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战·第十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阵地战·第十一

阵地战·第十一

作者:金阳明 ·韩国

出自————《韩国战争史

出自————《战争通史

  山下军号啼亮,

  敌兵蜂拥而上。

  将士以身殉国,

  雪山顿变红岗。

白善烨大将

   第一节 五二年上半年主要战斗

   敌人在一九五一年发动两次春季攻势,遭到致命打击。之后,趁停战谈判长期化,迅速加强了兵力兵器。到战争第三个年头即一九五二年一月,敌人已拥有一百万地面部队和强大的空军。

   一九五二年一月至六月末,双方在东西长达二百三十二公里战线上,主要进行了搜索战和炮击战,特别是随着敌空军力量增强,双方喷气机编队之间的空战大大增多。

   特别是一九五二年五月,敌人发动全面搜索战,显示其军事力量。这似乎是企图掩盖在一九五一年夏季和秋季作战中遭受的重大挫折。我从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一日开始压制敌人,迫使敌人停止了全面搜索战。之后,敌人只能偶尔发动夜袭战,除此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在这期间,西部战线的中共军异常活跃,但从整个战线看,地面战斗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敌人从这时开始,向我军阵地发射传单炮弹,无中生有地给联合国军扣上了细菌战犯的帽子。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敌地面部队部署情况:在西海岸最边沿有人民军第四十旅,在其右侧西部战线有中共军第六十五、六十三、六十四、三十九四个军,在中部战线有中共军第四十二、二十六、十二等三个军,在中东部战线有中共军第六十八军、人民军第二军团(第十三师和第二十七师),在东部战线有人民军第三军团(第四十五、十五、一师),在东海岸有人民军第一军团(第七十四师)。当时敌人第一线作战部队共有中共军八个军,人民军六个师以及人民军三个旅。

   联合国军不顾国军和韩国国民的抵抗,为了追求耻辱的停战,在谈判桌上一让再让。但在俘虏自愿遣返问题上则是坚持了决不让步的强硬立场。关于停战线问题达成协议后,停止了谈判以来局部的但是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从五二年开始只进行了一些搜索战性质的战斗。因此,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大规模地面战斗已经结束了。

   在这一期间,除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东部战线文登里地区的前哨阵地争夺战,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的西部战线高浪浦地区阵地争夺战和一九五二年五月九日至五月十一日敌人的全面搜索战外,没有值得可记述的。

   但是,敌人从谈判以来加强兵力兵器特别是空军,作好了随时随地发动大规模战斗的准备。对此,第八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将军、陆军本部和前线部队各师长一致认为,我军可随时击退来犯之敌,如果敌人发动大攻势必定以大失败告终。

   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二日,李奇微将军调任北约盟军司令官,代之克拉克大将赴东京任职。在编成上,美骑一师由韩国调至日本北海道,代之美第四十师和第四十五师开赴韩国前线,加强了第一线。国军进入战争第三年后,有了惊人的发展,通过派军官留美学习和良好的新兵训练,战斗力得到迅速提高。

   在这个期间(一月至四月),我方部署情况:西部战线有美第一军团,下属国军第一师、英邦第一师、美第三师、美军第二十五师、国军第九师。国军海军陆战营、国军第十三警备营等共五个多师,在开城西南海岸至铁原西北主抵抗线设防;在中部战线平康-金城-华川有美第九军团,下属美第二师、美第二十四师、国军第六师等四个师;在中东部战线有美第十军团,下属国军第七师、美第七师、美陆战一师、美第十二警备营等三个师;在东部战线杆城-高城有国军第一军团,下属国军第五师和第十一师。一九五二年一月我军在第一线共部署十四个师和两个警备营。我方战斗序列如下:

   国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李亨根中将)

   国军第十一师(师长吴德俊准将)

   国军第五师(师长张昌国准将)

   美军第一军团(军团长丹尼尔少将)

   国军第一师(师长朴林恒准将)

   英联邦第一师(师长卡斯尔斯少将)

   美军第三师(师长克罗斯少将)

   美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斯威夫特少将)

   国军第九师(师长朴炳权准将)

   美军第九军团(军团长怀曼中将)

   国军第二师(师长咸炳善准将)

   美军第二师(师长杨少将)

   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霍迪斯少将)

   国军第六师(师长白仁烨准将)

   美军第十军团(军团长拜尔斯少将)

   国军第七师(师长李成佳准将)

   美军第七师(师长史密斯少将)  [ 译者注:应是托马斯 ]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托马斯少将)  [ 译者注:应是史密斯 ]

   白作战司令部(司令官白善烨中将)

   国军第八师(师长崔乐喜准将)

   国军首都师(师长宋尧赞准将)

   国军第三师(师长白南权准将)

   (二) 西部及中部战线

   由于共方无条件拒绝关于俘虏问题的联合国军提案,停战谈判自然就陷入了破裂的边缘,战线充满紧张的空气,但四、五月份没有发生大战斗,只有小规模的侦察战和敌人的夜袭活动,六月份在已达到协议的停战线上展开了搜索战和我军发动的破坏敌军战备的战斗,为此我大力出动了空军。

   (三) 中东部战线金化地区战斗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原配属美军第九军团的国军第二师调往中东部战线金化地区。师司令部设在齐空洞,第三团在梨实洞设防,第七团在通洞设防,第三十二团担任预备队驻扎梨实洞。一月一日,第三十一团二营六连一个排向348高地发起夜间进攻,重创敌人,后因敌大批增援,停止进攻。第十七团没有交战,第三十二团作为预备队仍在原地。一月一日晨,师搜索队在搜索中同敌一个排交战,后撤回主阵地。一月一日,第三十一团搜索队击退敌一个连,第七团搜索队同敌一个排交战,后同师搜索队配合以突然袭击占领348高地,第三十一团六连两个排攻占532高地。一月二日,第三十一团搜索队同敌一个斑交火,其他没有新变化。一月三日,第三十一团搜索队同敌一个排进行短时间交火后撤回,第十七团搜索队也同敌交战后撤回。一月四日至五日几乎没有交战。一月十日,第十七团搜索队发现敌两个班打死一多半。第三十一团和第十七团搜索队在搜索战中都取得了很大战果。一月十八日至二月末战线极为平静。

