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太平洋战争·第八

太平洋战争·第八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09-1945——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正式爆发的时间是1941年12月7日凌晨、星期日,350余架飞机从日本的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以及瓦胡岛上的机场发动了突然袭击。日军发动的这次代号为“夏威夷行动”的袭击,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以航空母舰为阵地的战争,其作战计划的缜密及成功实施也只有英国海军在奇袭塔兰托战役中的表现能与之匹敌。但是英军航空母舰对塔兰托发动的袭击,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图谋并不具有针对性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期间,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的训练和演习以及对中国发动的空袭都给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利用己方的航空母舰对敌方航母发动突袭,以确保在双方舰队冲突中占有有利的形势,这已在日本海军高层中获得了普遍的共识。在1921年举行的华盛顿海军会议和1930年的伦敦海军会议上,日本获准建造的吨位均未能达到美国海军主力战舰总吨位的70%,这在客观上对日军发动突袭战争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另外,日本空用鱼雷的卓越性能、俯冲轰炸战术的发展以及海军战机的精湛设计,都增强了日本军方对航母编队作战能力的信心。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已经拥有4艘现役的大型航空母舰,但在海军内部关于如何利用航空母舰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航空母舰应该在广阔的海域上分散开来,以减小敌方发现整支舰队的可能性;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航空母舰集中在同一地区,从而将攻击力量最大限度地汇集在一起。经过若干次舰队演习后,日本海军于1936年采纳了第一种观点,并将4艘航空母舰在日本海军第一舰队(主力为战列舰)和第二舰队(主力为重型巡洋舰)中进行了分配。为对付敌方航空母舰,而将己方航母组成一支独立的攻击力量这种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赢得支持。1941年4月10日,日本成立第一航空舰队,由南云忠一(Chuichi Nagumo)中将全权负责。

   图为一架B5N“凯特”(97式)攻击机正在“瑞鹤”号航空母舰上进行惊险的降落练习,“瑞鹤”号是日美战争爆发前,日本建造完成的最后一艘舰队航空母舰。日本的舰载飞行员均受过良好的训练,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都参加过对中国的空袭。1941年末,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共部署了6艘现役航空母舰,而美国为3艘。(《世界舰船》)

   当时,“赤城”号和“加贺”号两艘大型航母组成了日本第一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同样由南云忠一负责),“飞龙”号和“苍龙”号被编入第二特混舰队,体积稍小的“龙骧”号则被编入第四特混舰队。当“翔鹤”号和“瑞鹤”号两艘航母分别于1941年9月1日和10月1日建造完工时,被编入了第五特混舰队。“凤翔”号和“瑞凤”号两艘小型航母组成了第三特混舰队,隶属于日本海军第一舰队,这两艘航母主要用于训练,但仍然具有作战能力(见表8-1)。

南云忠一中将。(《美国海军》)

   南云忠一中将和他的参谋长少将草鹿龙之介(Ryunosuke Kusaka)均不是飞行员出身。南云忠一是一位鱼雷专家,以脾气粗暴和沉默寡言著称。一位与南云军衔相同的朋友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他还没有做好去见死神的充分准备,他和他的手下以跳进鬼门关为代价,却总是能获得2-3倍的回报。”

   草鹿少将曾成功地策划过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飞行任务,其中包括指挥“凤翔”号航空母舰参与入侵中国的战争。当太平洋战争于1941年12月爆发的时候,在航母特混舰队的5位将军中,只有桑原虎雄(Torao Kuwabara)为飞行员出身,负责指挥第一舰队中的两艘小型航母。这种情况反映出日本海军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飞行员不能担任海上作战的高级指挥将领。在当时,日本海军共有10位曾经为海军飞行员的海军将军,分别为1位中将和9位少将。他们主要被分配到陆基飞行部队,这表明日本海军对此种形式的海军航空十分重视。

                                 表8-1 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力量,1941年秋

                   第一航空舰队

                   南云忠一中将

      ┌──────────────┼──────────────┐

      第一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        第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南云忠一中将         │        山口多闻(Yamaguchi)少将

       “赤城”号航空母舰     │         “飞龙”号航空母舰

       “加贺”号航空母舰     │         “苍龙”号航空母舰

       3艘驱逐舰          │         3艘驱逐舰

      ┌──────────────┴──────────────┐

      第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第五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腾田(Kakuta)少将                 相原(Hara)少将

      “龙骧”号小型航空母舰              “翔鹤”号航空母舰

      2艘驱逐舰                     “瑞鹤”号航空母舰

                                 2艘驱逐舰

      ───────────────────────────────

                   隶属于第一舰队

                 第三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桑原(Kuwabara)少将

                  “凤翔”号小型航空母舰

                  “瑞凤”号小型航空母舰

                  2艘驱逐舰

   相比较而言,美国在1941年12月共有13位海军将军和1位海军飞行员出身的海军陆战队将军;还有另外两位海军将军也曾担任过海军航空侦察员。美国的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所有的航空母舰、航母编队以及海军航空基地大多是由海军飞行员出身的高级军官负责指挥的。而在英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有了飞行员出身的海军将军。

   当战争在欧洲战场上残酷地进行时,日本的航母力量正在亚洲大陆上日益膨胀。1939年,日本已经拥有6艘现役航空母舰(“赤城”号、“飞龙”号、“凤翔”号、“加贺”号、“龙骧”号及“苍龙”号),另外还有2艘正处于建造阶段(“翔鹤”号和“瑞鹤”号)。日本造船厂有限的空间当时主要用于建造其他类型的战舰,其中包括超级战列舰,以及为了应对战争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大而需要的辅助船。由于建造舰队航空母舰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因此日本海军决定将几艘海军辅助船和商船改建成为航空母舰。

   第一批经历改造的船只是名为“剑崎”号(Tsurugizaki)和“高崎”号(Takasaki)的两艘舰队油船,其排水量为1.2万吨。这两艘船是为改造成为海军辅助船而专门设计的,而在建造过程中却接到了上级将其建造成为潜艇供应船的命令。“剑崎”号作为一艘潜艇供应船于1939年完工并开始服役,直到1941年1月日本海军才考虑将其改造成为航空母舰。1940年12月,它的姊妹船“高崎”号在建造过程中即被改造成为一艘平甲板的航空母舰——“瑞凤”号。“剑崎”号的改造工作于1942年结束,驶出造船厂的是一艘名为“祥凤”号的航空母舰。

   作为轻型航空母舰,“瑞凤”号和“祥凤”号的排水量均为11262吨,全长662英尺(202米)。与其前辈相同的是,这两艘航母也没有岛式上层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原有的柴油发动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双涡轮机可以使其达到26节(48.15千米/小时)的航速。之前按照潜艇供应船建造要求安装的两部升降机连接着机库和飞行甲板,两艘航母的载机量均为31架。为了自身的防御需要,两艘航母均安装了8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的火炮及数量众多的25毫米口径防空炮。

   该级别的第三艘船最初于1934年建造完成的,是一艘名为“大鲸”号(Taigei)的潜艇供应船。经过几年的服役生涯,“大鲸”号于1941年12月开始了改造成为航空母舰的工作。1942年改造工作完成后,这艘名为“龙凤”号的航母重新被编入舰队。

   接下来即将被改造成为航空母舰的船只是两艘一流的商船——“橿原丸”号(Kashiwara Maru)和“出云丸”号(Izumo Maru)。这两艘是建造于1939年的邮轮,设计吨位2.77万吨,航速24节(44.45千米/小时)。二者均是为日后改造成为航空母舰而特别设计的,例如双层船体、甲板之间增加的高度、安装升降机所需的空间等。改造工作预计将于1942年结束,建成之后名为“隼鹰”号(Junyo)和“飞鹰”号(Hiyo)的两艘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为2.45万吨,载机量仅为53架。作为航空母舰,二者的最大航速仅能达到23节(42.60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对于整个舰队的行动来说是相当缓慢的。

   3艘吨位稍小的邮轮也将被改造成为航空母舰,它们分别是排水量为1.7万吨、航速22节(40.74千米/小时)的“新田丸”号(Nitta Maru)、“八幡丸”号(Yawata Maru)和“春日丸”号(Kasuga Maru)邮轮,3艘船在设计上同样具备一些特别的军用特征。3艘邮轮的建造时间均为1938年,前两艘在改造工作之前是作为邮轮完工的。而第三艘即“春日丸”号则是在建造过程中直接被改建成为航空母舰的,并于1941年9月被命名为“大鹰”号(Taiyo),成为3艘中最早服役的航空母舰。

   “大鹰”号航母的排水量为1.56万吨,全长592英尺(180米)。在齿轮传动轮机的驱动下,可以达到21节(38.89千米/小时)的航速。舰上安装有两部升降机,正常情况下的载机量为23架。其两艘姊妹舰的改造工作预计将于1942年结束,三者在细节方面略有差异。这3艘航空母舰与日本的护航航空母舰十分相似,但日本海军却将其定义为“辅助攻击型航空母舰”,并准备将其投入到舰队操作中。但是,3艘航母却未能胜任这项任务。

