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经百言·简介
作者:揭暄
出自————《兵经百言》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中国兵书,浩如烟海,《兵经百言》堪称独树一帜,其中收入的一百个字条,继承并发展了上下古今的兵家思想精华,并将之贯穿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 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暄云:“兵法,从来有传无经。七子之言,支离破碎;百将之行,各师异智。”于是,他便以一百字,将各种兵法思想观念,作战方法等纳入到相应的类别中,从而将其精华融会贯通,遂成了《兵经》。宋元以来,《武经七书》一直被奉为至宝。时人死抱先人兵训,祖传阵法,不知权变。而揭暄既借鉴、继承前人精要处,又能独到、别致地将其加以总结发展,推陈出新。
《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二十八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四十四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
《兵经》提倡先发制人。它把“先”字放在通篇之首,并将先发制人的运用艺术分成四种境界:调动军队应能挫败敌人的计谋为“先声”;每每比敌人先占必争之地者为“先手”;不靠短兵相接而靠预告设下的 计谋取胜为“先机”;不用争战应能制止战争,战事未发应能取胜为“先天”。“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运全经矣。”可见“先”是揭暄之首倡。“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谋不战”、“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先发制人”的着内存联系,都体现了在战争中积极进取的强烈竞争意识。
《兵经》提倡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力主灵活用兵。认为“事变幻于不 定,亦幻于有定,以常行者而变之,复以常变者而变之,变乃无穷。”他在书中用“生”、“变”、“累”、“转”、“活”、“左”等字条,从各个方面阐发了变与常的辩证关系,如“累”中说:“我可以此制人,即思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可以此防人之制,人即可以此防我之制,而增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又应增设一破彼之破;彼既能破,复设一破乎其所破之破,所破之破既破,而又能固我所破,以塞彼破,而申我破,究不为其 所破。”强调敌变我变的权变思想。“转”字提出反客为主,以逸待劳的转化思想,在兵法中单独提出者,当为《兵经》首创。
《兵经》问世不久,就被人视为“异书”,这正是其胆识和独创所致,说明其思想已经超过了前人。总之,这部书理论明确,深入浅出,篇中百字,可谓字字珠玑。百字内容,相互贯通,互为表里,互相对应,互相补充,先看后看,都 给人启迪,有茅塞顿开之感。其中的哲理警句,也耐人寻味。
《兵经百言》总目录
“上卷智部”:
先 机 势 识 测 争 读 言 造 巧 谋 计 生 变 累 转 活 疑 误 左拙 预 迭 周 谨 知 间 秘
“中卷法部”:
兴 任 将 辑 材 能 锋 结 驭 练 励 勒 恤 较 锐 粮 住 行 移 趋地 利 阵 肃 野 张 敛 顺 发 拒 撼 战 搏 分 更 延 速 牵 勾 委镇 胜 全 稳
“下卷衍部”:
天 数 辟 妄 女 文 借 传 对 蹙 眼 声 挨 混 回 半 一 无 影 空阴 静 闲 威 忘 由 如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