   (四) 金城地区战斗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美第九军团下属美第二十四师调往金城地区(得到哥伦比亚营加强),师司令部设在巨室里。美第二十四师下属第二十一、第五、第十九团部署在金城以南主抵抗线,直到二月末不断进行了搜索战。第二十一团一部在芝岩里东北占领警戒阵地,第五团一个连在轿岩山附近占领警戒阵地,该团第一营一个连在轿岩山东北斜面占领警戒阵地。一月二日,第二十一团搜索队同敌一个排交战后撤回主阵地。第十九团三营将阵地移交给该团二营于一月四日向后方转移。一月八日,第五团三营一部为破坏敌弹药库在烟幕掩护下出击,在破坏敌弹药库后立即撤回,尔后炮击敌人,给敌以很大损失。一月十日,第五团一部在坦克配合下进行搜索,其中有两辆坦克触雷,但立即修复。一月十二日,第五团一营将阵地移交给二营,向后方转移。

   十二日,第一六〇团配属美第二十四师。一月十七日,哥伦比亚营搜索队在搜索过程中遭到敌一个排袭击,经十分钟战斗撤回,被打死四人,打伤三人,失踪一人。十七日,第十九团一营将阵地移交给第一六〇团向后转移。十九日,哥伦比亚营将阵地移交给第二十一团一营向后转移。第一六〇团接第十九团阵地。一月二十三日,美第二十四师组织强有力的步坦联合搜索队深入敌区狠狠打击敌人。二十三日,第五坦克连一部向敌发射六百三十八发炮弹,破坏敌碉堡六十个,打死打伤三人,尔后撤回原地。同日,第六坦克营一个连在前沿阵地向敌阵地发射七百六十三发炮弹。一月二十三日,第十九团转属美第二后勤管区,代之另一个团从仁川出发调往第九军团。

   一月二十八日,美第二十四师将防务移交美第四十师,转移至上希域。美第四十师下辖第二二三团、第二二四团和第一六〇团(原配属二十四师)。该师头两个月同敌接触很少。

   (五) 杨口北“圣诞节高地”战斗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战斗期间,天气晴朗,利于作战,但早晚变阴,日出前下雾,给观测造成了一定困难。

   “圣诞节高地”位于中东部地区杨口以北二十五公里处,是战略要地。该高地在杨口北白石山(1114高地)与鱼隐山(1277高地)中间,同右侧“堪萨斯”、“血岭”、“伤心岭”成为战略要地。敌主要补给线由杨口经德谷里、文登里沿金刚川通向北边。“圣诞节高地”恰在敌主要补给线和从华川水库向北流的汉江中间,可封锁敌主要补给线,控制敌人行动。

   由于我发动“扫荡作战” [ 作者注:我以假装后退诱敌大部队深入,后捕捉战机一举歼灭敌人的战斗。 ] ,中断了炮兵和航空支援,因此敌人很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发动连规模的侦察性进攻。

   在“圣诞节高地”战斗中,敌方投入了中共军第二十四师六十四团三营,兵力一百五十至二百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两挺,以及步枪和手榴弹,得到迫击炮和榴弹炮支援。敌人士气旺盛、补给充裕。敌人的企图是,攻占我警戒阵地“圣诞节高地”,尔后突破我主抵抗线。

   我参战部队为第七师三团。装备有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挺,以及自动步枪、步枪和手榴弹。士气和补给情况良好。我作战计划;自二月十一日实施“扫荡作战”,将敌诱进我阵地内,尔后以突然反击将敌歼灭。这次战斗,是由第七师师长李成佳准将和第三团团长李召东中校指挥的。

   二月十一日,我第三团一营二连警戒排发现敌一个排向“圣诞节高地”右翼迂回,于是从该高地后撤,将敌诱往二排阵地,并等待更多敌人渗透。我一营营长判断:因敌人以昼间进攻顺利占领“圣诞节高地”,肯定会继续进攻。因此,为迷惑敌人,不予抵抗,逐次后退,监视敌人。二月十二日,敌人果然增派两个排进入“岩石沟”,另一个排进攻我二连三排阵地,接着敌又增派了一个连。这时我一营营长命令开火,很快将敌歼灭,恢复原态势。

   (六) 中东部战线杆城地区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至三月末,没有可值得记述的战斗。 (未译)

   (七) 中东部战线月比山地区

   双方主要展开搜索战。 (未译)

   第二节 白马高地战斗

   (一)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的情况

   从九月开始,敌人在整个战线发动小规模的进攻。开始只是西部和中部战线比较激烈,到月末东部战线也活跃起来了。

   在西部战线,敌人攻击美陆战一团阵地,被我击退。九月十八日,敌两个连攻占美第三师的“屠夫”阵地,我虽多次反击均未奏效。第三个主要战斗是敌对美第二师“欧尔特布雷”高地的进攻。九月十八日美第二师撤出该地,尔后经三十天激战收复该地。在中部战线,敌人攻占国军首都师的“首都高地”和“手指头岭”,我经长期血战,九月末夺回失地。

   当首都师正面的战斗逐渐平息下来时,敌人突然改变方向,攻占了国军第三师的572和748高地。九月末,国军第十八团为夺回该高地发起全面进攻。就在这时,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共军又突然攻占我第八师的812和854高地。于是我实施反击夺回失地。

   十月,敌在西部及中部战线为夺取要点多次发起进攻。中共军为攻占281和395高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国军第九师和法国部队同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英勇战斗,挫败了敌人。战斗延续九天,国军步坦炮紧密配合,十月十五日在395高地(白马高地)彻底压制敌人。

   (二) 白马高地

   白马高地战斗自一九五二年十月六日晚至十五日上午以铁原西北395高地为中心展开。这个战斗,是由江拥辉指挥的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发动进攻开始的。中共军第三十八军为中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山东省新四军改编的部队,是中共军的精锐部队之一。

   中共军企图攻占白马高地,其主要原因:白马高地以东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有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国军主要补给线,是名副其实的铁三角地区的要地,是双方必争之地。

