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战争·第七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09-1945——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1940年9月,新型航空母舰“卓越”号(Illustrious)加入地中海舰队,并成为阿瑟·郎姆利·圣乔治·莱斯特(Arthur Lumley St.George Lyster)少将的旗舰。虽然莱斯特并不是一名飞行员,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却曾在位于意大利“长靴”足跟处的英国驻塔兰托海军基地飞行中队服役。
1938年,时任舰长的莱斯特已经开始指挥“光荣”号航母在地中海的行动。他在舰上偶然发现了一份利用航空母舰对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发动空袭的作战计划,其实该计划早在3年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国可能对意宣战时就已经有人提出。凭着对塔兰托的了解,莱斯特对这份计划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命令飞行员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鱼雷和炸弹空袭的演练。当英德双方开战时,“光荣”号航母被派往挪威,莱斯特在它沉没之前也刚刚被派遣过去。随后,作为一名海军少将,莱斯特又被派往“卓越”号(Illustrious)航空母舰,负责指挥其在东地中海的行动。在他所在的旗舰上,有很多之前曾跟随他在“光荣”号航母服役的飞行员,目前都在接受夜袭塔兰托的训练。
飞行甲板上的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正在为飞往马耳他进行着“热身”。自1940年8月至1942年10月间,英国的几艘航空母舰和美国海军的“黄蜂”号航母共向马耳他派出战斗机700余架次,使岛上的军事要塞得以保存,并继续对轴心国到北非的海上运输线构成威胁。只要英国海军控制了马耳他,纳粹德国便无法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帝国战争博物馆)
阿瑟·郎姆利·圣乔治·莱斯特少将。(帝国战争博物馆)
另外两项备战工作也开始着手进行:地勤人员为“卓越”号航母上的航载飞机装载了副油箱,这可以扩大“剑鱼”攻击机的飞行范围,从而增加其在战斗中获胜的机会。而且,几乎与此同时,皇家空军(RAF)的飞行员驾驶着3架美制“马里兰”(Maryland)侦察机飞往马耳他。这种双引擎飞机最初是法国军方从格莱恩·马丁公司定购的,但后来却运抵皇家空军。该机的飞行距离为1300英里(2092千米),最大飞行高度2.6万英尺(7925米),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78英里(447千米),与之前用于侦察意大利军港的四引擎“桑德兰”(Sunderland)水上飞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集结在马耳他的“马里兰”侦察机是英国海军与空军之间协同作战的最好例证。
莱斯特向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安德鲁·坎宁安(Andrew Cunningham)上将提交了这份袭击塔兰托的作战计划,坎宁安上将意识到如果这次行动获得成功,英国海军将在该地区占据有利的位置。1940年6月,意大利在地中海只有两艘战列舰,但到了10月,又有两艘新型战列舰和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军舰加入到意大利舰队,这样英意两国海军的战舰数量分别为4艘和6艘,意军处于优势。
1940年8月,“卓越”号航空母舰驶入地中海,从而使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实力得到增强。图中的这张照片大致就是在这一时期拍摄的。才华横溢的海军少将莱斯特很快便凭借着这艘航母取得了卓越的功勋。从图中可以看到左舷舰尾处的1门4.5英寸(114毫米)口径炮塔的炮管正逐渐接近其最大高度。(皇家海军历史分部)
对塔兰托发动袭击的日期最初定在了10月21日,这一天是英国特拉法加战役的胜利纪念日,“鹰”号(Eagle)与“卓越”号两艘航空母舰都将参战。两艘航母将搭载18架携带有鱼雷,12架携带有炸弹的“剑鱼”攻击机对意大利舰队发动袭击,而皇家空军的“马里兰”侦察机则负责严密关注意大利海军在塔兰托军港的动向。“鹰”号和“卓越”号航母上的飞行队负责对意大利在北非海域的港口和运输船实施不间断的打击。随着袭击塔兰托日期的日益临近,英国海军也在做着充分的准备,但是英国航空母舰却开始交上了霉运。当“卓越”号航母上的一名地勤人员为“剑鱼”攻击机安装可增加续航力的副油箱时,出现了电池短路的故障,火花引燃了泄漏在机库地板上的航空汽油,并随即燃起了。大火,两架“剑鱼”攻击机被大火烧毁,另有5架因受烈焰和灭火用海水的共同侵蚀而受损。无奈之下,袭击行动被迫推迟10天。
费尔利公司在高度机密状态下研制而成的“管鼻鹱”I型战斗机,是英国舰队航空兵部队所装备的第一款带有8挺机枪的战斗机型。该机拥有很高的机动性及耐久性,但对于当时必要的海上飞行来说,其主要的缺点表现为飞行速度相对较慢:280英里/小时(450千米/小时)。“管鼻鹱”I型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为2.6万英尺(7925米),8挺.303英寸口径机枪均安装在机翼上,也有若干架飞机在后座舱的位置安装有一挺维克斯机枪。(《国际飞行》)
在此期间,地中海舰队仍旧出海航行,“鹰”号和“卓越”号航母还派出飞机对希腊莱罗斯岛上的意军军事设施实施了空袭。
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腊。德军对意大利的这次行动事先并不知情,而日后的进展则证明墨索里尼犯下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他手中掌握的军队、武器和供给本应该在埃及发挥更大的威力,而对希腊的侵略(最初曾遭到反对)则更进一步增加了英国地中海舰队从埃及向希腊运输军队和战备物资的负担,因此,袭击塔兰托对于英国来说就更为重要了,但是作战日期却不得不再次延迟,因为31日那天不是满月,而且飞行员还没能完全掌握好利用照明弹进行夜间作战的技能。坎宁安上将最终将攻击日期定在了11月11日,地中海舰队向希腊本土、希腊的克里特岛及马耳他进发,“皇家方舟”号航母负责对撒丁岛发动袭击。这次军事行动的代号为“审判行动”。
在舰队准备起锚驶往亚历山大港的前两天,由于多次遭到近失弹的爆炸冲击,“鹰”号航空母舰的输油管线严重受损,航速大减,因此无法随队一同出发,它搭载的5架“剑鱼”攻击机和机组人员也被转运到“卓越”号航空母舰上。
11月6日,地中海舰队起锚出海。两天后,意大利的7架三发轰炸机对地中海舰队发动了袭击;3架“管鼻鹱”(Fulmar)战斗机从“卓越”号航母上起飞迎战,将其中两架击落,并将其余敌机驱走,紧张的敌对状态也由此开始。次日,意军一架执行追踪任务的三发水上飞机被击落。但是,霉运再次“光临”了地中海舰队。“卓越”号航母上接连有3架“剑鱼”在执行例行反潜巡逻时坠海,经过检查事故是由于燃油受到污染导致发动机停止工作造成的。
11月11日清晨,一架“管鼻鹱”战斗机从“卓越”号航母起飞,从马耳他取回了塔兰托的最新空中侦察照片。通过照片,英军获悉意军的5艘战列舰正停泊在塔兰托军港内。当晚6时,“卓越”号航母和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组成的护卫舰队离开主力部队向塔兰托进发。一小时后,皇家空军的一架水上飞机发回情报称第六艘意军战列舰已经驶入塔兰托军港。意大利海军目前的6艘大型战舰就如同一个篮子里满载的鸡蛋,英军单凭一艘航空母舰再加上几架老式的飞机能够击败对手吗?
晚8时40分,“卓越”号航空母舰抵达了距塔兰托170英里(315千米)处的待机地点。飞行甲板上昏暗的灯光亮了起来,12架“剑鱼”攻击机依次升空,其中6架挂载鱼雷,4架挂载炸弹,另有2架则挂载着炸弹和照明弹。
50分钟后,第二批共9架“剑鱼”先后起飞——5架挂载鱼雷、2架挂载炸弹,还有一架则携带着炸弹和照明弹。其中一架飞机的机翼在飞行甲板滑行时因与其他飞机相撞受到轻微损坏,不得不运送到下面的机库进行维修。机上的炸弹并没有卸载下来,飞行员心情沮丧,当天上午他曾因所驾驶的另一架“剑鱼”坠毁而差点错过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请求机械师帮助修理飞机,并恳求莱斯特少将允许自己参战。20分钟后,这名飞行员终于离开了飞行甲板,但是40分钟后,在撞击中受损的固定机腹副油箱的绳索完全断裂,副油箱因此坠海,这样该机就因为缺乏燃料无法到达塔兰托而被迫返航。
两批共20架飞机、40名英军士兵分别在肯尼斯·威廉森(Kenneth Williamson)少校和黑尔少校(J.W.Hale)的率领下,对意大利海军的6艘大型战列舰及大批巡洋舰与驱逐舰发动了袭击。在大量防空炮火、拦阻气球及防雷网的掩护下,意大利海军舰队安全地停泊在塔兰托军港内。尽管意大利军方已经签下了购置防雷网的订单,但是国内的生产企业却未能达到军方的要求,由于防雷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舰只的行动,因此意大利海军部没有强制要求舰队使用。近来的一场风暴使很多拦阻气球受损,但由于军港内气体储备不足而无法提供及时的整修和补充。最终,意大利空军也未能获取有关英军舰队行动的情报,而11月11日清早的侦察更是一无所获。
第一架“剑鱼”攻击机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飞抵塔兰托,但意军很快便以密集的防空炮火对其进行还击,无所畏惧的英军飞行员在枪林弹雨中继续坚持战斗。天亮时,意大利海军新建的排水量为3.5万吨的“利托里奥”号(Littorio)战列舰在3枚鱼雷的攻击下发生爆炸,不得不抢滩搁浅以避免沉没的厄运;在只遭受一枚鱼雷的攻击后,排水量为23622吨的“加富尔伯爵”号(Conte de Cavour)战列舰便沉入海底;而它的姊妹舰“卡约·杜伊利奥”号(Caio Duilio)也被一枚鱼雷击中,为避免沉没而被迫搁浅。“利托里奥”号战列舰需要4个月的时间进行修缮,而“卡约·杜伊利奥”号的修补工作则长达6个月;虽然“加富尔伯爵”号后来被打捞上来,但是却再也无法继续服役。此外,意军还有一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在空袭中受损,军港内的一些军事设施也遭到破坏。
图为航空母舰的攻击力量所造成的毁坏:塔兰托军港遭受到“卓越”号舰载“剑鱼”攻击机的袭击。在塔兰托一役中,意大利6艘战列舰中的3艘以及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遭受重创,而英军仅损失了2架战机,另有4名机组人员伤亡(其中一组阵亡、一组被俘)。尽管有众多媒体评论,但英军奇袭塔兰托与日后日军偷袭珍珠港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帝国战争博物馆)
11月12日凌晨1时12分,“卓越”号航母上的雷达接收到第一架“剑鱼”攻击机返航的信号,随后18架飞机依次降落在甲板上。英军在此次行动中仅有2架战机被击落,其中一架飞机上的两名机组人员阵亡,另有几人(威廉森及其手下)被俘虏。
12日下午,意大利的侦察机首次发现了英军战舰,但是还未来得及发回情报便被英军击落。“卓越”号航母于13日航行至克里特岛西南时,再次被意军发现。意军仅有的轰炸机在英军战舰上空投下炸弹后便匆匆调转方向,英军的战斗机也已经逼近并予以还击。最终,英国海军驶向马耳他和希腊的护航舰队均安全抵达。
“卓越”号航空母舰在意大利巡逻机的侦察下悄悄抵达待机地点的当天,意大利空军在墨索里尼的急切盼望下对英国本土发动了空袭,使皇家空军的拦截机蒙受了严重的损失。温斯顿·丘吉尔曾评论说意大利的飞机“或许已经制定出更好的方案来保卫他们在塔兰托的舰队。”
英军在塔兰托一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以两架飞机的代价便摧毁了意大利海军力量的一半。意军官兵的士气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这与肉体上的痛苦程度不相上下,而英国却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扭转了战局,官兵士气高涨。意大利海军将幸存的军舰撤离塔兰托,分散到北部的那不勒斯,日后若要干预英军战舰的行动则更加困难了。
英军奇袭塔兰托开创了以航母舰载机袭击敌方战列舰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米切尔海军试验是绝对不具有现实性的;1940年年中对法国战舰发动的袭击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塔兰托之战从以下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演练——英意两国交战、“卓越”号航空母舰和舰载“剑鱼”攻击机为皇家海军的主力部队。
地中海1940-1941
马耳他、马耳他、马耳他
1940年11月6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英格兰短暂停留后,返回直布罗陀海峡。次日,H舰队与地中海舰队的增援力量以及派往马耳他的部队一同出海。在驶向亚历山大港的途中,除一支部队在马耳他与大部队分离外,其余战舰则顺利地划入坎宁安上将的麾下。与此同时,5艘商船从亚历山大港出发驶往马耳他的大港。
