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
译者:袁坚 ·中国
出自————《兵法简述(论军事)》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韦格蒂乌斯的《兵法简述》是备受西方学术界推崇的一部古罗马时期的军事著作。
一
所谓古罗马时期,是指从公元前753年王政时代第一王罗慕路斯建城立国,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为止的一段史期。这漫长的千年史按学界传统可分划为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代。
王政时代绵延近250年,历经七个王。它相当于希腊的“荷马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相传,早期的罗马公社包括三个特里布斯(部落):拉丁人部落、萨宾人部落和伊特鲁里亚人部落。每个部落由十个库里亚(胞族)组成。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库里亚大会,即公民大会。王由库里亚大会选举产生,虽为终身职位,但非世袭。
公元前六世纪,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厉行改革,使原来按血缘关系划分的三个部落失去存在的意义,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型的、以地域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国家制度。这便是罗马奴隶制城邦国家产生的标志。
王政时代第七王塔克文(高傲者)暴虐无道,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愤而逐之,并于同年建立起由贵族掌权的共和国。一般便以该年为共和时代之始。
共和时代历时479年。这一段近五个世纪的历史自始至终战事频仍,争斗不已。
早期,曾有过三次维爱战争、三次萨谟奈战争,以及拉丁战争、皮洛士战争等统一意大利的战争。
中期,又发生过三次布匿战争、三次马其顿战争,以及叙利亚战争等向外扩张的战争。
后期,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到公元前一世纪三十年代,史称内战时代;马略任执政官后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朱古达战争;公元前90年意大利人为争取公民权举行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当这场战争正酣之际,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悌六世乘机进军亚细亚行省和希腊,掀起民族解放战争;苏拉在击败米特拉达悌后回师意大利,经血战占领罗马。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震撼了整个意大利。苏拉死后,庞培、克拉苏、恺撒秘密结盟,史称前三头政治。高卢战争使恺撒势力大增;克拉苏急于事功,公元前53年死于安息之战。庞培同元老院联合反对恺撒,恺撒却突然渡过鲁比孔河直趋罗马;翌年,法萨卢斯一役使庞培全军覆灭。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大权于一身,但忽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遇刺身亡。其后,安东尼、李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政治。他们于公元前42年打败刺杀恺撒的主谋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军队,划分了势力范围。但屋大维先于公元前36年剥夺李必达的职位,后于公元前31年在亚克兴角海战中击败安东尼。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确立了他个人的专制统治,共和国宣告覆亡。从此,罗马进入奴隶制的帝国时代。
屋大维·奥古斯都的长期统治,在帝国全境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开创了延续百余年的所谓“罗马和平”时期,为一至二世纪奴隶占有制在广大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当时,帝国的疆域东起美索不达米亚,西到不列颠,北迄多瑙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南达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埃及等地。地中海成了帝国内湖。但这种好景不长,潜伏的矛盾和争斗日益发展,从公元三世纪起罗马奴隶制社会已处于全面危机之中,到四世纪末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半部连年战乱,统治日趋薄弱;接连不断的内部起义和外族入侵,形成冲击帝国根基的两股巨大洪流。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斯被奥多维克废黜;这个日耳曼雇佣军将领自称为王,西罗马帝国遂告覆亡。 [ 注: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由于历史情况不同,未与西罗马帝国一起覆亡。经过奴隶起义、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过程,逐渐转入封建社会。后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 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各国开始进入中世纪,向封建社会过渡,所谓的古罗马时期至此亦即终结了。韦格蒂乌斯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依据史料论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军事学术理论,论述了军队配备、编制和训练的问题,进行战争和战斗的重要法则,战斗队形,冲击和防御要塞的方法,进行海战的原则和攻城等技术。他的这部著作像军事教令一样言简意赅,是一部记叙古罗马兵法的名著。
