政的飞机场问题呢?这不是不合逻辑吗?”

   对此解代表只是声音很低地说:“中立国,是作为避免外国干涉的手段而接受的”。

   于是特纳代表把焦点集中于飞机场问题,用这样那样的方法一再进攻。但是解代表丝毫不为所动。不但如此反而采取攻势说:

   “停战后要使在朝鲜的军事力均衡这样的大原则是双方确认了的。但是贵官们在拚命地增强南朝鲜军队、已经在破坏这种均衡(后述)。所以只要外国军队不撤退,将会大大打破均衡。……”

   关于这样的反击,美国公开史料评述说:

   “中国的将军虽然没有触及共军也在拚命干着的同样的工作就是增强北朝鲜军队,但确实击中了要害”。

   但是,1月10日,解代表再次提出了修正案,作出了大幅度的让步。提案内容为:

   1、人员的轮换可以承认在双方同意的限制之内进行。

   2、为了进行地面监察的中立国监察机构在双方同意的交通枢纽港口和怀疑有侵犯停战协定情况的场所行动,……为此可以在双方同意的主要补给线移动。

   这就是中朝方面撤回了人员轮换限制在一个月5000人以下这样的、事实上目的在于抽掉联合国军筋骨的要求,将此改为较为缓和的双方同意的限度之内。这种限制的范围虽然要进行协商,但根据其决定有变为事实上自由轮换的可能。地面监察将当初的“限于交通枢纽港口”这样的限制让步为接近联合国军的要求。

   这再一次地表明了在其他的项目上尽可能地接近,但只有飞机场这一点绝对不能让步这样的坚定的决心。

   撤回的决心

   这样议程第三项的争论点被集中到飞机场问题这一点上了,就在双方代表拚死命地争论不休的时候,在华盛顿的首脑之间出现了应否坚持飞机场问题的议论。这当然不是被中朝方面的坚定决心压倒了吧,但认清了只要在这个问题上固执下去谈判就不能结束了吧。撤回争论的主要论点是,停战的保障,不用说根据德国的例子,就是技术上也是极为困难的。德国在凡尔塞条约中被限制为陆军在10万人以下,不得保有坦克和飞机,可是转眼之间就培养出一支席卷欧洲的大军。所以让对手不要有欲望,比可以没什么实效的限制要有效得多,因此在停战后发表“在大幅度范围内制裁”的声明,让对手在事前就知道今后将会遭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不是更为有效吧。特别是长时间的限制飞机场这件事,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极为困难的。特别是连民用机场也要限制,这将很难让舆论所能接受,对方当然更不会接受了。这样作的话,仅从这一点上就对能否有实效发生怀疑。

   而且即使仅仅在朝鲜这个局部地区进行限制,由于主角国家是苏联和中国,所以假如苏联和中国对此不放心的话,那将会什么样的手段都会使出来的。仅靠北朝鲜自身的力量不是威胁和平的力量,只对北朝鲜给以什么样的限制,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所以靠强有力的声明,与其说对北朝鲜不如说对苏联和中国予以警告的办法将会更能保障停战。他们所持的就是这样的大局论。据说是杜鲁门总统、艾奇逊国务卿以及国防部长等文官首脑们大力支持的。

   詹金斯作战部长等对此激烈地反对,但大势逐渐倾向于大局论方面。李奇微上将从远东军最高司令官的立场出发,担忧北朝鲜重建一支强大的空军,也曾激烈地反对过,但由于当时新闻界也开始展开了支持大局论的论调,所以未能挽回大局。另外传闻解代表在飞机场问题上满怀极大的自信反复加以拒绝,也是因为通过新闻报导等了解了这种美国内部动向的缘故。就是说这是否是暴露了民主主义的一个弱点呢?