“皇家方舟”号航母派出飞机对撒丁岛发动袭击,而H舰队的其余舰只则于11月10日返回直布罗陀海峡。马耳他不断遭受到意军飞机的猛烈袭击,岛上亟需更多的战斗机增援。“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近来负责将飞机运往加纳的黄金海岸,飞机再从那里飞越非洲大陆抵达埃及。这次“百眼巨人”号接到了增援马耳他的任务。11月15日,“百眼巨人”号航母在H舰队的护卫下驶进地中海,派出12架皇家空军的“飓风”战斗机飞往马耳他,飞行距离大约为400英里(644千米),皇家海军的两架“贼鸥”战斗轰炸机负责引领飞完前半程,接下来会有两架集结在马耳他的飞机将其引入岛上。按照计划,6架“飓风”战斗机应与第二批的引导飞机会合进入岛内,但是其中两架在距离马耳他不到30英里(48千米)的地方因燃油耗尽而坠海。另外6架“飓风”及1架“贼鸥”与基地失去联络,军方估计这些飞机很可能由于飞行员迷失航向而坠毁。这样,12架“飓风”中仅有4架最终飞抵马耳他,使英军失去了一批受过良好训练的飞行员和作战亟需的飞机。
11月24日,3艘航速较快的商船运载着马耳他急需的物资,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地中海。次日,包括“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内的H舰队与之会合。这样一来,由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开始了另一项复杂的军事行动。由于意大利海军暂时损失了3艘战列舰,因此坎宁安上将派出一艘战列舰通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出地中海。
这一次意大利舰队派出两艘战列舰为先头部队,试图拦截H舰队,但直到第二艘英军战列舰加入坎宁安上将的舰队使双方军力更加均衡后,意军才开始行动。最初,双方舰队近距离对峙,但意军很快便试图从战斗中脱身。“皇家方舟”号航母接到命令,派出舰载鱼雷攻击机对航速较快的意军战列舰发动攻击,以迫使其降低航速。11架荷枪实弹的“剑鱼”攻击机飞向了意军战舰。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携带一枚鱼雷的“剑鱼”攻击机只能达到80节(148.16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而现在却不得不迎着猛烈的逆风起飞。由于意军战舰的航速为30节(55.56千米/小时),因此“剑鱼”只能以不到40节(74.08千米/小时)的速度进行跟踪。在宽阔的视野下,“剑鱼”以较慢的速度开始了它们的征程。
意军的防空炮火迟迟才开动,尽管十分密集,但精准度相对较差。10架“剑鱼”集中在一艘意军战列舰的上空,而第十一架飞机飞过了目标,将鱼雷投向了另一艘战列舰上。遗憾的是,11枚鱼雷均未击中目标。
返航的“剑鱼”攻击机全部安全降落在“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并称有一枚鱼雷已击中敌舰;另外9架飞机再次起飞对敌舰进行追踪袭击,但飞行速度之慢令人难以忍受,意军的两艘战列舰即将接近撒丁岛。如果从海面一侧进行袭击的话,则意味着英军的“剑鱼”攻击机要从意军的一队巡洋舰上空飞过,因此只能采取空中打击的作战方式。意军的防空炮火依然十分猛烈,但仍旧欠缺精准度,而英军的鱼雷也未能击中目标。此外,“皇家方舟”号上的7架舰载“贼鸥”轰炸机也对意军巡洋舰进行了轰炸,但同样一无所获。轰炸结束后所有飞机均返回航空母舰。
这一天最后的一次行动是由意军发起的,10架SM.79三发轰炸机袭击了“皇家方舟”号航母。几枚炸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其中最近的一枚与“皇家方舟”号仅有10码(9米)的距离。空军和海军之间缺乏有效默契的配合再一次严重妨碍了意军战舰的发挥。
返回直布罗陀海峡后,“皇家方舟”号航母的舰载飞行中队再次进行了大量必要的训练。因有传言称德军将抢占葡属亚述尔群岛,“皇家方舟”号航母随后被派往大西洋。但为了保护另一支驶往马耳他的船队,“皇家方舟”号又返回到地中海。圣诞节当天,“皇家方舟”号航母与H舰队再次驶入大西洋,但这次搜寻一艘德军巡洋舰的任务却未能成功完成。1941年1月6日,H舰队护卫着一支驶往马耳他的船队再次离开直布罗陀海峡,但地中海局势却在新的一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在1940年12月,驻扎在北非的英国陆军就已经与意军在利比亚交火,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因担心德军窃取战利品而一度拒绝援助的墨索里尼现在不得不求助于德国军队,希特勒曾表示:“从战略、政治及心理上,意大利在地中海都需要我们的援助。的黎波里塔尼亚必须得到拯救。”但德军暂时并不想与英军交火,只需保持现状即可。德军的增援部队由两部分组成,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艾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准将率领的一支坦克部队被派往非洲,另一支空军被派往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特拉帕尼。后者的目的是迫使马耳他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确保德军部队能够通过空中和海路两条交通线运抵利比亚。德军的这次行动将对地中海战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马耳他
纳粹德国空军的其中一支为第十航空军,这支反舰航空兵部队在挪威战役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空军司令汉斯·盖斯勒(Hans Geisler)的指挥下,第十航空军于1940年12月开始将266架飞机集结在西西里岛,具体部署情况为:
He111双发中型轰炸机(最大飞行时速258英里(415千米)) 50架
Ju87B单发俯冲轰炸机(255英里(410千米)) 80架
Ju88A双发轰炸机(273英里(439千米)) 70架
Me110双发战斗轰炸机(342英里(550千米)) 26架
Me109E-3单发战斗机(354英里(570千米)) 40架
德军所装备的战机性能良好,大多数要优于同期的英军飞机,而且德军飞行员均受过严格的训练。盖斯勒司令还为部队配备了维护人员、通讯兵、防空炮以及飞机所需的一切物资。5支飞行队中有一支集结在位于意大利“长靴”脚趾处的一个军用机场,另外4支则全部驻扎在西西里岛。当时,意大利空军部署在西西里岛的战斗机为75架、轰炸机45架,另有25架战斗机和70架轰炸机驻扎在撒丁岛。虽然这些飞机的性能表现不及德国第十航空军的飞机,但仍对英军构成了威胁。
第十航空军 VS “卓越”号航空母舰
新的一年里,为加强马耳他防御能力的第一次例行行动开始了。H舰队将从直布罗陀海峡为马耳他带去1艘商船及3艘增援希腊的舰只,这3艘舰船将会由地中海舰队继续护送至希腊。此外,地中海舰队还将从亚历山大港出发分别护卫2艘驶往马耳他的补给船以及3艘驶往希腊的商船,达到目的地后,再护送2艘空载的货船驶离马耳他。作为这次行动的一部分,“皇家方舟”号上的5架“剑鱼”攻击机将飞入马耳他这个被包围的海岛。1月8日的夜晚双方相安无事。次日下午,意军的10架轰炸机对H舰队进行了高空轰炸。“谢菲尔德”号(Sheffeld)巡洋舰上的雷达(“皇家方舟”号航母仍然没有雷达装置)向航母发出大量警报后,若干架“管鼻鹱”依次升空,很快便阻止了意军的空袭,并击落了敌军的两架三发飞机。黄昏时分,“皇家方舟”号航母的舰载“贼鸥”战斗机成功地拦截了3架敌机,但未能将其击落。夜幕降临后,H舰队将商船队转给地中海舰队中一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护卫舰队后,返回到直布罗陀海峡,途中没有遭遇进一步的危险。
1月10日黎明,地中海舰队仍停留在马耳他岛的西岸,与之在一起的是坎宁安上将的主力部队——2艘战列舰、“卓越”号航空母舰以及护卫着上述商船队的5艘驱逐舰。坎宁安的3艘巡洋舰在稍远一点的水域停泊,守卫着一艘被水雷炸伤准备拖往马耳他的驱逐舰。1月10日的清晨安静地过去了。目前为止为增强马耳他防备能力所做的最富野心、也最复杂的准备工作正在悄然进行着。从马耳他岛起飞的皇家空军轰炸机已经在那不勒斯击中了意军的一艘战列舰,迫使意大利海军将作战部队撤回到热那亚,并且放弃了任何破坏英军行动的念头。
在地中海舰队的上空,“卓越”号航母的舰载“管鼻鹱”击落了一架意军侦察机。12时20分,当英军舰只在距马耳他85英里(157千米)的地方,意大利的两架三发轰炸机向舰队靠了上来,并在低空飞行时投下了鱼雷。正在空中飞行的“管鼻鹱”战斗机迅速下降,轻松地将敌机驱逐出去。
12时30分,英军战舰上的雷达发现一大队飞机正编队从北部飞来。稍加迟疑后,“卓越”号航空母舰立即转向逆风准备起飞飞机,而此时已经在空中飞行的英军飞机也正努力爬升。但是,这一举动收效甚微,因为“管鼻鹱”每分钟只能爬升1200英尺(366米),与“贼鸥”和“海斗士”相比慢了很多,而且“卓越”号航母上可供作战的“管鼻鹱”也只有12架。
由于不能容忍英军在地中海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德国派出第十航空军与之抗衡。这支实力强大的飞行队是专门为空袭海上目标而经过特别训练的,对皇家海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第十航空军由几支飞行大队组成,所装备的Ju87B“斯图卡”——这种有着一对像海鸥一般微微上扬机翼的俯冲轰炸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斯图卡”是一种性能十分卓越的俯冲轰炸机,但是在遇到空中拦截的战斗机时却极易受到攻击。尽管如此,“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仍然是唯一一种可以使航空母舰失去作用的陆基战机。“Stuka”是德语中Sturzkampfflugzeug一词的缩写,适用于德国所有类型的俯冲轰炸机。(帝国战争博物馆)
前来进犯的敌机是Ju87B“斯图卡”(Ju87B Stuka)俯冲轰炸机,数量大约在40架到50架。“斯图卡”有一对像海鸥一般微微上扬的机翼,在德国入侵波兰、法国以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3个低地国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飞机均来自第十航空军:其中I/St.G.1俯冲轰炸机飞行队的指挥官是维尔纳·霍泽尔(Wemer Hozzel)上尉;II/st.G.2的指挥官为瓦尔特·恩内塞鲁斯(Walter Ennecerus)少校;另外还有一些来自St.G.3轰炸飞行队的战机。除了飞机上带有纳粹德国空军的标识外,作战时所展示出的精湛技术及飞行员狂热的举动都表明地中海战场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凭借着1940年5月在挪威海岸驾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盟国战舰和商船发动的有效进攻,霍泽尔及其他德军军官荣获了“骑士十字勋章”。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卓越”号航空母舰发动的攻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能表现上均超过欧洲以往的任何一次海上战争。大约3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编排成3个四叶苜蓿形的阵形在“卓越”号上空飞行,并通过不断变换飞行高速、速度和相对位置来避开防空炮火的攻击。另有10架“斯图卡”俯冲飞向两艘英军战列舰,显然是为了牵制英军的兵力。刹那间,3队“斯图卡”从不同的高度向“卓越”号航母俯冲下来,俯冲角度达到65°-80°,全然不顾几十门防空炮火的猛烈还击。坎宁安上将后来曾这样评价:
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是飞行专家的表演……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去羡慕他们高超的飞行技术和令人惊讶的精准度。他们的袭击一直持续到近距离的平射,当他们完成俯冲将飞机拉起时,我看到有几架飞机几乎是沿着“卓越”号的飞行甲板,在烟囱所在的水平面之下飞行的。
1941年1月10日,当“卓越”号航空母舰在距马耳他大约100英里(185千米)处航行时,遭到了德国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致命的袭击。一枚500磅(227千克)重的炸弹和5枚1200磅(544千克)的炸弹几乎将“卓越”号摧毁,但凭借其精良的设计以及全舰官兵的英勇顽强,它依然漂浮在海面上,并尽力向马耳他驶去。(帝国战争博物馆)
