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简述(论军事)·第二
作者:古罗马·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
出自————《兵法简述(论军事)》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在卷二中,韦格蒂乌斯论及军团的编成及其军官,论及古时的晋升制度和军团会战时的布阵。我发觉,罗马人规定士兵们存钱的做法跟如今美国军队的做法实乃同条共贯;彼时警卫和值勤的登记办法现在仍在沿用,而罗马的警卫值勤制度与我们的内务指南也仅有细微的差异。从对野战乐队的记叙中可以看出,原来它便是当今美国将其作为装饰排场之用的先驱。照韦格蒂乌斯的说法,军团之所以战绩辉煌,赖于其武器装备和机械设施,以及它的士兵的英勇无畏。一个军团拥有55架弩炮(一种投掷机械),用以抛射标枪,以及10台由公牛拖拉的石弩(一种机械投石器),用以投掷石块。每个军团都配备有架桥器材,有许多“用长长的绳索或链条串接在一起的独木舟”。此外,“不管需要怎样的勤务,营地都有力量和条件建成一座坚固设防的城堡”。培养工匠的工作也就是为履行现在由军队中各种勤务部门履行的一切职责做好准备。
—— 英译本卷前提要
陛下对先人有关各种军事教令的细节了如指掌,深察其情,因而运用起来可谓得心应手。这一点可以从一个接续一个的胜利和凯旋中得到证明。事业的成功是技艺高超无可争辩的明证。可是,沉着镇静、战无不胜的皇帝陛下,您依然还要以您那虚怀若谷的气度,竭力从各种古代典籍中探求实例和材料,尽管近年来您的许多功勋早已盖过了古时的辉煌。如是,当我决定在我的这个卷本中向陛下简短地叙述这一切时,与其说那是为了施教,不如说只是禀报情况而已;我对您的深深的敬意使我辗转反侧,惊恐不安。作为人类的主宰和领袖,一切蛮族的征服者,还有什么比之尽心尽力地在整军经武的学理和方法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内容更加恢弘的呢?抑或由您颁下一道旨令,让人家去描述您本人业已实行过的一切,岂不更好?而从另一方面讲,违抗如此伟大的皇帝的委托,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犯罪,理应受到惩处。因是,我服从了,但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受到那实在是勉为其难;如若我拒绝,我当真害怕那该是更加不恭的举止。陛下无限的宽宏使我获得巨大的勇气去从事这一极富冒险性的事业。其实,作为您的忠诚的仆人,我早就将关于募选和训练新兵的一册小书呈献给您了,为此我是不该遭到非难的。如今,既然我原先顾虑重重的劳作不会受到惩处,我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直接按照旨令去做这件事情了。 [ 注:与卷一一样,英译本在文前冠有“导言”的标题和“呈瓦伦丁尼安皇帝”的副标题。 ]
一、军队[正如罗马人民的大作家、大诗人在其著作中所称,乃由武器加男子汉所合成 [ 注:这是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在他的12卷史诗《埃涅阿斯纪》中的说法, ] ],分为三大部分:骑兵、步兵和水师。骑兵部队之所以称作侧翼(alae)是因为恰如飞鸟的双翼从左右两面掩护着兵阵。如今人们亦称之为“执旗队”,因为骑手们挥舞着旗帜;现在这种旗帜也有称“火舌”的 [ 注:称“火舌”的都是小旗。 ] 。还有另一类骑兵,因隶属军团编制而叫军团骑队,穿戴护腿(ocreati)的所谓骑士队便是军团骑队的实例。
水师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船称作利布尔纳 [ 注:俄英两种译文对此词的处理均取音译,汉译随之,其由缘请参阅本书卷五之第三节。 ] ,另一部分是武装帆船(巡洋用)。骑兵守卫平原;水师保卫海洋和江河;步兵坚守高地、城市、平坦地和悬崖峭壁。由此可见,国家最需要的是步兵,因为它守卫的地域最大,而这支庞大的队伍所消耗的东西却最少。
“队伍”(exercitus)这个名称的由来缘于其自身的基本作业,即队列训练(exercitium),这可使它永远不会忘记为何以这一名称称谓的要义。 [ 注:这段文字英译本中无。 ]
步兵也分成两类:辅助部队和军团。辅助部队一般由具联盟(socii)关系或者条约(foederati)关系的部落派出。罗马人特有的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通常而且主要由正规军团来体现。“军团”一词来源于e-ligers(选拔),这个词的涵义本身要求募兵者必须具备忠诚和勤奋的品德。一般说选入辅助部队的人数较少,而进军团的人要多得多。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标题是Organization of the legion(军团的编成),内容相应于俄译文稿卷二之第一节。 ]
二、马其顿人、希腊人和达达尼人,总的说来都排方阵,而且每个方阵要部署8000名武装军士。高卢人、克尔特伊比利亚人,乃至大多数蛮族人在交战中每一方阵也常常要使用6000名武装军士。罗马军团一般有6000名战士做军事勤务,有时还会更多些。