二
关于本书作者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只知他的全名叫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古罗马帝国时代后期的一位军事著作家。种类繁多的百科全书上即使设有韦格蒂乌斯的条目,也没有见到哪位撰稿人写出过他的生卒年月,只说其活动时期大致在公元四世纪下半叶或者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我们也无法断定他的这部著作的确切的写作时间。
我这次汉译他的这部兵法,主要依据原苏联科学院《古代史通报》1940年第一期发表的孔德拉季耶夫的俄译文稿,同时参照了约翰·克拉克中尉的英译本。美国有一位将军叫托马斯·菲利普斯的,主编过一套军事经典丛书,一共收入9部军事名著,克拉克中尉英译的这部韦氏的《兵法简述》 [ 注:克拉克中尉英译的这部韦氏兵法的书名是《罗马兵制》。 ] 列于其中。
约翰·克拉克中尉的英译本(1767年在伦敦出版)上有此书献给瓦伦丁尼安皇帝的文字,但不知是哪一位瓦伦丁尼安。托马斯·菲利普斯在为此书撰写的英译本序言里称,这位皇帝……据信是瓦伦丁尼安二世。英国第一位印刷商卡克斯顿于1489年出版的由法语转译的另一种英译本,也说是献给瓦伦丁尼安二世的。但俄译者孔德拉季耶夫不以为然,他在俄译文稿题注中明确指出,作者并未点出此书呈献给哪位皇帝的名字,并说多数学者以为是献给狄奥多西一世的,也有人以为是献给瓦伦丁尼安三世或狄奥多西二世的。
我觉得献给哪位皇帝并不重要,读者可以从本书卷一的导言中看出作者对这种做法的态度,那不过是走一种形式罢了。不过我们倒可以由此推断出这部著作的大致的成书年代。
作者在书中提到名字的皇帝有四五位,最晚的一位是格拉提安。他是瓦伦丁尼安一世的儿子,八岁(公元367年)被立为皇位继承人。375年父亲死后便与叔父瓦伦斯同朝共治东西罗马。同年,军队拥立他的弟弟,四岁的瓦伦丁尼安二世为奥古斯都,但并未得到他和他叔父的认可。378年瓦伦斯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阵亡。格拉提安任命他的同父异母兄长狄奥多西为东部皇帝。383年不列颠军队拥立马克西穆斯为帝,格拉提安出兵讨伐,战败身亡。
由此可以认为,这部著作的写作时间至少不会早于公元383年。
387年马克西穆斯兴兵进占意大利,瓦伦丁尼安二世与母后逃往塞萨洛尼基避难。次年,狄奥多西一世率军抵达巴尔干,大败敌军,马克西穆斯投降。瓦伦丁尼安二世重返西部,恢复统治。四年之后,公元392年死于维也纳宫中,时年21岁。
同年,罗马人尤吉尼厄斯被拥立为西部皇帝。394年5月狄奥多西一世由君士坦丁堡出征。尤吉尼厄斯的军队被击败,本人遭杀。狄奥多西一世也在这次征战中病死于米兰,那是公元395年的1月17日。
大体说来,这就是韦格蒂乌斯活动时期的背景状况。
尽管离开西罗马帝国的覆亡还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但那时节外患四起,内乱不已,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十分剧烈,社会衰退的迹象随处可见,帝国没落之势已不可逆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志士“劝勉当朝天子效法前代贤君”,改革弊政,争取大治,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乏其例的。一部《兵法简述》之中,作者的这种忧国忧民之心,怀古追思之情几乎贯穿始终。
有一点值得指出,大凡在这种背景下撰就的著作一般不大可能受到当朝政要的真正重视。韦氏的《兵法简述》的遭遇也不例外。他“为时已晚地呼吁恢复古代罗马的精神,但是没有人理睬他” [ 注: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版,第28页。 ] ,社会的疮痍已是积重难返,无法弥合了。
不过,中世纪以后,随着重装骑兵的衰落和步兵的再度兴起,他的这部著作引起了军事界的广泛重视。作者本人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世界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 [ 注:小戴维·佐克、罗宾·海厄姆:《简明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版,第28页。 ]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介绍古罗马的军事学术著作时提及了三个人的四部著作,条目撰稿人西多罗夫认为,恺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是总结奴隶制古罗马军事经验的初次尝试。他在这两部书中阐述了他对实施战争和战斗的基本方法的观点,而奴隶制古罗马的军事学术在韦格蒂乌斯的《兵法简述》和伪莫里修斯的《战术和战略》中得到了最完整的总结 [ 注:参见《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6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3年9月版,第341页。 ] 。美国人J.W.汤普森在他的《历史著作史》一书中也说,“在这类著作中,这是古代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部,是中世纪统治者所喜爱的书籍,也是文艺复兴之前惟一一部专门讨论军事问题的力作” [ 注: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上卷第一分册第138页。 ]