炸弹爆炸激起的巨大水柱将“卓越”号航母完全包围,当它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已经脱离了舰队阵形,猛烈的炮火袭击使“卓越”号从头至尾燃起了大火。短短6分钟内,共有6枚炸弹击中舰身,第七枚炸弹也穿过机关炮塔落在舰身附近发生爆炸,破碎的弹片飞向“卓越”号航母的侧舷。在德军投下的这些炸弹中,其中一枚重量为500磅(227千克)、且带有触发引信的炸弹在爆炸时使舰身前端的机关炮手死伤惨重。其余则为1200磅(544千克)重的飞弹,其中一枚击中了正将一架“管鼻鹱”战斗机运送至甲板的后升降机,当时正有一名少尉候补军官准备进入座舱。爆炸炸毁了升降机,300吨重的升降机平台砸向了飞行甲板,弹片将舰尾处4.5英寸(114毫米)口径的火炮打掉并引燃了机库。火势迅速蔓延到9架“剑鱼”攻击机和4架“管鼻鹱”战斗机上,这13架飞机均荷枪实弹、加满燃油在机库内随时待命。
又一枚重1200磅(544千克)的炸弹击中了距已经毁坏的后升降机10英尺(3米)处的飞行甲板,并在爆炸之前落入机库。一架被击中的Ju87轰炸机也坠毁在“卓越”号航母后升降机的附近。
当最后10架“斯图卡”准备向已经千疮百孔的“卓越”号俯冲时,英军的“管鼻鹱”战斗机终于追赶上来。5架敌机被击落,其余5架中仅有一架还能够向英军航母投掷炸弹——这是击中“卓越”号航空母舰的第8枚炸弹。这枚重达1200磅(544千克)的炸弹穿过已经变形的装甲飞行甲板,落入下层的机库,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和更为严重的破坏。被熊熊大火包围、失去了控制、没有灯光,“卓越”号航空母舰似乎正在走向毁灭。从未有哪一艘航空母舰遭受6枚炸弹的直接袭击后还能够漂浮在海面上,在某种程度上“卓越”号做到了这一点。部分归因于其坚固的装甲飞行甲板,而更多的则要归功于丹尼斯·伯伊德(Dennis W.Boyd)舰长率领下的英军官兵的英勇顽强。令人惊讶的是,全舰1400名官兵中仅有126人壮烈牺牲,另有91人受伤。而同样不可思议的是,截止到下午3时30分——攻击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卓越”号航母在船舵损坏的情况下,仍借助着发动机的力量向马耳他驶去。5架舰载“管鼻鹱”战斗机竭尽所能地为航母提供保护,在一天之内共击落敌机8架,在马耳他紧急补充燃油和弹药后始终保持飞行状态。
在“卓越”号航空母舰勉强向马耳他行进的途中,德意两国海军对又其发动了4轮攻击。意军投掷的炸弹与目标相距甚远,德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则将空袭一直进行到最后,又一枚重达1200磅(544千克)的炸弹击中了后升降机处的飞行甲板,对本已摇摇欲坠的航母造成了更进一步的破坏,之前已经扑灭的大火再次燃烧起来。
当“卓越”号航空母舰驶入马耳他大港的时候,舰上的大火还未熄灭,于是在当晚10时15分紧急拖入帕拉托里奥码头。第十航空军的轰炸使“卓越”号航母遭受重创,但并未将其击沉。而且,“卓越”号所护卫的商船队得以逃脱。1月10日这天,唯一一艘遭到“斯图卡”袭击的英军战舰为“勇士”号(Valiant)战列舰,舰上为坎宁安手下部队。所幸“勇士”号只是受到了弹片的撞击,情况并不严重。次日,德军飞机对驶往亚历山大港的英军舰队发动了袭击,并击中了执行护航任务的两艘巡洋舰。其中击中“格洛斯特”号(Gloucester)轻型巡洋舰的那枚炸弹穿透了5层甲板,但没有发生爆炸;而Ju87投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格洛斯特”号的姊妹舰“南安普顿”号(Southampton)巡洋舰,并使其遭受重创,最终难逃被遗弃和沉没的厄运。“格洛斯特”号在5月份也不幸被Ju87轰炸机击沉。
在马耳他,人们夜以继日地对“卓越”号航母进行维修,以使其能够尽快出海,以避免受到从附近西西里岛起飞的德军轰炸机的进一步打击。马耳他一座大型漂浮的干船坞在之前的战争中已被炸沉,因此再没有其他的干船坞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航空母舰。“卓越”号航母极有可能搁浅,近失弹对吃水线以下部分造成的损坏只能由潜水员做最大限度的修复。
历尽艰辛的“卓越”号航空母舰终于在马耳他的大港里找到了避难所。德国第十航空军为了彻底摧毁这个“猎物”,对码头进行了猛烈的空袭。爆炸产生的狼烟遮住了“卓越”号航母的一部分,图右起重机下即是。“卓越”号侥幸没有被击沉,勉强驶入了码头,经过维修后又重返战场。(帝国战争博物馆)
现在,面对着“卓越”号航空母舰的毁坏和不断到来的商船队,马耳他感到了德国空军的威胁。庆幸的是,德国第十航空军尚未做好展开密集火力攻击的准备。德军第一次大规模的空袭发生在1月16日,6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遮天蔽日般地在马耳他上空飞行,将全部火力集中在码头和“卓越”号航空母舰上。这次空袭对码头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来自St.G1轰炸队的一架Ju87投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卓越”号的飞行甲板,但破坏程度比较轻微。18日,德军将轰炸重点转向了马耳他的机场。“卓越”号航母已经基本上修缮完毕,到次日德军再次来袭时已经能够航行,但却遭到了近失弹的进一步破坏。德军飞机日复一日地前来进犯,马耳他岛上为数不多的拦截机和枪炮手也在竭尽全力地保卫自己的领土。马耳他在1941年1月里一共经历了58次空袭。
最终,在1941年1月23日,当夜幕降临后,“卓越”号航母从码头内悄悄退了出来驶向大海。当24日的第一缕阳光照射海面时,它正以20节(37.04千米/小时)的航速向亚历山大港驶去。由于航速较快,“卓越”号航母没能遇到从亚历山大港驶出的一支前来接应的巡洋舰队。结果,后者遭遇了本打算将英军航空母舰彻底摧毁的德意两国的联合袭击。
从亚历山大港启程后,“卓越”号航空母舰继续航行,先后穿过了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绕过非洲大陆、穿越了大西洋最后抵达美国,并在那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卓越”号航母在美国的诺福克海军造船厂停留了10个月,修复德国第十航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对其造成的破坏。
随着“卓越”号航空母舰离开地中海,加上“鹰”号航母已于早些时候被派往南大西洋海域执行任务,“皇家方舟”号成为英军在该海域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航母于1941年1月31日驶离了直布罗陀海峡,奉命对位于热那亚的意大利海港工业中心发动袭击。2月2日一早,在前往指定作战地点的途中,8架“剑鱼”飞机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准备对撒丁岛上的大坝发动鱼雷攻击。该水利设施可以阻挡蒂尔索河的河水,并为全岛提供1/3的水力发电。
一架“剑鱼”因与其他飞机失散而返回到“皇家方舟”号,其余飞抵目的地上空的英军飞机则遭到了意军防空炮火的猛烈袭击。一架“剑鱼”在投下一枚鱼雷后返回海岸上空,另有一架不幸被击落。4架“剑鱼”的确将鱼雷投到了蒂尔索河里,但是这些鱼雷均落在大坝表面的淤泥上,并未发生爆炸。当幸存的“剑鱼”返回到“皇家方舟”号航母时,天气情况开始变得恶劣,迫使其余行动全部停止。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以及H舰队的其余力量于2月6日再次出海,他们再次驶往意大利北部,并对热那亚发动了袭击。英军的这次行踪被意大利和法国维希政权的飞机发现。为了蒙蔽意军,英军舰队暂时改变了航线朝撒丁岛的方向驶去,两艘驱逐舰离开主力部队,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来迷惑意大利。意大利海军一支以3艘战列舰为中心的大规模队伍准备出海对英军进行拦截,但是双方并未在海上遭遇。其实在海面的某一点,意大利海军与H舰队之间的距离还不到30英里(56千米),两支飞行中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向相反的方向飞去。H舰队中唯一一艘带有雷达装置的舰只是“谢菲尔德”号巡洋舰,但是意军舰队所处的方位已经超出了英军雷达的搜索范围。除了“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外,H舰队还有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以及10艘驱逐舰。
2月8日早些时候,16架“剑鱼”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其中4架携带有水雷,其余全部挂载着炸弹。10架飞机向位于莱戈恩附近的阿齐恩达水力发电厂飞去。意大利海军对此大为吃惊,由于没有防空炮火,因此在面对英军飞机投下的炸弹时束手无策。一架英军飞机在这次行动中失踪,据估计很有可能是撞上了意军的拦阻气球。另外两架在阿齐恩达上空飞行的飞机由于没有发现既定目标,转而对比萨的铁路枢纽进行了轰炸。与此同时,4架携带有水雷的“剑鱼”在意大利拉斯佩齐亚港的上空滑行,对港口的入口处和航道发动了致命的袭击。
当15架返航的“剑鱼”全部在“皇家方舟”号上停稳的时候,英军只有几艘驱逐舰与其在一起,H舰队的其余舰只已驶往热那亚。在“皇家方舟”号舰载战斗机的庇护下,海面上的英军战舰将大约400吨重的弹药全部倾倒在这座港市,其中还包括273枚直径为15英寸(381毫米)的射弹。
因担心遭到意军飞机、海上舰只及潜艇的报复行动,H舰队立即从意大利返航。“皇家方舟”号航母上随时都有6架战斗机处于飞行状态,其余均做好起飞的准备。英军又对意大利发动了一次袭击,虽然并未完全尽心,但仍有两架侦察机被击落。这次行动到此结束。英军对意大利进行了轰炸并摧毁了一座港口,以一架飞机坠毁、两名机组人员阵亡的代价驶离了意大利。
但是这场令人厌倦的战争还远未结束。H舰队刚一驶进直布罗陀海峡,船只就进行了燃料补给,之后又重返大西洋海域,继续追踪德军的“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两艘战列巡洋舰。经过一段毫无结果的追踪后,“皇家方舟”号航母返回基地。仅10天之后,再次奉命出海。“皇家方舟”号的舰载飞机虽然发现了已被德军俘获的两艘商船,但却依然无法确定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的方位。
3月30日黄昏,一架“管鼻鹱”战斗机发现了两艘战舰,正是德国的“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但英军却受到了命运的捉弄,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因一枚断裂的螺丝卡在其中而出现故障,因此这条重要的情报无法及时上报。“管鼻鹱”立即调转航向朝H舰队飞去,45分钟之后萨默维尔中将得知了这一情况。据估计,敌军战舰与“皇家方舟”号航母大约相距145英里(269千米),是一架装载有鱼雷的“剑鱼”攻击机两个小时的飞行距离。由于天色渐暗,除非知道德军战舰的准确方位,否则“皇家方舟”号上的指挥官不愿意让这些珍贵的飞机去冒这个风险。从第一次发现敌舰的位置到英军派出的飞机抵达目标,敌舰至少已向前航行了90英里(167千米)。最终,由发现敌舰的两名飞行员驾驶另一架“管鼻鹱”在日落前再次起飞,而此时的天气状况比较恶劣。
“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9架“剑鱼”已做好立即起飞的准备,并打算以高速向敌舰的可能方位飞去。但遗憾的是,“管鼻鹱”飞行员所看到的只是空旷的海面。
次日清晨,“剑鱼”升空进行侦察飞行,但是仍然没能发现两艘逃避的敌舰。在当天的一次飞行中,一架携带着深水炸弹的“剑鱼”在刚刚起飞后坠毁,机上的3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深水炸弹在“皇家方舟”号航母下发生爆炸,所幸并未造成破坏。随后,有情报称在距离法国200英里(370千米)的海面上发现了德军的这两艘战舰,但这个距离已大大超出了“剑鱼”的飞行范围。大西洋海域所发生的激烈的空战与平静的地中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日后将对“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大有裨益。
即将成为“剑鱼”后继机型的一种飞机是费尔利公司推出的“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这在所有国家都是最后一种双翼鱼雷轰炸机。在舰队航空兵部队中,“大青花鱼”是作为“剑鱼”的补充机型,但从未能将其取代。而且,“剑鱼”比“大青花鱼”的服役时间更长。“大青花鱼”原型机于1938年12月12日进行了首次试飞,并于1940年3月开始服役。由3人组成的飞行组是在封闭的座舱内执行任务。该机在4000英尺(1219米)的高空飞行时,可以达到每小时161英里(259千米)的最大速度;其最大飞行高度为2.07万英尺(6309米)。该机的右侧机翼上安装有一挺.303口径的维克斯固定式机枪,座舱后部为两挺维克斯机枪。此外,该机还可以挂载一枚直径为18英寸(457毫米)、重量为1610磅(730千克)的鱼雷或4枚500磅(227千克)重的炸弹。“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曾在利比亚沙漠的上空飞行,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几支飞行队在这里参加了战斗。(帝国战争博物馆)
马塔潘角海战