   中共军第三十八军下辖翟仲禹指挥的六个团,包括支援部队总共四万四千零五十六人,主要火力,包括迫击炮共五十五门。

   金钟五少将指挥的国军第九师下辖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三个团,共两万人。主要火力有国军第一炮兵旅第五十一炮兵营、第五十二炮兵营和第三〇炮兵营(105毫米榴弹炮),和美第二一三自行火炮营(155毫米)、美第九五五重炮营(8英寸),以及国军第五十三坦克连、美第七十三坦克营。此外还有迫击炮一百一十六门。

   据中共军投诚军官供述:中共军在双十节前动员一个团(第三四〇团)攻占国军第三十团的395高地,以配合中共军第三三九团为控制铁原平原而实施的对281高地的进攻。

   第九师预先察知中共军的进攻企图,一方面加强警戒和搜索,另一方面作好充分的弹药补充,准备以火力和反冲击击退敌人,确保白马高地。

   (三) 战斗经过

   敌人为在冬季到来之前改善阵地,从初秋开始加紧了行动。十月初在铁原以西美第九军团防区展开的白马高地战斗,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十月三日,我军通过审讯中共军投诚军官知道了敌人企图攻占铁原以北五英里处白马高地(395高地)。白马高地长约二英里,由西北向东南,山顶为树林覆盖,山下有驿谷川,可控制铁原公路。我军一旦丢失这个高地,就不能不撤出铁原地区,而且铁原一带公路也不能使用,等于整个铁原地区让给敌人。

   因为其它情报也证实了投诚军官的供词,美第九军团给国军第九师加强了坦克、炮兵、火箭筒以及对空火器。第九师在高地上配置两个营,控制预备队一个团加一个营。在白马高地翼侧为掩护我接近路,配置了坦克和对空火器。为夜间照明,准备了探照灯和照明弹。夜间只要请求可随时得到空中支援。美第五航空队预先轰炸了白马高地附近的敌人炮兵阵地。国军第九师及其配属部队作好了一切准备严阵以待。

   国军第九师和美第二师之间,隔以驿谷川。十月六日,中共军为切断这两个部队的相互支援,在总攻开始前的决定性时刻打开了白马高地以北七英里处的蓬莱湖水库水闸。但驿谷川河水只上涨了几十公分,在战术上没有起到障碍作用。此外,敌人为分割孤立“箭头高地”(281高地)的法军营和美第二师,用一个营向“箭头高地”发起进攻,伤亡甚重,未能攻克。尔后九日和十二日又进行两次攻击,也未得逞。但在战术上起到了牵制作用。

   中共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〇团两个营,在炮火的掩护下,从白马高地西北侧,向山顶发起三次冲击,均被我第三〇团击退。中共军在第一天晚上进攻中(我守兵约三百人)被击毙击伤一千五百人。

   第二天,中共军不惜伤亡,在原两个营残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营,再次发起进攻。敌人攻克我一个连警戒阵地后突破该连防区占领了山顶。两小时后,我第二十八团二营实施夜间反击,将敌全歼。敌人这次伤亡同样惨重。后来一个中共军俘虏供述:参加上述两次进攻战斗的大部分连队只剩下不到二十人。

   战斗第三天,敌人的佯攻停息下来,向主攻方向395高地发起了总攻。敌人为支援步兵每日平均发射各种炮弹四千五百发,为反复攻击不断增加了新的部队。十月八日,敌人以第一一二师三三四团两个营和第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个营替换在白马高地伤亡惨重的部队。该日下午,第三四二团下属部队攻击山头,被我第二十八团反击全歼。翌日,敌又投入一个营进攻,我增派第二十九团两个营,加强第二十八团。双方在山顶进行了整整一天的争夺战。

   十月十日晨,接到山顶仍在我第二十九团手中的报告。十月九日我取得意外战果,据战俘供述:第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在395高地以北集结地被飞机发现,遭到轰炸,伤亡惨重,没能及时投入进攻。

   十月十日,战斗更加激烈。敌人不顾重大伤亡,为夺取目标,继续投入了大规模兵力。敌人作战十分顽强,他们一旦接受任务就不惜任何代价战斗到底。敌人向用炮兵、坦克和空军控制的美军北侧接近路不断发起进攻。敌人尽管全力以赴反复实施冲击,均被我火力击退,占领白马高地的计划彻底被粉碎。

   十月十二日,战斗停息下来。这时,我第三十团超越二十九团发起进攻,接着第二十八团也发起进攻,杀伤大量敌人。十月十五日,白马高地战斗结束。

   敌人在十天战斗期间共投入步兵一万五千人,支援部队八千人,但没能打败我九师。我军先后发起九次反击,中共军发起二十八次攻击 [ 译者注:指冲击发起次数,进攻次数为十一次。 ] ,我军伤亡三千五百多人,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在白马高地和281高地战斗中,共七个团参加战斗,伤亡共一万人。

   在战斗中,我不断投入新的部队保持了锐气。中共军共发射五万五千发炮弹,但我第九师英勇善战,得到范佛里特将军的高度赞赏。

   我第九师在战斗中得到航空、坦克和炮兵的有力支援。美第五航空队在昼间共出动六百六十九次,夜间轰炸七十六次。

   在十天内,战术空军向敌火炮阵地和步兵阵地投下二千七百枚普通炸弹,三百五十八枚凝固汽油弹,发射五英寸火箭炮七百五十发。美第九军团炮兵共发射炮弹十八万五千发,用坦克和对空火器(系自动火器,口径五十毫米机枪数挺)掩护高地东侧翼,阻止了敌人迂回进攻。白马高地战斗之所以能够预有准备,全在于有效的情报工作。

   (四) 评语

   1、坦克支援共八十九辆

   2、炸弹使用量共六十万零四千九百四十磅

   3、弹药消耗量:

     M1步枪子弹共二百七十四万三千六百十六发

     卡宾枪子弹共六十四万二千一百六十五发

     轻机枪子弹共一百二十一万二千一百零四发

   4、炮兵支援(炮弹数)(1952.10.6~15)