   日本绝大多数的舰载飞机与其他国家相比,设计都更为现代化,效果也更为显著。日本9艘航空母舰的总载机量为474架,其中大型航空母舰所搭载的战斗机型为三菱A6M2零式战斗机,该机的性能表现十分出众,与盟军编号为A5M4“克劳德”的战斗机一样,已经在中国领空进行过大范围的飞行。在急需零式战斗机的情况下,3艘服役时间较长的航母所搭载的仍为“克劳德”战斗机。

表8-2 日美两国海军飞行员,1941年12月
日本海军
和田操中将(Misao Wada) 海军航空技术本部部长
今村修少将(Osamu Imamura) 第三特混舰队第十二航空驱逐舰队司令
加藤尚雄少将(Hisao Kato) 海军航空技术站
吉良俊一少将(Shunichi Kira) 第十二联合飞行大队司令,吴港地区
桑原虎雄少将(Torao Kuwahara) 第三航母特混舰队司令
大西泷治郎少将(Takijiro Onishi) 第十一飞行舰队参谋长
酒卷宗孝少将(Munetaka Sakamaki) 海军总部(临时)
竹中龙造少将(Ryuzo Takenaka) 第二十三驱逐舰队司令
上野敬三少将(Keiz oUwano) 横须贺飞行大队司令,横须贺地区
山田定义少将(SadayoshiYamada) 第十一飞行舰队(临时)
美国海军
欧内斯特·J.金上将(Ernest J.King) 大西洋舰队总司令
威廉·P.哈尔西中将(William P.Halsey) 飞行作战部队司令、第二航母舰队司令
贝林格少将(P.N.L.Bellinger) 第二巡逻飞行联队(珍珠港)
布莱克利少将(C.A.Blakely) 第十一海军区指挥官、圣迭戈海牢基地司令
小布里斯托少将(A.L.Bristol,Jr.) 大西洋舰队后勤部队司令
阿瑟·B.库克少将(Auther B.Cook) 大西洋舰队飞行队司令、第三航母舰队司令
奥勃雷·W.费奇少将(Aubrey W.Fitch) 第一航母舰队司令
约翰·S.麦凯因少将(John S.McCain) 太平洋巡逻飞行联队司令、侦察飞行部队司令
迈克沃特少将(E.D.McWhorter) 大西洋巡逻飞行联队司令、第五巡逻飞行联队司令
雷·诺伊斯少将(Leigh Noyes) 海军通讯部主任
约翰·H.塔沃斯少将(John.U.Towers) 海军航空局局长
特纳少将(R.K.Turner) 海军部战争计划办公室负责人
美国海军陆战队
洛维尔准将(R.E.Rowell) 舰队陆战队(太平洋)海军飞行联队总司令
美国海军航空侦察员
霍恩少将(F.J.Horne) 海军部总委员会
约瑟夫·M.里弗斯少将*(Joseph M.Reeves) 军需品委员会,华盛顿特区

   *约瑟夫·M.里弗斯自1933-1936年曾为准将军衔,复员时的军衔为少将;1940年里弗斯再次被召回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在日本航空母舰的舰载飞行队中,与零式战斗机和“凯特”鱼雷攻击机并肩作战的机型为爱知D3A2“瓦尔”俯冲轰炸机。“瓦尔”是爱知系列俯冲轰炸机中最新的一种机型,该机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3A1型号(上图)于1941年投入生产,尽管采用了固定式的起落架,但仍不失为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机型。双座D3A2在20340英尺(6200米)的高空飞行时,可以达到每小时267英里(430千米)的最大速度;其最大飞行高度为34450英尺(1.05万米)。该机可携带最大重量为882磅(400千克)的炸弹;此外,该机还装备有两挺7.7毫米口径前射式机枪以及后部的1架活动机枪。(《航空情报》)

   爱知D3A(盟军称其为“瓦尔”(Val))是爱知俯冲轰炸机系列中最新的一种机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机于1940年开始服役,尽管这种双座飞机采用了固定式的起落架,但仍具备了非常高的机动性,而且在炸弹投掷完毕后还可以与对方战机进行对抗,甚至能够处于上风。与零式战斗机相同的是,该机也曾作为陆基飞机,参与过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在正常情况下可挂载一枚重551磅(227千克)的炸弹,但在对海陆目标(例如机场)进行打击或在抑制高射炮时,该机携带的炸弹重量为128磅(58千克)。

   中岛B5N“凯特”鱼雷攻击机于1938年加入海军服役,曾参加过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是世界上第二种舰载单翼鱼雷轰炸机型,同时也是日本第一架带有可收放式起落架的舰载飞机。美国海军的TBD“毁灭者”舰载攻击机于1937年加入飞行中队,而B5N”凯特”的服役时间是在1938年。

   在与美国战争的初期阶段,可携带炸弹或91式鱼雷的“凯特”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战机。尽管该机早在1931年即开始服役,但直径为17.7英寸(450毫米)的91式鱼雷却经历了不断的改进更新。最后开始服役的91式鱼雷的重量达到了2314磅(1050千克),弹头内装有926磅(420千克)的TNT炸药,成为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强的空投鱼雷。值得一提的是,91式鱼雷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敌方战舰的水平轰炸。该战术虽被美国海军弃用,但日本海军却发现如果将“凯特”编排成紧密阵型,在1万英尺(3048米)的高空对海面上移动的舰船是极具威胁的。

   日本海军所装备的航空母舰及舰载飞机性能卓越,加上受过良好训练、且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其中很多人都参加过入侵中国的战争),因此其战斗力不容小视。但是,日本的海军航空仍存在着两个较大的问题:其一,缺乏一个有效的飞行员培训机制以补充战斗中的阵亡人员及满足战时集结的需要;其二,缺少雷达装置。

   中岛B5N“凯特”鱼雷攻击机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装备的主要舰载攻击机。图中为电影《从珍珠港到马来亚》(1942年)(From Pearl Harbor to Malaya)中一架正准备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B5N1,这是一部反映日军突袭珍珠港的纪录片。B5N2型飞机在对珍珠港的偷袭中扮演了鱼雷攻击机和水平轰炸机的角色。图中的这架飞机挂载着一枚91式演习用鱼雷(请注意鱼雷弹头上的凹痕)。舰员的吊铺围绕着舰上的岛式上层建筑,用以防止弹片的撞击。(《美国海军》)

   英国和美国海军于1940年即已开始在航空母舰上安装雷达,而日本海军却直到1942年5月才开始在战舰上安装雷达装置。1941年,“伊势”号(Ise)和“日向”号(Hyuga)是日本仅有的两艘装备有雷达的战列舰,所采用的雷达为德·登顿(Gê Denton)马克Ⅱ型水面搜索雷达。而直到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结束之后,日本的航空母舰才开始装备雷达,而且日本从来没有像盟国海军那样发展行之有效的测绘团队以指导战斗机执行拦截任务。英国海军战史学家罗斯基尔在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潜艇、舰载航空和夜间作战战术的论述中曾提到:“日本只是在雷达发展方面严重地落后于英美,但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了这一缺陷。”

表8-3 日本舰载飞机,1941年秋
战斗机 俯冲轰炸机 鱼雷轰炸机
“赤城”号 A6M零式21架 D3A“瓦尔”18架 B5N“凯特”27架
“加贺”号 A6M零式21架 D3A“瓦尔”27架 B5N“凯特”27架
“飞龙”号 A6M零式18架 D3A“瓦尔”18架 B5N“凯特”18架
“苍龙”号 A6M零式18架 D3A“瓦尔”18架 B5N“凯特”18架
“翔鹤”号 A6M零式18架 D3A“瓦尔”27架 B5N“凯特”27架
“瑞鹤”号 A6M零式18架 D3A“瓦尔”27架 B5N“凯特”27架
“凤翔”号 A5M“克劳德”11架 B5N“凯特”8架
“瑞凤”号 A5M“克劳德”16架 B5N“凯特”12架
“龙骧”号 A5M“克劳德”16架 B5N“凯特”18架

         成立于1941年4月10日的日本第二支海军航空部队,隶属于第十一航空舰队,是一支用于支持地面作战和海上作战的远征部队。将对太平洋战争产生深远影响的第十一航空舰队,主要由可长距离飞行的战斗机(A6M2L零式)和双发轰炸机(G3M2“内尔”(G3M2 Nell)及G4M1“贝蒂”(G4M1 Betty))所组成。第十一航空舰队在理念上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飞行队较为相似,但是后者的飞行距离相对较短,所装备的机型为单发战斗机及侦察-俯冲轰炸机。而且,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所接受的训练并非针对反舰行动,而旨在进行空中防御及为地面部队提供军事援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第十一航空舰队的指挥官是由非飞行员出身的塚原二四三(Nishizo Tsukahara)中将担任。然而,他的职位很快由山田定义少将接替;山田和他的参谋长大西泷治郎(Takijiro Onishi)均为飞行员出身。第十一航空舰队共有3个组成部分:为支持对菲律宾作战而驻扎在中国台湾的第二十一和二十三航空战队,以及驻扎在印度支那,为入侵缅甸、荷属东印度群岛、马来亚及泰国提供支援的第二十二航空战队。日本军方从第二十一航空战队中抽调出一部分飞机用以支援第二十二队,到1941年秋季,台湾岛上共有424架陆基海军飞机,而印度支那地区的飞机数量为133架。海军独立的第二十四航空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不久,刚刚转移到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珊瑚环礁,以加入对关岛和威克岛的战役。这些航空战队中受过良好训练的飞行员有很多都曾参加过入侵中国的战争。