由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切断了大西洋上的交通要道,因此地中海东端的战事逐渐增多。3月10日,新建的2.3万吨级的“可畏”号装甲航空母舰驶抵亚历山大港,途中在经过苏伊士运河时,因受到轴心国驻扎在北非的飞机布下的水雷的妨碍而有所耽搁。除了额定编制的“管鼻鹱”和“剑鱼”舰载外,“可畏”号航母还搭载了10架“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与“剑鱼”攻击机相比,“大青花鱼”的优越之处在于其拥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动机、封闭式的座舱以及液压副翼。与“剑鱼”相比,“大青花鱼”的飞行速度更快,时速为161英里(259千米)V.S.139英里(224千米),在携带鱼雷时的飞行范围更大,往返飞行距离为930英里(1497千米)V.S.546英里(879千米);同时,其载弹量也更大,为2000磅(907千克)V.S.1500磅(680千克)。
“可畏”号航空母舰是第二艘被编入舰队的“卓越”级航空母舰,于1940年11月24日开始服役。伯伊德少将这位“卓越”级航母的最后一任指挥官,此时正在这艘航空母舰旗舰上。
“可畏”号航母抵达亚历山大港后不久,坎宁安上将即派出4艘补给船驶向马耳他,中途并未受到袭击。在马耳他得到物资补给后,坎宁安上将转而开始考虑从埃及向希腊运输兵力和武备,以阻止已经介入巴尔干战争支援意大利的纳粹德国。英国通往希腊的交通还算畅通,但是德军很快开始对意大利海军施加压力,迫使其对这条交通线发动袭击。为了欺骗其盟友,德国谎称德军飞机已经摧毁了坎宁安手下3艘战列舰中的2艘,并向意军承诺第十航空军会在任何一场对英军的交火中提供援助。在德军的压力下,意大利海军起锚出海。他们拥有一艘战列舰装备有15英寸(381毫米)口径火炮9门)、6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及17艘驱逐舰。
3月27日,一架英军水上飞机发现了一支正向东行驶的意军巡洋舰队,他们显然是要对一支驶往希腊的舰队发动袭击。坎宁安上将立即对此作出反应。英军的4艘轻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已经在海面上航行,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舰队由“可畏”号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共有15英寸(381毫米)口径的火炮24门)以及9艘驱逐舰组成。“可畏”号航母派出了4架“大青花鱼”和一架“剑鱼”执行搜寻任务,很快便有消息称发现了3支意军舰队,其中一支是以“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战列舰为中心,另两支则以巡洋舰为中心正在海上航行。坎宁安立即命令舰载飞机对其发动攻击。
6架携带着鱼雷的“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和两架护航的“管鼻鹱”相继升空,开始了当天的第一波袭击。经过不到1个小时的飞行,英军飞机便发现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正当飞行员准备对其发动攻击时,德军的两架双发战斗机进行了干预,但是“管鼻鹱”成功地将其中一架德机击落,并将另一架驱走。6架“大青花鱼”向快速行驶的意军战列舰追去,就在它们掠过海面的时候,“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和它的4艘护航驱逐舰开始反击,构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甚至连战列舰上15英寸(381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向海面上射击,企图在破碎的弹片中将“大青花鱼”击落。6架“大青花鱼”都将鱼雷投向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但没有一枚击中目标。之后,6架成功躲过意军炮火袭击的“大青花鱼”全部返回到所属的航空母舰上。在这场从11时20分-11时30分的空袭结束后,海军的“剑鱼”攻击机和皇家空军的双发战斗机分别从克里特岛和希腊起飞再次对意军战舰发动袭击,但依然没有成功。
午后不久,“可畏”号航空母舰又派出了三架“大青花鱼”、两架“剑鱼”以及提供掩护的两架“管鼻鹱”战斗机。就在这些飞机准备起飞时,意军飞机对英军舰队发动了空袭。但防空拦阻气球的存在使意军飞机在距离目标尚有2000码(1829米)的地方便投下了鱼雷,因此“可畏”号航母轻松地躲开了袭击。
下午3时19分,由3架“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发动的第二波袭击开始。与此同时,皇家空军的轰炸机也开始在高空对意军战舰发动袭击,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低空飞行的鱼雷机上分散开来。速度较慢的“剑鱼”攻击机从相反方向飞来,意军将炮火转向新的威胁,并将刚刚投下鱼雷的长机击落。这枚鱼雷击中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尾部吃水线15英尺(4.6米)以下的地方,迫使其逐渐降低了航速,3时30分发动机停止工作。意军指挥官所不知道的是3艘英军战列舰此时正在65英里(120千米)以外的海面上,以22节(40.74千米/小时)的航速向自己已经受损的旗舰驶去。
意军很快又使“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恢复了行动,而且还以13节(24.08千米/小时)的航速向西航行。另两支意军巡洋舰舰队紧随其后,为其撤退提供必要的保护。英军舰队面临的威胁均已清除,但坎宁安上将仍然希望能够将“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彻底摧毁,尤其是当他得知该舰可能已经有3处被击中的情况。
现在,“可畏”号航母上的每一架飞机都做好了升空作战的准备,其中包括6架“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和2架“剑鱼”攻击机,届时还会有2架来自克里特岛的“剑鱼”加入战斗。鱼雷攻击机于晚7时30分开始发动进攻,但遭到了意大利联合舰队密集的炮火反击。“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尽管已经受创,但仍成功地避开了投向它的全部鱼雷。最后一架“剑鱼”攻击机将一枚鱼雷投向了1万吨级的“波拉”号(Pola)重型巡洋舰,“波拉”号被击中并停止了航行。意大利的海军上将仍不放弃“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战列舰,并命令“波拉”号的姊妹舰“阜姆”号(Fiume)和“扎拉”号(Zara)以及4艘驱逐舰对其加以保护。当天夜里,坎宁安上将的战列舰队与意军的7艘战舰相遇。双方之间的交火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异常激烈。拂晓时分,意军仅剩下两艘驱逐舰还漂浮在海上,3艘重型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已经被击沉,一艘战列舰受损。而英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架战机的损毁和机上3名机组人员的阵亡,英军的胜利要归功于指挥官对舰载飞机的有效部署。这场战役——距希腊马塔潘角大约100英里(185千米)——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也是第一次有航空母舰参与其中的海战。
“可畏”号航母及其他英军战舰在返回亚历山大港的途中,遭遇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袭击,所幸没有受到损坏。意大利清楚地认识到德国没有履行对己方提供空中支援的承诺以及航空母舰无与伦比的作战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海军》(The Italian Navy in World War Ⅱ)一书中曾这样描述:
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墨索里尼和意大利空军终于认识到,海军若想获得有效的空中支援就必须拥有航空母舰。因此,意大利多年来围绕是否发展航空母舰的争论也终于平息下来,墨索里尼立即决定将横跨大西洋的“罗马”号(Roma)邮轮改造成为航空母舰,并重新命名为“鹰”(Aquila)号。在这之后,意大利海军又计划改造第二艘航母“雀鹰”号(Sparviero),改自远洋邮轮“奥古斯都”号(Augustus)。
由此,意大利也成为最后一个发起航空母舰改造计划的海军强国。
服役时间较长的小型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搭载着皇家空军的12架“飓风”战斗机返回直布罗陀海峡。但是,由于“百眼巨人”号的甲板太小,以至于这些战斗机无法在满油箱的状态下起飞。因此,“百眼巨人”号只好向马耳他靠近,由停泊在那里的“皇家方舟”号航母搭载着这批战斗机,在僚舰的护卫下于4月2日启程继续航行。次日,这批“飓风”战斗机在两架“贼鸥”飞机的引导下飞向了马耳他。“皇家方舟”号在距马耳他420英里(778千米)的海面上抛了锚,一架“管鼻鹱”战斗机将一架意大利侦察机击落,这是双方当天唯一的一次交火。
在返回直布罗陀海峡的途中,H舰队与正向“皇家方舟”号运送急需飞机的“暴怒”号航母不期而遇。另一支“管鼻鹱”战斗机飞行中队将取代剩余的几架“贼鸥”战斗机,此外,还有4架“剑鱼”攻击机安装了雷达,这是第一次有雷达装置的舰载飞机参战。安装有ASVⅡ型雷达的“剑鱼”攻击机于1941年春开始交付使用,因此“胜利”号航母的舰载825飞行中队成为第一支完全装备有该机型的飞行中队。尽管“胜利”号航母在追击德国“俾斯麦”号(Bismarck)战列舰时,舰上只有一架安装有雷达的飞机。
这批新型飞机及其飞行员刚登上“胜利”号航空母舰,H舰队便奉命驶入大西洋,因为有情报称德军的“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两艘战列巡洋舰再次出现在海上。但是,随着纳粹德国空军和意大利对马耳他空袭的不断增多,地中海的局势已经开始恶化。H舰队立即返航回到地中海,在增加了24架“飓风”战斗机后与护航舰队一同向东行驶。由于天气情况恶劣,飞行被迫推迟一天。4月27日,皇家空军的这批战斗机在3架“管鼻鹱”战斗机的引导下向已经倍受煎熬的马耳他飞去,其中23架顺利抵达。由于行踪被德军飞机发现,H舰队立即调转了航向。
“飓风”战斗机的到来的确对马耳他有所帮助,但岛上仍然需要更多的飞机。德国第十航空军不断对马耳他进行猛烈的袭击,仅在4月30日一天,马耳他便遭受了6轮空袭。由于德军已在希腊和南斯拉夫取得了胜利,加之英军在北非战场上燃油的匮乏,以及空袭的不断增加,促使英国海军部决定派一支航速较快的护航队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发,驶向马耳他和亚历山大港。但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下令让海军部派出的护航队通过地中海向目的地进发,后来由于德军在西西里岛集结了大批飞机,海军部才不得不服从首相的命令让船队通过地中海航行。
这次复杂的军事行动代号为“老虎”:5艘装载有油罐且航速较快15节(27.78千米/小时)的商船、1艘战列舰以及2艘防空巡洋舰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发向东航行,目的为坎宁安上将的所在地;而7艘补给船则从亚历山大港向西,朝马耳他驶去。
英国战舰所装备的2磅(0.9千克)重的多管高射机关炮对1万英尺(3048米)高空飞行的飞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该武器为4管或8管装(图为皇家海军“罗德尼”号(Rodney)战列舰上的8管高射机关炮)。这种速射型武器的膛孔直径为40毫米,每个膛孔可以发射1发1.68磅(0.76千克)重的炮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的航空母舰共安装有6门此种类型的8管高射机关炮。(帝国战争博物馆)
5月6日,H舰队护卫着5艘油船经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带有雷达装置的“剑鱼”攻击机的价值在长距离侦察中凸显出来,而“管鼻鹱”战斗机也在舰队上空进行空中巡逻。直到5月8日清晨,意大利才发现了H舰队的行踪,但此时意军已经来不及对英军发动海上攻击了(意大利海军仍有两艘现役战列舰)。意大利的鱼雷机和高空轰炸机对英军侦察机展开了追逐,“管鼻鹱”战斗机以及船上的防空炮火也不断对意军进行射击,多架意军飞机投下了炸弹。在双方的这次交火中,意军有几架战机被击落,而英国方面也有两架“管鼻鹱”坠毁,但没有一枚炸弹或鱼雷击中英军舰船。
夜晚临近时,英军雷达发现了更多的飞机正在向己方逼近,这些都是德国第十航空军的Ju87和Me110型战机,其中有43架为机翼微微上扬的俯冲轰炸机和12架时速为342英里(550千米)的双发战斗机。英国派出7架时速为280英里(451千米)的“管鼻鹱”战斗机起飞迎战,天空顿时乱作一团。其中一架“管鼻鹱”的起落架被击中,导致右轮脱落。另有一架“管鼻鹱”在风挡玻璃被击碎、水箱被打漏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当感觉到有曳光弹从后座舱射来时,一些德军飞机立即调转航向。实际上,“管鼻鹱”战斗机并没有后射式机枪,只是德机上的侦察员发现一包与橡皮圈系在一起的棕色卫生纸在进入飞机的后向气流时会分开。正是这被吹出来的纸片,被不只一架德军飞机误以为是曳光弹,因此立即飞离“管鼻鹱”战斗机的尾部。一架“管鼻鹱”战斗机上的侦察员,来自“胜利”号舰载884飞行中队的空军下士莱纳德·巴瑞克(Leonard F. Barrick),手持一挺.45口径的汤普森冲锋枪,在“坚持用汤普森冲锋枪英勇地向敌机开火,即使被一颗爆炸的子弹射中,但仍对敌机飞行员发出警告,直到昏迷过去”后,被授予了“杰出英勇勋章”。