105 毫米 155毫米 4.3英寸
第51炮兵营 21,689发 21,689发
第52炮兵营 58,056发 58,056发
第50炮兵营 17,343发 17,343发
第30炮兵营 48,681发 48,681发
美第213炮兵营 36,326发 36,326发
美第955炮兵营 22,011发 22,011发
第9重迫击炮连 15,868发 15,868发
合计 145,749发 58,337发 15,868发 219,954发

   我军在白马高地战斗中取胜的主要原因:

   1、通过敌投诚人员预先掌握了敌人的企图(卓越的情报活动);

   2、步坦炮特别是步炮协同得力,及时集中了火力;

   3、适时轮换作战部队,使部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第三节 五三年初的战斗

   (一) 情况

   一九五一年十月,板门店停战谈判关于军事分界线问题达成协议以来,当时双方接触线即汉江河口至东海岸的高城(三八线以北四十英里)的长达一百五十英里的固定战线,除在停战前一个月共军发动最后的攻势中丢失北汉江上游金城地区外,直到停战时止没有变化。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开始,除大规模侦察战和炮击战外,整个战线一直很平静。尽管在俘虏问题上使谈判陷于停滞状态,但由于联合国军为达成停战竭尽努力,整个战线没有发生积极的军事行动。共方以拖延谈判来恢复其战斗力,有时为显示实力发动试探性进攻。但均被挫败。双方都致力于消极的防御。

   1、共产军

   从一九五一年末,敌人充分利用平静状态整顿了前方和后方。

   一九五三年一月,共军的兵力达到我军两倍,中共军七个军,人民军两个军团,共一百二十万大军在北韩。此外在中国南满有相当数量的预备部队。在此期间,敌人火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炮兵相当可观。此外,敌人还拥有若干坦克部队和两千架歼击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敌人的筑城。敌人大大发展了阵地战术。前线在有的地方纵深二十五英里几乎全都是地下堡垒。这种地下堡垒从西海岸通到东海岸,其中中部和中东部战线最强。敌人地下堡垒极其坚固,我军炮兵和空军都无法摧毁。敌人的炮兵阵地也完全是坑道式的,射击时将炮拉出洞口,射击完毕则把炮推进洞里掩蔽。这种工事在我军航空兵和炮兵的不断攻击下反而日益得到加强。

   2、国军和联合国军

   从一九五二年开始,美第八军以国军和联合国军十六个师维持战线,其中国军十一个师,美陆军三个师,美海军陆战队一个师,英军一个师。

   国军经过长期战争锻炼,在训练、士气和指挥方面有了飞跃发展。虽然在装备上赶不上美军,但在战斗技术、战斗经验和精神战斗力上比外军还强,在作战中一直是模范。

   一九五三年初投入前线的国军十一个师,大部分隶属国军第一和第二军团。此夕还有大量国军官兵编入了美军或英军各师。第八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将军相信国军战斗力,把一百五十英里战线的四分之三正面交给国军防守。

   根据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战略,加强阵地,与敌相持。但是工事强度赶不上共军,大部分是不能防空的堑壕。当然在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不必费更多时间去修工事,但在敌炮火袭击面前却暴露了弱点。炮兵阵地根本没有工事。只是使用了伪装网。

   (二) 计划

   共军的企图,从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苏联代表马立克提出停战以来始终未变。即恢复战斗力,改善后勤补给,以便尔后作战。因此利用拖延谈判,修筑坚固防线,增强战斗力,遏止联合国军发动攻势。曾经历过第二次大战“威斯特沃尔”战斗的范佛里特将军说:共军阵地比“威斯特沃尔”还坚固。进入一九五三年后,敌人在没有可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在有利条件下停战,发动一系列小规模战斗,企图消耗联合国军力量。

   联合国军则以达成停战为独一无二目标,没有打算发动任何进攻作战,只进行了单纯的消极防御和侦察性战斗。为了迫使敌人同意停战,联合国军对敌后方进行了轰炸,以便消耗敌人。

   (三) 作战(1953年1月1日~4月30日)

   随着停战谈判陷入僵局,一九五三年一月至二月发生了小规模的侦察战斗。有时共军小股部队企图沿美第十军团右翼昭阳江渗透,但立即被击退。

   在此期间,美第八军下辖所有部队为了打击敌人、破坏敌炮兵工事和坑道阵地,以航空轰炸和重型火炮集火射击的方法发动了“猛轰作战”,从各个正面强袭敌阵地,但由于敌阵地过于坚固,归于完全失败。

   二月十一日,第八军司令官更迭,范佛里特将军退役回国。退役的主要原因,据说是因为巨济岛俘虏营暴动,损伤了美国的对外威望。

   根据克拉克将军的推荐,美陆军部作战及行政付总长泰勒中将就任美第八军军长。

   三月,敌人为报复第八军的“猛轰作战”,向西部战线美第一军团正面发起进攻。由于敌人的强大进攻,美第一军团从一部分警戒阵地作了有限的撤退,但主阵地一直没放弃。到三月下旬,敌人的进攻被挫败。此间,在整个战线侦察战斗从未间断。

   过了四月之后,停战谈判进入决定性阶段时,敌人又开始积极活跃起来,战线再次进入紧张状态。

   第四节 停战前最后战役(1953年5月1日~7月27日)

   (一) 情况

   停战谈判经过六个月僵持之后,共方要求恢复谈判,四月二十六日在板门店交换病伤俘虏。俘虏问题快要达成协议,停战即将实现时,我军将士士气空前高昂。

   共军终于明白靠军事行动不能指望胜利,拖延很长时间才同意停战。但按四月末接触线停战对己很不利。因此,为停战后的防御和未来作战,决定夺取国军占领的金城地区中央突出部。

   共军要夺取突出部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在停战后的防御上,从共军角度看,如果以现接触线为停战线,他们就得防御金城以北山岳地带,这样就几乎没有补给线,突出部东西两侧左右联络也受突出部很大威胁。相反,从国军防御角度看,当突出部被共军夺去后,将把共军夺取突出部前的困难原原本本接收过来。