   日本陆军第五飞行师团共有飞机约300余架,同样集结在中国台湾,而陆军第三飞行师团共有飞机大约450余架,驻扎在印度支那;见表8-6。

   盟军作战计划及备战

   美日两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日益演变成关于两国对待中国战争政策不同的问题。1940年4月初,美国舰队在台湾海域进行了代号为“21号舰队问题”的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主力战舰即返回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海军基地,但是在舰队即将返航前,正与国务院进行舌战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下令舰队在珍珠港抛锚。军事演习总指挥哈罗德·斯塔克(Harold E.Stark)上将向美国舰队总司令詹姆斯·理查德森(James Richardson)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你在那里会对日本进军东印度群岛产生威慑作用。在之前的信件里,我已经将此事与意大利参战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联系就是随着意大利的参战,日本或许在采取独立的军事行动时感到更加的自由。我们相信德国和意大利已经告诉日本,据他们所知日本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不会受到约束。

   理查德森对此向斯塔克提出了异议,并于1940年10月,向罗斯福总统表示美国舰队无法在珍珠港停泊。1941年1月31日,理查德森被免去职务,由哈斯本德·金梅尔(Husband E.Kimmel)上将接替了以珍珠港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职位。

   事实上,日本军方正计划向令人垂涎的东印度群岛进逼,因为那里有日本帝国需要的包括石油和橡胶在内的战略物资。同时,为了保护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贸易通道的安全以及增加日本国内的农产品产量,日本也必将对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发动袭击。英美势必会对日本的入侵行为表示反对,但是英国在面对德意两国的威胁时,几乎是在孤军奋战。美国对欧洲战场的局势十分明了,只是其现在还不具备在两个大洋上同时作战的实力。

   盟军在欧洲战场所面临的困境对美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194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所谓的“11%舰队扩编法案”,该法案批准美国海军建造61艘战舰,其中包括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3艘2.71万吨级的航空母舰。1个月后,随着纳粹德军在英吉利海峡东岸的集结,受到警醒的美国国会对“两个大洋海军法案”进行了投票表决,该法案计划建造总数为210艘上述类型的战舰,其中还包括再建8艘2.71万吨级的航空母舰。

   计划建造的航空母舰是以改进后的“约克城-企业”号航母为设计基础的,其中的第一艘将被命名为“埃塞克斯”号(Essex)(CV 9),延续了美国海军用历史上的船只为航空母舰命名的传统。“埃塞克斯”是为了纪念一艘在1799年下水的快速帆船,这艘由马萨诸塞州埃塞克斯郡的市民建造的帆船在1812年的战争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CV 9是美国历史上第4艘以“埃塞克斯”命名的船只。

   排水量为2.71万吨、全长876英尺(267米)的“埃塞克斯”号将会成为除“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之外美国最大的航空母舰。这艘新建的航空母舰,凭借着其较大的吨位和精湛的设计,载机量预计可达100架以上。“埃塞克斯”号和国会于1940年批准建造的另外10艘航空母舰一旦建成,将会使美国海军拥有实力最为强大的航空母舰舰队。但是何时才能全部竣工呢?

   “埃塞克斯”号的龙骨于1941年4月28日开始搭建,接下来的两艘航母也将于1941年12月1日开工建造。在美国所有的航空母舰中,从搭建龙骨到开始服役历时最短的是“大黄蜂”号,总工期为25个月。但是,在过去的10年间,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平均时间均超过了3年。而且,如此大规模的造舰计划也使全国的船舶设计者和建造者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与英国和日本相同,美国也对将商船改造成为小型航空母舰的作法进行了论证。早在1935年,美国海军下属的建造和维修局就已经对将10艘航速较快(20或21节(37.04千米/小时或38.89千米/小时))的客轮改造为航空母舰作了研究,而且还提出了“如果战局需要,将商船改造成为辅助航空母舰”的计划。但是这些提议在1940年秋遭到了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的否决,他向美国海事委员会主席通知称:“飞机的特点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航空母舰也有了更为精确的要求。改造之后的商船无法满足战争对航空母舰的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甚至在海军部长起草那封信件时,罗斯福总统已委派自己的海军参谋向海军作战部的指挥官送去一份便笺:

   关于进行反潜护航事宜,总统先生出于试验的目的,提议进行如下的改造工作:

   (a)商船,排水量在6000-8000吨,航速不超过15节(27.78千米/小时)。

   (b)安装飞行甲板。

   (c)装备10架左右的直升机……或者10架飞机……最低的降落速度。

   自1940年12月31日-1941年1月23日,海军作战部组织召开了若干次会议对如何更好地落实罗斯福总统的提议进行了研究。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丘吉尔首相对将小型航空母舰用于护航的兴趣也极大地影响了罗斯福。从美国海军开始研究这项工作以来,罗斯福总统便要求所选择的商船必须有自己的姊妹船,以便于经过改造后可以供英国海军使用。

   这些小型航母的用途被定位为“经过短期改造即可以搭载小型飞机,这些飞机在护航队前方飞行,在发现敌方潜艇后投下烟幕弹,从而将其具体方位通知给海面上的己方攻击机。如果可能的话,这些飞机还可以挂载数量有限的中小型深水炸弹。”

   1941年1月7日,海事委员会向美国海军建议可以考虑将C3型货船“莫麦克梅尔”号(Mormacmail)(1940年下水)和“莫麦克兰德”号(Mormacland)(1939年下水)改造成航空母舰。这两艘船的标准排水量为9000吨,全长492英尺(150米),柴油发动机驱动下的航速为16.5节(30.56千米/小时)。同一天,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上将对一项历时18个月的改造项目组织了讨论。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海军部副部长的罗斯福总统要求,改造工作不能超过3个月。美国海军对“皮肯”(Pitcairn)旋翼飞机、K型软式飞艇以及“贝兰卡”YO-50型飞机(Bellanca YO-50,一种带有大型副翼的单发侦察机)作为小型航母的舰载机型均进行了考虑,但试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舰载飞机仍然是最佳选择。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护航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长岛”号(Long Island),它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由一艘商船改造而成的,其问世时间要早于英国和日本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除了在1942年间向南太平洋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运送战斗机之外,“长岛”号没有被用于战区。它在海军服役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运输飞机和训练舰载飞行员中度过的。图中舰身前部停放着两架F2A“水牛”战斗机;请注意在甲板两端的尽头上均有一个标识字母LI,该舰没有岛式上层建筑,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由甲板边缘的出口排除舰外。(《美国海军》)

   C3型货船“莫麦克梅尔”号和“莫麦克兰德”号的改造工作于1941年3月6日开始。前者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即宣告完工,并于1941年6月2日被命名为“长岛”号开始服役,其问世时间比英国和日本的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都要早。最初计划建造的305英尺(93米)长的飞行甲板有所变化,因为美国航空署要求飞行甲板至少应达到350英尺(107米),这样才能够保证柯蒂斯SOC-3A“海鸥”双翼侦察机的安全起降。于是,设计人员将长度修改为362英尺(110米)。但是经过海上试验后,其飞行甲板的长度再次延长至439英尺(134米)。

   “长岛”号护航航空母舰的机库很小,长宽分别只有98英尺(30米)和54英尺(16米)。由一部升降机连接着机库和飞行甲板,中线向左的位置上安装有一个成30°角的小型平甲板弹射器。舰上将搭载20架固定式机翼的飞机——机身无光泽的布鲁斯特F2A“水牛”战斗机及SOC侦察机。“长岛”号的舰尾处安装了一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的火炮,舰首处有两门3英寸(76毫米)口径的防空炮以及若干挺机枪。

   “长岛”号最初设计建造为AVG即飞机护卫舰。该分类于1942年8月20日被更改为ACV1,即辅助航空母舰,1943年7月15日再次更改为CVE1,即护航航空母舰。为了便于说明,本册采用CVE的分类方法。

   “莫麦克兰德”号货船经历了与其姊妹船相类似的改造,1941年11月被命名为“阿切尔”号(Archer)并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根据《租借法案》,美国还应向英国提供另外5艘由商船改造的航空母舰,这5艘航母均是在“长岛”号的设计基础上经过改进建造而成的。

   1939年1月19日,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引导着“突击者”号、“约克城”号和“企业”号航母从巴拿马运河北端的利蒙湾驶向古巴的关塔那摩湾。自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空母舰一直参与美国海军舰队的军事演习,为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海军》)

   首要敌人——德国

   美英两国海军除了在“硬件”层面的合作之外,双方在战略方面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当英国在1940-1941年间在欧洲、地中海和大西洋进行着生死存亡的斗争时,美英两国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着如果美国参战,双方在太平洋上的合作。1941年2-3月间,两个英语国家的海陆空三军参谋部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

