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法国和英国航空母舰·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战争中的法国和英国航空母舰·第八

战争中的法国和英国航空母舰·第八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46-2006——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图中航母是1953年年末正在东京湾执行任务的法国航母“阿罗曼切斯”号(ARROMANCHES),一架寇蒂斯S2B2C型“俯冲者”轰炸机正在向它的甲板上降落。法国海军装备的大部分飞机都是美制飞机,这些飞机之前都是美国和英国航母的舰载机,它们在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空中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当这架“俯冲者”轰炸机即将着落的时候,“阿罗曼切斯”号在降落拦截索的前面拉起了两个拦截网。(《美国海军》)

   随着1953年7月朝鲜停火协议的签订,朝鲜的枪炮声平息了,人们把目光从朝鲜战场转向了南部的印度支那战场。在那里,“法兰西联邦”的军队正在和越盟进行战斗。据官方称,印度支那当时包括3个准独立的民族国家: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但是在世界很多人眼中,特别是在东方人眼中,印度支那战争完全是因为法国试图在东南亚保持其战前的殖民统治。

   1940年夏天,随着德国在法国战场的胜利,印度支那的法国政府被迫同意了日本的要求:印度支那与中国接壤的边境不允许任何战争物资通过。一个实际上是由日本人控制的代表团被派往东京(今越南北部地区)以明确法国将遵守这一协定。随着法国的战败,美国和英国已经不能再向印度支那的防御提供援助了,这样日本人就可以向法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并且很快要求在印度支那地区建立基地以帮助法国继续与中国的对抗。1940年9月22日,法国的维希政府和日本方面达成协定,协定规定法国允许日本占领海防的港口并且在越南港建立3座日本空军基地。同一天,中国南部的日本军队跨过边界进入越南的东京,在与法军进行了短暂的战斗后占领了两座城市。直到25日,所有的法军都停止了抵抗。日本方面发表声明,称越南东京的战斗和小规模的空中攻击是一场误会,日本实际上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统治。尽管如此,太阳旗还是在东京的主要城市中飘扬着。

   接着,日本控制的傀儡国暹罗(现在称作泰国)向法国控制的印度支那发动了进攻,力图夺取柬埔寨的边界领土。在1941年1月的一场短暂战斗中,法国人给予暹罗军队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当年春天在日本举行的斡旋会谈中,法国还是被迫放弃了靠近暹罗的一部分领土。

   日本军队对印度支那地区的“侵入”继续着,1941年7月,为了占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南部地区,日本军队在西贡(现在称为胡志明市)进行登陆。这些地区就好像是1941年12月英国入侵马来亚的那些进攻的出发点一样。在后来的4年时间里,日本人控制了印度支那主要的城市和港口,但这期间法国军队一直保留武装,并且法国的行政人员还继续管理这一地区。在这种形势下,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在越南蓬勃发展起来。在印度支那北部,当地的共产主义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获得了来自中国方面的帮助,并且对东京地区关注很长时间了。中国向共产主义者和其他印度支那地区的革命者提供资金、军事培训和武器。其中最大的革命组织是由共产主义者控制的越盟。1944年,越盟开始对日本军队发动军事行动,并且帮助那些坠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美国飞行员。美国很快开始向越盟提供武器援助。

   为了使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盟军一直在派遣“自由法国人”的部队向印度支那地区进行渗透。直到1945年初,英国和美国一直在向印度支那地区伞降人员和装备,平均每一周都会有两个晚上进行伞降。为了应对印度支那地区法国人不断高涨的反日态势,1945年3月9日,日本军队对法国守备部队发起了攻击。虽然法国人在一些地点上坚守了2天或者3天,但是由于日本人的攻击太突然、猛烈并且经过周密计划,所以攻击很容易成功。随后日本人宣布越南帝国独立,并且在河内建立了傀儡政府。越盟利用了当时广泛的反日情绪,1945年9月2日,在日本驻军很少的东京,越盟正式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地区的战斗结束的时候,东京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掌握在了越盟的手中,日本人还统治着印度支那地区许多重要城市。随着战争的真正结束,越盟占领了河内并且接管了东京区域。

   在没有其他大规模军事武装的情况下,日本军队保留武装以维持秩序。9月中旬,英国和印度的军队到达了西贡,在印度支那南部地区接受了日本军队的投降。因为英联邦部队的数量不够维持这一地区的治安,因此日本军队继续保留了武装。在北部,中国军队到达接受了日本军队的投降,并且宣布承认越盟政府。由于没有法国军队,这样更巩固了越盟的地位。

   但是南部的民族主义趋势却遭到了英国人的反对,就像他们的一位指挥官说的那样:“印度支那政府的问题仅仅是法国人的问题。”内战爆发了。印度支那地区的法国军队重整了军备,新的行政人员和军队开始从法国本土派来,这些都是为了使法国恢复对北纬16°以南的印度支那地区的统治。中国起初在支持当地的越盟政府的时候,试图保持对东京的监护。但这对法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们一旦拥有足够数量的部队就会进军重新夺取北方。1946年2月28日,一支法国海军的分遣舰队在西贡附近装载法国部队,它的目的是将他们运往海防和东京的港口,这支分遣舰队包括一艘作为运输舰的老式航母“贝阿伦”号。法国舰队在3月6日到达海防附近,遭到了当地中国将领为了阻止法国人登陆而发动的猛烈攻击。领航的法国战舰轻型巡洋舰“凯旋”号被多种不同口径的炮弹击中了439次。其他战舰也都被炮弹击中,“贝阿伦”号航母上的4000名法国士兵和其他战舰上的士兵中也有一些伤亡。尽管如此,3月8日夜间仍有大约4000名法国士兵成功登陆;第二天又有7000人登陆,另外1500人在10日登陆。更多的法国军队陆续赶来,这迫使大量的中国军队从印度支那地区撤走,撤退一盲持续到1946年的夏天。“贝阿伦”号航母在1946年6月10日离开越南返回法国。

   起初法国承认在越南北部的越盟政府,并制定了有限制的、临时的法国恢复占领协议。法国坚决认为印度支那南部地区仍然是法国领土,但是越盟和许多南方的民族主义者都坚决认为整个印度支那地区应该获得独立。南部地区的反对者们拒绝放下武器,法国人发动了血腥的平定战争。1946年4月,北部的越盟政府开始联合南方分散的抵抗力量。

   在北部地区,法国和越盟领导人之间的摩擦不断发生,1946年11月末,在海防突然爆发了战斗,原因是法国试图阻止军火的走私。战斗进行了1个月之后,法国军队占领河内。法国投入了空降兵、步兵、装甲兵和空军海军部队参加了战斗。历经3年时间,越盟被击退,这一地区的法国的统治延续下来。一些越盟控制的区域得以保留,这些区域大部分都在东京。法国人最终胜利了,法国的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且许多人都是有着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经验的老兵。

   1946~1949年的印度支那战争中,海军方面的作战任务主要是由小型的河船完成的。尽管如此,法国的2艘现役航母轻型航母“阿罗曼切斯”号和护航航母“迪克斯缪得”号在战争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印度支那地区的航母 第二部分