   第二、在未来作战上,共军军事基地平康将受威胁。“六·二五”前,平康是共军的重要军事基地。只要确保平康基地,就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攻南韩心脏地区。平康虽然在共军手中,但金城地区只要在我手中,平康就不得安全。

   第三、在政治上,担心韩国国民的反对停战运动影响美国,致使停战破裂。因此以强大攻势显示共军的实力,用来压制韩国的反停战运动。

   第四、在经济上,企图强占南韩最大动力命脉华川水库和水电站。

   由于上述政治、经济、军事原因,共军把金城地区定为主攻方向,在国军第二军团防区华川正面发动了一次大攻势。

   1、预备作战

   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共军停止长期以来的搜索战,以团规模兵力向平康地区美第九军团正面发起进攻。后来扩大到美第九军团右翼首都师,但被击退。

   敌人在最初进攻受挫后,改变方向,向西部战线美第一军团正面发起了猛烈进攻。敌人的攻击方向主要是美第一军团右翼五个前哨阵地至主阵地之间一公里宽正面。这个地域由土耳其旅几个排防守。中共军遭受重大损失后,从土耳其部队防守的三个前哨阵地撤退。

   敌人为最后战役预先进行的两次进攻受挫,转移到后方加紧准备新的进攻。

   停战前敌人的最后战役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主要在中部战线国军第二军团右翼,第二阶段主要在金城-金化之间国军第二军团和美第九军团右翼进行。

   2、作战地域

   作战地域自金化北经北汉江中游至金城川下游。当时天气炎热,给作战带来很大困难。有时下雾,最大视界被限制在一英里左右,但总的说来还是良好的。正值雨季,作战期间大都是阴雨连绵,低云遮天,给航空支援造成很大困难。

   我方主要高地有轿岩山、690、663、949、973等高地,是横向山岭,便于防御。敌占区内主要高地从中央便于观测我。但两翼侧地形有利防守,被我控制,特别是北汉江以东我949和973高地对敌极为不利。

   主要河流有北汉江和金城川。北汉江水深平时平均五米,降雨时因华川水库,河水猛涨;金城川水虽浅,但大部不能涉渡,是天然障碍。

   山谷大部分又窄又深,严重影响交通。主抵抗线大部分是横向山谷,但南边的山和沟谷大部为纵向,敌人一旦突破,便于穿插。

   作战地域地形属于险要的山岳地带,遍山是松树和榆里木,严重影响空中侦察和地面观测,但对敌人步兵部队行动和各种作战设施的荫蔽却提供了良好条件。主要公路有华川至别隅里的十七号公路、华川至长财的一〇三号公路和水洞里至竹大里的一百号公路,以及四方巨里至金化的六号公路和新浦里至史仓里的二十二号公路。这些公路大部分为一九五二年修筑的军用急造公路,桥梁简便,坡度大,大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几乎不可能。除公路外,北汉江水路除结冰期外,作为补给线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上述公路,山岭和溪谷,对敌进攻有利的接近路,主要是:

  金城至别隅里路线;

   金化至四方巨里路线;

   经“手指岭”至轿岩山路线;

   529高地至别隅里路线;

   鱼隐山至北汉江路线。

   3、中共军的情况

   最初当面之敌为中共军第六十军和第六十七军,共六个师六万九千四百人。支援部队有二十一个炮兵营计一百九十八门火炮、两个坦克连共十六辆坦克和数目不详的132毫米喀秋莎炮兵营。他们是一九五二年十月至十二月经过补充的完整的作战部队,其中只经过三个月基础训练,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占百分之二十。

   尔后,敌人为最大限度加强主攻方向,又从后方预备队调来中共军第五十四军和第六十八军,兵力增加到共四个军(十二个师)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人,支援炮兵共四十四个营计四百二十七门火炮。在战役第二阶段,敌人总兵力达到我军的约两倍。

   中共军的补给情况是,准备了防御可用三十九天、进攻可用二十七天、预备队可用二十二天的各种作战物资,可进行任何战斗。士气,因在有限进攻战斗中伤亡大,处于低落状态,但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克服了士气不振状况。

   中共军利用几个月来战线平静的机会完成了发动进攻的充分准备,从五月一日开始转入了攻势。

   直到五月中旬,敌人以连或排为单位进行了搜索战。当时敌人搜索的主要目的如下:

   通过俘虏和阵地进攻,察明我军防御的整个情况及其强弱点;

   部队以有限目标进攻或大规模进攻为目的,在进入进攻待机地域后,派出小股部队进行侦察,寻找我警戒和前沿阵地死角,以便作为攻击发起位置。

   敌人经过多次搜索战后,五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攻占国军第五师前哨阵地691高地、五峰岭和第八师前哨阵地马蹄形高地、兰草高地。

   4、国军情况

   当敌人发动大攻势前的四月末,第二军团总兵力包括第八军预备队国军第三师共四个师五万八千零九十五人。主要支援部队有坦克一个营,155榴弹炮三个营,105榴弹炮十一个营,八英寸榴弹炮一个营。士兵质量良好,经十六周军训的庆尚道 [ 译者注:指大邱、釜山一带庆尚南北道地方。 ] 新兵占百分之三十五,士气普遍旺盛。

   战役初期我军战斗序列:

     第二军团(丁一权中将)

       第五师(崔弘熙准将)

       第六师(金龙周大校)

       第八师(金益烈少将)

       第三师(张好珍大校)

   第二军团的右邻为美第十军团第七师,左邻为美第九军团首都师。

   第二军团在北汉江东岸高地以西三十一公里宽大正面,右翼为第五师,中央为第八师,左翼为第三师。各师都以两个团防守主抵抗线,以一个团作为预备队。第六师部署在轿岩山为中心的较开阔地域,只要敌人不以机械化部队实施大规模进攻。对防御是非常有利的。但主要补给线和支援部队的战术设施大都在反斜面,一旦主抵抗线被突破,将遭到致命打击。第八师在765高地、590高地、“手指头岭”、663高地、“首都高地”等险要的山岳地带设防,该地域为横向山岭,有利于防御,可瞰制敌人阵地,但背靠北汉江对实施撤退极为不利。第五师部署在739、949、973、882等高地,地形有利,完全瞰制敌人阵地。

