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攻势·第六卷》
出自————《战争通史》
在推测对手时,需要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按 它的传统思想推测。用西洋的想法考虑东洋的 事情,那往往是不合适的。
—— 白善烨上将
一、从战争爆发到参战的动态
当时,即使中国军队中的庞大陆军,作为机动部队也主 要是林彪将军的第4野战军和陈毅将军的第3野战军,其他 都具有浓厚的治安军色彩。
第4野战军作为称雄大陆的主力军,于1949年春以东北 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编成,包括5个兵团(第12-16)、20个 军(第38-58)、60个师,其总兵力大约有60万人。
战争爆发之前
当时,在与这场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中国 东北,只剩下了第4野战军的第42军;林彪将军指挥他的主 力,于1949年内席卷大陆,1950年4月结束海南岛作战,6月撤回华北、华中;陈毅将军指挥第3野战军,在浙江 、福建展开,正在准备进攻台湾。
固然,在东北还有数十万东北军区的部队,但这是缺乏 远征能力的治安军,上述第42军是一年前起义的原国民政府 军,未必能谈得上是精锐部队。因此,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就 有参战的精神准备并准备了兵力,是不适当的。
战争爆发后至9月中旬
6月下旬战争爆发,到7月下 旬,中国将华中的第38军和华南的第40军(均隶属于第13 兵团)增派到东北,东北的机动部队计有3个军;将华中的 第27军(隶属于第3野战军)和华南的第39军推进到山东 省,注视战况的发展。这种处置,推测是由于美军意外地提 前介入,攻克釜山已成为问题,又有仁川登陆的传说,因而 加强中朝边境的警戒以防万一,同时唯恐战火蔓延而补充了 山东沿海的警戒。所以推测,命令第3野战军移动意味着放 弃了进攻台湾的企图,但其集中的规模表明,尚未定下准备 介入的决心。这种推测的根据在于,直到以后9月中旬的仁 川登陆以前,中国并没有进行兵力调动与集中。即使在釜山 防御圈的作战处于困境、9月攻势显然失败之后,中国军队也 没有行动。尽管我们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收到北朝鲜军队必 定成功的通报而相信他们会成功,但是可以说,在9月上旬 这段时间里,他们仍然采取了静观的态度。这一点,从中国 关于这场战争“是国内战争,所以……”的声明的细节中也 可以看出来。
所以,联合国军担心在釜山作战最困难及仁川登陆时中 国会介入,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然,仁川登陆在政治上军 事上刺激了中国是事实,但是显然他们并没有完成乘联合国 军分离在釜山和仁川之机将其各个击破的态势和准备。因此, 可以说9月上旬中国没有意向赴朝作战以援助北朝鲜军队。
插图54:中国军队7月的调动和9月中旬的配置
从仁川登陆到10月上旬
9月15日,仁川登陆断然实 施,一直持静观态度的中国军队顿时急急忙忙行动起来。下 令将山东的第39军和华中的第50军推进到东北,使东北的 兵力增加到5个军(15个师);将华东的第20、第26军和华 中的第66军推进到山东,使其兵力达到4个军。
这大概是预见到北朝鲜军一蹶不振,决定如果联合国军 北进就介入,并着手进行介入的具体准备吧。不过,如后所 述,兵力集中得太迟了,以致第3野战军所属的第20、26、27 军和第50、66军都没有赶上第一次攻势。
插图55:9月下旬的调动和10月上旬的配置
然而,纵然做了参战的准备,中国政府一定也想避免出 现与美军直接交战的局面。毕竟难以想象,毛泽东的战略会 喜欢与世界上最强的军队进行正规的武力较量,而且无论怎 么说,中国才刚刚迎接了建国一周年。
