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里战斗·第十四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户洞开。
此刻,未经考验的第19团在难以防守的阵地上面对北朝鲜第3师的进攻,一切听天由命,全看自己的了。
7月14日下午,北朝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从大坪里渡过锦江,开始炮轰美军阵地,对19团的炮火考验便随之而来。该团仅有两营兵力,而要防守近30英里长的沿江阵地,这种作战部署实质上必败无疑,但要加以改进也无能为力了。(参见图4)
图4 1950年7月13-16日 第19步兵师保卫锦江防线
该团派一个连(E连)在东边的信川防守那里的铁路渡口。在该连和大坪里周围的防守主阵地之间,有一个2英里宽的缺口,根本无人守护。在大坪里附近,沿江部署了3个连:C连守卫在200高地北坡的东部,A连和B连的一个排沿着江堤部署在东西两边,B连其余的人马则部署在由大坪里通向南方公路西面的一个高地上。第1营的指挥所设在大坪里南边一英里处的一个名叫加洞里的小村子里,距离迫击炮阵地不远。沿公路向南不到1英里远,有座名叫钵山里的小村子,团指挥部就设在那里。步兵身后部署了3个炮兵营:第52营安扎在钵山里南边2英里处的图们里,再往南大约2英里,部署了第13营和第11营。
这几个阵地西边没有什么防守力量。有几支侦察和分遣小队派人镇守在江边的几个前沿哨所。但是由于昨天第34团的退却,现已根本没有什么阻挡侧翼进攻的实际力量。因此,第19团团长小盖伊·S·梅洛伊上校派遣2营营长托马斯·M·麦格雷尔中校,率领G连并携带几挺机枪、2辆M24轻型坦克、2台四座50毫米口径高射机枪车辆,去执行侧翼守卫任务。麦格雷尔这队人马向西沿直线距离走了大约6英里路程(沿公路走的距离要远得多)。这支特遣队伍占了梅洛伊上校整个预备力量的三分之二,另外一支预备力量就是部署在B连后方的F连。
19团的主要弱点是,若从村子的东西两边渡江——那里没有队伍防守,即可对美军主阵地发动侧翼进攻。这一弱点是显而易见的,而北朝鲜人所做的也正是这样。7月15日下午和晚上,他们从大坪里那座被炸毁的桥梁的一端和C连的前方发动了试探性进攻,但并没有竭尽全力。部署在江北的坦克和大炮也向美军阵地进行了零零星星的轰击。美军的B-29轰炸机下午向江北的敌军阵地投掷了炸弹。晚上7点45分,飞来了两架美军战斗机。8辆北朝鲜坦克躲进了树林里,但停在公路上的一辆坦克被飞机击中,一直燃烧了几个小时。
北朝鲜人乘木筏渡过锦江后,向美军阵地渗透。整个夜间,他们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然而真正的攻击是在7月16日凌晨3点发起的。一架北朝鲜飞机飞临锦江上空,投下了一颗照明弹,这是发动总攻的信号。江北的坦克和大炮一起开火,其猛烈程度跟二次大战中的狂轰滥炸无出左右。在炮火的掩护下,北朝鲜人或驾起船只和木筏,或涉水游泳,开始渡江。美军的大炮、迫击炮和轻兵器给予了还击。
美军大炮和迫击炮的前沿观测员,需要照明来指引炮兵准确轰击奋勇渡江的北朝鲜人。第11炮兵营指定一门155毫米榴弹炮,要它奉召向锦江上空发射照明弹。在北朝鲜人渡江最关键的时刻,跟步兵在一起的那位观测员要求那门榴弹炮略微改变一下照明区域。通常这只需要一分钟左右,但是炮手却误解了观测员的要求,将榴弹炮置于另一个方位,而这需要移动炮架的沉重炮尾。结果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发射照明弹。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在接下来的黑暗中许多北朝鲜人安全到达了锦江南岸。