   1947年1月28日,“迪克斯缪得”号航母离开法国土伦并于3月3日抵达西贡,除了携带自己舰载的SBD型“无畏”俯冲轰炸机外,它还为法国空军运来了29架飞机。接着它继续行动并且改变了作战任务,由原来负责运送飞机的任务变为直接参加攻击行动。1947年3月6日,“迪克斯缪得”号派出飞机第一次执行攻击任务,这些飞机沿印度支那中心海岸(安南地区)飞行执行支援任务,这一地区处在基地在河内(在这一区域的北方)和西贡(在这一区域的南方)的法国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之外。从“迪克斯缪得”号航母上起飞的飞机和它们的母舰一样即将被废弃使用。

   这次任务特别引人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有法国航母舰载飞机参与的作战攻击行动(虽然在德国入侵法国期间,它的舰载机中队曾经从陆地基地起飞在法国战场出色完成了任务,但是老式的“贝阿伦”号航母却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迪克斯缪得”号航母舰载的俯冲轰炸机也为沿印度支那海岸的两栖登陆行动提供支援并且对越盟的据点进行攻击。

   这艘护航航母于1947年4~5月间返回法国进行维修和保养。它又为法国空军运来了更多的飞机,其中包括12架法国制造的德国“容克52”型三引擎运输机和12架“喷火”战斗机,它在9月16日出发驶往印度支那。“迪克斯缪得”号航母于1947年10月21日到达西贡,卸载了运输的飞机。之后它向北行驶驶入东京湾,并且派出舰载的SBD型俯冲轰炸机参与了一次作战任务,这次作战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对河内北方大约75海里(138.78千米)的越盟在东京的总部进行伞降攻击。在为期3周的战役中,“迪克斯缪得”号唯一的一个飞行中队先后出动作战飞机超过200架次,投掷了65吨炸弹。1948年4月,“迪克斯缪得”号航母再次离开了印度支那地区。

   护航航母“迪克斯缪得”号是由美国建造的,它的前身是英国的护航航母“欺骗者”号(Biter),它两次从美国出发执行运输任务,被当作现役航母在印度支那的战役中使用。图中是它于1950年9~10月执行第二次运输任务时的情景,它正将40架F6F“地狱猫”战斗机运往西贡。“迪克斯缪得”号是第二艘飘扬着法国国旗的航母,第一艘是“贝阿伦”号,但是“贝阿伦”号航母却从未派出舰载飞机投入过战斗。(《美国海军》)

   “迪克斯缪得”号在印度支那沿海的作战任务直到1948年11月29日“阿罗曼切斯”号轻型航母到来才得以分担。除了比“迪克斯缪得”号体积更大以外,“阿罗曼切斯”号的航行速度可以达到25节(46.30千米/小时),而“迪克斯缪得”号只能达到17节(31.48千米/小时)。这8节速度上的差异对在这一地区执行任务来说至关重要。在那里,高温和轻风使得飞机在携带大量战斗负载的情况下不可能成功起飞,除非有很长的跑道或者是那些可以自己在甲板上制造风的航母。“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是法国从英国暂借来的,它被用于作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最终还是作出决定,“阿罗曼切斯”号在1948年10月30日离开了法国,装载为法国空军运送的物资和舰载的SBD型“无畏”俯冲轰炸机。

   当“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到达印度支那沿海的时候,它运送来的飞机从舰上起飞并且降落在西贡。为了到达西贡,“阿罗曼切斯”号驶入了危险的西贡河。“阿罗曼切斯”号的排水量达到13190吨,舰体全长695英尺(211.84米),它是通过西贡河的最大一艘船只了,而且也存在遭到越盟攻击的危险,因此步枪手们都站在飞行甲板上时刻准备战斗,并且航母上的防空炮也压低了炮口准备好向“岸上”射击,其实沿河大部分都是沼泽。

   “阿罗曼切斯”号到达西贡,途中并没有遭到攻击,它在那里的港口停留了10天。在这期间,“阿罗曼切斯”号舰载的SBD中队停放在岸上基地里由空军负责指挥。之后“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搭载着它的舰载机返回了海面,开始沿印度支那海岸执行任务直到1949年1月。这些SBD型轰炸机有时从岸上的基地起飞,但通常是从航母上起飞去执行任务,它们总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这继承了“无畏”式轰炸机的优良传统,它们曾经在中途岛战役和太平洋战争中的很多其他行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这些SBD型轰炸机都是10多年前设计的,它们不适合今后作战任务的需要。从1949~1950年这段时间,“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和“迪克斯缪得”号航母都没有在印度支那地区使用过,因为法国海军正等待着来自美国的新式航母。“迪克斯缪得”号航母被用于训练海军飞行员,之后它搭载了44架美国F6F型“地狱猫”战斗机和SB2C型“俯冲者”轰炸机,在1950年4月将它们运到北非的比塞大港。后来它返回美国装载了40架F6F型“地狱猫”战斗机,并于1950年10月28日将它们运到了西贡,这些飞机是为法国空军运来的。

   在那段时间,“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正在进行彻底检修,直到1951年9月末才返回战区。搭载着“地狱猫”战斗机和SB2C型“俯冲者”轰炸机的“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在之后的一个季度中在印度支那地区先后派出执行任务的飞机数量达到678架次,这和这场战争前一季度的作战飞行数量相比几乎增长了140%。有时航母舰载机从岸上基地起飞执行任务,有时它们在东京地区云层稠密并且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由雷达引领飞行。总的来说,法国海军飞行员接受的这一层次的训练和拥有的飞机器械的质量都要优于空军飞行员,这些在为印度支那上空执行任务的海军飞行员带来了明显的优势。

   “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沿海岸执行了7个半月的任务,这期间没有再在港口停靠,直到1952年4月末驶过弯曲的西贡河之后。在5月18日返回法国进行彻底检修。它在土伦船厂检修的时间很短,仅仅6个星期,1952年8月,“阿罗曼切斯”号搭载着“地狱猫”战斗机和“俯冲者”轰炸机离开法国,于9月29日再次返回战区。它在1952年11月的泰国危机期间,对越盟补给线的空中打击具有决定性作用,迫使越盟只能通过人力和脚踏车进行后勤补给。在此期间,“阿罗曼切斯”号航母舰载的两个飞行中队先后出动飞机458架次,其中舰载“地狱猫”战斗机在越南北部上空执行了总作战架次1/4的战斗飞行任务。1953年2月27日“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再次离开了印度支那地区。

   它的接替者是一艘“新式”航母,轻型航母“拉法耶特”号(La Fayette),之前曾是美国航母“兰利”号(Langley),1951年6月2日美国将它转让给法国。“拉法耶特”号航母也舰载“地狱猫”战斗机和“俯冲者”轰炸机,它的体积和“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差不多,但是时速可以达到32节(59.26千米/小时)。它在1953年4月9日抵达印度支那沿海,但在战区执行任务时间仅仅持续到5月12日,之后它返回了法国。