现在我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表述一下在军团和辅助部队之间有些什么区别。
辅助部队在开赴战场时来自不同的地方,人数不一样,他们之间先前没有什么联系,训练不同,彼此并不熟悉,习俗也不一样。他们的作战方法不同,使用的武器各异。如果在交战之前共同战斗的各部队之间差异太大,要夺得胜利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再则,既然在征战中全体军士的运动和队列都必须按统一的信号和命令执行,要是过去大家从未在一起相处过,更谈不上十分默契地联合行动过,也就很难协调一致地去执行这些命令。可是,即便是这样的队伍,只要迫使它们天天用各种课目进行强化训练,不出一年,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辅助部队总是作为轻装兵配属于军团的战斗队列,在交战时与其说主要起配合作用,不如说是一支快速支援力量。
军团自身则有若干个重装的全建制大队,也就是有主力兵、剑矛兵、后备兵,以及类似于轻步兵的先头部队,即标枪投手、弓箭手、投石手、弩炮手的队伍;还有属于自己编制的军团骑兵。他们执行同样的命令,团结友爱,协调一致地构筑营地,操练兵阵,实施交战,在各方面都是完整一体的,不需要任何外部的支援,——这样的军团通常能够战胜任何兵力的敌人。伟大的罗马帝国便是证明,它就是依凭这些军团浴血奋战,打败了无计其数的敌人,这些敌人是经过选定的,有的则是形势提供了与之交战的机遇。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应是2-2,标题为Differences of legions and auxiliaies(军团与辅助部队的区别)。 ]
三、有些部队至今仍然称作军团,但由于对过往年代的轻蔑,军团的坚强的实力已经衰败。当年人们获奖是因为英勇善战,而今则靠耍阴谋,施诡计;当年军士得到升迁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耐劳,如今则是徇私情。再,在统帅的侍从们服役期满后,按规矩发给服役证书,打发他们回家;留下的空缺不再安排别人。有些人由于体弱多病不适于服役,理应退伍;另一些人开小差或者因各种偶然事故而丧命。若此,不要说是每个月,就是每一年也没有多少年青的新兵来补充军团的缺额。因此不管原先的部队何等的人多势众,从员额上讲它已经开始在萎缩了。军团人数之所以越来越少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它们的任务艰巨,武器沉重,责任重大,纪律严明。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往辅助部队跳槽,也是因为那边的劳务轻松,而获奖的机会倒反而更多。
著名的老加图,作为军人在战斗中无往而不胜,他担任执政官期间常常率军亲征,他认定,惟有撰写一部兵书,才算为国家谋求更大的福祉。理由是英勇行为只能在一代人中留下记忆;能写出为国家造福的东西来,则可以流传千古。许多其他的人也仿效加图著书立说,尤其是弗龙蒂努斯,他的力作备受圣明图拉真所嘉许。对他们的教诲,对他们的训示我将务求表述得简明、准确。
维持一支军队,不管你是殚精竭虑还是怠惰疏懒,都要支付同样的费用。至高无上的奥古斯都皇帝 [ 注:“奥古斯都”一词原有宗教涵义,意为“诸神推崇之人”,后成为罗马帝国元首和皇帝的称号。这里的“奥古斯都”是指本书呈献于的那位皇帝。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驻跸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坐镇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底亚(今土耳其的伊兹米特),两人均称“奥古斯都”。293年两位共治者各任命一名助手,称为“凯撒”(副帝),分别治理部分地区。这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同时规定,“奥古斯都”在20年任期届满后交卸职权,让位于“凯撒”;两位“奥古斯都”将其属下的“凯撒”收为养子,并将女儿嫁给“凯撒”,以期用血缘婚姻关系保持世袭统治,防止非法篡位和宫廷政变。这种多帝同朝共治的制度延续了很久。下文(本卷第五节)“当皇帝一接受奥古斯都的帝号,他就是尽善尽美,体现神的意志的代表……”亦此义。 ] ,如果由于您的旨意而使整军经武的强固秩序得以中兴,使您的先王们的瑕疵得到弥补,那不仅对于当今时代,而且对于未来世纪,都将得益匪浅。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应为2-3,标题是Causes of decay of the legion(军团衰落之缘由)。 ]
四、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每一位执政官在出征伐敌时,不管对方兵力多少,他所率领的部队总不会超过两个军团,最多配属若干盟邦的辅助部队。这是军团训练有素的反映,也是他们对自身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他们认为,有两个军团完全足以应付任何一次战争的需要。我将根据军事法规范来叙述古时军团的编成。如果这一叙述略显晦涩或者不那么流畅,我也不该受到责备,那是这个题目本身难度实在太大所致。因此,对于这一篇记叙应当反复多次地读,专心致志地读,务求全面理解,牢记在心。无疑,哪一位皇帝确能把握兵法精髓,使他的军队不论多寡都能善征惯战,那他的国家必将无敌于天下。