   1月10日,也就是解代表提出大幅度让步的提案的那一天,参谋长联席会就飞机场问题的最后立场发出了如下的指令:

   “飞机场问题成为走向休战的唯一障碍的情况时,把这个问题撤回也可以。但必须等共方暴露出最后的立场后方能进行正式的让步。为此,这个问题在第三、第四、第五项议程的有关争论点全部解决之前要继续提出要求,要到只要这个问题一让步就可以进行签字这样的阶段时才能进行让步。”

   一签完字,联合国军就要发表声明,这是打算在遏制敌人企图的同时,降低由于撤回飞机场问题将会让敌人获得的宣传价值”(联参电91600号及91606号)。

   据说接到这个指令的李奇微上将是带着怀疑的想法(美国公开史料语)同意了的。而且由于这个指令,联合国方面代表的对飞机场问题的发言变得不象以前那样尖锐了,这是事实。

   其后几经周折,1月22日联合国方面试着提出了“假如中朝方面承认把飞机场问题记载于协定条款之内,就是接受1月10日的贵方提案也可以”这样的提案。这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员的轮换,可以把限制数目坚持到以后协商,地面监察必须在这个程度上忍耐吧。其代替的飞机场问题,直到最后必须让其看到联合国方面的不动摇的方针。

   但是解代表依然坚持“不许干涉内政”这一点,不给任何接近的机会。好象这一点是解代表得到了至上命令似的。于是第议程三项的讨论完全陷于僵局了。没有什么要商量的了。这时应当有一个冷却时间放一放了。

   1月25日,联合国方面提议“希望由参谋会谈就关于在此之前双方已取得一致的条款起草协定的文稿,并继续商谈细节问题。飞机场问题可以暂时中止一下讨论”。中朝方面也同意这样做。

   五、参谋会议

   议程第三项的参谋会谈的代表,联合国方面是达洛空军上校、金尼空军上校及莱比陆军上校3,中朝方面是能干的张上校(北朝鲜)和浦祥上校(中国)。

   这次会谈的任务是将决议事项进行成文化和讨论循环轮换、补充和作为补给港的交通枢纽港口数目、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构成和监察要领,从沿岸各岛的撤退问题等。

   据说会谈的气氛极为缓和,双方都热心地寻找妥协点,特别是张代表很愿意接受联合国军的意见,“对应提案中经常可看到经过改善的痕迹”。但是在交易方面是极为严格的。虽然说是舍小异求大同,在事务中有触及原则事项之处,事情和原则相抵触时,立刻就恢复了坚定的态度。

   轮换人数的商谈

   在1月29日的参谋会议上,联合国方面提出了将决议事项成文化了的草案求得同意。中朝方面虽一字一句地进行了反复推敲,因为这个草案实际上是以1月9日中朝方面提出的提案为基础起草的,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除去一点之外表示同意。

   中朝方面表示反对的一点,是对人员轮换这一项中记述的“1个月在7.5万人限度之内……”这样的数字。因为7.5万人这个数字和以前中朝方面暗示过的5000人以下这样的数字相差太远了。中朝方面的参谋以“……这个数字让我们十分的吃惊……”这样的表达加以拒绝。

   但是联合国方面的7.5万人这个数字中,是包括到日本进行短期休假和访问的人数计算出来的,估计这方面的数目一个月需要4万人左右。

   对此,联合国方面作了“请考虑一下我们是总数达60万人之多的部队 [ 注:实际是26万人 ] 而且我们希望让他们在朝鲜服务一年的时间,这一点也请考虑在内。就是说仅仅在这一方面1个月就需要轮换5万人。“此外,也还需要对生病的和负伤的进行轮换,还有因为短期休假和访问要离开朝鲜的。……”这样的说明,但未能取得同意。对于中朝方面来说,服务年限在一年以内这样奢侈的想法只是美国的随便的想法,到日本去休假等是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吧。联合国方面的这个说明,好象反而刺激了中朝方面削减数字的热情,因为越是削减这个数字越能降低联合国军的士气。

   于是联合国方面将数字减成6万人,当看到这也不能让中朝方面答应时,又以不包括执行临时任务和休假回来的这样的附加条件将人数逐渐减为4万人,中朝方面也提出了2.5万人,接着又于2月13日增加到3万人,双方的数字逐渐地接近了。