位于200高地前边斜坡上的C连,此刻成了主攻的目标。凌晨4点前,C连连长亨利·T·麦吉尔中尉给1排排长托马斯·A·马厄挂去电话,询问他的战斗情况。马厄回答说:“我们打得不错。我们吃掉了敌人。”30秒钟后,一颗冲锋枪子弹击中了马厄的头部,他被当场打死。北朝鲜人打垮了第1排,排里只有十几人得以逃脱。1排所守的阵地的西边是一狭长地带,那里驻有C连其余的兵力。麦吉尔连长加强了所余兵力,等待黎明的到来,以便观察发生的情况。该连很快发现,有4挺北朝鲜机枪在黎明时分射向该连,北朝鲜的82毫米以及120毫米迫击炮也开始轰击C连的阵地。
美军4.2英寸大型迫击炮的反击炮火由团指挥部的重型迫击炮连指挥员来控制,其目的只是轰击最有利的目标。指挥一个4.2英寸炮兵排的约瑟夫·M·埃布斯少尉表示反对,因为发射炮弹的时间花得太长。一位前沿观测员已指出了炮击的目标,他在等待开炮的时候说道:“如果你不马上把炮弹打过去,那就得把炮弹打到后方,因为它们会使你们倒霉。”
敌军在19团防线的右侧缺口处渡过锦江,兵力得到加强。他们一边朝200高地上的C连东边包抄,一边向南推进,并且渗透到美军后方,向部署在200高地以南几百码处的3门4.2英寸迫击炮进攻。迫击炮手撤离了战场。B连阵地左侧(西边)的一段江面已无人防守。(一支更大的部队)便跳入江里,涉水渡江。到天亮之时,位于大坪里西边山崖上的B连士兵看到,在他们西边和南边的高地上,已有数百名北朝鲜人平安地渡过锦江,正朝美军阵地的后方迂回运动。与此同时,其他北朝鲜人也从大坪里那座部分已遭破坏的公路桥处涉水泅渡过江,趁着晨曦径直穿过村庄,推进到重型迫击炮的阵地和阵地南边的营指挥所跟前。在前进的途中,北朝鲜人击溃了A连和B连沿江一带的部分守军。他们一边叫喊,一边用冲锋枪扫射,一直飞速地向前推进,并夺取了加洞里第1营指挥所所在的高地。
北朝鲜部队从两翼包围了第19团,而这次尝试突袭不仅扼住了19团的咽喉,而且对19团的整个防线构成了威胁,因为这次突袭已经渗透到了该团阵地的正中央。再向南走不到一英里就是团指挥部所在地。
19团团长梅洛伊和1营营长奥索·T·温斯特德中校立即组织了一次反攻。两个指挥所里凡是能用得上的人都用上了,其中包括炊事员、司机、机械师、文书和警卫排等。这次反攻于上午9点左右将北朝鲜人赶了回去,并夺回了加洞里的那一座高地。营主任参谋约翰·M·库克少校和营人事行政参谋艾伦·哈克特上尉身先士卒,统领了这次反攻。美国人收复那座高地之后不久,北朝鲜人就架起了机枪,打死了库克和哈克特。
A连和B连的大部分人已被北朝鲜的一次进攻逐出了阵地。那次进攻是为了增援尝试突袭,沿着大坪里的正面防线发起的。但是,一些美国人却被牵制在江堤上的阵地里。上午8点左右,村西江堤上B连的一个排与北朝鲜人展开了激战。排长威廉·B·霍奇基斯中尉被打死。武器排排长约翰·H·英格利希中尉看到西南高地上B连多处阵地上的混乱状况,便泅过永所小河,带领14名士兵脱离了危险。
虽然团指挥部和营指挥所一起发起的反攻给部队带来了喜悦,但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因为从无人防守的左翼渡江而来的敌方部队已经运动到该团阵地的后边,并在第52炮兵营阵地南边公路上方的高地上筑起了阵地。北朝鲜人从那里发射的火力封锁了公路上的一切活动。一位名叫罗伯特·E·纳什的少尉正沿公路运送补给的弹药,他第一个发现了设置的障碍,即用电话向梅洛伊上校作了报告。上校交给他一项任务,并亲自跟团里的作战训练参谋爱德华·I·洛根少校一道动身前往路障跟前查看。
与此同时,一支北朝鲜部队向第52炮兵营的一个连发动了攻击。这次进攻只是在炮手将其105毫米榴弹炮掉转头来,直接对准敌军轰击,营长又临时调集人马,匆忙组织反击之后才停了下来。
当梅洛伊和洛根抵达路障北端时,他们发现情况明显让人不满。美军士兵看不见敌人的路障,只是朝路障的方向放枪,别的什么也不干。梅洛伊上校正试图组织一队人马向北朝鲜人攻击之时,小腿上却负了伤。于是,他便把锦江一线的所有部队交由1营营长温斯特德上校指挥。
下午1点左右,洛根少校通过无线电跟迪安将军取得了联系,他告诉将军19团的形势不妙。迪安说他正临时从南边组织一支救援力量,但19团应立即退却,并把人和装备尽可能多地撤出来。之后不久,敌人的炮火摧毁了团里的无线电通讯车,于是就中断了与师部的一切联系。