五、如此说来,只要我们能够精选到既富勇敢精神,又有强健体魄的年轻的新兵,能坚持四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天天训练,那就能遵奉我们战无不胜的君主的旨令,幸运地在他的领导下组建起我们的军团来。一旦军士们的皮肤上烙上无法去除的标识,就可将他们登记注册,随之要让他们立下誓言,这叫军人誓辞。他们要以神、基督和圣灵的名义,以皇帝陛下的名义起誓,陛下是除神之外人类尤其应当尊重和崇敬的对象。当皇帝一接受“奥古斯都”的称号,他就是尽善尽美、体现神的意志的代表,他的臣民就应当对他表示忠诚和崇拜,就应当为他做出殚精竭虑的效劳。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军士,只要他们认定谁是按照神的意志实施统治的,他们就会像为神服务一样地服务于他。如是,军人们宣誓将竭尽全力去做皇帝命令他们做的一切,将始终坚守岗位,为了罗马帝国的利益视死如归。 [ 注:俄译文稿第四、五两节在英译本中合为一节,序号2-4,书中所列小标题是Organization of the legion(军团的编成)。 ]
六、一个军团有十个大队。第一大队在人员数额和素质上都要优于其他大队。编入这个大队的男子在出身和教育程度方面都是优秀分子。它荣持鹰帜,这是罗马军团的主要旗帜,同时也是整个军团的军旗。它是帝王们形象的纪念标志,也就是真正的神圣的军旗。这个大队有1150名步兵 [ 注:第一大队的步兵人数英译本作1105名,这个数字应是对的,因为1105+555×9=1105+4995=6100(人),请参阅本节之最后一段。 ] ,132名穿着铠甲的骑兵,素有“千人大队”(cohors miliaria)之称。它是军团的主体,当需要投入战斗时,布阵就从它排起。第二大队由555名步兵、66名骑兵组成,称作“五百人大队”(cohors quingentaria)。第三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通常要求这个大队的人员特别强壮,因为他们的位置在兵阵中央。第四大队由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组成。第五大队也是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编入第五大队的也必须是坚定强壮的军士,因为和配置在右翼的第一大队相对应,第五大队在左翼。这五个大队构成第一排。
第六大队有步兵555名、骑兵66名,编入该大队的年轻的新兵应是精锐力量,因为在第二排里它的位置就在鹰帜和帝王图像后面。
第七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第八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它的建制中应有无畏勇士,因为在第二排里第八大队位居中央。第九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第十大队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通常该大队也由优秀战士编成,因为在第二排里它配置在左翼。
整个军团就由这样十个大队合成,总人数为步兵6100名,骑兵730名 [ 注:英译本此处骑兵的总人数为726名。十个大队骑兵的总人数按计算应为132+66×7+62×2=718(人)。如除第一大队外,其余九个大队均为66名,则骑兵总人数是132+66×9=726(人)。这与英译本的数字相符。 ] 。在一个军团里不会出现少于这个员额的情况;有时,如果有命令不止建立一个千人大队的话,那么征募的人数就会大于以上的员额。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序号2-5,书中所列小标题是Duties of cohorts(大队的职责)。 ]
七、在叙述过古时的军团编成之后,如今我要按照现行的官阶表来讲讲主要的武职人员的称谓和他们的职位问题。我所使用的都是他们自身的名称,以“主力兵”(的高级军官)为主。 [ 投笔从戎注:本文译者并未遵循翻译古罗马文献时的常用译名,部分官职译法有问题。 ]
一级保民官,由皇帝遴选,以特别委任状任命。二级保民官,按年资获此职。保民官这个官号来源于民这个字,因为由他们统率的军士原先都是由罗穆卢斯从民众中挑选出来的。
“先锋将军”是表示他们在会战中要率先带领队伍投入战斗。
“奥古斯都阿尔”是由奥古斯都配属给先锋将军的军官;与此相仿,“弗拉维阿尔”则是由弗拉维乌斯·韦斯巴芗配属给军团的,(按官阶)他们似乎是“奥古斯都阿尔”的副将。
执鹰帜者称为鹰帜手;执帝王头像旗者称帝像旗手。
承继官一词由动词adoptare(立嗣,过继)派生而来,由缘是如果他们的长官病倒了,通常便由他们作为类似于嗣子或者代理人一般挑起全面领导的担子来。
执旗帜(signa)的人称为旗官。如今也有管他们叫龙标手的。
号牌官是到各营帐去宣示“号牌”的人,所谓“号牌”即统帅的命令,部队凭此去执行某项任务或开赴战场。