   通过提高航母和飞机的可使用性能所带来的优势,随着1949年11月中国军队到达东京边界而被抵消了。当第一批越盟军队在中国组建之后,印度支那地区的战争形势很快发生了转折。1950年,这些由中国训练并且装备的部队对法国人发动进攻。在战争中,越盟方面很快控制了山区和丛林地区,这时候的法国联军(来自法国本土、海外领土和越南的准独立国家,还有老挝和柬埔寨)控制着平原地区,因为在平原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火力优势和陆路、水路的机动优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延续了它的前身英国轻型航母的设计方向。它的前身是英国的轻型航母“巨人”号(Colossus)和美国的轻型护航航母。“阿罗曼切斯”号航母的法国飞行员由于在执行任务中富有侵略性的表现而受到了印度支那地区法国指挥官嘉奖。法国海军飞机既驻扎在航母上也驻扎在印度支那地区的陆上基地。(《美国海军》)

   当越盟军队转向穿过东京西部地区向老挝和泰国进军的时候,法国方面向奠边府(共产主义方面进入老挝路线上的一座山谷)空投了大量部队。奠边府成为前沿基地,所有的支援都是通过空中完成的,利用这些支援,法国的地面部队可以发现并且消灭越盟的部队。1953年11月20日,奠边府的天空充满了成千上万的跳伞士兵,这是第一批大约1.3万名法国士兵、法属殖民地的士兵和越南士兵,这些从运输机上跳伞的士兵在这座山谷里进行战斗。和部队一起被空降的还有军需品和建筑材料。货机接着运来了补给、分解的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和M24型“霞飞”(Chaffee)坦克,据报道在一次空运任务中甚至还运来了妓女。

   这是1948年末“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在印度支那沿海首次参加战斗的时候,舰载美制的SBD-5型“无畏”俯冲轰炸机和英制的第三代MK型“海火”战斗机。这些飞机分别组成了第一和第四飞行大队。(《法国海军》/E.C.Armées)

   甚至在第一名空降兵在奠边府落地前,这个代号“海狸”的作战计划就注定失败了。朝鲜的停战决定了北越的命运,因为中国可以放手提供大量的枪炮、军需品和技术顾问用于向山谷中的要塞发动进攻。法国方面对越盟的运送补给能力、伪装火炮的能力和装备野战炮和防空炮的情况严重估计不足。法国人过高估计了自己在奠边府上空的空中支援能力,奠边府距离在河内的法国主要的空军基地大约170海里(314.56千米)。曾经扭转了印度支那战场之前许多战斗局势的凝固汽油弹却不能对奠边府附近的越盟阵地进行有效的打击,因为雨水将那些用来隐藏敌人阵地的茂密的枝叶都浇湿了。此外,春天的雨季也限制了飞机在所有区域上空执行任务,而且还要对印度支那地区其他的作战任务进行支援,这些耗尽了本就不足的空中力量。

   在法国的三色旗飘扬在奠边府的5个半月的时间里,在可用飞机数量的顶峰时期有不到100架补给飞机和大约150架战斗飞机。补给飞机大部分是C-47型“达科塔”运输机,另外还有29架稍大一些的被认为用处更大的C-119型“飞行车厢”运输机。除了负责空投军需品和补给外,这些C-119型运输机还向法国堑壕附近的越盟阵地投掷了6吨重的凝固汽油弹。

   越盟方面延迟了进攻开始的时间,直到1954年3月13日才对奠边府发动了进攻。战斗开始后几个小时,越盟就夺取了法国防御工事的几个重要阵地,并且唯一的一条飞机跑道也在越盟防空炮火的攻击范围之内。在对奠边府56天的围攻中,法国的运输机飞行了6700架次,运送了6410吨补给品和物资,平均每天运送117吨(为了进行比较,在苏联围攻斯大林格勒期间,德国空军向被围困在城中的德军运送了6591吨的补给,每天超过94吨,持续了76天)。

   这些参战飞机中还包括许多轻型联络机和6架价格不菲的西科尔斯基(Sikorsky)公司的S-55/HRS型直升机。大约100架法国战斗机参与了对奠边府的空中支援行动,这其中大部分是法国空军飞行员驾驶的F8F型“熊猫”战斗机,之后又将“阿罗曼切斯”号航母舰载的一个海军F6F型“地狱猫”战斗机中队增派过来,“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是1953年9月29日返回印度支那水域的。空军还派出了F8F-2P型“熊猫”飞机进行拍照侦察。

   法国大约有50架轰炸机可以使用,大多数是空军的B-26B型“侵略者”双引擎轻型轰炸机,还有一个由“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派来的海军SB2C型“俯冲者”轰炸机中队,另外还有6架海军有人驾驶的PB4Y-2型“私掠者”(Privateer)轰炸机,它是一种大型四引擎巡逻轰炸机,被用来轰炸越盟的补给线路。这些坚固的“私掠者”轰炸机以新山一机场为基地,它们是法国在印度支那使用的最大型的飞机。从3月13日开始,“阿罗曼切斯”号航母的“地狱猫”战斗机和“俯冲者”轰炸机以海防附近的吉碑(Cat-Bi)机场和河内附近的白梅(Bach-Mai)机场为基地,以缩短到达奠边府的飞行时间。

   1954年3月,法国海军第11飞行大队的一架F6F-5型“地狱猫”战斗机正从“拉法耶特”号航母上起飞,“拉法耶特”号航母这一时期正在印度支那沿海执行任务。在印度支那战争中,法国海军主要使用的都是美制的飞机。法国海军装备了124架F6F-5型“地狱猫”战斗机和15架F6F-5N型“地狱猫”夜间战斗机。为了应对这场战争,法国空军收到超过140架F8F-1和F8F-1B型“熊猫”战斗机,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由美国海军的护航航母运送来的。(《法国海军》/E.C.Armées)

   在5个半月的时间里,战斗机总共飞行了3700架次,其中的1267架次是由海军飞机完成的。海军飞行员们获得了奠边府法国守军士兵的高度赞扬。法国历史学家朱尔斯·罗伊(Jules Roy)写道:“在奠边府所有人都爱这些飞行员们,他们让工事环绕的营地中的部队免遭危险,他们在被包围的战友们上空进行俯冲轰炸,而空军却只关心他们的安全规章。”海军因为猛烈的防空炮火而损失惨重,海军飞行员的每一次飞行都要比空军飞行员付出更高的生命代价。

   为了应对法国的空中力量,越盟方面用数百门苏制的防空炮组成的火力网将奠边府的山谷包围起来。在奠边府上空飞行过的人都说,“越盟的防空炮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的防空炮还要好,而且防空炮火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飞行员在鲁尔上空遭遇到的炮火一样的密集。”这样的炮火在山谷上空摧毁了48架飞机,另外还击伤了167架。此外还有14架飞机在奠边府的地面上被敌军的地面炮火击毁。本来可用飞机的数量就非常有限,因此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损失了。

   在越盟军队炮火的猛烈打击下,在那些已经夺取了防御阵地的越盟步兵进行的一波波自杀性的攻击下,整个奠边府都颤动了。1954年3月28日,奠边府的飞机跑道因为遭到猛烈的炮击而不能使用。之后仅能通过伞降的方式将援军和军需品空降到被包围的部队所在区域。