一架德军Ju87冒着浓烟飞离了战场,另有一架因机身起火而坠毁。
战斗戛然而止,在这次交火中,英国没有一艘战舰受到袭击,尽管有若干架“管鼻鹱”战斗机受损,但没有一架被击落。夜色笼罩前,意大利的3架SM.79鱼雷轰炸机向英军飞去,“管鼻鹱”战斗机再一次升空迎战结束这次了战斗,“皇家方舟”号航母熟练地避开了投向它的鱼雷。
英军船队得以顺利通过,尽管途中受到水雷的攻击,并有一艘油船沉没、一艘受损。H舰队安全地返回到直布罗陀海峡,没有装甲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经受住了来自德国第十航空军及意大利空军的袭击。骄傲自负的第十航空军飞行员甚至未能击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这在很大方面是由德军在1941年1月袭击“卓越”号航母以及在马耳他历时4个月的军事行动中,盖斯勒将军手下众多一流的飞行员殒命所造成的。而且,德军误将“管鼻鹱”当作“海喷火”,因为两者的确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这次行动证明了航空母舰仍然可以在地中海中部海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几天后,“暴怒”号航母搭载着48架“飓风”战斗机驶抵直布罗陀海峡,“皇家方舟”号航母装备了其中的21架。随后,H舰队与两艘航母一同出港。5月21日清晨,“飓风”战斗机在舰载“管鼻鹱”战斗机的引导下飞向马耳他。其中一架“管鼻鹱”的起落架发生故障无法收回,而起落架下不断增加的空气阻力更加快了飞机的油耗。因此,它是否能够飞抵400多英里(644千米)之外的马耳他尚不能确定。无奈这架“管鼻鹱”只得引导“飓风”战斗机返回“皇家方舟”号上空,通过信号向航母报告了自己遇到的麻烦。另一架“管鼻鹱”从飞行甲板上起飞引导皇家空军的战斗机继续向目的地飞行,但是有几名“飓风”的飞行员仍与第一架“管鼻鹱”在一起。飞机上的燃油即将耗尽,而这些没有拦阻钩的“飓风”战斗机却无法在“皇家方舟”号上降落。曾在挪威附近海域降落在“光荣”号航母上的“飓风”战斗机是在轮胎内空气放出一部分,且飞行甲板上没有飞机的前提下完成着陆的。勇气可嘉的是,第一架“管鼻鹱”的飞行员决定继续向马耳他飞去。这样一来,依靠油箱里剩下的燃油,这架舰载“管鼻鹱”是绝对无法飞抵马耳他了。
最后,共有5架“管鼻鹱”和46架“飓风”飞抵马耳他。两架“飓风”在跟随长机的飞行途中失踪,第一架“管鼻鹱”上的两名机组成员获得营救。马耳他岛上的局势有所好转。
击沉“俾斯麦”号
H舰队再次奉命驶入大西洋参战。1941年5月23日,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Prince Eugene)重型巡洋舰穿过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的海域,驶入了战舰诸多的北大西洋。“俾斯麦”号(装备有15英寸(381毫米)口径火炮8门)和“欧根亲王”号(8英寸(203毫米)口径火炮8门)是德国现役中现代化程度最高、实力最强的两艘战舰。
尽管英国海军部已经获悉德军战舰此刻正停泊在挪威的卑尔根,但对于其是否会驶入大西洋或是在原地待命却一无所知。5月22日夜里,德军战舰驶离了卑尔根。恶劣的天气情况使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的侦察机无法起飞。然而,海军的一位志愿者自告奋勇驾驶一架用于拖靶且没有武器装备的“马里兰”飞机升空,经过一次大范围的飞行后发现了德军战舰已经出海。
当“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驶入“莱茵行动”的指定海域时,英军派出两艘重型巡洋舰改变航向跟踪德军,直到有火力更强的战舰能够对其发动袭击为止。由于天气条件恶劣,加之英军的雷达相对落后,因此,若对达到德军战舰28节(51.86千米/小时)的航速进行追踪困难重重。但是英军的两艘巡洋舰仍然坚持不懈,并成功地避开“俾斯麦”号发射的一连串直径为15英寸(381毫米)的炮弹。
首批与两艘德军战舰遭遇的英国军舰是新建的“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战列舰(装备有14英寸(356毫米)口径火炮10门)和服役时间较长的“胡德”号(Hood)战列巡洋舰(15英寸(381毫米)口径火炮8门)。“威尔士亲王”号还处于磨合阶段,而且它的主炮塔仍存在机械故障;“胡德”号也有装甲防备不足的问题。在由两艘进行跟踪的巡洋舰引领到位后,“威尔士亲王”号与“胡德”号于5月24日一早即加入战斗。3分钟后,“胡德”号中弹起火;一两分钟后,舰体开始爆炸并最终沉入大海。舰上的1419名官兵中只有3人侥幸生还,其余则全部阵亡。随后,德军将炮火集中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英军的这艘战列舰也中弹受损,最后不得不调转航向撤离。
尽管德军战舰表面并未受损,但实际上“俾斯麦”号已经被“威尔士亲王”号发射的两枚直径为14英寸(356毫米)的炮弹击中。其中一个锅炉间涌入了大量海水,使其最大航速从30节(55.56千米/小时)降低到28节(51.86千米/小时);更为严重的是,“俾斯麦”号由于输油管线受损还出现了燃油污染及漏油等问题。“欧根亲王”号安然无恙。
英国皇家海军的“胜利”号航空母舰是“卓越”级航空母舰中的第二艘。1941年5月,“胜利”号首次参战,并负责在海上搜寻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但是它却无法对敌舰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一方面是因其在匆忙中只搭载了15架飞机,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攻击力量。“皇家方舟”号的舰载飞机的确降低了“俾斯麦”号的行进速度。(帝国战争博物馆)
英军从各个方面向德军的两艘战舰包围,其中包括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皇家方舟”号以及“胜利”号航空母舰。“胜利”号航母已于一周前装备完毕,搭载着9架“剑鱼”和6架“管鼻鹱”驶来,并将目标瞄准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但“胜利”号航母之前没有进行过飞机的起降,一些飞行员甚至从未在飞行甲板上降落过。5月24日午后刚过,英国舰队司令命令“胜利”号航母对“俾斯麦”号发动攻击,迫使其降低航速。
“胜利”号航空母舰在4艘轻型巡洋舰的护卫下提高了航速,并于当晚10时将与“俾斯麦”号之间的距离缩小至120英里(222千米)。825飞行中队的“剑鱼”攻击机在尤金·埃斯蒙德(Eugene Esmonde)少校的指挥下冒险在不利于航行的黑夜里起飞,其中一架“剑鱼”装备有ASVⅡ型雷达(与“皇家方舟”号上的一架舰载“剑鱼”相同)。几架“管鼻鹱”跟在“剑鱼”后飞行,以便于帮助他们与指挥部保持联络。
两艘执行跟踪任务的英军战舰将“剑鱼”飞行队引至德军战舰附近,午夜刚过,这批双翼鱼雷攻击机即开始对目标发起攻击。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目标,但对于“俾斯麦”号这艘重型装甲战列舰来说算不了什么。所有的“剑鱼”攻击机在躲过德军猛烈的防空炮火后,均在狂风暴雨中安全降落在飞行甲板上,但有两架“管鼻鹱”失踪。
次日清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摆脱了两艘英军战舰的跟踪。拙劣的跟踪行动以及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海军部在制定战术时犯下的错误使德军的两艘战舰逃之天天。“欧根亲王”号向西南行驶,而“俾斯麦”号则向位于东南方向的法国海岸驶去。
直到5月26日上午10时30分,英军才再一次获悉“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踪,当时皇家空军的一架“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这艘行踪诡秘的德军战舰。“俾斯麦”号从法国的布雷斯特出发,经过一天半的航行,已经驶离布雷斯特大约690英里(1278千米)。纳粹德国空军的后援力量也即将赶到,保护“俾斯麦”号免受来自空中和海面上的打击。由于进行跟踪的两艘英军战舰距目标太远,且燃油不足,因此除非“俾斯麦”号的航速减慢,否则英军根本无法追赶上目标。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发的H舰队正向指定地点进发,在那里有可能迫使敌舰降低航速。但是H舰队的“声望”号(Renown)战列巡洋舰(装备有15英寸(381毫米)口径火炮6门)和“谢菲尔德”号重型巡洋舰根本无法与“俾斯麦”号相抗衡;因此,击沉敌舰的重任落在了“皇家方舟”号舰载“剑鱼”鱼雷攻击机的肩上。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首先派出了10架飞机进行搜寻,并要求飞行员报告德军战舰的准确方位,之后再由“谢菲尔德”号重型巡洋舰与其保持雷达联系。26日下午2时50分,14架携带有鱼雷的“剑鱼”攻击机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汹涌的海浪已经拍打在“皇家方舟”号的飞行甲板上,而在正常情况下,飞行甲板距海平面的距离应为62英尺(19米)。当时飞行甲板上的风速达到了50节(92.60千米/小时),在这种情况下“管鼻鹱”战斗机是根本无法起飞的。
经过在恶劣天气下1个小时的飞行(只有长机装备有ASVⅡ型雷达),“剑鱼”攻击机开始发动袭击。它们呈扇形编队进行低空飞行,但当11架飞机即将接近海面时,飞行员们才意识到所要袭击的目标正是己方的“谢菲尔德”号重型巡洋舰。
实际上,直到“皇家方舟”号航母派出攻击舰队后,一条内容大致为“谢菲尔德”号即将追上“俾斯麦”号的无线电情报才被破译出来。当“剑鱼”对“谢菲尔德”号发动袭击时,舰长拉科姆(C.A.A.Larcom)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举枪阻止空中的火力袭击,并采取了紧急的避让措施。所有的鱼雷都落在了“谢菲尔德”号的舰尾处,其中3枚在航迹处爆炸,所幸没有造成破坏。
对自己的行为深感震惊的“剑鱼”飞行员返回到“皇家方舟”号航母,这一次他们竟然全部安全地降落在飞行甲板上。晚7时10分,在科德(T.P.Coode)少校的率领下,15架“剑鱼”从“皇家方舟”号航母呈仰俯角状态的甲板上再次起飞,开始了另一轮的袭击行动。
这一次飞机有意向“谢菲尔德”号飞去,并从那里获悉“俾斯麦”号战列舰此时正在前方大约12英里(22千米)的海面上。几乎与此同时,“皇家方舟”号正处于德军U-566潜艇近距离平射的范围内。所幸此时的U-566潜艇刚刚执行完巡逻任务,所有的鱼雷均已用完。
云层向海面压了下来,与“俾斯麦”号战列舰大约只有700英尺(213米)的距离。英军雷达显示“俾斯麦”号上的防空炮火随时准备对逐渐逼近的“剑鱼”开火。这场战斗于晚8时47分正式打响。
所有的“剑鱼”都经受住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炮火袭击,而且全部返回到“皇家方舟”号航母的上空,但是有3架在降落时坠毁,另有几架因受损严重而失去了修理的价值——其中一架“剑鱼”机身上的弹孔多达175个。根据飞行员的报告,英军的情况并不乐观。“俾斯麦”号已经被击中,这也许是他们的美好愿望,但是这艘4.2万吨级的战舰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皇家方舟”号航母现在仅剩下6架“剑鱼”攻击机,并已做好参战的准备。此外,还有2架“剑鱼”也准备参加了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空袭。
事实上,“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确被“剑鱼”攻击机投下的两枚鱼雷击中。其中一枚击中了它厚重的主装甲带,但伤势轻微;另一枚则将“俾斯麦”号的螺旋桨击毁,从而使操舵装置陷入瘫痪。一份德军报告记载:“击中舰尾的那枚鱼雷对‘俾斯麦’号来说是致命的一击;由于操舵装置受损,‘俾斯麦’号无法控制航向驶向我方基地。”
“皇家方舟”号舰载“剑鱼”飞机的攻击大大降低了“俾斯麦”号的航速和机动性。英军战舰逐渐向敌舰靠近,“俾斯麦”号即将遭受炮火和鱼雷的双重打击。5月27日清晨,英军对“俾斯麦”号战列舰发动了最后一次袭击,“皇家方舟”号航母甚至派出12架刚刚修缮完毕的“剑鱼”攻击机参战。当飞机返航时,“皇家方舟”号航母正在遭受以法国为基地的德军飞机的攻击,所幸并未受到损伤。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已经证明了舰载飞机能够阻止海上大型战舰的行动;但即便英军没有其他战舰的话,倘若有足够的时间,“皇家方舟”号的舰载飞机或许也能够将“俾斯麦”号战列舰击沉。
克里特岛危险、马耳他再度告急