“坎比根尼”(campigeni),亦即先进官(antesignani)的称谓,表示这些军官能身先士卒,以他们的不懈的努力和英勇精神,使练兵场上的训练得以改善。
标识手(metatores)是先行官,负责为安营扎寨选址。
“贝奈费阿尔”的称谓表示这些人的升迁是靠保民官对他们的青睐。
掌秤官负责将应该发放给军士的薪饷登记入账(libri)。
号手、司号兵、号角手通常用吹奏喇叭(tuba)或弯曲的铜管器和兽角(cornu,bucina)传递交战开始的信号。
军中的双饷者(duplares)是指领取双份粮饷的人;只领取一份粮饷的叫单饷者(simplares)。测地官在军营中丈量地宽,以便安置营帐抑或在城里物色驻军营房。
双链佩带者(torquati duplares)和单链佩带者(torquati simpares)。较重的金链是对无畏者的奖赏;谁要是赢得这种金链,除去荣誉之外,有时还能领取双份粮饷。
双饷者和一份半粮饷者。双饷者领取双份粮饷;还有领取一份半粮饷的。此外,还有候补双饷者和候补一份半粮饷者。
所有这些都是(主力兵中)享有特权的高级军人;其余的则称为差役军士(munifices),因为都要承担某种差役责任。
八、古老的传统俗成,由军团第一中队(primo principe)出一名一等百人队长(primi pili),他不仅要站在鹰帜前,而且要指挥4个百人队,也就是第一排的400名军士。他作为整个军团的头领,享有相应的荣誉和特权。再,剑矛兵的第一名百人队长指挥第二排的两个百人队,即200名军士,如今称作双百人队长。第一大队(主力兵)的百人队长(princeps)指挥1.5个百人队,即150人,他负责使军团一切有序。依此类推,剑矛兵的第二名百人队长指挥1.5个百人队,也是150人。后备兵的第一名百人队长领导100名军士。如是,第一大队的10个百人队由5名先锋将军率领。在古时,赋予他们很大的特权和荣誉,因而整个军团的其他的军士无不千方百计地以勤奋和对事业的忠诚竭力去争取这一奖赏。过去还曾有过管辖独立的百人队的百人队长,如今他们被叫做百人长。还有管10个人的十人长,如今称营帐头目。第二大队有5个百人队;同样,第三、第四直至第十大队都是5个百人队。整个军团总共55个百人队。
九、皇帝往各部队派遣总督,他们大多担任过执政官。在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上,军团也好,辅助部队也好,都得听从他们的决策。现今,众所周知,他们的位置已由作为军队统帅(magistri militum)的高位人士占据,而且每位总督不是指挥两个,而是指挥着更多的军团。但实际上主宰一切事务的乃是具有一级高级将领头衔的军团长。当总督不在时,他作为其代理人享有最高权力。保民官、百人队长和其他军士都得执行他的命令。口令以及警戒或开拔的指令由他下达。如有军士做出违法犯纪之事,须经军团长核准由保民官去对之实施惩戒。全体军士的武器、马匹、被装、粮饷全部由他掌管。部队的纪律是否严明,军团所属步骑兵的训练是否坚持不懈全都取决于他的号令和处置。作为高级统领,他只有秉公执法、殚精竭虑、严于律己,才能使交赋予他的军团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以不懈的努力培育起军团(对事业)的忠诚,以及熟练地掌握诸般技能;他深知,部属的英勇也就是长官的荣耀。
十、营舍长,尽管官位稍低,但所从事的工作十分重要。他要负责营帐的配置和安排,确定壁垒和壕沟的长宽高矮(深浅)。士兵的帐篷和住棚,及至全部行李和辎重都要经他认可方能安置。此外,病员、治疗病员的医生,以及(与此有关的)开支均由他统管。他尚须关注车辆、驮兽,以及锯砍木材、挖沟垒墙、铺设水管所用的各种铁器工具;要使原木、禾秸不致短缺,使攻城槌、射石器、弩炮和其他投掷器具完好无损。这个位子通常要挑选符合以下条件者充任:有长年从事军务的资历,富有经验,善于把本身先前曾光荣地做过的一切传授给别人,并为大家所公认是合宜的人选。 [ 注:俄译文稿的第七、八、九、十共四节,在英译本中合在一节,序号2-6,书中所列小标题是Officers of the legion(军团的各类军官)。 ]
十一、军团还有一批杂役人员:木匠、石匠、车匠、铁匠、彩画工及其他建造冬季营房住棚的工匠师傅。他们制造各种机器、木塔以及攻占敌城、守卫自己的城池所不可或缺的用具装备。他们之所以长年留在军团为的是便于制作新的车辆、器具和各种投射兵器,也是为了便于修复遭毁坏的器材装备。还有制作盾、铠甲、弓的作坊,作坊内也做箭镞、标枪、头盔和各种各样的兵器。最主要的是防止军营里出现部队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发生短缺的现象。军团甚至还配备有钻地兵,这些人恰似魔鬼一般善挖地道,能一直挖到城墙脚下,又能突然从城墙那一头冒出地面来,进而夺下敌人的城市。所有这些人的顶头上司便是工匠长(praefectus fabrorum)。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7,书中所列小标题是Praefect of the workmen(工匠长)。 ]