   这些会议的成果被称为“ABC-1计划”,计划中规定美国如果或者无论在何时参战,其主要力量均应针对德国。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与日本交战;如果被迫与日本交战,美国在太平洋上应以“防御”为主,直到德国战败。这个将战胜德国作为压倒一切的政策是基于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之前达成的一项协议而制定的,即双方宣布大西洋及欧洲战场是将对整个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两个战场。

   然而,即使日本先于纳粹德国对美宣战,这个政策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太平洋只是起到一个牵制日本的作用,而是要采取“战略性的防御行动”。双方同意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海军舰队将通过袭击马绍尔群岛与日本之间的交通线来牵制日军力量,从而为盟军在马来半岛的防御提供支持。此外,美国海军舰队还要保障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财产安全及交通要道的畅通,并为袭击日本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积极备战。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一支现代化、实力强大的海军队伍。

   然而在1941年末,美国海军舰队既谈不上现代化、实力也不够强劲。随着大西洋战争的日益迫近,部署在太平洋上的舰船被调往大西洋。1941年初,“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从太平洋驶往大西洋,从而使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突击者”号和“黄蜂”号航母的力量得到了增强。“约克城”号于4月20日驶离珍珠港,并于5月6-7日夜间穿过了巴拿马运河。与其同时抵达的还有太平洋舰队12艘战列舰中的3艘以及4艘轻型巡洋舰、18艘驱逐舰和PYB“卡特琳娜”巡逻机。将主力战舰和重要的“卡特琳娜”飞机从太平洋调往大西洋的举动,使美日两国舰队在太平洋的实力对比中,日本除轻型巡洋舰外其余仍均处于上风。如果将英国与荷兰两国所有的战舰都算在内的话,那么在1941年秋,盟国的海军力量除航空母舰之外,基本与日本持平。在空中力量上,盟军与日本在飞机数量上相差不大,日军略占优势,但由于大多数的盟军飞机均已陈旧过时,因此也进一步加大了盟军的劣势。

   随着战火日益向太平洋逼近,美国的陆军和海军之间进行了一项非同寻常的合作。1941年8月20日,“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匆忙驶离珍珠港,向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驶去。舰载轰炸机飞行二中队(VB-2)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奉命飞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斯湖,参加美国陆军于9月中旬在那里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轰炸机飞行二中队用装满湿面粉的纸袋作为炸弹进行轰炸,在一些重要的演习行动中还加入了其他几支海军及陆战队的飞行中队,其中包括大西洋舰队“突击者”号和“黄蜂”号航母的舰载战斗机飞行41中队和72中队,以及“约克城”号航母的舰载侦察机五中队。

   在西大西洋海域上,面对着活动日益频繁的德军潜艇,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通过为英国及其他中立国家的船只护航,支援四面受困的皇家海军。1941年10月16日和17日深夜,美国的一艘驱逐舰遭到了德军U型潜艇的鱼雷攻击受损严重。10月31日,美军的“鲁本·詹姆斯”号(Reuben James)巡洋舰被鱼雷击沉,115人不幸遇难。

   不久之后,美国海军的一支特遣舰队在“突击者”号航母的率领下,驶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并在那里与6艘美国运输船相会合,船上搭载着2万名英军官兵,正准备驶往远东地区。根据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达成的一项协议,美国护卫舰应负责防御德军战舰其潜艇的袭击。“突击者”号航母——阿瑟·库克(Arthur B.Cook)少将的旗舰及第三航母舰队、2艘重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1艘油船组成了第十四特遣舰队,其行动代号为“威廉·希尔”或称“WS-12X”。

   这支舰队于1941年11月10日驶离哈利法克斯,在舰队南下行驶途中,“突击者”号航母的舰载飞机在空中搜寻德军战舰及潜艇的踪迹,但没有任何发现。前18天的航行十分顺利,但是到了27日清晨,在接近特立尼达岛时,“突击者”号航母与两艘驱逐舰离开了舰队。“突击者”号航母返航驶向了位于弗吉尼亚的诺福克海军基地,并于12月8日抵达目的地。之后,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接替了空中侦察的任务,舰队中也有了英国战舰的加入。尽管该海域中埋伏有德军的U型潜艇,但舰队还是于12月9日安全地驶抵南非开普敦,并继续行驶进入印度洋,最终抵达新加坡。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美国最后一艘建造完工的航空母舰为“大黄蜂”号,它是在“约克城”号航母的设计基础上经过改进建造而成的。图为刚刚下水的“大黄蜂”号航母,甲板边缘上5英寸(127毫米)口径的火炮尚未安装。“大黄蜂”号航母和它的首任舰长——马克·米歇尔(Marc Mitscher),都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海军》

   1941年10月20日,美国海军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升起了信号旗,从而成为美国战前最后一艘开始服役的航空母舰,并立即开始其在大西洋上的行动。以“约克城”号航母的设计为基础建造而成的“大黄蜂”号航母,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安装有雷达测绘板的航空母舰,这是岛式上层建筑上一个特殊的区域,主要用于对逼近的敌机进行雷达跟踪,从而通过无线电导引进行拦截。第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空中搜寻雷达已于1940年的7-8月安装在美国海军的“约克城”号航母、“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战列舰及4艘重型巡洋舰上。到了1941年年中,太平洋舰队的“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航母也安装了可进行空中搜索的雷达装置。

   这是一种CXAM雷达,由操作员对准所要搜寻的区域,并通过一个A型距离显示器进行显示,目标大小的测绘图与范围进行反相显示。这种雷达可以探测到70海里(130千米)之外高空飞行的轰炸机。1941年末,经过改进的CXAM-1型雷达开始应用于美国海军的其他航空母舰以及战列舰和巡洋舰上。但“大黄蜂”号航母的第一个雷达原本属于“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后者在珍珠港被击沉后,其雷达被重新安装在了“大黄蜂”号上。在“大黄蜂”号航母的雷达测绘板处,分别有一位战斗机指挥官、测绘人员及无线电话务员,以便将指令传达给执行防御任务的战斗机飞行员。

   美国航母力量

   1941年12月初,美国海军已于近期将一部分战舰调往大西洋海域,以中立国的身份加强海上巡逻,但“企业”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3艘大型航空母舰仍留在太平洋舰队。“萨拉托加”号航母已于11月离开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基地,驶往普吉湾(华盛顿州)海军造船厂进行维修。

   “突击者”号、“黄蜂”号和“约克城”号3艘大型航空母舰在大西洋海域进行着大负荷的运转,其中“约克城”号近日刚刚从太平洋通过巴拿马运河驶入大西洋。服役时间不长的“大黄蜂”号航母还没有开始参加所有的行动,且尚未配备一支标准的舰载飞行队。同时,在大西洋海域上活动的还有美国的一艘小型护航航空母舰,即“长岛”号。

表8-4 美国舰载飞机,1941年12月
战斗机 侦察-俯冲轰炸机 鱼雷轰炸机
“企业”号 F4F“野猫”19架 SBD“无畏”37架 TBD“毁灭者”18架
“大黄蜂”号 F4F“野猫”12架 SBC 1架 TBD“毁灭者”9架
SBN 9架
“列克星敦”号 F2A“水牛”19架 SBD“无畏”38架 TBD“毁灭者”13架
“突击者”号 F4F“野猫”35架 SB2U“拥护者”4架
“萨拉托加”号 F4F“野猫”7架 SBD“无畏”43架 TBD“毁灭者”11架
F2A“水牛”14架*
“黄蜂”号 F4F“野猫”34架 SB2U“拥护者”39架 TBD“毁灭者”2架
“约克城”号 F4F“野猫”19架 SBD“无畏”36架 TBD“毁灭者”18架
“长岛”号 F2A“水牛”7架 SOC“海鸥”13架

   *海上战斗飞行中队(VMF)的221架飞机被运往瓦胡岛。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海军试图为舰队装备一支由新型单翼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组成的飞行队,因此上述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搭载了多种类型的战机。标准的美国舰载飞行队应该由一支战斗飞行中队(F2A或F4F战斗机27架)、一支轰炸机飞行中队(SBD俯冲轰炸机18架)、一支侦察机飞行中队(SBD18架)以及一支鱼雷机飞行中队(TBD鱼雷攻击机18架)组成——总数为81架飞机。但实际情况却多有变化,没有一支战斗飞行中队能够按照规定配备27架战斗机,大多数只有18架而已。“突击者”号和“大黄蜂”号两艘航母由于船体太小,无法有效地供鱼雷攻击机起降,因此这两艘航母上仅配备了两支战斗机飞行中队。此外,每艘航空母舰还配备有4-5架通用飞机。“大黄蜂”号航母尚未配备SBD俯冲轰炸机,而是由旧式的SBC-4双翼机作为替代机型。此外,舰载鱼雷飞行中队也没有配备足够的TBD鱼雷攻击机,取而代之的是二等的SBN-1俯冲轰炸机。