5月29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返回到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局势并不利于英国。德军的铁蹄正在践踏希腊的国土,而且到1941年4月底,英军已经被迫从希腊本土撤出。这些从战场上撤离下来的人员大多都已疲惫不堪,没有组织、缺乏重型装备,之后在克里特岛登陆。扼守爱琴海门户的克里特岛东西长160英里(257千米),南北长8英里(13千米)-35英里(56千米)不等,从岛上3个机场起飞的飞机可以实现对地中海东部海域的控制。由于在希腊的战争激怒了由海陆空3兵种组成的德国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军官,因此他们一致建议德军应先占领马耳他,再入侵克里特岛。英国如若对驻扎在北非的德军部队补给线进行封锁,马耳他仍然是其重要的基地。然而,希特勒却认为克里特岛不应该受到英国的控制,因为英军可能会对罗马尼亚的油田发动空袭,而且克里特岛对控制地中海东部海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最终,德军决定于5月20日向克里特岛发动进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中入侵行动。
克里特岛
在为发动袭击而做的准备工作中,德国第十航空军的一些飞机被调往希腊(这在客观上减轻了马耳他的压力),同时第八航空军的700多架战斗机及轰炸机也被派往德国在希腊的空军基地。这些飞机对克里特岛上的3座机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低飞扫射,岛上的守军连续3个星期每天派出200-300架次飞机进行防御。为了对克里特岛实施更为有效的打击,德军派出了第十一航空军,该飞行军装备有伞兵团和山地师(总兵力为22750人),由大约500架运输机和72架滑翔机负责将其运至目的地。
经过大规模的空袭之后,德军于5月20日对克里特岛上的3个地点同时发动了袭击,大约有2000-3000名伞兵空降到岛上的3座机场。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直到第二天德军才占领了其中的一个机场,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德军在一周内通过空降的方式将绝大多数伞兵团和山地师的作战力量运送至岛上,迫使英军将所有部队撤出克里特岛,克里特岛于6月1日沦陷。
在海上,皇家海军尽力阻止通过舰船或小型飞机上岛的德军部队。在战役的最初阶段,德军无法从海路抵达克里特岛。坎宁安上将还不能马上将他手中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可畏”号用于克里特岛的防卫战中,因为经过近4个月的征战和操作演练,舰上仅剩下4架“管鼻鹱”战斗机。坎宁安手下的战列舰、巡洋舰及驱逐舰在德军掌握制空权的海面上,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可畏”号航空母舰于5月25日正式加入克里特岛战役,舰上部署有12架可以升空的“管鼻鹱”战斗机。当日,“可畏”号航母与2艘战列舰以及9艘驱逐舰从亚历山大港出发。次日清晨,4架“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和4架“管鼻鹱”战斗机从“可畏”号航母上起飞,对德军位于克里特岛以东的卡尔帕索斯岛上的军事基地发动了袭击。然而,以8架飞机便想破坏德军的军事基地是不现实的,而且英军飞机很快便处于德军的炮火攻击之下。这些舰载飞机尽力将侵略者驱走,但是到了下午,20架Ju87B“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冲破英军战机的阻拦,向“可畏”号航母投下了两枚重达1200磅(544千克)的炸弹。多亏舰上的装甲飞行甲板才使其免于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是“可畏”号航母还是遭受重创,并于当晚撤离,使英军舰队处于没有航空母舰保护的危险境地。在这次作战中,英军共有11名舰载飞行员不幸遇难,另有7人受伤。那些对“可畏”号航母发动攻击的轰炸机属于恩内塞鲁斯少校指挥的St.G.1轰炸团,也是将“卓越”号航母重创的俯冲轰炸团中的一只。
次日,英军被迫做出了撤离克里特岛的决定。
皇家海军已经阻止了德国军队从海上抵达克里特岛的行动,但随后却被迫将本国及英联邦国家的1.65万名官兵全部从岛上撤离。在这次战役中,共有来自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的2000余名陆军和1828名海军士兵阵亡,有超过1.2万余名英军士兵及2000余名希腊官兵被俘,囚禁在克里特岛。而皇家海军也为此付出了3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沉没的代价;此外,另有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及“可畏”号航空母舰在战斗中遭受重创。所有伤亡均是由纳粹空军的Ju87B“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造成的。
在这场历时10天的战役中,德国凭借其强大的空军力量占领了克里特岛,并重创了英军的又一艘航空母舰。而德军也为此付出了4000名士兵阵亡、2600余人受伤的代价;此外,德军还损失了170架战机以及绝大多数的滑翔机和少量战斗机。在死伤人员中,有超过3000余名死者和2000余名伤者均来自伞兵团和第十一航空军的支援部队。在一场战役中,某一特定兵种出现如此众多的死伤使德国空军再也不愿贸然发动空中突袭了。
克里特岛战役以德军的胜利而告终,同时这也是空军对海军的一次胜利。在此之前,没有哪一个岛屿是因除了海上攻击以外的其他作战方式而被占领的。纳粹空军以巨大的代价挫败了皇家海军,赢得了一场毫无争议的胜利。德军对克里特岛的占领使轴心国的飞机处于对亚历山大港的攻击范围之内。然而,德国并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因为对于德国来说,占领克里特岛并不是通向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地区的跳板,而是标志着巴尔干半岛战斗的结束。希特勒被迫将入侵苏联的时间从5月中旬推迟到6月末,就是因为兵力受到巴尔干战役以及克里特岛战役的牵制。现在,希特勒将他的作战重点转向了北方。但是,这样的延迟将他欲征服苏联的作战时间表推向了苏联严酷的寒冬。
其实在克里特岛遭受攻击之前,德军就已经开始将集结在希腊的飞机调往地域更靠北的基地,为入侵苏联做准备。在之前曾向北非派出飞机增援隆美尔的第十航空军,放弃了在爱琴海及东地中海作战需要的西西里岛。从德军炮火袭击下解脱出来的马耳他,再次开始对受损的驱逐舰、潜艇和飞机进行维修,以将其用于袭击轴心国从意大利到北非的海上补给线。到1941年7月,皇家空军已经开始在马耳他调遣轰炸机,而且皇家空军及海军的飞机也开始在白天对意大利的海上船队发动空袭。在战争的后一阶段,几乎没有哪一支轴心国的船队在通过地中海驶往北非的途中没有受到过袭击。
有关于克里特岛战役和东地中海局势的讨论不能忽略了各国指挥部这样一个问题。在入侵克里特岛的战役中,德军指挥部由纳粹空军司令全权负责,包括战斗中涉及的海陆空各个兵种。其总部设在了希腊首都雅典,与副指挥部近在咫尺。与德军指挥部单一性不同的是,克里特岛上的英军地面部队和空军均有一个彼此独立的指挥官,而且二人还要各自向位于埃及的中东指挥部的司令负责。3位司令通过各自所属的军部向伦敦的战争内阁报告战况,然后再通过相同的渠道获得上级的指示。更为繁琐的是,驻克里特岛的新西兰地面部队的指挥官还要在必要的时候,向位于惠灵顿的新西兰政府报告。最后,当丘吉尔首相认为自己的影响力和勇气将对作战有利时,他才开始直接对岛上地面部队的司令发布命令。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驶往地中海的途中,遭到了敌军轰炸机的袭击。“皇家方舟”号以及英国海军其他几艘航空母舰不断地证明航空母舰能够在敌军陆基轰炸机的飞行范围内进行连续作战。尽管有两艘航空母舰遭受重创,但是英军的航母从来没有因为德意两国的轰炸而驶离地中海。(帝国战争博物馆)
1940年下半年-1941年春季,北非是盟军(英军)与轴心国进行交战的唯一战场。这一点,加之地中海对于英国舰队的重要意义(尽管在该时期船队的数量较为有限),使北非战场的战事异常激烈。德国第十航空军从西西里岛的撤离使马耳他的局势相对稳定;而马耳他的安全则最终为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助了一臂之力。
尽管德军对马耳他的空袭已经结束,但是岛上仍然急需大量物资以维持驻军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击退意大利不断发动的空袭,以及继续阻止轴心国舰船在地中海中部海域的活动。在诸多物资中,飞机是岛上最为迫切需要的。从1941年1月中旬-5月中旬,在马耳他已经有32架飞机在空中失事,还有同样数量的飞机在地面上遭到袭击。德意两国在马耳他战役的同一时间里,损失的飞机数量分别为62架和15架。由于没有航空母舰提供保护和长距离的侦察,英国地中海舰队无法从亚历山大港向马耳他运输船只;因此,全部重担都落在了停泊在直布罗陀海峡的H舰队的肩上。
将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击沉之后,H舰队处于一种人困马乏的状态,他们一直休整到6月13日。当日,“皇家方舟”号和“胜利”号两艘航空母舰在1艘战列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护卫下,搭载着48架皇家空军的“飓风”战斗机向马耳他驶去。6月15日,4架从直布罗陀海峡起飞的双发战斗机在海上与两艘航母相遇,并引领舰上的“飓风”战斗机向马耳他岛飞去。3架飞机在途中失踪,但是45架战斗机的到来对增强岛上的防御能力还是十分有利的。
两艘航空母舰安全地返回到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它们很快又向大西洋急速驶去,因为有情报称两艘德军战舰此刻正在海面上四处巡视。但当两艘航母到达指定海域时,发现情报有误,于是又返回了直布罗陀海峡。途中,“皇家方舟”号航母与“暴怒”号航母相遇,后者将又一批准备运往马耳他的22架“飓风”战斗机转到“皇家方舟”号上。6月26日,“皇家方舟”号航母起锚出海,22架飞机于次日离开飞行甲板向马耳他飞去,除一架外其余均安全飞抵目的地。
6月29日,“皇家方舟”号航母再次出海,并于次日派出26架“飓风”战斗机飞往马耳他。“暴怒”号航母这一次是与H舰队一同出海航行。其中一架舰载“飓风”在起飞时出现了偏斜,撞上了岛式上层建筑,并引起大火。共有14名官兵在火灾中丧失,其中包括几名正准备起飞的飞行员。“暴怒”号航母派出9架“飓风”战斗机飞往马耳他后,被迫返回直布罗陀海峡,舰上还搭载有5架“飓风”战斗机。6月30日这天,共有34架“飓风”战斗机飞抵马耳他。
在6月份进行的3次军事行动中,皇家海军共派出3艘航空母舰驶入地中海中部海域;共向马耳他派遣了100架“飓风”战斗机,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以及舰只和飞机的损失。由于马耳他所需的燃油、弹药、食品及其他物资无法通过空运进入岛内,因此,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中心的H舰队一次次地担负起护送商船和海军补给船到马耳他的重任。7月末,6艘军需船在H舰队的护卫下驶进马耳他;在8月初和9月末,又分别有1艘运兵船和8艘商船驶入马耳他岛。在9月份的两次海上运输行动中,“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两艘航母总共向岛内增派了59架皇家空军的“飓风”战斗机(同时,英军的多发轰炸机直接从直布罗陀海峡飞抵马耳他岛)。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补充,马耳他岛上的防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以至于意大利的齐亚诺伯爵在9月25日写道:
实际上,地中海的局势对我们十分不利,而且随着商船的不断损失,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海军部的人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不应该主动放弃利比亚,而是等到所有战斗机都损坏后,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这样。
为了弥补海上运输的损失,纳粹空军开始利用运输机从意大利向北非战场运送特定的物资,而这种运输机很快就成为德军在东线(苏联战场)迫切需要的机型。德国最高统帅部向西西里岛派出另一支空降兵部队,再次使马耳他保持“中立”并为占领该岛扫清障碍的可行性展开了讨论。但是讨论尚未结束,新的方案又出台了,在希特勒的坚持下,德国海军于1941年秋季开始在地中海部署U型潜艇。
“皇家方舟”号的覆没
从1941年11月10日晚开始,随着H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峡起锚出海,英军表面上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实际上却向马耳他增派了更多的战斗机。这一次,“百眼巨人”号和“皇家方舟”号,一共搭载了37架皇家空军的“飓风”战斗机。次日清晨,航母上空的天气条件非常适宜飞行,但皇家空军的长机却被恶劣的天气困在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的飞机一直在跟踪英军舰队,但是由于“皇家方舟”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已停满飞机,因此飞机无法起飞将敌机驱走。11月12日,西地中海上空的天气有所好转,长机升空之后,37架“飓风”战斗机也随之一同向马耳他飞去,途中有3架飞机坠毁。