   为了扭转战局,法国和美国航母急速向印度支那又运来了一批飞机。4月18日,美国轻型航母“塞班岛”号到达越南土伦(现在称为岘港),同时25架由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驾驶降落在岸上的AU-1型“海盗”战斗机被移交给法国海军;之后“塞班岛”号驶入海港卸下了零部件和美国的维修人员。这些“海盗”战斗机之前的型号是F4U-6,它们是特别为实施地面攻击任务而配置的。在飞行员座舱下边额外安装有防弹装甲,并且安装一个而不是两个增压器,同时额外安装了翼下挂架,可以携带总重4000磅(1814.40千克)的炸弹和火箭,另外加上4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

   第三飞行大队的几架携带有炸弹的SB2C-5型“俯冲者”轰炸机正在东京上空搜索敌军。这些SBD2C型轰炸机取代了之前法国航母舰载的SBD型“无畏”轰炸机。法国海军的标志是在几个圆形上放置了一个锚,图中这2架飞机尾部的徽章可以看得很清楚。图中稍近位置的这架SB2C型轰炸机是第三飞行大队的第16架飞机。(《法国海军》/E.C.Armées)

   这些“塞班岛”号航母运来的AU-1型“海盗”战斗机的状况非常不好,因为它们在朝鲜战场被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们高强度地使用过。在土伦,经过美国和法国的机械师十分费力的修理工作后,直到4月23日,16架飞机准备完毕可以参加战斗了,第14飞行中队的飞行员驾驶它们飞往东京地区的白梅机场。在25日,这些飞机对越盟目标进行了首次攻击。

   直到这时,在河内和巴黎的法国官员与在华盛顿的美国官员意识到,唯一可以改变战斗结果的空中尝试就是需要美国飞机来进行大规模猛烈的空中打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决心一定不让印度支那落入越盟手里。他认为,如果印度支那失守那么整个东南亚都将控制在越盟阵营之中。早在1954年1月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阿瑟·W.拉德福德(Arthur W.Radford)就建议动用美国航母舰载飞机来防止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彻底失败。拉德福德指示美军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准备向法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第2天,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海军上将罗伯特·B.卡尼(Robert B.Carney)告诉太平洋地区司令,他正在考虑向参谋长联席会议申请授权,在菲律宾苏比克湾(Subic Bay)的桑莱岬(Sangley Point)部署两艘攻击航母和6艘驱逐舰,表面上宣称部署的目的是进行训练。

   卡尼上将制定了战术编组用于指挥特遣舰队。第七舰队原地不动防止可能发生的中国内地向台湾地区发动的进攻,同时也做好准备应对朝鲜半岛可能重新开始的敌对状态。于是在卡尼的指示下,在1954年2月21日成立了70特遣舰队,表面上它的任务是负责操演训练,实际的任务是在必要时候帮助在印度支那的法军。实际上70特遣舰队已经做好了使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进行干预的准备,只要接到命令。在东太平洋地区的第一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威廉·K.菲利普斯(William K.Phillips)接到命令负责指挥新组建的特遣舰队,特遣舰队将驻扎在菲律宾的基地,负责在南中国海执行任务。

   舰队司令菲利普斯将他的部队分成了2个特遣舰队,其中攻击航母战斗群(70.2特遣舰队)由海军少将罗伯特·E.布里克二世(Robert E.Blick Jr.)指挥,包括攻击航母“埃塞克斯”号和“黄蜂”号,配备有143架飞机、8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另外,后勤保障群(70.3特遣舰队)由海军上校乔治·H.布朗(George H.Browne)指挥,舰队包括6艘补给船。“拳师”号航母随后加入了70特遣舰队。另外2艘攻击航母依旧跟随第七舰队。70.2特遣舰队的航母安装有特殊的高频无线电装置,显然它是用来与法国的空军前进引导员联系时使用的。

   在华盛顿,拉德福德上将和法军总参谋部部长保尔·埃利(Paul Ely)将军于3月26日进行了会谈。法国方面建议美国对奠边府周围越盟军队的阵地进行一次快速而且出其不意的空中打击(行动代号“秃鹫”)。建议使用60~80架B-29超级轰炸机对目标进行攻击,这些轰炸机可以从美国驻菲律宾的机场起飞,也可以从美国航母上起飞。如果选择前者,中国战斗机如果像在朝鲜战争中那样介入冲突的话,航母战斗群可以为这些B-29超级轰炸机护航。

   随着印度支那形势的恶化,美国增加了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力量。到了4月初,夏威夷(Hawaii)西部一共有8艘美国航母,其中舰队航母“奥里斯卡尼”号航母(Oriskany)、“塔拉瓦”号航母(Tarawa)和轻型航母“塞班岛”号处于日本水域(和往常一样,“塞班岛”号航母舰载24架海军陆战队的AD型“空中袭击者”战斗机,它做好了搭载25架AU-1型“海盗”战斗机从日本前往印度支那的准备);舰队航母“菲律宾海”号正在夏威夷赶往日本的途中,它的任务是接替“奥里斯卡尼”号航母;护航航母“伦多瓦”号(Rendova)和一个反潜中队在香港;“拳师”号、“埃塞克斯”号和“黄蜂”号在菲律宾水域。后3艘航母首当其冲地被用于执行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空中干预行动。这3艘大型航母中的每一艘都包括3个战斗机中队(装备F2H“女妖”战斗机和F9F“黑豹”战斗机),一个攻击中队(装备AD型“空中袭击者”战斗机)和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的飞机,每艘航母的舰载飞机总数大约70架。

   一些支持美国进行空中打击的拥护者们主张使用核武器,但是核武器是禁止使用的,因为在对越盟军队进行核打击的时候很难避免对友军造成伤亡。假如真的已经收到进行核打击的命令的话,那么航母舰载飞机可能已经被派出执行打击任务了。在日本的第六特混中队装备有AJ型“野人”攻击机,它们可以被快速地部署给航空母舰,这些航母中至少有两艘携带核武器。在那个时期,只有航母可以在美国本土之外携带核武器,其余所有的核武器都储存在美国本土,因此,在关岛或者菲律宾的B-29轰炸机的基地并没有立即可以使用的核武器。拉德福德上将后来说,携带常规武器的航母舰载飞机可能已经实施了空中打击,这使美国受到了干扰。

   但是美国政府并不愿意进行空中打击之后就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撤退。两国政府间在沟通上非常复杂,语言上存在障碍,而且随着事态的快速发展双方却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共识。美国政府希望直接帮助法国,至少使用空军和海军力量,只要在参与战争过程中能够被给予更多的发言权。另外,如果美国飞机试图帮助奠边府守军的话,还可能会遇到中国直接出动“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进行干预的威胁。确实,中国进行空中干预的威胁始终存在,这种威胁可以很快将法国空军消灭掉,并且可能会导致美国的直接干预。

   最终美国并不想单方面进行干预,美国希望至少英国也同意参与这场冲突。英国政府犹豫之后宣布,在即将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朝鲜的未来)结束前不会参与任何联合作战行动。但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和拉德福德上将还是强烈支持进行空中干预(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其他成员中只有空军参谋长内森·P.特文宁(Nathan P.Twining)空军上将对空中打击给予了有限的支持,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首脑们都反对美国进行干预)。1954年3月,拉德福德上将宣称,为了避免整个东南亚落入共产主义阵营之中,“美国必须做好准备尽可能快速有效的应对法国提出的要求美国进行干预的这个疯狂而又太迟的要求。”他在3月23日告诉埃利将军,两天内美国将部署350架航母舰载飞机在奠边府上空展开行动。那时70.2特遣舰队的“拳师”号航母、“埃塞克斯”号航母和“菲律宾海”号航母正在那一区域执行任务。