   军团阵地编成总括起来看,由于双方进行了几个月搜索战,占了过多的前哨阵地,投入了三分之一兵力,如果将剩余兵力全部部署到主抵抗线,就不能控制预备队。

   从防御工事看,总的说来不如敌人,但在联合国军和国军防御工事中是最坚固的。在战役初期,各种壕都是掩盖式的,可防敌人炮击,特别是第八师“首都高地”的坑道工事相当出名。这个坑道工事,是在军团长丁将军提出的“多流汗少流血”方针下,全军第一个修筑的。

   根据第八军“扫荡作战”指示和第二军团长关于各师积极接敌捕获俘虏的方针下,比四月份派出更多搜索队同敌保持接触,但俘敌只有十五人。结果当敌人发动大规模攻势对主抵抗线展开攻击时,我军官兵不得不在生疏的阵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5、双方的计划

   敌人的企图:第六十军攻占我949、973两个高地,第六十七军攻占我金城川以北“首都高地”等高地,夺取金城川。一旦攻破我一部分主抵抗线,便投入预备队一个军加强突击力量,第六十军从北汉江东向西进攻,最终夺取华川水电站和水库。

   当敌人发动攻势前,第八军的作战计划是,继续开展“扫荡作战”以消耗敌人,加强现主阵地“密苏里线”及其前哨阵地,就地粉碎敌人任何进攻企图。万一在“密苏里线”不能抵御敌人,利用迟滞阵地削弱敌人,在杆城-杨口-华川-史仓里-汉滩江-临津江一线即“堪萨斯线”坚决阻止敌人,尔后转入反击,夺回“密苏里线”。在这里,除坚守“密苏里线”之外没有制定任何进攻计划,争取在现在的高城-金城-平康-铁原-临津江一线达成停战,以此作为停战线。

   根据第八军计划,第二军团制定了如下积极防御计划:

  以积极的搜索活动预先粉碎敌之进攻企图;

  以有力的反击夺回被敌占领的前哨阵地;

  在前哨阵地不能阻止敌人进攻时,就在主阵地(密苏里线)粉碎敌人;

   万一主阵地失守,在白岩山-赤根山一线即“岛屿线”(第一预备阵地)阻止敌人,再以有力反击夺回主阵地。

   (二) 第一阶段战斗(1953年5月27日~7月9日)

   敌人在美第九军团右翼、首都师正面和美第一军团正面实施佯攻时,主攻方向只进行了搜索战。五月二十七日,敌在主攻方向突然发起强大攻势。中共军以三个师兵力首先向第二军团右翼第五师正面发起了进攻。

   五月二十七日,中共军一个团向第五师前哨阵地“M1高地”和“血岭”进攻,打响了最后战役的第一仗。这两个高地是掩护949高地主抵抗线的战术要地,五月二十八日被敌夺占。我在六月四日,为夺回两个高地实施反击,但未成功。

   六月十日夜,中共军又投入两个团向第五师主抵抗线973高地发起强大进攻。主阵地被敌人炮火压制,六月十一日终于瓦解。六月十四日夜,敌另一个师突破949高地。六月十五日晨,我军从主抵抗线即“密苏里线”实施全面后退,四个小时后占据“岛屿线”。

   六月十二日夜,敌约一个师向我第八师前哨阵地(又是主抵抗线)“手指头岭”,690高地、“首都高地”发起进攻。我军依托坑道工事拼死抵抗,并多次实施反冲击,但由于敌人采取集火射击和人海战术,抵抗归于失败,退至“岛屿线”。

   敌人从六月十日夜开始投入五个师进攻,突破我第二军团的中央和右翼主抵抗线宽达九英里,纵深四英里。结果,东边的美第十军团左翼国军第七师阵地被暴露。于是,第八军司令官泰勒将军把军预备队配属给第二军团,令美第十军团担任北汉江为界的第二军团右翼防御。国军第五师在美第十军团指挥下继续担任北汉江以东地域防御。

   第二军团长丁一权将军鉴于战线缩小兵力增强的情况,令军团预备队第三师担任军团右翼,配属的第十一师作为预备队,以搜索战逐渐削弱敌之进攻。幸好天气变晴,得到了有效的航空支援,于六月十八日阻止了敌人的进攻。这时,泰勒将军立刻下达命令:转入反击,夺回“密苏里线”。为此,六月二十一日晚第五师重新归属第二军团,担任北汉江地区第三师右翼即军团最右翼。

   由于北汉江江沿战术价值降低,派特遣部队(第三十六团为基干,配属一个工兵营、一个搜索连和一个重迫击炮连编成,第五师付师长韩信大校任部队长)担任北汉江东岸防御,正面约四公里。当时部队部署情况:军团左翼为美第九军团首都师,右翼是美第十军团国军第七师,在此中间,自左向右第六师(师长白仁烨少将)、第八师(宋尧赞少将)、第三师(林善河少将)、第五师(朴柄权少将),第十一师(林富泽准将)为军团预备队,共五个师约七万一千五百人。

   当时当面之敌有中共军第六十八军二〇二师、二〇三师、二〇四师和第六十七军二〇〇师、二〇一师以及第六十军一八一师,共六个师约八万人。

   正当第二军团修整阵地准备反击时,中共军又发起了局部进攻。这样,泰勒将军关于夺回“密苏里线”的命令实际上落空,只好对付进攻之敌。特别是529高地,是双方激战过的地方。六月二十五日夜,中共军开始进攻529高地,双方以团规模部队进行了十一次激烈争夺,最后我第二十三团占领,终于守住了“岛屿线”。

   如上述,中共军打破十八个月的相持局面,在战役第一阶段,攻占了我主抵抗线(密苏里线)的中央宽九英里,纵深四英里地域。结果第八军的威信扫地,以精锐师组成的国军第二军团丢了面子。我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航空支援,敌人兵员雄厚实行人海战术,我军防御工事脆弱,过多占领前哨阵地分散了兵力。

   据第二军团统计,双方在战役第一阶段的兵力损失如下表:

被俘或失踪
中共军 6,948人 3,133人 48人 10,129人
国军 3,613人 7,966人 1,572人 13,151人

   (三) 第二阶段战斗(1953年7月10日~7月27日)