在国内,还残留着所谓反动分子、反革命、汉奸之类;持 续十数年的内乱、战争和内战,已使民力消耗殆尽。而且,除 西藏和越南等问题以外,还有可以说标志革命成功的进攻台 湾的任务。如果中国介入朝鲜,就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与美 国形成对立,必然无法实现进攻台湾的夙愿;即使介入成功, 那也只能会造成长期的中美对立和持续的亚洲紧张。
10月1日的周恩来声明,的确充满了强硬的语气。但是, 从上述观点加以解释,显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场战争是 国内战争,所以南朝鲜军队北进,与其说是不得已,不如说 是自然的,外国没有理由说三道四。即使南朝鲜军队推进到 鸭绿江,那也没有办法。然而,如果美军北进,那就会与美 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从而使称为中国心脏的东北重工业 地区经常受到威胁。这一点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无论从 中国的威信上还是国防上都是难以忍受的。在过去中国的历 史上,总希望以半岛为缓冲地带也是出于此种目的,这种局 面一旦被打破,中国就陷入了危机。因此,作为中国来说,只 要联合国军越境北上,无论是非善恶都是不得不介入的”。
然而,美国虽然担心中国介入,但是还认为“中国在釜 山和仁川时未介入,在北朝鲜军覆灭的今天是不会介入的”。 以他们的合理观和纯战略论的立场,把周恩来声明看作是外 交恫吓,认为不能上他的当,决心按联合国的宿愿统一整个 朝鲜。
10月9日,美第1骑兵师越过了三八线。得到确实情报的中国政府决意介入。10月13日夜,其先头——大概不是侦 察与设营人员,是先遣兵团的先头部队越过了鸭绿江。
于是,人们会认为,美国担心并为认真避免中国参战,一 直采取慎重的战争指导方针,这是事实,所以,美国一旦知 道中国具体的参战准备,大概美军会停止进攻北朝鲜。当时, 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居然还引起了一场大的争论。这一 点,从当时美国对中国的基本看法、美国的世界战略和亚洲 政策以及多次发出的指令都可以看出来。
北朝鲜公开史料
北朝鲜公开史料就中国参战作了如下 叙述。
北朝鲜公开史料的第四章,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 实施反击,解放共和国北半部全境,消灭了大量敌人和战斗 技术器材(1950.10.25-1951.6.10),第一节是中国人 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歼灭云山、温井一带的敌人,在黄草岭 一线组织防御。在第二战线人民军部队的活动一章中,在列 举了10月1日的周恩来声明以后,写道:
“美空军从1950年8月开始攻击中国的东北地区,从8月27日至10月25日, 共有151次非法越境,实施侦察和轰炸扫射,杀害许多中国 人民,破坏了和平设施。美海军也频繁地侵犯中国的领海,炮 击中国商船等进行挑衅”。
“特别是美军,越过三八线侵入共和国北半部纵深地域之 后,10月下旬在部分地区进至鸭绿江畔的中国国境,在直接威胁中国领土安全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国领土的扫射和轰炸。……中国人民无比愤慨,组成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 美国侵略委员会(主席郭沫若)……。”
“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坐视美帝国主义威胁中华人民共和 国安全的侵略行为。这样,中国人民便高举‘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的旗帜,组成人民志愿军派遣到朝鲜战场。”
而且,在歌颂了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精神 纽带之后,写道:
“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朝鲜的命运与中国 的安全有密切的联系,朝中两国的和平、独立和自由有着不 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中国人民抗击美国的侵略、帮助战斗 的朝鲜人民,就意味着保卫自己的国家。关于这一点,中国 共产党……在11月4日发表的支持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 的联合宣言中指出:‘美帝国主义者侵略朝鲜的目的,主要的 不是为了朝鲜本身,而是为了要侵略中国,好象日本帝国主 义者过去所做过的那样。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 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 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 要性所决定的。’”
“这样,中国的抗美援朝运动就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 义基础上的朝中两国历史性友谊的体现,是为了保卫本国安 全的爱国运动,同时也是防止美帝国主义挑起第三次世界大 战、保卫远东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和平斗争的一环”。
二、第一次战役
上述中国军队的作战,一般称为第一次战役。下面主要 是参考联合国军方面掌握的中国方面的资料,类推一下它的 实际情况。
总的方针
参战决心已定,但尚未完成作战准备。第3野 战军所属的第9兵团的集中,在当时的运输紧张状况下意外 地迟了,部队也因长期专门进行进攻台湾的准备,在严寒地 区作战的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因此,可以在10月下旬投入 朝鲜的兵力,只有先行集中的第4野战军,命令紧急北上的 第50、第66军能否赶上战机尚成问题。然而,如果慢慢腾腾, 联合国军纷纷拥到鸭绿江,就失去了参战的机会。联合国军 进至国境线以后,参战的名义和正义性都将统统丧失。
总之,联合国军向鸭绿江推进的时候——10月下旬,估 算着可能用于北朝鲜作战的兵力是6个军18个师,但实际的 兵力则不满4个军12个师。即:当初驻扎在东北地区的第42 军,和7月增派的第13兵团所属的第38、39、40军。 对此,联合国军用于北朝鲜作战的兵力,计有美军4个 师,南朝鲜5个师。如果将兵力换算一下,中国军队和联合 国军是12与13之比。(当时中国和北朝鲜不知是否了解联合 国军的上述兵力,不过单以当时日本所掌握的资料计算大体 也能弄清,所以我认为中国大概相当准确地掌握了情况)。
这样一计算,林彪将军定下的决心就很自然了:“首先阻 止向鸭绿江急进中的联合国军,待后续兵团(第13兵团的6个师和第9兵团的12个师)集中后采取攻势”。本来其最终 的作战目的,是击退进入北朝鲜的联合国军恢复三八线,如 果得手的话,将会以武力平定整个半岛(?)。
就是说,10月下旬的战局,是战史上少有的敌我对进的 大遭遇战可能在清川江畔展开的一种形势。然而,对中国军 队来说是逐次加入战斗的预期遭遇战,对联合国军来说则完 全是不预期遭遇战。
但是,中国决心参战的时候,北朝鲜军队中已经没有称 得上有战斗力的部队了。元山被攻占,金川的攻防战在激烈 地进行,但不可能持续多长时间。那时候,北朝鲜军队的主 力还在三八线以南向北奔走,新编的部队在国境线一带不断 被击破。
因此,那时候北朝鲜军队所能做到的,就是在退到国境 线以前进行逐次抵抗,和进入天然要塞地带的江 界地区转为游击行动。
为了以先遣兵团争取时间,于是考虑了各种战术行动。既 有迟滞行动,也有防御。(据传说,金日成曾要求保卫平壤) 然而,采取这些行动,就是自行放弃难得的奇袭机会,加上 兵力不足地域过大,而且制空权在敌人手中,所以,对于缺 乏机动能力的中国军队来说,这种战略都是不合适的。