十二、我已说过,一个军团有十个大队。作为“千人大队”的第一大队,应由财富、出身门第、教育程度、外表仪容、勇敢无畏诸方面均无可挑剔的成员组成。这个大队的首领必须是具备精通军事,有强健的体魄,英勇无比,道德品质高尚等条件的保民官。其余大队的首领或者由军事保民官,或者由别的高级将领担任,但都要经过皇帝恩准。这些保民官和高级将领对军事训练抓得很紧,不仅强制他们的部下天天在他们眼皮底下坚持操练;由于他们本身在掌握武器方面都是强手,便常常亲自示范,以此激励将士仿效。如果他们的部下衣装整洁,武器擦拭得精光锃亮,无论实践和学理都训练有素,这就说明他们能够体恤部队,治军有方,便会受到嘉奖。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序号2-8,书中所列小标题是Tribune of the soldiers(士兵的保民官)。 ]
十三、鹰帜是整个军团的主要旗帜,由鹰帜手执持。每个大队的龙标手高举龙旗(带有龙的图像的旗帜)投入战斗。古人知道,交战时队列和队形很容易出现混乱和无序状态。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他们把大队划分成百人队;每个百人队都有自己的旗帜,旗帜上标有一定的字母,表示该百人队属于哪个大队,是第几百人队。看到这样的旗帜,读到这些字母和标记,军士们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都不致同自己的战友散失。更何况百人队长(如今称百人长)[尤其是穿着铠甲的武士长]是受命要卸下脸甲指挥自己的百人队的,这样比较容易认出他们,不至于发生差错。因为几百名军士跟随的不仅是他们的旗帜,而且还有在头盔上具有某种标志的百人队长。同时,百人队是按营帐编配的,一个营帐住10个人,由一名十人长(decanus)指挥,十人长亦称“卡普拉尔”(营帐头目)。这种编制也有叫小队的,他们是肩并肩地拼杀的单位。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序号为2-9,书中所列小标题是Centuries and ensigns of the foot(百人队和步兵的旗帜)。 ]
十四、在步兵,[这种建制]称百人队或中队;在骑兵,则称骑队。每支骑队由32名骑手组成,指挥官称骑队长。一名百人队长,在其旗帜下指挥着110名步兵;一名骑队长,在他的旗帜下统领着32名骑手。
百人队里被选中的头领应该是力大无比,身材魁梧,擅长灵巧而有力地投掷标枪和长矛,熟练地掌握剑术和操盾术,精于使用兵器;他警觉性高,能吃苦耐劳,机敏,随时准备执行命令他、交待他的一切任务;善于使他的同帐战友遵守纪律,激励他们认真操练,关心他们是否穿戴整洁,武器装具是否完好无损,保养周到。
骑队同样需要如是挑选骑队长,以便使属下信服。首先,他应机警敏捷,能够在穿戴全套护具,携带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出乎众人意料地突然跃身上马,而且能稳稳地坐正在马背上;他应当能熟练地使用长矛,具有百步穿杨的技能;还必须善于教会自己属下的骑手马战中所要求的全套本领,强使他们经常擦拭自己的铠、胄、标枪和头盔,保持整洁完好。闪闪发光的兵器尤其足以使人丧胆。如果一名军人手中的武器由于保护不经心而蒙满尘土、污垢和铁锈,谁会承认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士呢?不只是对骑手,就是对马匹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训练。所以说,人和马的健康和训练应当是骑队长十分关注的大事。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0,书中小标题是Legionary troops of horse(军团的骑队)。 ]
十五、现在我认为有必要以一个军团为实例说明一下,在一场不期而至的会战之前应当怎样部署兵阵。这是因为,如果照事态发展的进程必须这样做的话,那么这种实践对于许多军团来说也许同样是有用的。
骑兵应当配置在两翼。整个兵阵应从右翼的第一大队开始部署。紧靠着第一大队的是第二大队。第三大队居中央位置。它旁边是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在左翼。在兵阵前和各面旗帜周围(主要是第一排)作战的称主力兵(前排兵)。这些都是重装兵,因为他们都有头盔、甲胄、护腿、盾,以及称作“大砍刀”的重剑和另一种轻一些的叫做“中砍刀”的剑;他们的盾上挂有5枚铅球,当他们第一次冲击时就将这些铅球投掷出去;每人还配有两枝标枪,一枝较长,枪尖是铁制的,呈三棱形,长0.75英尺,连枪杆在内全长5.5英尺,这种标枪也叫长矛(pilum),如今则称枪。军士们都得专门练习投射,因为投射本领高超而有力便能使投出去的兵器穿透步兵所持的盾和骑兵所披的铠甲。另一枝稍短,枪尖也是铁制的,长约0.4英尺,连枪杆在内全长3.5英尺,这种标枪先前称短矛,如今则叫铁叉。第一排的主力兵(以及第二排的剑矛兵) [ 注:作者在这里所述军团兵阵三排部署的次第(第一排主力兵、第二排剑矛兵、第三排后备兵)是公元前五世纪时的排列法。自前五世纪末前四世初起主力兵改在第二排,列于剑矛兵之后,请参阅卷一第二十节之脚注,第56页。 ] 要接受使用这类兵器的训练。在他们后面的是标枪投手和轻装兵,现在我们称之为棒投手和盔兵。持盾兵也装备有剑和矛,佩有铅球,这些兵器如今几乎所有军士都有的。弓箭手也戴头盔,着铠甲,佩有剑、箭镞和弓;投石手用投石带和棒投器投掷石块;弩射手用手弩或弓弩(十字弩)把箭镞发射出去。