来到路障跟前的温斯特德上校命令洛根少校设法将路障除掉,并跟前来救援的队伍取得联系。然后上校便往回返,要回到从江边撤下的队伍中,但却死在了半路上。
C连由于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整个上午都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上,蒙受着机枪和迫击炮的猛烈打击。他们的阵地就在一道狭窄的山脊之上,从200高地通向北方。此刻,该连已是孤军作战,实际上已被敌军包围。午后不久,切斯特·W·范奥尔曼中士从A连阵地返回到C连。他到A连阵地,是要设法跟营部取得联系的。他看到A连和B连正在撤退,而营部要求C连“如果可能也要跟着往后撤”。
下午12点30分左右,C连开始撤离高地。伤员跟两名连里的军官和补给人员首先撤离。迈吉尔中尉和排长奥古斯塔斯·B·奥尔中尉要把士兵从散兵坑中弄出来。这下他们遇到了麻烦,因为士兵都已吓得晕头转向,而敌人的炮火仍在不停地射击。迈吉尔告诉奥尔率领军队撤退,他要殿后,以确保所有的士兵都撤下高地。麦吉尔中尉没有回来,可能已经战死疆场。奥尔率领百十名幸存下来的士兵朝锦江走去。他们顺着江堤的北侧走,因为从江南(而不是从江北)有轻兵器向士兵们射击。在前往大坪里的半路上,奥尔让其士兵拐向南边,从稻田里穿过。他看见稻田的一条小沟里躺着一个北朝鲜人,手里握着一枚手榴弹,看上去已经死去。奥尔的脚步溅起的水花落在那人的脸上。奥尔还看到水面上在冒水泡,感到纳闷,就踢了一下那人的肋骨。见没有反应,奥尔就走了过去。跟在后面的人说道:“哎,中尉,这人的眼睛睁开了。”奥尔迅疾转过身来,用卡宾枪向那个朝鲜人打了一枪——然后又朝沟中另外6名可能没死的北朝鲜人开枪射击。奥尔带着他的人来到一个通往南边和钵山里的关口处,他们在那里遭到了迫击炮的轰击。这一帮人试图绕到关口东边,但也遇到了敌人的炮火。强行闯关与绕道过关都是灾难。奥尔决定闯关到钵山里,这样灾难会小一些。而当这一备受困扰的连队动身闯关时,关口两侧的小山上至少有6挺敌人的机枪向他们扫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设法闯了过去,来到了村子里。在村里,奥尔的一侧被机枪子弹打中,中尉一头栽倒在地上,昏了过去。C连的士兵于是便四散开来。原先留在村里的医护人员给奥尔包扎了伤口,但他仍然呆在原地,力图恢复神志。
19团的队伍陆续来到路障跟前,他们做了各种进攻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士兵们挤在路旁的土沟里,躲避敌人的炮火袭击。此时美军的战斗机飞了过来,向北朝鲜的阵地扫射了一通,但并未能使敌人的三四挺机枪停火。在此期间,纳什少尉遵照梅洛伊上校的命令,正在执行一项难以置信的任务。梅洛伊上校认为,如果不将路障清除,就会给他的一团人马带来灭顶之灾。他命令纳什回头去寻找麦格雷尔上校和那支守卫左翼的特遣小队,要麦格雷尔把队伍开过来,从路障的南边把道路打通。
纳什少尉勇猛地驾车穿过路障向南驶去。他遇到了密集的炮火袭击。只见机枪子弹打在前方的公路上。此时一发子弹打中了吉普车的一只轮胎,车子冲出了公路,开到了稻田里。纳什并没有受伤,急忙隐蔽起来。他抬头看见一辆美军M24坦克的炮塔正转向敌人的机枪,试图对敌人进行交叉射击。突然,一发反坦克炮弹击中了坦克,坦克顿时燃烧起来。坦克手打开了所有出口,从坦克里跳了出来。那颗炮弹是从一门苏制14.5毫米反坦克炮射出的,这种炮是二次大战前就已经过时的遗物,可是今天却发挥了作用。纳什决定步行前往。他来到路障南边第13野战炮兵营,借了一辆吉普车,朝驻守在西边上旺里的麦格雷尔的阵地开去。野战炮兵营距麦格雷尔的阵地约有9英里的直线距离,但公路上绕的路程却要远多了。纳什向麦格雷尔上校说明了情况,上校回答说:“行,好吧。运送部队的汽车在哪儿?”