本来,中国军队自瑞金、井岗山以及延安以来,惯于进 行山地战;与防御相比更惯于实施袭扰式的进攻。毛泽东十 六字战术 [ 译者注: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十六字诀。 ] 的实践者林彪,是这方面的天才。因此,他从北 朝鲜的地形和敌我战略条件出发,以短促的进攻给敌人一击, 借以达成持久目的的企图,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对于从东 海岸迫近江界的敌人,决定以部分兵力实施阻击。因为对两 个正面进攻,不仅兵力不够用,地形也不适宜。
他将主战场选在清川江北岸地区。这是考虑到北朝鲜军 队的迟滞能力、敌人的机动与突击能力、本军的集中与展开 速度、以及地理与地形的关系等而定的。他选择的展开线,大 体上是狄逾山脉南麓一线。这条展开线很重要,既可乘敌人 渡清川江之隙予以打击,又容易切断向新义州突进之敌的后 方交通线,如果一旦失败,还可以在狄逾、江南两条山脉阻 击敌人。
然而,这次攻势如果不能突然地同时开始就没有多大作 用,因此,进入北朝鲜必须绝对地隐蔽企图。
总的方针
中国军队进入北朝鲜,规定了严密的措施和严肃 的纪律。例如,行军只限于夜间徒步,而且必须在日出之前 完成隐蔽和掩蔽工作,做完饭,消除行车痕迹。
这样,仅战斗人员即达12-18万的大军,就在美空军和 其他情报网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陆续越过了鸭绿江。第38、第 42军在满浦镇渡江后分别向熙川方向和长津湖急进;第40军、第39军于14日至20日过江到达新义州,沿山岳地带向 温井、云山地区前进。但是,由于第39军的机动意外迟缓, 到达安东时已是10月中旬,所以只好在未完全集中的情况下 与南朝鲜第1师交战。另外,在20日至22日,第1机械化 炮兵师和第2机械化炮兵师的2个团开往新义州,到月底之 前第42汽车团在新义州、第5汽车团和第8炮兵师在满浦镇 渡过鸭绿江。
作战计划
林彪将军统率,黄永胜将军(一说李天佑将 军)指挥的先遣兵团(参加第1次攻势的第13兵团的6个 军)的作战计划,参照上述的战斗经过和后来缴获的中国第 13兵团司令部编写的《战斗经验集》、第66军编写的《云山作战的基本总结》等,现作如下推测:
1、估计
联合国军如果企图以武力平定北朝鲜,那 么从北朝鲜的形状和交通、地形情况看,必定在向东 北部国境地带和新义州地区北进的同时,要从清川江 河谷和长津湖畔夹击成为天然要塞的江界地区。
2、方针
在以北朝鲜军队尽可能长时间地迟滞敌人 期间,使中国军队在狄逾山脉一线展开完成进攻准备,以 短促的打击一带击破敌人。
3、方案
北朝鲜军队尽可能长时间地迟滞联合国 军,掩护中国兵团的集中。为此,要在努力确保平壤、清 川江、咸兴北侧地区的同时,在战线的后方广泛地开展 游击战,迫使敌人分散。尔后,北朝鲜军队各以一部将 敌人引诱到新义州和东北部地区,同时以主力确保江 界地区,为中国兵团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在迫不得已的 情况下,后退到中国东北境内重新组建部队。
中国兵团派遣1个军到长津湖南侧,协同在该地区 的北朝鲜军队击破北进之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力求将敌阻止住。兵团主力将进入清川江以北的敌人双重包围予以击破。为此,要立即将可机动的3个军在清 川江上游的西侧地域展开,对向江界突进之敌加以侧击 将其击破,尔后从沿清川江的地区向安州推进;命令后 续的2个军在大宁江上游地区展开后,沿大宁江 实施进攻,切断向新义州突进之敌的退路。
中国兵团战斗开始时间,预定为10月25日,另行 下达命令。在这之前,一兵一卒也不准与联合国军接触, 以求最大限度地取得奇袭的效果。
4、各军的任务
(1)第42军(当初即在中国东北),经满浦镇前进 至长津湖南侧地区,努力击破进攻之敌,万不得已时在 长津湖畔组织防御。
(2)第38军(7月移驻),经朔州在熙川北侧展开, 击破向江界前进之敌后,沿清川江南岸实施进攻。
(3)第40军(7月移驻),经新义州在北镇附近展开, 击破向鸭绿江前进之敌后,沿清川江北岸实施进攻。
(4)第39军(主力在机动中),经新义州在云山西 侧地区展开,将向我接近之敌阻止以后,沿九龙江实施 进攻。