第二排兵力的装备状况大体上也是如此,其军士称剑矛兵。第二排的右翼是第六大队,紧接着是第七大队。第八大队居中,旁边是第九大队。第十大队在第二排中处于左翼。
十六、最后一排是后备兵,持盾,披铠甲,戴头盔,腿部带护腿,佩剑(中砍刀)和铅球,有两枝标枪。他们在队列中取跪姿;一旦前排战败,他们的出场犹如开启一场新的会战,提供了取胜的希望。
全体前排兵和旗手,甚至步兵穿一种较轻便的铠甲(loricae),戴的头盔上盖着熊毛皮,以吓唬敌人。百人队长所穿戴的铠甲、头盔,所持的盾都是铁制的,上面还镶有银制的冠状物,那是为了便于自己人辨认出他们的身份。
十七、有一件事情应当明确,而且要千方百计地遵奉:在交战之初,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队伍要岿然不动,后备兵甚至要坐地伫候。而标枪投手、轻步兵、棒投手、弓箭手、投石手,也就是所有的轻装兵则向前冲去,同敌人接战。如果他们能使敌人溃退,便追击之;反之,若因敌人人数众多,来势凶猛,而致我方败北,则即时返回并转到队伍后面去。此时,重装步兵便挑起恶战一场的重负。依我所见,他们就应当像一堵铜墙铁壁屹立于敌阵之前,不仅要用投掷兵器进行战斗,而且要操剑展开白刃格斗。如果敌人败退,重装步兵不予追击,以免己方战斗队形和兵阵发生混乱,也可防止敌人杀回马枪,使我陷于无序状态的部队遭受损折而溃败。对于败逃之敌可由轻装兵以及投石手、弓箭手和骑兵实施追击。军团有这样的部署,且慎重接战,可避免履险,赢得胜利;一旦出现败势,也仍能保持部队的完整。对于军团来说,不轻易退却,也不鲁莽追击,乃是要则。 [ 注:俄译文稿的第十五、十六、十七三节在英译本中合在一节,序号2-11,书中所列小标题是Legion in order of battle(军团的布阵)。 ]
十八、为了使军士们在会战失利的情况下不致与同帐战友失散,各大队在盾牌上画有不同的标记,他们自己将这些标记称作护符,这种做法一直沿袭至今。此外,在每个军士的盾的周边都用字母书写着他们的名字,并兼有所在大队或百人队的番号。
由此可知,组织精良的军团宛若一座真正的城池,固若金汤。它随时随地具备着为交战所不可或缺的一切条件,对敌人的突然出现毫不畏惧;即使在旷野里也能迅捷地挖沟掘壕,为自己设防;在其编成中有操持各种行当和使用各种武器的人才。 [ 注:俄译文稿在本节序号十八上加有 [ ] ,说明这段文字非韦格蒂乌斯本人原话,但英译本无此标示。 ]
如果确有人想要在为国而战中击败蛮族人,想要在上苍保佑下,遵照战无不胜的皇帝陛下的旨意去募选新兵重新组建军团,但愿此辈为此进行虔诚的祈祷。其实,青年军士只要经过精心挑选,让他们每天上下午都坚持训练,教会他们善于使用各种兵器,他们便能在短时间内同曾几何时征服过整个世界的老军士们相媲美,即使在兵法运用方面也不会逊色。但愿谁也不必再为这种习俗只存在于过去,如今却已失去现实性而忧心忡忡。您为国家的福祉既能创新,又能复兴古风,这真是陛下的幸运和英明所在。任何事情在着手实施之前都会显得困难重重,但只要负责募选工作的人是懂行的,富于智慧的,那就能迅速地募选到,并奋力训练出一支能够适应战争要求的队伍。只要舍得为作战付出相应的费用,人的聪明才智就足能创造出万般的奇迹。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2,书中所列小标题是Names of soldiers inscribed on shield(刻印在盾上的战士的名字)。本节的最后一段文字英译本中无。 ]
十九、由于军团所属部门(scholae)繁多,有些部门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因而在募选新兵时有关人士理应在测量应征者的身高,了解其体力和精神状态之外,对于某些人还必须因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或掌握计算的技能而允准入选。整个军团的账目,指挥官或兵役人员的花名册或各种财务报表都要逐日详细记载,可以说比起对商品的市场价格或者城市的财务运算来要更加细致地在各类总账(polypticha)中予以记明。和平时期,各百人队和营帐的军士都要轮流去执勤,主要是在军营内或在宿营时派出的夜间警戒哨。为了不使某些人不公平地承担过重的勤务,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无事逍遥,对已经值过勤的人,要将他们的名字登记造册。在这类册本中还要载明谁在何时休过假,休了多少天假。获准休假在当时说来是相当困难的,除非有十分充足的理由。那时候受过训练的军士是不会被派去做杂务工作,也不会让他们去为某些个人当差的。让效忠皇帝而享有国家赐予衣食的军士去干这些事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军士是不会为个别人当侍役的。派去为高级官员、保民官,以至将军们当差的军士称作“候补兵”,也就是以后,当军团需要补充兵员时,他们可以正式列入编制;如今这类人员叫“编外兵”(supernumeralii)。不过,凡可以成捆成桶扛抬的东西,像劈柴、干草、水、禾秸等有时也由正规军士搬运进军营,现在他们也叫“勤杂兵(munifices)”,因为他们干的就是勤杂工作。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是2-13,标题为Records and accounts(记事和记账)。 ]