在短暂的服役生涯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经常遭受德意两国轰炸机的袭击,而两国的飞行员也曾多次宣称已将其击沉。然而,最终却是由德军的U-81潜艇于1941年的11月13日,凭借着一枚鱼雷终结了“皇家方舟”号航母。次日凌晨,“皇家方舟”号航母沉入大海。它的覆没使英国海军在地中海上处于没有航空母舰的尴尬境地。(帝国战争博物馆)
当天下午,H舰队在接到至少有一艘德军潜艇在英国海军基地附近活动的报告后,启程返回直布罗陀海峡。11月13日清晨,H舰队中一艘驱逐舰的航迹下方发生爆炸,这很可能是由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提前爆炸造成的。黎明到来之前,“皇家方舟”号航母派出了6架带有雷达装置的“剑鱼”攻击机搜寻德军潜艇,但却一无所获。上午9时55分,一艘驱逐舰报告称发现了声呐追踪信号,英军随即改变了航线,而正在此时一枚深水炸弹发生爆炸。
这一天的天空十分晴朗,下午时分,“皇家方舟”号的几架舰载飞机正在空中进行训练。突然,一艘驱逐舰报告称发现了德军潜艇。舰队立即改变航线,但后来发现所谓的潜艇其实是一头鲸。
下午3时41分,当“皇家方舟”号航母的舰载飞机准备降落时,船体突然因爆炸而摇晃。德军的U-81潜艇已经冲破驱逐舰的阻拦,所发射的4枚鱼雷向外扩展飞了出去。U-81年仅26岁的艇长弗雷德里希·卡尔·格鲁根博格(Freidrich Karl Gruggenberge)相信鱼雷已经击中了英军的一艘战列舰和两艘航空母舰。为避免遭到还击,德军潜艇立即下潜,格鲁根博格后来通过无线电向U型潜艇指挥部报告称,至少有两枚鱼雷击中目标,“第一枚击中了一艘战列舰,第二枚不确定。”
实际上,格鲁根博格唯一一枚击中目标的鱼雷击中了“皇家方舟”号航母的右舷。但英方当时却没有接到德军潜艇正在接近H舰队的报告。
“皇家方舟”号航母顷刻间开始向右侧倾斜,但仍以大约22节(33.44千米/小时)的航速继续航行。舰上的电力设备遭到损坏,一切内部通讯被迫中断。在被拦截之前,它一直呈倾斜状态,直到舰上的水平无线桅杆几乎触到了海面。考虑到“皇家方舟”号航母随时存在倾覆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舰上官兵被德军俘虏,英军做出了弃舰的决定。一艘驱逐舰在“皇家方舟”号的侧舷停下来,半小时之内,舰上的1487名官兵转移到驱逐舰上,1人在之前的袭击中丧生。大部分官兵已经撤离,100多名英军官兵在舰长的带领下开始对“皇家方舟”号进行紧急维修。
舰上没有电,只能利用战列舰发出的光亮。燃油从右舷转移到左舷的油箱中,直到倾斜角度减小到大约17°。一艘驱逐舰与“皇家方舟”号航母并排停靠,以便为其提供电源。经过简单的修理,“皇家方舟”号航母很快便能够自行发电,当晚又有一艘拖船从直布罗陀海峡驶来。“皇家方舟”号航母似乎获救了。
在“泰晤士”号(Thames)拖船的牵引下,“皇家方舟”号航母艰难地向西行驶。几艘驱逐舰和汽艇在附近行驶,保护着这艘几近“残废”的航母。随后,又一艘拖船抵达,“皇家方舟”号航母获救的前景更加乐观。然而,舰员所没有注意到的是,海水已经从舰身接合处大量涌入,而且舱壁也受到鱼雷的袭击,这些都使“皇家方舟”号的受损程度进-步加重。“皇家方舟”号航母开始一点点下沉,直到伸向烟囱的锅炉通风管里灌进了海水。锅炉套变得又红又热并开始着火。舰上没有了蒸汽,电源也再一次中断,更为严重的是,抽水机因断电而无法工作。一艘驱逐舰再次奉命停靠在“皇家方舟”号的侧面为其提供电力。然而,这项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所幸抽水机很快恢复了工作,这一次甚至连驱逐舰都帮忙对“皇家方舟”号航母进行拖拽。但是,“皇家方舟”号航母的吃水已经非常深,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倾斜。
11月14日凌晨4时,上级指示仍留在“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舰员弃舰。两条牵引索被割断,劫后余生的舰员登上了两艘拖船。清晨6时,“皇家方舟”号航母的飞行甲板成直角伸向了大海。6时13分,“皇家方舟”号沉没,而埋葬它的坟墓与直布罗陀海峡——成功获救仅相距25英里(46千米)。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覆没使皇家海军自1940年6月地中海战争爆发以来,首次在地中海海域处于没有航空母舰的局面。只有新建的2.3万吨级的装甲航空母舰才适宜于地中海的作战环境,然而在1941年11月,英军连一艘这样的航空母舰都没有。该级别的“卓越”号和“可畏”号两艘航空母舰此时正在美国进行维修;本土舰队需要“胜利”号航母来对抗德军战舰;1941年10月1日加入本土舰队的“不屈”号航母仍未做好参战的准备。
英国航空母舰在地中海的缺席并没有立即对马耳他造成影响,并由此降低轴心国到北非海上补给线的危险。10月,德国运往北非物资的63%都在英军的海空联合袭击中损失,而到了11月份,这一比例更是增加到70%。德国陆军参谋长于11月9日特别提到“51号船队遭到了鱼雷攻击,所有运往非洲装甲部队的物资都被英军的海上力量击沉”。德国在北非战场的局势开始变得不安定起来,因此对马耳他采取立即的军事行动被提上了日程。
1941年12月2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航空军调往西西里岛和北非。这支飞行部队是纳粹空军在苏联战场上的有力保障,将其调往地中海之后,加之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国陆军深感力不从心。德军最为优秀的战将之一,陆军元帅阿尔伯特·凯瑟林(Albert Kesselring)遵照希特勒的命令负责指挥第二航空军和第十航空军在“南部战场”的空中军事行动,其中第十航空军集结在地中海东部。凯瑟林的具体任务如下:
取得意大利南部至北非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由此确保与利比亚及利比亚东部城市昔兰尼加之间的通讯畅通;在这个过程中,马耳他保持中立尤为重要。
与北非战场上的德意两国军队协同作战。
阻断盟军在地中海上的交通要道,阻止(英国控制的)利比亚东北部港市图卜鲁格和马耳他对英国的物资补给;该任务需与德意两国海军密切配合完成。
为了使马耳他“保持中立”,德国第二航空军向西西里岛增派了325架飞机,其中包括5支Ju88A-4型轰炸机飞行队、1支Ju87俯冲轰炸机飞行队、1支Me110战斗机飞行队以及4支Me109F战斗机飞行队。尽管这些飞行队在攻击海上舰只时缺乏第十航空军那样的专门训练,但是随着德军对该地区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以及飞机和潜艇数量的增加,地中海上的英军舰队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威胁。
北冰洋及大西洋战争
自1940年年中-1941年末,尽管地中海是英国航空母舰作战的主要战场,但是它们同样参与了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几次军事行动。当然,这些均与德军战列舰和巡洋舰袭击英国商船队相关。抵御德国袭击的行动使“胜利”号航母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也使“皇家方舟”号航母走向了覆没。当德军于1941年入侵苏联时,英国立即对其新的盟友提供援助,航空母舰发挥了更为广泛和重要的作用。
德国在挪威与芬兰之间海域上的交通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这条航线对德国将铁矿石运往国内至关重要。同时,对英军将战备物资运往苏联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也构成了威胁。因此,英国海军部决定利用航空母舰对该地区的德国舰船发动袭击。
然而航空母舰在该海域作战却面临着很大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夏季烈日的持续曝晒,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里与德军的空军基地距离很近。尽管如此,英国海军还是下令“暴怒”号和“胜利”号两艘航空母舰、两艘重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于1941年7月23日从斯卡帕湾出发向北航行。
德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英军舰队的行踪,但却没能加以把握,因为在目标海域里没有一艘德军战舰。于是,两艘英国航母派出了15架“管鼻鹱”战斗机、29架“大青花鱼”鱼雷轰炸机以及9架“剑鱼”攻击机对德军控制下的芬兰港口城市希尔克内斯和佩萨莫发动了袭击。德军的战斗机和防空炮火异常猛烈,来自“胜利”号航母的22架“大青花鱼”中有一多半在希尔克内斯上空被击落。而德军在岸上的一些军事设施也在空袭中受损,4架Bf109战斗机被“管鼻鹱”击毁。相对于取得的战果而言,英军在这次交火中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因此日后将不再重演。
8月下旬,“胜利”号和“百眼巨人”号两艘航空母舰参与了另一次援助苏联的军事行动,这一次它们负责运输的是“飓风”战斗机。搭载着48架“飓风”的“百眼巨人”号和一艘装载飞机集装箱的商船,在“胜利”号航母、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一同驶向了巴伦支海。“百眼巨人”号上的“飓风”战斗机全部顺利飞抵摩尔曼斯克,商船也安全地驶抵阿尔汉格尔。1941年9月初,“胜利”号航母在返航途中,派出飞机对挪威附近海岸的德军船只发动了袭击,但是仅将其中的一艘击沉。1941年10月初,“胜利”号航空母舰对该地区的德军船只再次发动了袭击。与所付出的努力相比,英军在这次行动中同样战绩平平。
1941年6月6日,“鹰”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在大西洋海域将越过封锁线的德军“易北河”号(Elbe)支援舰击沉,这艘舰于4月份离开了日本海域。6月15日,“鹰”号的舰载飞机帮助“杜尼丁”号(Dunedin)巡洋舰俘虏了德军的“洛斯林根”号(Lothringen)油船,这艘船一直在为德军的战舰及U型潜艇进行燃油补给。
但是在大西洋海域上,最主要的海战还是针对德军U型潜艇展开的。德军潜艇之所以能对盟军构成威胁,部分是因其装备到了福克-沃尔夫公司生产的可长距离飞行的200C“秃鹰”(Condor)侦察机,该机可以指引U型潜艇靠近盟军商船,之后再由潜艇完成攻击任务。为了对付这种4发的“秃鹰”侦察机,皇家海军在商船上装备了可利用弹射器起飞的战斗机。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对部队中一名规划人员于1940年秋提出的这一构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使用了战斗机弹射船(CAM)。这种船上安装有一个弹射器,当遭受袭击时,便可以将一架性能卓越的战斗机弹射升空,对敌机进行拦截。任务结束后,飞行员可以在舰队上空跳伞降落,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飞向友军基地。英国舰队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员参加了最初的CAM船操作演练,但很快便由皇家空军的飞行员接替。图为演练中一架正由CAM船弹射发射出去的“海飓风”战斗机。(帝国战争博物馆)
早期装备有8挺机枪、时速稍稍超过300英里(483千米)的“飓风”战斗机被用作原型机进行改造。同时,设计人员在35艘自重从2500-1.2万吨不等的商船上安装上了具有爆发性的弹射器。改造后的飞机被命名为“海飓风”(Mark IA),而商船则被命名为战斗机弹射商船或CAM船。按照计划,每支商船队由两艘或两艘以上的CAM船进行护航。每艘CAM船上除了正常载物之外,还有一架“海飓风”停放在弹射器上,随时准备起飞对跟踪的德军“秃鹰”侦察机进行拦截。
无论空中遭遇战的结果如何,“飓风”战斗机的飞行员都必须飞往最近的友军基地,否则如果飞离海面太远,则不得不紧急跳伞,并寄希望于某艘船会离开船队,放慢航速将自己救起。由于“秃鹰”侦察机的飞行范围远远大于“海飓风”,因此飞行员紧急跳伞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而非个别现象。最初,CAM船上的飞行员为来自英国舰队航空兵部队的志愿者,后来则由皇家空军负责接管。英国战史学家罗斯基尔(S.W.Roskill)对CAM船上的战斗机飞行员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有不怕死的勇气。”第一艘出海执行任务的CAM船是一艘名为“迈克尔·E”号(Michael E)的汽船,时间是在1941年的5月27日。但遗憾的是,战斗机还未来得及升空,“迈克尔·E”号便遭到了德国U型潜艇的鱼雷攻击。第一架将德军“秃鹰”侦察机击落的“海飓风”是于1941年8月8日从皇家海军的“马普林”号(Maplin)商船上弹射升空的。“马普林”号是英国4艘改造成为战斗机弹射商船中的一艘,其他3艘分别为“阿里瓜尼”号(Ariguani)(改造于1941年)、“帕提亚”号(Patia)(1941年)和“雷吉斯坦”号(Registan)(1943年)。为了保护商船队,一艘名为“飞马座”号(Pegasus)的旧型水上飞机母舰也于1941年被改造成为战斗机弹射舰。