(5)第50军(机动当中),经新义州在大宁江 上游地区展开,从大宁江东岸地区向博川实施进攻。
(6)第66军(机动当中),经新义州在龟城北侧地 区展开,从大宁江西岸地区向博川实施进攻。
(7)第3野战军第9兵团,迅速在沈阳周围集结,准备入朝作战。
作战指导
第38、第40军及第39军之一部,于10月24 日按预定计划展开完毕。可是,南朝鲜第6师的先遣第7团, 同预想的相反,24日接近北镇,好象要向楚山前进。如果在 此地与这部分敌人交战,将暴露全军的企图。所以,中国军 队令第40军默默放过了它。而且,为了向长津湖畔前进,将 进至江界南侧的第42军第125师的第373团急忙经 古仁洞转用到古场,令其切断南朝鲜第7团的退路。从其他方向抽 调部队,一定是为了避免分割使用第40军的兵力,因为它已 完成进攻准备,必须担任主攻的一翼。
预定的10月25日凌晨到了。这一天终于同夸耀着胜利 北进的联合国军交上战火。第38、第40军已完成准备,初战 取得了预期以上的战果。第38军摧毁了熙川的前哨阵地,第40军引诱从温井西进的南朝鲜第2团进入口袋后将其击破。 并在尔后,如前所述一面击破南朝鲜第6师和第8师一面逼 近了军隅里。
然而,云山正面的第39军主力却集中得意外地缓慢,25日展开的只不过1-2个团。因此,开始以防御阻止南朝鲜第1师的前进,随着主力的集结完毕,10月31日在龟头切断其 退路之后,从11月1日起围攻了云山。
这样,云山地区的作战大体取得了预期的进展,但损失 却远远超过了预想,联合国军的火力是中国军队想象不到的。 美空军的对地面攻击使得中国军队完全不能在昼间行动,在 云山南侧包围的第8骑兵团第3营也同预期的相反进行了抵 抗,结果费了4天时间,付出了意外的牺牲。在立石与宁边 附近的南朝鲜第1师的抵抗也出乎意外,特别是它的强大的 炮兵火力很有威胁。
另一方面,第50军和第66军的前进速度十分缓慢,他 们的任务是沿大宁江进攻,切断深入新义州正面的美第24师 的退路。只能靠徒步夜间行军,数百里的机动看来是很不容 易的。第50军只是其先遣队在龟城北侧与美第5团战斗群得 以接触,结果没有赶上主力的会战。
11月2-3日,联合国军开始总退却。退却的目标虽未确 定,但主力好象退到清川江南岸地区,博川和清川江 北岸高地各留下一部兵力。
11月3-4日,了解到上述情况的黄永胜将军,命令第38 军和第40军攻占军隅里;命令第39军击破宁边的南朝鲜第1师之后,沿清川江北岸向河口实施进攻;同时,从第40军 抽出共计1个师的兵力进攻博川桥头阵地的背后。黄永胜将 军一定看到博川的英国旅已成为适于歼灭的良好目标。他信 奉毛泽东和林彪的战略,曾以各个击破孤立之敌的办法战胜 过大敌。
然而不可否认,这一指导方针却成了削弱主攻的兵力,减 少进攻锐势的原因。11月4日,第38军和第40军奋力强袭 了飞虎山和军隅里,但因受到重大损失而被击退。因为自10月25日以来11天的连续进攻,损失累增,疲劳累积,补给 枯竭了。担任主攻任务的第38军和第40军冲力耗尽,起初 企图在清川江河口捕捉联合国军的雄心壮志,希望不大了。
另外,第39军对突出在宁边北侧顽强战斗的南朝鲜第1师攻打不下,3日夜待其后退时尾追南下,4日凌晨,巧妙地 袭击了药山岘的第19团第1营的背后将其歼灭,当天夜里驱 逐了苎岘东侧之敌。第40军的一部进攻博川的英军,5日拂 晓袭击敌背后将其击退,尾追败敌逼近清川江 ,但因受到优势的步兵、坦克、炮兵和飞机火力的杀伤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林彪将军和黄永胜将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定是作了 这样的判断:“对于劲头十足竞相北进的敌人,已大体给予了 预期的打击。从而为第9兵团集中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袭扰 是成功的。进攻到此为限,硬要继续进攻下去,不仅不会取 得大的战果,而且北进的美第9军一旦到达,好容易取得的 战果就有化为乌有的危险”。惯于灵活机动作战的中国将军 们,在得心应手地进行着与战略进退、战况变化相应的作战 指导。而且果断地决定:“11月5日24时一起退出战斗,后 退到大致泰川——云山——球场洞一线(狄逾山脉南麓之 线),准备下一次攻势。为此,让预先跟随行动的北朝鲜军队 构成一道遮掩幕,以断绝同联合国军的接触,作出中国军队 已撤退到中国东北的样子,诱使联合国军再次产生进攻的意 图。但是为了便于退出战斗,要在5日24时以前,以一部兵 力继续实施进攻,粉碎敌人尾追的企图”。这样,中国军队就 使它最拿手的袭扰战术取得了成功。