二十、古人还有一种做法异常聪明:当军士得到有人馈赠的金钱时,要拿出所得的一半存放到自己部队的储蓄所(apud signa)里去,由储蓄所替他们保存,以防止他们胡花乱用,或者在同伴间挥霍掉。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比较贫穷的人往往得多少花多少。把钱存起来,获利的首先是这些军士自己,因为他们原本都是吃国家供给的,而把额外所得的半数放到储蓄所里,不就增加他们在军营中的积蓄了吗?军士知道在军营储蓄所里有自己的钱,就不会去考虑开小差的事,会更加关心他们的大队,在战斗中会更勇敢地去拼杀;这是完全合乎人的天性的,人会特别关心自己投入财产的事业。
如是,十个大队便设置有十只口袋。口袋里装的便是这些经过核算的铜币。另外还设了第十一只口袋,整个军团把一部分钱存放在里面,这笔钱是作丧葬用的:一旦有某个同伴死了,就从这第十一只口袋中拿出钱来作丧葬费。所有这些开支和账目都保存在旗手的现在人们所称的文件箱里(in cofino)。因此,挑选旗手的条件不仅要为人诚实,而且要有文化;他们应善于妥善保管交付给他们的钱财,还要为每一名军士编造一份细账。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4,书中标题是Soldier’spay deposits(士兵的储蓄)。 ]
二十一、我想,罗马军团之所以如是编成,不完全是某些人的独创,而是天意使然。一个军团十个大队的编制,结构成统一的机体,统一的整体。军士们好比在某一个圆圈中运动,在各个大队和各个部门中朝前运动着,就是说从第一大队开始逐级升迁,一直到第十大队;然后随着薪俸的增多、官阶的提升又从第十大队回过头来,经历过所有别的大队和部门再回到第一大队。如是,一等百人队长(primi pili),当他经历过按次第在各大队、各部门(scholas)的所有指挥岗位供职之后,在第一大队达到了赋予他无限特权的崇高地位,这是军团里其他官员无法与之比拟的地位。禁卫军首领也是经过同样的步骤升迁到这一光荣而丰足的职位的。
军团的骑兵也是如此;尽管同步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在战争生涯中有着生死与共的伙伴关系,他们也是相当热爱自己的大队的。故此,军团内部的团结坚如磐石,无论在各大队之间还是步骑兵之间都能保持完全的统一。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5,标题是Promotion in the legion(军团中的升迁)。 ]
二十二、军团还配有号手、司号兵和号角手。喇叭声起表示军士们应投入战斗,再次响起是表示撤退的信号。每当司号兵的军号吹起,那就不是军士,而是他们的军旗应听其指挥。所以,凡只需军士完成某项任务时,就吹起喇叭;而当需要移动军旗时,则吹起军号;在交战时,则喇叭和军号齐鸣。号角手发出的信号称作“典信”。这种信号是发给高级指挥官的,因为“典信”是在大将军在场时发出,或者要对军士实施死罪惩戒时发出,而这是非要有圣谕才能执行的。
如是,假如军士要去执勤,去巡逻,或者去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去野外演习,那么听到喇叭声,他们就应当开始行动;而当喇叭声再次响起时,他们就得停止行动。每当军旗应当开进或者随后又使其静止,将其插在地上时,则由司号兵吹奏军号。在任何一次演习和行军中都必须这样做;也惟有如是,军士们在真正交战时才能较易于辨清信号并按其行动,才能确知上级是命令他们出战呢还是在原地待命,是前进呢还是后退。这一切的含义不言而喻;但凡交战中必须做到的事情,和平时期都应当经验过、演练过,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6,书中标题是Music of the legion(军乐)。 ]
二十三、在记述过军团的编成和规章之后,让我们再回到训练上来吧,上文我已经提到过,部队这个名称本身就由源于训练(exercitus)一词。年轻的军士和新兵每天清晨和午后都要操练使用各种兵器。老兵和已受过训练的军士尽管每天只训练一次,但他们是从不间断的。无论是年事高或者役龄长都并不意味着就懂得武事。一个军人即使已经服役多年,只要未曾经受过、体验过各种训练,那他始终只是一员新兵。
不仅受教头管辖的人员,就是在军营中生活的其他人员都应当学习使用武器的本领,而且要坚持每天操练。这种武器现在只是逢节假日在竞技场上作展出用。机敏灵活也像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功夫,尤其是在刀对刀、剑对剑的白刃格斗时的功夫一样,只有通过体力训练才能获致。在学习这些预备作业时,他们还要学习保持队伍齐整,在交战进程中于频繁的运动间能够紧随自己的军旗左右而不散,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训练有素的人员中这类错误不会发生,但在(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的队伍里混乱无序则是常见现象。
再进一步,要用草人,甚至用木桩做靶子进行认真训练,就此向敌人发起攻击,砍劈他的两侧、他的脚、他的头。同时,还要练习跳跃,练习出击,练习用三种方法从盾牌后露头,再重又用其遮挡自身,忽而神速奔跑跃进,忽而倒走后撤。还应当学习从远处朝草人靶投枪掷矛,以求能不断提高和加大命中率和右手的力度。