   图中是轻型航母“拉法耶特”号,它的前身是美国航母“兰利”号,它正舰载美制的飞机沿印度支那海岸执行任务,在航母的舰岛附近停着一架HO3S型直升机。法国海军还接收了美国轻型航母“贝劳伍德”号(Belleau Wood),将它重新编入现役并重新命名为“波亚贝洛乌”号(BOIS BELLEAU)。除了英国建造的“阿罗曼切斯”号航母,剩下的这些航母在20世纪60年代初之前组成了法国的航母部队。(《美国海军》)

   为了支援美国可能发动的空中干预行动,在3月末这些航母都被派往了东京湾。3月25日,舰队司令菲利普斯接到命令派出飞机前往中国南部的机场上空执行侦察任务,几天后又派出飞机在奠边府区域上空执行类似的侦察任务,4月初再次派出飞机在奠边府上空执行侦察任务。

   越盟方面的凶猛进攻持续了整个4月份进入到1954年5月。最后一批加强了防御的法国阵地在5月7日失守。7日深夜,一架法国海军的“私掠者”轰炸机在沿41号线对越盟军队进行轰炸的时候被击落,8名机组人员当即丧生,两名被俘,一名被俘者在囚禁期间死去。

   差不多6000名法国和联军士兵在奠边府的战斗中丧生或是失踪,另有6452人受伤。在守军投降时越盟俘虏了6500人,他们中许多人都受了伤。虽然从飞机、飞行员和后勤补给方面来说,法国在这场战役中的损失是惨重的,但是法国在奠边府守军的数量只是相当于印度支那地区全部可用的法国联军部队数量的4%。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这些法国部队牵制了越盟的5个师,或者说是牵制了敌人一半以上的主力部队和后勤网络,这其中还包括数千苦工和劳力。当奠边府失守的时候,法国在越南的军事力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同时美国的军事补给也正在以不断增长的方式进入这个国家。

   法国人还没有在战争中被击败,但他们却败在了国内和1954年的日内瓦的会议桌上。在法国本土,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心理上人们都没有完全支持印度支那的战争。此时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Piece Mendés France)当选法国总理,并且发下誓言在30天内使印度支那获得和平否则就将辞职。伴随着这种态度的是英美两国的政策:这两个国家对冲突都已经感到厌倦和恐惧了。甚至年事已高的现实主义者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他于1951年重新当选英国首相)在1954年6月也发表声明:“我认为我们应该尝试和平共处,真正好好地尝试一下。”两天后,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赞同丘吉尔的观点,并且在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东西方必须“找到共同生存的方法”。

   图中这些美国航母于1954年被派往东南亚水域,如果美国政府决定介入奠边府战役的话,这些航母已经做好了投入战斗的准备。图中是1954年4月“拳师”号航母和它的姐妹航母正行驶在南中国海的情景,它们的驱逐舰正在由舰队的油船进行加油。如果美国决定实施核打击,那么这些航母就会派出携带核武器的AJ型“野人”攻击机执行核打击任务。(《美国海军》)

   在这种和平气氛占主导的情况下,在1954年7月21日,也就是孟戴斯·弗朗斯当选法国总理30天几小时后,日内瓦会议为印度支那带来了停战,同时承认了这个国家超过一半的领土由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统治。北越这时的领土面积达到了7.7万平方英里(1994.3万公顷)(这个面积几乎和朝鲜的领土面积一样大,朝鲜领土面积为8.5万平方英里(2201.5万公顷)),人口总数达到1250万。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航母任务的重要性一直被更为重要的地面战斗任务所掩盖,美国航母根本就没有参战。但是朝鲜战争的经历和这次美国又差一点卷入印度支那地区的冲突,导致美国的领导阶层命令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77特遣舰队)保持3艘攻击航母的持续军力,在地中海(61特遣舰队)保持2艘攻击航母的军力。并且很快会有装备更大威力作战飞机的更新型且更大型的航母加入到这些部队中。

   英法的发展

   对法国海军来说,印度支那战争确保了航母在之后军事行动中的地位。如前所述,法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望马上建造航母的计划失败了。1947年,法国议会就建造一艘排水量1.85万吨的战舰进行投票,但是这个议案到了1948年仍在“讨论中”,并且在1949年被否决了。甚至在1951年6月接收租借来的“拉法耶特”号航母(原美国海军“兰利”号航母)之后(这一时期法国还直接从英国购买了“阿罗曼切斯”号航母),法国政府还在反对接受租借的第2艘和第3艘美国航母。印度支那事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1953年9月,美国轻型航母“贝劳伍德”号被运抵法国,法国将它更名为“波亚贝洛乌”号。

   在印度支那尚有法国军事存在的末期,这些航母继续执行着空中支援任务。“波亚贝洛乌”号航母从1954年4月~1955年11月在战场服役;“迪克斯缪得”号从1954年8~10月服役;“拉法耶特”号从1955年5~6月和1956年2~5月两次服役。

   随着1955年11月在法国的布雷斯特“克莱蒙梭”号(Clemenceau)航母龙骨的成功安放,法国航母部队获得了复兴,或者准确地说是重生。它是战后法国兴建的最大型的战舰,仅次于未完成的“乔菲尔”号(Joffre)航母。完工后的“克莱蒙梭”号航母是一艘性能优良的现代化战舰。它的姐妹舰“福煦”号(Foch)航母于1957年2月开始动工兴建。在1958年法国政府又同意建造一艘排水量4.5万吨的航母。在新建的航母服役前,轻型航母“阿罗曼切斯”号、“波亚贝洛乌”号和“拉法耶特”号组成了法国海军现有的但是实力有限的航母突击部队。

   在同一期间,英国皇家海军航母的状况也较之其1947年末最低谷时期有所改善,那时候英国只有一艘舰队航母(用于训练)和两艘轻型航母可以使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推动力来源于对英国海外军事力量的不断要求,特别是在东南亚和朝鲜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真正恢复了殖民统治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随着日本的投降,英国人重新开始了统治,他们通过答应一个相对有限的要求而获取了更多在当地的自治权利。但是,共产主义阵营,对殖民地造成了威胁,1948年,针对英国和当地政权的游击战爆发了。

   与法国和越盟在印度支那进行的对抗一样,英国在冲突中也广泛运用了空中力量。英国主要使用的是陆基的皇家空军作战单位,但是也包括一个英国海军有人驾驶的S-55/HRS型“旋风”(Whirlwind)直升机中队,这个中队被大量用于执行运送部队和撤走伤员的任务。“凯旋”号轻型航母于1949年夏末到达新加坡(Singapore),它将它舰载的“海火”和“萤火虫”战斗机部署到海岸基地,并且由这些飞机对游击队进行了少量的攻击。