三
孔德拉季耶夫在俄译文稿的题注中说,这部著作的版本遗留下来的不少,尤其是十二至十三世纪的。托马斯·菲利普斯更具体地指出,该书现存的十至十五世纪的手抄本计达150部之多,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仅十九至二十世纪在德国便不下40余种。两位编译者在译序和题注中还介绍了若干具体译本,如德译本、意大利译本的译者、出版地和出版年月等资料。俄译本除孔氏的Краткоеизложение военного дела(1940)之外,还有谢尔盖·格拉博夫早在1764年从法语译出的圣彼得堡版本,俄译书名是Военные правила Вегеция(《韦格蒂乌斯兵法》)。
据有关资料称,此书共分五卷。各卷的内容分别是:卷一,募选和训练;卷二,罗马军团的组织和武职人员的称谓和职责;卷三,战略战术;卷四,筑城和攻防;卷五,水师。
孔德拉季耶夫的俄译文稿是四卷,计125节(卷一28节,卷二25节,卷三26节,卷四46节)。
我们所见到的克拉克中尉的英译本仅三卷,目录列59节(卷一15节,卷二15节,卷三29节),实际上书内分69节(卷一19节,卷二18节,卷三32节)。托马斯·菲利普斯在这个英译本序言中写道:“卷四和卷五都很简短,内容涉及设防地的攻防和海上作战问题。对此有兴趣者恐只限于军事古籍研究人员,因而没有收入。”俄译文稿卷四的46节中,前30节叙述筑城和攻防问题;后16节谈水师问题,实际上就是原书卷五的内容。这次我之所以选定俄译文稿为主要依据进行汉译,就是因为俄译文稿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汉译本恢复原作五卷的框架结构,将俄译文稿卷四的第一至第三十节为卷四;从第三十一节起至第四十六节另编序号,共16节,作为本书的卷五。其中第三十一节的前半部分改为卷五的导言,卷五正文从第三十一节之后半部分起始,序号为卷五之第一节,以下类推。这是我根据俄译文稿作的调整,一旦能够找到拉丁原文版本,而又与这一设置不符,当以原版为准再行订正。
四
解放军出版社军事、技术编辑室谢钢主任让我把翻译本书的经过写一写,说这样的记载也算是一种史吧。
将这部兵法翻译成中文的想法,在我几乎是同决定要汉译另一部古罗马的军事名著《谋略》同时滋生的。 [ 注:《谋略》一书的中译本于1991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 那差不多已是十年前的事了。1986年,我在北京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洛布丛书拉英文对照本的The Stratagems(《谋略》)之后,立即下意识地在卡片厅里查找韦格蒂乌斯的这本De re Militari。我是多么地企盼有“一箭双雕”之功呀。可惜无论是西文卡柜还是俄文卡柜,作者卡柜还是书名卡柜里都没有此书的卡片。之后,我又去过中央编译局图书馆,那里的外文藏书相当丰富:当年在准备翻译若米尼的《兵法概论》(曾用名《战争艺术概论》)时,俄文版本就是在那儿找到的。可这次不如意,这书无论哪种文字的版本编译局图书馆里都没有。《谋略》一书的俄译文稿是从中科院图书馆藏的原苏联科学院《古代史通报》上复制下来的。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韦格蒂乌斯条目载,俄译文的Epitome rei militaris也刊载于《古代史通报》,是在1940年的第一期上。我托人去中科院图书馆找过,自己也专门去过,但都没有找到,也没有发现此书其他文种的版本。我的老朋友蔡兴文同志是北京图书馆俄编室的高级馆员,他夫人李黛女士是专门管报刊的。我托他们留意此事。是他们帮我找到了刊有此书俄译文稿的那期《古代史通报》。说来,这也已是十年前的事了。1994年,我看到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刘庆同志主编的《外国重要军事著作导读》一书,其中有介绍韦格蒂乌斯的《论军事》的文章,我打电话问他材料来源,他告诉我军事科学院图书馆里就有这部著作的英译本,他手头还留着一份复制件。放下电话,他就将复制件送到我家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后来,军事科学院运筹所肖宁同志又帮我借来了原书。
1989年,《谋略》一书交稿之后不久便投入了汉译本书的准备工作。那时还没有见到英译本,只是翻看俄译文稿,做些资料卡片,到北图、大百科出版社、军科百科部资料室等单位去搜罗与本书有关的资料,粗译了俄译文稿的题注以及它所提供的全书各卷的内容提要,也曾忙里偷闲地试翻过几段正文。当时我没有同任何出版社打招呼,更谈不上签合同之类的手续,一则是没有这个习惯,再则也实在无法断定完稿的时间。因为那时我还在职,有本单位和外单位的许多任务要完成,一度甚至不得不中断了这项业余爱好。一次,趁着休息顺便去解放军出版社走动,提到这部书。谢钢主任说,你怎么不跟我们通个气,现在有人在翻译了,而且已经列入出版计划。得知这个信息,我就停下来了。多年来我同解放军出版社过从甚密,关系融洽,彼此间有信任感。约摸过了两年,已到了1994年。一天,接到谢钢同志电话,问及我是否有意继续翻译这部书。我自然很乐意把这件已经开了头的事情做下去,而且至少会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当时我正准备去国外探亲),于是满口答应下来。谢钢同志一如既往,对我十分宽厚,不限时间,什么时候完稿都行:好在像这样的著作搞的人不多。探亲的事拖宕了半年才成行。也正是在此前,刘庆同志送来了这书的英译本复制件。我是带着俄、英两种译文的复制件和一部分资料去探亲的。三个月的时间大多是在翻译这部古罗马兵书。1995年春节前回国后我就退休了,也就有条件完全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翻译此书的工作好像起步很早,实际上主要还是1994、1995两年做的。1996年上半年集中解决注释、索引和撰写中译本序言等工作。