弓箭手和投石手为此把笤帚插进土里,把树条或者秸秆扎成捆竖起来作目标,常常在距目标600步处用箭或用投石带将石块击中目标。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战斗队列中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到那种平时在野外经常做的游戏。他们还要学会将投石带在头顶上只旋转一圈便能将石块投掷出去的本领。此外,全体军人都要学习单手投掷小石块(大致一磅重),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因为不需要使用投石带。
在日常的不间断的训练中他们还应当学习使用矛和铅球实施攻击;这种训练坚持不懈的程度令人吃惊:即使在冬季,骑兵就在一排排柱廊上,步兵则在类似于大厅一般的房舍内进行训练,柱廊和房舍顶上加盖上瓦片或板条;要是没有瓦片和板条,就用芦苇、苔草或者麦秸做顶盖;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或者当外面刮起大风时,部队就在这种顶盖下操练如何使用兵器。在冬季的其余时间,只要不下雪,不下雨,他们就应当到野外去训练,以求不让大家的精神和躯体因中止惯常的训练而变得衰颓和虚弱。还常常要强迫他们去砍伐森林,负重,跨越沟壕,到大海和江河里去游泳,全副武装并且带着自己的背包快速行进或奔跑。这样,由于他们平时已养成天天坚持劳作的习惯,战时就不会感到不堪应付了。
不管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希望他们都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去从事训练。
凡受过良好训练的军人都渴望战斗,而没有经过训练的军人则惧怕作战。
总之,我们应该明了,严格的训练比之兵力的数量在实战中好处更多,因为一个不能熟练地使用武器的军人同普通老百姓毫无区别。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7,书中标题是Drilling the troops(部队训练)。 ]
二十四、竞技运动员、猎手、驭手为了一些小利,或者甚至为了赢得人们的爱慕,坚持每天训练,以保持和提高自身的技艺。军人要用双手保证国家的安全,他们就更加应当勤奋地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完善自身的军事知识,提高自己的作战素养。要知道,他们不仅会赢得胜利的荣誉,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钱财。一般说来,使军人得到崇高地位和财富的是这种职务的制度和皇帝对他们的态度。既然舞台演员为了从观众中赢得荣耀坚持进行训练,军人,不管是新兵还是劳苦功高的老战士,他们都曾庄严地宣过誓的,就更应该每天不断训练怎样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必须为自身的安全,为大众的自由而战。说实在的,“业精于勤”这句古老的成语千真万确。 [ 注:俄译文稿卷二之第二十四节,英译本中全无。 ]
二十五、军团能夺得胜利通常不仅由于兵力众多,而且与装备状况有关。首先,军团的矛和标枪非常重要,它们应该是任何铠甲和护具,任何盾牌所无法抵御的。
通常,每个百人队都有自己的“弩炮车”。弩炮车配有拉车用的骡子。每个营帐要出一个人,共11人为它服务,负责操作使用,以至修理。这些弩炮车的体积越大,它们投射出去的箭镞的距离就越远。它们不仅负有保卫营地的责任,而且在野战中的位置就在重装步兵身后,无论是穿着铠甲的敌骑兵,还是有盾护身的敌步兵都无法抵御它们的攻击力。一般说,一个军团配备有55架弩炮车;也就是说,平均起来一个大队有10门“古弩炮”。这些弩炮连同它们的装具都由牛车载着,一旦敌人前来攻营,就可以抛射箭镞和石块,保卫营地。
此外,军团的编成中还配备有用整根木材凿成的舟船,外带长长的绳索,有时还有铁链。把这些有人称之为独木舟的船只连接起来,再铺上板子,步兵也好、骑兵也好都能安全地从上面走过去,也就是说能够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渡过涉水根本无法渡过的河流。
军团的装备中还有扒城钩(人称狼钩子)和绑在长长的杆子上的铁镰头,还有挖壕沟用的双齿铲、平头锹、锨,装土的篮子和筐子。再就是双面斧和单面斧、锯子、砍和锯木料(做防御栅栏用)的木工工具。
军团还编有配备成套工具的工匠,他们负责制作为围困敌城所需的龟甲盾(testudines),为撞开城门所需的掩体(musculi)、攻城槌和遮盖攻城槌的顶棚,以及活动碉楼。
为了避免叙述得冗长累赘,我就不再逐一详解了。我只想指出,军团应当拥有、且随军携带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所不可或缺的一切装备。这样,位于任何地方的军营,即使是条件较差,也能变成一座武装得十分坚实的城堡。 [ 注:本节在英译本中的序号为2-18,书中小标题是Machine,and tools of the legion(军团的装备和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