   这场战役的主要意义在于喷气式飞机用于攻击游击类型的部队。随着英国皇家空军于20世纪50年代初重新装备了喷气式飞机,在一些区域,这些新式飞机像螺旋桨飞机那样执行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任务和侦察任务的时候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驻马来西亚的空军指挥官确信喷气式飞机的作战技术能够满足有限战争作战任务的要求。拓展喷气式飞机用途的支持者们指出,新式的“坎培拉”(Canberra)双引擎轰炸机被设计可以在5万英尺(15240米)高度、时速600英里/小时(965.58千米/小时)的状态下实施轰炸,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坎培拉”轰炸机不能在3000英尺(914.40米)高度、时速230英里/小时(370.14千米/小时)的状态下执行精确的轰炸任务。此外,逐步弃用现役的螺旋桨飞机意味着保持现有的2支空军部队,因为在马来西亚地区部署一支现代化、高性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以应对亚洲全面战争的威胁是非常必要的。空中力量特别是直升机的大量使用,是英国在马来西亚最终击败游击队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完工的第一艘英国“新式”航母是“鹰”号(Eagle)航母,它之前被命名为“大胆”号(Audacious),在1946年初下水前被更名为“鹰”号。“鹰”号航母在下水后建造工作曾一度停止,但因为冷战的加剧它的建造又得以恢复,并且于1951年10月1日完工。它的排水量达到3.68万吨,舰身总长803.75英尺(244.98米),“鹰”号延续了传统英国航母设计路线,它的机库甲板是船体结构的一部分,将它盖住的是装甲的飞行甲板。舰身右侧庞大的舰岛建筑长度达到了舰身总长的1/4。它的推进装置由多台涡轮机和8个锅炉组成,它们带动4个螺旋桨轴转动来驱动船体,在这样的驱动下,航母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1.5节(58.34千米/小时)。它的防御武器最初是由16门4.5英寸(114.30毫米)口径的舰炮(沿飞行甲板的双管炮)和58门40毫米口径的防空炮(它们是英国航母装备过的最具有威力的防空炮)组成的。同样,由80~110架不同类型飞机组成的攻击兵力也是英国航母中最强的(两台位于航母中心位置的升降机将机库和飞行甲板连接起来)。“鹰”号航母未完工的姐妹号“皇家方舟”号(原名“无阻”号(Irresistible))也被接管,并于1950年3月下水。但是,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对它的飞行甲板的布局却进行了根本的改变,改造将降落区域从舰身的中心线向左倾斜了5.5°。

   姐妹舰“鹰”号和“皇家方舟”号(Ark Royal)航母是20世纪英国最大型的航母。该图片显示的是1951年“鹰”号航母正在试航时的情景。它采用图中所示的中轴飞行甲板的时间很短。“J”是“鹰”号航母的代码字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短暂装备计划的一部分。之后它的代码字母为了与“鹰”号的名称对应而变为“E”。(《皇家海军》)

   这种有角度的或者说是倾斜的降落甲板的设计理念是在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的一次会议中诞生的,当时皇家海军的主要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们正在研究从航母起飞的飞机如何将起落架收起的问题和重型飞机(那一时期的重型飞机大约有3万磅(13608千克)重)与“皇家方舟”号航母和“鹰”号航母800英尺(243.84米)长甲板的兼容性的问题。会议的主席是丹尼斯R.F.坎贝尔(Dennis R.F.Cambell)上校,此时他是航空部(负责监管英国所有航空事务)的海军副代表。坎贝尔在海军航空部队服役的时候曾经驾驶飞机从老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和“百眼巨人”号(ARGUS)航母上起飞过,他建议10°偏转的降落区域并且向会议出示了一张粗略的素描图。进行了有角度的降落区域的改造后,当飞机降落如果没有勾住拦截索的时候可以加速重新起飞,而不用撞进拦截网或者撞向停在飞行甲板前端的飞机。

   在1953年1月的快速作战行动期间,一架F9F型“黑豹”战斗机正从“安蒂塔姆”号航母的斜向飞行甲板上起飞。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具有斜向飞行甲板构造的航母。斜向飞行甲板可以在前甲板作为停机坪或者正在进行飞机起降的时候额外提供一条供起飞或者降落使用的跑道。(《美国海军》)

   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的会议在1951年8月9日召开,经过1952年2月4~8日的进一步讨论后,“凯旋”号轻型航母在原有飞行甲板上划定了斜角甲板的布局,飞行甲板上的一些障碍物(如扩音器,无线电杆)也都将被拆除。

   2月中旬,飞机在“凯旋”号航母划定的斜角飞行甲板上进行连续的起落。英国和美国海军一直在进行着航母信息的互换共享,已经完成并且还正在进行着一些互换工作,不久后,在体积稍大一些的美国航母“中途岛”号(Midway)的甲板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连续起降的情景,它的甲板也划定了斜角降落区域。在“凯旋”号和“中途岛”号进行的测试中,拦截索和紧急拦截网仍被用于中线(轴)甲板区域的降落,所以并没有被弃用。这些测试被认为是成功的。

   1952年9月,排水量2.7万吨的美国航母“安蒂塔姆”号驶入纽约海军船厂进行世界上第一艘斜角甲板航母的改造工作。改造工作于同年12月中旬完成。它的降落区域向左偏移了8°,并且配备了适用于斜角甲板的拦截索和拦截网。它向美国海军官员们展示了斜角甲板的设计,之后穿过大西洋进入英国水域进行了类似的展示。斜角甲板的概念立即被航母航空部队所接受。

   在之后的几年里,先后有15艘“埃塞克斯”级航母、3艘中途岛级航母和“安蒂塔姆”号航母进行了斜角甲板的改造。“班宁顿”号(Bennington)航母是第一批接受改造的航母之一。1954年5月 26日上午6点11分,在它搭载着舰载飞机在罗德岛(Rhode Island)沿岸执行任务的时候,其中一个弹射器的液压机液体发生了爆炸,接着引起了一连串的2次爆炸。这次事故造成103名船员丧生,201人受伤。但是它并没有沉没的危险,它靠自身的动力到达港口。从1954年7月~1955年3月,它在纽约的海军船厂进行维修,在维修期间进行了斜角飞行甲板的改装。

   斜角甲板是继拦截索之后航母航空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在航母航空发展最早期的时候,一架降落的飞机如果没有勾住拦截索就会撞上停放在前面的飞机。20世纪20年代,在航母上竖立起了拦截网来保护这些飞机,但是仍然有许多降落的飞机没有勾住拦截索并且又弹过了拦截网。斜角甲板挽救了许多飞行员和甲板上的工作人员的生命,挽救了许多飞机,并且提高了甲板上执行任务的效率。

   排水量3.68万吨的英国航母“皇家方舟”号因为加装了一个5.5°的斜角甲板和其他2个英国制造的设备而延迟完工,它新安装的两个蒸汽动力弹射器可以比当时使用的液压弹射器为重型飞机提供更大的起飞加速度,而且它还安装了镜面着舰系统。镜面着舰系统、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一样,它们都是航母有效的调度控制喷气式飞机所需要的。