   战争阴云笼罩太平洋

   1941年末,随着战争阴云在太平洋上空的不断聚集,根据橙色战争计划,美国也在为加强中途岛和威克岛两个海上前哨阵地的防御作着最后的努力。这两个远离美国本土的环礁分别距瓦胡岛1135海里(2102千米)和1900海里(3519千米),对于从夏威夷飞往菲律宾群岛的轰炸机以及防御夏威夷群岛的巡逻机和潜艇进行燃油补给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战争迫在眉睫时,珍珠港海军基地的金梅尔上将已经计划向威克岛和中途岛派遣增援力量。1941年11月26日,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上将寄给金梅尔一份急件,信中表示为了太平洋上能够有可长距离飞行的海上飞机,他已经向上级请示并得到战争部的批准,向中途岛和威克岛各增加25架陆军驱逐机。从11月27日起,金梅尔的下属开始与陆军官员进行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在一次金梅尔上将与夏威夷陆军指挥官沃尔特·肖特(Walter C.Short)中将同时出席的会议上,陆军少将弗雷德里克·马丁(Frederick L.Martin)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们不会允许这些飞机飞过距海岸15英里(28千米)的地方。”金梅尔上将对此直接回答称:“那么,它们对我来说将一无是处。”

   沃特-塞考斯基公司生产的SB2U-1“拥护者”侦察/俯冲轰炸机在美国参战时正准备退役。尽管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没有驾驶过SB2U型飞机,但是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却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中驾驶过该机型。1936年1月5日,第一架XSB2U-1进行了首次试飞,而“拥护者”于1938年加入海军飞行中队开始服役。图中的这架“拥护者”来自“萨拉托加”号航母的舰载轰炸机飞行三中队。该机在9500英尺(2896米)的高空飞行时可以达到每小时250英里(402千米)的最大飞行速度,其最大飞行高度为2.74万英尺(8352米)。机身下可挂载1枚500磅(227千克)或1000磅(454千克)的炸弹(或副油箱)。该机装备有1挺30倍口径前射式机枪,此外,无线电话务员兼枪炮手还可以利用机身后部的1挺活动式机枪对敌机进行射击。(《美国海军》)

   然而,双方真正的分歧在于指挥权的归属问题。肖特坚持,如果陆军向中途岛和威克岛增派飞机的话,则必须由他负责两座岛屿的军务。而金梅尔上将也不愿将指挥权拱手相让,因为两座岛屿的防卫任务均是由海军完成的,而且这里对于海军的潜艇和巡逻飞机来说是条件极为优越的基地。尽管陆军飞行员也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但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在飞行甲板上的着陆训练,加之陆军飞机没有拦阻钩,因此所需飞机必须由海军的航空母舰负责运输到岛上。

   金梅尔上将最终决定将瓦胡岛上的海军用飞机派往上述两座岛屿,其中12架战斗机将飞往威克岛,18架侦察轰炸机则飞往中途岛。在威廉·F.哈尔西中将指挥的“企业”号航母的引领下,派往威克岛的飞机先行出发。11月27日,即哈尔西启程的前一天,金梅尔上将接到了斯塔克上将的通知,通知中称:“这次行动应当被视为战争的警告。与日本就太平洋局势稳定的谈判已经结束,日本在未来几日内极有可能发动进攻。”作战部也将一份内容大致相同的情报送至肖特手中。

   在“企业”号航母起锚出海前,金梅尔上将将这份“战争警告”交予哈尔西阅读。哈尔西向金梅尔询问道:“您希望我走多远?”金梅尔勃然大怒:“该死!用你的常识想一想吧。”对于哈尔西来说,那些话“就是下属必须服从的命令”。

   11月28日,代号为“第二特遣分队”的“企业”号航母搭载着飞机驶离了珍珠港。一架水上飞机母舰已于9天前离开珍珠港向威克岛进发,机上搭载着地面部队的官兵及飞行中队所需的设备。“企业”号航母在3艘战列舰及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卫下执行这次任务,特别加进战列舰是为了造成一种舰队日常训练的假象,即使瓦胡岛上的日本间谍发现了这次行动也不会引起怀疑。之后,哈尔西组建了包括“企业”号航母、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在内的第八特遣分队向西面的威克岛驶去,其他舰只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进行了日常操练之后返回军港。驱逐舰的最大航速为17节(31.48千米/小时),而由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可以在短时间内以30节(55.56千米/小时)的航速行驶。在哈尔西看来,如果遭遇到日军的主力舰队,战列舰所能起到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第二特遣分队于12月7日星期日返回珍珠港。

   “企业”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搭载着两架P-40“战鹰”(P-40 Warhawk)飞机,这是美国陆军最新式的战斗机。当“企业”号航母还在海军造船厂皮埃尔1010处停泊的时候,这两架飞机就由起重机吊起并放置在它的飞行甲板上,并从上面起飞返回到瓦胡岛,以此证明该机型未来在实际操作中飞抵岛上是完全可行的。随后,“企业”号航母搭载了自己的飞机,当它在港内停泊时,这些飞机在位于珍珠港中心的福特岛上进行了训练。舰上共有TBD“毁灭者”鱼雷攻击机18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36架、F4F“野猫”战斗机18架,加上舰载飞行队的长机若干架以及海军陆战队装备的11架F4F-3“野猫”战斗机。原本共有12架来自海军陆战队211战斗机飞行中队(VMF)的“野猫”战斗机,但其中一架在福特岛上训练时发动机出现故障,因此,机上的飞行员驾驶一架TBD“毁灭者”飞到“企业”号航母,并将舰上一架闲置的“野猫”战斗机替换下来。

   这12名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是由VMF-211的指挥官——保罗·普特南少校(Paul A.Putnam)领导的,平时驻扎在距珍珠港以西几英里处的依瓦军事基地。尽管飞行中队已有一些地面作战人员和设施被运往威克岛(一些抵达中途岛),但是普特南少校却是在启程前一天的下午2时左右才接到他的飞机将飞往威克岛的命令。在与上级进行了一番争论后,普特南获准告知手下的飞行员,他们“将代替一支海军飞行中队参加一次例行的演练,如果大家随身带上过夜用的背包会更安全”。

   普特南少校后来说:“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对这乱糟糟的状况表示怀疑,后来我们甚至还在‘企业’号的甲板间安全地开怀畅饮。”海军陆战队此行的目的地要么是死亡,要么是近4年的牢狱生活。

   所有飞行员刚登上“企业”号航母,便被直接召集到飞行中队的待命室。在待命室中,每一名飞行员都得到了一张油印的传单,原本的高谈阔论和抱怨声随着阅读的开始而很快平息下来。

      ───────────────────────────────────
   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

海上

1941年11月28日

   1号战斗命令

   1、“企业”号航空母舰现正处于战争状态。

   2、任何时间,无论白昼或黑夜,我们必须做好立即行动的准备。

   3、可能会遭遇敌方潜艇。

   4、全体舰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各自战斗岗位上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的重要性。

   5、如果某一个人出现失误,尤其是瞭望人员,那么舰上的炮塔、甲板上所有的执勤人员都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存在舰只覆没的危险。

   6、舰长确信每一位舰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都能够胜任。

   7、我海军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在经受考验时,每一位舰员都能够保持冷静、保持头脑清醒并随时准备战斗。

   8、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勇敢的心。

莫雷(G.D.Murray)

美国海军,舰长

指挥部

   核准:1941年11月28日

   W.F.哈尔西

   美国海军,中将

   作战部队,长机

      ───────────────────────────────────

   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们随后被告知他们将前往威克岛。

   “企业”号航母刚刚驶入大海,哈尔西便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弹头安装在鱼雷上、准备装载炸弹、所有飞机加满燃油,保持无线电静默。哈尔西派出战斗机进行巡逻,而日常负责巡逻的飞机则在舰队前方大约200英里(370千米)的地方飞行,并获准可以击沉任何一艘可能遭遇的日军舰船。金梅尔上将命令一支由11架PYB巡逻机组成的飞行队从珍珠港起飞先后到达中途岛及威克岛,从而为第八特遣分队提供支援。PYB巡逻机一路飞行并观察着海面上的动静,在哈尔西抵达的前夕,已经飞抵距威克岛525英里(845千米)的地方。同时,自11月27日起,美军潜艇开始在威克岛和中途岛附近海域集结。

   12月4日清晨,“企业”号航母驶抵距威克岛200英里(370千米)的海面,普特南少校命令其手下的12架战斗机从那里起飞,在威克岛上的一架PBY巡逻机的引领下,飞向它们的新家。当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在威克岛上刚刚着陆,哈尔西上将的舰队即已返航向珍珠港驶去。不久之后,威克岛上的PBY巡逻机取道中途岛飞回瓦胡岛,留下威克岛上的少量守军为迎战日军的猛攻作着最后的努力。

   次日,即12月5日,“列克星敦”号航母搭载着海军陆战队231侦察机飞行中队的18架SB2U-3“拥护者”侦察轰炸机离开了珍珠港,向中途岛驶去。在约翰·牛顿(John H.Newton)少将的指挥下,第十二特遣分队同样由3艘重型战列舰和5艘驱逐舰进行护航。为确保安全,牛顿少将派出“列克星敦”号航母的舰载飞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并命令舰队在白天以“之”字形航行。与哈尔西中将不同的是,牛顿并未看到金梅尔上将的“战争警告”,他手下的舰船和飞机也没有处于完全的战备状态下。

   美国国会一项针对珍珠港的调查报告指出:

   牛顿少将没有得到任何命令或信息,这与对哈尔西下达命令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这份声明中,金梅尔上将称牛顿少将是通过他的上级威尔森·布朗中将(Wilson Brown)接到命令或信息的。

   但事实是布朗中将也没有看到金梅尔上将手中的那份“战争警告”。12月5日,布朗率领一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小型舰队——第三特遣分队离开珍珠港,在约翰逊岛的附近海面上进行演练。

   为了给驶往中途岛的“列克星敦”号航母提供援助,一支PBY巡逻飞行中队取代了“企业”号航母在驶往威克岛时执行巡逻任务的飞行中队。自12月3-7日,这些“卡特琳娜”巡逻机每天要从中途岛出发,飞行500英里(805千米)左右的距离。12月7日,其中5架飞机从中途岛起飞,向东南方向飞行了大约450英里(724千米)。另有两架则前往与“列克星敦”号航母会合,并准备引领海军陆战队的侦察轰炸机飞向中途岛,而飞行中队剩余的4架PBY则留在岛上待命,每一架飞机都挂载着两枚重500磅(227千克)的炸弹,并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当时飞行中队的第十二架PBY飞机正在瓦胡岛上进行大修。

   但是“列克星敦”号航母并没有将海军陆战队的侦察轰炸机运抵中途岛。12月7日凌晨,在距中途岛400英里(741千米)的地方,牛顿少将接到了参加搜寻日军袭击珍珠港部队的命令。

   突袭

   在双方敌对状态的初期,对珍珠港发动突袭的计划是由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上将提出的。山本是发展海军航空力量的主要倡导者,曾于1919-1921年间赴美从事驻外工作,并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回国后,山本在他早年学习飞行的霞之浦担任霞之浦海军航空兵教导队总教官。1927-1928年,山本再次前往美国,在华盛顿担任日本驻美海军武官,这一时期出现了查尔斯·林德伯格以及理查德·伯德(Richard E.Byrd)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壮举。

表8-5 太平洋海军力量一览,1941年12月1日
(包括在印度洋上的英军舰只)
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大西洋舰队 英国海军 荷兰海军 日本海军
航空母舰 3 1 10
战列舰 9 1 10
重型巡洋舰 12 1 4 18
轻型巡洋舰 9 2 15 3 17
驱逐舰 71 13 9 7 100
潜艇 22 29 12 64

   再次返回日本后不久,山本五十六于1928年12月任“赤城”号航空母舰舰长。尽管他在舰上的时间还不到1年,却积累了很多实用的飞行经验。1930年,被提拔为少将的山本五十六担任了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他十分注重提高海军航空飞机的长距离飞行能力。

   任职5年后,山本五十六于1933年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并以“赤城”号航空母舰为旗舰。同样,山本在这个位置上任职的时间也很短暂。8个月后,山本回到陆上工作,并作为日本代表前往英国伦敦参加海军武器装备限制会议的初期谈判。1936年12月,山本成为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部长,任期仅有短短的1年。在此期间,山本积极倡导摆脱国外飞机设计的约束,从而提高本国的飞机设计水平。1936年12月,山本五十六担任日本海军省次官。1939年8月,担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日本海军高层让山本担任这个职务,部分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担心在国内位高权重的山本会因加强与德意法西斯的联系而遭到暗杀,而将其调离东京则有可能避免暗杀事件的发生。

山本五十六上将(《美国海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山本五十六强烈地反对日本与美国交战。由于他曾两次赴美工作学习,因此深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此外,山本对美国如果参战将会采取何种方式也是了然于心。1941年1月,山本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然而,如果日本和美国之间真的爆发了战争,那么我们的目标当然不应该只局限于关岛或菲律宾群岛,也不是夏威夷或香港,而是进军华盛顿,迫使白宫投降。我不知道我们的政治家到时候是否真的愿意做这样的牺牲,或者有这样的自信心?

表8-6 太平洋战机力量一览,1941年12月7日
日本
作战单位 位置 飞机数量
日本陆军 第一飞行旅 中国 300
第一飞行师 日本 50
第二飞行师 中国 450
第三飞行师 印度支那 550
第五飞行师 中国台湾 175
混编战斗机型 日本 未知
日本海军 第一舰载飞行舰队 380*
第三航母飞行师团(“凤翔”号、“瑞凤”号) 47
第四航母飞行师团(“龙骧”号) 34
联合舰队(水上飞机) 150**
第十一飞行舰队***
战斗机 中国台湾 150
中型轰炸机 120
陆基侦察机 10
水上飞机 20
第二十二飞行队 战斗机 印度支那 60
中型轰炸机 100
水上飞机 10
第二十四飞行队 太平洋中部
混编战斗机型 日本 410↓
日本飞机数量总计 3165
盟军
美国陆军 菲律宾群岛 300
夏威夷 234↓↓
美国海军 菲律宾群岛 44
夏威夷 157
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 260↓↓↓
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及巡洋舰 125
中途岛(1941年12月装备了PBY) 11
亚洲舰队巡洋舰 6
美国海军陆战队 夏威夷 48
威克岛(1941年12月,派遣一批F4F) 12
澳大利亚空军 澳大利亚,东所罗门群岛
印度群岛、马来亚 165
荷兰皇家空军 东印度群岛 200
皇家空军 马来亚 300↓
盟军飞机数量总计 1880

   *为了实施“夏威夷”行动,增至400余架。

   **包括水上飞机航空母舰上的水上飞机。

   ***包括第二十一、二十二飞行队。

   ↓包括100架战斗机、70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10架水上飞机以及用于训练的50架水上飞机。

   ↓↓12月7日,12架B-17飞行堡垒从加利福尼亚飞抵瓦胡岛。

   ↓↓↓包括驶往中途岛的“列克星敦”号航母上的18架海军陆战队SB2U-3侦察轰炸机以及位于美国西海岸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的14架海军陆战队F2A-3战斗机。

   如果日本占领了东南亚,则势必会将美国卷入战争。在意识到自己无法阻止陆军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实施这样的政策后,山本五十六转而希望与美国交战。他提出了一个对珍珠港发动空袭的构想,并于1941年1月委派海军飞行员大西(Onishi)少将制定一份初步的作战计划。山本五十六告诉大西——日后对美国舰队发动“神风”袭击的组织者——“我们与美国交战,一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除非位于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接下来,大西在制订计划时得到了第一航母舰队的飞行指挥官源田实(Minoru Genda)司令的帮助。

源田实司令(《美国海军》)

   按照两个同僚的说法,源田实司令最值得一提的贡献是“通过大规模部署战斗机从而取得己方轰炸机所处位置的制空权,并将几支航母舰队的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战场上”。但是他的另一个主要贡献是创造出了一种能够将几艘航空母舰集合在一起,并快速组织舰载飞机对敌方战舰发动攻击的作战方法。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战斗机为掩护、以舰载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组成大规模编队发动袭击这一战术,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即如何将彼此分散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集合起来以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无线电联系是不可能的,因为若要发动突袭则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此外,飞机从各艘航空母舰上飞往集合地点的距离越长,耗费的燃油也越多,则势必会在攻击范围及武器装备上成比例递减。

   这一问题最终由结束了驻伦敦海军武官任期,于1940年10月回国的源田实司令找到了解决方案。在成为日本第一航母师团的飞行指挥官前,源田实曾在东京生活。在东京时,他偶然观看到一部美国新闻片,片中有一组美军的4艘航空母舰列队前行的镜头。当时,日本的航空母舰在正常情况下只能两艘编为一个阵型,从未有过4艘一同航行的先例。

   在对看过的片子进行了一番深思熟虑后,源田实得出了自己结论,即几艘航空母舰可以在一个简单的阵型中活动,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舰载飞行中队迅速集结,形成大规模的攻击力量,但这种航母阵型的弱点是所有的航空母舰可能被敌方同时发现。但是,这一弱点可以通过大批次的防御性战斗机以及联合航母舰队和护卫舰密集的防空炮火来弥补。

   源田实的建议得到了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认可。在该阵型中,6艘航速较快的航空母舰成矩形排列,彼此之间的距离为7700码(7041米)(见图8-1)。这种所谓的“箱式”阵型主要应用于攻击敌方的地面部队及港内的军事设施。在攻击敌方舰队时,6艘航空母舰还可以在两艘航母阵型的的基础上转换成倒置的“V”形或圆形。这些阵型均被日本军方所采纳,只是没有机会进行练习,直到日本为偷袭珍珠港而进行演练才得以派上用场,而这距离实战仅有一个月的时间。

   “箱式”阵型先后在珍珠港、印度洋及中途岛战役中被日军所采用,主要用于对陆基设施的袭击。该阵型在中途岛战役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此后的航空母舰对抗中没有再度使用。而倒置的“V”形阵型从来没有用于实际战斗中。

源田实指挥官部署的日军航空母舰阵型

   大西少将所制定的以航空母舰为基地对珍珠港发动袭击的作战计划于1941年4月已经成形,大西预计日军将有50%的胜算,但需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1)6艘航空母舰均用于发动攻击;(2)参战人员全部为最具实力的指挥官和受过最佳飞行训练的官兵;(3)为了确保突袭成功,必须绝对保密。