纳什又驾车回到勤务连,却被告知所有的汽车都到大田简易机场拉弹药去了。纳什便驱车来到机场,却找不到一辆19团的车辆。他的确看见了几辆空着的军需卡车,但是军需人员却卡住不放。纳什少尉是个固执的青年,他找到了第24师副师长帕森·梅诺尔准将,使将军下令立即派遣军需卡车,前往运送步行的特遣队士兵。与此同时,麦格雷尔的两辆M24坦克和两辆四炮架50炮车也在他的陪伴下向路障的南端开去。
位于路障北端的洛根少校没有取得任何进展。M24坦克的指挥员拒绝出动去摧毁北朝鲜的机枪。洛根亲自率领一小队人马转到东边,试图找到一条可供车辆通行的旁道,却未能找到。然而,洛根却赶在迪安将军和麦格雷尔上校之前,来到了路障南边第13炮兵营的阵地。之后不久,迪安将军便带着两辆M24坦克和一些防空武器赶来了。麦格雷尔上校也和他的装甲特遣队以及防空枪炮一起出现在阵地前。
此时,5辆吉普车在19团主任参谋霍默·B·钱德勒上校的率领下朝他们疾驶而来。钱德勒这支被护送的车队载着伤员飞速冲过了路障。在狂奔中,伤员们又被敌人的子弹个个击中,有的还不止挨了一枪。
麦格雷尔从南边组织援军发动了攻击。他派一辆轻型坦克开道,4台载有士兵的防空车辆跟在后面。他又派另一辆坦克殿后。这支增援部队走到第13炮兵营阵地北边大约一英里处时,绕过了一段弯道,之后便受到敌人重机枪和轻型反坦克炮火的袭击。此时,他们距北边第19团的部队和车辆已不足300码远。美军的炮火开始还击,而步兵则跳到了路边的壕沟里。北朝鲜人将四台防空车辆全部摧毁,并打死或打伤了百分之九十的防空枪炮手。那两辆M24坦克打光了弹药之后掉转头来,沿公路往回开去。麦格雷尔上校和大部分步兵都顺着路边的壕沟往回爬,最终脱离了敌人的火力。
帮助突破路障的麦格雷尔步兵特遣队在途中遇到了奇怪的转折,他们突如其来地听到了一些谣言,说是北朝鲜的坦克已经突破了防线。率领这支步兵队伍的是G连连长迈克尔·巴尔什奇上尉。他们乘坐卡车,来到路障南边大约7英里处时,梅诺尔将军截住了他们,并命令他们沿一条溪流构筑防线,因为担心T34坦克正在逼近。其实坦克并没有来。
后来巴尔什奇上尉接到命令,要他们开到路障的南端。该连人马在途中遇到一小队急速行进的车辆。一辆两吨半的卡车在头前开道,卡车的前防护板上站着一位宪兵军官。那位军官从步兵身旁经过时高声喊叫“坦克,坦克!”巴尔什奇迅速命令他的驾驶员将吉普车横在公路上,以阻塞道路,并指示他的队伍下车进人壕沟。巴尔什奇和士兵们焦急不安地朝前方寻望,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坦克。可是什么也没有来。几分钟之后,巴尔什奇把他的士兵叫起来,沿着公路步行前进。他们在路上遇到了迪安将军,迪安要他跟敌人交手,并要努力突破路障。
巴尔什奇的一连人马沿路行进到第13炮兵营阵地稍稍偏北的地方时,遭受了敌人远程火炮的袭击。此时第13炮兵营的炮手已经向南转移。巴尔什奇听说北朝鲜人是在西北约半英里开外的一座居高临下的小山之上,便将队伍撤离公路,朝着那座小山挺进,途中死了几名士兵。黄昏时分,连队来到北朝鲜人南边的一道山岭上。过了不久,一位通讯员来到巴尔什奇跟前,叫他把队伍拉到下面的公路上并撤回去,说是突破路障的尝试已告结束。
对于锦江一线溃败下来的19团的幸存者来说,这是漫长的一天。没有多少人从困境中挣脱出来。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路障跟前,或者留在了路障后面。在路障跟前的许多人眼看无法通过,就扔下重武器弃车而去,溃散到山丛里。他们或单人独行,或结为小组,朝大田方向走去。其他美军士兵则完全避开公路,穿过座座山丘,试图寻找安全之地。曾在钵山里负伤的C连的奥尔中尉,此时已慢慢恢复了神志和体力。夜幕降临时,他和一位中士一道爬到跟南边那条公路大约平行的小河跟前,沿着小河向南走去。路上又不时碰到一些落伍的士兵。等到他们顺着河床走过了北朝鲜路障的时候,奥尔身边已聚集了30个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连队。这帮人继续向前行走,并脱离了危险。