   当喷气式飞机接近航母进行降落的时候,它的时速非常高,以至于当飞行员驾驶飞机以过高或者过低的高度接近航母的时候,着舰信号官根本不能用“船桨”或者发光的指挥棒给予飞行员足够的警示。坎贝尔上校的助手,海军少校尼克·古德哈特(Nick Goodhart)是一名轮机员和试飞员,他找到了一种可以让飞行员自己决定接近角度的方法。起初,他用他秘书的小镜子和口红,在1951年他又发展了镜面着舰系统的想法。1953年,这一系统由英国和美国的航母飞行员进行了飞行测试并很快被两国海军所采用。起初,镜子是由光洁度很高的铝质材料制成,并将它做成柱面凹入的形状,这个镜子有5英尺6英寸(1.83米)宽,4英尺(1.22米)高。

   随着发展,这个装置被安装在飞行甲板的左舷上,通过它可以看见正在驾机接近的飞行员。这个装置利用镜面反射一个圆形光线(术语称为“肉球”)和一条绿色的基准光线,飞行员可以通过扫视一下这个“肉球”并与基准线进行对比来判断他的降落高度是高还是低;镜面是一个凹面镜,这样当飞行员驶入斜角甲板的时候可以看清它。飞行员仅仅通过观察这个镜面(夜间的时候镜面会被照亮)和驾驶舱内的风速指示器就可以驾驶高性能的飞机在航母上进行降落。随后,风速会以声脉冲的方式由头戴耳机提供给飞行员。

   通过镜面系统进行降落的准确性非常高,以至于拦截索的数量从原来的10多条减少到4条,后来仅剩下3条。之后,镜面降落系统使用了改良的菲涅耳透镜和后来出现的着陆装置,但所有这些仍都是基于古德哈特的想法。

   图中是1957年5月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完工后的“皇家方舟”号带有一个“不完全”倾斜角度的飞行甲板,并且在舰岛建筑对面的甲板边缘安装了一部升降机。它左舷的4门4.5英寸(114.30毫米)口径的舰炮被拆除了。在它的飞行甲板上停放的是“塘鹅”(Gannet)反潜机、“海鹰”(Sea Hawk)战斗机、“空中袭击者”战斗机和“飞龙”(Wyvern)战斗机。在它的船尾可以看见字母“O”的标志,之后改为了字母“R”。(《皇家海军》)

   新的“皇家方舟”号航母也把这种甲板边缘升降机的设计带给了其他英国航母;边缘升降机和两部中线升降机一起提高了80~100架的舰载机的运送能力(但在1959年的一次整修中,甲板边缘的这部升降机被从“皇家方舟”号上拆除了)。为了加强近距离防御,“皇家方舟”号航母配备了8门4.5英寸(114.30毫米)口径的舰炮和34门40毫米口径的防空武器。和它的姐妹舰“鹰”号航母一样,“皇家方舟”号也是蒸汽涡轮动力航母,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1.5节(58.34千米/小时)。“皇家方舟”号是在1955年2月25日完工的,但是这样的配置却是在它的龙骨安装后差不多12年才完成的。它的第一任指挥官是丹尼斯·坎贝尔,也就是构想出斜角飞行甲板的那个人。

   在英国航母舰队中,在体积上仅次于“皇家方舟”号和“鹰”号的是久经使用的“胜利”号(Victorious)航母,它最初完工于1941年5月。从1950~1958年期间它进行了重建,安装了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动力弹射器、新的电子设备并进行了一些其他改进;其中,它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3万吨,舰身全长达到了781英尺(238.05米);此外它的舰载武器调整为配备12门3英寸(76.20毫米)口径的双管防空炮和6门40毫米口径的舰炮(它的姐妹舰“光辉”号(Illustrious)、“怨仇”号(Implacable)、“不懈”号(Indefatigable)和“可畏”号(Formidable)在1953~1957年期间先后被拆毁)。

   除了这些舰队航母外,英国皇家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有3艘竞技神(Hermes)级航母,它们是1953年9月完工的“半人马”号(Centaur),1954年5月完工的“海神之子”号(Albion)和1954年11月准备就绪的“堡垒”号(Bulwark)。竞技神级的同名航母“竞技神”号却直到1959年11月才完工,并且之后又进行了改进。

   “海神之子”号、“堡垒”号和“半人马”号航母的标准排水量都为2.2万吨,舰身长同为737.75英尺(224.87米),并且它们都是以蒸汽涡轮机为动力装置,4台锅炉带动两个螺旋桨传动轴产生的动力可以使这些航母的时速达到29.5节(54.63千米/小时)。这些航母每艘可以携带大约45架飞机,有两部中线升降机在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之间运送飞机。这些航母的设计都包括斜角飞行甲板,并且都装备了26门40毫米口径的舰炮。

   体积小一些的轻型航母“光荣”号、“海洋”号、“雅典王子”号、“凯旋”号、“复仇”号(Vengeance)和“勇士”号(Warrior)填充了英国海军的实力,所有这些航母的排水量都在13190吨~13350吨之间,舰身长均为695英尺(211.84米),并且都采用了中轴式的甲板,每艘航母都可以搭载35架活塞引擎飞机。“英仙座”号(Perseus)维修航母(服役直到1958年被拆毁)和“独角兽”号航母(1953年6月被重新划定为运输航母,它也是唯一的一艘运输航母,它于1960年被拆毁)这一时期也在服役中。

   据书面记载在1956年夏天,英国海军的航母部队包括舰队航母3艘,体积、作用各不相同的轻型舰队航母8艘。但是,海军本部刚刚决定停止中轴式甲板的航母搭载喷气式飞机执行任务,并且这些航母中的大多数都正在船厂安装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或者是正在进行大修。

   这一时期中,另有4艘英国轻型航母被卖给其他国家海军:“庄严”号(Majestic)被卖往澳大利亚(改名为“墨尔本”号(Melbourne)),“有力”号(Powerful)被卖往加拿大(改名为“邦纳文彻”号(Bonaventure)),“竞技神”号(Hercules)被卖往印度(改名为“维克兰特”号(Vikrant)),“复仇”号于1953年初~1955年8月被租借给了澳大利亚,之后又于1957年卖给了巴西(改名为“米纳斯吉拉斯”号(Minas Gerais))。

   新式飞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里,英国和法国的航母先后搭载了几种新式飞机。法国最主要的航母舰载机是沃特公司制造的负有盛名的“海盗”战斗机(1940年进行首飞)的变形F4U-7型“海盗”战斗机。F4U-7型与AU-1型攻击机相似,特别为法国海军制造了94架。最后一架,也就是第15056架“海盗”战斗机在1952年12月被交付给法国。“海盗”战斗机继续在法国军中服役,在陆地(突尼斯)和水面上执行着任务,直到1964年10月(在几个飞行中队中,F4U-7型被同为沃特公司制造的F-8U型“十字军”(Crusader)战斗机所取代)。20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还将它们的航母装备了格鲁曼公司制造的“复仇者”(Avenger)鱼雷轰炸机(TBM-3S型和TBM-3W型用于执行反潜作战任务)。