   第二阶段是中共军用八个师的兵力在金化至金城整个中部战线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

   在第一阶段末期,敌人认为第二军团防线已加强,难以突破。于是将北汉江西部地区的一部分移交给人民军第五军团,中共军大都在金城以西金化以北地区集中。

   在第二阶段,中共军投入第五十四、第六十、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等四个军(十二个师)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人,占压倒优势。特别是中共军第五十四军(在首都师正面),是精锐部队,有两年以上战斗经验的老兵占百分之七十,一年以上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新兵不过百分之十。

   第二阶段是从七月十日开始的。中共军约两个团向我第六师的轿岩山地区和第八师防区发动了进攻。但直到七月十二日以营或团规模向第二军团正面多次发动的进攻,仅仅是欺骗性的预先进攻。七月十三日,中共军第五十四军三个师强袭首都师,宣告战役第二阶段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中共军第六十八、六十七、六十军共五个师向第二军团正面(除东翼)发起进攻。即第六师正面两个师,第八师正面一个师,第三和第五师正面两个师。这样,七月十三日夜中共军共投入了八个师兵力。

   中共军第五十四军三个师突破了主抵抗线,首都师被迫后退。溃退的部队逃散到第九军团和第二军团后方,结果断绝了两个军团之间的联络,使部队陷入混乱。第六师因友邻部队后退翼侧被暴露,接着从正面遭到两个师的进攻,受到极大威胁。

   中共军突入首都师纵深,严重威胁第二军团唯一补给线十七号公路,从第三师穿插的敌人威胁一百号公路和后勤支援部队。这时,美第九军团预备队美第三师在预备阵地展开,掩护首都师后退,其它各师也都全力以赴抗击中共军。第二军团虽然拼命抵抗,但局部被突破,陷入被围状况。七月十四日,泰勒将军命令:在金城川南设置主抵抗线抗击敌人。但,第二军团于七月十四日晨已退至注坡里-白岩山南一线设防。在这条防线的左翼有军团预备队第十一师,中央是第八师,右翼为第五师。随着国军后退,中共军继续发展进攻:敌第一八〇师渡过金城川前出到第五师防区白岩山一带。敌第一八一、第一七九师前出到第八师的中央部与我接触,中共军第一三五、第二〇三师接近到我第十一师正面。

   美第九军团投入美第三师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军团于十四日晚占领白岩山-住坡里一线,阻止敌人,并为贯彻泰勒将军的命令准备反击。七月十七日,第二军团占领金城川南岸高地,以第十一、第八、第五师发起反击。敌人在初期虽然进行了顽抗,但由于金城川大桥完全炸断,补给中断,加之金城川天然障碍,退路截断,陷入被全歼的境地。最后只有一部分敌人从上游渡河逃窜。

   七月十九日上午,占领金城川南岸防线。军团预备队第六师换第五师担任军团右翼。七月二十日军预备队第七师配属第二军团从第十一师和第八师之间投入战斗。这样,第二军团在第一线部署四个师,控制预备队一个师。第三师从七月二十一日开始担任军预备队。

   如上述,在战役第二阶段初期,中共军以四个军突破我主抵抗线宽二十三英里,纵深七英里,一时得胜。后来在我反击下,遭到巨大损失,占领地域缩小到宽十七英里,纵深五英里。

   第二军团公布的双方兵力损失如下:

战死 战伤 被俘或失踪
中共军 25,195人 11,003人 186人 36,381人
国军 1,701人 7,234人 3,219人 12,154人

   在中部战线展开激战的时候,板门店的停战谈判有了迅速进展。七月十九日,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二十日,双方参谋军官开始拟定停战协定的细节和划分非军事区的境界线。七月二十七日,签订停战协定。至此,战争从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开始以来,经整整三年零一个月又两天,战斗二千二百小时,宣告结束。

   (四) 评语

   一九五三年的前四个月,同前一年一样,在相持状态下,双方开展搜索战,战线总的来讲较平静。

   但斯大林死后毛泽东的地位上升,停战谈判有了急剧进展,因而战线也活跃起来了。

   停战前的最后战役是以中共军的进攻开始,以国军的反击告终。第八军推测:中共军在七月份的兵力损失包括阵亡二万五千多人在内共七万二千人,相当于中共军七个师兵力。

   中共军付出巨大人员损失,虽然未能达成攻占华川水电站的原定目标,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实现了尽早停战的计划。国军未能守住主抵抗线后退的原因,当然在战术上存在许多缺陷,但更主要的是,联合国军关于实现停战的基本方针所致。当时,联合国军司令部似乎对国军作战采取不予积极协助的立场。联合国军司令部为制止我国政府的反停战运动和国军北进作战而施加的压力,对国军遂行作战影响极大。这种压力,在弹药补给方面明显而具体地表现出来。“扫荡作战”是以俘获敌人和破坏敌人阵地为目的实施的,但对国军的炮弹供应量仅仅够当天用的基数,结果当敌人发动强大攻势时却没有可供使用的充分的炮弹储备。因此,第二军团对敌人的集火射击未能予以有效的火力反击。

   随着交换病伤俘虏以及四月二十六日根据共方要求恢复谈判之后,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国军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压力公开化,当李总统释放两万七千名反共俘虏时达到了顶点。但,韩国政府不顾种种压力开展了反停战国民运动。这对联合国军司令部来说,说服韩国政府成了比打共产军还要棘手的问题。对此,克拉克将军写道:

  七月十六日,为直接了解有关作战情况,飞抵韩国。首先访问了美第九军团司令官,然后乘直升机到韩国军第二军团,在那里接见了韩国军将领和各师美军顾问。

  回到汉城在晚餐前拜会李总统,向他坦率地通报了军事形势,并谈了韩国军一些将领辜负期望的情况。

   对此,正如李总统反驳的那样:“第八军长期以来只搞防御,结果让中共军得以积蓄力量发动进攻,取得了胜利。”

   另外,国军本身的缺点也是导致中共军在最后攻势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国军在这次战役中教训很多。