北朝鲜公开史料
关于这一时期清川江畔的作战情况, 北朝鲜公开史料作了如下叙述。
金日成元帅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在敌后的人民军第二战 线部队积极活动,加强从后方的打击,同时在西部,在清川 江以北给予强有力的打击阻止敌人进攻,在东部以防御迟滞 敌人,从而为尔后实施决定性的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朝中人民军部队为了阻止侵入北半部纵深地域的敌人, 从10月25日起开始了第一次战役。首先,在战线的西部将 敌人引诱并牵制在宜川、龟城地区,从敌人突出部的温井和 熙川地域向博川与价川方向加以打击,歼灭进至清川江 以北的敌军集团——在这样的方针下转入了反攻。
朝中人民军部队,10月25日对侵入温井以西的敌部队 加以打击,当夜解放了温井。这是朝中人民军部队对朝中人 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进行共同作战的序幕。 接着,28-29日在温井以东的龟头洞地区和楚山以南的古 场,包围并歼灭了李伪军;在泰川——定州方向,牵制并打 击了猛烈进攻的美英军,31日将其引诱到宜川——龟城地 域。
这个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29日解放了熙川,11月2日 到达价川北面的院里地区,威胁着进至清川江以北的敌人的 右翼。另外,在云山从正面和两翼同时打击、围歼敌人,解 放了温井的我军部队,在其南面地域扩大了战果。
这样,由于战局发生了逆转,11月2日清川江以北的敌 人开始全面退却。不失时机地转入追击的宜川、龟城地区的 我军,向定州、泰川方向进击;云山地区的部队向宁边和博 川南面扩张战果;院里地区的部队一面击破顽强抵抗之敌,一 面向价川扩张战果,还有一部兵力进至德川方向。这样一来, 战线西部的朝中人民军部队,便给侵入清川江以北的敌人集 团以歼灭性的打击,将其驱逐,11月5日反击战结束。战果 是杀伤与俘虏敌军官兵1.5万余人,破坏并缴获了大量的战 斗技术器材。从而粉碎了敌人妄想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 结束战争的愚蠢的“速战速决”的企图。
长津湖战线
根据战后查明的情况,第4军2于10月14日乘火车由通化到达辑 安,当夜,按第124师、126师、125师的顺序越过了鸭绿江 。而且16日以徒步从满浦镇出发,经江界——武坪里——柳潭里到达长津湖畔。
然而,在这条山路上行军,白雪皑皑,补给困难,有着 难以言状的苦难。看来逃亡者比其他军多也是这个原因。
因此,行军进展很不顺利,前后距离拉得过大,所以10 月25日在长津湖畔集结已没有希望。于是,军长便命令先头 的第124师南下至水洞掩护主力集中,派遣随后到达的第 126师的第376团去赴战湖畔掩护其左侧后,将最后到达的 第125师(其373团正通过江界,被转用到古场)由柳潭里 分派到社仓里北侧掩护右侧后,主力集结到下碣隅里周围。 但是,先期到达的第124师,也由于各团不得不以数日 行程的长径行军,而未能统一参加战斗。所以如前所述,各 团逐次投入就逐次被击破了。
该师并不是地道的共产党军队,训练素质也不高,加上 战场是不毛的山地,补给极端困难,经常断粮。而且遭到难 以想象的轰炸和炮击,受到毁灭性打击,以致不能在下次攻 势中使用。因此,逃兵和俘虏都远远多于其他战线。
北朝鲜公开史料
关于朝鲜东北部的作战,作了如下简 单的叙述。