   同年夏天,日本海军舰队前往本土岛屿进行操作演练,舰载飞机在鹿儿岛湾及周围的山脉、城镇中集结,尽量模拟瓦胡岛上的环境。飞机在该地区的山脉上空进行低空飞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谷间轰鸣,在水面及城镇的上空掠过。尽管有上百架次的飞机参与了演习,但没有出现一次飞行事故。

   8月中下旬,日本军方认为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已经相当完善,因此在东京举行了一次由舰队司令及主要参谋人员参加的会议。9月中旬,在海军战争学院的演习委员会上,有关人员用3天的时间模拟了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在这场演习中,攻击方损失了1/3的舰船,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舰中的2艘。在场的一些高级军官认为该计划太过于冒险、太过于投机。一些军官更倾向于对日本以南采取军事行动,即菲律宾群岛、马来亚以及东印度群岛,如果美国对此进行干预,那么太平洋舰队在向西行驶的途中将会遭到日方的袭击。日本对珍珠港发动袭击的一个主要目标即是在南部行动中对舰载飞机的需求。但是几乎与此同时,日本陆军已向海军应允从中国东北调集大批飞机以增援马来亚战役,因此海军同意派遣少量航母用以支援战争之初的陆地行动。日本如若对驻扎在菲律宾群岛的美军发动袭击,则可以利用集结在中国台湾可长距离飞行的海军轰炸机和性能卓越的零式战斗机。

   东京会议从1941年9月2日一直持续到9月13日。山本五十六上将的作战计划占了上风——他威胁称如果海军军令部不同意他的作战计划,他将不惜辞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职务。山本没有考虑在空袭后向瓦胡岛派遣陆军部队,因为这尚需时间进行备战。而且,如果采用运输机为航母护航的话,那么整个舰队的航速将会大大减慢。筹备这样一支部队进行登陆作战势必会给在南部作战的日军增加极大的负担。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前夕,日本第一航空舰队的轰炸机以旧式战列舰“摄津”号(Settsu)为假想目标,并在空袭中达到了如下的精准度:

         9800英尺(2987米)高空进行的水平轰炸  命中率10%

         俯冲轰炸               命中率40%

         鱼雷攻击/日间            命中率超过80%

         鱼雷攻击/夜间            命中率70%

   在1940年的塔兰托战役中,英军的胜利已经证明飞机投掷下来的鱼雷足以将海面上最大的战舰击沉。但是珍珠港海域的海水相对较浅——主航道的水位仅有40英尺深(12米),而其他地方的水位则更浅。实际上日本所不了解的是,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已经于1941年2月15日向金梅尔上将建议,“从飞机上投掷鱼雷所需水位至少应达到75英尺(23米),而150英尺(46米)则是最理想的水深。”因此,珍珠港基地并没有用于防御鱼雷的军事设施。

   经过在夏天进行的大量试验和演练,日本海军发现某种特定的风向条件非常适宜于空投鱼雷,战机可以从非常低的低空对停泊在浅海中的战舰发动攻击。在为突袭珍珠港所作的备战工作中,日本海军将标准的91式空投鱼雷加以改进,改进后的鱼雷可以由飞行速度160节(296.32千米/小时)的飞机在不到100英尺(30米)的低空进行投掷。这种新型鱼雷于1941年9月中旬投入生产。由于参战的航空母舰已经驶离日本国海域前往位于遥远的千岛群岛中择捉岛的单冠湾,因此备战工作尚未完成。直到11月8日,“加贺”号航母才将最后一批改进后的鱼雷装载完毕,当它驶往单冠湾时,其他航空母舰均已经完成了此项工作。

   当时,日本海军所装备的各式空投鱼雷的总数不到300枚,其中的半数装备到6艘即将对珍珠港发动袭击的航空母舰上,其余则运往中国台湾和印度支那地区,以供陆基海军轰炸机使用。

   同时,一种特殊类型的“炸弹”也被用于对珍珠港发动的突袭行动中。由于日本钢材短缺,因此与其生产数量有限、采用装甲弹头的大型炸弹,日本军方索性在“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tsu)战列舰退役下来的直径为16英寸(406毫米)的海军用炮弹上安装了水平尾翼,改进后的炸弹挂载在“凯特”攻击机上,并用于对美军战列舰的袭击。这批编号为80型的炸弹重达1764磅(800千克),分别装备到50架“凯特”攻击机上。

   10月29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向即将作战的联合舰队作了非正式的说明,其中包括一道在战争伊始对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发动空袭的命令,但并未提及空中军事力量分配等相关事宜。1941年11月初,日本做出了对英国和荷兰宣战的决定。12月初,日本对美宣战。12月5日,日本海军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发动战争的命令,其中包括以全部6艘航空母舰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的作战计划。因此,最后的作战计划是在真正的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一个月才得以完成的。

   日本陆军和海军的高级军官都认为延迟开战将会对日本产生不利,他们相信到1942年年中,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以及在菲律宾群岛的军事集结将会使整个行动更加危险。到那时,英国也将对马来亚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样,天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占领马来半岛预计需要5个月的时间,即战争将在春末结束。而如果苏联对日宣战的话,那么这个时节是最利于日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军事行动的。最后,12月和1月是最适于在菲律宾及东南亚其他地区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时节,因为该时段的潮汐和月亮均有利于攻击方。

   两天后的11月7日,日本军方初步决定将开战日期定在12月8日(日本时间,比夏威夷时间提前一天),而确切的时间将于日后公布。如果两个日期相同的话,那只可能是巧合,因为除非那个星期日适宜发动袭击。12月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正式宣布了最终的开战时间。他们认为发动突袭的最合乎逻辑的时间应为12月7日,因为那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夏威夷海军基地里中的大部分战舰在周末通常是停泊在港内的。

   对于日军选择在周末发动袭击的理由,所有关注该地区局势的人都十分明了,尤其是那些对20世纪30年代美军航空母舰曾以瓦胡岛为假想目标发动袭击仍记忆犹新的美国人。1936年,时任美国战斗部队司令的约瑟夫·里弗斯上将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和日本交战,那么他们将首选在星期日发动袭击。”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攻击部队的作战路线

   木户部队

   11月中旬,此次作战的攻击部队——木户部队(Kido Butai)——开始在荒凉的千岛群岛单冠湾集结,因为在那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守机密。为了不被发现,攻击部队尽可能保持较小的规模,但通过将6艘航空母舰分配到攻击部队中去,并凭借其他航母、海军飞行训练队以及试飞单元的飞行员和飞机来增强舰载飞行队的实力,这支部队却可能对美军发起最强有力的攻击。航空母舰的护卫舰队是根据其火力和可行驶的最大距离而严格选拔出来的,由2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以及9艘驱逐舰组成。尽管“比睿”号(Hiei)和“雾岛”号(Kirishima)两艘战列舰的服役时间均已超过25年,但是它们近期刚刚经历了现代化的改造,改造之后的航速可以达到30节(55.56千米/小时),比美军太平洋舰队中航速最快的战列舰还要快9节(16.67千米/小时)。日本海军的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均为新建,在大多方面均优于同时期的美军战舰。

   8艘油船一路上会为攻击部队提供燃油补给,但是日军并没有制定返航途中海上补给的计划。为了在正常油箱容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燃油储量,除了新建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之外,其余所有的战舰均搭载了盛满燃油的鼓形油桶。此外,一些航空母舰还在双层船底处装载了燃油,而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允许的。只有“翔鹤”号和“瑞鹤”号两艘新建的航母拥有容积足够大的油箱。

   3支潜艇舰队负责在主力部队前方不远处进行侦察,另有25艘舰队潜艇被部署在瓦胡岛附近,对在空袭中可能逃脱的美军战舰发动鱼雷攻击。其中的5艘潜艇还各自携带了一艘两人用微型潜艇,这5艘微型潜艇并不用作自杀式武器,而是在空袭开始之前进入珍珠港,以增加那里的混乱及破坏程度。另有两艘潜艇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活动,以便获取可能的情报。

   最后,当航空母舰的主力部队和潜艇对瓦胡岛发动袭击时,两艘驱逐舰将会对中途岛进行炮轰。接下来,几艘航空母舰在返航的途中将再次对中途岛实施打击。两艘驱逐舰于12月1日驶离东京湾,并于12月7-8日凌晨对中途岛发动袭击,之后返回日本。11月25日,主力舰队接到了起锚出发的命令:

   所有行动必须绝对保密,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敌军潜艇和飞机。一旦进入夏威夷海域,且行动一旦开始,便立即对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军舰队主力实施打击,力争给其致命的一击。第一波空袭将于某日(确切日期听从日后指令)拂晓时分开始。

   空袭结束后,所有作战部队需密切配合,严防对手反击,并迅速撤离敌方水域,之后返回日本。

   如果日美之间的谈判取得成功,则作战部队必须做好立即返航及重新集结的准备。

   11月26日清晨6时,航空母舰作战部队的31艘舰船离开单冠湾向东驶去。南云忠一中将以“赤城”号航母作为旗舰,率领的实力最强的航空母舰作战部队仍需再次集结。

   在本土海域上,日本军方模拟正常航空母舰的信号释放了大量的假信号,从而使英美两国受到蒙蔽。但是在珍珠港,美国海军的信号分析人员曾注意到,日本海军在12月1日那天改变了呼唤舰船的信号,而且几艘舰船似乎已经“消失”了。

表8-7

袭击珍珠港作战部队

南云忠一中将

      ┌──────────┬───────┼────────┬──────┐

    空袭力量       后援力量    护航力量     巡逻力量  补给力量

    南云忠一中将      三川中将     大森少将     今泉舰长

                 (Mikawa)    (Omori)      (Imaizumi)

    “赤城”号航空母舰   战列舰2艘    轻型巡洋舰1艘   潜艇3艘   油船8艘

    “加贺”号航空母舰   重型巡洋舰2艘  驱逐舰9艘

    “飞龙”号航空母舰

    “苍龙”号航空母舰

    “翔鹤”号航空母舰

    “瑞鹤”号航空母舰

   12月2日(夏威夷时间),金梅尔上将正在听取他的舰队情报官埃德温·T.雷顿(Edwin T.Layton)汇报情况,两人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金梅尔:这么说你不知道日本的第一和第二航母舰队在哪里?