   英国海军很快开始转向了涡轮喷气式战斗机。休泼马林公司的“攻击者”(Attacker)战斗机很快被“海鹰”(Sea Hawk)战斗机和“海毒”(Sea Venom)战斗机所取代。“海鹰”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第一款涡轮喷气式飞机,它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直翼飞机,这种飞机被大量生产,装备给海军航空兵部队,同时也提供给印度、联邦德国和荷兰。印度、荷兰和英国的航母都曾搭载过这种飞机。

   “海鹰”战斗机的原型于1948年9月3日第一次升空,3年后,第一批生产的飞机开始使用。但直到1953年3月才组建了第一个“海鹰”战斗机中队——806飞行中队,之后它搭载在英国“鹰”号航母上。英国先后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生产了434架“海鹰”战斗机,它服役于前线飞行中队直到1960年。最后一种“海鹰”战斗机的变形被命名为FGA.6型(用于空中战斗和地面攻击)。1956年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生产了86架这个型号的飞机。

   和“海鹰”战斗机一起装备航母的是德·哈维兰(De Havilland)飞机公司的“海毒”(Sea Venom)战斗机,它取代了德·哈维兰公司少量制造的“海吸血鬼”(Sea Vampire)战斗机。“海毒”战斗机也是一种双尾撑涡轮喷气式飞机,作为夜间战斗机而开发的,它的设计来源于英国空军的NF.2型“毒液”战斗机。第一架直接由“毒液”战斗机原型改造的海军NF.20型“海毒”的原型机在1951年7月由英国海军航母“光辉”号搭载进行了试飞。生产的第一架“海毒”战斗机被命名为FAW.20型,于1953年3月27日进行了首次飞行;批量生产的FAW.20型战斗机于1954年3月交付第890飞行中队。海军航空兵部队一共接收了256架“海毒”战斗机,这些飞机一直跟随航母服役到1960年末。这些飞机都采用了驾驶员和雷达操作员并肩双座的操纵方式。最后一批制造的型号为FAW.22型,它携带4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可以翼挂8枚空对地火箭。1958年,“海毒”战斗机装备了“火光”(Firestreak)空对空导弹,这是海军战斗机第一次携带这样的武器。澳大利亚制造的FAW.53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搭载在澳大利亚海军的“墨尔本”号航母上,但是由于机翼的缺陷会影响到弹射起飞,这些飞机又被部署到了陆上基地。

   图中是一群从“鹰”号航母起飞的霍克公司制造的FGA.4型“海鹰”战斗机,这一时期,它们的字母代号是“J”。“海鹰”战斗机的最终型号是FGA.6型,它可以在携带两个容量各为100加仑(378.50升)的翼挂式油箱和两枚500磅(226.80千克)重的炸弹的情况下,在1万英尺(3048米)高空,以最高每小时524英里(843.27千米)的速度飞行。还可以将它携带的炸弹替换为10枚火箭。另外,在机身前部还装有4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飞行》)

   这一时期英国航母搭载的第三种主要的固定翼飞机是韦斯特兰公司(Westland)制造的“飞龙”(Wyvern)攻击机。这是继“海象”(Walrus)飞机之后韦斯特兰公司第一种被海军航空兵部队使用的飞机,“海象”是一种笨重且性能很差的陆基轰炸机,它曾经于1921年进入海军服役。“飞龙”攻击机的设计是从涡轮螺旋桨动力装置开始的,但是由于引擎研制延迟的原因,导致出现了5种原型机,并且试生产了10架装备先进活塞引擎的TF.1型变形机。第一架涡轮螺旋桨动力的“飞龙”攻击机被命名为TF.2型,于1949年1月18日进行了首飞。

   FAW.22型“海毒”战斗机是此款飞机的最终型号。德·哈维兰飞机公司的数架喷气式飞机都以双尾撑作为飞机的外形特征,这种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是为最大程度的缩短发动机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距离。FAW.22型飞机的最高时速可达575英里(925.35千米)/小时(与它相比FAW.21型飞机为630英里(1013.86千米)/小时);初始爬升速度为5900英尺(1798.32米)/分钟,最大飞行高度为40000英尺(12192米)。(《战争》)

   最终,1951年5月进行首飞的TF.4型被作为攻击机而投入生产,随后在1953年,它的型号被改为S.4型。S.4型攻击机在1953年开始进入813飞行中队服役,并于第二年装备了英国海军“鹰”号航母。总共生产124架“飞龙”攻击机,其中的97架组成了5个飞行中队,但是其中只有一个“鹰”号航母的830飞行中队,于1954年在苏伊士(Suez)经历过战斗。

   这种外形看上去比较简洁的飞机安装了一个最大输出功率可以高达411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引擎,用它来带动2个很大的四叶片螺旋桨进行逆时针旋转。它的外部可以携带1枚鱼雷和3枚重1000磅(453.60千克)的炸弹。另外,机翼下还可以安装4门2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

   韦斯特兰公司的S.4型“飞龙”战斗机是此款战斗机中具有决定性的型号。此型号飞机——最初被命名为TF.4型——于1953年5月开始服役;但它仅服役到1958年3月就退役了。S.4型战斗机在海平面上的最高时速可达383英里(616.36千米)/小时,初始爬升速度为2350英尺(716.28米)/分钟,最大飞行高度为2.8万英尺(8534.40米)——但与F4U“海盗”和AD“空中袭击者”飞机相比它的性能就不那么出众了。(《皇家海军》)

   这种飞机在前线只服役了5年时间。曾是联邦航空局飞行员的历史学家戴维·霍布斯(David Hobbs)写道:“这在1945年看起来是很好的想法,但现在证明想要把它转化为现实实在是太困难了,曾经尝试使用了3种发动机。唯一的服役型号就是S.4型,但它永远都不会成功,1958年后,它的任务也由喷气式战斗机承担了。”

   英法海军的新式战舰和飞机都将参与1956年的苏伊士战争。而这时美国的航母都被用在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亚洲海域的一次“决战”中。当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从中国大陆逃往台湾的时候,他的部队还驻守在大陆沿岸的几个岛上——包括金门、马祖和大陈群岛(距离台湾西北大约200英里(321.86千米))。每隔一段时间,共产党在大陆的炮火和战舰就会对这些国民党军队死守的岛屿进行炮击。

   然而,在1955年初,有迹象表明共产党的军队正在大规模集结准备对大陈群岛发动进攻,鉴于这种情况国民党做出决定用美国的舰只向台湾疏散1万名国民党军队士兵,4000名游击队员,和1.45万名平民。两栖舰只承担了此次大规模的疏散任务,5艘美国航母和其护卫舰在近海待命。航母战斗群装备了4架满载炸弹的AD“空中袭击者”攻击机,并对疏散行动提供持续的空中掩护,来阻挡共产党的干扰。(“空中袭击者”攻击机——通常每次出动飞行大约4个小时——在返回航母之前出于安全原因会向海里倾泻所负载的军械。)

   在疏散过程中并没有遭到干扰,但是一架从“胡蜂”号航母起飞的AD-5W型“空中袭击者”飞机于1955年2月9日由于迷路侵入中国领空而遭到防空炮的攻击并且被击落。被击中后飞行员在飞机滑行的状态下在海面进行了迫降。全部3名机组成员被国民党的巡逻艇救起而幸存下来。

   就这样,航母在亚洲大陆沿海的任务结束了,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年。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