这里还有几件事值得提及。第一,关于本书的插图。俄译文稿是没有插图的。现在本书所用插图44幅,加上书前的3幅,共47幅大多取自英译本,只有5幅是从其他地方搜集来的;这5幅图的选取、构制、配置等工作都由肖宁所做。第二,肖宁同志还参与了翻译英译本译序的工作,这篇英译本译序经我早年的同窗,新华社参编部译审王季良同志校订。第三,1995年下半年起,我常住江南古城苏州城内。住处紧靠苏州大学。这里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一年来受到苏大外语学院领导和多位同志以及校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许多照顾,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埋头在外院资料室和校图书馆的几个阅览室里。第四,我在翻译、作注、作序过程中曾参阅过的主要图书资料有: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9.6。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9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2.9。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5.6-1986.8。
《苏联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6。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战士出版社,北京,1981.12-1984.4。
《军事百科词典》,群众出版社,1985年。
《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世界地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
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третье иэдание),Москва,иэдательство《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1945 г.
Ф.А.Брокгауэ,И.А.Ефрон:Энциклопедицескич Словарь,1890 г.,Репринтное воспроиэведенноеиэдание,《Teppa-Terra》,1990 г.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15th edition,Chicago,1990.
Collier’s Encycolopedia,Macmillan Educational Corporation,New York P.F.collier,Inc.London and New York,1979.
Encyclopedia Americana(international edition)Copyright 1980 by Americana Corporation.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4。
[英]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D.M.洛节编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
[英]赫·乔·韦尔斯著,吴文藻等译:《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人民出版社,1982.10。
[古罗马]塔西陀著,王以铸、崔妙因译:《编年史》、《历史》,商务印书馆,1983、1985年,北京。
[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北京。
[苏]科瓦廖夫著,王以铸译:《古代罗马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北京。
[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
[日]占部百太郎著,陈时夏等译:《罗马史》,商务印书馆,光绪二十九年八月。
李雅书、杨共乐著:《古代罗马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等等。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及本书责任编辑卜允德对我的帮助。老卜同志和我是当年南京西流湾的先后同学,他是我的学长。他认真细致地校对了全书,从译文、当页脚注、插图图注到要目索引及注释全面地提出了许多十分中肯的意见,对于保证并提高本书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现在,这部译稿终于完成了。在汉译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我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我还要向我曾使用过的那些图书的作者、译者、条目撰稿人表示感谢。对于本书的错误和不妥之处,请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袁坚
一九九六年十月于北京