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对比·第三
作者:克劳塞维茨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在第三篇第八章中,我们已经说明了数量上的优势在战斗中所具有的价值,从而也说明了一般的优势在战略上的价值,人们已经可以看出兵力对比的重要性了。在这里我们对这个问题还必须再进行一些研究。
如果我们公正地研究现代战史,就必须承认,数量上的优势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这个原则,在现在必须提到比过去更高的地位。
在过去各个时期军队的勇气和士气都曾使军队的物质力量成倍增强,今后仍会如此。但在历史上也有过一个时期,军队在组织和装备上的巨大优势造成了精神上明显的优势,在另一个时期,军队机动性方面的巨大优势造成了精神上明显的优势。有时,新的战术体系造成了精神上显著的优势。有时,军事艺术又极力主张根据概括一切的大原则巧妙地利用地形,有的统帅在这方面还常常能够从对方得到很大益处,但是这种作法现在已经过时,只得让位给自然而简单的作战方法了。如果我们毫无偏见地考察最近几次战争的经验,那就必须承认,无论是在整个战局中还是在决定性的战斗中,特别是在主力会战中,这些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关于这一点可以参阅前一篇的第二章。
如今,各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都很接近,以致最强军队和最差军队在这方面己经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了。当然,科学水平可能还有显著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现为一些国家先发明和运用较好的军事成就,而另一些国家模仿它们并很快地赶上它们。甚至象军长和师长这样一级的指挥,在军事活动中也都有着大致相同的见解和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以致除了最高统帅的才能以外(统帅的才能的产生完全是偶然的,很难说它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军队的教育程度有什么固定的关系),只有军队的战争锻炼能造成显著的优势。因此,交战双方在上述各方面越是处于均势,兵力的对比就越起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会战的特点就是由上述均势造成的。让我们用公正的态度审视博罗迪诺会战史吧!这次会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法国军队同组织装备以及部队的训练等方面都远远落后的俄国军队进行较量,在整个会战中没有表现出任何高超的技巧和智谋。这是一次单纯的双方力量较量,由于双方力量几乎相等,结果,优势只能象天平一样渐渐倾向指挥官毅力较强和军队战争锻炼较多的一方。我们之所以举这次会战为例,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双方兵力处于均势状态,而在其他会战中很少有这种情况。
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会战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会战基本如此。
如果双方在一次会战中,缓慢而有步骤地进行较量,那么兵力多的一方获胜的把握一定要大得多,事实上在现代战史中不可能找到过去常见的那种战胜兵力多一倍的敌人的会战,拿破仑这位现代最伟大的统帅,除了一八一三年的德累斯顿会战以外,在历次胜利的主力会战中,总是巧妙地集中了优势兵力,或者至少集中的兵力不比敌人少很多。每当他做不到这一点时,如在来比锡、布里昂、郎城和滑铁卢会战中,他就失败了。
不过,兵力的数量在战略上大多是一个既定数,它是统帅无法改变的。我们研究的结果并非说明在兵力比敌人显著少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进行战争了。政治对战争的决定作用不可低估,特别在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时更是这样。因此,在战争中任何兵力对比都是可能的。在最需要它起作用的时候却不能起作用的战争理论,只能是一种令人奇怪的战争理论。
因此,尽管理论十分希望双方兵力对比相当,但决不能说兵力对比很不相当时理论就用不上了,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定出界限来。
兵力越小,目的就应该越小。此外,兵力越小,战争的持续时间也应该越短。因此,兵力较小的一方在这两方面就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兵力的大小在作战时到底会引起哪些变比,我们只能在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逐步说明,在这里只能说明总的观点。但是,为了使这个总的观点更为完整,我们还想作如下补充。
被卷入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的一方,越是缺乏兵力,就越应该在危险的压力下振奋精神。如果丧失了勇气,那么,任何军事艺术都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能把确定目的时的明智和节制同军队的这种努力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出现既有谨慎和节制又有勇猛进攻的行动,这就是腓特烈大帝在几次战争中令人钦佩的地方。
但是,节制和谨慎所能起的作用越小,振奋精神就必然越重要。如果兵力的对比相差极为悬殊,以致无论怎样限制自己的目的也不能保证免于失败,或者危险可能持续的时间很长,以致最节省地使用兵力也不能达到目的,那么,就应该把力量尽量集中到一次殊死的搏斗中去。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当他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援助时,就会把他全部的和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优势上,因为精神力量的优势可以使每个勇敢的人勇往直前。于是他就把大无畏看作是最高的智慧,在必要时,还会求助于冒险的计谋。最后,即使这些努力都不能奏效,在光荣的覆灭中,也还能获得将来复兴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