   通关港

   和这个人员轮换谈判的同时,并进行了交通枢纽港口问题的讨论。问题是首先规定这种港口的数目,接着决定具体的地点。

   首先,联合国方面提出在北朝鲜的12个港口(新义州、满浦镇、惠山镇、会宁、清津、城津、咸兴、元山、新安州、平壤、海州及其他一个港口,在南朝鲜为10个港口(汉城、襄阳、忠州、大田、安东、清州、大邱、原州、顺天、釜山)。北朝鲜方面多两个港口,而且占了全部的交通要冲,与此相对照,南朝鲜则漏掉了仁川、群山等重要港口,提出的多是内陆城市。

   中朝方面主张公平的原则,作为反提案提出各为3个港口。3个港口这个数字使得联合国方面对于对方的诚意产生了怀疑,不久提出双方各8个港口,接着又减为各7个港口,等待北朝鲜方面的增加。可是中朝方面仅仅增加到各4个港口。

   中立国监察机构的构成

   2月16日,这是中朝方面提出议程第五项妥协案(后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朝方面推荐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三国作为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构成成员。

   联合国方面推荐瑞典、瑞士和挪威三国,并坚决要求希望将苏联除外。关于中朝方面推荐苏联的问题,巴洽教授作了如下的解释:

   “推荐苏联,很明显是为了进行交易。通过推出苏联来把谈判延长,以注视俘虏问题讨论(后述)的进展情况。屡屡证明是苏联唆使爆发的这场战争,联合国方面不同意苏联这应是十分清楚的事情。尽管如此还推出苏联来,恐怕也许是期待着,作为没有让苏联参加这个战争的一种法律的手段,联合国方面也许会承认苏联作为监察委员。

   另外,善于宣传的中朝方面,总是把美国和南朝鲜谴责为侵略者,拚命地宣传共方是无辜的这样的印象。还有苏联为了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和平的根源,经常宣传自身的清白。所以假如联合国方面要是承认苏联作为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那联合国方面就应承认苏联是清白的,和这场战争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也许是在这方面有所期待吧”。

   中朝方面对联合国方面的主张做了如下的反驳:

   “所谓中立国,就是没有让其战斗部队参加这个战争的国家。我方推荐的中立国和这个定义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贵官没有任何理由反对本代表指定的中立国。……苏联是最严格地反对介入这场战争的国家,是最强烈地赞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联合国成员国。假如不把苏联承认为中立国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中立国了。”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贵官同意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而反对苏联这件事。这完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不合理态度,……我们断然反对贵官的主张。”

   两者相加除以二

   在这样的讨论上白费了4天的功夫,2月20日再次回到了轮换人数的讨论上来,联合国方面提出3.5万人以求妥协。由于这是联合国方面要求的4万人和中朝方面提出的3万人的中间数字,就是所谓的两者相加除以二的数字。但是中朝方面还是不予接受。

   2月22日,联合国方面把交通枢纽港口的要求数减为6个并求得中朝方面增加,中朝方面增加了1个港口变成5个港口,并声明这是最后提案了,决不让步了。

   但在2月23日,中朝方面同意了轮换人员3.5万人的数字,这个问题至此算是解决了。虽最初时一方无限地要求,另一方面坚持一个人也不轮换,可结局限制1个月轮换3.5万人,这也就很不错了,这是按两者相加除以2达成协议的。

   但是联合国方面要求的6个交通枢纽港口还未被接受。或者是联合国方面减到6个港口以下,或者是中朝方面增加到5个港口以上,因为这是不能用两者相加除以2的。

   2月25日,联合国方面提议希望将双方推荐的中立国的数字从3国减为两国,自己减掉了挪威。这个提议的目的是在于排除苏联,减掉挪威是因为3个国家中挪威最接近西欧。

   中朝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但是固执地主张让苏联参加,而主张减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中的一个国家,因此联合国方面煞费苦心想出来的打开难局的办法没有能取得成功。