下午6点钟左右,路障旁边的几位参谋决定动用他们拥有的最后一辆M24坦克,带上梅洛伊上校突破路障到南边去。坦克做了四次尝试,才将挡在路上的那一堆仍在冒烟的两吨半的卡车和其他装备推到了一边。然后那辆M24坦克隆隆地朝南开去,后面跟着大约20台车辆,其中有一辆卡车还拉着第52炮兵营的一门105毫米榴弹炮。他们冲过了路障,之后,路障又在他们身后封闭起来。
那辆M24坦克行驶到路障南边几英里远时,因为机械故障停了下来,但是没有人能够使后面跟上来的任何一部车辆停下,哪怕是停一会儿,好让梅洛伊上校搭上车去,或去寻求帮助。那些车辆从陷入瘫痪的坦克旁边疾驰而去,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它,要么就是有意对它熟视无睹。后来,还是沿路撤退下来的巴尔什奇和他的步兵连发现了这辆坦克。梅洛伊上校命人用一颗铝热剂燃烧手榴弹将坦克炸毁。一位军官终于带着一辆强行征用的卡车转了回来,载上梅洛伊和其余的伤员到达了安全地方。
就在那辆坦克率领车队通过路障大约一小时之后,仍然呆在路障北端的团作战训练助理参谋埃德加·R·芬斯特马赫上尉,命令余下的所有士兵(约有500人)做好越野的行动准备。他指挥着将那些身受重伤和无法行走的伤员躺在担架上,并要没有受伤的人抬着担架向南进军。然后,芬斯特马赫和其他一些人将路障旁边的百余台车辆浇上汽油,并放火使其燃烧起来。在这次行动中,芬斯特马赫上尉的颈部被枪弹击穿。
到了晚上9点钟,路障旁边的所有士兵都转移到东边的山丘里。有一支大约百人的队伍带着30名左右的伤员,其中还有几副担架。他们派遣40名士兵来抬担架,但是在攀登第一座山丘时就有许多人消失不见了。在山顶上,仍跟重伤员呆在一起的那拨人决定,他们不能再把伤员往前抬了。随军牧师赫尔曼·G·费尔赫尔特,主动提出跟伤员一起留下来。当他听见一股北朝鲜人朝他们这群束手无策的人逼上来时,他催促医疗军官林顿·T·巴特里上尉逃走。詹姆斯·W·R·哈斯金斯上士通过望远镜,看见一群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北朝鲜人,将伤员和那位正在祈祷的随军牧师杀死了。
对于第19团以及所属的炮兵营来说,这一天是灾难性的一天。整个夜晚和第二天(7月17日)里,掉队的士兵陆续来到儒城和大田城内。在参加战斗的3400名步兵和炮兵中,有650人丧命。第一营几乎损伤一半:785名军人中死伤或失踪的就有338人。该营的C连共计189人,死亡134人。团指挥部191人中伤亡57人,而第52炮兵营的393名军人中,也有55名阵亡。
该团的崩溃当然是由北朝鲜的路障引起的。他们从正面发动强大攻势,遏制住了沿江一线的美国军队,而其他北朝鲜部队则从两翼完成了对美军的双重包围,这样就可能堵住美军的退路。除了200高地东边C连的阵地被敌军渗透外,19团顶住了正面的全部进攻。但是该团仅有一个连的预备兵力,因而对付不了侧翼的攻击,尤其是敌军从左翼强行渗透,直逼美军后方,使路障的设置成为可能。在公州的第34团撤退之后,梅洛伊上校就感到,有必要派遣三分之二的预备队兵力,守卫19团的左翼阵地的边界,遗憾的是,梅洛伊未能想出其他的应急措施,因为他在当天一早就负了伤。
其余的预备队伍,即F连,被部署在B连身后的高地上。他们在那里原本可以运动到北朝鲜路障队伍的后方去,虽然F连在掩护着B连撤退,但在那之后,他们是能够向路障发动进攻的。即便他们不能摧毁北朝鲜的队伍,也可以中断敌人的弹药补给。而结果是,路障北边的部队,F连也好,或其他任何部队也好,没有一支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