   1、线式防御

   线式防御已通过世界各国古代和现代的战史证明,是一种脆弱的防御形态。当时因战线长期相持和“扫荡作战”,占了过多的前哨阵地,结果导致了兵力分散。特别是在中共军采取人海战术实施多波次攻击、集中火力重点突破的情况下,线式防御更是不堪一击。当时根据中共军的战术特点,应当考虑作战地域的具体情况和兵力不足的情况,采取重点防御,纵深配置。

   2、坑道阵地

   范佛里特将军曾评论说:韩国战场的双方阵地比二次大战时德国的“威斯特沃尔”还坚固。其实,坑道阵地应同左右友邻阵地相互联得上,并由能够胜任坑道作战的优秀部队来守卫,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在坑道作战上,中共军比国军强。国军在坑道作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指挥官未能对坑道内的部队实施指挥,结果变成了每个士兵各自为战;

  士兵掩蔽在坑道里不想开枪打仗。

   由于上述原因,我军修筑的坑道阵地反而被敌占领利用了。可见,坑道阵地只有在通信联络畅通、能充分发挥其火力作用并在有效的火力支援下,才能显示出威力。

   3、第一线指挥官的前沿观测所的运用

   敌人通常采取了夜间进攻,因此营长和连长必须亲自观察情况,适时使用预备队。在激烈的夜间战斗做,部队一片混战的情况下,不能指望第一线战斗分队向上报告准确情况,因此,团长应同付团长轮流到前沿观测所指挥战斗。这不但有利于山地作战,而且可大大鼓舞部队的士气。

   4、预备队的使用

   营、团、师各级预备队的使用范围和时机,是各不相同的。营或团预备队,应在敌人刚突破我主抵抗线尚未完成纵深战斗编成时使用。师预备队,应在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利用昼间或夜间重点攻敌弱点为目的,从战术上使用。在这次战役中,我军由于情况不明而且危急,各单位在使用预备队时,不是贻误了时机就是使用不当,还有些大部队在昼间没有各种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实施反击,大都归于失败。

   5、夜间战斗的主动权

   夜间战斗难以提供航空支援和炮兵支援。因此,尤其需要部队有高度训练素质和下级指挥官的优秀指挥能力。尽管部队士气高,指挥官指挥能力强,但由于夜暗恐怖和视界不良,易于陷入混乱。所以,必须通过平时训练熟练战斗指挥和战斗技术,掌握战斗主动权极为重要。国军由于下级指挥官能力差,单兵战斗技术不熟练,在多数情况下被敌人夺去了主动权。

   6、单兵战斗训练

   新兵训练所的单兵训练不够充分。单兵战斗技术中最主要的是机动、射击和冲击三者联结。只要单兵战斗技术熟练,指挥官就能够沉着地指挥战斗。在这次战役中,由于国军新兵训练不够,在敌人发动进攻之初便引起混乱,给下级指挥官作战指挥带来了很大困难。

   7、火力运用

   火力应越靠近主阵地越要密集,在排、连、营火力计划中,营火力计划尤其重要。营长应亲自选定火器位置,使全营火力构成有机的整体,以掩护整个防御正面。特别是机枪应位于能够侧射或斜射的位置,直射火器的死角应用迫击炮消除。对于敌人的接近路要预先拟定拦阻射击计划,营和团要设火力调整所随时进行调整,以防火力过于集中某一点。步兵火器不能封锁的地方应靠炮兵火力,炮兵的最后拦阻射击应由步兵营长决定。炮兵火力计划应以步兵火力计划为基础。步兵火力控制不了的地方或步兵火力不强的地点应以炮兵火力增援。师的火力使用应由师火力调整所统筹安排。师火力调整所要以担任直接支援的炮兵营火力计划为基础,统一安排火力增援营或全般支援营的火力计划。军团应拟制军团火力计划,以便有效地运用军团炮兵。

   在这次战役中,步兵光依赖炮兵,几乎没有制定步兵自身的火力计划。炮兵的火力计划也不过是图上计划。师火力调整所几乎无法实施火力调整。航空支援只注意危急的地方,没有同步兵和炮兵火力协调。结果没能有效地调整火力,没有构成有效的火网。因此,尽管进行了炮兵和步兵的最后拦阻射击,敌人还是从我火力死角突破了防线。

   8、部队移动间的通信联络

   通信中断意味着指挥的断绝。因此,不管部队在驻止还是在移动中都应保持通信畅通无阻。特别是在部队移动期间中通信作为指挥手段极为重要。有线通信网容易受敌炮火或游击活动的破坏,所以必须以无线电网保证通信畅通。

   在这次战役中,由于敌人的炮击,有线电网常常被中断,特别是指挥所转移和纵深战斗时,通信联络基本中断,根本无法实施指挥,甭说敌人情况,就是我军情况也没有掌握。

   以上是国军在停战前最后战役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这次战役中,中共军取胜的七要原因如下:

   通过进攻战和包围战的彻底训练,在夜暗条件下徒步机动很快。

   火炮射击准确,步炮协同良好。

   因为有了彻底的政治教育,敌人士兵不怕我猛烈炮击,守得顽强,攻得坚决。

   有效地运用了火力。直射火炮尽量靠前配置,以压制我各种火器阵地和观测所,用曲射火炮猛击我侧后,以扰乱我支援部队和通信网。

   通过全面的单兵训练,每个士兵都能勇敢善战,在纵深战斗中重新编组快。

   在这次战役中,中共军使用的战术,大致如下:

   包括进攻部队和预备队,集中大于我守备兵力的四至五倍兵力实施进攻。

   进攻目标一般都选定在我孤立的阵地。

  强大的预备队通常在中央待机。

   进攻通常采取两翼包围,用强大的部队在正面实施主攻,用助攻部队从两翼实施穿插包围。总攻开始后,中央的进攻部队从正面实施强攻,如遇我军顽抗,即由两翼穿插的部队从侧后配合主攻实施包围。

  纵深战斗特别是对坑道的进攻,组织爆破组,突击组和火力掩护组等三个战术单位实施多波次攻击。

   进攻中先集中力量打开突破口,然后逐步扩大突破口。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