   就这样,仅仅因为一个港口而使得谈判不能进展,因此3月7日李奇微上将决心让步。这是因为中朝方面说出了“中立国的监察必须包括检查装备品”这样的主张。美国公开史料把这事说成是“非常奇妙的改变”,说起来中朝方面关于监察的主张,当初是全面的反对,认为只要双方作出誓约就满够了。而在承认了监察的原则之后,也是热心于限制交通枢纽港口的数目和监察小组的行动范围等方面。可是却说出了“战斗力不能只从数量上来决定,因此不控制质量上的提高就不能保持战斗力的均衡。所以对监察小组应当赋与周密地检查装备品的权限”这样的主张来。在理论上说的确是如此,可是作为态度上来说可以说作了重大的改变。

   联合国方面把这个提案理解为通过中立国获取技术情报的手段。假如那是中朝方面的真正意图的话,那么联合国方面的技术秘密就会完全泄露了。对此感到担心的李奇微上将下了如果中朝方面撤回“周密的检查”可以同意5个港口这样的决心。虽然美国公开史料说:“不清楚共方是单为了交易而把周密地检查提出来的呢,还是为了什么别的呢”,但从进行交易这一点上来说中朝方面是成功的。

   3月16日,联合国方面同意了中朝方面5个港口的提案,数目问题得到了解决。

   接着进入了选定具体的通关港的工作,3月20日在把北朝鲜的中朝国境上的新义州和满浦镇,东海岸的清津和兴南港以及新安州,把南朝鲜方面的釜山、仁川、群山各港和江陵、大邱作为交通枢纽港口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结局是和当初联合国方面的要求相距甚远,联合国方面想要监察北朝鲜的城津港和会宁、平壤、元山以及中朝国境上的惠山镇变得不可能了,空中监察也撤回去了,因此可以说联合国方面的监察方案被抽去了筋骨了。

   但是使得承认了监察的原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成功,因此这也不是不能说联合国方面得到的虽不理想可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

   在3月25日的参谋会议上,由于双方就“关于在10个交通枢纽港口对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开放的详细地区的协定”

   达成了协议,因此参谋会谈除去有关选定中立国的问题~也就是苏联参加的问题之外,已完成了小组委员会委托的事项。

   就是说议程第三项到3月末只剩下下面的两个争论点了。

   1、限制重建和恢复飞机场的问题

   2、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构成国问题

   于是联合国方面首先努力解决中立国的选定问题。但是中朝方面固执地坚持要让苏联参加而且接着又派生了在停战协定的条文中怎样表现联合国和韩国的问题,就是中国和北朝鲜都没有加入联合国,都采取不承认韩国存在的立场,所以反对惯用的表达方式,因而谈判陷入了僵局。

   4月3日,为了努力解决剩下的两个争论点即飞机场问题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构成国问题,召开了小组委员会,可双方都没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会谈虽然每天都举行,可都是开得使人难以相信的那样短。例如4月14日的会谈于11时开始举行,可是

   解代表:贵官方面有什么想要说的吧?

   哈里逊代表:没有。

   解代表:由于贵官方面没有意见,本代表提议在明天的规定时间以前进行休会。

   哈里逊代表:OK!

   就这样,会谈的时间仅为15秒钟。

   关于这样纠纷重重的议程第三项的讨论,北朝鲜方面仅仅作了如下的简单记述。

   北朝鲜公开史料的记述

   再次在谈判会场出现的美国方面,虽然在第二项的军事分界线设定问题的讨论中不得不同意我方的合理提案,但其后并未放弃其侵略野心,在会谈中一点也没有显示想要中止战争的诚意。他们的这种态度在从1951年11月27日开始的议程第三项的讨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方从保证停战之后不再爆发战争这样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兵力轮换、监察机关的组织等合理的提案。但是美国在“飞机场的修复和建设问题”、“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权限问题”以及其他方面企图对我国的内政进行粗暴干涉,而且在南朝鲜自由地增强军事力量,继续策动停战之后也能再次挑起战争的活动。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