截止到1941年末,“海飓风”弹射战斗机已经击毁了6架可长距离飞行的德军飞机。为了提高飞行员安全着陆的比例,设计人员在“海飓风”战斗机上安装了副油箱,但是这个改动却降低了飞机的机动性。CAM船的局限之处在于飞机被弹射出去后无法收回,因此为了满足CAM船重新武装的需要,数量众多的海外基地必须备有足够的弹射用飞机。解决该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航空母舰为商船队护航,因为这样既可以满足战斗机的起降,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发射反潜飞机。由于皇家海军航空母舰的短缺,加之舰队对航母功能的迫切需求,军方需要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完成、耗材少且体积小的船只,而这种船只就是由商船改造而成的护航航空母舰。
英国海军寿命较短的“大胆帝国”号是一艘改自德国商船的护航航空母舰,在服役生涯中充分显示了此类型战舰的重要作用。“大胆帝国”号没有机库和升降机,所搭载的6架战斗机均停放在敞开式的飞行甲板上。舰载“欧洲燕”战斗机的不俗战绩使德国海军的高层指挥官将其视为德军的主要袭击目标。(帝国战争博物馆)
该类型的改造工作之前也曾有过几例,这可以追溯到英国航空母舰的先驱——“百眼巨人”号,它是在一艘邮轮的船体上改建而成的。此外,美国海军的“兰利”号航母也是由一艘运煤船改建而成的。1941年春,在第一艘CAM船出海之前,英国海军部建造护航航空母舰的工作已经起步。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却是改自德国的“汉诺威”号(Hannover)商船。1941年2月,“汉诺威”号在西印度群岛的圣多明戈被1艘英军的轻型巡洋舰及1艘加拿大驱逐舰俘获。经过4天奋力扑灭了德军自己点燃的大火后,“汉诺威”号商船被拖往牙买加。由于需要进造船厂进行维修,英军索性将其改造成为一艘护航航空母舰。这艘自重5600吨的商船被重新命名为“大胆帝国”号(Empire Audacity),船上原有的岛式建筑被拆除,增建了一个全长475英尺(145米)的飞行甲板。在飞行甲板下,还增加了储油箱和工作间,此外便再也没有用于建造升降机或机库的空间了。暂时闲置及等待加油或维修的飞机可以停放在敞开式的飞行甲板上。“大胆帝国”号利用柴油推进,航速为15节(27.78千米/小时)。舰身后部装备有1门4英寸(102毫米)口径单联火炮及6门20毫米口径“厄利肯”防空炮。
1941年6月,改造后的“大胆帝国”号进入皇家海军舰队服役,无论是这艘护航航空母舰还是其舰载飞机,对于皇家海军来说都是崭新的。“大胆帝国”号所搭载的飞机为美制F4F-3“野猫”战斗机,皇家海军将其命名为“欧洲燕”(Martlet)(直到1944年1月)。除了“海飓风”之外,“欧洲燕”是海军航空兵部队中性能最为卓越的战斗机。8名飞行员在“大胆帝国”号的飞行甲板上进行了几次降落练习,尽管其中一些人之前甚至从未登上过航空母舰。1941年9月初,英国这艘护航航空母舰从英国港起锚,护送一支商船队驶往直布罗陀海峡。
“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的舰载战斗机为美国格鲁曼公司生产的“欧洲燕”。当时这种飞机(即美制F4F-3“野猫”)是美国海军装备的主要船载战斗机型。英军一直使用“欧洲燕”这个名字,直到1944年1月才采纳了其美国名称。“欧洲燕”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310英里(499千米),最大飞行高度可达2.8万英尺(8534米)。机上的武器装备由安装在4个机翼上的50倍口径机枪构成。这种外形粗短的战斗机具有较高的操作性,驾驶过该机型的飞行员对其均有较高的评价。(帝国战争博物馆)
由于“大胆帝国”号航母的设施有限,因此皇家海军只分配给它802飞行中队的6架战斗机,其中两架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起飞执行巡逻任务。另有两架在船队上空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飞行,以便能够发现德军的U型潜艇及“秃鹰”侦察机。在飞行巡逻中,除了发现敌军的行动或船队向飞机发出紧急消息之外,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
当第一组的两架飞机升空后,第二组的两名飞行员就会进入座舱“随时准备起飞”。而这时第三组的飞行员需要在空勤人员的待命室中等候,如果警报拉响则立即登上飞机准备起飞。或者如果情况需要的话,飞行员需在飞机中站好。当第一组飞行员经过一个小时的飞行降落在飞行甲板上之后,第四组飞行员(没有飞机)会在5分钟之内进入这样的循环当中。只要有飞机降落——每次的飞行时间至少为1小时——其他人就会上前对拦阻索进行清理。然后,飞机将会被推至飞行甲板的后部,以确保下次起飞时有足够的滑行距离。由于“大胆帝国”号航母没有升降机和机库,因此不得不反复进行这些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无论天气如何,也不管是黑夜白昼,飞机的维护和加油全部是在飞行甲板上完成的。此外,为了飞机起降,“大胆帝国”号还不得不离开护航队转向逆风。由于这是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很容易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袭击。
9月15日,“大胆帝国”号护航航空母舰的舰载战斗机首次与德军U型潜艇相遇,并在潜艇即将下潜时,对其进行了低空扫射,而英军战舰则采取了避让的措施。次日夜晚,一艘德军潜艇对其中一艘英军战舰发射了鱼雷,但没有击中目标。20日,一艘正准备下潜的U型潜艇被英军发现,船队随后改变了航线。当晚,两艘英籍商船被鱼雷击沉。次日清晨,一架“秃鹰”侦察机对英军船队的救援船发动了袭击,并使其遭受到致命的打击。两架“欧洲燕”战斗机追上敌机将其击落,这架“秃鹰”侦察机因此成为第一架被美制战机击落的德军飞机。
21日中午,英军战斗机将一架试图对船队中的一艘拖船发动袭击的德军飞机驱走。当晚,又有3艘英军船只被U型潜艇击沉。在“大胆帝国”号及其6架舰载战斗机的努力下,船队中幸存下来的船只终于抵达了直布罗陀海峡。
10月2日晚,“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与一支准备前往英国的船队一同驶离了直布罗陀海峡,并于10月27日抵达英国港。途中没有击落任何一架敌机,船队也没有任何一艘船损失。
“大胆帝国”号于10月29日再度出海,这一次的任务是护卫一支船队驶往直布罗陀海峡。“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上搭载了8架战斗机和10名飞行员。恶劣的天气使一架“欧洲燕”在降落时坠毁,另有一架在对“秃鹰”侦察机发动袭击后失踪。尽管德军飞机遭受了重创,但它还是成功地将英军战机击落。后来还有一架德军的“秃鹰”战机被击落。这支船队最终于11月11日抵达直布罗陀海峡,途中没有再遭遇德军潜艇。
正当“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在直布罗陀海峡停泊时,传来了“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在距其25英里(46千米)以东的海面上被一艘德军U型潜艇击沉的消息。当“大胆帝国”号于11月14日护卫着另一支船队向英国进发时,还搭载了“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多名幸存者。这支船队共由32艘商船组成,有情报称将有一大批德军U型潜艇企图对船队进行拦截,因此直到一艘重型护卫舰加入到船队中来,船队才再次起锚。最终的护卫舰队由3艘驱逐舰、7艘小型护卫舰、2艘护卫艇及“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组成,但是可供使用的舰载飞机却仅有4架。
航行途中的第一个晚上,一架“剑鱼”攻击机从直布罗陀海峡出发,对一艘正在向船队逼近的U型潜艇发动了袭击,迫使其离开了英军舰队。该机后又与另一艘U型潜艇相遇。次日,即12月15日,英军舰队与德军发生了冲突,一艘澳大利亚籍驱逐舰将一艘U型潜艇击沉。
12月17日清晨,“大胆帝国”号航母的一架舰载战斗机在距船队22英里(41千米)的海面上发现一艘德军U型潜艇正用机枪对船队射击。另一架“欧洲燕”发现船队的另一侧同样有一艘U型潜艇。这艘编号为U-131的潜艇一直漂浮在海面上,并对“欧洲燕”进行了射击,直到将其击落,机上的飞行员也不幸牺牲,这也许是第一架被潜艇击落的战机。为了继续对英军发动攻击,该潜艇仍漂浮在海面上,并将自己暴露在向它驶来的护卫舰下。经过短暂的交火,英军终于将其击沉。潜艇上被俘虏的德军承认他们一直埋伏在船队中,并已将这一情况向其他潜艇作了通报。
18日清晨,护卫舰队利用深水炸弹再次将一艘U型潜艇击沉。上午,“大胆帝国”号仅余的3架舰载战斗机将两架前来进攻的德机驱走,但却因机上的机枪出现故障而无法将其击落。当天晚上双方又有多次交火,但都没有对对方造成伤害。
19日凌晨,一艘德军潜艇利用鱼雷将英军的一艘驱逐舰击沉。其余护卫舰立即赶往出事地点,并有一艘护卫舰将德军潜艇撞沉。1小时后,一艘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几乎与“大胆帝国”号擦肩而过。其中一艘商船被德军击中,被迫借助己方的火力自沉。英军与德军潜艇的遭遇战还有很多。2架“欧洲燕”击落了一架德军“秃鹰”侦察机,其中一架为正面攻击,并击中了敌机尾轮上的副翼。当天晚上双方相安无事。
20日清晨,英军发现一架“秃鹰”侦察机正试图避开己方的舰载战斗机。当天下午,英军又发现2艘U型潜艇正在船队的前方行驶。当天晚上依旧太平,但是到了12月21日清晨,情况便大不一样了。
21日,一名英军飞行员在船队后方大约25英里(46千米)处,发现有两艘德军U型潜艇正并排漂浮在海面上,其中一艘已经受损,从表面来看是与另一艘相撞造成的。“欧洲燕”对两艘潜艇同时进行了低空扫射,舰队中的4艘护卫舰也赶来增援。其中一艘潜艇在日间被击沉,由于“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被迫在夜间暂停飞机的起降(“大胆帝国”号的飞行甲板上没有灯光照明,其舰载飞机也没有雷达装置),因此英军也发现了更多的U型潜艇。
“大胆帝国”号的沉没
当天夜里,“大胆帝国”号没有出现在其位于舰队中心的惯常位置上,而是以14节(25.93千米/小时)的航速呈“之”字形行驶到舰队的右舷。舰长麦肯德雷克(D.W.McKendrick)担心德军U型潜艇会将目标对准船队中心的航空母舰,而如果敌方没有击中目标的话,也许会击中目标附近的商船。他的担心果然得到了验证,因为德军U型潜艇指挥部已经获悉英军中有“大胆帝国”号这样一艘航母,并下令U型潜艇将其击沉。晚10时33分,一艘英军商船被鱼雷击中。其他船只立即发射了镁照明弹,将浮在海面上的潜艇照亮,但同时,这些照明弹也使“大胆帝国”号暴露在U-751潜艇指挥官的面前。10时37分,一枚鱼雷直接击中了“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随着鱼雷的爆炸,“大胆帝国”号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晃动,并导致舰尾沉入海里。所幸舰上的发动机还安然无恙,因此仍可供飞机起降,但转向控制装置却出现了故障。为避免因天黑而与其他商船相撞,“大胆帝国”号航母的舰长下令停航。几分钟后,“大胆帝国”号再次遭到两枚鱼雷的袭击,之后很快沉入了大海。舰上共有75名官兵不幸遇难,其中包括舰长麦肯德雷克。
在当晚的交火中,两艘英军商船发生了相撞事故,并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声呐装置出现故障。此役过后,英军再没有受到德军潜艇的攻击,也再也没有船只失踪的事件发生,尽管在“大胆帝国”号护航航母沉没时,德军飞机曾在其上空飞行过。
在双方的这次冲突中,德军共有12艘潜艇对英军船队发动了袭击。双方的损失情况如下:
英国 德国
1艘护航航空母舰沉没 5艘U型潜艇沉没
1艘驱逐舰沉没 2架“秃鹰”侦察机被击毁
3艘护卫舰受损
2艘商船沉没
最终共有30艘商船驶抵英国,5艘潜艇的覆没成为德军目前为止在一场与商船队的交火中最为严重的损失。德军U型潜艇的总指挥官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认为,这次行动对于德国来说是个失败,他在官方报告中这样描述:
这次行动中最为不利的一个因素就是英军航空母舰的出现。体积小、速度快且可操作性强的飞机不断地在船队上空盘旋,以至于我方潜艇一旦被发现,就只能被迫下潜或撤离。而且,敌方航空母舰的出现也使我方飞机无法进行导航或长时间的跟踪。因此,英军航空母舰的覆没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意义不单单体现在这次行动中,而是有利于我方今后与英军商船队的每一次交火……
护航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在几次行动中均得到了证实,尽管英国海军关于建造此类舰只的计划已经起步,但是更多护航航空母舰的出现却仍需时日。1942年,纳粹德军的U型潜艇仍将在大西洋海域上横行肆虐,但是这一年我们将看到航空母舰所取得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