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阵地·第十四
作者:克劳塞维茨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我们象编纂词典一样把侧面阵地单独列章,只是为了方便读者在本书中找到这个常用的很突出的军事术语,但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什么独立的东西。
凡是当敌人从侧旁通过后仍然固守的阵地都是侧面阵地,因为从敌人在侧旁通过的那一时刻起,这一阵地除了对敌人的战略翼侧构成威胁以外,就没有任何其他作用了。因此,所有的筑垒阵地必然同时又是侧面阵地,因为,它们是坚不可摧的,敌人只得从它们侧旁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阵地的价值就在于能威胁敌人的战略翼侧。至于筑垒阵地本来的正面的位置怎么样,是象科尔贝克那样,平行于敌人的战略侧翼,还是象崩策耳维次和德里萨那样,同敌人的战略翼侧成垂直状,那完全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个筑垒阵地的四面必然都是正面。
但是,即便我们所占据的不是固不可攻的阵地,我们仍可在敌人从阵地侧旁通过后固守这一阵地,只要阵地的位置有利于保障退路和交通线安全,也就是不仅我们能有力攻击进攻者的战略翼侧,而且进攻者由于自己的退路可能被切断而没有力量彻底切断我们的退路。如果敌人没有这种后顾之忧而能够彻底阻断我们的退路,那么,我们就有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作战的风险,因为我们的阵地不是筑垒阵地,因而,不是坚不可摧的阵地。
一八零六年的战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分布在扎勒河右岸的普鲁士军队面向扎勒河构筑正面,并且在这个阵地上静候事态的发展,那么,当拿破仑经过霍夫向北前进时,这个阵地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侧面阵地。
如果当时双方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力量不是相差得很悬殊,如果指挥法军的不过是道恩这类人物,那么,普军的阵地就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要从这个阵地侧旁通过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拿破仑也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下了进攻这个阵地的决心。至于阻断这一阵地的退路,则连拿破仑都没有能够完全做到,如果双方在物质和精神力量方面的差距不大,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如从阵地侧旁通过一样,是不可实现的,因为普军左翼失败造成的危险比法军左翼失败时带来的危险要小得多。然而,即使双方在物质和精神力量方面的差别很大,如果统帅果断又谨慎,普军仍有希望取得胜利,实际上没有什么妨碍,不论瑞克公爵是否在13日采取了适当的部署,以便在14日黎明能以八万人对付拿破仑在耶纳和多恩堡附近渡过扎勒河的六万人。即使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和法军背靠扎勒河陡峭的河谷的境地还不足以使普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我们仍然认为,这种局面实际上是十分有利的,如果不能利用这种有利的局面夺取决战的胜利,那么一开始就根本就不应该决定在这一地区进行决战,而应该继续后退,以便在退却中加强自己削弱敌人。
可见,扎勒河畔的普军阵地虽然有可能被攻破,但对于经过霍夫而来的那条道路来说,还是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侧面阵地,只是这一阵地象任何可以攻破的阵地一样,并不完全具有侧面阵地的功能,因为只有敌人不敢进攻时,它才可以看作是侧面阵地。
有一些阵地当进攻者从其侧旁通过时不易固守,因此防御者就想在这种阵地上从侧面对进攻者发起还击,如果人们只是因为这一攻击是在侧面进行的,就想把这些阵地称为侧面阵地,那就搞错了侧面阵地的明确概念了。因为这样的侧翼攻击同阵地本身几乎没有联系,至少采用这种攻击主要不是以侧面阵地的特性(即可以威胁进攻者的战略翼侧)为依据的。
从以上所谈的可知,关于侧面阵地的特性已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谈了。在这里我们只需要简单地谈谈侧面阵地作为一种防御手段具有哪些特点。关于真正的筑垒阵地不必再讲了,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谈得够清楚了。
没有达到坚不可摧程度的侧面阵地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但是,正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自然也是一种带有危险性的手段。如果进攻者被侧面阵地牵制住了,那么防御者少量兵力的消耗就带来了巨大的效果,就如同骑手用小指拉动大勒上反应敏锐的衔铁可以产生很大的功效一样。但是,如果效果不大,进攻者没有被牵制住,那么,防御者一般说来有失去退路的危险,他如果不设法迅速地绕道退却,力求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寻得脱身之计,就会陷入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作战的危险。对于如果是大胆而精神上占优的、力求有效决战的敌人,采用这一手段是极有风险和不当的,就象上面所举的1806年的例子所证实的那样。但是对付那些谨小慎微的敌人或在双方只是武装监视的战争中,这一手段却是有才能的防御者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手段之一。防御威悉河时对左岸阵地的利用(斐迪南公爵),对著名的施莫特赛芬阵地的利用,以及对兰德斯胡特阵地的利用,都是把强度没有达到坚不可摧程度的阵地作为侧面阵地的实例,不过,一七六零年富凯军在兰德斯胡特惨败,说明了错用这一手段所带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