   雷顿:是的,长官,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它们应该在本国海域,只是我不知道具体的方位。不过,对于其他舰船的位置,我是相当自信的。

   金梅尔:你的意思是说它们或许在夏威夷附近,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雷顿:我希望它们在此之前已经被我们发现了。

   日本以航空母舰为主的作战部队选择了所谓的北部航线,大致沿着北纬43°向目标进发。天气是这条航线一个主要的不利因素,并可能对海上燃油补给造成不便。但是,选择这条航线大大降低了遭遇到其他国家商船的几率,而且也超出了威克岛或中途岛上的美军飞机的飞行范围,因此使空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在舰队前方执行侦察任务的日军潜艇发现了美国、英国或者是荷兰的船只,就会立即向己方航母发出警报,整个舰队便会立即改变航线以避开这些船只。

   然而,海面上竟出奇的平静。尽管大雾弥漫,而且战舰需要经常从随行的油船上得到燃油补给,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航行中唯一遇到的船只还是一艘日本商船。整个舰队一路上严格地保持着无线电静默,并借着夜幕巧妙地掩护着自己。日军严密地关注着夏威夷海军基地发出的信号,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突袭的计划是否已被美军发现,但一切似乎都十分正常。

   木户部队向瓦胡岛进发时,D3A2“瓦尔”俯冲轰炸机正停放在其中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据报导这张照片摄于1941年12月7日,背景中为“苍龙”号航空母舰。(《美国海军》)

   舰队以14节(25.93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向目标驶去,这对于舰船及护航的潜艇(海面上)都是最为经济的航速。所有舰船上的灯光及供热均保持在最低水平,为了进一步储备燃油,用水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从随行的油船上进行燃油补给,是以大约9节(16.67千米/小时)的航速完成的。每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都有3-6架零式战斗机及6架“凯特”鱼雷攻击机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对可能靠近的敌机进行拦截(通过视觉发现)或对敌方潜艇发动攻击。

   南云忠一中将已经对突击部队作出指示,即如果在开战之日的前3天(12月5日)被美军发现,便全部撤退。如果在发动突袭的前两天被发现,则一切听从舰队总司令的安排。而如果在计划发动突袭的前一天或者当天被发现的话,则行动按计划进行。由于南云忠一仍希望避免与美国交战,因此他下令如果日美双方的谈判取得成功,便立即取消此次突袭行动。

   但是,南云并没有接到撤退的命令。12月1日,日本内阁证实了将于12月8日开始与盟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决定。12月2日,南云忠一中将 [ cdhyy注:山本五十六 ] 的旗舰“长门”号在内海发出了经过重新设定的密电——“攀登新高山”。次日,攻击部队在海上再次进行了燃油补给,之后便向东南方向驶去,沿着这条航线,攻击部队将会抵达位于瓦胡岛北部的待机地点。

   正式发动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攻击部队驶抵了距瓦胡岛以北大约500英里(926千米)的海面。航空母舰上所有没有执勤任务的官兵全部被召集到飞行甲板上,经过一番誓师动员,曾经于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中,在东乡平八郎(Togo)上将旗舰上飘扬过的“Z”字旗,在“赤城”号航母上再次升了起来。日俄战争中正是在对马海峡,东乡上将摧毁了俄军的舰队,使日本迅速成为世界主要海上强国。当“Z”字旗升起后,日军战舰立即将航速提高到24节(44.45千米/小时),并向正南方向驶去。

   参加对珍珠港发动空袭的飞行员均得到一张进场图和一幅详细描绘了港内船只位置的地图。为了能够与最新的情报内容保持一致,这张地图在发动袭击前已经修改过两次。开战之日的清晨,日军航空母舰接到一份最新情报。这份由一个在瓦胡岛进行间谍活动的日本海军军官发来的情报传到了远在东京的日本外交部,外交部立即将其转发给南云中将的旗舰,随后又传达给参与此次突袭行动的攻击部队:

   夏威夷时间12月6日,停泊在港内的美军战舰为:9艘战列舰、3艘B级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母舰及17艘驱逐舰。正在驶进港内的舰只为4艘B级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所有的航空母舰和重型巡洋舰已经离开珍珠港……美军太平洋舰队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异常。

表8-1 美国太平洋舰队,1941年12月7日
哈兹本德.E.金梅尔上将,珍珠港
珍珠港内 珍珠港外 瓦胡岛以南25英里(46千米) 瓦胡岛以西200英里(370千米) 瓦胡岛西南700英里(1296千米) 中途岛东南420英里(778千米) 太平洋护航任务 美国西海岸 美国中南部海岸
航空母舰3艘 “企业”号 “列克星敦”号 “萨拉托加”号
战列舰9艘 8 1
重型巡洋舰12艘 2 1 3 1 3 2
轻型巡洋舰9艘 6 1 2
驱逐舰58艘 29 1 5 9 5 9
大型布雷艇1艘 1
驱逐舰布雷艇8艘 8
驱逐舰扫雷艇9艘 4 5
小型扫雷艇8艘 6 2
炮艇1艘 1
舰队辅助船25艘 24 1
潜艇23艘 瓦胡岛5艘、瓦胡岛以南1艘、距瓦胡岛东北200千米(322千米)3艘、威克岛沿岸2艘、中途岛沿岸2艘、美国西海岸9艘、墨西哥沿海1艘。

   官方的情报十分可靠。袭击当天的清晨,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共有战列舰8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29艘、潜艇5艘以及布雷艇、巡逻舰和辅助船若干艘,总数为94艘。躲过此番浩劫的舰队作战力量为:正从威克岛返航的“企业”号航母舰队、正驶往中途岛的“列克星敦”号航母舰队、约翰逊岛沿岸的一艘重型巡洋舰、正在瓦胡岛附近训练的两艘重型巡洋舰以及正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科罗拉多”号(Colorado)战列舰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此外,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少数几艘巡洋舰、若干艘驱逐舰及潜艇此时也正在海面上。太平洋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也将从发生在珍珠港上空的这场灾难中幸运地逃脱。

   清晨5时30分,随着进军夏威夷的日军攻击部队驶过了东经158°,在其他舰只前端航行的“筑摩”号(Chikuma)和“利根”号(Tone)两艘重型巡洋舰上,各自有一架E13A1型水上侦察机起飞,这两架飞机的任务是对珍珠港及其附近的拉海纳港进行侦察,以便确定美军舰只是否还会做最后的努力。如果美军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没有停泊在港内的话,则日军将以瓦胡岛为中心,对方圆300海里(483千米)以内的区域进行搜寻,并对可能遇到的美军舰船发动攻击。后来,日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再次派出4架水上飞机在机动部队附近进行巡逻。

   1941年10月30日的珍珠港一片祥和。图片显示为朝向西南方向的珍珠港:左上方为希凯姆空军基地;中部偏左为珍珠港上的燃油补给中心,二者之间稍稍偏右的地方为海军造船厂。图片中心处为福特岛,岛的左侧正有5艘战列舰及1艘航空母舰停泊在“战列舰泊位”上。图片的前景处为停泊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美国海军》)

   日本海军并没有发现瓦胡岛上的美军舰队在岛附近的6个军事要塞安装有飞机警报雷达。因此,巡洋舰上的舰载水上飞机在清晨6时41-45分之间被瓦胡岛上的美国陆军雷达发现,并受到了至少20分钟的跟踪。但是由于陆军正处于4小时警备状态,因此没有一架战斗机接到核查雷达显示信号的命令。

   日军的雷达并没有发现美军飞机,尽管其中一艘日军微型潜艇受到了正在珍珠港入口处的美军“沃德”号(Ward)驱逐舰和一架PBY巡逻机的攻击,并难逃被击沉的厄运,但除此之外,美军太平洋舰队再没有其他的举动。恰好在清晨6时之前,日军的航空母舰全部抵达距瓦胡岛以北230英里(426千米)的待机地点,日军的舰队航行及作战计划堪称完美。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