“在这个时期,东部战线进行了积极的防御战。10月25 日,在黄草岭和赴战岭转入防御的人民军部队,阻止美军第 10军和李伪第1军的疯狂进攻,从而保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部队在10月27日投入战斗。黄草岭地区激烈的防御战持续 了13天,朝中人民军部队紧密协同作战,毙伤和俘虏敌军 3600多人。此后,11月6日,主动地撤回到地理条件更为有 利的长津湖畔,继续组织坚守防御。这次防御,粉碎了敌人 向江界方向迂回,从背后攻击我军的企图,并保障我西部战 线的反击作战。”
“与此同时,在丰山地区和美第7师进行激烈的战斗,摩 天岭、城津、吉州等地区也展开了激烈的防御战。东海岸的 人民军部队11月6日在渔郎川 [ 原作者注:吉州北侧。 ] 实施防 御战,打退了优势敌人反复进行的多次冲击,于12日转入反 突击,将敌人击退10公里以上。……当时,东部战线的人民军部队,其大部分是新编的部队,但他们都发挥高度的爱国 的忘我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并削 弱了敌人的攻击能力。……这种英勇善战的精神,来源于军 队和地方人民形成一个整体。以劳动党党员为行锋的渔郎地 方的人民,组织担架队帮助后送伤员,妇女们冒着枪林弹雨 往一线高地上运送食物。人民的声援,激励着人民军官兵为 取得更大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相互的评价
根据11月5-6日结束的第一次战役的结果,两军对对 方的特长和弱点作了如下评价。
美军评价中国军队
美公开史料及其他刊物不约而同地 作了这样的评价:
1、火力极弱,步兵是攻击力的骨干。 其步兵训练有素,惯于作战,特别擅长于夜战。伪 装技术卓越,侦察员的侦察能力出类拔萃。
2、其战法,通常是认识到自己火力的劣势,下工夫 弥补这一不足,进攻一般是在切断我退路之后,同时以 侧后或正面进攻相配合。
另外,还擅长于“倒八字战术” [ 译者注:俗称“口袋战 术”。 ] 这种战术,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阻止敌人 的增援,然后诱敌进入“V字形”之中,从两侧实施围 攻。用此种方法在温井、云山、楚山的战斗中取得了很 大成功。
防御极为顽强,其天赋的土工作业能力和伪装技术 提供了帮助。
3、山地行动能力特强,迫击炮使用得熟练,有克服 困难的精神,富于欺诈手段。
4、然而,还远不能称为现代化的军队,可利用的弱 点很多。
但是,无论中共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队,都曾经对 日军的夜战感到棘手,而有趣的是,中国军队的夜战却 使打败过日军的美军害怕。这大概是由于战场的特点和 兵力密度的关系造成的。
中国军队评价美军
中国第66军军部早在11月20日编写了题为《云山战斗经 验的基本总结》的战训速报,就美军的特点及与美军战斗的主要着眼点作了如下论述:
1、美军的长处
坦克和炮兵的协同战斗形成了它冲击力的主体,……其火炮类威力极强而且是活动的。
空军对地面攻击的能力很强,……其拦阻作战是使我们最感头疼的,……其运输能力很强……。
步兵的火力装备特别是远程火力很突出。
2、美军的短处
步兵弱。过于怕死,缺乏勇敢进攻与死守到底的精神。完 全依赖空军、炮兵和坦克,相反,害怕我军火力。因此,在 前进中一听到枪炮声就停止不前,只是喜欢昼间行动,甚至 不习惯于夜战和近战。打了败仗不能保持秩序,……如果断 绝了补给立即就会丧失战斗意志。
3、与美军战斗的主要着眼点
各部队迅速迂回切断其补给线。……为了避免与敌人的坦克和炮兵战斗,不要选择主要道路 和平地为进攻轴线。
山地的夜战,必须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各部队互相配合 实施。为此,要首先派出小分队边吹号边进攻。部队主力以 纵队在其后面跟进,敌人的配备暴露之后从侧后突入。
反坦克小组,由装备2个20磅炸药包和2个5磅炸药包 的4名战士编成,以破坏坦克履带和底盘。
两军无疑都是根据以上的评价指导下一次的作战,而对 对方了解比较深透的一方就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